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三十八·小兒部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十八·小兒部 (5)

1. 水腫

〔丹〕白文舉兒五歲,身面皆腫,尿多。

山梔(炒),桑皮(炒。各一錢),黃芩(二錢半),白朮,蘇梗(各一錢半),

上㕮咀,作三帖,水一盞半,煎至半盞,食前溫服。

〔湯〕退腫散氣方。

赤小豆,陳皮,蘿蔔子,甘草(炙。各半兩),木香(炮,七分),

上為粗末,薑、棗煎服,大小加減。

又方

白朮(炒),木香(炮),甘草(炙),茴香(炒),青皮(各半兩,巴豆三十粒,去膜同青皮炒,去巴豆不用)

上為末,米飲調下。

又方,用錢氏益黃散加木香,去丁香,加蘿蔔子,去訶子,為末,大小加減,米飲調下。

〔錢〕腫病腎熱傳於膀胱,熱盛逆於脾胃,脾虛而不能制腎水,反克脾土,脾隨水行,脾主四肢,故流走而身面皆腫也。若加喘者,重也。何以然?腎水勝而克退脾土,反勝心火,心又勝肺,肺為心克,故喘。或問曰:心刑肺,肺本見虛,今何喘實?曰:此有二,一者肺大喘,此五臟逆;二者腎水氣上行,旁侵於肺,故令大喘,此皆難治。

〔《明》〕水氣浮腫:分水三壯。

白話文:

[水腫]

有個名叫白文舉的小孩,年僅五歲,他的身體和臉部都出現了腫脹的情況,且頻繁排尿。

治療處方包括了炒過的山梔和桑皮,每種一錢;黃芩二錢半;以及白朮和蘇梗,每種一錢半。這些藥材需研磨成適口的大小,分成三次服用。每次用一盞半的水來煎煮藥材,直至水量剩下一半,應在飯前溫熱服用。

另一處方是退腫散氣方。所需藥材包括赤小豆、陳皮、蘿蔔子和炙甘草,每種各半兩;以及炮製過的木香,用量為七分。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粗末,與薑、棗一同煎煮後服用,根據病人年齡調整劑量。

再有一處方是,先將白朮、木香、炙甘草、炒茴香和青皮各半兩,以及三十粒去膜的巴豆,與青皮一同炒過後去掉巴豆,再將所有藥材研磨成末,用米飲送服。

另外一個處方,使用錢氏益黃散並加入木香,去除丁香,再加入蘿蔔子,去掉訶子,研磨成粉末,根據病人年齡調整劑量,再用米飲送服。

錢氏指出,腫病通常是因為腎熱傳至膀胱,熱氣旺盛逆向影響脾胃。脾虛無法控制腎水,反而被腎水剋制,脾臟功能隨著水分運行,因脾臟主導四肢,所以水分會流向全身,導致身體和臉部腫脹。如果伴有喘息,則病情更嚴重。這是因為腎水過盛剋制脾土,反而剋制心火,心臟又剋制肺臟,肺臟受到心臟剋制,因此出現喘息。有人可能會問,心臟剋制肺臟,肺臟本就虛弱,現在怎麼會出現實喘呢?回答是,這有兩種情況,一種是肺臟大幅度喘息,這是五臟逆亂的現象;另一種是腎水氣上行,旁邊侵犯肺臟,導致大幅度喘息,這都是難以治癒的。

明朝的醫書中記載,對於水氣引起的浮腫,可以進行三次分水壯治療。

2.

