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三十七·小兒部 (3)
卷之三十七·小兒部 (3)
1. 變蒸熱
變蒸者,陰陽水火蒸於血氣,而使形體成就,是五臟之變氣,而七情之所由生也。蓋兒生之日,至三十二日一變,每變蒸畢,即覺性情有異於前。何者?長生臟腑意智故也。何謂三十二日長骨添精神?人有三百六十五骨以象天數,以應期歲,以分十二經絡。
故初生至三十二日一變生癸,屬足少陰腎,藏精與志;六十四日二變一蒸生壬,屬足太陽膀胱,其發耳與骫冷;至九十六日三變生丁,屬手少陰心經,心藏神,其性為喜;一百二十八日四變二蒸生丙,屬手太陽小腸,其發汗出而微驚;一百六十日五變生乙,屬足厥陰肝,肝藏魂,喜哭;一百九十二日六變三蒸生甲,屬足少陽膽,其發目不閉而赤;二百二十四日七變生辛,屬手太陰肺,肺藏魄,生聲;二百五十六日八變四蒸生庚,屬手陽明大腸,其髮膚熱而汗,或不汗;二百八十八日九變生己,屬足太陰脾,脾藏意智;至三百二十日十變五蒸生戊,屬足陽明胃,其發不食,腸痛而吐乳。又手厥陰心包絡、手少陽三焦,此二經俱無形狀,故不變而不蒸也。
白話文:
人體的成長是由陰陽水火蒸煉血氣而成,這就是五臟變化之氣,也是七情產生的根源。從嬰兒出生到三十二天,每隔三十二天就會有一次變化,每次變化結束後,就會發現孩子的性格有所改變,這是因為臟腑、意智在不斷成長的緣故。三十二天長骨添精神,指的是人體有三百六十五根骨骼,與天數相應,也與一年四季、十二經絡相符。因此,初生嬰兒在三十二天時,會發生第一次變化,屬足少陰腎經,主藏精與志;六十四天時,會發生第二次變化,屬足太陽膀胱經,其表現為耳部發育和頭部發涼;九十六天時,會發生第三次變化,屬手少陰心經,主藏神,其性為喜;一百二十八天時,會發生第四次變化,屬手太陽小腸經,其表現為出汗,並且微驚;一百六十天時,會發生第五次變化,屬足厥陰肝經,主藏魂,喜哭;一百九十二天時,會發生第六次變化,屬足少陽膽經,其表現為眼睛睜開不閉,並且發紅;二百二十四天時,會發生第七次變化,屬手太陰肺經,主藏魄,會發出聲音;二百五十六天時,會發生第八次變化,屬手陽明大腸經,其表現為皮膚發熱,出汗或不出汗;二百八十八天時,會發生第九次變化,屬足太陰脾經,主藏意智;至三百二十天時,會發生第十次變化,屬足陽明胃經,其表現為不願意吃東西,腸胃疼痛並且吐奶。另外,手厥陰心包絡經和手少陽三焦經,這兩條經絡沒有形狀,所以不會發生變化。
前十變五蒸,乃天地之數以生成之,然後始生齒,能言,知喜怒,故云始全也。太倉云:氣入四肢,長碎骨,於十變後六十四日為一大蒸,計三百八十四日,長其經脈手足,手受血故能持握,足受血故能行立。經云:變且蒸,謂蒸畢而足一歲之日有餘也。師曰:不汗而熱者,發其汗。
大吐者,微止,不可別治。又六十四日為二大蒸,計四百四十八日。又六十四日三大蒸,計五百一十二日。共五百七十六日,變蒸既畢,兒乃成人也。變者,變生五臟也。蒸者,蒸養六腑也,所以成人。變者上氣,蒸者體熱。每經一變一蒸,情能既異,輕則發熱微汗,其狀似驚,重則壯熱脈亂而數,或吐或汗,或煩啼躁渴。輕者五日解,重者七八日解,其候與傷寒相似。
白話文:
嬰兒出生後,經歷了十次變化,並經過五次蒸煉,這是天地運行的自然規律,讓嬰兒逐漸長成。在這個過程中,嬰兒長出牙齒、學會說話,能感受到喜怒哀樂,代表著他開始成為一個完整的人。古籍《太倉》記載,氣血進入四肢,使骨骼逐漸生長,在第十次變化後的六十四天,便是第一次大蒸,累積三百八十四天,嬰兒的經脈、手腳會繼續生長,手部得到血液滋養,便能握物,腳部得到血液滋養,便能行走站立。古籍《經》中記載,變化和蒸煉是指在完成一次蒸煉之後,嬰兒就會滿一歲,並有一些剩余的時間。老師說,若孩子不流汗卻發燒,就要幫他發汗。
