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十三·肝膽部 (13)
卷之十三·肝膽部 (13)
1. 外障(在睛外遮暗)
經云:診目痛,赤脈從上下者,太陽病;從下上者,陽明病;從外走內者,少陽病。按此論表裡之翳明矣,用以治症,如鼓應桴也。
凡赤脈翳,初從上而下者,屬太陽,以太陽主表,其病必連眉稜骨痛,或腦項痛,或半邊頭腫痛是也,治法宜溫之散之。溫則臘茶、鹽川附等分,煎服立愈。戴立齋嘗以此證用川附一錢,作一服隨愈。散則《簡要》夏枯散、東垣選奇湯之類是也。一方,附子半兩,芽茶一大撮,白芷一錢,細辛、川芎、防風、羌活、荊芥各半錢,煎服神效。
〔《簡》〕夏枯草治眉稜痛,目翳從上下者,累效,必與退云丸相兼服。夏枯草方,見目珠痛條。
〔垣〕選奇湯,治眉稜骨痛,目翳從上下者妙。(方見眉痛條。)
羌活除翳湯,治太陽寒水,翳膜遮睛,不能視物。
麻黃根(一分),羌活(一兩半),防風(一兩),藁本(七錢),細辛(少許),薄荷葉(二錢),荊芥穗(七錢,煎成藥加之),川芎(三錢),小椒(五分),當歸根(三錢),生地(酒一錢),黃柏(四錢),知母(五錢,酒製)
上㕮咀,每服三錢,水三大盞,煎至一盞半,入荊芥穗再煎至一盞,去渣,稍熱服。後忌酒濕面。
〔《本》〕又方
防風(一兩),白蒺藜(一兩),羌活(一兩半),甘菊(二兩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入鹽少許,百沸湯點服,食後。
赤脈翳,初從下而上者,或從內眥出外者,皆屬陽明,以陽明主裡,其症多熱或便實是也。治法宜下之寒之。下則《局方》流氣飲、錢氏瀉青丸、《局方》溫白丸,加黃連、黃柏之類,累用累驗。寒則一味黃連羊肝丸之類也。
〔《局》〕,流氣飲,治目生翳障。
大黃(炮),牛蒡子(炒),川芎,菊花(去枝),白蒺藜(炒,去梗),細辛(去苗),防風(去苗),玄參(去苗),山梔(去皮),黃芩(去蘆),甘草(炙),蔓荊子,荊芥(去梗),木賊(去根節各一兩),草決明(一兩半),蒼朮(二兩)
上為末,每服二錢,臨臥用冷酒調下。
〔羅〕,撥雲散,治因眼發,濕熱不退,而作翳膜遮睛,昏暗羞明,隱澀難開。
川芎,草龍膽,楮實,薄荷,羌活,荊芥穗,石決明,草決明,蒼朮,大黃,甘草,木賊,密蒙花,連翹,川椒,甘菊,桔梗,石膏,地骨皮,白芷,白蒺藜,檳榔(各一兩),石燕(一對)
上件,搗羅為細末,每服三錢,溫茶清一盞調下。食後。一日三服。忌雜魚烏諸肉。
〔海藏〕東垣先生治斑後風熱毒,翳膜氣暈遮睛,以瀉青丸子瀉之大效,初覺易治。(《保命集》云:斑後翳膜,亦能治之,瀉青丸減大黃一半用之。)
妻侄女,形肥,笄年時,得目疾,每一月或二月一發,發時紅腫,澀痛難開,如此者三年,服除風散熱等劑,及尋常眼藥,則左目反有頑翳,從銳眥來遮瞳人,右目亦有翳從下而上。經云:從內外走者,少陽病;從下上者,陽明病。予謂此少陽、陽明二經有積滯也。脈短滑而實,晨則似短。
白話文:
經書上說:診斷眼睛痛,如果紅色的血絲從上下方向生長的,這是太陽經的病;如果從下往上走的,這是陽明經的病;如果從外向內蔓延的,這是少陽經的病。依照這個理論,可以清楚分辨眼翳是屬於表證或裡證,用來治療疾病,就像敲鼓一樣,一敲就響應。
凡是出現紅色血絲的眼翳,剛開始從上往下發展的,屬於太陽經的病。因為太陽經主表,這種情況通常會伴隨眉骨疼痛,或是頭部、頸部疼痛,或是半邊頭腫痛。治療方法應該用溫熱的藥物來發散。用溫熱方法,可以用臘茶、鹽川附等分量混合煎服,很快就會好。戴立齋曾經用川附子一錢來治療這種病症,一劑就痊癒。用發散方法,可以使用《簡要》中的夏枯散,或是東垣的選奇湯之類的藥方。另外有個藥方,用附子半兩,芽茶一大撮,白芷一錢,細辛、川芎、防風、羌活、荊芥各半錢,煎服效果很好。
