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三十八·小兒部 (1)
卷之三十八·小兒部 (1)
1. 脾主濕
〔世〕,白附丸,通治小兒咳嗽有痰,感冒發熱,吐瀉,心神不安,神效。
南星(二兩),半夏,白附子,白礬(各一兩),
上為細末,薑汁糊丸如桐子大。一歲兒服八丸,用薄荷湯化下。(南星、半夏用冬藏雪水於六月六日浸起,曬乾,又浸,凡九次方用。)
白話文:
這是一味名叫「白附丸」的中藥方劑,可以治療小兒常見的咳嗽有痰、感冒發熱、嘔吐腹瀉、心神不安等症狀,效果顯著。
方劑的組成:
- 南星(二兩)
- 半夏(一兩)
- 白附子(一兩)
- 白礬(一兩)
製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薑汁調成丸子,大小如桐子。
服用方法:一歲的孩童每次服用八丸,用薄荷湯送服。
特殊說明:南星和半夏需要用冬天的雪水在六月六日浸泡,曬乾後再浸泡,重複九次才能使用。
2. 吐瀉
〔錢〕小兒初生三日內吐瀉,壯熱不思乳食,大便乳食不消,或白色,是傷寒,當下之並和胃。下用白餅子,和胃用益黃散主之。
兒生三日以上至十日,吐瀉,身溫涼,不思乳食,大便青白色,乳食不消,此上實下虛也,更有五臟兼見證:肺,睡露睛,喘氣;心,驚悸,飲水;脾,困倦,饒睡;肝,呵欠,煩悶;腎,不語,畏明。當先視兒兼臟症,先瀉其所實者,而補其虛。如脾虛益黃散主之。此二症,多病於秋夏也。
五月夏至後吐瀉,身壯熱者,此熱也,蓋小兒臟腑十分中九分熱也。或因傷熱,乳食不消,瀉深黃色,玉露散主之。
白話文:
新生兒出生三天內若出現嘔吐腹瀉,發燒不願意吃奶,大便呈乳白色且未消化,屬於傷寒,需要同時調和脾胃。可用白餅子方劑調和脾胃,益黃散則可以補益脾胃。
若新生兒出生三天到十天出現嘔吐腹瀉,身體溫涼,不願意吃奶,大便呈青白色且乳食未消化,則屬於上實下虛。同時,可能會伴隨五臟的病症:肺表現為睡覺時露出眼珠,呼吸急促;心表現為心悸,愛喝水;脾表現為困倦,嗜睡;肝表現為打呵欠,煩躁;腎表現為不說話,畏光。應根據孩子具體的臟器症狀,先瀉去實證,再補益虛證。例如脾虛可用黃散方劑治療。這兩種情況多發生在秋季和夏季。
五月夏至後,若新生兒出現嘔吐腹瀉,身體發燒,則屬於熱證,因為小兒臟腑九分熱。可能是因為受熱傷,導致乳食不消化,大便呈深黃色,可用玉露散方劑治療。
玉露散,一名甘露散。
寒水石(半兩,軟而微青黑中有細紋者),生甘草(一錢),石膏(半兩,堅白而有牆壁,手不可折者。如無,以方解石代之,堅白似石膏,敲之段段皆方者是)
上同為細末,每服一字,或五分、一錢,食後溫湯調下。(海藏云:非腎熱相火大盛者,不宜服此。)
六月大暑後吐瀉,身大溫而似熱,臟腑中六分熱四分冷也。吐嘔,乳食不消,瀉黃白色,似渴,或食乳,或不食乳,食前少服益黃散,食後多服玉露散。廣親宮五太尉病吐瀉不止,米穀不化。眾醫用溫藥,一日而加喘,吐不定。錢氏曰:當以涼藥治之。所以然者,謂傷熱在內也。
白話文:
玉露散,又叫做甘露散,是由寒水石、生甘草、石膏(或方解石)三味藥組成的。將這些藥材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一字或五分、一錢,飯後用溫水送服。需要注意的是,此方不適合腎熱相火旺盛的人服用。
