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三十八·小兒部 (2)
卷之三十八·小兒部 (2)
1. 吐
〔丹〕,萬安膏,調脾順氣,定驚,脾胃不足,吐乳黃疸,治小兒一切等疾。
木香(三錢),沉香(二錢),檀香(三錢),香附(一兩),檳榔(半兩),白朮(二兩),肉蔻(半兩),薄荷(二兩),人參(半兩),甘草(二兩),辰砂(三錢),琥珀,真珠,青黛,犀角(各二錢半),黃耆(一兩),麝香(五分),使君子(一兩),天竺黃(半兩),
白話文:
萬安膏能調脾順氣、定驚,主治脾胃不足、吐乳黃疸,以及小兒各種疾病。方劑包含木香、沉香、檀香、香附、檳榔、白朮、肉蔻、薄荷、人參、甘草、辰砂、琥珀、真珠、青黛、犀角、黃耆、麝香、使君子、天竺黃等藥材。
上為末,煉蜜丸,臨臥服,薄荷汁或蜜水米飲化下。
〔世〕,萬安膏,治小兒脾胃虛弱,腹生疳蟲,癥瘕,食積泄瀉,常服消疳去積,助胃氣,和中,疏氣滯。
人參(一兩),木香,沉香,藿香(各半兩),厚朴(薑製,一兩),甘草(半兩),陳皮,青皮,乾薑,肉桂(各一兩,夏不用),使君子(炮,十個),澤瀉(冬不用,春秋減半用)
白話文:
將藥材煉成蜜丸,睡前服用,用薄荷汁或蜜水米湯送服。萬安膏可以治療小兒脾胃虛弱、腹生疳蟲、癥瘕、食積泄瀉,經常服用可以消疳去積、助胃氣、和中、疏氣滯。方劑用人參一兩,木香、沉香各半兩,厚朴(薑製)一兩,甘草半兩,陳皮、青皮、乾薑、肉桂(各一兩,夏季不用),使君子(炮製,十個),澤瀉(冬季不用,春秋季節減半用)。
上為末,煉蜜丸如芡實大。食前米飲化下。如熱,薄荷湯下。一方無木香、沉香、藿香、青皮、使君子,有白朮、蒼朮、茯苓、豬苓。
〔錢〕吐沫及痰,或白綠水,皆胃虛冷。吐稠涎及血,皆肺熱,久則虛。吐痰涎冷者,溫之。
〔田〕,朱沉丹,治小兒嘔吐不止。
硃砂(二錢半),沉香(二錢),藿香(三錢),滑石(半兩),丁香(十四粒)
白話文:
將藥材煉成蜜丸,大小像芡實般。飯前用米湯送服。如果發熱,就用薄荷湯降溫。這個方子沒有木香、沉香、藿香、青皮、使君子,但有白朮、蒼朮、茯苓、豬苓。
嘔吐帶有唾液或痰,或者吐出白色或綠色的水,都是胃虛寒導致的。吐出濃稠的唾液或血,都是肺熱,時間久了就會虛弱。吐出冰冷的痰液,要溫暖它。
朱沉丹,用於治療小兒不停嘔吐。
藥方為:硃砂二錢半、沉香二錢、藿香三錢、滑石半兩、丁香十四粒。
上為細末,每服半錢,用新汲水一盞,芝麻油滴成花子,抄藥在上,須臾墜,濾去水,卻用別水空心送下。
定吐紫金核,治小兒一切嘔吐不止。
半夏(湯洗七次,薑製),人參,白朮,木香,丁香,藿香(各二錢半)
上為細末,稀麵糊為丸如李核大,後用沉香一錢為末,硃砂一錢水飛,二味同研勻為衣,陰乾,每服一丸,用小棗一枚,去核,納藥在內,濕紙裹,燒熟,嚼與小兒服,後以米飲壓之。
〔錢〕,香銀丸,治吐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半錢,用剛汲取的清水一盞,滴入芝麻油形成花紋,將藥粉放在上面,片刻後沉澱,濾去水,再用另外的水空腹服用。
此方名為定吐紫金核,主治小兒各種嘔吐不止。
將半夏(用湯洗七次,再用薑處理)、人參、白朮、木香、丁香、藿香各取二錢半,研磨成細粉,用稀麵糊製成李核大小的丸子。之後將沉香一錢研磨成粉,硃砂一錢用水飛成粉,將兩種粉末混合均勻做成丸衣,陰乾。每次服用一丸,用小棗一枚去核,放入藥丸,用濕紙包裹,燒熟,給小兒嚼食,再用米湯壓服。
