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三十六·小兒部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十六·小兒部 (3)

1. 肝主風

〔錢〕肝有風,目連札不搐;有熱,則直視亦不搐;得心熱則搐。治肝,瀉青丸。治心,導赤散。凡病或新或久,皆引肝風,風動而上於頭目。目屬肝,風入於目,上下左右如風吹不定,兒不任,故目連札也。若熱入於目,牽其筋脈,兩眥皆緊,不能轉視,故目直視也。若得心熱則搐,其子母俱有實熱,風火相搏故也。治肝,瀉青丸。治心,導赤散。

白話文:

肝臟如果出現風邪,就會導致眼睛連眨都眨不了;如果有熱邪,則眼睛直視也無法眨動;如果心火上炎,則會出現眼球抽搐。治療肝風,可以服用瀉青丸。治療心火,可以服用導赤散。無論是新病還是舊病,都可能引發肝風,風邪上衝頭部和眼睛。眼睛屬於肝臟,風邪入侵眼睛,就會像風吹柳枝一樣,眼球不受控制地左右晃動,孩子無法忍受,所以眼睛連眨都眨不了。如果熱邪入侵眼睛,牽拉筋脈,眼角都緊繃,無法轉動視線,所以眼睛只能直視。如果出現眼球抽搐,則說明肝臟和心臟都有實熱,風火互相搏鬥而導致的。治療肝風,服用瀉青丸。治療心火,服用導赤散。

2. 角弓反張

〔錢〕肝有風,甚則身反張,強直不搐,心不受熱,當補腎治肝。補腎,地黃丸。治肝,瀉青丸。

丹溪云:痓比癇為虛,宜帶補,多是氣虛有火兼痰,用人參、竹瀝治之,不用兼風藥。此論實發前人所未發,湯氏雖云痓候十無一生,蓋未嘗有此法施於人也。

〔《明》〕角弓反張。鼻上入髮際三分,灸三壯。大椎下節間,灸三壯。

〔湯〕身軟時醒者為癇,身強直反張如弓,不時醒者為痓,痓候十無一生。

白話文:

肝風盛則身體反弓僵硬,無法屈伸,心也不受熱,應當補腎治肝。補腎可用地黃丸,治肝可用瀉青丸。

丹溪認為痓比癇虛弱,需要兼顧補益,多半是氣虛有火兼痰,可以用人參、竹瀝治療,不必使用驅風藥物。這論點是前人未曾提出的,湯氏雖然說痓十死無生,但從未用這種方法治療過。

角弓反張時,可取鼻上髮際三分處,灸三壯。大椎下節間,也灸三壯。

身體柔軟時清醒的是癇,身體僵硬反弓,不時清醒的是痓,痓十死無生。

3. 搖頭

〔湯〕肝風搖頭,諸方不載。鄭都丞子患七年搖頭,三年下血,已服百餘方,前後所服治搖頭者,無非風藥止血者,或作痢,或作腸風,百藥無效。予既視其病,又知其詳,亦不明其標本,退而思之,乃肝血液盛,外有風熱乘之。肝屬木,盛而脾土為木所克。脾與肺是子母,俱為肝所勝,而血遂漬於大便,故便血不止。

遂處一方,但損肝祛風而益脾。初亦一時之見,只數服而愈。十餘日後,血止而下白膿,遂得以安。

犀角屑,甘草(各一分),栝蔞根(半兩),蛇蛻皮(一錢,炙赤),防風(五兩),鉤藤(鉤子,一錢),麻黃(去節,一錢),黃耆(蜜炙,半兩),羌活,白芍藥(各半兩),

白話文:

一位名叫鄭都丞子的患者,頭部搖晃了七年,三年來還伴隨便血,已經服用過百餘種藥方,但都無效。之前治療搖頭症的藥方,大多以祛風止血為主,卻反而導致腹瀉或便血加重。我診察過他的病情,了解他的病史,卻無法明確判斷病因。後來我仔細思考,認為可能是肝臟血氣旺盛,外感風熱所致。肝臟屬木,盛則克脾土。脾與肺是母子關係,都受到肝臟的克制,因此導致血液淤積於大便,造成便血不止。

於是,我開了一個藥方,以損肝祛風、益脾為主。起初,這只是一種嘗試,沒想到只服用幾劑就痊癒了。十餘天後,便血止住,轉而排出白膿,患者終於恢復健康。

藥方如下:犀角屑、甘草(各一分),栝蔞根(半兩),蛇蛻皮(一錢,炙赤),防風(五兩),鉤藤(鉤子,一錢),麻黃(去節,一錢),黃耆(蜜炙,半兩),羌活,白芍藥(各半兩)。

上為末,棗肉丸,食後薄荷湯下,只二服作效,頭搖即止,便血隨愈。次間服胃風湯,數日頓除。沈舍人子服之亦驗。

〔海〕《食療》云:蛇脫皮,主去風邪,明目,治小兒一百二十種驚癇寒熱,痔,蠱毒,安胎,熬用。治癇弄舌搖頭者,宜用全脫。

白話文:

吃枣肉丸後喝薄荷湯,只服兩次就有效,頭暈立刻停止,便血也隨之痊癒。之後再服用胃風湯,幾天就完全好了。沈舍人的兒子也服用了這個方法,同樣有效。

海書《食療》記載:蛇蛻去皮,可以驅除風邪,明目,治療小兒一百二十種驚癇寒熱、痔瘡、蠱毒,安胎,可以熬著喝。治療驚癇弄舌搖頭的,最好用完整的蛇蛻。

4. 偏風

〔錢〕,全蠍散,治小兒驚風中風,口眼喎斜,言語不正,手足偏廢不舉。

全蠍(去毒,炒),殭蠶(直者,炒),川芎,黃芩(去心),甘草,桂枝,赤芍藥,麻黃(去節。各一兩),天麻(六錢),大南星(湯泡七次,去皮臍,切,焙乾,五錢),

上為粗末,每服三錢,水一鍾半,姜七片,煎七分,溫服無時,量大小與之,一日三四服。忌羊肉。

白話文:

全蠍散

功效: 治小兒驚風中風,口眼歪斜,言語不清,手足麻痺不舉。

配方:

  • 全蠍 (去毒,炒) 一兩
  • 殭蠶 (直者,炒) 一兩
  • 川芎 一兩
  • 黃芩 (去心) 一兩
  • 甘草 一兩
  • 桂枝 一兩
  • 赤芍 一兩
  • 麻黃 (去節) 一兩
  • 天麻 六錢
  • 大南星 (湯泡七次,去皮臍,切,焙乾) 五錢

用法:

  1.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。
  2. 每服三錢,用清水一碗半,加薑七片,煎煮至七分,溫服,不拘時辰,可根據患者年齡調整用量。
  3. 一天服用三到四次。

禁忌: 忌食羊肉。

5. 驚搐

按驚、搐一也,而有晨夕之分,表裡之異。身熱力大者為急驚,身冷力小者為慢驚,仆地作聲,醒時吐沫者為癇,頭目仰視者為天吊,角弓反張者為痓,而治各不同也。

〔錢〕潮熱變發搐,在早晨寅、卯時者,此肝用事之時也。身體壯熱,目上視,手足動搖,口內生熱涎,項頸強急,此肝旺也,當補腎治肝。補腎,地黃丸;治肝,瀉青丸。(潔古云:木之位肝旺也。)

因潮熱發搐,在巳、午、未時者,此心用事之時也。心惕,目上視,白睛赤色,牙關緊急,口內涎生,手足動搖,此心旺也。當補肝治心。治心,導赤散、涼驚丸;補肝,地黃丸。(潔古云:火之位心熱也。)

白話文:

驚搐是一種疾病,分為晨夕、表裡不同。身體發熱、力量大者為急驚,身體發冷、力量小者為慢驚。突然倒地、發出聲音,醒來吐沫者為癇;頭目仰視者為天吊;角弓反張者為痓,治療方法各不相同。

如果在早晨寅、卯時出現潮熱發搐,這是肝臟活躍的時段。身體壯熱、目視上方、手足顫動、口內生熱涎、項頸僵硬,這是肝氣旺盛,需要補腎治肝。補腎可用地黃丸,治肝可用瀉青丸。

如果在巳、午、未時出現潮熱發搐,這是心臟活躍的時段。心神不安、目視上方、眼白泛紅、牙關緊閉、口內生涎、手足顫動,這是心氣旺盛。需要補肝治心。治心可用導赤散、涼驚丸,補肝可用地黃丸。

廣親宅七太尉,方七歲,潮熱數日欲愈。錢謂父二大王曰:七使潮熱將安,八使預防驚搐。王怒曰:但使七使愈,勿言八使病。錢曰:八使過來日午間即無苦也。次日午前果作搐,急召錢治之,三日而愈。蓋預見其目直視而腮赤,必肝心俱熱,更坐石杌子,乃欲就冷,此熱甚也。

又肌膚素肥盛而本實,其脈急促,故發搐。克言午時者,自寅至午,皆心肝用事之時,治之乃瀉心肝補腎自安矣。

因潮熱發搐,在申、酉、戌時者,此肺用事之時也。不甚搐而喘,目微斜視,身熱如火,睡露睛,手足冷,大便淡黃水,是肝旺。當補脾,益黃散;治肝,瀉青丸;治心,導赤散。(潔古云:脾病肝強,法當補脾,恐木賊害,宜先瀉心肝以挫其強,而後補脾為當。)

白話文:

廣親宅的七太尉,年僅七歲,連續發燒好幾天,眼看就要痊癒了。錢醫生對他的父親二大王說:「七太尉的發燒快好了,但我得提醒您,接下來要預防他抽搐。」二大王生氣地說:「只要七太尉病好了,不要提他會抽搐的事。」錢醫生回答:「七太尉明天中午就會好起來,不會再不舒服了。」第二天上午,七太尉果然抽搐起來,二大王急忙請錢醫生治療,三天後就痊癒了。

錢醫生事先預見七太尉眼睛直視,臉頰發紅,一定是肝火心火都很旺盛,又坐著冰冷的石頭凳子,想往涼快的地方去,可見他體內的熱氣非常嚴重。

而且他體格肥胖,身體本質虛弱,脈搏又急促,所以才會抽搐。錢醫生預測他中午會抽搐,是因為從寅時到午時都是心肝運作的時間,治療方法就是要瀉心肝,補腎,這樣就能安穩下來了。

如果發燒後抽搐,發生在申時、酉時、戌時,這表示肺在運作,如果不嚴重抽搐,而有喘不過氣的現象,眼睛稍微斜視,身體發熱像火一樣,睡覺時眼睛露出來,手腳冰冷,大便淡黃色稀水狀,這是肝氣旺盛的表現。應該補脾,服用益黃散;治療肝病,服用瀉青丸;治療心病,服用赤散。(潔古說:脾病肝強,應該補脾,但是擔心木賊會傷害脾胃,應該先瀉心肝,抑制肝氣過盛,然後再補脾才是正確的方法。)

徐氏子三歲病潮熱,每日西則發搐,身微熱而目微斜露睛,四肢冷而喘,大便微黃。請錢與李同治。錢問李曰:病何搐也?李曰:有風。何身熱微溫?曰:四肢所作。何目斜睛露?曰:搐則目斜。何肢冷?曰:冷厥,心內熱。曰:何喘?曰:搐之甚也。曰:何以治之?曰:涼驚丸,鼻中灌之,必搐止。

錢又問曰:既謂風病溫壯,搐引目斜露睛,內熱支冷,及搐甚而喘,並以何藥治之?李曰:皆此藥也。錢曰:不然。搐者,心肝實也;身微熱者,日西肺用事之時也;肺主身溫,今且熱者,肺虛也;目微斜露睛者,肝肺相乘勝也;四肢冷者,脾虛也,肺若虛甚,則脾母亦弱,木氣乘脾,四肢即冷。

白話文:

徐家孩子三歲時發高燒,每天傍晚就抽搐,身體微熱,眼睛略微斜視露出眼白,四肢冰冷還喘不過氣,大便偏黃。於是請錢醫生和李醫生診治。錢醫生問李醫生:「孩子為何抽搐?」李醫生答道:「是風邪作祟。」錢醫生又問:「為何身體微熱?」李醫生答道:「是四肢抽搐導致的。」錢醫生接著問:「為何眼睛斜視露眼白?」李醫生說:「抽搐就會導致眼睛斜視。」錢醫生再問:「為何四肢冰冷?」李醫生答道:「是冷厥,心內有熱。」錢醫生又問:「為何喘不過氣?」李醫生答道:「是抽搐加重所致。」錢醫生最後問:「要如何治療?」李醫生答道:「用涼驚丸,從鼻孔灌進去,抽搐就會停止。」

