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
1. 卷之三十七·小兒部
2. 心主熱
〔錢〕肝熱,手尋衣領及亂捻物,瀉青丸主之。壯熱飲水喘悶,瀉白散主之。(壯熱者,一向熱而不已也。)
肺熱,手掐眉目,日西熱甚,咳嗽寒熱,壯熱飲水,甘桔湯主之。若肺虛熱,唇深紅色,輕者瀉白散,重者涼膈散主之。
心熱,視其睡,口中氣溫,或合面臥,及上竄搖頭咬牙,皆心熱也,導赤散主之。(心氣熱則心胸亦然,欲言不能而有就冷之意,故合面睡。)
脾熱,則目黃肚大,怠惰嗜臥,身熱飲水,四肢不收,瀉黃散主之。
腎虛,則下竄畏明,地黃丸主之。頰赤,由心臟邪熱上攻也,宜服導赤散。
〔錢〕面上證:左腮為肝,右腮為肺,額上為心,鼻為脾,頰為腎,赤者熱也,隨證治之。目內眥赤者心熱,導赤散主之;淡紅者心虛熱,生犀散主之。青者肝熱,瀉青丸主之;淺淡者補之。黃者脾熱,瀉黃散主之。無精光者,腎虛,地黃丸主之。(潔古云:目中五色甚者,瀉本臟。
色淺者宜補之。又云:白是寒,小便青,四逆湯。黃赤是熱,承氣湯,瀉本臟。青是腹痛,捻頭散主之,桂枝芍藥湯亦主之。)
〔《脈》〕小兒脈沉而數者,骨間有熱,欲以腹按冷清也。
〔錢〕身熱不飲水者,熱在外;身熱飲水者,熱在內。
〔海〕四順飲子治熱在內而不厥。連翹散治熱在外而不厥。
〔丹〕小兒發熱,手足伏熱,痰熱,必用吐法。輕劑苦參、赤小豆末;重劑瓜蒂散、淡齏汁調服之。如不吐,用鵝翎探之。
〔錢〕朱監簿子五歲,忽發熱。醫曰:此心熱也。腮赤而唇紅,煩躁引飲。遂用牛黃丸三服,以一物瀉心湯下之,來日不愈,反加無力而不能食。又下之,便利黃沫。錢曰:心經虛而有留熱在內,必被涼藥下之,致此虛勞之病也。錢先用白朮散,生胃中津液,次以生犀散治之。
朱曰:大便黃沫如何?曰:胃氣正即瀉自止,虛熱也。朱曰:醫用瀉心湯如何?錢曰:瀉心湯者,黃連一物耳。黃連性寒,多服則利,能寒脾胃也。坐久,眾醫至,皆曰實熱。錢曰:虛熱。若實熱何以瀉心湯下之不安,又加面黃頰赤,五心煩躁,不食而引飲?醫曰:既虛熱,何大便黃沫?錢笑曰:便黃沫者,服瀉心湯多故也。錢與胡黃連丸治愈。
鄭人齊郎中者,家好收藥散施,其子忽臟熱,齊自取青金膏三服並一服餌之,服畢,至三更瀉五行,其子困睡。齊言子睡多驚,又與青金膏一服。又瀉三行,加口乾身熱。齊言尚有微熱未盡,又與青金膏。其妻曰:用藥十餘行未安,莫生他病否?召錢氏至,曰:已成虛羸。先用前白朮散時時服之,後服香瓜丸,十三日愈。
(香瓜丸即香瓜散方,見自汗條。)
〔海〕風熱邪熱,四君子湯加生薑、荊芥煎。
〔云〕小兒客熱在內,不思乳食,先用導赤散,次用益黃散。實熱在內者,四順飲之類,在上者吐之。(方見表裡條。)
〔丹〕小兒熱病,六一散,妙藥也。
食傷胃熱熏蒸。
白朮(一兩),半夏,黃連(各半兩),
加平胃散,粥食後白湯下。〔本》〕治小兒驚熱。
全蠍,天南星(取心為末,一錢),人參(三錢),蛇蛻(三錢),
上為末,薄荷、蜜湯調下。
〔錢〕風溫熱,壯熱相似。潮熱,時間發熱,過時即止,來日依時又熱,此欲發驚候也。