此方名為香銀丸,主治嘔吐。
丁香,乾葛(各一錢),半夏(湯浸,切,焙),水銀(各半兩),
上上三味同為細末,將水銀與藥研勻,生薑汁丸如麻子大,每服一二丸至五七丸,煎金銀花湯下,無時。
〔《本》〕,白朮散,治小兒吐嘔,脈遲細有寒。
白朮,人參,半夏曲(各二錢),茯苓,乾薑,甘草(各一錢),
上為末,每服二錢,水一盞,姜三片,棗一枚,煎七分,去渣溫服,日二三。(一方無半夏曲,有木香、藿香。)
白話文:
丁香、乾葛各一錢,半夏用湯浸泡後切片並烘乾,水銀半兩,以上三味藥材研磨成細末,將水銀與藥粉充分混合,用生薑汁製成麻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一至二丸,最多五至七丸,用金銀花湯送服,沒有時間限制。此方出自《本草》,名為白朮散,主治小兒吐嘔,脈象遲緩細弱,伴有寒症。白朮、人參、半夏曲各二錢,茯苓、乾薑、甘草各一錢,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水一盞,加入薑片三片和紅棗一枚,煎煮至七分,去渣溫服,每日服用兩至三次。有一種方子中沒有半夏曲,而加入了木香和藿香。
〔湯〕小兒寒吐者,由乳母當風取涼解脫,致令風冷,入乳變敗,兒若飲之,故嘔吐也。乳母當食後捏去舊宿敗乳,急服理中湯,次用釀乳法。其候是寒,清痰夾乳吐出是也。凡有此候,服藥不效,胃氣將絕,藥不能下,當服靈砂丸,如大便通,宜來復丹。二藥常用,驗。
〔丹〕吐乳。尋田中蚯蚓屎研如泥,食前米飲下五分,不過三四次,妙。(《聖惠方》)
〔錢〕,藿香散,治脾胃虛,有熱,面赤,嘔吐涎嗽,及轉過度者宜服。
白話文:
嬰兒寒吐,是因為乳母受寒,導致乳汁變質,嬰兒喝了就會嘔吐。乳母應在飯後擠掉舊乳,趕緊服用理中湯,之後再用釀乳法調理。若嬰兒出現寒性嘔吐,吐出清痰夾雜乳汁,就說明是寒性。如果服用藥物無效,胃氣將要消失,藥物無法下咽,就應服用靈砂丸。如果大便通暢,則宜服用來復丹。這兩種藥物常被使用,療效很好。
另外,嬰兒吐乳,可以用田中蚯蚓的糞便研成泥狀,飯前用米湯送服五分,一般服用三四次就會見效。
藿香散用於治療脾胃虛弱、伴有發熱、面紅、嘔吐唾液、咳嗽,以及轉筋過度等症狀。
麥門冬(去心,焙),半夏曲(炒),甘草(炙。各半兩),藿香(一兩,用葉),石膏(半兩),
上為末,每服五分至一錢,水一盞半,煎七分,食前溫服。
〔《本》〕治小兒嘔吐,脈數有熱,,麥門冬散,。
麥門冬,半夏,人參,茯苓(各二錢),甘草(一錢),
上為末,每服二錢,水一盞,姜三片,煎至五分,去渣溫服,日二三服。
錢氏玉露散(方見吐瀉。)
〔湯〕治小兒伏暑嘔吐,,清膈飲子,。
白話文:
將麥門冬(去心,焙)、半夏曲(炒)、甘草(炙,各半兩)、藿香(一兩,用葉)、石膏(半兩)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五分至一錢,用一盞半水煎煮七分,飯前溫熱服用。這個藥方可以治療小兒嘔吐,脈搏快速且有熱感的症狀。