錢醫生又問:「既然是風邪導致溫熱,抽搐導致眼睛斜視露眼白,內熱導致四肢冰冷,抽搐加重導致喘不過氣,這些症狀都要用同樣的藥物治療嗎?」李醫生答道:「都是用這個藥。」錢醫生說:「不對。抽搐是心肝實火,身體微熱是傍晚肺氣旺盛時,肺主溫,現在卻發熱,說明肺虛,眼睛微斜露眼白是肝氣勝過肺氣,四肢冰冷是脾氣虛弱,肺氣虛弱,脾氣也會虛弱,肝氣乘脾氣,才會導致四肢冰冷。」

治之當先補脾肺,用益黃散、阿膠散,得脾虛癥退,然後治其心肝,以瀉青丸、導赤散、涼驚丸治之,九日愈。

因潮熱發搐,在亥、子、丑時者,此腎用事之時也。不甚搐而臥不穩,身體溫壯,目睛緊斜視,喉中有痰,大便銀褐色,乳食不消,多睡不省,當補脾治心。補脾,益黃散;治心,導赤散、涼驚丸。(潔古云:皆因大病後脾胃虛損,多有此疾。)

傷風發搐,因傷風后得之,口中氣出熱,呵欠頓悶,手足動搖,當發散,大青膏主之。小兒生來怯弱者,多此病也。(大青膏方見傷寒。)

白話文:

治療這種病,首先要補脾肺,可以用益黃散、阿膠散,等脾虛的症狀減退之後,再治療心肝,可以用瀉青丸、導赤散、涼驚丸來治療,九天就能痊癒。

如果出現潮熱發搐,並且在亥、子、丑時發作,這是腎臟運作的時間。如果發搐不嚴重,但躺不安穩,身體溫熱,眼睛緊緊斜視,喉嚨有痰,大便呈銀褐色,吃奶喝粥消化不良,愛睡覺且不易醒,就應該補脾治心。補脾可以用益黃散,治心可以用導赤散、涼驚丸。這是因為大病後脾胃虛損,才會導致這種病症。

如果因傷風而發搐,是在傷風之後出現的,並且口中有熱氣,打呵欠時感到胸悶,手腳顫抖,就應該用發散的方法治療,大青膏可以治療這種病症。天生體弱的小孩子,容易患這種病。(大青膏的藥方在傷寒論裡有記載)。

〔潔〕傷風發搐,因傷風而得之。症同大人傷風寒痰之類,當辨有汗無汗。陰陽二症,用大青膏、小續命之類開發則愈。(大青膏,陰症;小續命,陽症也。)

〔錢〕傷食發搐,因傷食後得之,身體溫,多唾多睡,或吐,不思乳食而發搐,當先定搐,搐退,白餅子下之,後服安神丸。

〔潔〕傷食發搐,謂不因他症忽然而搐。此因飲食過度,致傷脾胃,故兒多睡多吐,不思飲食;脾胃既虛,引動肝風則發搐。當先定其搐,加羌活、防風,煎下瀉青丸,後用白餅子下其食,漸漸用調中丸、異功散養其氣。

白話文:

傷風引起抽搐,是因為受了風寒而引起的。症狀和大人傷風寒痰類似,要辨別有沒有出汗。陰陽兩種症狀,可以用大青膏、小續命之類的藥物治療,就能痊癒。(大青膏治陰症;小續命治陽症。)

傷食引起抽搐,是因為吃了東西後引起的,身體溫熱,流口水、嗜睡,或嘔吐,不喜歡吃奶或食物,就會抽搐。應該先止住抽搐,抽搐停止後,用白餅子把藥丸送下去,然後服用安神丸。

傷食引起抽搐,指的是沒有其他原因突然抽搐的狀況。這是因為飲食過度,導致脾胃受損,因此孩子容易嗜睡、嘔吐,不喜歡吃東西;脾胃虛弱,引發肝風就會抽搐。應該先止住抽搐,加入羌活、防風,煎藥服用泻青丸,之後用白餅子送食物下去,慢慢用調中丸、異功散來調理脾胃。

〔錢〕百日內發搐,真者不過兩三次,必死。假者頻發不為重。真者內生驚癇,假者外傷風冷。蓋血氣未實,不能勝任,乃發搐也。欲知假者,口中氣出熱,治之可發散,大青膏主之,及用塗囟浴體法。

李司戶孫,百日病來搐三五次,請眾醫治。或作天吊,或作胎驚,或作驚癇,皆無應者。後錢氏用大青膏如豆許一服發之,復與塗囟法及浴體法,三日而愈。何以然?嬰兒初生,肌骨嫩怯,一被風傷,遂不能任,故發搐也。然頻發者輕,以客風在內,每遇不任即搐,輕則易歇,故發頻也。

白話文:

百日內的嬰兒抽搐,如果是真的,最多不過兩三次,就會死亡。假的則會頻繁發作,但影響不大。真的抽搐是由內而生,屬於驚癇;假的抽搐則是外傷風寒導致。因為嬰兒血氣尚未充實,無法抵禦外邪,所以才會抽搐。如果想要判斷是真是假,可以看嬰兒口中的氣是否熱,如果是熱的,就屬於假的抽搐,可以用發散的方法治療,大青膏是主要的藥物,可以塗抹在囟門,並用浴體法治療。

李司戶的孫子,百日內就發病,抽搐了三五次,請了很多醫生治療,有人說是天譴,有人說是胎驚,有人說是驚癇,都沒有效果。後來錢氏用大青膏,每次服用像豆子大小,很快就發作了,然後又用塗囟法和浴體法,三天就痊癒了。這是為什麼呢?嬰兒剛出生時,肌骨柔軟脆弱,很容易受到風寒侵襲,導致抵抗力不足,所以才會抽搐。但頻繁發作的,其實比較輕,因為是外來的風寒入侵,每次遇到外邪就抽搐,輕則容易停止,所以發作頻繁。

搐稀者是內臟發病,不可救也。頻搐者宜散風冷,故用大青膏,亦不可多服。蓋兒至小,易虛易實,多即生熱,止宜用下塗囟法。

麝香(一字),蠍尾(去毒,為末,半錢),薄荷(半字),蜈蚣(炙),牛黃,青黛(各一字)

上同研末,用熟棗肉劑為膏,新綿紙上塗勻,貼囟上,四旁可出一指許,火上炙,手頻熨。百日裡外兒,可用此塗囟法。

〔垣〕外物驚宜鎮平之,以黃連安神丸。若氣動所驚,宜寒水石丸、黃連安神丸。(黃連安神丸見燥條,寒水石丸見治法。)

白話文:

孩子抽搐得很厲害,說明是內臟病變,無法醫治。抽搐頻繁的,要用散風寒的藥,所以可以用大青膏,但不能吃太多。因為小孩很小,容易虛弱也容易積食,吃太多容易上火,最好用塗囟法。

將麝香、蠍尾、薄荷、蜈蚣、牛黃、青黛研成粉末,用熟棗肉做成膏,用新棉紙塗勻,貼在囟門上,四邊留出一指寬,用火烤熱,用手反覆熨燙。百日內的嬰兒,可以用這個塗囟法。

如果是外物驚嚇導致的,可以用黃連安神丸鎮定。如果是氣血不暢導致的驚嚇,可以用寒水石丸、黃連安神丸。

按外物驚者,元氣本不病,故治以黃連安神之苦寒。氣動驚者,不因外物驚,元氣自有病,故治以寒水石,安神之甘寒也。

〔錢〕,鎮心丸,涼心經,治驚熱痰盛。

甜硝(白者,一兩),人參(一兩),甘草(炙),寒水石(燒。各兩半),山藥(白者,二兩),白茯苓(二兩),硃砂(一兩),龍腦,麝香(各一錢,三味另研)

凡急慢驚,陰陽異證,切宜辨而治之,急驚合涼瀉,慢驚合溫補。

白話文:

外物所引起的驚嚇,本質上並非元氣生病,因此治療方法是使用黃連的苦寒性來安神。而由於自身氣血失衡導致的驚恐,則並非外物所致,元氣本身就有問題,所以治療方法是使用寒水石的甘寒性來安神。

鎮心丸屬於涼心經的藥物,主治驚熱痰盛。

配方包括:甜硝(白者,一兩)、人參(一兩)、甘草(炙,各半兩)、寒水石(燒,各半兩)、山藥(白者,二兩)、白茯苓(二兩)、硃砂(一兩)、龍腦、麝香(各一錢,三味另研)。

對於急驚和慢驚這兩種不同的驚恐狀態,由於陰陽屬性不同,需要分別辨證論治。急驚應當使用涼瀉的方法,而慢驚則應當使用溫補的方法。

上急驚症,屬木火土實也。木實則搐而力大,目上目札,所謂木太過曰發生,其動掉眩癲癇是也;火實則身熱面赤;土實則不吐瀉,睡合睛。故其治法合涼瀉,而用涼驚丸、利驚丸之類。慢驚症屬木火土虛也。木虛則搐而力小,似搐而不甚搐,經所謂木不及曰委和,其病搖動注恐是也,謂手足搐動,腹注泄,心恐悸也;火虛則身冷,口氣冷;土虛則吐瀉,睡露睛。故其治法合溫補而用羌活膏、益黃散。

有熱者,用東垣黃耆益黃散。其東垣非錢氏羌活膏治慢驚者,謂土虛泄瀉,火木乘之,謂手掌與腹俱熱之症。若火木土俱虛,而搖動恐悸注瀉手腹冷者,非羌活膏不能治之。

白話文:

上急驚症,屬於木火土實症。木實則抽搐用力大,眼睛往上翻,這就是所謂的「木太過曰發生」,其表現為頭昏眼花、癲癇發作;火實則身體發熱,面部發紅;土實則不吐不瀉,睡覺時眼睛閉合。所以治療方法應以清熱瀉火為主,使用涼驚丸、利驚丸等藥物。慢驚症屬於木火土虛症。木虛則抽搐力量小,似要抽搐卻又不太明顯,經書上說「木不及曰委和」,其病症表現為身體搖晃、害怕恐懼;火虛則身體發冷,口氣冰冷;土虛則吐瀉,睡覺時眼睛睜開。所以治療方法應以溫補為主,使用羌活膏、益黃散等藥物。

若患者有發熱症狀,則使用東垣的黃耆益黃散治療。東垣的益黃散與錢氏的羌活膏治療慢驚症有所不同,東垣認為慢驚症屬於土虛導致泄瀉,火木乘虛而上,表現為手掌和腹部發熱。如果患者同時存在火木土俱虛的情況,出現身體搖晃、害怕恐懼、泄瀉、手腳發冷等症狀,則必須使用羌活膏才能治療。

〔丹〕急驚主痰熱,當涼瀉之,只用降火下痰養血之藥。慢驚主脾虛,所以多死。先實脾土,後散風邪,只用硃砂安神丸,更於血藥中求之。(如四物、四君子、東垣黃耆益黃散詳用。)

〔錢〕急驚因聞大聲或大驚而發搐,過則如故,此無陰也,當下利驚丸主之。小兒急驚者,本因熱生於心,身熱面赤,引飲,口中氣熱,大小便黃赤,劇則發搐。蓋熱甚則風生,風屬肝,此陽盛陰虛也,故利驚丸主之,以除其痰熱。不可用巴豆及溫藥大下之,恐搐虛熱不消也。

小兒熱痰客於心胃,因聞大聲非常,則動而驚搐矣。若熱極,雖不聞聲及驚,亦自發搐。

白話文:

急性的驚恐主要由痰熱引起,應該用涼瀉的方法治療,只用降火、化痰、養血的藥物。慢性的驚恐主要是脾虛導致,所以死亡率很高。要先補脾土,再散風寒,可以用硃砂安神丸,並在補血藥物中尋找治療方法。(比如四物湯、四君子湯、東垣黃耆益黃散,可以參考使用。)

急性的驚恐是因聽到巨大的聲音或受到驚嚇而發作抽搐,過後就恢復正常,這是因為陰氣不足,應該服用下利驚丸來治療。小兒急性的驚恐,主要是由於心火過盛引起,表現為身體發熱、臉色發紅、口渴、口氣熱、大小便發黃,嚴重時會出現抽搐。這是因為熱盛生風,風屬肝,屬於陽盛陰虛,所以利驚丸可以治療,因為它能清除痰熱。不要使用巴豆或溫熱的藥物瀉下,因為擔心抽搐的虛熱不能消除。

小兒熱痰停留在心胃,如果聽到巨大的聲音或受到驚嚇,就會引起抽搐。如果熱度極高,即使沒有聽到聲音或受到驚嚇,也會自己發作抽搐。

〔潔〕急驚者陽症也,俱腑受病。熱痰客於心肺,是少陽相火旺。經云:熱則生風,因聞大聲而作。蓋謂東方震卦,得火氣而發搐。火本不動,焰得風而動,當用利驚丸、導赤散、瀉青丸、地黃丸。搐止,宜服安神丸。

