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十三·肝膽部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十三·肝膽部 (5)

1. 目疾門

經云:瞳子黑眼法於陰,白眼赤脈法於陽,故陰陽合傳而精明,此則眼具陰陽也。(全文見視歧亂見。)又曰:五臟六腑之精氣,皆上注於目,而為之精,精之窠為眼,骨之精為瞳子,筋之精為黑眼,血之精為絡,其窠氣之精為白眼,肌肉之精為約束,裹擷筋骨氣血之精,而與脈併為系,上屬於腦,後出於項中,此則眼具五臟六腑也。(全文見視歧亂見。

)後世以內外皆屬心,上下兩瞼屬脾,白眼屬肺,黑眼屬肝,瞳子屬腎,謂之五輪,蓋本諸此也。又有八廓之說,無義無據,今不得刪入焉。

臟腑主目有二:一曰肝。經云:東方青色,入通於肝,開竅於目,藏精於肝。又云:入臥血歸於肝,肝受血而能視。又云:肝氣通於目,肝和則目能辨五色也。二曰心。經云:心合脈,諸脈者,皆屬於目是也。至東垣又推之而及於脾,如下文所云。

〔東垣〕五臟生成篇云:諸脈者,皆屬於目,目得血而能視。《針經·九卷》大惑論云:心事煩冗,飲食失節,勞役過度,故脾胃虛弱,心火太盛,則百脈沸騰,血脈逆行,邪害孔竅,天明則日月不明也。夫五臟六腑之精氣,皆稟受於脾土,而上貫於目。脾者諸陰之首也,目者血氣之宗也。

故脾虛則五臟之精氣皆失所司,不能歸明於目矣。心者君火也,主人之神,宜靜而安,相火代行其令,相火者胞絡也,主百脈皆榮於目。既勞役運動,勢乃妄行。及因邪氣所並,而損其血脈,故諸病生焉。凡醫者不理脾胃,及養血安神,治標不治本,不明正理也。

陽主散,陽虛則眼楞急,而為倒睫拳毛。陰主斂,陰虛不斂,則瞳子散大,而為目昏眼花。

〔《靈》〕目眥外決於面者為銳眥,在內近鼻者為內眥,上為外眥,下為內眥。(癲狂篇)診目痛,赤脈從上下者太陽病,從下上者陽明病,從外走內者少陽病。太陽病宜溫之散之,陽明病宜下之寒之,少陽病宜和之也。(論疾診尺篇)

〔《保》〕論云:眼之為病,在腑則為表,當除風散熱。在臟則為里,當養血安神。暴發者,為表而易療。久病者,為里而難治。除風散熱者,瀉青丸主之。養血安神者,定志丸主之。婦人,熟地黃丸主之。或有肥體氣盛,風熱上行,目昏澀,槐子散主之。此由胸中濁氣上行也,重則為痰厥,亦能損目,常使胸中氣清,自無此病也。

又有因目疾服涼藥多則損氣者,久之眼漸昏弱,乍明乍暗,不能視物,此則失血之驗也。熟乾地黃丸、消氣定志丸,相須而養之。或有視物不明,見黑花者,此之謂腎氣弱也,宜補腎水,駐景丸是也。或有暴失明者,謂眼居諸陽交之會也,而陰反閉之,此風邪內滿,當有不測之病也。

白話文:

經典中提到:眼睛的瞳孔和黑色部分象徵著陰性,而白色部分和紅色的血管象徵著陽性,陰陽相合,使得眼睛能有清晰的視覺,這說明瞭眼睛本身包含了陰陽兩個面向。

另外,五臟六腑的精華能量都匯聚到眼睛,成為其精華。其中,骨骼的精華形成了瞳孔,筋腱的精華形成了黑色部分,血液的精華形成了血管網,氣的能量形成了白色部分,肌肉的精華形成了眼周組織,這些精華與脈絡一起,向上連接到腦部,然後延伸到頸部,這說明瞭眼睛與五臟六腑的關聯。

