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三十六·小兒部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十六·小兒部 (1)

1. 小兒通治

〔錢〕五臟所主:心主驚,實則叫哭發熱,飲水而搐;虛則困臥,悸動不安。肝主風,實則目直視,大叫呵欠,項急煩悶;虛則咬牙多欠;氣熱則外生風;氣溫則內生風。脾主困,實則困睡,身熱飲水;虛則吐瀉生風。肺主喘,實則悶亂喘促,有飲水者,有不飲水者;虛則哽氣長,出氣短。腎主虛,無實也,惟瘡疹腎實則黑陷。

更當別虛實證:如肺病,又見肝證,咬牙多呵欠者易治,肝虛不能勝肺故也。若目直視大叫哭項急煩悶者難治,蓋肺病久則虛冷,肝強實而反勝肺也。宜視病之新久虛實,虛則補母,實則瀉子。

肝病,哭叫目直視,呵欠,煩悶,項急。心病,多叫哭,驚悸,手足動搖,發熱飲水。脾病,困睡泄瀉,不思飲食。肺病,悶亂,哽氣長,出氣短,氣喘急。腎病,目無精光,畏明,體骨重。

白話文:

五臟所主:

心主驚:

  • 實則: 叫哭發熱,飲水而抽搐。
  • 虛則: 困臥,心悸不安。

肝主風:

  • 實則: 目直視,大叫呵欠,項部僵硬煩悶。
  • 虛則: 咬牙,多呵欠。
  • 氣熱則: 外生風。
  • 氣溫則: 內生風。

脾主困:

  • 實則: 困睡,身體發熱,愛喝水。
  • 虛則: 吐瀉,生風。

肺主喘:

  • 實則: 胸悶,呼吸急促,有的會喝水,有的不會喝水。
  • 虛則: 呼吸困難,呼氣短促。

腎主虛:

  • 無實證,只有瘡疹時,腎實則會出現黑色凹陷。

辨虛實證:

  • 比如肺病,又出現肝證,咬牙多呵欠者易治,這是因為肝虛不能勝過肺。
  • 若出現目直視,大叫哭,項部僵硬煩悶者難治,因為肺病久病虛寒,肝氣強實反而勝過肺。
  • 應當根據病情的久新,虛實程度來判斷,虛則補母,實則瀉子。

各臟病症狀:

  • 肝病: 哭叫,目直視,呵欠,煩悶,項部僵硬。
  • 心病: 多叫哭,心悸,手足顫抖,發熱,愛喝水。
  • 脾病: 困睡,泄瀉,不思飲食。
  • 肺病: 胸悶,呼吸困難,呼氣短促,氣喘急促。
  • 腎病: 目光無神,畏光,身體骨骼沉重。

肺藏怯,唇白色,當補肺,阿膠散主之。若悶亂氣粗,喘促哽氣者難治,肺虛損故也。脾肺病久則虛而唇白,脾者肺之母也,母子皆虛,不能相營,故名曰怯。肺主唇,唇白而光澤者吉,白如枯骨者死。(此以唇診肺之法也。唇白色者肺藏怯也,阿膠散主之。若手尋衣領及亂捻物者,肝熱也,宜瀉青丸。手掐眉目鼻面者,肺熱也,宜甘桔湯之類是也。)

心實,心氣實,則氣上下行澀,若合面臥,則氣不得通,故喜仰臥,使氣得上下通也,瀉心湯主之。(心氣熱則合面臥,實則仰臥也。)

白話文:

肺氣虛弱,嘴唇就會發白,這時需要補肺,阿膠散可以治療。如果呼吸不順暢,氣喘、呼吸急促、胸口堵塞,那就很難治癒了,這是因為肺氣虛損。脾肺久病就會虛弱,嘴唇也會發白,因為脾是肺的母親,母子都虛弱,就不能互相滋養,所以稱為怯。肺主嘴唇,嘴唇發白但有光澤是吉兆,白得像枯骨一樣就凶險了。這就是用嘴唇診斷肺部的法則。嘴唇發白是肺氣虛弱,阿膠散可以治療。如果手不停地摸衣領或亂捻東西,那是肝火旺盛,需要服用瀉青丸。手不停地掐眉目鼻子面頰,那是肺火旺盛,需要服用甘桔湯之類的藥物。

心臟充實,心氣充足,就會導致氣機上下運行不順暢,如果側臥着睡覺,就會阻礙氣機流通,所以喜歡仰臥,這樣氣機就能上下通暢,瀉心湯可以治療。心氣熱就會側臥着睡覺,心氣充實就會仰臥着睡覺。