〔閻〕急驚,內有熱即生風,又或因驚而發,則目上連札,潮涎搐搦,身體與口中氣皆熱,及其發定或睡起,即了了如故,此急驚症也。當其搐勢漸減時,與鎮心治熱之藥一二服,如麝香丸、鎮心丸、抱龍丸、辰砂丸、紫雪之類。候驚勢已定,須臾以藥下其痰熱,如利驚丸、軟金丹、桃枝丸之類,利下痰熱,心神安寧即愈。

白話文:

急驚屬於陽證,是腑臟受病引起的。熱痰停滯在心肺,說明少陽相火旺盛。古籍記載:「熱則生風」,因此聽到大聲就發作。這是因為東方震卦得火氣而引起抽搐。火本不動,火焰借助風才能移動,所以要用利驚丸、導赤散、瀉青丸、地黃丸治療。抽搐停止後,應服用安神丸。

急驚是因為體內有熱導致生風,或因驚嚇而發作,表現為眼上連續抽搐,流出泡沫一樣的口水,身體抽搐,身體和口氣都發熱。當抽搐停止或睡醒時,精神狀態完全恢復正常,這就是急驚症。當抽搐程度逐漸減輕時,可服用鎮心清熱的藥物一兩劑,如麝香丸、鎮心丸、抱龍丸、辰砂丸、紫雪等。待抽搐停止後,立即服用藥物清除痰熱,如利驚丸、軟金丹、桃枝丸等,利下痰熱,心神安寧即可痊癒。

〔丹〕大黑龍丸治小兒急驚神效。(方見後急慢驚治條。)

小黑龍丸,治小兒急驚輕者。

青礞石(煅,一兩),青黛(一錢),蘆薈(一錢半),膽星(一兩),

上為極細末,甘草湯為丸如雞頭大。每一丸,姜蜜薄荷湯下。

上二方,礞石、膽星瀉濕痰之劑為君,痰多者宜之。

白話文:

「大黑龍丸」可治小兒急驚,效果顯著。另外,「小黑龍丸」則適用於小兒急驚症狀較輕的患者。兩種丸藥的組成分別為:

大黑龍丸:煅製的礞石一兩、青黛一錢、蘆薈一錢半、膽星一兩,將以上藥材研磨成極細的粉末,用甘草湯製成丸藥,大小如雞頭。每次服用一丸,用薑蜜薄荷湯送服。

小黑龍丸:同上。

兩種丸藥都以礞石和膽星為主要藥材,具有瀉濕痰的功效,適用於痰多者。

〔錢〕,涼驚丸

草龍膽,防風,青黛(研。各三兩),龍腦(研一錢),黃連末(五分),牛黃,麝香(各一字)

上為細末,麵糊為丸如粟米大。每服一二十丸,金銀煎湯下之。

〔無〕治陽癇,即急驚風。

硃砂(研,一分),膩粉,麝香(各五分),蘆薈,白附子,甘草(各二錢),胡黃連(一錢),蠍梢(七個),殭蠶(蜜炙,十條),金箔(七片),赤腳蜈蚣(炙,一條)

白話文:

涼驚丸

藥方組成:

  • 草龍膽(三兩)
  • 防風(三兩)
  • 青黛(研磨成粉,三兩)
  • 龍腦(研磨成粉,一錢)
  • 黃連末(五分)
  • 牛黃(一字)
  • 麝香(一字)

製法: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以麵糊為丸,大小如粟米。

用法:

每次服用一二十丸,用金銀煎湯送服。

主治:

治陽癇,即急驚風。

其他藥方:

  • 硃砂(研磨成粉,一分)
  • 膩粉(五分)
  • 麝香(五分)
  • 蘆薈(二錢)
  • 白附子(二錢)
  • 甘草(二錢)
  • 胡黃連(一錢)
  • 蠍梢(七個)
  • 殭蠶(蜜炙,十條)
  • 金箔(七片)
  • 赤腳蜈蚣(炙,一條)

說明:

  • 藥材重量單位:錢、兩、分、字
  • 藥材處理方式:研、炙
  • 服藥方式:金銀煎湯下之
  • 病症:陽癇,急驚風

上為末,二歲以上服半錢匕,金錢薄荷湯調下。三歲一錢匕,如口不開,灌入鼻中。

〔錢〕,利驚丸

輕粉,天竺黃,青黛(各一錢),黑牽牛(頭末,半兩),

上同研,蜜丸豌豆大。一歲一丸,溫薄荷湯下,食後服。海藏云:涼驚、溫驚、利驚,自有分別,南星、胭脂、輕粉、青黛,色味各有輕重。

〔羅〕,鎮肝丸,治小兒急驚風,目直上視,抽搐昏亂,不省人事,是肝經風熱也。

天竺黃(研),生地,當歸,竹葉,草龍膽,川芎,大黃(煨),羌活,防風(以上各二錢半)

白話文:

两岁以上的儿童服用半钱匕,用薄荷汤调和后服用。三岁服用一钱匕,如果嘴巴张不开,可以灌入鼻中。轻粉、天竺黄、青黛各一钱,黑牵牛头末半两,研磨成蜜丸,豌豆大小。一岁服用一丸,温薄荷汤送服,饭后服用。海藏说:凉惊、温惊、利惊,各有不同,南星、胭脂、轻粉、青黛,色味各有轻重。镇肝丸用于治疗小儿急惊风,表现为眼睛直视向上,抽搐昏乱,神志不清,这是肝经风热引起的。天竺黄研磨,生地、当归、竹叶、草龙胆、川芎、大黄(煨)、羌活、防风各二钱半。

上為細末,煉蜜丸如雞頭大。每服二丸,砂糖水化下,先服此,後服天麻散。

上五方,瀉肝木之劑為君。前二方輕劑通用,後三方峻劑,必脈有力,血氣實者宜之。又,閻氏所謂候搐勢定,下其痰熱之類是已。

〔海〕,五福丸,治急驚風。

生蚯蚓一條,研爛,入五福化毒丹一丸,再研如泥,煎薄荷湯少許,調化,旋灌,量兒大小加減服之,無不效者。

〔錢〕,五福化毒丹,治驚熱,涼心膈。

生地,熟地(焙。各五兩),天門冬,麥門冬(去心,焙。各三兩),甜硝,玄參,甘草(各二兩。炙),青黛(一兩半),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蜂蜜製成雞頭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兩丸,用砂糖水送服,先服用此丸,再服用天麻散。

以上五種藥方,以瀉肝木之劑為君藥。前兩個藥方屬於輕劑,可通用,後三個藥方屬於峻劑,必須脈象有力、血氣充實的人才適合服用。此外,閻氏所言的「候搐勢定,下其痰熱之類」,就是指這個意思。

五福丸,治療急驚風。

取一條活生生的蚯蚓,研磨成泥狀,加入五福化毒丹一丸,繼續研磨成泥,用少許薄荷湯調和,旋轉灌服,根據小孩的大小調整服用的量,沒有不有效的。

五福化毒丹,治療驚熱,涼心膈。

生地、熟地(焙)、天門冬、麥門冬(去心、焙)、甜硝、玄參、甘草(炙)、青黛,各取適量。

上上六味為細末,後研入硝、黛,煉蜜丸如雞頭大,每服半丸或一丸,食後熟水化下。

安神丸(方見治法。),鎮心丸(方見前表裡條。)

上三方,甘寒瀉火之劑為君,小兒血氣虛而急驚者宜之。又,潔古、閻氏所謂候搐止勢減,宜安神鎮心之類是已。

〔錢〕慢驚,因大病後,或吐瀉,或只吐不瀉,變成脾胃虛損,遍身冷,口鼻氣出亦冷,手足時瘛瘲,昏睡露睛,此無陽也,栝蔞湯主之。

〔潔〕慢驚者,陰證,俱臟受病。蓋小兒吐瀉病久,脾胃虛損,若不早治,則成慢驚,名曰瘛瘲,似搐而不甚搐也。因脾胃虛損,故大便不聚,當去脾間風。先用宣風散導之,後用益黃散、使君子丸平之,則其利自止。既已失治,則脾胃俱虛,致被肝木所乘,是為慢驚。當用溫補羌活膏主之。

白話文:

將六味藥材研磨成細粉,再加入硝石和黛粉,用蜂蜜製成丸藥,大小如雞頭。每次服用半丸或一丸,飯後用溫水送服。

安神丸的配方見於治療方法篇,鎮心丸的配方見於前文的表裡條。

以上三種藥方,都是甘寒瀉火類的藥物,適合血氣虛弱,突然驚恐的小兒服用。此外,潔古和閻氏所說,如果驚厥停止,病情減輕,就應該服用安神鎮心類的藥物。

錢氏認為,慢驚是因大病之後,或者嘔吐腹瀉,或者只吐不瀉,導致脾胃虛損,全身冰冷,口鼻呼吸也冷,手腳時常抽搐,昏睡露眼,這是陽氣不足的表現,應該服用栝蔞湯治療。

潔古認為,慢驚屬於陰證,是臟腑受病所致。小兒嘔吐腹瀉時間過長,脾胃虛損,如果不早治,就會變成慢驚,又稱瘛瘲,表現為像抽搐但又不完全是抽搐。由於脾胃虛損,所以大便不成形,應該去除脾胃中的風氣。先用宣風散引導風氣排出,然後用益黃散、使君子丸平復脾胃,這樣就會自然止住。如果已經失治,脾胃都虛弱,就會被肝木所乘,就成了慢驚。應該用溫補羌活膏治療。

〔錢〕東都王氏子吐瀉,諸醫用藥下之,至虛變慢驚,其候昏睡露睛,手足瘛瘲而身冷。錢曰:此慢驚也。與栝蔞湯,其子胃氣實即開目而身溫。王疑其子不大小便,令諸醫以藥利之,醫留八正散等,數服不利,而身復冷。令錢氏利小便。錢曰:不當利小便,利之必身冷,一二日果身冷矣。

因抱出。錢曰:不能食而胃中虛,若利大小便,則脾胃俱虛,當身冷而閉目即死。今幸胎氣實而難衰也。錢氏用益黃散、使君子丸四服,令微能飲食。至日午,果能飲食。所以然者,謂利大小便,脾胃虛寒,當補脾不可別攻也。後又不語,諸醫作失音治之。錢曰:既失音,何開目而能飲食?又牙不緊而口不噤也?諸醫不能曉。

白話文:

東都王家孩子嘔吐腹瀉,許多醫生用藥物瀉下,結果孩子虛弱昏迷,出現驚厥,昏睡露出眼白,手腳抽搐,身體發冷。錢醫生說這是慢驚,給孩子服用栝蔞湯,因為孩子胃氣虛弱,服用後就睜開眼睛,身體也暖和起來。王家懷疑孩子大小便不通,讓醫生用藥物通便,醫生用了八正散等藥物,服用多次卻不見效,孩子身體反而更冷。王家便讓錢醫生幫助孩子通便。錢醫生說不應該通便,通便會讓孩子身體更冷,一兩天後果然孩子身體更冷了。

錢醫生抱著孩子說,孩子不能吃東西,胃裡已經很虛弱了,如果再通便,脾胃就會更加虛弱,身體發冷,閉上眼睛就會死亡。幸好孩子有胎氣支持,不容易衰弱。錢醫生給孩子服用益黃散、使君子丸,服用四次後,孩子稍微可以吃東西了。到了中午,孩子果然可以吃東西了。這是因為通便會導致脾胃虛寒,應該補脾而不是單獨攻下。後來孩子不說話,其他醫生就用失音的療法治療。錢醫生說,既然失音了,為什麼還能睜開眼睛吃東西?而且牙齒不緊,嘴巴也沒有閉合。其他醫生都無法理解。

以地黃補腎,錢曰:此因用涼藥利小便,至脾腎俱虛,今脾已實,腎尚虛,故補腎必安。治之半月而能言,一月而痊。

栝蔞湯

栝蔞(二錢),白甘遂末(一錢),

上同於慢火上炒焦黃,研勻,每服一字,麝香薄荷湯調服。

上栝蔞湯,錢氏治慢驚法脈有力者宜用。蓋濕痰積於膈中,使風火不得開發而身冷,故用栝蔞湯劫去濕痰,使風火得伸而身溫搐止。若脈無力者,不宜用之,便當補脾,及溫白丸、羌活膏之類。

〔閻〕,青州白丸子,治小兒驚風,大人諸風。

白話文:

用地黃來補腎,錢氏說,這是因為使用涼性藥物利尿,導致脾腎兩虛,現在脾已經實了,但腎仍然虛弱,所以補腎必須安定。治療半個月後就能說話,一個月後就能痊癒。

栝蔞湯:

栝蔞(二錢),白甘遂末(一錢),

將以上藥材在慢火上炒至焦黃,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一字,用麝香薄荷湯調服。

栝蔞湯是錢氏治療慢驚法脈有力者的方劑。這是因為濕痰積聚在膈中,使風火無法發散,導致身體冰冷,所以用栝蔞湯來劫去濕痰,使風火得伸展,身體溫暖,抽搐停止。如果脈無力,就不適合使用此方,應該補脾,以及溫白丸、羌活膏等藥物。

〔閻〕,青州白丸子,治療小兒驚風,大人諸風。

半夏(生,七兩),南星(生,三兩),白附子(生,二兩),川烏(生,半兩,去皮臍)

上為末,以生絹袋盛井花水擺出。如未出者,更以手揉出。如有滓,更研,再入絹袋擺盡為度。於瓷盆中日曬夜露,至曉撇去舊水,別用井花水攪,又曬至來日早,再換新水,攪如此法,春五日,夏三日,秋七日,冬十日,去水曬乾,後如玉片研細,以糯米粉煎粥清丸綠豆大,每服三五丸,薄荷湯下。癱風,酒下,並無時。

錢氏異功散,溫中和氣,治吐瀉不思食。(方見吐瀉門。)

白話文:

將半夏七兩、南星三兩、白附子二兩、川烏半兩(去皮臍)研成細末,裝入生絹袋,用井水浸泡,直到藥末完全析出。如果還有藥末未析出,就用手揉搓,如果還有藥渣,就再研磨一次,直到全部析出。然後將藥末放在瓷盆中,白天曬太陽,晚上露在月光下,第二天早上將舊水倒掉,換上新的井水攪拌,再曬一天,又換新水攪拌,如此反覆。春天的話要曬五天,夏天三天,秋天七天,冬天十天,然後將藥水倒掉,曬乾藥末,研成像玉片一樣細粉。用糯米粉煎成粥,將藥粉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三到五粒,用薄荷湯送服。治療癱風時,可以用酒送服,隨時都可以服用。

錢氏異功散,溫中和氣,治療吐瀉、不思飲食。方子詳見吐瀉門。

〔海〕驚啼,手足瘛瘲,睡臥不穩。四君子加全蠍去尾尖毒炒、鉤藤、白附子炒,等分同煎。(方見治虛實法)脾胃虛弱,生風多困,四君子加炒半夏曲、沒石子,等分為細末,入冬瓜子少許,同煎服。

〔錢〕,溫白丸,治小兒脾氣虛困,泄瀉瘦弱,冷疳洞利,及因吐瀉或久病成慢驚瘛瘲。

天麻(生,半兩),白殭蠶(炒),白附子(生),天南星(銼,湯洗焙乾。各一兩),乾蠍(去毒,一錢),

白話文:

驚嚇、哭喊、手腳抽搐、睡不安穩,可以用四君子湯加入全蠍(去掉尾尖毒性,炒過)、鉤藤、白附子(炒過),等量一起煎服。脾胃虛弱、容易生風導致昏昏欲睡,可以用四君子湯加入炒半夏曲、沒石子,等量研磨成細粉,加入少許冬瓜子,一起煎服。

溫白丸用於治療小兒脾氣虛弱、腹瀉、瘦弱、冷疳洞利、以及因嘔吐腹瀉或久病導致的慢驚瘛瘲。

天麻(生,半兩)、白殭蠶(炒)、白附子(生)、天南星(切碎,用湯洗過後焙乾,各一兩)、乾蠍(去毒,一錢)。

上為末,湯浸,寒食麵為丸如綠豆大,仍於寒食麵中養七日取出用,每服五、七丸至二三十丸,空心,生薑米飲下。量病勢,漸加丸數服之。(寒食麵,謂寒食日煮吃麵,取之以焙乾貯用也。)

鉤藤飲子,治吐利,脾胃氣弱,虛風慢驚。

鉤藤(三分),蟬殼,防風(去蘆),人參(去蘆),麻黃(去節),白殭蠶(炒黃),天麻,蠍尾(炒,去毒。各半兩),甘草(炙),川芎(各一分),麝香(一錢,另研),一方有蜣螂三個,去頭足炙黃。

上為末,每服二錢,水一盞,姜三片,煎六分,溫服。量多少與之。寒多者加附子半錢。服無時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磨成粉末,用冷食麵做成綠豆大小的丸子,放在冷食麵中保存七天後取出使用,每次服用五到七顆,最多可服用二十到三十顆,空腹服用,用生薑米湯送服。根據病情的嚴重程度,逐漸增加丸子的服用量。冷食麵是指寒食節當天煮的麵條,晒乾後保存。

鉤藤飲,用於治療嘔吐腹瀉、脾胃虛弱、虛風驚悸。

將鉤藤、蟬蛻、防風(去掉蘆頭)、人參(去掉蘆頭)、麻黃(去掉節)、白僵蠶(炒黃)、天麻、蠍尾(炒去毒,各取半兩)、甘草(炙)、川芎(各取一分)、麝香(一錢,另研磨)以及蜣螂(三個,去掉頭腳,炙黃)磨成粉末。

每次服用二錢,加水一盞,薑三片,煎煮至六分,溫熱服用。服用量根據病情調整。如果寒症較重,可加附子半錢。服藥時間沒有限制。

羌活膏,治脾胃虛,或吐瀉後為慢驚者,亦治傷寒,無不效。

防風(去蘆),川芎,人參(去蘆),白附子(炮),赤茯苓(去皮。各半兩),天麻(一兩),白殭蠶(湯浸,炒黃),乾蠍(炒,去毒),白花蛇(酒浸,焙。各一分),川附(炮,去皮臍),麻黃(去節。

各三錢),肉豆蔻,沉香,母丁香,藿香葉,木香(各二錢),輕粉,真珠末,牛黃(各一錢半),龍腦(半字),麝香,辰砂,雄黃(各一錢,以上七味、各另研入),羌活(半兩),

白話文:

羌活膏能治脾胃虛弱,或因吐瀉後導致驚厥,也能治傷寒,效果顯著。

上為細末,煉蜜作劑,旋丸如豆大。每服一二丸,食前服,或薄荷湯或麥門冬湯化下。實熱急驚勿服,性溫故也。

〔海〕,返魂丹,治小兒諸癲癇,潮發瘛瘲,口眼相引,項背強直,牙關緊急,目直上視,及諸病久虛,變生虛風多睡者,因荏苒不解,速宜服之。(荏苒,柔弱也)

烏犀(銼屑,二兩),水銀(半兩),天麻(酒洗,焙乾),檳榔(各半兩),殭蠶(去絲嘴,微炒),硫黃(半兩,研末,入水銀置磁石盞內,慢炒成沙,火要看緊慢),白附子(炮),川烏(炒,通赤,留煙少許,入碗內,以一盞子蓋上,新土圍之,待冷取出),獨活(去蘆),乾蠍(炙),萆薢(炒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蜂蜜做成藥丸,每丸大小如豆子。每次服用一到兩丸,飯前服用,可以用薄荷湯或麥門冬湯送服。如果患者是實熱急驚的症狀,則不宜服用此藥,因為藥性溫和,適合虛寒體質。

烏犀、水銀、天麻、檳榔、殭蠶、硫黃、白附子、川烏、獨活、乾蠍、萆薢等藥材,按照特定方法處理後,可以製成治療小兒癲癇、潮發瘛瘲等症的藥方,對於久虛導致虛風多睡的患者也有一定療效。

各一兩),肉桂(去粗皮),當歸(酒浸,焙乾,炒),細辛(根),防風(去蘆),天南星(薑汁煮軟,炒黃),阿膠(杵,碎,炒),藿香(洗去土),烏蛇(酒浸一宿,炙熟,去皮骨),沉香,槐膠,羌活,白花蛇(酒浸一宿,炙熟,去皮骨),麻黃(去根節),半夏(薑汁浸三宿,炒),羚羊角(鎊),陳皮(去白,炒。

白話文:

肉桂去粗皮,當歸酒浸後焙乾再炒,細辛取根部,防風去蘆頭,天南星用薑汁煮軟後炒黃,阿膠搗碎後炒,藿香洗淨泥土,烏蛇浸酒一晚後炙熟去皮骨,沉香、槐膠、羌活、白花蛇也同樣浸酒一晚後炙熟去皮骨,麻黃去根節,半夏用薑汁浸泡三晚後炒,羚羊角鎊片,陳皮去白後炒。

以上各一兩),天竺黃(研),木香,人參(去蘆),乾薑(炮),茯苓(去皮),蔓荊子(去白皮),晚蠶砂(微炒),敗龜板(醋酒炙黃),藁本(去土)桑螵蛸(炒),白芷,何首烏(米泔浸一宿,煮,焙),虎骨(酒醋塗,炙黃),砂仁,白朮(泔浸一宿,切,焙),枳殼(炒,去白),丁香,厚朴(去皮,薑汁塗,炙,以上各三分),蟬殼(炒),川芎,附子(水浸泡,去皮尖),石斛(去根),肉豆蔻(去殼,微炒),龍腦(另研),雄黃(研,水飛),硃砂(研,水飛。以上各一兩),膩粉(另研),麝香(另研。

白話文:

以上各一兩)天竺黃(研磨),木香,人參(去除蘆頭),乾薑(炮製),茯苓(去皮),蔓荊子(去除白皮),晚蠶砂(微炒),敗龜板(醋酒炙烤至黃色),藁本(去除泥土),桑螵蛸(炒製),白芷,何首烏(用米泔水浸泡一夜,煮熟後烘乾),虎骨(用酒醋塗抹,炙烤至黃色),砂仁,白朮(用米泔水浸泡一夜,切片,烘乾),枳殼(炒製,去除白色部分),丁香,厚朴(去皮,塗抹薑汁,炙烤,以上各三分),蟬殼(炒製),川芎,附子(水浸泡,去除皮尖),石斛(去除根部),肉豆蔻(去除外殼,微炒),龍腦(單獨研磨),雄黃(研磨,水飛),硃砂(研磨,水飛。以上各一兩),膩粉(單獨研磨),麝香(單獨研磨)。

各一錢),烏雞(一隻,去嘴翅足),狐肝(三具,以上二味臘月內入瓦瓶固濟,火煅赤,候冷,取出研用),金箔(三十片,為衣)

上藥五十八味,炮製如法,煉蜜合和搗三五千下,丸如桐子大,金箔為衣。每一歲兒,溫薄荷自然汁化下無時。

上閻氏宗錢氏治慢驚法,脈無力者宜之。其法以青州白丸子,兼異功散、羌活膏、溫白丸、鉤藤飲子之類,服之至有往往死中得生者。今如其法,又增入海藏四君子法,次於異功散之後、返魂丹,次於羌活丸膏之後,相參用之也。

白話文:

將烏雞去嘴翅足,與狐肝一同裝入瓦瓶內,封好瓶口,用火燒至赤色,待冷卻後取出研磨成粉。另外,將金箔剪成三十片,作為藥丸的包裹。將所有藥材共五十八味,依法炮製,加入蜂蜜,充分搗碎三千五百下,製成桐子大小的藥丸,再以金箔包裹。每一位一歲的孩童,用溫熱的薄荷汁送服藥丸,不限時間。

此方為閻氏宗錢氏治療慢驚的秘方,適用於脈象無力的患者。除了此方之外,也可以搭配青州白丸子、異功散、羌活膏、溫白丸、鉤藤飲等藥方一起服用,甚至能起死回生。現在,在此基礎上,又加入了海藏四君子法,將其置於異功散之後、返魂丹之前,以及羌活丸膏之後,互相搭配使用。

〔湯〕凡吐瀉成虛風慢脾,先用奪命散、青州白丸子末,煎如稀糊,入蜜調。控下涎後,服祛風醒脾等藥。

奪命散(方見後通治急慢驚下。)

治虛風,,八仙散,風盛者服之。

白天麻,白附子,花蛇肉,防風,南星,半夏,冬瓜子,全蠍(各等分),加川烏

上㕮咀,每服一錢,水半盞,姜二片,棗半枚,煎二分,熱服。加薄荷尤佳。

醒脾散,昏困者服之。

白朮,人參,甘草,橘紅,茯苓,全蠍(各半兩),半夏,木香(各一分),白附子(炮,四個),南星(炮,兩枚),陳倉米(二百粒,一方無白朮、半夏,加蓮肉一錢亦可)

白話文:

如果出現嘔吐腹瀉導致虛風慢脾的情況,首先要服用奪命散和青州白丸子末,煎煮成稀糊狀,加入蜂蜜調和。瀉下涎液後,再服用祛風醒脾的藥物。

奪命散(詳細配方見後,可用於治療急慢性驚下。)

治療虛風,可以使用八仙散,如果風盛則服用此方。

配方:白芷、白附子、花蛇肉、防風、南星、半夏、冬瓜子、全蠍(各等分),加入川烏。

用法: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水半盞,加姜二片、棗半枚,煎煮二分,熱服。加薄荷效果更佳。