如果孩子出現嘔吐,要稍微控制一下,不可單獨治療。之後再經過六十四天,便是第二次大蒸,累積四百四十八天;再經過六十四天,便是第三次大蒸,累積五百一十二天。總共五百七十六天,變化和蒸煉全部完成,嬰兒就成為一個成年人。所謂變化,指的是五臟的生長變化;所謂蒸煉,指的是六腑的滋養成長,這是嬰兒長成的關鍵。變化指的是向上生長,蒸煉指的是身體發熱。每次變化和蒸煉,嬰兒的情緒和狀態都會有所不同,輕微的狀況會出現發熱、輕微出汗,看起來像驚嚇一樣;嚴重的狀況會出現發高燒、脈搏紊亂、呼吸急促,可能嘔吐、出汗、煩躁不安、口渴。輕微的狀況五天就會好轉,嚴重的狀況七到八天就會好轉,症狀和傷寒相似。
亦有變蒸之餘續感寒邪者,但變蒸則耳冷骫冷,上唇發泡,狀如泡珠。若寒邪搏之,則寒熱交爭,腹中作痛,而啼叫之聲,日夜不絕。變者易也,蒸於肝則目眩微赤,蒸於肺則嚏嗽毛聳。凡五臟六腑筋脈骨節,循環各有證應,其治法和平之劑微表之,熱實者微利之,或不治亦自愈。
〔湯〕《千金》變蒸論云:凡兒生三十二日一變,六十四日再變,變且蒸。九十六日三變,一百二十八日四變,變且蒸。一百六十日五變,一百九十二日六變,變且蒸。二百二十四日七變,二百五十六日八變,變且蒸。二百八十八日九變,三百二十日十變,變且蒸。
積三百二十日小蒸畢.後六十四日大蒸,蒸後六十四日復大蒸,蒸後一百二十八日復大蒸,凡小兒自生三十二日一變,再變為一蒸,凡十變而五小蒸,又三大蒸,積五百七十六日大小蒸都畢,乃成人。小兒所以變蒸者,是榮其血脈,改其五臟,故一變竟,輒覺情態有異。其變蒸之候,變上氣者,蒸者體熱。
白話文:
有些孩子在退燒後又會繼續受到寒邪的影響,表現為耳朵和頭頂冰冷,上嘴唇起泡,像珍珠一樣。如果寒邪入侵,就會導致寒熱交戰,肚子疼痛,孩子會不停地哭鬧。退燒後容易再次生病,肝臟受熱則會出現眼花、眼紅,肺臟受熱則會打噴嚏、咳嗽、毛髮豎立。五臟六腑、筋脈骨骼的變化都有相應的表現,治療時可以用溫和的藥物稍微表面的治療,如果體內有熱邪就稍微瀉一下,有些時候不治療也能自愈。
古書《千金方》中關於小兒變蒸的論述:孩子出生後32天就開始第一次變化,64天第二次變化,每次變化都伴随着發燒。96天第三次變化,128天第四次變化,變化中都伴隨發燒。160天第五次變化,192天第六次變化,變化中都伴隨發燒。224天第七次變化,256天第八次變化,變化中都伴隨發燒。288天第九次變化,320天第十次變化,變化中都伴隨發燒。
累積320天的小兒發燒結束,接下來64天會經歷一次大發燒,再過64天又會經歷一次大發燒,再過128天又會經歷一次大發燒。總而言之,孩子從出生後32天開始,每隔32天就會變化一次,兩次變化就會出現一次發燒,總共十次變化,其中五次是小發燒,三次是大發燒。累積576天後,小兒所有發燒就都結束了,也正式成為成人。小兒之所以會出現發燒和變化,是因為他們在生長過程中,血液循環和五臟六腑都在不斷地完善,所以每次變化之後,孩子的狀態都會有所不同。變化時,孩子上氣是指發燒,而身體發熱則是指發熱。
變蒸有輕重,其輕者體熱而微驚,耳冷尻冷,上唇頭白泡起,如魚目珠子,微汗出。重者體壯熱而脈亂,或汗或不汗,不欲食,食輒吐哯,目白睛微赤,黑精微白。又云:目白者重,赤黑者微,變蒸畢,自精明矣。此其證也。單變小微,兼蒸小劇,凡蒸,平者五日而衰,遠者十日而衰。
先期五日,後期五日,為十日之中,熱乃除耳。或違日數不歇,切不可妄治及灸刺。(海藏云:言變蒸通一十八次,蓋前三百二十日為十小蒸,後二百五十六日為十大蒸也。哯,乎典切,不嘔而吐也。)
〔無〕若身熱耳熱尻亦熱,此乃他病,可作別治。
紫霜丸,治小兒變蒸發熱不解,並挾傷寒溫壯熱,汗後熱不渴,及腹中有痰癖,哺乳不進,乳則吐哯,食癇,先寒後熱者。
