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三十七·小兒部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十七·小兒部 (1)

1. 心主熱

〔錢〕肝熱,手尋衣領及亂捻物,瀉青丸主之。壯熱飲水喘悶,瀉白散主之。(壯熱者,一向熱而不已也。)

肺熱,手掐眉目,日西熱甚,咳嗽寒熱,壯熱飲水,甘桔湯主之。若肺虛熱,唇深紅色,輕者瀉白散,重者涼膈散主之。

心熱,視其睡,口中氣溫,或合面臥,及上竄搖頭咬牙,皆心熱也,導赤散主之。(心氣熱則心胸亦然,欲言不能而有就冷之意,故合面睡。)

白話文:

肝臟有熱氣,會出現手摸領口以及胡亂捻東西的症狀,服用瀉青丸可以治療。身體發熱,喝水後喘不過氣,感覺悶悶的,服用瀉白散可以治療。這裏的「壯熱」指的是持續不斷的發熱。

肺臟有熱氣,會出現手掐眉目,傍晚時分熱症加重,咳嗽、發燒、身體發熱喝水的情況,服用甘桔湯可以治療。如果肺部虛弱有熱氣,嘴唇呈現深紅色,症狀輕者服用瀉白散,症狀嚴重者服用涼膈散可以治療。

心臟有熱氣,觀察患者睡覺時,會發現嘴巴的氣息溫熱,或者面朝下睡覺,以及上竄、搖頭、咬牙,這些都是心熱的表現,服用導赤散可以治療。心氣有熱氣,心胸也會跟著發熱,想要說話卻說不出來,而且想要靠近冷的地方,所以會面朝下睡覺。

脾熱,則目黃肚大,怠惰嗜臥,身熱飲水,四肢不收,瀉黃散主之。

腎虛,則下竄畏明,地黃丸主之。頰赤,由心臟邪熱上攻也,宜服導赤散。

〔錢〕面上證:左腮為肝,右腮為肺,額上為心,鼻為脾,頰為腎,赤者熱也,隨證治之。目內眥赤者心熱,導赤散主之;淡紅者心虛熱,生犀散主之。青者肝熱,瀉青丸主之;淺淡者補之。黃者脾熱,瀉黃散主之。無精光者,腎虛,地黃丸主之。(潔古云:目中五色甚者,瀉本臟。

白話文:

脾臟有熱,就會眼睛發黃、肚子腫大、懶惰嗜睡、身體發熱、愛喝水、四肢無力,可以用瀉黃散來治療。

腎臟虛弱,就會畏光、身體往下沉,可以用地黃丸來治療。臉頰發紅,是因為心臟的邪熱往上衝,應該服用導赤散。

臉部反映五臟的狀況:左邊腮幫子代表肝臟,右邊腮幫子代表肺臟,額頭代表心臟,鼻子代表脾臟,臉頰代表腎臟。發紅代表有熱,可以根據不同的症狀來治療。眼睛內眼角發紅是心臟有熱,可以用導赤散來治療;淡紅色是心臟虛弱有熱,可以用生犀散來治療。眼睛發青是肝臟有熱,可以用瀉青丸來治療;顏色淺淡就需要補養。眼睛發黃是脾臟有熱,可以用瀉黃散來治療。眼睛無神采是腎臟虛弱,可以用地黃丸來治療。眼睛出現五種顏色,顏色深的就要瀉掉相應臟腑的熱。

色淺者宜補之。又云:白是寒,小便青,四逆湯。黃赤是熱,承氣湯,瀉本臟。青是腹痛,捻頭散主之,桂枝芍藥湯亦主之。)

〔《脈》〕小兒脈沉而數者,骨間有熱,欲以腹按冷清也。

〔錢〕身熱不飲水者,熱在外;身熱飲水者,熱在內。

〔海〕四順飲子治熱在內而不厥。連翹散治熱在外而不厥。

〔丹〕小兒發熱,手足伏熱,痰熱,必用吐法。輕劑苦參、赤小豆末;重劑瓜蒂散、淡齏汁調服之。如不吐,用鵝翎探之。

白話文:

面色蒼白的人需要補益。另外,白色代表寒性,小便發青,可用四逆湯治療。黃色或紅色代表熱性,承氣湯可以瀉除臟腑積熱。青色代表腹痛,捻頭散或桂枝芍藥湯可以治療。

小兒脈象沉而數,表示骨骼之間有熱,但用腹部按壓時卻感到冰冷,這是想要用腹部降溫的意思。

身體發熱不喝水,表示熱邪在外;身體發熱喝水,表示熱邪在內。

四順飲子治療熱在內而不厥,連翹散治療熱在外而不厥。

小兒發熱,手足伏熱,伴有痰熱,必須用吐法治療。輕劑可用苦參、赤小豆末;重劑可用瓜蒂散,用淡齏汁調服。如果沒有吐出來,可以用鵝翎探吐。

〔錢〕朱監簿子五歲,忽發熱。醫曰:此心熱也。腮赤而唇紅,煩躁引飲。遂用牛黃丸三服,以一物瀉心湯下之,來日不愈,反加無力而不能食。又下之,便利黃沫。錢曰:心經虛而有留熱在內,必被涼藥下之,致此虛勞之病也。錢先用白朮散,生胃中津液,次以生犀散治之。

朱曰:大便黃沫如何?曰:胃氣正即瀉自止,虛熱也。朱曰:醫用瀉心湯如何?錢曰:瀉心湯者,黃連一物耳。黃連性寒,多服則利,能寒脾胃也。坐久,眾醫至,皆曰實熱。錢曰:虛熱。若實熱何以瀉心湯下之不安,又加面黃頰赤,五心煩躁,不食而引飲?醫曰:既虛熱,何大便黃沫?錢笑曰:便黃沫者,服瀉心湯多故也。錢與胡黃連丸治愈。

白話文:

朱監簿的兒子五歲,突然發燒。醫生說這是心火旺盛。孩子臉頰發紅,嘴唇紅潤,煩躁不安,不停地想喝水。於是醫生就用牛黃丸治療,服了三次,再用瀉心湯來幫助藥物下行。第二天,孩子的情況沒有好轉,反而更加虛弱,無法進食。醫生又用藥物幫助排泄,大便呈黃色泡沫狀。錢醫生說,孩子的內心經虛弱,但仍有餘熱殘留,被寒涼的藥物瀉下,才會導致這種虛勞的病症。錢醫生先用白朮散來滋養胃中的津液,然後用生犀散來治療。

朱醫生問:「大便呈黃色泡沫狀是什麼情況?」錢醫生說:「胃氣旺盛,自然就會停止瀉下,這是虛熱的表現。」朱醫生問:「醫生用瀉心湯治療是什麼情況?」錢醫生說:「瀉心湯的主要藥物就是黃連,黃連性寒,服用過多就會導致腹瀉,而且會寒傷脾胃。」

時間久了,其他醫生也來了,他們都認為孩子是實熱。錢醫生說:「這是虛熱。如果孩子是實熱,為什麼用瀉心湯治療後情況反而更差,而且還出現臉色發黃、臉頰發紅、五心煩躁、不願意吃東西,卻不停地想喝水?」醫生說:「既然是虛熱,為什麼大便會是黃色泡沫狀?」錢醫生笑着說:「大便呈黃色泡沫狀,是因為服用瀉心湯過多造成的。」錢醫生用胡黃連丸治療,孩子最終痊癒。

鄭人齊郎中者,家好收藥散施,其子忽臟熱,齊自取青金膏三服並一服餌之,服畢,至三更瀉五行,其子困睡。齊言子睡多驚,又與青金膏一服。又瀉三行,加口乾身熱。齊言尚有微熱未盡,又與青金膏。其妻曰:用藥十餘行未安,莫生他病否?召錢氏至,曰:已成虛羸。先用前白朮散時時服之,後服香瓜丸,十三日愈。

(香瓜丸即香瓜散方,見自汗條。)

〔海〕風熱邪熱,四君子湯加生薑、荊芥煎。

白話文:

鄭國有一位名叫齊的郎中,家裡常備藥物,並樂於施藥救人。他的兒子突然發燒,齊郎中便自作主張,取了青金膏連續服用三劑,並且每次服完藥後都喝一劑湯藥。服完藥後,兒子在半夜三更時連續拉了三次肚子,之後昏昏欲睡。齊郎中說兒子睡太多,又容易驚醒,於是又給他服了一劑青金膏。結果又拉了三次肚子,還伴隨著口乾舌燥、身體發熱的症狀。齊郎中說兒子還有一點點發熱,於是又給他服用青金膏。他的妻子說:「用藥十幾劑了還沒好,會不會是得了別的病?」於是便請來錢大夫診治,錢大夫說:「已經虛弱了。先用以前的白朮散,時常服用,之後再服用香瓜丸,大約十三天就會痊癒。」

(香瓜丸即香瓜散方,詳細內容可以參考自汗條。)

如果遇到風熱邪熱,可以用四君子湯加入生薑、荊芥煎服。

〔云〕小兒客熱在內,不思乳食,先用導赤散,次用益黃散。實熱在內者,四順飲之類,在上者吐之。(方見表裡條。)

〔丹〕小兒熱病,六一散,妙藥也。

食傷胃熱熏蒸。

白朮(一兩),半夏,黃連(各半兩),

加平胃散,粥食後白湯下。〔本》〕治小兒驚熱。

全蠍,天南星(取心為末,一錢),人參(三錢),蛇蛻(三錢),

白話文:

小孩內熱不思乳食,先用導赤散,接着用益黃散。如果實熱在內,用四順飲之類的方子,在上吐出來。(方子見表裡條。)

小兒熱病,六一散是妙藥。

食傷胃熱熏蒸,用白朮一兩、半夏、黃連各半兩,加平胃散,粥食後用白湯送服。

治小兒驚熱,用全蠍、天南星(取心研末,一錢)、人參三錢、蛇蛻三錢。

上為末,薄荷、蜜湯調下。

〔錢〕風溫熱,壯熱相似。潮熱,時間發熱,過時即止,來日依時又熱,此欲發驚候也。

壯熱者,一向熱而不已,甚則發驚癇也。

風溫者,身不熱而口中氣熱,又有風溫症者,但溫而不熱。

傷寒熱,口熱,呵欠頓悶,項急。(治見傷寒部。)

痘瘡熱,噴嚏,悸動,耳尖冷。(治見痘瘡部。)

變蒸熱,唇上白泡珠起,耳冷。(不必治。)

疳熱,面黃,吃炭土,羸瘦,鼻下赤爛。(治見疳部。)

驚風熱,發搐悸癇,脈數,煩躁,顛叫恍惚。(治見急驚部。)

〔《素》〕帝曰:乳子而病熱,脈懸小者何如?岐伯曰:手足溫則生,寒則死。(通評虛實論《甲乙經》謂婦人乳子者。)

〔錢〕熱證疏利,或解化後無虛證,勿溫補,熱必隨生。

白話文:

上方的藥方,用薄荷和蜂蜜水調和服用。

錢氏醫書中提到,風溫熱病症分為幾種:壯熱者,持續高燒不退,嚴重時會發狂抽搐;風溫者,身體不發熱但口氣熱,也有些風溫症患者只是溫熱而不發熱;傷寒熱,口乾舌燥,打呵欠、胸悶、脖子僵硬;痘瘡熱,打噴嚏、心悸、耳尖冰冷;變蒸熱,嘴唇上長白泡,耳冷,不必治療;疳熱,臉色發黃,喜歡吃土,身體消瘦,鼻下紅腫潰爛;驚風熱,抽搐、心悸、發狂,脈搏快,煩躁不安,胡言亂語。

《素問》中記載,皇帝問岐伯:嬰兒患熱病,脈象懸小,如何診治?岐伯回答:手腳溫暖則能活,冰冷則會死亡。

錢氏醫書中還提到,熱病症狀消退,或化解之後沒有虛弱症狀,不必溫補,因為熱症容易再次發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