醒脾散,可用於治療昏困。

配方:白朮、人參、甘草、橘紅、茯苓、全蠍(各半兩)、半夏、木香(各一分)、白附子(炮製,四個)、南星(炮製,兩枚)、陳倉米(二百粒)。(有些方劑不含白朮和半夏,可以加入蓮肉一錢。)

上為末,每服一錢,水半盞,姜二片,棗半個,煎二分,漸漸服之。不可頓服,頓服必吐。

釀乳方

人參,木香,藿香,沉香,橘皮,神麯,麥芽(各等分),丁香(減半)
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碗,姜十片,紫蘇十葉,棗三枚,煎至半碗,乳母食後須去乳汁盡,方取服之,即仰臥霎時,令藥入乳之絡,次令兒吮數口,不可過飽,此良法也。如嘔定一日,急宜截風,服八仙散,兩日後,宜醒脾散。如前件藥俱用不效,危困可憂,須診太衝脈,未絕者,當灸百會一穴,前後髮際,兩耳尖折中,乃是穴也。方書所載但云頂上旋毛中,殊不審有雙頂者,又有旋毛不正者。

白話文:

上藥每次服用一錢,用半碗水、兩片薑、半個棗煎煮,煎至藥液剩下二分之一,慢慢服用。不可一次服用太多,一次服用太多必定會嘔吐。

釀乳方

人參、木香、藿香、沉香、橘皮、神麯、麥芽(各等份)、丁香(減半)。

將上述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四錢,用一碗水、十片薑、十片紫蘇葉、三個棗煎煮,煎至半碗,乳母飯後要擠出全部乳汁,再服用藥物。服用完畢後,要仰臥片刻,讓藥物進入乳絡,然後讓孩子吸吮幾口,不可過飽,這是良方。如果孩子嘔吐持續一天,要立即止風,服用八仙散;兩天后,要服用醒脾散。如果以上藥物都無效,病情危重就需要憂慮了,必須診斷太衝脈,脈象尚未消失,就要灸百會穴,百會穴位於頭頂正中,前後髮際、兩耳尖折中處,就是百會穴。醫書上記載百會穴位於頭頂旋毛中,卻沒有說明有雙頂的人,也沒有說明旋毛不正的情況。

庸醫之輩習循舊本,誤人多矣。灸後即當控涎,用青州白丸子末,再煎如稀糊,入煉蜜,調奪命散。良久涎下。細研靈砂,米飲調,旋抹口中,漸看退證。如風盛,服八仙散;昏困,服醒脾散。常令減乳,乳母服釀乳藥。如此調理,無不愈者。間有稟受不堅,五行數短者,雖神聖工巧,不能奪其造化矣。

若涎已離膈,但在喉中如鋸,藥不能入,又不可控,當用別法撩之,兼搐鼻,噴嚏得出,次服奪命散,庶免再作。

撩痰方

川烏尖,白附尖(各七個,去皮,生用),蠍梢(七枚),石綠(少許)

白話文:

不懂醫術的人常常死守舊方法,害了不少人。灸完之後就要引導唾液排出,用青州白丸子磨成粉,再煮成稀糊狀,加入煉蜜,再調和奪命散,過一陣子唾液就會流出來。接著把靈砂研磨成細粉,用米湯調和,塗抹在口中,慢慢觀察病情是否好轉。如果風邪很盛,就服用八仙散;如果昏昏沉沉,就服用醒脾散。經常要減少乳汁分泌,讓乳母服用釀乳藥。這樣調理,沒有不好的。偶爾會遇到天賦體質不好,命理五行不足的人,即使醫術高明,也無法改變命運。

如果唾液已經離開橫膈膜,但卡在喉嚨像鋸子一樣,藥物無法進入,又無法引導出來,就要用其他方法引導,同時要刺激鼻腔,打噴嚏把它排出,接著服用奪命散,就可以避免再次發作。

撩痰方:川烏尖、白附尖(各七個,去皮,生用),蠍梢(七枚),石綠(少許)。

上為末,一處和勻,用軟雞翎蘸藥入喉中,逐漸抽出,頻用帕子拭之。

上湯氏治慢驚法。先用奪命散、白丸子控涎,候涎下一回,用八仙、醒脾等一回,令乳母用釀乳法。如危極者,卻灸百會及撩痰法。但奪命用礞石,氣虛者難用,必與東垣益黃散相兼服之,可也。

〔陳氏〕治慢驚風,先服芎蠍散,用手法斡出寒痰冷涎,自不癡呆;次服油珠膏;後服益真湯,溫壯元氣;時服前樸散,寬上實下。

芎蠍散,治小兒腦髓受風,囟顱開解,皮肉筋脈急脹,腦骨縫青筋起,面少血色,或腹中氣響,時便青白色沫,或嘔吐痰涎,欲成慢驚,搐,足脛冷者。

白話文:

將藥粉混合均勻,用柔軟的雞毛沾藥放入喉嚨,慢慢抽出來,並用毛巾不斷擦拭。

湯氏治療慢驚的方法是:先用奪命散和白丸子控製涎液,待涎液流出一次後,再用八仙散、醒脾散等藥物一次,讓乳母用釀乳的方法餵養。如果病況危急,就灸百會穴和進行撩痰法。但奪命散中含有礞石,體虛者不宜使用,必須與東垣益黃散一起服用。

陳氏治療慢驚風的方法是:先服用芎蠍散,用手法將寒痰冷涎排出,就不會痴呆。接著服用油珠膏,然後服用益真湯,溫補元氣。最後服用前樸散,疏通上實下滯。

芎蠍散治療小兒腦髓受風,囟門開裂,皮肉筋脈緊繃,頭骨縫隙出現青筋,面色蒼白,或腹部有氣響,大便青白色泡沫狀,或嘔吐痰涎,將要變成慢驚,抽搐,小腿冰冷的情況。

川芎(一兩),細辛(二錢),蓽茇(一兩),半夏(酒浸一宿,湯洗,焙,二錢),蠍梢(去毒,一錢),

上細末,一周兒,抄一銅錢,用數沸湯調,稍熱飢服。如痰滿胸喉中,眼珠斜視,速與服。若目上直視不轉睛者,難救。或痰氣壅塞不能咽藥,用一指於兒喉靨齶中探入,就斡去痰涎,氣稍得通。次用補脾益真湯,或以油珠膏選用,此方累世活人多矣。

油珠膏,治氣逆嘔吐,風痰作搐。

石亭脂(硫黃中揀取如蠟者,五錢),滑石(半兩),黑附子(炮,去皮臍),半夏(酒浸一宿,湯洗七次,焙乾),南星(醋浸一宿,湯洗七次,焙乾。各一錢),

白話文:

川芎一兩,細辛二錢,蓽茇一兩,半夏用酒浸泡一夜,再用湯洗淨,烘乾,取二錢,蠍梢去毒,取一錢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取一銅錢的藥粉,用沸水調成糊狀,稍熱後空腹服用。如果小孩痰滿胸喉,眼睛斜視,要立即服用此藥。若眼睛向上直視,無法轉動眼珠,則難以救治。如果痰氣阻塞,無法吞咽藥物,可用手指探入小孩喉嚨的軟齶處,將痰涎清除,讓氣流通暢。接著可以服用補脾益真湯,或選擇使用油珠膏。這個方子歷代救活了許多人。

油珠膏可以治療氣逆嘔吐、風痰抽搐等症狀。

石亭脂(從硫黃中挑選像蠟一樣的部份,取五錢),滑石半兩,黑附子炮製去皮和臍,半夏用酒浸泡一夜,再用湯洗七次,烘乾,南星用醋浸泡一夜,再用湯洗七次,烘乾,各取一錢。

上細末,每服一錢,用冷清齏汁半盞,滴麻油一點如錢,抄藥在油珠上,須臾墜下,卻去齏汁,與兒服之。更用清齏汁三五口嚥下。肚飢服,服訖後一時,方與乳食。

補脾益真湯,治胎弱吐乳便清,而成陰癇,氣逆涎潮,眼珠直視,四肢抽掣,或因變蒸客忤,及受驚誤服涼藥所作。

木香,當歸,人參,黃耆,丁香,訶子,陳皮,厚朴(薑製),甘草(炙),肉蔻(麵裹,煨),草果,茯苓,白朮,桂枝,半夏(湯泡),附子(炮。各半兩),全蠍(炒,每服加一枚)

白話文:

將藥材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一錢,用冷的清粥汁半杯,滴一滴麻油,像錢幣大小,將藥粉放在油珠上,一會兒就會沉下去,然後去掉粥汁,給孩子服用。再用清粥汁漱口三五次,吞下。肚子餓的時候服用,服藥後一個時辰,才能給孩子吃奶或食物。

補脾益真湯用來治療胎兒虛弱、吐奶、大便稀薄,導致陰癇,氣逆、流口水、眼珠直視、四肢抽搐,或因發熱突然昏迷、受驚嚇、誤服涼藥所致。

藥材包括:木香、當歸、人參、黃芪、丁香、訶子、陳皮、厚朴(用薑製)、甘草(炙)、肉蔻(用麵裹,煨)、草果、茯苓、白朮、桂枝、半夏(用湯泡)、附子(炮製,各取一半)、全蠍(炒,每次服用加一枚)。

上㕮咀,每服三錢,水一盞半,姜一片,棗一枚,煎六分,稍熱飢服。服訖,令揉心腹以助藥力。候一時,方與乳食。渴者,加茯苓、人參、甘草,去附子、丁香、肉蔻。瀉者,加丁香、訶子肉。嘔吐,加丁香、半夏、陳皮。腹痛者,加厚朴、良薑。咳嗽,加前胡、瘛瘲,去附子、官桂、草果、肉蔻。

足冷加附子、丁香、厚朴。惡風自汗,加黃耆、官桂。痰喘加前胡、枳實、赤茯苓,去附子、丁香、肉蔻、草果。氣逆不下,加前胡、枳殼、檳榔,去當歸、附子、內蔻。腹脹,加厚朴、丁香、前胡、枳殼。

白話文:

每次服用上藥三錢,用一盞半水,加一片生薑,一枚大棗,煎煮至藥汁剩下六分,稍稍溫熱後空腹服用。服完藥後,揉按心腹以助藥力發揮。等候一個小時後,再吃乳食。如果口渴,可以加茯苓、人參、甘草,去除附子、丁香、肉蔻。如果腹瀉,可以加丁香、訶子肉。如果嘔吐,可以加丁香、半夏、陳皮。如果腹痛,可以加厚朴、良薑。如果咳嗽,可以加前胡。如果發熱,去除附子、官桂、草果、肉蔻。

如果腳冷,可以加附子、丁香、厚朴。如果怕風且自汗,可以加黃耆、官桂。如果痰喘,可以加前胡、枳實、赤茯苓,去除附子、丁香、肉蔻、草果。如果氣逆難下,可以加前胡、枳殼、檳榔,去除當歸、附子、內蔻。如果腹脹,可以加厚朴、丁香、前胡、枳殼。

前樸散,治心腹結氣,或嘔噦吐瀉,腹脹痛,驚悸。

前胡,白朮,人參,陳皮,良薑,藿香,甘草,厚朴(各等分),

上銼,每服三錢,水一盞,煎七分,稍熱,空心服。

小兒誤服涼藥,或用帛蘸水繳口,因此傷動脾胃,或泄瀉,或腹脹,或腹中響。小兒面少血色,常無喜笑,不看上而視下。小兒囟顱高急,頭縫青筋,時便青糞。小兒肥壯,糞如清涕,或如凍汁。小兒時時扎眼,糞便青白沫,有時乾硬。以上五症,忽然嘔吐者,必成陰癇,俗謂慢驚是也。

小兒頭雖熱,眼珠青白而足冷,或腹脹而足冷,或瀉而足冷,或嘔而足冷,或渴而足冷。(頭熱、目赤、痰塞鼻喉咽,皆無根之火逆也。)以上五症,忽然吐而作搐者,名曰慢脾風。速與補脾益真湯一服三錢重,加蠍一枚。如因驚而搐者,前樸散一服三錢重,加附子、前胡各半錢同煎。

白話文:

「前樸散」可以治療心腹積聚的氣,或者嘔吐、腹瀉、腹脹疼痛、心慌等症狀。藥方包括:前胡、白朮、人參、陳皮、良薑、藿香、甘草、厚朴,各取等量,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三錢,用水一盞煎煮至七分,稍稍溫熱後,空腹服用。

如果小孩誤食了涼性藥物,或者用布沾水塞住嘴巴,導致脾胃受損,可能會出現腹瀉、腹脹、腹鳴等症狀。小孩面部可能缺乏血色,經常沒有笑容,不看上方而向下看。小孩頭頂囟門高而急,頭縫有青筋,大便呈青色。小孩身體肥壯,大便像清鼻涕或凍汁一樣。小孩經常眨眼睛,大便呈青白色泡沫,有時又乾硬。以上五種情況,如果突然嘔吐,就會變成陰癇,俗稱慢驚。