腎虛,兒本虛怯,由胎氣不成,則神氣不足,目中白睛多,顱解囟開,面色㿠白者,皆為難養,雖長不過八八之數。若恣色欲,不及四旬而亡。或有因病而致腎虛者,非也。又腎不足則下竄,蓋骨重惟欲墜下而身縮也。腎者陰也,腎氣虛則畏明,皆宜補腎,地黃丸主之。(心氣熱則上竄,宜導赤散。腎氣虛則下竄,宜地黃丸是也。)

肝病勝肺,肝病秋見,(一作「日晡」。)肝勝肺也。肺怯不能勝肝,當補脾治肝。益脾者,母令子實故也。補脾,益黃散;治肝,瀉青丸主之。

白話文:

腎虛的孩童天生虛弱,這是由於胎兒時期的氣血不足所致,因此神氣不足,眼白部分較多,頭骨縫隙開合,面色蒼白,這些都是難以養育的徵兆,即使能活著,也很難超過八十八歲。如果縱慾过度,甚至不到四十歲就會死亡。但也有一些人因為疾病而導致腎虛,這就另當別論。另外,腎虛還會導致氣血下沉,身體沉重,想要下墜,身材矮小。腎臟屬陰,腎氣虛弱則畏懼光亮,都需要補腎,地黃丸可以治療。

肝病勝過肺病,肝病在秋季發作,因為肝氣旺盛,肺氣虛弱,無法克制肝氣,所以需要補脾調理肝臟。補脾可以使肺氣充實,就像母親可以滋養孩子一樣。補脾可以服用益黃散,治療肝病可以服用瀉青丸。

肺病勝肝肺病春見,(一作「早辰」。)肺勝肝也。肝怯故受病,當補肝腎、治肺。補肝腎,地黃丸;治肺,瀉白散主之。

五臟相勝輕重:肝病見秋,木旺,肝勝肺也,宜補肺瀉肝。輕者肝病退,重者唇白而死。肺病見春,金旺肺勝肝也,當瀉肺。輕者肺病退,重者目淡青,必發驚,更有赤者當搐。(海藏云:為肝怯故目淡青也。)心病見冬,火旺心勝腎也,當補腎治心。輕者心病退.重者下竄不語,腎怯虛也。

腎病見夏,水勝火,腎勝心也,當瀉腎。輕者腎病退,重者悸動當搐。脾病見四旁,皆仿此治之。順者易治,逆者難治。脾怯當面赤目黃,五臟相反,隨證治之。

白話文:

肺病盛行於春季,因為春季是肺氣旺盛的季節,肺氣勝過肝氣,所以容易患肺病。肝氣虛弱,因此容易受到疾病侵襲,應該要補肝腎,並治療肺病。補肝腎可以用地黃丸,治療肺病可以用瀉白散。

五臟之間互相克制,輕重緩急有所不同:肝病常發生在秋季,因為秋季是木氣旺盛的季節,肝氣勝過肺氣,所以容易患肝病,應該要補肺瀉肝。輕微的肝病會自行退去,嚴重的肝病則會導致嘴唇發白而死亡。肺病常發生在春季,因為春季是金氣旺盛的季節,肺氣勝過肝氣,所以容易患肺病,應該要瀉肺。輕微的肺病會自行退去,嚴重的肺病則會導致眼睛發青,容易驚恐,甚至會出現抽搐。心病常發生在冬季,因為冬季是火氣旺盛的季節,心氣勝過腎氣,所以容易患心病,應該要補腎治療心病。輕微的心病會自行退去,嚴重的則會導致下肢無力、不說話,這是腎氣虛弱的表現。

腎病常發生在夏季,因為夏季是水氣旺盛的季節,腎氣勝過心氣,所以容易患腎病,應該要瀉腎。輕微的腎病會自行退去,嚴重的則會導致心悸、抽搐。脾病的發生時間則不固定,可以依上述方法進行治療。順應自然規律的疾病容易治療,逆天而行則難以治療。脾氣虛弱會導致面色發紅、眼睛發黃,五臟之間互相克制,要根據不同的症狀進行治療。

上五臟相勝,病隨時令,乃錢氏擴充《內經》藏氣法時論之旨,實發前人所未發者也。假如肝病見於春及早晨,乃肝自病於本位也,今反見於秋及日哺、肺之位,知肺虛極,肝往勝之,故當補脾肺、瀉肝也。余仿此。