〔潔〕疳者小兒病癖,或久吐瀉,醫者妄投轉過之藥,小兒易為虛實,致令胃虛而亡津液,內發虛熱,外消肌肉,一臟虛則諸臟皆弱,其病目胞腫腹脹,痢色無常,漸加瘦瘠,久不痊可。是腸胃有風積,法當宣風散導之後,各依本臟補其母。

〔錢〕諸疳皆依本臟補其母及與治疳藥,冷則木香丸,熱則胡黃連丸主之。疳在內,目腫腹脹,利色無常,或沫青白,漸瘦弱,此冷證也,宜使君子丸。

使君子丸,治臟腑滑及疳瘦,下痢,腹脅脹滿,不思乳食,常服安蟲補胃,消疳肥肌。

厚朴(去粗皮,薑汁塗炙,半兩),使君子(去殼,一兩,麵裹煨),陳皮(去白,一分),甘草(炙,銼,半兩),訶子(半兩。半生半煨,去核),青黛(半兩,是兼驚及帶熱渴者宜此方,如只臟腑不調不用青黛)

上為細末,煉蜜和丸如小雞頭大。每服一丸,米飲化下。兒生百日以上,三歲以下,服半丸,乳汁化下。元方無青黛。

〔垣〕,厚腸丸,治小兒失乳,以食飼之,不能克化,或生腹脹,四肢瘦弱,或利色無常。

陳皮(三分),麥櫱(五分),半夏(三分),枳殼(五分),蒼朮(三分),青皮(二分),人參(三分),厚朴(二分),曲末(五分),

上為細末,麵糊丸如麻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溫湯送下。忌飽食。

〔《本》〕,芎樸丸,治小兒疳瘦,瀉白水,腹脹。

芎藭,厚朴(各一兩),白朮(半兩),

上為細末,煉蜜丸如小彈子大。每服一丸,米飲化下。三歲以下半丸。

〔《聖》〕治小兒無辜疳,肚脹或時瀉痢,冷熱不調。以漏蘆一兩杵為散,每服以豬肝一兩,散子一錢匕,鹽少許,水煮熟,空心頓服。

〔世〕小兒腹大泄瀉,水穀不化,吃食不知飢飽,累效。

神麯(炒),麥芽(炒),三稜,青皮,香附,山楂,厚朴,甘草,藿香,枳實,地黃,砂仁,黃連,棗子(各等分),

上為末,白湯調下,量兒加減。

〔丹〕一富家子年十四歲,面黃,善啖易飢,非肉不飽,泄瀉一月,來求治。脈之,兩手皆大。怪不甚瘦倦,以為濕熱,當脾困而食少,令反形健而多食,且不渴,予意其疾必疳蟲作痢也。取大便視之,果蛔蟲所為。適往他處,有一小兒醫在側,教其用治蟲藥治之,禁其勿用去積藥。

約回途當為一看診而止痢也,後勿果。至次年春夏之交,其瀉復作,腹不痛而口乾。予曰:此去年治蟲而不治疳故也。遂以去疳熱之藥,濃煎白朮湯下,三日而瀉止。半月後偶過其家,見其子甚瘦,予教以白朮為君,芍藥為臣,川芎、陳皮、黃連、胡黃連,入少蘆薈為丸,白朮湯服之,半月而止。禁其勿食肉與甜物,三年當自愈。

〔錢〕,大蘆薈丸,治疳殺蟲,和胃止瀉。

胡黃連,黃連,白蕪荑(用仁),蘆薈,木香,青皮,雷丸(破開白者佳,赤者勿用),鶴蝨(微炒。各五錢),麝香(另研,一錢),

上為細末,粟米飲和丸如綠豆大。米飲下一二十丸,不拘時。

胡黃連麝香丸,治疳氣羸瘦,出白蟲。

胡黃連,白蕪荑(仁。各一兩半),黃連,木香(各半兩),辰砂(另研,一分),麝香(另研,一錢),

上為細末,麵糊丸如綠豆大。米飲下五七丸至十丸。三五歲以上者,十五丸至二十丸。服無時。

榆仁丸,治疳熱瘦悴有蟲,久服充肥。

榆仁(去皮),黃連(去須。各一兩)

上為細末,用豬膽七個,破開取汁,與二藥同和入碗內,甑上蒸九分,每日一次,候日數足,研麝香五分,蒸餅湯浸一宿,同和成劑,丸如綠豆大。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,米飲下,無時。

上四方,治瀉而多食,為蟲疳也。

〔錢〕木香丸治時時下利,唇口青白。如聖丸治冷熱疳瀉。(二方並見本條。)

