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三十七·小兒部 (6)
卷之三十七·小兒部 (6)
1. 疥癬
〔海〕小兒經絡蘊熱,頭面及身體生瘡。四君子加栝蔞根、桔梗各半錢煎服。
〔湯〕小兒惡瘡,天氣溫和,頻與澡洗更衣,名曰外宣,亦不宜服藥。小兒不得已而服藥,此乃下法。若將養合宜,何疾可侵,更令乳哺有節,勿令過飽,其身乃如藥樹,此養生之理也。
〔湯〕惡瘡方,頻浴身安,外宣無病。
春用柳條、荊芥,夏用棗葉、槐枝,秋冬用苦參。煎湯洗。
敷瘡藥方
剪刀草,黃連,苦參
上等分為末,先洗淨,次用麻油輕粉調敷。
〔田〕瘡癬治法。浸淫瘡,宜用苦瓠散塗之。乾癬,宜用羊蹄根絞自然汁調膩粉塗之。濕癬,宜用青金散貼之。
苦瓠散,治小兒浸淫瘡,漸展不止。
苦瓠(二兩),蛇蛻皮(燒灰,半兩),蜂房(微炒,半兩),梁上塵(一合)
上為細末,生油調塗,攤帛上貼。
青金散,治小兒濕癬、浸淫瘡。
白膠香(研,一兩),輕粉(半兩),青黛(二錢半),
上研為細末,干糝瘡上。
〔《秘錄》〕治小兒風疹不止。白礬十二分,暖熱酒投化,用馬尾蘸酒塗之。
〔《山》〕小兒頭面爛瘡。木耳舂細,蜜調敷。又,冷水調平胃散敷,俱干則易之。
白話文:
【疥癬】
[海] 小孩因為體內熱氣聚集在經絡中,導致頭部、臉部以及身體長出瘡。治療方法是使用四君子湯加上栝蔞根、桔梗各半錢來煎煮服用。
[湯] 對於小孩的嚴重瘡傷,在溫和的天氣下,應頻繁地幫他洗澡換衣服,這稱為「外宣」,通常不需服藥。只有在不得已的情況下才讓小孩服藥,這是較低層次的治療方式。如果照顧得當,疾病怎麼可能入侵?此外,應讓小孩飲食有節制,不要讓他吃得過飽,這樣他的身體就像藥樹一樣強壯,這就是養生的道理。
對於嚴重瘡傷,應頻繁沐浴以確保身體清潔,保持「外宣」,預防疾病。
春天可用柳條、荊芥,夏天可用棗葉、槐枝,秋冬則可用苦參來煎煮湯水來清洗身體。
敷瘡的藥方:剪刀草、黃連、苦參。這些藥材均量研磨成粉末,先將患處清洗乾淨,再用麻油與輕粉調和後敷上。
[田] 治療瘡癬的方法。對於浸淫瘡,應使用苦瓠散塗抹。對於乾癬,應用羊蹄根榨出的自然汁液調和膩粉塗抹。對於濕癬,則應使用青金散。
苦瓠散,用於治療小孩的浸淫瘡,這種瘡會逐漸擴大無法停止。苦瓠(二兩)、蛇蛻皮(燒成灰,半兩)、蜂房(微炒,半兩)、樑上塵(一合)。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細末,用生油調和後塗抹,再將藥膏鋪在布上貼在患處。
青金散,用於治療小孩的濕癬、浸淫瘡。白膠香(研碎,一兩)、輕粉(半兩)、青黛(二錢半)。將這些材料研磨成細末,直接撒在瘡上。
[《祕錄》] 對於小孩風疹持續不止的狀況。取白礬十二分,用溫熱的酒溶解,用馬尾沾取酒液塗抹在患處。
[《山》] 對於小孩頭部、臉部的爛瘡。將木耳研磨成細粉,用蜂蜜調和後敷在患處。或者,也可以用冷水調和平胃散敷在患處,若藥物乾了就重新更換。
2. 眉煉
〔田〕眉煉治法。用青金散敷之。如不愈,燒小麥存性研細,好油調塗。
白話文:
【眉煉的治療方法】
使用青金散來敷在患處。如果病情沒有好轉,則將小麥燒成炭後研磨成細粉,再用好的油調和後塗抹於患處。
3. 耳瘡耳凍瘡
〔丹〕小兒耳後月蝕瘡。蚯蚓糞燒,以豬油和,敷之。耳上生瘡。竹葉燒末,豬脂敷之,妙。
楊氏以雞子白和敷,立瘥。耳月蝕方,胡粉和上敷之。耳後月蝕,黃連末敷之,安。