凡病先虛,或已經下,有合下者,必先實其母,後瀉其子也。假令肺虛而痰實,此可下之症,先當益脾,後方瀉肺也。

瀉青丸(又名瀉肝丸。),導赤散(海藏云:瀉丙小腸。)瀉心湯(海藏云:瀉丁心。),安神丸(錢氏治心虛疳熱,神思恍惚。),益黃散(又名補脾散。海藏云:此劑補脾以燥濕。東垣云:錢氏益黃散治胃中寒濕,嘔吐腹痛,瀉利清白之聖藥也。),瀉黃散(又名瀉脾散。

白話文:

五臟之間相互制約,生病的時間也與季節相關,這是錢氏根據《內經》藏氣法時論的精髓,發展出更深入的論述,比前人更進一步。比如,肝病如果出現在春天或早晨,那是肝臟本身生病了;但如果出現在秋天或下午,也就是肺臟主宰的時間,那就說明肺虛弱到極點,肝氣乘虛而入,因此應該補脾肺、瀉肝。其他情況也可以類推。

任何疾病,一開始都是虛弱的,或者已經虛弱到一定程度,需要用藥來幫助排泄,都必須先補益其母臟,再瀉其子臟。比如,如果肺虛而痰濕凝聚,需要用藥來排泄,就要先補益脾臟,然後再瀉肺。

瀉青丸(也叫瀉肝丸)可以瀉肝,導赤散可以瀉小腸,瀉心湯可以瀉心,安神丸可以治心虛神思恍惚,益黃散(也叫補脾散)可以補脾燥濕,瀉黃散(也叫瀉脾散)可以瀉脾。

海藏云:瀉脾熱。),阿膠散(又名補肺散。海藏云:杏仁本瀉肺,非若人參、天門冬、麥門冬之類也。),瀉白散(又名瀉肺散。海藏云:治肺熱骨蒸自汗,用此直瀉之,梔子、黃芩亦瀉肺,當以氣血分之。以上八方並見臟腑部治虛實法。),地黃丸(海藏云:治腎虛解顱即魃病也。

治脈毛而虛。方見勞瘵。)

白話文:

海藏說:瀉脾熱。阿膠散,又稱補肺散。海藏說:杏仁本性是瀉肺的,不像人參、天門冬、麥門冬這類藥物。瀉白散,又稱瀉肺散。海藏說:治療肺熱骨蒸自汗,直接用這個藥方瀉掉它,梔子、黃芩也都有瀉肺的效果,應該根據氣血來區分。以上八個方子都可以在臟腑部分找到治療虛實的方法。地黃丸,海藏說:治療腎虛解顱,也就是魃病。治療脈毛虛弱。這個方子可以在勞瘵部分找到。

〔潔〕熱則從心,寒則從腎,嗽而氣上從肺,風從肝,瀉從脾。假令瀉兼嗽,又氣上,乃脾肺病也。宜瀉白、益黃散合而服之。脾苦濕,肺苦燥,氣上逆也。其症見瀉,又兼面色黃,腸鳴呦呦者。宜服理中湯;瀉而嘔者,宜服茯苓半夏湯;如瀉而渴熱多者,宜服黃芩厚朴湯;不渴而熱少者,宜服白朮厚朴湯。其他五臟若有兼症,皆如此類推之,更詳後論四時推移用藥。

心主熱,自病或大熱,瀉心湯主之。實則煩熱,黃連瀉心湯主之。虛則驚悸,生犀散主之。肺乘心微邪,喘而壯熱,瀉白散主之。肝乘心虛邪,風熱,煎大羌活湯下大青丸主之。脾乘心實邪,泄瀉身熱,瀉黃散主之。腎乘心賊邪,恐怖惡寒,安神丸主之。

白話文:

身體發熱就從心臟開始,發寒就從腎臟開始,咳嗽氣往上衝就從肺臟開始,風邪從肝臟開始,拉肚子就從脾臟開始。假設同時拉肚子又咳嗽,還伴隨氣往上衝,就是脾臟和肺臟出了問題。適合服用瀉白散和益黃散一起治療。脾臟喜濕怕燥,肺臟喜燥怕濕,氣往上衝就是因為脾臟濕氣太重,肺臟燥氣太重。如果症狀表現為拉肚子,並且面色發黃,腸子咕嚕咕嚕叫,就適合服用理中湯;如果拉肚子還伴隨嘔吐,就適合服用茯苓半夏湯;如果拉肚子還伴隨口渴、發熱,就適合服用黃芩厚朴湯;如果拉肚子不口渴,只是稍微發熱,就適合服用白朮厚朴湯。其他五臟如果有併發症,都以此類推,更詳細的內容會在後面的四時推移用藥篇章中說明。