沒石子丸,治泄瀉白濁,及疳利滑腸悶痛。

木香,黃連(各一分),沒石子(一枚),豆蔻仁(二個),訶子肉(三個),

上為細末,飯和丸如麻子大。米飲下十五丸,量兒加減,食前。

〔湯〕休息痢及疳瀉痢,遷延日月,百藥俱試,飲食不妨,便痢不止。用雞子一枚,打破,熔黃蠟一塊如指大,以雞子和炒,空心吃盡,百醫百效,無不獲安。

〔《本》〕小兒疳痢垂死者。取益母草炙食之,取足瘥止,甚佳。

上治瀉而少食,為冷疳也。

獨脹不瀉,治法見脹門。

〔錢〕疳在外,鼻下臭爛,自揉鼻,頭上有瘡,不著痂,漸繞耳生瘡。

〔世〕走馬牙疳神效。乾薑、白礬、棗子,燒焦存性為末,敷患處。

〔田〕鼻疳治法。先用甘草白礬湯洗淨,後糝蘆薈、黃連、黃柏末,日三敷。一方,用米泔洗黃連末敷,日三四次,亦佳。

〔世〕,紅鉛散,治走馬疳。

綠礬不以多少,色鮮明者,入乾鍋,用炭火燒鍋赤,傾出,以好酒灑拌勻,再入鍋。如此數遍,色紅研作細末,入麝香少許,先以溫漿水洗漱淨,用指蘸藥,有疳處貼之。

〔羅〕,乳香丸,治走馬牙疳如神。

乳香,輕粉,砒(研。各五分),麝香(少許)

上先將乳香研細,入輕粉、麝、砒,共再研勻,用薄紙一韭葉闊,去藥內按過,揉紙少許,丸如黃米大,臨臥將藥填在患處,至明則愈。忌食醬、醋、鹽等物。

〔錢〕,蘭香散,治鼻瘡爛。

蘭香葉(燒灰,二錢),銅青(五分),輕粉(二字),

上末,令勻,看瘡大小干貼之。

龍骨散,治口疳走馬疳。

砒霜(一字),粉霜(半錢),龍骨(一錢),定粉(一錢半),龍腦(半字),蟾酥(一錢半),

上先研砒粉極細,次入龍骨等研,次入定粉等同研,每用少許敷之。

〔《經》〕治小兒走馬疳,蝕透損骨,及小小攻蝕必效方。天南星一個,當心作坑子,安雄黃一塊在內,用麵裹燒,候雄黃作汁,以盞子合定,出火毒。去面,研為末,入麝香少許,拂瘡驗。

〔錢〕,白粉散,治諸瘡。

烏賊魚骨末(三匕),白芨末(二匕),輕粉(一匕)

上末,先用清漿水洗,拭過貼之。

〔《山》〕小兒牙疳。用茴香、桔梗燒灰存性敷之,如干,油調敷。

〔湯〕,五福化毒丹,治䘌鼻,清膈涼血。

玄參,桔梗(去蘆。各一兩),赤茯苓,人參,牙硝,青黛,甘草(各一錢),麝香(五分),一方有龍腦五分。

上除麝香,牙硝另研,一處為末,次和青黛等,煉蜜丸如芡實大。金銀箔為衣,薄荷湯化下。瘡疹餘毒,磨生犀角水下。上焦熱壅,口齒鮮血,宣露臭氣,用生地黃汁化下,食後。

〔錢〕大抵疳病當辨冷熱肥瘦,其初病者為肥熱疳,久病者為瘦冷疳是也。冷者木香丸,熱者黃連丸主之。冷熱之疳,尤宜服如聖丸。

胡黃連丸

胡黃連,黃連(各半兩),硃砂(一分),

上二物為細末,研入硃砂末,都填入豬膽內,用淡漿於砂銚子內懸胎煮一飯時久,取出研入蘆薈、麝香各一分,飯丸如麻子大,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,米飲下,食後。一方,加蝦蟆半兩,不燒。