在六月大暑之後,如果出現吐瀉、身體發熱、內臟感覺有六分熱四分冷的狀況,而且有嘔吐、乳食不消化、瀉黃白色、口渴等症狀,可以先在飯前服用益黃散,飯後再服用玉露散。
廣親宮五太尉曾經患有吐瀉不止、米穀不化的疾病,許多醫生都用溫藥治療,結果一天後反而出現喘不過氣,吐得更厲害。錢氏認為應該用涼藥治療,因為患者是內熱傷造成的。
用石膏湯三服,並服之。眾醫皆言吐瀉多而米穀又不化,當補脾,何以用涼藥?王信眾醫,皆用補脾,丁香散三服。錢醫後至,曰:不可服此。三日後必腹滿身熱,飲水吐逆。三日外果如所言。所以然者,謂六月熱甚,伏入腹中,而令引飲,熱傷脾胃,即大吐瀉也。醫又行溫藥,使上焦亦熱,故喘而引飲,三日當甚。
眾師不能治,復召錢至。見其熱證,以白虎湯三服,更以白餅子下之。一日減藥二分。二日三日又與白虎湯各二服。四日用石膏湯一服,及旋合麥門冬、黃芩、腦子、牛黃、天竺黃、茯苓,以硃砂為衣,服五丸,竹葉湯化下,熱退而安。
白話文:
病人服用了三劑石膏湯,並按醫囑服用。其他醫生們都認為病人吐瀉頻繁且消化不良,應該補脾,為何要使用寒涼的藥物呢?王某信服眾醫,於是改用補脾的丁香散,服用了三劑。
錢醫生後來趕到,說道:「不可服用丁香散。三日後病人必然腹脹發熱,喝水都會吐逆。」三日後果然如錢醫生所言。這是因為六月天氣炎熱,暑熱侵入腹中,導致病人引飲(口渴),熱傷脾胃,所以才大吐瀉。醫生又使用了溫熱的藥物,導致上焦也變得熱,因此病人喘息引飲,三日內病情加重。
眾醫生都束手無策,只好再次請錢醫生前來。錢醫生診斷出病人屬於熱證,便開了三劑白虎湯,並用白餅子幫助藥物下行。一天減少藥量兩分。第二天和第三天又各服兩劑白虎湯。第四天用一劑石膏湯,再將麥門冬、黃芩、腦子、牛黃、天竺黃、茯苓混合,以硃砂為外衣,做成五粒丸藥,用竹葉湯送服。熱退之後,病人恢復安康。
七月立秋後吐瀉,身溫,臟腑中三分熱,七分冷也。不能食乳,多似睡,悶亂哽氣,長出氣,睡露睛,唇白多噦,欲大便,不渴。食前,多服益黃散;食後,少服玉露散。廣親宮七太尉七歲,病吐瀉,是時七月,其症全不食而昏睡,睡覺而悶亂,哽氣乾嘔,大便或有或無,不渴。眾醫作驚治之,疑睡故也。
錢曰:先補脾,後退熱。與使君子丸補脾,石膏湯退熱。次日又以水銀硫黃末研和,以生薑水調下一字。錢曰:凡吐瀉五月內九分下而一分補,八月內九分補而一分下。此者是脾虛瀉,醫妄治之至於虛損,下之即死。即當補脾,若以使君子丸恐緩,已,又留溫胃益脾藥治之。
白話文:
立秋後如果出現吐瀉,身體溫熱,內臟三分熱七分冷,不能吃奶,嗜睡,胸悶氣喘,呼吸急促,睡覺時眼珠外露,嘴唇發白,容易打嗝,想上大號,卻不口渴。飯前可以服用益黃散,飯後則少服玉露散。廣親宮七太尉的七歲兒子,曾患吐瀉,當時正值七月,症狀是完全不進食,昏昏欲睡,睡覺時胸悶氣喘,乾嘔,大便時有時無,不口渴。當時許多醫生誤認為是驚恐所致,疑似睡眠問題。
錢氏認為應該先補脾,再退熱,於是給予使君子丸補脾,石膏湯退熱。第二天又用硃砂硫磺末研磨,以生薑水調服。錢氏說,五個月內,治療吐瀉應以瀉為主,補為輔;八個月內則以補為主,瀉為輔。這個孩子是脾虛導致的瀉瀉,醫生誤治,導致虛損,再瀉下去就會死亡。應該先補脾,使君子丸可能起效較慢,因此要繼續服用溫胃益脾的藥物治療。