《簡要》中說,夏枯草可以治療眉骨痛,眼翳從上下方向生長的,屢次有效,必須配合退雲丸一起服用。夏枯草的藥方,在眼睛疼痛那一條有記載。
東垣的選奇湯,治療眉骨痛,眼翳從上下方向生長的,效果很好。(藥方在眉痛那一條有記載。)
羌活除翳湯,可以治療因為太陽經寒水引起的,翳膜遮蓋眼睛,導致看不見東西的情況。
麻黃根(一分),羌活(一兩半),防風(一兩),藁本(七錢),細辛(少許),薄荷葉(二錢),荊芥穗(七錢,藥煎好後加入),川芎(三錢),小椒(五分),當歸根(三錢),生地(用酒浸泡一錢),黃柏(四錢),知母(用酒浸泡五錢)
以上藥材切碎,每次用三錢,加三大碗水,煎到剩一碗半,再加入荊芥穗繼續煎到剩一碗,去掉藥渣,稍微溫熱服用。之後要忌酒和濕麵食。
《醫學入門》又有一個藥方:
防風(一兩),白蒺藜(一兩),羌活(一兩半),甘菊(二兩)
將以上藥材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加入少許鹽,用剛燒開的熱水沖服,飯後服用。
紅色血絲的眼翳,剛開始從下往上發展的,或是從眼內眥向外蔓延的,都屬於陽明經的病。因為陽明經主裡,這種情況通常會伴隨發熱或是大便乾硬。治療方法應該用瀉下的藥物或寒涼的藥物來治療。用瀉下方法,可以使用《局方》的流氣飲、錢氏的瀉青丸、《局方》的溫白丸,可以加黃連、黃柏之類的藥材,多次使用都有效。用寒涼方法,可以使用單味黃連羊肝丸之類的藥。
《局方》中的流氣飲,可以治療眼睛長出翳障。
大黃(炮製過),牛蒡子(炒過),川芎,菊花(去除枝幹),白蒺藜(炒過,去除梗),細辛(去除苗),防風(去除苗),玄參(去除苗),山梔(去除皮),黃芩(去除蘆頭),甘草(炙烤過),蔓荊子,荊芥(去除梗),木賊(去除根節,各一兩),草決明(一兩半),蒼朮(二兩)
將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睡前用冷酒調服。
羅氏的撥雲散,可以治療因眼睛發炎,濕熱不退,導致翳膜遮蓋眼睛,視力模糊怕光,眼睛乾澀難以睜開的情況。
川芎,草龍膽,楮實,薄荷,羌活,荊芥穗,石決明,草決明,蒼朮,大黃,甘草,木賊,密蒙花,連翹,川椒,甘菊,桔梗,石膏,地骨皮,白芷,白蒺藜,檳榔(各一兩),石燕(一對)
將以上藥材搗成細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溫熱的茶水調服。飯後服用,一天服用三次。要忌吃雜魚和各種肉類。
海藏先生說,東垣先生用瀉青丸來治療發疹子後,出現風熱毒,導致翳膜遮蓋眼睛,視力模糊的情況,效果很好。剛開始發現這個病,很容易治療。《保命集》說,發疹子後出現翳膜,也可以用這個方法治療,瀉青丸要減少一半的大黃用量。
我的姪女,體型肥胖,在成年時得了眼病,每個月或兩個月就會發作一次。發作時眼睛紅腫,乾澀疼痛難以睜開,這樣持續了三年。服用祛風散熱等藥物,以及常用的眼藥,導致左眼反而產生了難以消除的翳障,從眼內角蔓延遮蓋住瞳孔,右眼也有翳障從下向上發展。經書上說:從內外方向蔓延的,是少陽經的病;從下向上發展的,是陽明經的病。我認為這是少陽經、陽明經有積滯的緣故。脈象短而滑實,早上脈象似乎比較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