木香丸

木香,青黛(另研),檳榔,肉蔻(去皮。各一分),麝香(另研,一錢半),續隨子(一兩半,炒),蝦蟆(三個,先用繩系曬乾,燒存性)

上末,蜜丸如綠豆大,每服三五丸至一二十丸,薄荷湯下,食前。

如聖丸,治冷熱疳瀉。

胡黃連,川黃連,白蕪荑(去皮炒。各三兩,一本作一兩),使君子(去殼,一兩),麝香(另研,五分),干蝦蟆(五個,酒浸,煮成膏)

上前藥為末,與膏丸如麻子大。每服人參湯下,二三歲五七丸,以上十丸至十五丸,無時。

〔湯〕小兒冷疳,多渴,好臥冷地,煩躁啼叫,飲食不進,漸成羸瘦,其候難明,有若熱證,但大便滑泄,百藥不效是也。因女子百藥俱試而無偶中者,竟與錢氏木香丸,不數服而愈,自後凡有此證,無不獲驗。

錢氏肝疳,白膜遮睛。

湯氏肝疳,眼白青,兩眼睛癢。

錢氏筋疳,瀉血而瘦,並當補肝,地黃丸主之。(方見勞瘵,即六味地黃丸。)

麝香丸,治小兒一切驚疳等病。

草龍膽,胡黃連(各半兩),木香,蟬蛻(去頭足,洗淨。各一錢),瓜蒂,龍腦,麝香,牛黃(各一錢,並各自研)

上豬膽為丸如桐子及綠豆大。驚疳或秘或瀉,清米飲送下。小兒五七粒至一二十粒。眼疳,豬肝湯下。疳渴,燖豬湯下,豬肉湯下亦得。驚風發搐眼上竄,薄荷湯下一丸,更水研一丸滴鼻中。牙疳、瘡,口瘡,研貼。蟲痛,苦楝根湯或白蕪荑湯送下。百日內小兒大小便不通,水研封臍中。

有蟲候,乾漆、麝香各少許,併入生油一兩,點溫水化下一大丸。慢驚勿服。

〔《本》〕,睡驚丸,治小兒一切驚疳食積風癇之證。

使君子(五十粒),香墨(棗大,一塊),金銀箔(各七片),膩粉(二錢),

上先將使君子存性同墨研細,次入金銀箔。乳缽內研,次入膩粉並麝香少許,研令極細,稀糊丸如桐子大,陰乾,每服一丸,薄荷湯磨下。一歲以下半丸。一名青金丹,極效。

田氏涼驚丸治小兒驚熱疳瘦乳癖。(方見驚搐。)

錢氏心疳,面黃頰赤,身壯熱,當補心安神丸主之。(方見治虛實法。)

湯氏心疳,口內生瘡。

田氏安神丸治心虛疳熱,面黃頰赤,壯熱驚啼,神志恍惚不寧。(方見治虛實法。)

〔湯〕,鱉甲散,治疳勞骨蒸。

鱉甲(九肋者,湯浸,用童便塗炙),黃氏(蜜炙),白芍藥(各一兩),生熟地,地骨皮,當歸,人參(去蘆。各半兩)

上㕮咀,每服二錢,水半盞,煎服。

豬肚丸,治骨蒸疳勞,肌體黃瘦。

木香(半兩),黃連,生地,青皮,銀柴胡(去蘆),鱉甲(九肋者,湯浸,用童便塗炙。各一兩)

上為末,豬肚一枚,入藥於內,以線纏之,於砂罐內懸胎煮熟,取出細研,豬肚為丸如麻子大,米飲送下,大小加減,不拘時服。

〔無〕,龍膽丸,治疳病發熱。

龍膽,黃連,使君子肉,青皮(各等分),

上為末,豬膽汁和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三十粒,量兒加減,臨臥,熱水下。

上四方,治疳熱。安神丸,甘寒補心。鱉甲散,甘溫補脾。後二方,苦寒瀉脾,瀉濕熱也。

〔世〕,烏犀丸,治小兒疳熱,腹內生蟲,肚大,手足疲弱,丁奚尫羸。(此方治疳熱如神。)