醫者李生曰:何食而噦?錢曰:脾虛津少即嘔逆。曰:何瀉青褐水?曰:腸胃至虛冷極故也。錢治而愈。
八月秋分後吐瀉身冷,無陽也。不能食乳,乾嘔噦,瀉青褐水,當補脾,益黃散主之,不可下也。
〔田〕凡小兒盛暑吐瀉,邪熱在下焦則瀉,在上焦則吐,亡津必渴,用玉露散。雖吐時時與啜之,過三日必愈。如身熱脈大,小便黃,用五苓、益元各半,熱湯調,溫服之。如身涼脈細,小便青,早晨益黃散,午後玉露散。如過四五日困弱,宜異功散、和中丸、開胃丸。
白話文:
李醫生說:「吃什麼會打嗝?」錢某回答:「脾虛津液不足就會嘔逆。」李醫生又問:「為什麼會瀉出青褐色的水?」錢某說:「腸胃非常虛弱,寒氣極盛導致的。」錢某經過治療後痊癒了。
八月秋分之後,如果出現吐瀉、身體冰冷,說明陽氣不足。不能吃奶,乾嘔打嗝,瀉出青褐色的水,應該補脾,益黃散可以治療,不可服用瀉藥。
一般來說,小兒盛暑時吐瀉,邪熱在下焦就會瀉肚子,在上焦就會嘔吐,津液流失就會口渴,用玉露散。即使嘔吐,也要時時給孩子喝一點,三天後就會痊癒。如果身體發熱、脈搏有力、小便黃,用五苓散和益元散各半,用熱水調和,溫熱服用。如果身體發涼、脈搏細弱、小便青,早上服用益黃散,下午服用玉露散。如果四五天後仍然虛弱無力,可以用異功散、和中丸、開胃丸。
〔潔〕如有風而瀉,用防風、羌活。(謂吐瀉兼肝病,風搐拘急也。)有熱而瀉,用黃連、黃芩、大黃。(謂吐瀉兼心病身熱也。)有寒而瀉,用附子。(謂吐瀉兼腎病,身冷或足脛寒而逆也。)有濕而瀉,用白朮、茯苓。(謂吐瀉兼本臟脾病,多睡體重昏倦也。)有肺病而瀉,用芍藥、桂心;定喘,麥冬、人參,甚者多檳榔;大便不通,加大黃。
白話文:
如果出現腹瀉伴有風寒,可以用防風、羌活;如果出現腹瀉伴有熱症,可以用黃連、黃芩、大黃;如果出現腹瀉伴有寒症,可以用附子;如果出現腹瀉伴有濕症,可以用白朮、茯苓;如果出現腹瀉伴有肺病,可以用芍藥、桂心,配合麥冬、人參緩解氣喘,情況嚴重者可加用檳榔;如果大便不通,則加大黃。
(謂吐瀉兼肺病喘嗽也。)更詳看病新舊。新則止之,久則有腸風之患,宜推陳致新。法當宣風散,導過後用入臟君臣藥調之,宜益黃散。
〔錢〕傷寒吐瀉,身溫,乍涼乍熱,睡多氣粗,大便黃白色,嘔吐,乳食不消,時咳嗽,更有五臟兼見症,當煎入臟君臣藥,先服大青膏,後服益黃散。如先曾下,或無下證,慎不可下。此乃脾肺受寒,不能入脾也。(潔古云:身溫吐瀉咳嗽是風木入於脾,母虛其子亦弱,法當煎檳榔豆蔻湯,下大青膏,後服益黃散。)
白話文:
意思是說,患者同時出現嘔吐、腹瀉和肺部疾病引起的咳嗽喘息。要仔細觀察病情的時間長短,如果是新發生的,就應該止住症狀,如果病程較長,可能會有腸風的隱患,需要促進新陳代謝。治療方法應該先使用宣風散來疏散風邪,然後根據臟腑情況使用君臣藥調治,可以使用益黃散。
另一個情況是,患者出現傷寒導致的嘔吐、腹瀉,伴隨身體溫熱、時冷時熱、嗜睡、氣粗、大便黃白色、嘔吐、乳食不消化、偶爾咳嗽,並且可能還有五臟兼見的症狀。應該煎服君臣藥,先服用大青膏,再服用益黃散。如果患者已經服用過瀉藥,或沒有腹瀉症狀,就應該謹慎使用瀉藥。這是因為脾肺受寒,食物無法正常運化進入脾臟。潔古認為,患者出現身體溫熱、嘔吐、腹瀉、咳嗽是風木侵入脾臟,母虛則子弱,應該煎服檳榔豆蔻湯,下大青膏,然後服用益黃散。