心臟主熱,如果因為疾病或本身體質導致發熱,可以用瀉心湯治療。如果病情屬於實證,表現為煩躁發熱,可以用黃連瀉心湯治療。如果病情屬於虛證,表現為心慌心悸,可以用生犀散治療。如果肺臟侵犯心臟,導致呼吸困難伴隨發熱,可以用瀉白散治療。如果肝臟侵犯心臟,導致風熱症狀,可以用煎大羌活湯配合大青丸治療。如果脾臟侵犯心臟,導致腹瀉伴隨發熱,可以用瀉黃散治療。如果腎臟侵犯心臟,導致害怕恐懼、畏寒,可以用安神丸治療。

肺主燥,自病則喘嗽,燥則潤之。實則喘而氣盛,瀉白散主之。虛則喘而少氣,先益黃散,後阿膠散主之。心乘肺,賊邪,熱而喘嗽,先地黃丸,中導赤散,後阿膠散主之。肝乘肺,微邪,惡風,眩冒昏憒,嗽,羌活膏主之。腎乘肺,實邪,憎寒嗽,清利,百部丸主之。脾乘肺,虛邪,體重,吐痰泄瀉,嗽,人參白朮散主之。

肝主風,自病則風搐拘急,肝苦急,急食甘以緩之,佐以酸苦,以辛散之。實則風搐力大,瀉青丸主之。虛則風搐力小,地黃丸主之。心乘肝,實邪,壯熱而搐,利驚丸、涼驚丸主之。肺乘肝,賊邪,氣盛則前伸呵欠,微搐,法當瀉肺,先補本臟。補肝,地黃丸主之,瀉肺,瀉白散主之。

白話文:

肺主宰著人體的燥氣,若肺病變就會出現喘息咳嗽的症狀,此時應以滋潤之法治療。若肺實證,表現為喘息且氣勢強盛,可用瀉白散治療。若肺虛證,表現為喘息且氣力不足,則先用先益黃散,之後再用阿膠散治療。心氣過盛會影響肺,邪氣入侵時會出現發熱和咳嗽,可用先用地黃丸,之後用導赤散,最後用阿膠散治療。肝氣過盛會影響肺,邪氣微弱時會出現怕風、頭昏眼花、咳嗽等症狀,可用羌活膏治療。腎氣過盛會影響肺,邪氣較盛時會出現怕冷、咳嗽等症狀,可用百部丸治療。脾氣過盛會影響肺,邪氣虛弱時會出現身體沉重、吐痰腹瀉、咳嗽等症狀,可用人參白朮散治療。

肝主宰著人體的風氣,若肝病變就會出現抽搐、肢體拘緊等症狀,因為肝性喜疏泄,若肝氣鬱結則可用甘味緩解,並輔以酸苦味來疏散肝氣。若肝實證,表現為抽搐用力大,可用瀉青丸治療。若肝虛證,表現為抽搐用力小,可用地黃丸治療。心氣過盛會影響肝,邪氣較盛時會出現發熱和抽搐,可用利驚丸或涼驚丸治療。肺氣過盛會影響肝,邪氣入侵時會出現氣盛導致前伸、呵欠、輕微抽搐等症狀,此時應先瀉肺氣,之後再補益肝臟。補益肝臟可以用地黃丸,瀉肺氣可以用瀉白散。

脾乘肝,微邪,多睡,體重而搐,先當定搐,瀉青丸主之。搐止再見後症,則別立法治之。腎乘肝虛邪,憎寒,呵欠而搐,羌活膏主之。

脾主濕,自病則泄瀉多睡,體重昏倦。脾苦濕,急食苦以燥之。實則泄瀉赤黃,睡不露睛,瀉黃散主之。虛則泄瀉色白,睡露睛,白朮散主之。肝乘脾,賊邪,風瀉而嘔,茯苓半夏湯主之。心乘脾,虛邪,壯熱,體重而瀉,羌活黃芩蒼朮甘草湯主之。肺乘脾,實邪,能食,不大便而嘔吐,嗽,煎檳榔大黃湯下葶藶丸。

白話文:

脾臟過於強盛影響肝臟,出現輕微邪氣,容易嗜睡,身體沉重並且抽搐,首先要止住抽搐,服用瀉青丸治療。抽搐停止後,再根據其他症狀,用其他方法治療。腎臟虛弱影響肝臟,出現寒邪,打哈欠並且抽搐,服用羌活膏治療。