黑牽牛(二兩),使君子(七錢半),青皮(二兩),雷丸(二錢半),苦楝皮(半兩,一方不用楝皮,用蘆薈錢半),鶴蝨(五錢),

上同入鍋內炒焦為末,麵糊丸如黍米大。三歲兒二十丸,米飲下。食前烏犀丸,食後黃龍丸。

二丁丸治乳癖、食癖、疳熱,如神。(方見癖條。)

〔湯〕疳熱,當服進食丸磨積,仍間服化蟲丸,後服鱉甲散退熱,次服肥兒丸。(進食丸方見癖,鱉甲散方見前。)

治疳熱,,化蟲丸,。

白蕪荑,黃連,神麯,麥芽(各炒,等分),

上末,糊丸如黍米大。空心米飲下,豬膽汁尤佳。

肥兒丸(方見前腹脹。)

上疳熱,當以積熱門參用。如熱有作止者,與潮熱門參用可也。

〔錢〕脾疳面黃腹大,食泥土,當補脾,益黃散主之。(方見治虛實法。)

〔湯〕脾疳,食不消,胃疳多吐。

〔錢〕,大胡黃連丸,治一切驚疳腹脹,蟲動,好吃泥土、生米,不思飲食,多睡吼啀,臟腑或瀉或秘,肌膚黃瘦,毛焦發黃,飲水,五心煩熱,能殺蟲進飲食,兼治瘡癬,常服不瀉痢。(啀,泥如切,欲嘔聲)

胡黃連,黃連,苦楝子(各一兩),白蕪荑(去殼半兩,秋初三錢),乾蟾頭(燒,存性,另研,一分),麝香(另研,一錢),青黛(另研,一錢半),蘆薈(另研,一分),

上先將前四味為細末,豬膽汁和為劑,每一丸如胡桃大。入巴豆仁一枚,置其中。用油單紙一重裹之,同米一升許蒸,米熟為度,入後四味為丸,少入面,糊丸如麻子大。與十丸或十五丸,清米飲下,食後、臨臥,日三服。

〔垣〕,大芫荑湯,又名,梔子茯苓湯,。治黃疸土色,(為熱、為濕。)當小便不利,(今反利者,知黃色為燥胃經中大熱。)發黃脫落,(知膀胱、腎俱受土邪,乃濕熱之症。)鼻下斷作瘡者。(土逆行,營氣伏火也。)能乳者,(胃中有熱故也。)喜食土者,(胃氣不足。

)面色黑者,(為寒為痹。)大便青(屬寒)褐色,血黑色,(熱蓄血中。)間黃色,(腸胃有熱,)治法當滋營潤燥,內除寒熱,外致津液。

山梔(三分),黃柏,甘草(炙各二分),大蕪荑(五分),黃連,麻黃,羌活,柴胡(各三分),防風(一分),白朮(五分),茯苓(三分),當歸(四分),

上件銼如麻豆大。作一服,水一盞半,煎至一盞,去渣,稍熱服,食前。

上三方治疳黃食土。前一方寒多者宜服,後二方熱多者宜之。

〔丹〕疳黃食積。

白朮,黃連,苦參,山楂(各等分),

上用糊丸如麻子大。食後白朮湯下十五丸。

〔《山》〕小兒疳黃。雞蛋剜一小竅,入巴豆淨一粒,紙糊孔煨熟,去巴豆食之,隔一日再吃一二個。

〔丹〕小兒吃泥。石膏、黃芩、陳皮、茯苓、甘草,白朮,水煎服。

〔《經》〕治小兒吃泥及䑋肚。膩粉一分,用砂糖搜丸如麻子大。空心米飲下一丸,瀉出土瘥。(䑋,如掌切,脹也。)