壯熱者,一向熱而不已,甚則發驚癇也。
風溫者,身不熱而口中氣熱,又有風溫症者,但溫而不熱。
傷寒熱,口熱,呵欠頓悶,項急。(治見傷寒部。)
痘瘡熱,噴嚏,悸動,耳尖冷。(治見痘瘡部。)
變蒸熱,唇上白泡珠起,耳冷。(不必治。)
疳熱,面黃,吃炭土,羸瘦,鼻下赤爛。(治見疳部。)
驚風熱,發搐悸癇,脈數,煩躁,顛叫恍惚。(治見急驚部。)
〔《素》〕帝曰:乳子而病熱,脈懸小者何如?岐伯曰:手足溫則生,寒則死。(通評虛實論《甲乙經》謂婦人乳子者。)
〔錢〕熱證疏利,或解化後無虛證,勿溫補,熱必隨生。
白話文:
[心主熱]
[錢] 肝臟過熱時,孩子會無意識地拉扯衣物領口或是抓握物品,這種情況使用瀉青丸來治療。如果出現持續高燒、口渴想喝水並伴有喘息和悶痛感,應該用瀉白散來處理。(持續高燒是指一直髮燒而不會退去的情況。)
肺部過熱時,孩子會揉搓眉毛和眼睛,下午熱度會更加明顯,伴隨咳嗽、寒熱交替以及持續高燒、口渴等症狀,這時甘桔湯可以用來治療。如果是因爲肺部虛弱導致的發熱,嘴脣會呈現深紅色,輕微情況下可以用瀉白散,嚴重時則應選擇涼膈散。
心臟過熱時,觀察孩子睡眠狀態,口腔內溫度較高,或者臉朝下睡覺,並且頭部可能搖晃、磨牙,這些都是心臟過熱的症狀,導赤散對此有效。(心臟氣血過熱會導致胸口也感到熱,想要說話卻說不出來,有尋找涼爽的傾向,所以會臉朝下睡覺。)
脾臟過熱時,眼睛會泛黃,腹部膨脹,孩子顯得懶惰,喜歡躺臥,身體發熱並且想喝水,四肢無力,瀉黃散是主要的治療方法。
腎臟虛弱時,孩子會蜷縮身體、怕光,地黃丸可作爲治療手段。臉頰發紅是因爲心臟邪熱上衝造成的,應服用導赤散。
[錢] 面部症狀的判斷:左臉頰反映肝臟狀況,右臉頰反映肺部狀況,額頭反映心臟狀況,鼻子反映脾臟狀況,臉頰反映腎臟狀況。面部發紅代表發熱,根據不同的部位和顏色進行鍼對性治療。眼內眼角發紅是心臟過熱,導赤散適用;淡紅色則表示心臟虛熱,生犀散是主要治療手段。青色意味着肝臟過熱,瀉青丸是首選;淺淡的顏色需要補養。黃色表明脾臟過熱,瀉黃散是治療方式。眼神無光,代表腎臟虛弱,地黃丸爲主要治療藥物。(潔古說:眼中五色異常嚴重,應瀉相應的臟器。顏色淺淡則應該補養。還提到:白色代表寒氣,小便呈青色,四逆湯是治療手段。黃色或紅色是熱症,承氣湯可用於瀉熱。青色意味着腹痛,捻頭散和桂枝芍藥湯可以治療。)
[脈] 小孩的脈象沉而數時,骨頭間有熱,他們可能會尋求通過腹部貼冷物來緩解。
[錢] 身體發熱但不口渴喝水,說明熱在外;身體發熱並且口渴喝水,說明熱在內。
[海] 四順飲子可以治療體內有熱但沒有厥逆的情況。連翹散適用於熱在外但沒有厥逆的情況。
[丹] 小孩發熱,手腳熱,痰熱,必須採用催吐療法。輕度情況下使用苦參、赤小豆粉末;重度情況下使用瓜蒂散、淡齏汁調服。如果不吐,可以使用鵝毛刺激喉嚨。