脾臟主濕,生病就會腹瀉、嗜睡、身體沉重、昏沉倦怠。脾臟受濕困擾,需要快速服用苦味食物來乾燥它。如果脾臟實證,就會出現腹瀉、大便赤黃、睡覺時眼珠不露出來,服用瀉黃散治療。如果脾臟虛證,就會出現腹瀉、大便顏色發白、睡覺時眼珠露出來,服用白朮散治療。肝臟過於強盛影響脾臟,出現賊邪,腹瀉伴隨嘔吐,服用茯苓半夏湯治療。心臟虛弱影響脾臟,出現虛邪,發熱、身體沉重並且腹瀉,服用羌活黃芩蒼朮甘草湯治療。肺臟過於強盛影響脾臟,出現實邪,食慾正常,不排便伴隨嘔吐、咳嗽,服用檳榔大黃湯瀉下葶藶丸。

腎乘脾,微邪,惡寒,泄瀉,理中丸之類主之。

腎主寒,自病則足脛寒而逆。人之五臟,惟腎無實。小兒瘡疹變黑陷,則是腎實水克退心火。心乘腎,微邪,內熱,不惡寒,桂枝湯主之。肺乘腎,虛邪,喘嗽,皮澀寒,百部丸主之。肝乘腎,實邪,拘急,氣搐身寒,理中丸主之。脾乘腎,賊邪,體重,泄瀉身寒,理中丸主之。

凡五臟虛弱,是自己正令不行,乃鬼賊之所克害,當補本臟之正氣。假令肺病喘嗽,時於初春見之,法當補腎;見於夏,救肺;見於秋,瀉肺;見於冬,補心、瀉本臟,又名寒嗽。大抵五臟各至本位,即氣盛,不可更補;到所克位,不可更瀉。(潔古云:五臟子母虛實,鬼賊微正,若不達旨意,不易得而入焉。

白話文:

腎氣不足會影響脾胃,容易出現畏寒、腹瀉等症狀,可以用理中丸之類的藥物治療。

腎主寒,如果腎氣不足,就會導致雙腳冰冷、發冷發熱。人體五臟中,只有腎沒有實質。小孩出疹後變黑凹陷,就是腎氣過盛,水克火,壓制了心火。

心氣不足會影響腎,容易出現內熱、不畏寒等症狀,可以用桂枝湯治療。

肺氣不足會影響腎,容易出現喘咳、皮膚乾燥寒冷等症狀,可以用百部丸治療。

肝氣過盛會影響腎,容易出現肌肉拘緊、抽搐、身體發冷等症狀,可以用理中丸治療。

脾氣不足會影響腎,容易出現身體沉重、腹瀉、身體發冷等症狀,可以用理中丸治療。

總之,五臟虛弱都是因為正氣不足,被邪氣入侵造成的,要治療就要補益五臟的正氣。比如說,如果春天出現咳嗽,就要補腎;夏天出現咳嗽,就要救肺;秋天出現咳嗽,就要瀉肺;冬天出現咳嗽,就要補心、瀉肺,這叫做寒咳。

總之,五臟要各司其職,氣盛則不可再補,到被克制的部位,也不可再瀉。五臟的虛實關係,邪氣和正氣的關係,如果不能理解透徹,就無法正確治療。

在前者為實邪,在後者為虛邪,妻來乘夫為微邪,夫來乘妻為賊邪,本藏自病為正邪。)

〔潔〕肝病面白,肺病面赤,脾病面青,腎病面黃,心病面黑。若肝病驚搐,而又加面白,痰涎喘急之類,此皆難治。余仿此推之。假令春分前風寒也,宜用地黃、羌活、防風,或地黃丸及瀉青丸相間服之。春分後風熱也,宜用羌活、防風、黃芩,或瀉青丸、導赤散下之。立夏後熱也,宜用三黃丸、導赤散。

夏至後濕熱也,宜用導赤散、瀉黃散合而服之,或黃芩、人參、木香之類。秋分後,用瀉白散。立冬後,用地黃丸主之。謂腎不受瀉也。

白話文:

病邪分為實邪和虛邪,由妻來侵犯夫為微邪,由夫來侵犯妻為賊邪,本身就有的病症則為正邪。肝病會導致面色發白,肺病會導致面色發紅,脾病會導致面色發青,腎病會導致面色發黃,心病會導致面色發黑。如果肝病患者出現驚厥、面色發白、痰多喘急等症狀,就比較難治癒。其他情況也以此類推。例如,春分前患風寒,可以用地黃、羌活、防風,或者地黃丸和瀉青丸交替服用。春分後患風熱,可以用羌活、防風、黃芩,或者瀉青丸和導赤散服用。立夏後患熱病,可以用三黃丸和導赤散。夏至後患濕熱,可以用導赤散和瀉黃散合用,或者黃芩、人參、木香等。秋分後,可以用瀉白散。立冬後,可以用地黃丸為主,因為腎臟不宜服用瀉藥。

〔海〕補肝丸,四物湯內加防風、羌活等分,為細末,煉蜜丸是也。鎮肝丸,瀉青丸去梔子、大黃,治肝虛。瀉腎丸,治脈洪而實,前熟地改生地,去山茱萸是也,此治左手本部脈。若右尺洪實,以鳳髓丹瀉之,此地黃丸,即仲景八味丸去桂、附。若加五味子,腎氣丸也,此益肺之源,以生腎水焉。

白話文:

海補肝丸方中加入防風、羌活等量,研磨成細末,用蜂蜜做成丸藥。鎮肝丸方中去除梔子、大黃,用來治療肝虛。瀉腎丸方中將熟地改為生地,去除山茱萸,用來治療左手脈洪而實。若右手尺脈洪實,則用鳳髓丹瀉之。地黃丸就是仲景八味丸方去桂枝、附子。若加入五味子,則成為腎氣丸,此方益肺之源,以生腎水。

〔丹〕慈幼論人生十六歲以前,血氣俱盛,如日方升,如月將圓,惟陰長不足,腸胃尚脆而窄。養之之道,不可不謹。童子不衣裘帛,前哲格言,具在人耳。裳,下體之服。帛,溫暖甚於布者也,裘,皮服溫軟甚於帛者也。蓋下體主陰,得寒涼則陰易長,得溫暖則陰暗消,是以下體不與綿絹夾厚溫暖之服,恐妨陰氣,實為確論。血氣俱盛,食物異消,故食無時。

然腸胃尚脆而窄,若稠黏乾硬,酸鹹甜辣,一切魚肉水果濕面,燒炙煨炒,俱是發熱難化之物,皆宜禁絕。只與熟菜白粥,非惟無病,且不縱口,可以養德。此外生慄味鹹,乾柿性涼,可為長陰之助,然慄太補,柿太澀,俱為難化,亦宜少與。婦人無知,惟務姑息,畏其啼哭,無所不與,積成痼疾,雖悔何及。

白話文:

慈幼論說,人十六歲以前,血氣都很旺盛,就像太陽剛升起,月亮即將圓滿,只是陰氣尚未充足,腸胃還很脆弱狹窄。因此,要好好照顧孩子的健康,不可不謹慎。古時候就說童子不能穿裘皮和絲綢,這句話很有道理。裳是指下半身的衣服,帛是指比布料更保暖的絲綢,裘是指比絲綢更溫暖柔軟的皮衣。因為下半身主陰,如果受到寒涼就會讓陰氣容易增長,如果溫暖就會讓陰氣消退。所以下半身不要穿棉質、絲綢、夾層等厚重的保暖衣服,以免妨礙陰氣,這的確是個確切的論點。

孩子血氣旺盛,消化能力很強,所以飲食沒有時間限制。但是腸胃還很脆弱狹窄,如果吃稠黏、乾硬、酸鹹甜辣的食物,還有各種魚肉、水果、濕面,以及燒烤、煨煮、炒炸等容易產生熱氣、難以消化的食物,都應該禁止。只給孩子吃熟菜白粥,不僅可以避免疾病,而且可以避免貪嘴,有助於培養良好的品行。除此之外,生栗子味鹹,乾柿子性涼,可以幫助滋養陰氣,但是栗子太補,柿子太澀,都很難消化,也要少給孩子吃。有些婦人不了解這些道理,只顧著安撫孩子,害怕孩子哭鬧,就什麼都給孩子吃,導致孩子積累病症,等到後悔就來不及了。

所以富貴驕養,有子多病,迨至成人,筋骨柔弱,有食則不能忌口以自養,居喪則不能食素以盡禮,小節不謹,大義亦虧,可不慎歟。至於乳母,尤宜謹節,飲食下咽,乳汁便通,情欲中動,乳脈便應,病氣到乳,汁必凝滯,兒得此乳,疾病立至,不吐則瀉,不瘡則熱,或為口糜,或為驚搐,或為夜啼,或為腹痛。病之初來,其溺必少,便須詢問,隨證治母,母安亦安,可消患於未形也。

