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十三·肝膽部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十三·肝膽部 (6)

1. 目赤腫痛

目疼有二:一謂目眥白眼痛,一謂目珠黑眼疼。蓋目眥白眼疼屬陽,故晝則疼甚,點苦寒藥則效,經所謂白眼赤脈法於陽故也。目珠黑眼疼屬陰,故夜則疼甚,點苦寒則反劇,經所謂瞳子黑眼法於陰故也。

〔《簡》〕,補肝散,治肝虛目睛疼,冷淚不止,筋脈痛,及羞明怕日。

夏枯草五錢,香附子一兩,共為末,每服一錢,臘茶調下,無時候服。

上夏枯草,治目珠疼,至夜則疼甚者,神效。或用苦寒眼藥點上,反疼甚者,亦神效。蓋目珠者,連目本,目本又名目系,屬厥陰之經也。夜甚,及用苦寒點之反甚者,夜與寒亦陰故也。丹溪云:夏枯草有補養厥陰血脈之功,其草三四月開花,遇夏至陰生則枯,蓋稟純陽之氣也,故治厥陰目疼如神者,以陽治陰也。

予周師目珠疼,及連眉稜骨痛,並頭半邊腫痛,遇夜則作,用黃連膏子點上,則反大疼,諸藥不效。灸厥陰、少陽則疼隨止,半月又發。又灸又止者月餘,遂以夏枯草二兩,香附二兩,甘草四錢,同為細末,每服一錢五分,用茶清調服下咽,則疼減大半,至四五日良愈。

又一男子,年六十歲,亦目珠連眉稜骨疼,夜甚,用苦寒劑點亦甚,與前證皆同,但有白翳二點,在黑目及外眥為翳,藥皆不效,亦以此藥間東垣選奇湯,又加四物黃連煎服,並灸厥陰、少陽而安。

〔《本》〕治睛疼難忍者。

川歸,防風,細辛,薄荷(各等分)

上為末,每服二錢,麥門冬熟水調下,食後、日午、夜臥。各一服。

〔《保》〕,止痛散,治兩額角痛,目睛痛,時見黑花,及目赤腫痛,脈弦,作內障也,得之於飢飽勞役。

柴胡(一兩半),甘草(炙,七錢半),栝蔞根(二兩),當歸,黃芩(四兩,一半酒,一半炒),生地黃(一兩)

上為粗末,每三錢,水一盞半,姜三片,棗一枚,臨臥熱服。小便不利,加茯苓、澤瀉各五錢。

治太陽經,衛虛血實,目腫赤,瞼重,頭中濕淫,膚翳睛痛。肝風盛,眼黑腎虛。

桔梗丸

桔梗(一斤),牽牛(頭末,二兩)

上細末,每服四五十丸,至一百丸,食前溫水下,日二次。

〔《衍》〕暴赤眼無瘡者,以古銅錢刮淨姜上,取汁於錢唇,點目,熱淚出,隨點隨愈。但小兒甚懼。不須疑,已試良驗。(有瘡者不可用,又以此治癢,驗。)

〔張仲文〕治眼暴赤腫痛不得開,又淚出。削附子赤皮末如蠶屎,著眥中,以瘥為度。

〔《本》〕治丈夫、女人、室女、小兒諸般赤眼,,針頭丸,。

川烏尖(七枚,懷干),白殭蠶(七枚,去嘴,懷干),硼砂(十文)

上為末,用豬膽取汁調藥,不令稀,用成軟塊攤在碗內,荊芥、艾各一兩,皂角小者一莖,燒,將藥碗覆熏之,常將藥膏攪勻轉,又攤又熏,以皂角、荊芥、艾盡為度,再搜成塊,用油紙裹,入地中出火毒,冬兩日夜,夏一夜,春秋一日夜,取出,丸如針頭大,每一丸,點眼中,妙。

白話文:

眼睛疼痛有兩種情況:一種是眼角和眼白疼痛,另一種是眼珠和黑眼珠疼痛。眼角和眼白的疼痛屬於陽性,所以白天疼痛加劇,點用苦寒藥物就會有效,這符合中醫所說的「白眼紅脈屬於陽」的說法。眼珠和黑眼珠的疼痛屬於陰性,所以夜晚疼痛加劇,點用苦寒藥物反而會更嚴重,這符合中醫所說的「瞳孔黑眼屬於陰」的說法。

《簡要方》中的補肝散,可以用來治療肝虛導致的眼睛疼痛,伴有不斷流淚、筋脈疼痛,以及怕光、畏光的情況。

藥方是:夏枯草五錢,香附子一兩,一起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用臘茶水調服,不限時間服用。

