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三十七·小兒部 (13)
卷之三十七·小兒部 (13)
1. 痘咽痛
〔《活》〕,如聖餅子,治小兒瘡疹,毒攻咽喉腫痛。(海藏云隨經,此一方即是隨經。)
牛蒡子(炒),甘草(各一兩),麥門冬(去心,半兩),桔梗(一兩),
上為末,加竹葉同煎,細細服之。(海藏云:減門冬、竹葉,甘桔鼠子湯,治咽喉不利。)
鼠黏子湯、消毒飲(二方並見前痘出不快條。)
〔云〕小兒癍出欲透,皮膚身熱,咽喉不利,,甘草桔梗升麻湯,。
甘草(半兩),桔梗(一兩),升麻(半兩),
上銼細,每服一大錢,水煎服。
〔錢〕,甘露飲子,治心熱,咽喉痛,口舌生瘡,並瘡疹已發未發,並可服之。治熱上攻,牙根腫痛動搖。
生地,熟地,天門冬(去心),麥門冬(去心),枇杷葉(去毛),枳殼(炒),黃芩(去心),石斛(去苗),甘草(炒),山茵陳
上各等分,為粗末,每服二錢,水一盞煎,食後溫服。牙齒腫痛,則含漱並服。(海藏云:甘露飲為血劑。)
〔田〕,地黃丸,治小兒痘疹,口瘡,咽腫痛,牙疳臭爛。
天門冬,麥門冬,玄參(各三兩),甘草,薄荷(各一兩),
上為細末,生熟地黃汁和丸櫻桃大,每服一丸,溫蜜水化服。
白話文:
【對於痘疹引起的咽喉疼痛】
參考《活》,有如聖餅子這一味藥方,專治兒童因疹痘而導致的咽喉部位紅腫疼痛。
藥方成分包括:炒牛蒡子、甘草(各一兩)、麥門冬(去心,半兩)、桔梗(一兩)。
以上材料研磨成粉,再加入竹葉一同熬煮,慢慢服用。
另一種方法是減少麥門冬和竹葉的份量,只用甘草和桔梗,名為甘桔鼠子湯,也能治療咽喉不適。
鼠黏子湯和消毒飲(詳細內容請參考痘疹出疹不順的相關說明)。
當兒童出現疹痘,皮膚發熱,咽喉不暢時,可以使用甘草桔梗升麻湯。
藥方成分包括:甘草(半兩)、桔梗(一兩)、升麻(半兩)。
將以上材料切碎,每次取一大錢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
此外,甘露飲子能治療心臟過熱、咽喉疼痛以及口腔潰瘍,無論疹痘是否已經發作,都可以服用。對於因為火氣上升導致的牙齦腫痛也有療效。
藥方成分包括:生地、熟地、天門冬(去心)、麥門冬(去心)、枇杷葉(去毛)、枳殼(炒)、黃芩(去心)、石斛(去苗)、甘草(炒)、山茵陳。
所有成分均等份量,研磨成粗粉末,每次取二錢,用水煎煮,飯後溫服。若牙齒腫痛,可用藥汁漱口並服用。
另有一味地黃丸,專治兒童痘疹引起的口腔潰瘍、咽喉腫痛和牙齦腐爛。
藥方成分包括:天門冬、麥門冬、玄參(各三兩)、甘草、薄荷(各一兩)。
將以上材料研磨成細粉末,用生熟地黃汁混合製成櫻桃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一丸,用溫蜜水溶解後服用。
2. 痘風
〔丹〕痘風分氣血虛實,以日子守之,多帶氣血不足。虛則黃耆生血之劑助之,略佐以風藥。實則白芍、黃芩為君,連翹、白芷、續斷之類為佐。若屬寒,陳氏方可用。
楊氏女年十餘歲,痘發不透,靨落後骨節痛,食少,夜間或熱。此餘毒在內,虛甚難於疏導,須在補中有通,此方主之。
當歸,白朮(各一錢),犀角(二分),陳皮(一錢),通草,甘草根(炙。各三分),牛膝(五分),蘇梗(三分),
上㕮咀,生薑三片,水煎溫服。
男子七歲,痘瘡初出不透,毒氣攻內,骨節作痛,兩足不可直,瘢痕欠紅活,脈浮而和,小便赤少。
歸身,白朮(各一錢),陳皮,木通,犀角屑,人參,茯苓(各五分),甘草(炙些)
上分二帖煎服。
白話文:
【痘風】