〔錢〕初病疳,津液少者,當生胃之津液,白朮散主之,唯多則妙。

龍粉丸,治疳渴。

草龍膽,定粉(微炒),烏梅肉(焙),黃連(各二分),

上為細末,煉蜜丸如麻子大,米飲下一二十丸,無時。

〔湯〕,三稜散,治小兒尿白濁,久則成疳,宜疏脾土,消食化滯。

三稜,蓬朮(炒),益智仁,甘草(各一兩),神麯(炒),麥芽(炒),橘紅(各半兩),

上為末,白湯調下。

〔世〕,黃龍丸,治停食,化積磨積。

三稜,蓬朮(各三兩),青皮,陳皮(各一兩半),山楂,乾薑(各七錢半),檳榔(半兩),

上曬乾為末,糊丸黍米大。三歲兒每二十丸,食後薑湯下,食前烏犀丸,相間服。此治小兒疳積等證,無不效者。(烏犀丸方見疳熱條。)

〔錢〕,膽礬丸,治疳消癖,進食止瀉,和胃追蟲。

綠礬(真者,二兩),膽礬(真者,為粗末,一錢),大棗(四十個,去核),好醋(一升),

以上四物,同熬令棗爛,候和後藥:

使君子(去殼,二兩),枳實(炒,三兩),黃連,訶子(去核,各為粗末。各一兩),巴豆(二十七個,去皮,破之)

以上五味,同炒黑,約三分干,入後藥:

夜明砂,蝦蟆(燒存性,各一兩),苦楝根皮(五錢),

以上三味,再入炒候乾,同前四物杵羅為末,同前膏和入臼中杵千下。如未成,旋入熟棗肉,亦不可多,恐服之難化。太乾即入溫水亦可,丸如綠豆大。每服二三十丸,米飲溫水下,不拘時。

〔丹〕,肥兒丸,治小兒疳積。

蘆薈(另研),胡黃連(各二錢),神麯(四錢),黃連,白朮,山楂(炒。各半兩),蕪荑(炒,二錢半),

上為末,將蘆薈末拌勻,豬膽汁丸如粟米大。每服六十丸,食前白湯下。

〔《本》〕,蘆薈丸,治小兒疳積秘方。

蘆薈,荊芥,黑醜,青皮(各等分),

上治炮為末,麵糊丸如粟米大。一歲兒以下一丸,或二丸亦不妨,量大小加減。

〔錢〕肺疳氣喘,口鼻生瘡,當補脾肺,益黃散主之。(方見治虛實法。)

腎疳極瘦,身有瘡疥,當補腎,地黃丸主之。(方見勞瘵,即六味地黃丸。)

〔湯〕腎疳,齒爪黑。

上腎疳羸瘦瘡疥治法,當與虛羸門相參用之。

〔錢〕骨疳,喜臥冷地。

〔湯〕木香丸治渴,好臥冷地。

〔世〕,五疳保童丸,治小兒乳食不擇冷熱,好餐肥膩,恣食甘鹹,臟腑不和,生疳。

青黛,苦楝根皮,夜明砂,五倍子,蘆薈,黃連,龍膽草,白蕪荑,乾蟾(各一分),麝香(少),蟬蛻(去嘴爪,一分),豬膽(大者五個,拌諸藥焙乾)

上件粟米煮糊,為丸如麻子大。一歲兒三丸,不拘時,米飲下,日三服。忌豬肉。

〔《聖》〕治小兒腦疳,鼻癢,毛髮作穗,面黃羸瘦,益腦。用鯽魚膽滴於鼻中,連滴三五日效。

〔湯〕小兒腦疳者,是胎熱所為,但頭皮光急,頭髮作穗,或有頭瘡。腫至囟,囟腫則多損眼。此疾因兒在胎中,母臨月房事不已而成。項軟倒,肥而不瘦。(天柱骨倒也。)

附子(生,去皮臍),南星

上末,生薑自然汁調攤貼患處,次服防風丸並瀉青丸。

〔世〕小兒久患疳疾體虛,久不進飲食,患久諸候退,只是天柱骨無力,醫者不識,謂之五軟。用白殭蠶真者去絲炒為末,每服五分或一錢,薄荷酒調下,日三。更須貼藥。

貼藥,生筋散

木鱉子(三個),蓖麻子(三十粒)