傷風吐瀉,身熱多睡,能食乳,飲水不止,吐痰,大便黃水,此為胃虛熱渴吐瀉也。當生胃中津液,以止其渴。止後用發散藥。止渴,多服白朮散;發散,大青膏主之。(潔古云:吐瀉身熱而渴,小便少者,五苓散主之。身熱而嘔者,當服白朮散,後煎檳榔木香湯下大青膏。)
傷風吐瀉,身涼吐沫,瀉青白色,悶亂不渴,哽氣長出氣,睡露睛,此傷風荏苒輕怯,因成吐瀉,當補脾後發散。補脾,益黃散;發散,大青膏主之。此二證,多病於春冬也。(潔古云:身涼吐瀉不渴者,則知為寒,煎附子桂枝湯,下大青膏。)
白話文:
感冒後腹瀉,身體發熱嗜睡,能吃奶,喝水不止,吐痰,大便稀薄如水,這是胃虛熱渴引起腹瀉,應該滋養胃中津液,止渴後再用發散藥物。止渴可用白朮散,發散可用大青膏。如果感冒後腹瀉、發熱,口渴且小便量少,可以用五苓散。如果身體發熱嘔吐,可以先服用白朮散,之後再煎服檳榔木香湯,並服用大青膏。
感冒後腹瀉,身體發涼,吐白色泡沫,腹瀉呈青白色,昏沉不渴,氣喘吁吁,睡覺時露出眼珠,這是感冒之後持續輕微,導致腹瀉,應該補脾後再發散。補脾可用益黃散,發散可用大青膏。這兩種病症多發生在春冬季節。如果身體發涼腹瀉不渴,則說明是寒症,可以用附子桂枝湯,並服用大青膏。
小兒傷於風冷,病吐瀉。醫謂脾虛,以溫補之,不已,復以涼藥治之,又不能散。謂之本傷風,醫者亂攻之,因脾氣積虛,內不能散,外不能解。至十餘日,其證多睡露睛,身溫,風在脾胃,故大便不聚而為瀉,當去脾間風,風退則痢止,宣風散主之。後用使君子丸補其胃。亦有諸吐痢久不瘥者,則脾虛生風而成慢驚矣。
〔海〕吐瀉過多,脾胃虛乏,欲生風候者,四君子加白附子減半,生薑煎服。
〔錢〕玉露散(方見上。)
和中散,和胃止吐瀉,定煩渴,治腹痛。
白話文:
小孩受風寒,導致嘔吐腹瀉。醫生認為是脾虛,用溫補藥物治療,不見效,又用涼藥治療,依然無法痊癒。這是因為原本就受風寒,醫生胡亂攻擊脾胃,導致脾氣虛弱,內無散邪之力,外無解表之功。十幾天後,孩子出現昏睡、露出眼珠、身體溫熱的症狀,這是風寒侵入脾胃所致,因此大便不成形而瀉,需要驅散脾胃中的風寒,風寒退去,痢疾就會停止。可用宣風散寒的藥物治療,之後再用君子丸補益脾胃。有些嘔吐腹瀉久治不癒的,是因為脾虛生風,導致慢驚。
如果嘔吐腹瀉過多,脾胃虛弱,快要出現風寒症狀的,可以服用四君子湯加白附子減半,生薑煎服。
玉露散可以和胃止吐瀉,定煩渴,治療腹痛。
人參,茯苓,白朮,甘草(炙),乾葛,黃耆(炙),白扁豆(炒),藿香(各等分),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水一盞半,棗二枚去核,生薑五片,煎八分,食前溫服。(海藏云:和中散,四君子湯加減法。)
〔丹〕小兒周歲吐乳腹瀉。
滑石(煅,二錢),白朮(炒,三錢),乾葛(一錢),陳皮(炙,三分),
上為粗末,煎飲之。
吐瀉身熱,瀉黃多渴,錢氏作熱病治。在夏秋用玉露散,兼益黃散,相間服;在春冬用白朮散、大青膏,亦相間服。