對於痘風的治療,需根據患者氣血的虛實來判斷,且需觀察病情進展。若屬於氣血虛弱的情況,可用黃耆等能促進血液生成的藥物,並輔以少量能疏散風邪的藥物。若病情屬實證,則以白芍和黃芩作為主要藥物,再輔以連翹、白芷、續斷等藥物。若病情是因寒邪所致,可考慮使用陳氏的處方。
有位楊姓少女,約十幾歲,出痘疹後未完全透出,痘疤脫落後出現骨節疼痛,食慾不佳,偶爾夜晚會有發熱現象。這是因為體內餘毒未清,且身體虛弱,難以自行排毒,必須在補養的同時兼顧疏通,以下處方適用:
當歸、白朮各一錢,犀角二分,陳皮一錢,通草、炙甘草根各三分,牛膝五分,蘇梗三分,
以上藥材切碎,加入三片生薑,用水煎煮後溫服。
另有一名七歲男童,痘瘡初發時未能完全透出,導致毒氣侵入體內,引起骨節疼痛,雙腳無法伸直,痘疤未見紅潤,脈搏雖浮但平穩,小便色赤且量少。
歸身、白朮各一錢,陳皮、木通、犀角屑、人參、茯苓各五分,甘草炙些,
以上藥材分兩次煎煮服用。
3. 痘癇搐
〔錢〕瘡疹搐,由風火相勝也,惟癍疹能作搐。疹為脾所生,脾虛而肝旺乘之,木來勝土,熱氣相擊,動於心神,心喜為熱,神氣不安,因搐成癇。癍子為心所生,心生熱,熱則生風,風屬於肝,二臟相搏,風火相爭,故發搐也。治之當瀉心肝補其母,栝蔞湯主之。(海藏云:諸痛癢瘡皆屬於心,火無論虛實,皆從心火上說。
脾虛則肝乘之,肝與心火相合,故用栝蔞湯。若脾土實,火旺逆乘而成癇者,此實邪也。便結者瀉青丸,便軟者瀉青湯,亦當以脈別之。)
栝蔞湯(方見驚風。)
〔潔〕凡未出而發搐者,是外感風寒之邪,內發心熱之所作也,當用茶粉下解毒丸、犀角地黃湯主之。
〔世〕治瘡痘欲出,身熱煩躁,忽發驚搐,宜驅風膏、小如聖飲;小便不通,八正散;涎盛,利驚丸、抱龍丸,量症施之。
〔丹〕欲發瘡疹,先身熱驚跳搐搦,此非驚風,宜發散藥。
〔世〕,麻痘風搐方
人參,羌活,防風,殭蠶(醋炒),南星(薑製),白附(薑製),甘草(炙)
上等分,生薑三片,水煎服,其搐立止。
〔錢〕癍疹病後欲發癇,余瘡難發癇以木勝脾,木歸心故也。若涼驚,用涼驚丸,溫驚用粉紅丸。(即溫驚丸。)
白話文:
【痘癇搐】
【錢】皮膚疹瘡引起的抽搐,是因為風邪和火氣相互作用的結果,只有疹子和癍子會導致抽搐。疹子是因為脾臟功能產生,當脾虛弱時,肝臟的力量就會過度影響脾臟,這就像木頭剋制了土壤,熱氣在身體內激盪,影響到心臟的精神狀態,心臟喜愛熱氣,但精神氣息卻因此無法安穩,進而形成抽搐,最終導致癇症。而癍子是因為心臟產生的熱氣,熱氣生成風氣,風氣屬於肝臟,心臟和肝臟兩臟互相碰撞,風氣和火氣爭鬥,所以引發抽搐。治療上應當清心肝之火,補充脾臟的能量,主要使用栝蔞湯。
栝蔞湯的具體配方請參考驚風病症。
【潔】如果疹子還未出現就發生抽搐,這通常是因為外部的風寒入侵,內部心臟熱氣爆發所致,應該使用茶粉配合解毒丸,以及犀角地黃湯進行治療。
【世】對於皮膚疾病欲出,身體發熱且煩躁,突然間發生驚嚇和抽搐的情況,適合使用驅風膏和小如聖飲;如果小便不順,可以使用八正散;口沫多,可以使用利驚丸和抱龍丸,根據病情來決定使用哪種藥物。
【丹】在欲發疹子之前,身體發熱,驚跳和抽搐,這不是一般的驚風,應該使用散發藥物。
【世】對於麻疹、痘疹、風疹引起的抽搐,人參、羌活、防風、炒殭蠶、薑製南星、薑製白附、炙甘草,以上藥物等份,加上三片生薑,用水煎煮服用,抽搐立刻停止。
【錢】疹子和癍子病後可能引發癇症,一般情況下,殘餘的疹子不容易引發癇症,這是因為肝臟剋制了脾臟,而肝臟又歸屬於心臟。如果要冷靜驚嚇,可以使用涼驚丸;如果要溫和驚嚇,可以使用粉紅丸(即溫驚丸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