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三十八·小兒部 (6)
卷之三十八·小兒部 (6)
1. 虛羸
〔錢〕虛羸,脾胃不和,不能食乳,致肌瘦,亦因大病,或吐瀉後,脾胃尚弱,不能傳化穀氣。有冷者,時時下痢,唇口青白。有熱者身壯熱,肌肉微黃,此冷熱虛羸也。冷者,木香丸主之,夏月不可服,如有證則少服之。熱者胡黃連丸。冬月不可服,如有證則少服之。(虛羸與疳門同治也。木香丸、胡黃連丸方並見疳條。)
〔湯〕小兒疳積,其狀漸黃瘦,拍背如鼓鳴,脊骨如鋸,乃積而生熱成疳也,宜服蘆薈丸、露星膏。
白話文:
虛弱瘦弱,脾胃失調,無法吃奶,導致肌肉消瘦,也可能是因為大病或嘔吐腹瀉後,脾胃仍然虛弱,無法消化吸收食物。有寒證的,會經常腹瀉,嘴唇和口周圍青白。有熱證的,身體壯熱,肌肉略帶黃色,這都是虛弱瘦弱的表現。寒證者,以木香丸治療,夏季不可服用,如果有症狀,則少量服用。熱證者,以胡黃連丸治療,冬季不可服用,如果有症狀,則少量服用。(虛弱瘦弱和疳積的治療方法相同。木香丸、胡黃連丸的方劑,在疳積條目中也有記載。)
小兒疳積,症狀逐漸出現黃瘦,拍打背部像敲擊鼓一樣發出聲響,脊椎骨突出像鋸齒一樣,這是積聚在體內導致熱證,形成疳積,應該服用蘆薈丸、露星膏。
蘆薈丸
龍膽草,黃連,蕪荑(去皮,先炒黃色,次入前二味,一處炒赤色。各一兩),
上為末,另入蘆薈一分,和勻,爛飯丸如黍米大。三歲兒服三十丸,空心,米飲送下。
露星膏
黃耆(蜜水炙),胡黃連,地骨皮,柴胡(各等分),
上為末,煉蜜丸如芡實大。隔宿酒浸,露一宿,次日澄去酒,薄荷湯浸服之。
白話文:
蘆薈丸:
龍膽草、黃連、蕪荑(先將蕪荑皮炒至黃色,再加入龍膽草與黃連一同炒至赤色,每種各一兩),以上混合研磨為粉末,然後加入蘆薈粉一分,混勻後製成大約如黍米大小的丸子。三歲的小兒可以服用三十粒,空腹時用米飲送服。
露星膏:
黃耆(以蜜水煎煮過)、胡黃連、地骨皮、柴胡(每種份量相同),以上混合研磨為粉末,以煉蜜製成大約如芡實大小的丸子。前一天晚上將丸子浸泡在酒中,讓其過夜,第二天將酒澄清後,用薄荷湯來調服這膏方。
〔錢〕,橘連丸,治疳瘦,久服消食和氣,長肌肉。
橘皮(一兩),黃連(米泔浸一宿,一兩半),
上為細末。另研入麝香五分,用豬膽七個,分藥入膽內,漿水煮,候臨熟,以針微刺破,以熟為度,煮粟米粥,和丸如綠豆大。每服十丸至二三十丸,米飲下,量兒加減,無時。(海藏云:黃連苦燥可以瀉脾火,長肌肉。)
白話文:
「錢」方,橘連丸,用來治療疳瘦,長期服用可以消食和氣,使肌肉增長。橘皮一兩、黃連(米泔浸泡一夜,一兩半),研磨成細粉。另外再加入麝香五分,將藥粉分裝進七個豬膽中,用漿水煮,快要熟的時候用針微刺破膽,煮至熟透。再煮粟米粥,將藥丸和入粥中,製成綠豆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十至二十三丸,用米湯送服,可依孩子的情況加減藥量,無需拘泥時間。(海藏說:黃連苦燥,可以瀉脾火,有助於肌肉生長。)
二聖丸,治小兒臟腑,或好或瀉,久不愈,羸瘦,宜常服。
黃連(去須),黃柏(去粗皮。各一兩),