特別說明,夏枯草能治療眼珠疼痛,尤其在晚上疼痛加劇的情況,效果神奇。如果點用苦寒的眼藥反而更痛,用夏枯草也會有奇效。這是因為眼珠連接著眼部的根本,這個根本又叫做眼系,屬於足厥陰肝經。夜晚疼痛加劇,以及使用苦寒藥物反而更痛,都是因為夜晚和寒冷都屬於陰性。朱丹溪說,夏枯草有補養厥陰肝經血脈的功效,這種草在三四月開花,到了夏至陰氣開始產生時就會枯萎,這是因為它秉承了純陽之氣,所以治療厥陰肝經的眼痛效果神奇,這是用陽氣來治療陰性疾病。

我的老師周某,眼珠疼痛,並連帶著眉骨疼痛,甚至半邊頭部都腫痛,到了晚上就會發作。他用黃連製成的藥膏點眼,反而疼痛加劇,其他藥物也都不起作用。艾灸足厥陰肝經和足少陽膽經後疼痛會停止,但過半個月又會復發。再次艾灸又能止痛,這樣持續了一個多月。最後,用夏枯草二兩、香附二兩、甘草四錢,一起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一錢五分,用清茶水調服,疼痛就減輕了大半,四五天後就完全康復了。

另外一個六十歲的男子,也是眼珠連帶眉骨疼痛,晚上加劇,使用苦寒藥物點眼也更痛,情況和之前的病症一樣。只是他的黑眼珠和外眼角有兩點白翳,各種藥物都無效。後來,用這個藥方,配合東垣選奇湯,又加上四物湯和黃連煎服,同時艾灸足厥陰肝經和足少陽膽經,才痊癒。

《醫方集成》記載,可以治療眼睛疼痛難以忍受的藥方:

川芎、當歸、防風、細辛、薄荷,各等份。

一起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麥門冬煮熟的水調服,飯後、中午、晚上睡前各服一次。

《保命集》中的止痛散,可以治療兩側額角疼痛、眼珠疼痛、時常看見黑花,以及眼睛紅腫疼痛,脈象弦緊,可能是得了內障。這種情況多是因為飢餓、飽食、勞累過度引起的。

藥方是:柴胡(一兩半)、炙甘草(七錢半)、栝蔞根(二兩)、當歸、黃芩(四兩,一半用酒炒,一半直接用)、生地黃(一兩)。

將以上藥物磨成粗末,每次用三錢,加水一碗半,生薑三片,紅棗一枚,睡前熱服。如果小便不暢,可以加茯苓、澤瀉各五錢。

可以治療太陽經虛弱,導致血實,眼睛紅腫,眼瞼沉重,頭部濕邪過重,皮膚生翳、眼睛疼痛。以及肝風旺盛,眼黑腎虛的病症。

使用桔梗丸:

桔梗(一斤)、牽牛子(研磨成末,二兩)。

一起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四五十丸,多則一百丸,飯前用溫水送服,每天兩次。

《醫學綱目》記載,如果突然眼睛發紅但沒有瘡口,可以用古代的銅錢刮乾淨薑,把薑汁滴在銅錢邊緣,然後用銅錢邊緣沾取薑汁點在眼睛上,眼淚流出後就會痊癒。但是,小孩子會很害怕。不用懷疑,這個方法已經試過,效果很好。(如果眼睛有瘡口,就不能用這個方法。這個方法也可以治療眼睛癢。)

張仲文的醫書記載,可以治療眼睛突然紅腫疼痛,睜不開,而且不斷流淚的情況。將附子的紅色表皮削成末,像蠶屎一樣大小,放在眼角,直到痊癒為止。

《醫方集成》記載,可以治療男人、女人、年輕女子、小孩各種眼睛發紅的「針頭丸」。

藥方是:川烏頭尖(七個,用微火烘乾)、白殭蠶(七個,去掉嘴巴,用微火烘乾)、硼砂(十文)。

一起研磨成粉末,用豬膽汁調藥,不要太稀,做成軟膏狀,攤在碗裡。然後,用荊芥和艾草各一兩,皂角一小根,燒著後,把藥碗倒扣在上面熏蒸,並且不斷攪拌藥膏,再攤開再熏蒸,直到皂角、荊芥、艾草都燒完。然後,再次揉成塊,用油紙包好,埋在土裡去除火毒,冬天埋兩天兩夜,夏天埋一夜,春秋季節埋一天一夜。取出後,做成針頭大小的丸藥,每次用一丸,點在眼睛裡,效果很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