〔湯〕,白蘞散,治小兒凍耳成瘡,或癢或痛。
黃柏,白蘞(各半兩),
上為末,先以湯洗瘡後,用生油調塗。
白話文:
【耳瘡耳凍瘡】
【內容翻譯】
[耳後出現如月蝕般的瘡。可將蚯蚓糞燒成灰,再與豬油調和後塗抹於患處。若耳朵上長瘡,則可將竹葉燒成灰燼,再與豬脂混合後敷於瘡上,效果顯著。
楊氏建議使用雞蛋清調和後敷在瘡上,可以立即見效。對於耳部如月蝕般的瘡,可將胡粉調和後敷於瘡上。若耳後出現如月蝕般的瘡,可用黃連粉末敷在患處,效果穩定。
【湯】白蘞散,用於治療小兒因寒冷導致耳部生瘡,不論是癢是痛皆適用。
所需藥材:黃柏、白蘞(各半兩)。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,先用溫水清洗瘡口後,再用生油調和藥粉塗抹於患處。]
4. 面瘡
〔世〕治小兒面瘡,通面爛無全膚,膿水流漓,百藥不效者。陳年臘豬油不入鹽者,敷之神效。
白話文:
【面部痤瘡】
【內容翻譯】 針對兒童面部痤瘡,即便整個臉部皮膚潰爛,膿水不斷流出,各種藥物治療都無效的情況。使用陳年的、未加鹽的豬油來敷在患處,會有神奇的療效。
以上是古代中醫對於面部痤瘡的一種治療方法的描述。
5. 口瘡
〔《簡》〕,如聖散,治小兒口瘡不能吃乳者。
江子一粒或二粒,研爛,不去油,入硃砂、黃丹敷紙絹上少許,剃開小兒囟門,貼在囟上。如四邊起粟米泡,便用溫水洗去藥,恐成瘡,更用菖蒲水洗便安,其效如神。
〔世〕,南星膏,治口瘡,小兒難用藥。
以大天南星去皮,取中心龍眼大,為末,卻用酸醋調,塗腳心,甚妙。
〔《千》〕治小兒口瘡,飲乳不得。以白礬如雞子大,置醋中,塗兒足底,二七次即愈。
〔無〕,牡蠣散,治小兒口瘡。
牡蠣(煅通紅,取出候冷,研細,以紙裹入土中七日出火氣,三錢),甘草(炙,為末,一錢),
上和勻,時時挑少許糝口中,或吐,皆無害。
〔田〕口瘡治法。乳母同兒宜服洗心散、瀉心湯,然後用黃柏末研細糝之。(瀉心湯方,黃連一味為末,蜜水調,不可煎。)
〔湯〕治口瘡驗方。
黃柏(蜜炙赤,半兩),青黛(一分),
上二件為末,頻糝口內愈。
〔《鬥》〕口瘡服涼藥不愈者,此中焦氣不足,虛火泛上,宜附子理中湯。
白話文:
【口瘡】
根據簡方,有如聖散一劑,專治嬰幼兒因口瘡而無法吸乳的問題。
取一顆或兩顆的江子(一種植物種子),將其搗爛且保留其油分,再混入硃砂及黃丹,將這混合物塗抹在一小片紙或絹上。然後在嬰兒頭頂尚未閉合的部位(囟門)剃開一小塊區域,貼上含藥的紙或絹。如果四周開始出現像小米粒般的泡泡,應立即用溫水清洗掉藥物,以免形成瘡口,之後再使用菖蒲水清洗,療效神奇。
根據古方,有南星膏一劑,針對口瘡治療,但對幼兒用藥需謹慎。
取一大顆天南星去皮,取其中心部分約龍眼大小,研磨成粉末,再用醋調和,塗抹在腳底,效果奇佳。
根據千金方,有治療嬰幼兒因口瘡而無法喝奶的方法。
取雞蛋大小的白礬,置於醋中,塗抹在孩子的腳底,重複七至十四次即可痊癒。
另有一方,爲牡蠣散,主治幼兒口瘡。
取煅燒至通紅的牡蠣,待其冷卻後研磨成細粉,並用紙包裹放入土中七天以去除火氣,用量約爲三錢。另外,取炙甘草研磨成粉,用量約爲一錢。
將上述兩種粉末均勻混合,適時取少量撒入口中,即使引發嘔吐也無妨。
田氏口瘡治療方法。建議乳母與孩子共同服用洗心散和瀉心湯,之後再使用研磨成細粉的黃柏撒入口中。(瀉心湯的配方爲黃連一味,研磨成粉,以蜂蜜水調和,不可煎煮。)
