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三十七·小兒部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十七·小兒部 (6)

1. 疥癬

〔海〕小兒經絡蘊熱,頭面及身體生瘡。四君子加栝蔞根、桔梗各半錢煎服。

〔湯〕小兒惡瘡,天氣溫和,頻與澡洗更衣,名曰外宣,亦不宜服藥。小兒不得已而服藥,此乃下法。若將養合宜,何疾可侵,更令乳哺有節,勿令過飽,其身乃如藥樹,此養生之理也。

〔湯〕惡瘡方,頻浴身安,外宣無病。

春用柳條、荊芥,夏用棗葉槐枝,秋冬用苦參。煎湯洗。

敷瘡藥

剪刀草黃連,苦參

上等分為末,先洗淨,次用麻油輕粉調敷。

〔田〕瘡癬治法。浸淫瘡,宜用苦瓠散塗之。乾癬,宜用羊蹄根絞自然汁調膩粉塗之。濕癬,宜用青金散貼之。

苦瓠散,治小兒浸淫瘡,漸展不止。

苦瓠(二兩),蛇蛻皮(燒灰,半兩),蜂房(微炒,半兩),梁上塵(一合)

上為細末,生油調塗,攤帛上貼。

青金散,治小兒濕癬、浸淫瘡。

白膠香(研,一兩),輕粉(半兩),青黛(二錢半),

上研為細末,干糝瘡上。

〔《秘錄》〕治小兒風疹不止。白礬十二分,暖熱酒投化,用馬尾蘸酒塗之。

〔《山》〕小兒頭面爛瘡。木耳舂細,蜜調敷。又,冷水調平胃散敷,俱干則易之。

2. 眉煉

〔田〕眉煉治法。用青金散敷之。如不愈,燒小麥存性研細,好油調塗。

3. 耳瘡耳凍瘡

〔丹〕小兒耳後月蝕瘡。蚯蚓糞燒,以豬油和,敷之。耳上生瘡。竹葉燒末,豬脂敷之,妙。

楊氏以雞子白和敷,立瘥。耳月蝕方,胡粉和上敷之。耳後月蝕,黃連末敷之,安。

〔湯〕,白蘞散,治小兒凍耳成瘡,或癢或痛。

黃柏白蘞(各半兩),

上為末,先以湯洗瘡後,用生油調塗。

4. 面瘡

〔世〕治小兒面瘡,通面爛無全膚,膿水流漓,百藥不效者。陳年臘豬油不入鹽者,敷之神效。

5. 口瘡

〔《簡》〕,如聖散,治小兒口瘡不能吃乳者。

江子一粒或二粒,研爛,不去油,入硃砂、黃丹敷紙絹上少許,剃開小兒囟門,貼在囟上。如四邊起粟米泡,便用溫水洗去藥,恐成瘡,更用菖蒲水洗便安,其效如神。

〔世〕,南星膏,治口瘡,小兒難用藥。

以大天南星去皮,取中心龍眼大,為末,卻用酸醋調,塗腳心,甚妙。

〔《千》〕治小兒口瘡,飲乳不得。以白礬雞子大,置醋中,塗兒足底,二七次即愈。

〔無〕,牡蠣散,治小兒口瘡。

牡蠣(煅通紅,取出候冷,研細,以紙裹入土中七日出火氣,三錢),甘草(炙,為末,一錢),

上和勻,時時挑少許糝口中,或吐,皆無害。

〔田〕口瘡治法。乳母同兒宜服洗心散瀉心湯,然後用黃柏末研細糝之。(瀉心湯方,黃連一味為末,蜜水調,不可煎。)

〔湯〕治口瘡驗方。

黃柏(蜜炙赤,半兩),青黛(一分),

上二件為末,頻糝口內愈。

〔《鬥》〕口瘡服涼藥不愈者,此中焦氣不足,虛火泛上,宜附子理中湯

6. 癩頭瘡

〔世〕治久癩頭,用黃連細末敷之。治年久癩頭。內用苦參丸,食後服之;外用苦參末油敷之,二月愈。

〔丹〕又方,用防風通聖散酒製,除大黃另研為末,再用酒拌曬乾為末,每一錢,水煎服,日四五服,至三十帖見效。

又方

川芎,片芩(酒),芍藥(酒),陳皮(各半兩),白朮(酒),當歸(酒。各一兩),天麻(酒),蒼耳(七錢半),黃柏(酒),粉草(酒),防風(各三錢),

上㕮咀,煎服。四五次服之,服過睡片時。

小兒癩頭。用燒紅炭淬長流水,令熱洗之,仍用芫荽子煎豬脂,去子用脂敷患處。又法,用芫荽子伏龍肝、懸龍尾、黃連、白礬為末,油調敷。

頭瘡方

豬油(一錢,半生半熟),雄黃水銀(各二錢半),

上研和勻,敷瘡上。

又方,治小兒癩頭並身癩等證。用松皮燒灰,白膠香、枯礬、大黃、黃柏,油調敷患處。又方,用臘月馬脂油搽患處,極妙。

〔《簡》〕頭瘡。大筍殼燒為灰,量瘡大小,用灰調生油敷,又加膩粉佳。

〔《秘錄》〕小兒頭身諸瘡。燒雞卵殼和豬脂敷之。

〔世〕治癩頭。

松香(一兩,干銚溶開,安在石上,俟冷,取起輕輕研細),黑龍尾(三錢,即屋塵垂掛者),白芷(半兩),松樹皮(燒灰,二錢),水銀(二錢),黃丹(三錢),雄黃,白礬(各二錢),

上為末,以血餘入香油煎爛,調敷患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