上為細末,入豬膽內,重湯煮熟,丸如綠豆大。每服二三十丸,米飲下,量兒加減,頻服無妨。
〔潔〕小兒疳病,肌羸,血氣不足,同大人勞瘵之疾治之。
上以潔古此言論之,不拘冷熱虛羸,皆用四君子、懈惰與前藥相兼服為得也。
〔聖〕又方,治小兒屍疰勞瘦,或時寒熱。方用鱉頭一枚,燒灰杵末,新汲水下五分匕,立可。
白話文:
二聖丸:
功效: 治療小兒臟腑虛弱,時而腹瀉、時而便秘,久治不癒,導致體虛消瘦的症狀。此方適合長期服用。
配方:
- 黃連(去鬚):一兩
- 黃柏(去粗皮):一兩
製法:
- 將黃連、黃柏研磨成細末。
- 將藥粉放入豬膽中,用大量水煮熟。
- 將藥丸做成綠豆大小。
用法:
- 每服20-30丸,用米湯送服。
- 根據兒童的年齡和體質適當增減藥量。
- 可以頻繁服用,無需忌諱。
註解:
- 潔古認為,此方可治療小兒疳積病、體虛瘦弱、血氣不足等症狀,與成人勞瘵病的治療方法相似。
- 不論是寒症、熱症、虛症、瘦弱,都可以配合四君子湯、理中湯等藥方與本方一起服用。
聖人又有方:
- 治療小兒屍疰(即重症疳積)、體虛消瘦、時而發熱發冷的症狀。
- 用鱉頭一枚,燒成灰燼,研成細末,用新汲取的清水送服五分匕,立即見效。
〔《明》〕羸瘦不生肌膚:胃腧(灸一壯。)
〔田〕小兒疳瘦。於胸下骨尖上灸三壯,次於脊下端尾翠骨尖上灸三壯。
小兒疳瘦脫肛,體瘦渴飲,形容瘦悴,諸方不瘥者,取尾翠骨上三寸骨陷中灸三壯。
小兒身羸瘦,賁豚腹腫,四肢懈惰,肩背不舉,章門二穴,各灸七壯。
〔世〕母氣不足,則羸瘦肉極。
白話文:
身體瘦弱,肌肉不長,可以灸胃腧穴一次。
小兒疳瘦,可以在胸下骨尖上灸三次,接著在脊下端尾翠骨尖上灸三次。
小兒疳瘦脫肛,身體瘦弱,口渴,面色蒼白,用其他方法治療無效,可以在尾翠骨上三寸骨陷中灸三次。
小兒身體瘦弱,肚子脹大,四肢無力,肩膀背部抬不起來,可以灸章門穴各七次。
母親元氣不足,就會導致身體瘦弱,肌肉消瘦。
2. 鶴節
(即虛羸之異名也)
〔湯〕小兒鶴節,由稟賦不足,血氣不榮,肌肉瘦瘠,則骨節皆露,如鶴之足,皆腎虛不生骨髓之故。治法宜錢氏地黃丸加鹿茸、牛膝。
白話文:
虛羸是指身體虛弱的另一種說法。小兒鶴節是因為先天不足,氣血不流通,肌肉消瘦,導致骨節外露,像鶴的腳一樣,都是腎虛不能生骨髓所致。治療方法是使用錢氏地黃丸加鹿茸、牛膝。
3. 宿食
〔湯〕,消食丸,治宿食不消。又名,消乳丸,。
砂仁,陳皮(炒),三稜(炒),神麯(炒),麥芽(炒。各半兩),香附(炒。一兩),
上末,曲糊丸如麻子大。食後白湯送下,大小加減。
七聖丸
三稜,蓬朮,川楝,青皮,陳皮,芫花,杏仁
白話文:
消食丸,又名消乳丸,用於治療宿食不消。藥方包括砂仁、陳皮(炒)、三稜(炒)、神麯(炒)、麥芽(炒,各半兩)、香附(炒,一兩),研磨成粉,用曲糊做成麻子大小的丸子,飯後用白湯送服,劑量可根據情況調整。
七聖丸則包含三稜、蓬朮、川楝、青皮、陳皮、芫花、杏仁。
上件等分,先用醋浸芫花一宿,炒漸干,次入蓬、稜同炒赤色。又入陳、楝等再同炒一處,令微焦,取出為末。前藥如各半兩,杏仁亦用半兩,湯浸去皮尖,雙仁不用,細研,入巴豆二十粒,去油,和勻,醋糊丸如黍米大。一歲兒常服二丸,臨臥溫熱湯送下,使日間所飧之物,一夜而化,永無疳疾,能使黃瘦子頓作化生兒。今之小兒可去巴豆,只入杏仁,名七聖丸是也。