[錢] 朱監簿的孩子五歲,突然發燒。醫生說:“這是心臟過熱。”臉頰紅潤,嘴脣鮮紅,煩躁並口渴。於是連續服用了三次牛黃丸,每次配以瀉心湯一起服用,第二天病情沒有好轉,反而感到無力且無法進食。再次使用瀉心湯,排泄出黃色泡沫狀物質。錢說:“心臟經絡虛弱,內部有殘留的熱,必然被涼藥所瀉,導致了這種虛弱疲勞的病症。”錢首先使用白朮散來生津液,然後用生犀散繼續治療。
朱問:“爲什麼大便會排出黃色泡沫?”錢回答:“胃氣恢復後,腹瀉自然會停止,這是虛熱的表現。”朱又問:“醫生使用瀉心湯的做法怎樣?”錢回答:“瀉心湯只是黃連一味藥。黃連性質寒涼,過多服用會導致腹瀉,會傷害脾胃。衆人坐了很久,其他醫生都說是實熱。”錢堅持認爲是虛熱。“如果是實熱,爲何瀉心湯沒有效果反而加重了病情,面黃、臉頰紅潤、五心煩熱、不思飲食卻口渴?”醫生問:“既然說是虛熱,爲什麼會有黃色泡沫的大便?”錢笑着說:“黃色泡沫的大便是因爲服用瀉心湯過多的緣故。”錢給了胡黃連丸,最終治癒了孩子。
鄭人齊郎中的家裏喜歡收集藥品並廣泛分發,他的兒子突然臟腑發熱,齊自己取了三劑青金膏並一次性餵給他,服完後到了深夜,孩子腹瀉了五次,之後陷入昏睡。齊說孩子睡覺時容易驚醒,又給了他一劑青金膏。又腹瀉了三次,加上口乾和身體發熱。齊說仍有微弱的熱沒有消退乾淨,又要給青金膏。妻子說:“用藥十多劑還未痊癒,會不會引發其他疾病?”於是請來了錢氏,他說:“已經成了虛弱的狀態。”先使用白朮散定時服用,之後服用香瓜丸,十三天後痊癒。
(香瓜丸即香瓜散的配方,見自汗條目。)
[海] 風熱邪熱,四君子湯加入生薑、荊芥煎煮。
[雲] 小兒體內有客熱,不想吃奶和食物,先用導赤散,再用益黃散。體內實熱,可用四順飲之類,在上部的熱可以通過嘔吐治療。
[丹] 小兒熱病,六一散是一種奇妙的藥物。
食傷胃熱燻蒸。
白朮(一兩),半夏,黃連(各半兩), 加入平胃散,粥食後用熱水送下。〔本》〕治療小兒驚熱。
全蠍,天南星(取心爲末,一錢),人參(三錢),蛇蛻(三錢), 以上研磨成末,用薄荷、蜂蜜水調和送下。
[錢] 風溫熱與壯熱類似。潮熱,間歇性發熱,過了一定時間就會停止,第二天同一時間又會發熱,這是即將發作驚風的徵兆。
持續高燒是指一直髮燒不停,嚴重時會導致驚風和癲癇。
風溫,身體不發熱但口腔內溫度高,還有另一種風溫症狀,只表現爲體溫升高但不算發熱。
傷寒熱,口熱,打哈欠、頓悶,頸部緊張。(治療方法見傷寒部。)
痘瘡熱,打噴嚏,心跳加速,耳尖冰冷。(治療方法見痘瘡部。)
變蒸熱,嘴脣上出現白色泡泡,耳朵冷。(無需特別治療。)
疳熱,面色黃,喜歡吃炭土,消瘦,鼻下紅爛。(治療方法見疳部。)
驚風熱,抽搐、驚悸、癲癇,脈搏快,煩躁,顛叫恍惚。(治療方法見急驚部。)
[《素》] 帝問:“哺乳期的孩子如果生病發熱,脈象微弱,情況會怎麼樣?”岐伯答:“如果手腳溫暖則有生機,手腳冰涼則預示着危險。”(《通評虛實論》和《甲乙經》中提到的是哺乳期婦女。)
[錢] 發熱症狀緩解或消失後如果沒有出現虛弱的跡象,不要盲目進行溫補,否則熱症可能會再次產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