白話文:
人參、茯苓、白朮、甘草(炙)、乾葛、黃耆(炙)、白扁豆(炒)、藿香(各等分),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盞半水,兩枚去核的紅棗、五片生薑,煎煮八分,飯前溫服。這方劑源自海藏,是四君子湯加減方。
小兒周歲出現吐乳腹瀉的情況,可以用滑石(煅,二錢)、白朮(炒,三錢)、乾葛(一錢)、陳皮(炙,三分)研磨成粗粉,煎煮後服用。
如果吐瀉伴隨身熱、瀉黃、口渴等症狀,可參考錢氏的熱病治療方法。夏季秋季可用玉露散和黃散交替服用,春季冬季則用白朮散和大青膏交替服用。
〔丹〕萬安膏(方見吐門。)
〔海〕吐利,四肢脹滿,腦門低陷。四君子加藿香、丁香、芍藥等分,煎服。
錢氏益黃散。(方見小兒大法條。)
〔世〕,和胃丸,治吐瀉不止,欲生慢驚。
丁香,白朮(各一兩),半夏(五錢),藿香,蠍尾(各一錢),
上為末,薑汁打糊為丸如小豆大。三歲兒三十丸,薑湯下。
〔閻〕理中丸治吐利不歇,米穀不化,手足厥冷。(方見傷寒。)
金液丹,治吐利日久,脾胃虛損,手足厥冷,精神昏塞,多睡露睛,口鼻氣涼,欲成慢驚風。又治大人陽虛陰盛,身冷脈微,自汗吐利,小便不禁。
白話文:
萬安膏,方子在吐門中可以找到。
如果出現吐瀉,四肢腫脹,頭頂凹陷的情況,可以使用四君子湯,再加上藿香、丁香、芍藥等分,煎煮服用。
錢氏益黃散,方子在小兒大法條中可以找到。
如果出現嘔吐腹瀉不止,想要生出慢驚的症狀,可以使用和胃丸。
丁香、白朮各一兩,半夏五錢,藿香、蠍尾各一錢,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薑汁調成糊狀,製成如小豆般大小的丸子。三歲的孩子服用三十丸,用薑湯送服。
理中丸治療吐瀉不止,米飯無法消化,手腳冰冷的症狀。方子在傷寒篇中可以找到。
金液丹治療吐瀉時間長,脾胃虛損,手腳冰冷,精神昏沉,嗜睡,眼珠外露,口鼻氣息冰冷,想要變成慢驚風的症狀。也可以治療成人陽虛陰盛,身體寒冷,脈象微弱,自汗吐瀉,尿失禁的症狀。
舶上硫黃(十兩,先飛,揀去砂石,杵研為末。用砂盒子盛令八分滿,水和赤石脂鹽泥固封,曬乾。露地先埋一水罐盛水滿,坐盒子在上,又以泥固濟訖。常以三斤火養三日三夜足,加頂火一斤,煅成冷取藥)
上以柳木槌乳缽,研為末,每服二錢,生薑米飲調下,多服取效。大人藥末一兩,蒸餅一兩,水浸,去水,餅和丸桐子大,曬乾,每服五十丸至百丸,米飲空心下。
閻氏云:吐瀉虛極,當速生胃氣,宜與理中丸。並研金液丹末,煎生薑米飲調灌之,惟多服乃效。俟胃氣已生,手足漸熱,然猶瘛瘲,即減金液丹一二分,增青州白丸子一二分,同研,如上服。兼用異功散、羌活膏、溫白丸、鉤藤飲子之類,仍頻與粥,雖至危者,往往死中得生,十救八九。沈存中論金液丹,見小兒吐利劇,氣已絕,服之得活者數人,須多服方驗。
白話文:
從船上運來的硫磺,取十兩,先用火燒過,挑去砂石,用杵研磨成粉末。用砂盒子盛裝,裝至八分滿,用水和赤石脂、鹽泥封住盒子,曬乾。在露地先埋一個裝滿水的罐子,將盒子放在上面,再用泥封固。用三斤火持續烘烤三日三夜,再加頂火一斤,煅燒至冷卻後取出藥物。