白話文:
將所有藥材等量分好,先用醋浸泡芫花一整夜,炒至漸漸乾燥,接著加入蓬草、稜角草一起炒至赤紅色。再加入陳皮、楝樹皮等藥材一起炒,微焦後取出研磨成粉末。上述藥材各取半兩,杏仁也用半兩,用水浸泡去皮尖,雙仁不用,研磨成細粉,加入二十粒巴豆,去除油脂,混合均勻,用醋糊做成如黍米大小的丸子。一歲孩子每次服用兩丸,睡前用溫熱湯水送服,可以幫助白天所吃食物在夜晚消化,永除疳疾,讓原本瘦弱的孩子變得健康強壯。現在的小孩可以去除巴豆,只用杏仁,稱為七聖丸。
4. 痞
〔潔〕枳朮丸(方見內傷飲食。)飲食不進,四君子加薑、棗煎。枳實理中丸(方見傷寒。)
〔湯〕痞者,塞也,其病腹內氣結,脹滿壯熱是也。當疏利大便,破結散氣,常服進食丸。
〔《聖》〕,甘遂散,治小兒痞結,雖服湯藥暫利,而滯實不去,心下堅脹,按之輒啼,內有伏熱。破結。甘遂(煨赤),青皮,黃芩,大黃(炒。各半兩)
白話文:
如果飲食不進,可以用四君子湯加薑、棗煎服。如果腹部脹滿、發熱,這是氣結導致的痞症,應該服用破結散疏通大便,並長期服用進食丸。小兒痞結,即使服用湯藥暫時緩解,但積滯未除,心下堅硬脹滿,按壓就哭,說明體內有伏熱,可以用甘遂散來破結。甘遂煨赤、青皮、黃芩、大黃各半兩炒制。
上㕮咀,煎,去渣服,量大小加減,以利則止,用之無不效。
〔湯〕戶部張侍郎小娘子,患此蘊積結聚已經年矣。其候腹滿壯熱,大小便閉,不食,諸醫皆作虛熱潮熱,或作胃寒不食治。然既不食,大小便自然少,又欲作疳熱治。百藥俱試,而無一中,勢已窘迫,招予視之。問曰:合服何藥?答曰:當服甘遂、大黃。張驚駭曰:前諸醫者皆用補劑,此女不進食久矣,不宜利動腸胃。
予答曰:信我者生,逆我者死。張曰:更有無甘遂而次於此藥方者可否?予令即服大承氣湯,二服而愈。次日診之,尚有餘滯積實,其症必過數日而復閉。須服前藥,始可除根。數日後果再閉腹滿痞結,再投此藥,一服而痊。
〔錢〕小兒急欲乳,不能食,由客風熱入兒臍,流入心脾經,即舌厚唇燥,口不能吮乳,當涼心脾。
白話文:
患病時,將藥材煎煮,去渣後服用,藥量可根據病情輕重調整。只要藥效發揮,沒有什麼病治不好。戶部張侍郎的小女兒患病多年,肚子脹滿、發熱、大小便不通、不吃東西。許多醫生都認為是虛熱或胃寒,但因為病人不吃東西,大小便自然減少,又有人認為是疳熱。各種藥物都試過了,卻無效,情況十分危急。張侍郎請我診治,詢問應該服用什麼藥,我回答說應該服用甘遂和大黃。張侍郎十分驚訝,說之前很多醫生都用補藥,病人已經很久不吃東西了,不應該使用利於腸胃的藥物。我說:相信我的人會活,不相信我的人就會死。張侍郎問是否有不用甘遂但療效相近的藥方,我便開了大承氣湯,服藥兩次就痊癒了。第二天我再去診治,發現還有一些餘積,症状可能過幾天又會出現,所以必須再服用前一種藥才能徹底根除。果然過了幾天,病人又出現肚子脹滿、痞結的症状,再次服用大承氣湯,一次就痊癒了。
小嬰兒想要喝奶卻無法吃,是因為客風熱氣侵入臍部,流入心脾經,導致舌頭厚、嘴唇乾燥、嘴巴不能吮吸乳汁,需要涼心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