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三十七·小兒部 (15)
卷之三十七·小兒部 (15)
1. 客忤
〔湯〕客忤者,小兒神氣軟弱,忽有非常之物,或未經識見之人觸之,或經歷神廟佛寺與鬼神氣相忤也,故謂之客忤,亦名中客。其狀吐下青黃白色,水穀將下時,腹痛反倒,面變五色,其狀若癇,但目不上插耳,其脈數者是也。亦宜服蘇合香丸並真珠散。
真珠散,治客忤驚風,鬼疰驚邪,痰熱,心舍不寧,精神不定,心常怔忡,睡中驚跳,時或咬牙,五心煩熱,有汗兼喘,面赤舌白,呵欠煩渴,小便赤瀉,或吐利黃沫。常服,辟邪安神。
真珠,海螵蛸,滑石(各一錢),白茯苓,人參,白附子,甘草(炙),全蠍,麝香,腦子(另研。各五錢),生朱(另研,一錢),金銀箔(金三十片,銀二十片)
上末,和勻半錢,煎燈心麥門冬湯,入蜜少許調服,日午、臨臥各一服。
〔田〕客忤因而驚忤者,治法用灶中黃土研二兩,雞子一枚去殼,二件相和,入少許水調,先以桃柳枝湯浴兒,後將此藥塗五心及頂門上。(陳無擇法用灶中黃土、蚯蚓屎等分,如此法塗之。)
〔《外》〕治卒客忤,噤口不能言,細辛、桂心等分,納口中效。
白話文:
【客忤】
這段古文描述了一種稱為「客忤」或「中客」的兒童疾病。這種病症發生在孩子們的身體機能較為柔弱的時候,當他們突然遭遇了不同尋常的事物,或是見到了未曾見過的人,或是到過廟宇、佛堂等地方,與那裡的靈氣產生衝突,就可能引發此病。其特徵是會出現青黃白等顏色的嘔吐物或排泄物,在排泄前腹部會感到劇烈疼痛,臉色會呈現出多種顏色變化,病發時類似癲癇,但不會有眼球上翻的情況,且脈搏頻率會加快。對於這種情況,可以考慮使用蘇合香丸以及真珠散來治療。
真珠散是一種用於治療客忤、驚風、鬼疰、驚邪、痰熱、心神不寧、精神恍惚、心悸、睡眠中驚跳、偶爾磨牙、五心煩熱、出汗伴隨呼吸困難、面色紅潤、舌頭呈白色、頻繁打哈欠和口渴、小便呈紅色、或者出現黃色泡沫的嘔吐或腹瀉症狀的方劑。定期服用,能夠避邪安神。
真珠散的配方包括:珍珠、海螵蛸、滑石粉、白茯苓、人參、白附子、甘草(炒過)、全蠍、麝香、龍腦香(需單獨研磨)、生硃砂(需單獨研磨)和金銀箔(金箔30片,銀箔20片)。將上述材料研磨成粉末,取半錢量,加入少量蜂蜜,用燈心草和麥門冬煎煮的湯水調和後服用,每天中午和睡前各一次。
田氏的療法是針對由客忤導致的驚忤,具體做法是取竈中的黃土兩兩研磨,再打入一個雞蛋去掉蛋殼,將兩者混合,加少量水調和。首先,使用桃樹枝和柳樹枝煮的水幫孩子洗澡,然後將藥膏塗抹在孩子的手心、腳心、胸口和頭頂部位。(陳無擇的療法是使用等量的竈中黃土和蚯蚓糞,按照同樣的方法進行塗抹。)
《外》這部分提到,對於突然出現的客忤,導致嘴巴緊閉無法說話的情況,可以將等量的細辛和桂心放入患者口中,會有療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