上各取肉同研,用一錢,津調,先烘上令熱,貼之。

上疳五軟蓋痿屬也。不若用地黃丸及黃柏龜板之類為愈。

〔世〕小兒無辜疳者,其候面黃髮直,時時壯熱,飲食不生肌膚,積經日月,遂致死者,謂之無辜疳也。言天有鳥,名曰無辜,晝伏夜游,洗浣衣褥,露之經宿,或遇此鳥,飛從上過,將衣褥與小兒穿臥,便令兒有此疾。如禽獸生下有噤蟲,若不速去,當損其命。又腦後有核,初生軟而不覺痛,其中有蟲如米粉,得熱氣漸長大,則筋結定,蟲隨氣血流散,所以停留。

子母相生,侵蝕臟腑,肌肉作瘡,或大便泄膿血,致使小兒漸漸黃瘦,頭大發豎,手足細弱,生十二件無辜疾症:天吊、胡孫噤、鵝口、木舌、懸癰、重齶、著噤、臍風、撮口、重舌、乳淵、龜胸。

鱉甲散

鱉甲(醋炙,三分),檳榔(三個),沉香(一分),漏蘆,甘草(炙),牛蒡子(炒),使君子,赤芍藥,訶子(炮,去核。各半兩),

上為粗末,每服一錢,水半盞,煎六分,去渣溫服。

〔《明》〕多疳者:囟會(一壯。)瘡蝕齦斷,臭穢沖人:勞宮(一壯。)

〔錢〕疳皆脾胃病,亡津液之所作也。因大病或吐瀉後,醫又以藥吐下,致脾胃虛弱,亡失津液。且小兒病疳,皆愚醫之所壞病。假如潮熱,是一臟虛一臟實,而內發虛熱也,法當補母而瀉本臟則愈。假令日中發潮熱,是心虛熱也,肝為心母,法宜先補肝母,肝實而後瀉心。

心得母氣,則內平而潮熱自愈。醫見潮熱,妄謂其實,乃以大黃、牙硝輩諸冷藥利之,利既多而不能禁,則津液內亡,漸成疳也。又如癖病發作寒熱,飲水,脅下有形硬痛,法當用藥漸消磨之。醫反以巴豆、硇砂輩快藥下之,小兒易虛易實,下之既過,胃中津液耗損,漸成疳瘦。

又有病傷寒五六日,間有下證,以冷藥下之太過,致脾胃虛而津液少,即便引飲不止而生熱也,熱氣內耗,肌肉外消,他邪相干,證變諸端,亦成疳病。又有吐瀉久病,或醫妄下之,其虛益甚,津液燥損,亦能成疳也。

小兒病癖,由乳食不消,伏在腹中,乍涼乍熱,飲水不止,或喘而嗽,與潮熱相類。若不早治,必成勞疳。以其有癖症,則令兒不食,致脾胃虛而發熱,故引飲也。飲多,即盪滌脾胃,亡失津液,不能傳化水穀,其脈沉細,益不能飲食,致脾胃虛衰,四肢不舉,諸邪遂生,羸瘦而成疳矣。肥疳即脾疳也,身瘦虛黃干而有瘡疥,其候不一,種種異端,今略舉言之。

目澀或生白膜,唇赤,身干黃或黑,喜臥冷地,或食泥土,身有瘡疥,瀉青白黃沫水,痢色變易,腹滿,身耳鼻皆有瘡,髮鬢作穗,頭大項細,極瘦,飲水,皆其證也。

〔世〕心疳者,苦要驚啼,常只吃水,少食辛味,耳邊有青脈,舌上有焦點者不治。肝疳者,目帶青,左脅下硬,多吐沫,眼、頭黑者不治。脾疳者,肚大青筋,唇口無血色,人中平,下痢不止者不治。肺疳者,咳逆氣急,瀉白水,身上黑斑者不治。腎疳者,要吃咸醋,吃水不住,小便如粉汁,齒黑有瘡,骨出耳干腦焦不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