小孩雖然頭部發熱,但是眼珠青白而腳冷,或者腹脹而腳冷,或者腹瀉而腳冷,或者嘔吐而腳冷,或者口渴而腳冷。(頭熱、眼紅、痰塞鼻喉咽,都是無根之火逆流。)以上五種情況,如果突然嘔吐並出現抽搐,稱為慢脾風。要立即服用補脾益真湯三錢,加入蠍子一隻。如果因為驚嚇而抽搐,則服用前樸散三錢,加入附子、前胡各半錢一起煎煮。

上陳文忠治慢驚法。其治之次第,自成一家,故另錄之,以備採用。其醫案所言芎蠍散、油珠膏,累累取效。

〔世〕治慢驚神效。用一粒丁香,一個蠍,一字辰砂,一點血,以上俱為末,男用男左手中指血,女用女右手中指血,蘸末擦唇上,愈。

〔《本》〕,醒脾丸,治小兒慢脾風,因吐痢後虛困昏睡,欲生風癇。

厚朴,白朮,硫黃(入豆腐中,煮三五沸),天麻,全蠍,防風,官桂,人參(各一錢),

上為細末,酒浸,蒸餅和丸如雞頭大,每一丸捶碎,溫米飲下。

白話文:

上陳文忠治療慢驚的方法獨樹一格,效果显著,值得参考。他常用芎蠍散、油珠膏等藥物治療,屢屢奏效。

世傳治療慢驚十分有效的方法是用丁香一粒、蠍子一個、辰砂一字、人血少许,将这些研成粉末,再用男左手中指血或女右手中指血蘸取粉末涂抹嘴唇,便可痊癒。

《本草》记载,醒脾丸用于治疗小儿慢脾风,此症常因吐泻后虚弱困乏、昏睡,甚至出现惊风。

方剂组成:厚朴、白朮、硫黄(加入豆腐中,煮三五沸)、天麻、全蝎、防风、官桂、人参(各一钱)。

将以上药材研成细末,用酒浸泡,再用蒸饼和成丸,大小如鸡头。每次服用一丸,先将其捣碎,用温米汤送服。

蜴梢丸,治小兒胎虛氣弱,吐痢生風,昏困嗜臥,或潮搐。

全蠍(微炒),白附(煨裂。各半兩),硫黃,半夏(薑汁製,焙乾。各一兩),

上為末,薑汁糊丸如麻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荊芥湯下。量兒大小加減服之。

〔世〕小兒慢驚風,身冷瘛瘲。

天麻,防風,川烏,全蠍(去翅、足,薄荷葉包,炒),南星,等分,水煎服。

湯氏治慢驚。

真川烏(一枚,去皮,生用),全蠍(等分),

上二件㕮咀,分二服,水二盞,姜十片,煎半盞,旋旋滴入口中。

白話文:

「蜴梢丸」是用來治療小兒出生體虛、氣虛乏力、嘔吐腹瀉、發熱抽搐、昏睡嗜睡,或四肢抽搐的藥方。藥方由全蠍(微炒)、白附子(煨裂)、硫磺、半夏(薑汁製,焙乾)等藥材研磨成粉,用薑汁糊成麻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荊芥湯送服,根據小孩的年齡大小調整服用劑量。

另外,對於小兒慢性驚風,身體冰冷、四肢抽搐的症狀,可以使用天麻、防風、川烏、全蠍(去翅足,薄荷葉包,炒)、南星等藥材,等量煎水服用。湯氏則專治慢性驚風,使用真川烏(一枚,去皮,生用)和全蠍(等量)兩種藥材,將其研磨成粉,分成兩份,用水煎煮,加入薑片,煮至半盞,慢慢滴入口中。

〔無〕陰癇,即慢驚風。

黑附子(生,去皮臍),南星(生),半夏(各二錢),白附子(一錢半),

上研細,井水浸七日,每日換水,浸訖控干,入殊砂二錢,麝香一錢,研勻,每服一字,薄荷湯調下,量兒加減。一方,用黑附子生,去皮臍為末,每服二錢,以水一盞半,生薑二片,煎至半盞,分二服,量兒加減。吐者入丁香五個,同煎,空心服,或水浸炊餅為丸如粟米大,每服二十丸,生薑湯下亦可。

〔錢〕,回生散,治小兒吐瀉,或誤服冷藥,脾虛生風,成慢驚。

白話文:

所謂「無」陰癇,就是慢驚風。

用黑附子(生,去皮臍)、南星(生)、半夏(各二錢)、白附子(一錢半),研成細末,用井水浸泡七天,每天換水,泡完後控干水分,再加入殊砂二錢、麝香一錢,研勻。每次服用一字,用薄荷湯送服,可根據孩子的體質調整用量。另一種方法是用黑附子生品,去皮臍研成粉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一盞半水,加入兩片生薑,煎至半盞,分兩次服用,可根據孩子的體質調整用量。如果孩子嘔吐,可以加入丁香五個一起煎,空腹服用。或者用水浸泡炊餅,製成像粟米一樣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二十丸,用生薑湯送服也可以。

「錢」回生散,用於治療小兒吐瀉,或誤服寒涼藥物,脾虛生風,導致慢驚。

大南星重八九錢以上者,用地坑子一個,深三寸許,用炭火五斤,燒紅。入好酒半盞在內,然後入南星,卻用炭火三兩條蓋在地坑上,候南星微裂,取出銼碎,再炒勻熟,不可稍生,放冷為末,每服半錢,濃煎生薑、防風湯調下。

又方,梓樸散,。

厚朴,半夏(湯洗七次,薑汁浸半日,曬乾。一錢)

上米泔三升,同浸一百刻,水盡為度,如百刻水未盡,少加火熬干,去厚朴,只將半夏為末,每服五分或一字,薄荷湯調下無時。

豆卷散,治小兒慢驚,多因藥性太溫及熱藥治之,有驚未退而別生熱症者,有因病愈而致熱症者,有反為急驚者,甚多。當問病幾日,因何得之,曾以何藥療之,可用解毒藥,無不效,宜此方。

白話文:

【大南星重八九錢以上的,取一個地坑,深度約三寸,用五斤炭火燒熱。放入半盞好酒,接著放入大南星,再覆蓋三兩條炭火,等到大南星微微裂開,取出後研磨均勻,確保完全熟透,不可有生的部分,放涼後研成粉末。每次服用半錢,用濃煎的生薑和防風湯調服。】

【梓樸散,】

【厚朴一錢,半夏(先用湯洗七次,接著用薑汁浸泡半天,然後曬乾。)】

【上將三升米泔與厚朴一同浸泡,時間為一百刻,直到水消失為止。若一百刻後水仍未完,可加入少量火熬至水乾,取出厚朴,僅留下半夏研成粉末。每次服用五分或一字,用薄荷湯調服,無固定時辰。】

【豆卷散,用於治療小孩的緩慢驚厥,常因藥性過溫或使用熱性藥物導致,有驚嚇未退而產生其他熱症的情況,也有疾病痊癒後出現熱症,或是病情突然加劇成為急驚的情形,情況繁多。應問清病程天數、病因、過去使用的藥物,可以使用解毒藥物,通常都能有效,此方適合應用。】

大豆黃卷(水浸黑豆生芽是也,曬乾),管仲,板藍根,甘草(炙。各一兩),

上為末,每服半錢,水煎服,甚者三錢,藥水內入油數點煎。又治吐蟲,服不拘時。

上諸家雜治慢驚。其首一方,用人血蘸藥末擦唇者甚效;後一方解藥太過之毒,尤見錢氏憂人之切也。

〔垣〕驚兒瀉青色,先鎮平以硃砂之類,勿用寒涼之藥,大禁涼驚丸。蓋風木旺,必克脾土,當先實其土,後瀉其木。其風木旺症,右關脈洪大,掌中熱,腹皮熱者是也。今立一方,黃耆益黃散主之。人參、甘草、黃耆各等分,此三味皆溫能補脾土,益元氣,甘能瀉火。《內經》云:熱淫於內,以甘瀉之,以酸收之。

白話文:

將黃豆浸水發芽後曬乾,稱為大豆黃,再取大豆黃、管仲、板藍根和甘草各一兩,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半錢,用水煎服,病情嚴重者可服用三錢,煎藥時在藥水中滴入幾滴油。此方也能治吐蟲,可隨時服用。

以上幾種方子都是治療慢驚的,第一種方子用人血蘸藥末擦嘴唇效果顯著;第二種方子解藥的毒性,可見錢氏對病人的關心。

驚厥的孩子拉青色便,要先用硃砂等鎮定藥物,不要用寒涼藥物,特別要忌用涼驚丸。因為風木過旺會克制脾土,所以要先補脾土,後瀉風木。風木過旺的症狀是右關脈洪大、手掌熱、腹部皮膚熱。此症可用黃耆益黃散治療,方劑包括人參、甘草、黃耆各等分。這三味藥都溫熱,能補脾土,益元氣,甘味能瀉火。《內經》說:「熱邪內淫,以甘瀉之,以酸收之。」

白芍藥酸寒,寒能瀉火,酸能瀉肝木而大補肺金,所補得金土之位大旺,則火虛矣,風木何由而來剋土,然後瀉風木之旺。脾虛者,以火邪乘其土位故也。故曰從後來者為虛邪,火旺能實其木,木旺故來剋土,當於心經中以甘溫補土之源,更於脾土中瀉火以甘寒,補金以酸涼,故致脾土中金旺火衰,則風木自虛矣。

黃耆益黃散,治胃中風熱。

黃耆(二錢),人參(一錢),甘草(生五分,炙五分),白芍藥(七分),陳皮(不去白,一錢),黃連(少許),白茯苓(四分),

上為粗末,每服水二盞,煎五沸,去渣,溫服。

白話文:

白芍性寒酸,寒能清熱,酸能抑制肝氣而滋補肺金,肺金旺盛,則火氣減弱。如此一來,風木便無法克制脾土,自然可以抑制風木的過盛。脾虛的原因在於火邪侵犯脾土,所以說火旺可以助長木氣,木氣旺盛便來克制脾土。因此,治療應當從心經入手,以甘溫之品滋補脾土的本源,同時也要在脾土中清熱,以甘寒之品清熱,以酸涼之品補金,使脾土中金旺火衰,如此風木自然虛弱。

黃耆益黃散,用於治療胃中風熱。

藥方:黃耆二錢,人參一錢,甘草生五分,炙五分,白芍藥七分,陳皮不去白一錢,黃連少許,白茯苓四分。

用法:將藥材研成粗末,每次取藥末二盞水煎煮五沸,去渣,溫服。

〔丹〕治小兒驚而有熱者。

人參,茯苓,白芍藥(酒炒),白朮

上入生薑煎服。暑月加黃連、生甘草、竹葉煎服。

陳明遠治小兒驚,因脾虛肝乘之,手足搐動,四肢惡寒而食少。

白朮(二錢),茯苓(一錢),

上煎湯,入竹瀝,熱下龍薈丸二十丸,保和丸二十丸。

〔湯〕,奪命散,大能控風涎。不問急慢驚風,痰潮壅盛,塞於咽喉,其響如潮,名曰潮涎,百藥不能過咽,命在須臾,但先用此藥入喉,痰即墜下。功有萬全,奪天地之造化也。

白話文:

「丹」可以治療小兒驚嚇伴隨發熱的症狀。處方為人參、茯苓、酒炒白芍藥、白朮,用生薑水煎服。夏季服用時,可加入黃連、生甘草,用竹葉水煎服。

陳明遠醫師治療小兒驚嚇,認為是脾虛肝乘所致,症狀包括手足抽搐、四肢發冷、食慾不振。處方為白朮兩錢、茯苓一錢,煎湯後加入竹瀝,熱服龍薈丸二十丸和保和丸二十丸。

「湯」即奪命散,具有控制風涎的功效。無論驚風發作時間長短,只要痰濁壅盛,阻塞咽喉,發出潮水般的聲音,稱為潮涎,任何藥物都無法下咽,性命危在旦夕,只要先用此藥入喉,痰濁就會立即墜落。奪命散功效卓著,堪稱逆轉乾坤的良藥。

青礞石(一兩,入甘窩子,同焰硝一兩炭火煅通紅,須硝盡為度,候冷如金色,取用)

上為細末,急驚風痰壅上,身熱如火,用生薄荷自然汁入蜜調,微溫服之。良久其藥自裹痰墜下,從大便出,如稠涕膠黏,乃藥之功也。次服退熱祛風截驚等藥。慢驚風亦以痰涎潮上,塞住咽喉,藥食俱不能入,醫者技窮勢迫,以待其盡。但用此藥,以青州白丸再研為末,煎如稀糊,熟蜜調下,其涎即墜入腹,次服花蛇、川烏、全蠍、蜈蚣等藥。