將藥物用柳木槌和乳缽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生薑米湯調服,多服用即可見效。大人服用藥末一兩,將蒸餅一兩用水浸泡,去水後將餅和成桐子大小的丸子,曬乾,每次服用五十丸至百丸,空腹用米湯送服。
閻氏說:吐瀉導致虛弱極度,應當快速恢復胃氣,宜服用理中丸。將金液丹研磨成粉末,用煎好的生薑米湯調服,服用多次才有效。待胃氣恢復,手足漸漸發熱,但仍有瘛瘲症狀,就減去金液丹一、二分,增加青州白丸子一、二分,一起研磨,按上述方法服用。同時配合使用異功散、羌活膏、溫白丸、鉤藤飲子等藥物,並經常給患者食用粥,即使病危者,也常常能起死回生,十救八九。沈存中評論金液丹,認為對於小兒吐瀉嚴重,氣已絕者,服用金液丹後能夠救活的人有好幾個,但必須服用多次才見效。
〔錢〕,豆蔻散,治吐瀉煩渴,腹脹,小便少。
舶上硫黃(一錢),滑石(五分),丁香,豆蔻(各半分),
上為細末,每服一字至半錢,米飲調下無時。
豆蔻散治虛寒而渴。(方見本條),白朮散治虛熱而渴。(方見下吐條。)
吐瀉身溫,瀉黃白,似渴,錢氏作寒熱雜合病治。在夏秋用玉露散、益黃散相間服,在冬春用益黃散、大青膏相間服之。
〔錢〕,異功散,溫中和氣,治吐瀉不思乳食,凡小兒虛冷病,先與數服以正其氣。(一方加木香。)
人參,茯苓,白朮,甘草,陳皮(各等分),
白話文:
錢氏豆蔻散用於治療吐瀉、口渴、腹脹、小便量少。配方包括舶上硫黃一錢、滑石五分、丁香、豆蔻各半分,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一字至半錢,用米湯送服,不限時間。豆蔻散主治虛寒導致的口渴,白朮散則用於治療虛熱導致的口渴。吐瀉伴隨身體溫熱、瀉出黃白色物體、口渴,錢氏認為這是寒熱夾雜的病症。夏季和秋季用玉露散、益黃散交替服用,冬季和春季則用益黃散、大青膏交替服用。錢氏異功散溫中和氣,治療吐瀉、厭食,尤其適用於小兒虛冷症狀,先服用數次以調節氣機。其中有一種配方會加入木香。異功散的配方包括人參、茯苓、白朮、甘草、陳皮,各等分。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水一盞,生薑五片,棗二枚,同煎。(海藏云:此方四君子湯、補脾湯加減法也。)
溫中丸,治小兒瀉白,胃寒故也,腹痛腸鳴,吐酸水,不思飲食,霍亂吐瀉。
人參,白朮,甘草(各等分),
上為末,薑汁麵糊丸如綠豆大。米飲下二三十丸,無時。
吐瀉昏睡露睛者,胃虛熱。吐瀉昏睡不露睛者,胃實熱。
胃虛熱治法,錢氏白朮散、和中散是也。胃實熱治法,錢氏玉露散、河間益元散是也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兩錢,用一杯水,加入五片生薑和兩枚大棗一起煎煮。此方是根據君子湯和補脾湯加減而成。溫中丸用於治療小兒瀉白,由於胃寒導致腹痛、腸鳴、吐酸水、食慾不振、霍亂嘔吐腹瀉。將人參、白朮、甘草等量研磨成粉末,用薑汁麵糊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,用米湯送服,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粒,隨時可服用。如果出現吐瀉昏睡露睛,表示胃虛熱;如果出現吐瀉昏睡不露睛,表示胃實熱。治療胃虛熱可以用錢氏白朮散或和中散,治療胃實熱可以用錢氏玉露散或河間益元散。