夫飲食之擇,猶是小可,乳母稟受之厚薄,性情之緩急,骨相之堅脆,德行之善惡,兒能速肖,尤為關係。古之胎教,具在方冊,愚奚多贅。若夫胎孕致疾,事起茫昧,人多翫忽,醫所不知。兒之在胎,與母同體,得熱俱熱,得寒俱寒,病則俱病,安則俱安。母之飲食起居,尤當慎密,不可不知也。

白話文:

因此,富裕的人家過於嬌生慣養,孩子容易生病,等到長大成人,筋骨變得軟弱。平常吃東西不能節制,以滋養身體;遇到喪事,也無法吃素食來盡孝道。小事不謹慎,大事也會因此虧損,實在不可不注意。至於奶媽,更要嚴格節制飲食,因為她們吃下去的食物會直接影響乳汁。如果奶媽心情激动,乳脉也会随之反应;如果奶媽生病,乳汁就會凝滞。孩子喝了這種乳汁,就會馬上生病,不是嘔吐就是腹瀉,不是長瘡就是發燒,可能是口腔潰爛,也可能是驚厥抽搐、夜啼或腹痛。孩子剛開始生病時,小便量會減少,必須詢問奶媽,根據情況治療奶媽,奶媽健康,孩子也會健康,就能消除疾病的隱患。

選擇食物只是小事,奶媽的體質、性格、骨骼和品行對孩子都有很大影響。古時候的胎教,很多都記載在書籍中,我就不再多說了。至於孕婦生病,往往原因不明,很多人都不在意,醫生也常常不知道。孩子在母體中,與母親是一體的,母親熱孩子也熱,母親冷孩子也冷,母親生病孩子也會生病,母親健康孩子也會健康。母親的飲食起居,尤其要謹慎,不可不知。

〔田〕大凡小兒過暖生熱,熱極生風,提抱生癰,喂飼生癖,最宜慎之。

〔錢〕大喜後食乳食,多成驚癇;大哭後食乳食,多成吐瀉。

〔丹〕乳下小兒,常多濕熱食積痰熱,乃是傷乳為病。小兒易怒,肝病與脾病最多。

〔錢〕脈亂(不治,),弦急(氣不和,),沉緩(傷食,),促急(虛驚,),浮(風,),沉細(冷。)

〔《本》〕候兒脈,當以大指按三部,一息六七至為平和,八九至為發熱,五至為內寒。脈弦為風癇,沉緩為傷食,促急為虛驚,弦急為氣不和,沉細為冷,浮為風,大小不勻為惡候、為鬼祟,浮大數為風為熱,伏結為物聚,單細為疳勞。凡腹痛,多喘嘔而脈洪者,為有蟲。

白話文:

一般來說,孩子過於溫暖容易產生熱氣,熱氣過盛則會引起風邪,抱得太緊會生瘡,餵食不當容易產生怪癖,這些都要格外小心。

孩子大喜之後食用乳食,容易產生驚癇;大哭之後食用乳食,容易引起嘔吐腹瀉。

孩子喝母乳,常常容易出現濕熱積食和痰熱,這是因為傷了乳氣而引起的疾病。孩子容易發怒,大多是因為肝病或脾病。

脈象紊亂,預示著病情危重;脈象弦急,代表氣血不和;脈象沉緩,說明傷食;脈象促急,代表虛驚;脈象浮,代表風邪;脈象沉細,代表體內寒涼。

觀察孩子的脈象,應該用大拇指按住三部位置,每分鐘六七次為正常,八九次為發熱,五次為內寒。脈象弦,代表風癇;沉緩,代表傷食;促急,代表虛驚;弦急,代表氣血不和;沉細,代表體內寒涼;浮,代表風邪;大小不勻,預示著病情凶險,可能是鬼祟作祟;浮大且脈象數,代表風熱;脈象伏結,說明有積聚物;脈象單細,代表疳勞。凡是腹痛、多喘嘔且脈象洪大者,多半是体内有蟲。

沉而遲,潮熱者,胃寒也,溫之則愈。訣曰:小兒脈緊風癇候,沉緩食傷多嘔吐,弦急因知氣不和,急促急驚神不守,冷則沉細風則浮,牢實大便應秘久,腹痛之候緊而弦,脈亂不治安可救,變蒸之時脈必亂,不治自然無過繆,單細疳勞洪有蟲,大小不勻為惡候,脈沉而遲有潮熱,此必胃寒來內寇,瀉利脈大不可醫,仔細酌量宜審究。(云岐子云:未及五歲,不可視聽者,未可別脈。