〔丹〕,大黑龍丸,治小兒急慢驚風,神效。

膽星,礞石(硝煅。各一兩),天竺黃,青黛(各半兩),蘆薈(二錢半),辰砂,蜈蚣(燒灰,錢半),殭蠶(五分),

白話文:

將青礞石一兩放入甘窩子中,與焰硝一兩一同用炭火煅燒至通紅,硝石完全燒盡為止,待其冷卻後呈現金色,即可取用。將藥材研成細末,用於治療小兒急驚風,症狀為痰阻塞上焦,身體發熱如火,可取生薄荷自然汁加入蜜糖調和,微溫服用。藥效顯著,痰液會被藥力包裹,從大便排出,呈稠厚膠狀,如同濃稠的鼻涕,這是藥物發揮功效的表現。之後再服用退熱、祛風、止驚的藥物。慢驚風則表現為痰涎上涌,阻塞咽喉,藥食難以入口,醫者束手無策,只能等待痰涎自行排出。但可以使用青礞石,再將青州白丸研成細末,煎煮成稀糊狀,用熟蜜調和服用,痰涎就會下降至腹部,之後再服用花蛇、川烏、全蠍、蜈蚣等藥物。

大黑龍丸,用於治療小兒急慢驚風,療效顯著。配方包括膽星、礞石(用硝石煅燒)、天竺黃、青黛、蘆薈、辰砂、蜈蚣(燒成灰)、殭蠶。

上為末,甘草汁為丸如雞頭大,每服一丸,或二丸,姜蜜薄荷湯下。如慢驚,用桔梗白朮湯下。

鎮驚丸

琥珀(二錢半),青黛(半兩),辰砂(二錢半),天竺黃(二兩),天麻(一兩),真珠母(二錢半),蘆薈,柴胡(各半兩),青皮,甘草(各二錢半),膽星(二兩),雄黃(一錢半),乳香(一兩),青礞石(硝煅,半兩),

白話文:

【定驚丸】

材料如下:

  • 琥珀(二錢半)
  • 青黛(半兩)
  • 辰砂(二錢半)
  • 天竺黃(二兩)
  • 天麻(一兩)
  • 真珠母(二錢半)
  • 蘿蔦(蘆薈)
  • 柴胡(半兩)
  • 青皮(各半兩)
  • 甘草(二錢半)
  • 膠星(二兩)
  • 雄黃(一錢半)
  • 乳香(一兩)
  • 青礞石(硝煅,半兩)

用法:以上材料研磨成粉末,以甘草汁製成丸狀,每個丸子大小類似雞頭。每次服用一顆,或者兩顆,可以用姜、蜂蜜與薄荷水調和後服下。如果出現緩慢而持久的驚厥,則可以使用「桔梗白朮湯」來輔助下藥。

上為末,甘草膏丸如雞頭大。慢驚參朮湯下,急驚薄荷姜蜜湯下。

小兒急慢驚風。

全蠍(四十九個,微炒黃),辰砂(半兩,研極細。和勻)

上取蚯蚓十條,洗淨,入小瓶內,以溫火煅蚯蚓化為水,和丸如胡椒大,每三丸,用順流水化服下。

小兒急慢驚風。

殭蠶(三條),辰砂(豆大,一粒),全蠍(一個),真珠末(一撮)

上末,取蓬蒿中小蟲兒,每一個研作一丸,如麻子大,每一粒用乳汁下。

〔《本》〕,保命丹,治小兒急慢驚風,四肢逆冷,眼直口噤,涎不止。

白話文:

甘草膏丸做成雞頭大小,慢驚服用參朮湯,急驚服用薄荷姜蜜湯。

小兒急慢驚風,可用全蠍(微炒黃,四十九個)和辰砂(研極細,半兩)混合,再取蚯蚓十條,洗淨後以溫火煅燒至化為水,與藥混合製成胡椒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三丸,用順流水送服。

小兒急慢驚風,亦可用殭蠶(三條)、辰砂(豆大一粒)、全蠍(一個)、真珠末(一撮)研末,再取蓬蒿中幼蟲,每一個研成麻子大小的丸藥,用乳汁送服。

保命丹可治小兒急慢驚風、四肢逆冷、眼直口噤、涎不止。

虎睛(一對,安瓦上,以瓦蓋之,慢火逼干),硃砂(半兩),全蠍(半錢),天麻(一分),蜈蚣(二條,去頭、尾,赤腳者),麝香(半錢),

上為細末,煉蜜丸如大豆大。瓦罐貯之,又入腦麝窨定。急驚,薄荷蜜湯化下;慢驚,薄荷湯化下,各三丸。

〔錢〕,溫驚丸一名,粉紅丸,)。

南星(為末,入臘月牛膽中陰乾百日,為末,四兩),硃砂(一錢半),天竺黃(一兩),坯子胭脂(半錢),龍腦(五分,另研)

白話文:

取虎睛一對,置於瓦片上,用瓦片蓋住,以慢火慢慢烘乾,與硃砂半兩、全蠍半錢、天麻一分、蜈蚣(去頭尾,赤腳者)兩條、麝香半錢,一同研磨成細末,煉蜜製成如大豆大小的丸藥。將丸藥存放在瓦罐中,再加入腦麝封存。若為急驚,則用薄荷蜜湯送服三丸;若為慢驚,則用薄荷湯送服三丸。此藥方又稱溫驚丸、粉紅丸。另取南星研磨成末,放入臘月牛膽中陰乾百日,再研磨成末,取四兩,與硃砂一錢半、天竺黃一兩、坯子胭脂半錢、龍腦(另研)五分,混合使用。

上用牛膽汁和丸如雞頭大。每服一丸,小者半丸,砂糖水下。

抱龍丸,治傷風溫疫,身熱昏睡,氣粗,風熱痰實壅嗽,驚風潮搐,及蠱毒、中暑、沐浴後並可服。壯實小兒,宜時與服之。(丹溪云:抱龍丸,心肺肝藥也。)

南星(如無牛膽者,只將生者銼,炒熟用四兩),天竺黃(一兩),雄黃(水飛),辰砂(另研。各半兩),麝香(另研,一錢),

上為細末,煮甘草膏和丸皂莢子大。溫水化下。百日小兒,每丸分作三四服,五歲兒一二丸,大人三五丸。亦治室女白帶、伏暑。用鹽少許,嚼一二丸,新汲水送下,臘月雪水煮甘草和藥尤佳。

白話文:

將牛膽汁製成丸藥,大小如雞頭。每次服用一丸,體弱者服用半丸,以砂糖水送服。

抱龍丸可用於治療傷風溫疫、發熱昏睡、氣喘、風熱痰盛咳嗽、驚風抽搐、蠱毒、中暑、沐浴後等情況。體質強健的兒童,可定期服用。

抱龍丸的成分包括南星(若無牛膽汁,則將生南星研磨後炒熟,用量四兩)、天竺黃(一兩)、雄黃(水飛)、辰砂(另研,各半兩)、麝香(另研,一錢)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甘草膏混合製成丸藥,大小如皂莢子。溫水送服。百日大的嬰兒,每次服用一丸,分作三四次服完;五歲兒童,每次服用一兩丸;成人每次服用三五丸。抱龍丸也能治療女性白帶、伏暑等症。若用於治療伏暑,可用少許鹽,將一兩丸藥嚼碎,以新汲水送服,臘月雪水煮甘草和藥效果更佳。

一法,用漿水,或新水浸南星三日,候透煮軟,三五沸取出,乘軟切去皮,只取白軟者,薄切焙乾,炒黃色,取末八兩,以甘草二兩半,拍破,用水二碗浸一宿,慢火煮至半碗,去渣,漸漸傾入南星末內,慢研,令注泄盡,方入余藥。

〔世〕,奪命散,治急慢驚風,諸藥不效,此藥隨手奏功。

白附子(三錢),黑附子(炮去皮臍,半兩。急驚不用),南星(炮,一兩),天麻(三錢),辰砂(另研,二錢半),防風,半夏(各半兩),全蠍(去毒,七個),蜈蚣(炙,一條),麝香(半錢),殭蠶(炒,慢驚不用)

白話文:

以下是一種方法,使用漿水或新鮮水浸泡南星三天,待其完全煮軟後,用小火煮沸三到五次,取出後趁熱去除皮膚,只保留白色且軟嫩的部分,然後切成薄片晾乾,再炒至呈黃色,收集粉末共八兩,與甘草兩兩半拍碎,用兩碗水浸泡一夜,用慢火煮至一碗,過濾掉渣,緩慢倒入南星粉末中,慢慢研磨,直到全部混合均勻,然後加入剩下的藥物。

「世」,奪命散,用於治療急慢性驚風,其他藥物無法奏效時,此藥隨手即可取得療效。

白附子(三錢),黑附子(炮製去皮和臍,半兩,急驚風情況下不使用),南星(炮製,一兩),天麻(三錢),辰砂(另外研磨,二錢半),防風,半夏(各半兩),全蠍(去毒,七個),蜈蚣(炙烤,一條),麝香(半錢),殭蠶(炒製,急驚風情況下不使用)

上為末,三歲兒半錢,薄荷生薑自然汁,加好酒、沸湯各少許調服。急驚加輕粉、腦子各少許。

〔湯〕治慢驚甚驗。

赤腳蜈蚣(酒塗,炙,一條),白殭蠶(炒,七條),辰砂(另研,一字),全蠍(用薄荷葉包,炙,七枚),青州白丸子(三十粒)

上為末,入麝香少許,慢驚人參麥門冬湯調下;急驚加腦子、牛黃各少許,金銀薄荷湯調下。

〔羅〕,天麻散,治小兒急慢驚風,及大人中風涎盛,半身不遂,言語艱澀,不省人事。

半夏(七錢),天麻(二錢半),甘草(炙),茯苓,白朮(各三錢),

白話文:

三歲以下的孩子,用薄荷和生薑的汁液,加少許酒和滾水調和服用。如果病情危急,可以再加入少許輕粉和腦子。

治療慢性驚風非常有效。

用赤腳蜈蚣(酒浸後烤熟,一條)、白殭蠶(炒熟,七條)、辰砂(研磨成粉,一字)、全蠍(用薄荷葉包裹烤熟,七枚)、青州白丸子(三十粒)磨成粉末,加入少許麝香。慢性驚風患者可以用人參麥門冬湯調服,急性驚風患者可以加入少許腦子和牛黃,用金銀薄荷湯調服。

天麻散,治療小兒急慢性驚風,以及成人中風口涎過多、半身不遂、說話困難、神志不清。

用半夏(七錢)、天麻(二錢半)、甘草(炙烤)、茯苓、白朮(各三錢)

上用水一盞,入瓷罐內,煮令水乾,將老薑三錢同煮,候乾,為細末,每服一錢五分,薑棗湯調下。

〔《經》〕治驚風墜涎。天南星一個重一兩者,換酒浸七伏時取出,新瓦上炭火炙乾烈,地上去火毒,搗末,入硃砂一分,研為細末,每服五分,荊芥湯空心及午時各調下一服。

〔田〕,天麻防風丸,治小兒驚風,身熱喘粗多睡,驚悸搐掣,神昏,涎痰不利等症。

天麻,防風,人參(各一兩),蠍尾(去毒,半兩),甘草,硃砂,雄黃,牛黃,麝香(各一錢),殭蠶(炒,半兩),

白話文:

取一盞水放入瓷罐中煮沸至水乾,加入三錢老薑一起煮至乾,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一錢五分,用薑棗湯送服。

治療驚風墜涎,取天南星一個(重一兩),用酒浸泡七伏時取出,放在新瓦上用炭火炙乾,再在地上去除火毒,搗碎成末,加入硃砂一分,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五分,用荊芥湯空腹及午時各服用一服。

治療小兒驚風,伴有身熱喘粗、多睡、驚悸搐掣、神昏、涎痰不利等症狀,可用天麻防風丸。

天麻、防風、人參各一兩,蠍尾(去毒)半兩,甘草、硃砂、雄黃、牛黃、麝香各一錢,殭蠶(炒)半兩。

上為末。煉蜜丸如櫻桃大,硃砂為衣,每服薄荷湯下一二丸。

〔云〕,七味羌活膏,治急慢驚風壯熱。

羌活,獨活,天麻,全蠍(去毒),人參,殭蠶(炒。各半兩),烏蛇肉(酒浸一宿,焙乾,一兩),

上為末,煉蜜丸如皂子大。每兩作五十丸,每服一丸,荊芥湯下。

〔《經》〕治小兒驚風。全蠍一錢,不去頭尾,用薄荷葉裹炙乾,同研為末,作四服,湯下。

〔《衍》〕治小兒驚風。殭蠶蠍梢等分,天雄尖、附子尖共一錢,炮過為末,每服一字,薑湯調下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煉蜜製成櫻桃大小的丸子,外裹硃砂,每次服用時用薄荷湯送服一到兩丸。