另有口瘡驗方。
取蜜炙赤的黃柏半兩,青黛一分,將這兩味藥材研磨成粉,頻繁撒入口中直至痊癒。
根據斗門方,對於服用涼性藥物無效的口瘡患者,可能是中焦氣不足,虛火上炎所致,應服用附子理中湯。
6. 癩頭瘡
〔世〕治久癩頭,用黃連細末敷之。治年久癩頭。內用苦參丸,食後服之;外用苦參末油敷之,二月愈。
〔丹〕又方,用防風通聖散酒製,除大黃另研為末,再用酒拌曬乾為末,每一錢,水煎服,日四五服,至三十帖見效。
又方
川芎,片芩(酒),芍藥(酒),陳皮(各半兩),白朮(酒),當歸(酒。各一兩),天麻(酒),蒼耳(七錢半),黃柏(酒),粉草(酒),防風(各三錢),
上㕮咀,煎服。四五次服之,服過睡片時。
小兒癩頭。用燒紅炭淬長流水,令熱洗之,仍用芫荽子煎豬脂,去子用脂敷患處。又法,用胡荽子、伏龍肝、懸龍尾、黃連、白礬為末,油調敷。
頭瘡方
豬油(一錢,半生半熟),雄黃,水銀(各二錢半),
上研和勻,敷瘡上。
又方,治小兒癩頭並身癩等證。用松皮燒灰,白膠香、枯礬、大黃、黃柏,油調敷患處。又方,用臘月馬脂油搽患處,極妙。
〔《簡》〕頭瘡。大筍殼燒為灰,量瘡大小,用灰調生油敷,又加膩粉佳。
〔《秘錄》〕小兒頭身諸瘡。燒雞卵殼和豬脂敷之。
〔世〕治癩頭。
松香(一兩,干銚溶開,安在石上,俟冷,取起輕輕研細),黑龍尾(三錢,即屋塵垂掛者),白芷(半兩),松樹皮(燒灰,二錢),水銀(二錢),黃丹(三錢),雄黃,白礬(各二錢),
上為末,以血餘入香油煎爛,調敷患處。
白話文:
[癩頭瘡]
【世間療法】對於長期患有癩頭瘡的人,可以使用磨成細粉末的黃連塗抹於患處。對於多年來一直受癩頭瘡困擾的人,內部可服用苦參丸,飯後服用;外部則使用苦參粉末與油混合後敷在患處,兩個月左右可以痊癒。
【丹溪療法】另一種方法是,使用防風通聖散以酒製造,除了大黃需單獨研磨成粉末外,再將其餘成分混合,每次使用一錢,用水煎煮後服用,每天四到五次,連續服用三十帖便能見效。
【丹溪療法】 川芎、片芩、芍藥、陳皮各半兩,白朮、當歸各一兩,天麻、蒼耳各七錢半,黃柏、粉草、防風各三錢, 以上藥材切碎後煎煮服用,服用四到五次,服後休息片刻。
對於小孩的癩頭瘡,可以用燒紅的炭放入流水中,待水溫熱時洗頭,再使用芫荽籽煎煮的豬油,去除籽後將豬油塗抹在患處。另一種方法是,將胡荽籽、伏龍肝、懸龍尾、黃連、白礬磨成粉末,與油混合後塗抹於患處。
【頭瘡方】 豬油一錢半生半熟,雄黃、水銀各二錢半, 將以上藥材研磨混合均勻後,塗抹在瘡上。
另一種方法,用於治療小孩的癩頭及身體上的癩症。使用松樹皮燒成的灰,白膠香、枯礬、大黃、黃柏,與油混合後塗抹於患處。另一種方法,使用臘月的馬脂油塗抹於患處,效果極佳。
【簡療法】頭瘡。用大的竹筍殼燒成灰,根據瘡的大小,使用適量的灰與生油混合塗抹,再加入膩粉效果更佳。
【祕錄療法】小孩頭部或身體上的瘡。使用燒過的雞蛋殼與豬油混合後敷在患處。
【世間療法】治療癩頭。 松香一兩,將其在鍋中熔化後放置於石頭上,待其冷卻後輕輕研磨成細粉末;黑龍尾三錢,即是屋檐下垂掛的塵土;白芷半兩;松樹皮燒成的灰二錢;水銀二錢;黃丹三錢;雄黃、白礬各二錢, 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將人髮與香油煎煮至糊狀,混合後塗抹於患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