半粟散,治小兒脾胃虛寒吐瀉等疾,及治寒痰。
半夏(湯浸,切,焙,一兩),陳粟米(陳粳米亦得,用三分),
上㕮咀,每服三錢,水一大盞半,生薑十片,同煎至八分,食前溫服。
〔世〕白附丸(方見上脾主濕條。),錢氏吐瀉乳不化,傷食也,宜下之。
馮承務子五歲,吐瀉,壯熱不思食飲,錢氏見兒目中黑睛少而白睛多,面色㿠白,曰:此子必多病。面色㿠白者,神怯也。黑睛少者,腎虛也。黑睛屬水,本怯而虛,故多病也。縱長成,必肌膚不壯,不耐寒暑,易虛易實,脾胃亦怯,更不可縱恣酒欲,若不保養,不過壯年也。面上常無精神光澤者,如婦人之失血也。
白話文:
半粟散 方解
半粟散,用於治療小兒脾胃虛寒所致的嘔吐、腹瀉等疾病,以及寒痰。
藥方:
- 半夏(將半夏用湯浸泡,切片,再用文火烘乾,取一兩)
- 陳粟米(或陳粳米,取三分)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大碗半水,加入十片生薑,一起煎煮至八分滿,溫熱後於飯前服用。
附註:
- 世傳的白附丸方劑(方劑內容請見脾主濕條目)。
- 錢氏認為,小兒吐瀉、奶水消化不良,是因傷食導致,宜用下瀉藥治療。
- 馮承務的兒子五歲時,患有嘔吐腹瀉、發燒、不思飲食的症狀,錢氏觀察到孩子的黑眼珠少、白眼珠多,面色蒼白,斷定孩子體質虛弱,易患疾病。他解釋說,面色蒼白是因為神氣不足,黑眼珠少是因為腎虛。黑眼珠屬水,本就虛弱,因此容易生病。即使長大成人,也會體質虛弱,不耐寒暑,容易虛弱或實熱,脾胃也虛弱,更不可縱慾,若不注意保養,活不過中年。面部常無精神光澤,就像婦女失血一樣。
今吐利不食,壯熱者,傷食也。又虛怯不可下,下之虛,入肺則嗽,入心則驚,入脾則瀉,入腎則益虛。但宜以消積丸磨化之,為微有食也。如傷甚,則可下。不下,則成癖也。若實食在內,亦可下也。下畢補脾,必愈。隨其虛實,無不效者。
〔丹〕小兒吐瀉黃疸。
三稜,蓬朮,陳皮,青皮,神麯,麥芽,黃連,甘草,白朮,茯苓
上為細末,生薑燈心湯調服。傷乳食吐瀉加山楂,時氣吐瀉加滑石,發熱加薄荷。
白話文:
現在如果嘔吐、腹瀉,食慾不振,還伴隨發燒,就是傷食了。但如果病人虛弱不能服用瀉藥,瀉藥會耗損體力,進入肺部會咳嗽,進入心臟會驚悸,進入脾臟會腹瀉,進入腎臟會更加虛弱。這時就應該用消積丸磨成粉末服用,讓身體感受到微弱的食慾。如果傷食嚴重,還是可以服用瀉藥。如果不服用瀉藥,就會變成頑固的病症。如果確實是積食在體內,也可以服用瀉藥。服用瀉藥後,要記得補脾,這樣才能痊癒。根據病人的虛實情況,都能取得效果。
另外,小兒如果出現嘔吐、腹瀉、黃疸,可以用三稜、蓬朮、陳皮、青皮、神麴、麥芽、黃連、甘草、白朮、茯苓等藥材,研磨成細粉,用生薑燈心湯調服。如果孩子是傷乳食導致嘔吐腹瀉,可以加山楂;如果孩子是受時氣影響導致嘔吐腹瀉,可以加滑石;如果孩子發燒,可以加薄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