白話文:
變蒸的症狀有輕重之分,輕者身體發熱,略微驚恐,耳朵和屁股冰冷,上嘴唇前端起白泡,像魚眼睛一樣,微微冒汗。重者身體發熱很厲害,脈象紊亂,可能出汗也可能不出汗,不想吃東西,吃了就吐,眼白微紅,黑眼珠略顯白。又說,眼白發白者病情較重,眼白發紅發黑者較輕,變蒸結束後,就會恢復精明神采。這就是變蒸的症狀。
單純變蒸症狀較輕微,兼有其他症狀則症狀較嚴重。無論哪種變蒸,平時大約五天就會減輕,最晚十天也會減輕。
提前五天,延後五天,一共十天之內,發熱就會消除。如果超過十天還沒有消失,就千萬不要隨意治療或用灸法。海藏說:變蒸一共經歷十八次,前三百二十天是十次小蒸,後二百五十六天是十次大蒸。哯,讀音為「乎典」,指的是不嘔吐卻吐出東西。
如果身體發熱、耳朵發熱、屁股也發熱,這就不是變蒸,而是其他疾病,應該進行別的治療。
紫霜丸,用於治療小兒變蒸發熱不退,伴隨傷寒溫病壯熱,出汗後發熱而不渴,以及腹中有痰癖,吃奶不進去,吃了就吐,飲食癲癇,先寒後熱的症狀。
代赭石(醋淬,一兩),赤石脂(一兩),巴豆(三十粒,去油),杏仁(五十個,去皮尖)
上先將杏仁、巴霜細研為膏,卻入二石相合,更搗一二千杵,當自相得。若硬,入少蜜同杵之。密器中收。三十日兒,服如麻子大一粒,與少乳汁令下。食頃後與少乳,勿令多,至日中當小下除熱。若未全除,明日更與一粒。百日兒,服如小豆大一粒,以此準定增減。紫霜丸無所不治,雖下亦不虛人。
白話文:
將代赭石(用醋煮過,一兩)、赤石脂(一兩)、巴豆(三十粒,去掉油)、杏仁(五十個,去掉尖端)這些藥材,先將杏仁和巴豆磨成膏狀,再加入代赭石和赤石脂混合,反覆研磨一千到兩千次,直到藥材完全融合在一起。如果太硬,就加一點蜂蜜繼續研磨。將藥丸裝進密封的容器裡保存。三十天大的嬰兒,每次服用一粒芝麻大小的藥丸,用少許乳汁送服。服藥後過一會兒,再喝一點乳汁,不要喝太多,到中午應該就會排出熱氣。如果熱氣還沒完全消退,第二天再服用一粒。一百天大的嬰兒,每次服用一粒小豆大小的藥丸,以此類推,根據嬰兒的年齡增減藥量。紫霜丸可以治療各種疾病,雖然有瀉下作用,但不會傷身體。
2. 心痛
心痛,當於大人心痛門參用之。
心痛吐水者,蟲痛;心痛不吐水者,冷心痛。
〔錢〕,靈礬散,治小兒蟲咬心痛欲絕。
五靈脂(二錢),白礬(火飛,半錢),
上同研,每服一二錢,水一鍾,煎至五分,溫服無時,當吐出蟲。
白話文:
心痛的病人,可以參考成人心痛門的治療方法。如果心痛還伴隨吐水,可能是蟲痛;如果心痛不吐水,則是冷心痛。
錢氏靈礬散可以治療小兒蟲咬心痛,快要斷氣的狀況。
藥方:五靈脂二錢,白礬火飛半錢,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一到二錢,用水一鍾煎至五分,溫服,隨時服用,就能吐出蟲子。
3. 弄舌
〔錢〕弄舌,脾藏微熱,令舌絡微緊,時時舒舌,治勿用冷藥及下之,當少與瀉黃散,漸服之。(田氏云:若肥實者,用牛黃散治之,)或欲飲水,醫疑為熱,用冷藥下之者,非也。飲水者,脾胃津液少故也,又加面黃肌瘦,五心煩熱,即為疳,宜加胡黃連輩。若大病未已,用藥弄舌者凶。
白話文:
如果舌頭發紅,說明脾臟有微熱,導致舌頭血管緊縮,患者會經常伸出舌頭。治療時不要用寒涼藥物和瀉下藥,可以少量服用瀉黃散,慢慢服用。如果患者肥胖,可以使用牛黃散治療。如果患者想喝水,醫生懷疑是熱症而用寒涼藥物瀉下的話,是不正確的。想喝水是因為脾胃津液不足,如果再加上面色黃、瘦弱、五心煩熱,就是疳病,需要加上胡黃連等藥物治療。如果患者身患重病,還用藥物來觀察舌頭,就凶險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