後世將眼睛內部和外部的運作歸屬於心臟,上下眼瞼歸屬於脾臟,白色部分歸屬於肺臟,黑色部分歸屬於肝臟,瞳孔歸屬於腎臟,稱之為五輪,這都是基於以上理論。但還有所謂的八廓說法,缺乏根據,我們在此不予討論。

與眼睛相關的臟腑主要有兩個:一是肝臟,經典中指出,東方的青色對應肝臟,肝臟的開竅在於眼睛,精華儲存於肝臟。又說,當人睡覺時,血液回歸肝臟,肝臟接收血液後能讓人看清楚。再說,肝臟的氣能通達眼睛,肝臟功能正常時,眼睛就能辨別各種顏色。二是心臟,經典中指出,心臟與脈絡相連,所有脈絡最終都連接到眼睛。

到了東垣時期,他更進一步地把脾臟也納入了與眼睛相關的臟腑之中,如下面所述。

東垣在五臟生成篇中寫道,所有的脈絡都連接到眼睛,眼睛獲得血液後才能視物。《針經·九卷》中的大惑論提到,當心事紛擾,飲食不節制,過度勞累,脾胃就會虛弱,心臟的火氣過旺,導致全身的脈絡沸騰,血液逆流,邪氣侵害孔竅,到了白天,就無法看清事物。五臟六腑的精華能量都由脾臟供應,再向上輸送到眼睛。脾臟是所有陰性能量的源頭,眼睛是血液和氣的集中地。

所以,當脾臟虛弱,五臟六腑的精華能量就會失去控制,無法正常地供應到眼睛,使其無法清晰地視物。心臟是君火,主宰人的精神,應該保持平靜和安穩,由相火代替其行使權力。相火是胞絡,主管所有的脈絡,這些脈絡都榮養眼睛。但當過度勞累或運動,勢必會導致脈絡紊亂。當邪氣侵襲,損傷血液和脈絡,各種疾病就會產生。醫生如果不治療脾胃,不養血安神,只治標不治本,是不明智的。

陽性能量主張擴散,當陽性能量不足,眼睛就會緊繃,形成倒睫毛或捲曲的眉毛。陰性能量主張收斂,當陰性能量不足,無法收斂,瞳孔就會放大,導致視力模糊和眼睛疲勞。

《靈》書中提到,眼睛外側靠近臉部的部位稱為銳眥,內側靠近鼻子的部位稱為內眥,上方為外眥,下方為內眥。診斷眼睛疼痛時,若紅色的血管從上到下,表示太陽經絡有問題;若從下到上,表示陽明經絡有問題;若從外側向內側,表示少陽經絡有問題。太陽經絡的問題宜用溫熱的方法散寒;陽明經絡的問題宜用寒涼的方法泄熱;少陽經絡的問題宜用和緩的方法調和。

《保》書中指出,眼睛的疾病,如果出現在腑臟,表示在表面,應當除風散熱;如果出現在臟器,表示在內部,應當養血安神。突然發生的疾病,表示在表面,較容易治療;長期存在的疾病,表示在內部,較難以根治。除風散熱的治療,可用瀉青丸;養血安神的治療,可用定志丸。女性,可用熟地黃丸。有些人體型肥胖,氣血旺盛,風熱上沖,導致視力模糊和眼睛乾澀,可用槐子散治療。這是由於胸中的濁氣上衝,嚴重的話會導致痰厥,也會損傷眼睛,讓胸中氣血清淨,自然不會有這種病。

有些人在治療眼睛疾病時服用過多涼性藥物,長時間下來,眼睛會逐漸變得模糊,忽明忽暗,無法看清楚東西,這是失血的症狀。熟乾地黃丸和消氣定志丸可以相輔相成,滋養眼睛。有些人看不清楚東西,眼前出現黑色斑點,這是腎氣虛弱的表現,應當補充腎臟的能量,駐景丸就是一種選擇。有些人突然失明,因為眼睛是所有陽性能量交匯的地方,卻被陰性能量封閉,這可能是風邪入侵,預示著可能有不可預測的疾病。 希望這對你有幫助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