五歲以上,方可以脈別浮沉遲數。按錢氏論,又不拘五歲上下也。)

嬰兒未可方脈者,俗醫多看虎口中紋顏色,與四肢冷熱取之,亦有可驗。予作二歌紀之,曰:紫風紅傷寒,青驚白色疳,黑時因中惡,黃即困脾端。又,冷熱症歌曰:鼻冷定知是瘡疹,耳冷因知風熱證,通身皆熱是傷寒,上熱下冷傷食病。若能以色脈參伍驗之,所得亦過半矣。

白話文:

脈搏沉而遲,伴隨潮熱,這是胃寒的表現,溫暖身體就能痊癒。古籍記載,小兒脈搏緊而快速,伴隨抽搐,可能是風邪入體;脈搏沉而緩慢,多因飲食傷脾胃,導致嘔吐;脈搏弦而急,代表氣血不和;脈搏急促,容易驚恐,神志不守;脈搏沉而細,表示體寒;脈搏浮而快,表示風邪侵襲;脈搏牢實有力,代表大便秘結;腹部疼痛時,脈搏緊而弦,代表氣血不通;脈搏亂而不穩定,表示病情危重,但仍有救治的機會;脈搏變動不一,表示病情複雜,如果不及时治疗,后果不堪设想;脉搏细弱,伴隨消瘦,可能是疳积病;脈搏大小不均,预示病情凶险。脈搏沉而遲,伴隨潮熱,是胃寒導致的內傷。瀉利時脈搏洪大,不可醫治,需要仔细观察,谨慎判断。

對於五岁以下的婴儿,不适合看脉象,民间医生常根据虎口纹路颜色和四肢冷热来判断病情,也有一定参考价值。我写了两首歌来记录这些经验:紫色的唇色是风邪入體,红色的唇色是伤寒,青色的唇色是惊风,白色的唇色是疳积,黑色的唇色是食物中毒,黄色的唇色是脾胃虚弱。还有,冷热症状歌:鼻子冰冷,可能是麻疹;耳朵冰冷,可能是风热证;全身发热,是伤寒;上半身热,下半身冷,是伤食病。如果能结合面色和脉象来综合判断,就能提高诊断的准确率。

〔世〕百日內不治症:發斑,臍風撮口,馬脾風,龜背。

〔錢〕不治症:目赤脈貫瞳人,胸腫及陷,鼻乾黑,魚口氣急,吐蟲不定,瀉不定,精神不好,大渴不定,止之又渴,吹鼻不噴,病重口乾不睡,時氣唇上青黑點,頰深赤如塗胭脂,鼻孔開張,喘急不定。

〔《靈》〕嬰兒病,其頭毛皆逆上者,必死。(論疾診尺篇)

〔《脈》〕小兒病困,汗出如珠,著身不流者死。小兒病而胸陷,口唇枯乾,目直視,口中氣冷,足與頭相抵,臥不舉身,手足四肢垂,其臥正直如縛,掌中冷,皆死,至十日不可復治之。

〔錢〕病重,面有五色不常不澤者,死。

白話文:

百日之內的嬰兒患有以下疾病,無法治癒:身上出現斑點、臍風導致口部抽搐、馬脾風、龜背。

以下疾病無法治癒:眼睛發紅,血脈貫穿瞳孔,胸部腫脹並凹陷,鼻子乾燥且呈黑色,呼吸急促如同魚口,反覆嘔吐蟲子,反覆腹瀉,精神不振,極度口渴,喝水後仍然口渴,吹鼻子沒有氣息,病情嚴重,口乾舌燥無法入睡,季節性病症導致嘴唇上出現青黑色斑點,雙頰深紅色如同塗抹胭脂,鼻孔張開,呼吸急促不穩定。

嬰兒生病,頭髮全部逆著生長,必定會死。

小兒生病,汗出如珠,停留在身體上不流動,會死。小兒生病,胸部凹陷,嘴唇乾裂,眼睛直視,口中氣息冰冷,腳與頭部相抵,躺著無法起身,手腳四肢垂下,躺著的身體筆直如同被捆綁,手掌冰冷,都會死,十天之內無法治療。

病情嚴重,臉上出現五種顏色不正常、沒有光澤,會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