麥門冬、半夏、人參、茯苓(各二錢)、甘草(一錢)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一盞水加入三片薑片煎煮至五分,去渣溫熱服用,每日服用兩到三次。這個藥方是錢氏玉露散,可以用來治療嘔吐、腹瀉。
另一個治療小兒伏暑嘔吐的藥方叫做清膈飲子。
香薷,淡竹葉(各一兩),白茯苓,人參,半夏,檀香,甘草(炙。各半兩),白粳米(一合),
上㕮咀,姜煎溫服,大小加減。
小兒秋夏伏暑,多有熱吐。其吐黃涎,頭額溫,五心熱,小便或赤而少,乃熱吐也,或乾嘔而無物,宜香薷飲。(方見中暑。)
〔《本》〕治小兒疳積,黃瘦吐食。
川烏(一錢),定粉(三錢),艾灰(二錢),龍骨(二錢),
上為末,滴水丸如龍眼核大。捏作餅子,每服一餅,米飲磨下。
白話文:
香薷、淡竹葉各一兩,白茯苓、人參、半夏、檀香、甘草(炙)各半兩,白粳米一合。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,用薑煎溫服,可根據病人的情況加減藥量。
小兒在秋夏時節容易中暑,常有發熱嘔吐的症狀。如果嘔吐出黃色唾液,頭額發熱,五心煩熱,小便顏色偏紅且量少,就是熱吐。如果乾嘔無物,可用香薷飲治療。
另外,此方也可治小兒疳積,症狀表現為黃瘦、吐食。將川烏一錢、定粉三錢、艾灰二錢、龍骨二錢研成粉末,製成如龍眼核大小的滴水丸。每次服用一粒,用米湯送服。
〔錢〕,鐵粉丸,治涎盛潮搐吐逆。
水銀(砂子,二錢),硃砂(一分),鐵粉,天南星(各一分,炮去皮臍,取末),輕粉(二分),
上同研,水銀星散盡為度,薑汁糊丸如粟米大。煎生薑湯下十五丸至二三十丸,無時。
田氏朱沉煎,紫金核(方見上寒條。)
〔《經》〕治小兒吐不定。用五倍子二個,一生一熟,甘草一握,濕紙裹,炮過,同搗為末,每服米泔調下半錢匕,瘥。
白話文:
鐵粉丸可以治療唾液過多、抽搐、嘔吐。用二錢水銀、一分硃砂、一分鐵粉、一分去皮去臍的天南星研磨成末,並加入二分輕粉,一直研磨到水銀粉末消失為止,再用薑汁做成粟米大小的丸子。服用時用生薑湯送服十五到二十三丸,不限時間。此外,田氏朱沉煎和紫金核也可以治療寒症。 《經》記載,用兩個五倍子(一個生一個熟)、一握甘草,用濕紙包裹後烤過,再研磨成粉末,每次用米湯調服半錢,可以治療小兒不定時嘔吐。
〔錢〕,二氣散,治虛實冷熱,霍亂吐逆。
硫黃(不夾石者,細研,半兩),水銀(一分,與硫黃同研)
上同研如墨煤色,不見星為度,每服一字至五分,乾薑水調下,不拘時,量兒大小加減。此散浮泛難調,先灑少水,以指緩緩研之,稍稍增湯調之。治大人小兒一切吐逆,諸藥不效者,服此頃刻如神。
〔湯〕凡小兒乳哺,不宜飽滿,飽滿而必溢,故嘔吐。生下吐(見胎病。)
〔《明》〕吐乳:灸中庭一壯。
白話文:
「錢」這個方子叫做「二氣散」,可以治療虛實冷熱、霍亂嘔吐。方子用半兩細研的硫黃(不含石頭)、一分水銀(與硫黃一起研磨)混合,研磨至墨煤色,看不到星點才算好。每次服用一字到五分,用乾薑水調服,不限時間,可以根據小孩的大小調整用量。這個散劑容易飛散難以調和,所以先灑少許水,用手指慢慢研磨,逐漸增加水量調勻。可以治療大人小孩一切嘔吐,其他藥物无效的,服用此散藥后效果迅速如神。
小兒吃奶,不宜過飽,過飽就會溢出,所以會嘔吐。剛出生就嘔吐,可能是胎病。
可以用艾灸中庭穴,治療小兒吐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