七味羌活膏可以治療急慢性驚風和發燒。

將羌活、獨活、天麻、全蠍(去除毒性)、人參、殭蠶(炒過,各半兩)、烏蛇肉(用酒浸泡一夜,烘乾,一兩)研磨成粉末,用煉蜜製成皂子大小的丸子。每兩藥粉製成五十丸,每次服用一丸,用荊芥湯送服。

《經》記載,治療小兒驚風可用全蠍一錢,不去頭尾,用薄荷葉包裹烤乾,研磨成粉末,分四次服用,用湯送服。

《衍》記載,治療小兒驚風可用殭蠶和蠍尾等量,天雄尖和附子尖各一錢,炮製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字,用薑湯調服。

〔羅〕小兒驚風釀乳方。用白羊頭一個,丁香同熬至熟,乳母空心盡食之。

〔丹〕孫女因胎中受濕熱,日午發搐,唇黑麵青,每日作一次,未半周,難與藥,且釀乳飲之。

白朮,陳皮,半夏,芍藥,青皮(各五分),人參,川芎,木通(各三錢),黃連(二錢),甘草(炙,一錢),

上分八服,姜五片,與乳母煎服。

小兒急慢驚風,發熱,口瘡,手足伏熱,痰熱、痰喘、痰嗽,並用湧法。重劑用瓜蒂散。輕劑苦參、赤小豆末,酒、酸齏汁調服之。後用通神散,蜜丸服之。間以桑牛陰乾研末調服,以平其氣。

白話文:

這是治療小兒驚風引起的乳汁不足的藥方。使用一隻白羊頭,加入丁香一起熬煮至熟,讓乳母空腹食用。

孫女因為在胎中受到濕熱的影響,每天午時就會抽搐,嘴唇發黑,臉色發青,每天發作一次,已經持續了不到一個星期,很難用藥物治療,就用這個藥方煮成乳汁給她喝。

將白朮、陳皮、半夏、芍藥、青皮(各五分)、人參、川芎、木通(各三錢)、黃連(二錢)、甘草(炙,一錢)這些藥材分成八份,再加入五片生薑,煎煮後讓乳母服用。

針對小兒急慢驚風、發熱、口瘡、手足發熱、痰熱、痰喘、痰嗽等症狀,可以使用湧法治療。病情嚴重者,可以使用瓜蒂散。病情較輕者,可以用苦參和赤小豆研磨成粉末,用酒或酸齏汁調服。之後可以使用通神散,製成蜜丸服用。間隔服用桑牛陰乾研磨成粉末調服,以平緩氣血。

〔《本》〕,褊銀丸,治小兒急慢驚風,積痼。

青黛(三錢),水銀(一皂角子大,同黑鉛、錫炒砂子),寒食麵,黃明膠(炒焦。為末。各二錢),輕粉(炒,豆許),雄黃,粉霜,硃砂(各一兩),巴豆(二十一粒,去油),腦麝(少許)

上研細,滴水為丸,如麻子大,捏褊曝乾,瓷盒盛之,一歲一丸,隨意加減,煎棗子湯送下,不得化破。

〔《博》〕治急慢驚風。乳香、甘遂各半兩,同研細,每服半錢,用乳香湯調下,或用童便調下尤妙。

白話文:

《本草》記載,褊銀丸可用於治療小兒急慢驚風和積年病症。配方包括:青黛三錢、水銀一皂角子大(與黑鉛、錫一起炒成砂子)、寒食麵、黃明膠(炒焦磨成粉,各二錢)、輕粉(炒至豆許大小)、雄黃、粉霜、硃砂(各一兩)、巴豆(二十一粒,去油)、腦麝(少許)。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細粉,滴水製成丸藥,大小如麻子,捏成褊形晾乾,裝入瓷盒保存。一歲的小孩服用一丸,可根據情況加減劑量,用煎好的棗子湯送服,不可化破。

《博濟方》記載,治療急慢驚風,可用乳香和甘遂各半兩,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半錢,用乳香湯或童便調服,童便調服效果更佳。

上二十方,通治急慢驚風,蓋謂虛實兩見,急慢互出,故有通治之法。合而言之,急慢雖異,皆本之於痰,故礞石、星、半之屬,通能治之者也。分而言之,礞石之屬瀉痰,青黛之屬瀉木,硃砂之屬瀉火,皆治氣實之劑;參、草之屬補土,天麻、全蠍之屬補木,烏、附之屬補火,又皆治氣虛之劑。故補瀉兼施,虛實通治之法也。

〔《山》〕小兒驚風。猢猻糞燒存性,碗覆出火毒,生蜜調灌少許。

〔海〕心神不安。四君子加辰砂半分,棗湯調下。又有一症,欲發瘡疹,先身熱驚跳,或發搐搦,此非驚風,當用發散藥。

〔閻〕驚風或泄瀉等症煩渴者,皆津液內耗也。不問陰陽,宜煎錢氏白朮散,使滿意取足飲之,彌多彌好。

白話文:

以上二十個方劑,可以通治急性和慢性驚風,這是因為驚風既有虛證也有實證,發作時急緩不一,所以才有了通治之法。總的來說,無論急驚還是慢驚,都是由於痰引起的,所以礞石、磁石、半夏等藥,都能通治驚風。具體來說,礞石等藥物可以瀉痰,青黛等藥物可以瀉木,硃砂等藥物可以瀉火,這些都是治療氣實的藥物;人參、黃芪等藥物可以補土,天麻、全蠍等藥物可以補木,烏頭、附子等藥物可以補火,這些都是治療氣虛的藥物。所以,治療驚風要補瀉兼施,才能通治虛實。

〔《山》〕小兒驚風,用猢猻糞燒至性,用碗蓋住,使其燃盡,去除火毒,再用蜂蜜調和,給孩子服用少許。

〔海〕心神不安,可以服用四君子湯,再加入辰砂半錢,用大棗湯送服。還有一種病症,患者想發疹子,但先出現發熱、驚跳,或抽搐,這不是驚風,應該用發散藥治療。

〔閻〕驚風或腹瀉等症狀伴隨口渴者,都是因為津液消耗過多。不論是陰虛還是陽虛,都應該服用錢氏白朮散,煮沸後取足量飲用,喝得越多越好。

〔《明堂》〕急慢驚:印堂(灸,急驚瀉,慢驚補。)

急驚:支正、下廉。小兒慢驚風:灸尺澤二穴(各七壯,在肘橫紋內正中,炷如小麥大。),睡中驚掣:厲兌(一壯。),睡中驚,目不合,灸屈肘橫紋上三壯。

〔錢〕咬牙甚者,發驚。目直面青身反折者,生驚。呵欠面青者,驚風。呵欠面黃者,脾虛驚。目赤兼青者,發搐。

〔錢〕驚癇發搐,男發搐,目左視無聲,右視有聲;女發搐,目右視無聲,左視有聲,相勝故也。更有發時症。(潔古曰:男為木,故左視木位無聲,右視金位相擊則有聲。女為金,故右視金位無聲,左視木位亦相擊有聲。)

白話文:

印堂穴可以用灸法治療驚恐,急驚要瀉,慢驚要補。急驚症狀包括支正、下廉。小兒慢驚風可以灸尺澤穴,睡中驚掣可以灸厲兌穴,睡中驚醒、眼閉不開可以用灸屈肘橫紋。咬牙厲害、目直面青身反折、呵欠面青都是驚恐的徵兆,呵欠面黃則是脾虛引起的驚恐。目赤兼青會導致抽搐。男性抽搐時左眼看東西沒有聲音,右眼看東西有聲音;女性抽搐時右眼看東西沒有聲音,左眼看東西有聲音,這是陰陽相克的道理。此外,還有發病時的特殊症狀。

李寺丞子,三歲發搐,自卯至巳,目右視,大叫哭。錢見曰:此逆也。男為陽,本發左視無聲則順,右視有聲則逆。所以然者,左肝木也,右肺金也,逆則二臟相戰,金木相擊而有聲也。治宜瀉強補弱。假令女發搐,目左視,是肺來乘肝,肝不能任,故叫哭也。當瀉其肺,後治其心,續治其肝,若病在秋(日西時同),肺兼旺位,當大瀉其肺。

若病在春(早晨時同),此肝旺之時尚不能勝肺,是肺強而肝木弱也。當補其肝腎,大瀉其肺。若男發搐,目右視,是肝來勝肺而叫哭,當瀉其肝心。若病在春夏(早晨、日中時同),肝心旺時,當大瀉其肝。若病在秋冬(日晡時同),此肺旺之時尚不能勝肝,是肝強而肺極虛也,當補其肺,大瀉其肝。所以言目反視者,乃肝主目也。

白話文:

李寺丞的兒子,三歲時突然抽搐,從早上五點到七點,眼睛往右邊看,大聲哭喊。錢大夫看到後說:這是逆症。男性屬陽,本應發病時眼睛往左看,無聲才算順,往右看並且有聲音就屬於逆。原因是左邊屬肝,木性,右邊屬肺,金性,逆症就代表這兩個臟器相鬥,金木相克,才會發出聲音。治療方法應該是瀉掉強的一方,補強弱的一方。

假如是女孩發病抽搐,眼睛往左看,這是因為肺氣過盛,克制不了肝氣,所以才會哭喊。應該先瀉掉肺氣,然後再治療心臟,最後治療肝臟。如果病發在秋季(下午時分也一樣),肺氣正旺,應該要大力瀉掉肺氣。

如果病發在春季(早上也一樣),這是肝氣正旺的時候,還不足以克制肺氣,代表肺氣強盛,肝氣虛弱。應該要補強肝腎,大力瀉掉肺氣。如果男性發病抽搐,眼睛往右看,這是因為肝氣過盛,克制肺氣而哭喊,應該要瀉掉肝臟和心臟。如果病發在春夏(早上、中午也一樣),肝臟和心臟正旺盛,應該大力瀉掉肝氣。如果病發在秋冬(下午時分也一樣),這是肺氣正旺的時候,還不足以克制肝氣,代表肝氣強盛,肺氣極度虛弱,應該要補強肺氣,大力瀉掉肝氣。所以說眼睛反向看,是因為肝臟主司眼睛。

凡搐,則是風熱相搏於內。風屬肝,故外見於目也。今此病男反女症,故稍易治於女也。先瀉其肺,以瀉肺湯主之。二日不悶亂,知病退也。後用地黃丸補腎。三服後,用瀉青丸各二服,以瀉心肝,五日而愈。又肺虛不瀉者。何也?曰:假令男目右視,木剋金,肝旺勝肺,而但瀉肝。

若更病在春夏,金氣極虛,故當補其肺,慎勿瀉也。

〔湯〕凡搐,男左女右為順,易治;男右女左為逆,難治。

心脈急甚為瘛瘲。(全文見診治法。經云:急者多寒)。脾脈急甚為瘛瘲。

〔陳〕驚風不治證:搐而不休,休而再搐;驚叫發搐;汗出足冷;痰滿胸喉;口開目直。

白話文:

凡是抽搐,都是因為風熱在體內相互搏擊。風屬肝,所以會表現在眼睛上。現在這種病,男性出現女性的症狀,因此比女性更容易治療。先要瀉掉肺氣,用瀉肺湯來治療。如果兩天後不再胸悶氣亂,就知道病氣退了。之後用地黃丸補腎。服用三次後,再用瀉青丸各兩次,以瀉心肝,五天即可痊癒。另外,如果肺虛不應該瀉,這是為什麼呢?因為假如男性眼睛向右看,木剋金,肝氣旺盛勝過肺氣,而只瀉肝,就會導致肺氣虛弱。

如果病症發生在春夏,金氣極虛,就應該補肺,千萬不能瀉。

至於湯劑方面,凡是抽搐,男性左邊抽搐,女性右邊抽搐為順,容易治療;男性右邊抽搐,女性左邊抽搐為逆,難以治療。

心脈急促嚴重,就是瘛瘲。(全文見診治法。經文說:急者多寒。)脾脈急促嚴重,也是瘛瘲。

至於驚風不治的症狀:抽搐不停,停了又再抽搐;驚叫時發作抽搐;出汗腳冷;痰滿胸喉;嘴巴張開,眼睛直視。

〔閻〕治小兒急驚方搐,不用驚擾,此不足畏。慢驚雖靜,乃危病也。急驚方搐時,俱扶持之,不可擒捉,蓋風氣方盛,恐流入筋脈,或至手足成拘攣也。

白話文:

對於小孩的急驚風抽搐,不用驚慌擾亂,這並不是值得害怕的事情。但慢驚風即使看起來比較平靜,其實是危險的病情。當小孩出現急驚風抽搐的情況時,應該要給予適當的扶持,而不要去強行捉拿,因為風邪氣勢正盛,如果處理不當可能會使風邪深入筋脈,導致手腳僵硬、抽搐的情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