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·陰陽臟腑部 (2)
卷之二·陰陽臟腑部 (2)
1. 診法通論
〔《素》〕脈有陰陽,知陽者,知陰;知陰者,知陽。凡陽有五,五五二十五陽。所謂陰者,真藏也,見則為敗,敗必死也。所謂陽者,胃脘之陽也。別於陽者,知病處也。別於陰者,知死生之期。三陽在頭,三陰在手,所謂一也。別於陽者,知病忌時,別於陰者,知死生之期(《陰陽別論》。
王注曰:頭謂人迎脈,在結喉兩傍一寸五分,手謂氣口脈,在手魚際之後一寸,兩者相應,俱往俱來,若引繩小大齊等者曰平人,故言「所謂一也」)。別於陽者,知病從來。別於陰者,知死生之期。(《玉機真藏論》)
〔《靈》〕氣口候陰,人迎候陽。(《四時氣論》)
〔《素》〕謹熟陰陽,無與眾謀。所謂陰陽者,去者為陰,至者為陽,靜者為陰,動者為陽,遲者為陰,數者為陽。(《陰陽別論》)
諸浮不躁者皆在陽,則為熱,其有躁者在手。但浮不躁則病在足陽脈之中,其有躁者病在手陽脈之中。)諸細而沉者皆在陰,則為骨痛,其有靜者在足。(《脈要精微論》。沉細而躁者病生於手陰脈之中,靜者病生於足陰脈之中也。
〔《脈經》〕〔無擇〕:浮脈按之不足,舉之有餘。沉脈舉之不足,按之有餘。遲脈呼吸三至,去來極遲。數脈去來促急。(一息六七至。)虛脈遲大而軟,按之不足,指下豁豁然空。實脈大而長,微強,按之隱指愊愊然(一曰舉按有力)。緩脈去來亦遲,小駃於遲(一曰浮大而軟)。
緊脈數如切繩狀(一曰如轉索之無常)。洪脈極大在指下。細脈小甚,似無而有。滑脈往來前卻,流利展轉,替替然與數相似(一曰漉漉如欲脫。仲景云:翕奄沉為滑,沉為純陰,翕為正陽,陰陽和合故名曰滑。許學士云:仲景此三字論滑脈是也。翕,合也,言張而復合也。
奄沉,言忽降而下也。方翕而合,俄降而下,奄謂奄忽之間,仲景論滑脈可謂諦矣)。澀脈細而遲,往來難且散,或一止復來(一曰短而止,《脈訣》云:如刀刮竹痕。陳無擇云:如雨沾沙)。弦脈舉之無有,按之如弓弦狀(弦而不大為弦,弦而大為革)。革脈有似沉伏,實大而長,微弦(陳無擇云:如按鼓皮。
仲景云:弦而大)。軟脈極軟而浮細(軟,一作濡)。弱脈極軟而沉細,按之欲絕指下。結脈往來緩,時一止復來(仲景云:脈來動而中止,更來小數,中有還者反動,名曰結,陰也。脈來動而中止,不能自還,因而復動,名曰代,陰也,得此脈難治)。促脈來去數,時一止復來。
芤脈浮大而軟,按之中央空,兩邊實。微脈極細而軟,或時欲絕,若有若無。動脈見於關上,無頭尾,大如豆,厥厥然動搖。伏脈,極重指按之,著骨乃得。散脈大而散,散者氣實血虛,有表無里。代脈來數而中止,不能自還,因而復動(脈結者生,代者死)。
白話文:
診法通論
脈象有陰陽之分,了解陽脈就能了解陰脈,了解陰脈就能了解陽脈。陽脈共有五種,五種陽脈各有五種變化,合計二十五種陽脈變化。所謂陰脈,是指臟腑深藏之氣,一旦顯露出來,就代表身體衰敗,衰敗必死。所謂陽脈,是指胃脘部的陽氣。區分陽脈的變化,可以知道病灶所在;區分陰脈的變化,可以推知生死期限。三陽脈在頭部(人迎脈),三陰脈在手腕(氣口脈),兩者相應,此乃一理。區分陽脈的變化,可以知道疾病發作的時間;區分陰脈的變化,可以推知生死期限。區分陽脈的變化,可以知道疾病的來源;區分陰脈的變化,可以推知生死期限。
氣口脈診斷陰脈,人迎脈診斷陽脈。
謹慎地辨別陰陽,不要輕易依賴眾人的意見。所謂陰陽,離開者為陰,到達者為陽;靜止者為陰,運動者為陽;遲緩者為陰,快速者為陽。
浮脈而不躁動的,皆屬於陽脈,表示有熱證;若浮脈而躁動的,則病在手陽脈。若浮脈而不躁動,則病在足陽脈;若浮脈而躁動,則病在手陽脈。細弱而沉的脈象都屬於陰脈,表示有骨痛,若脈象沉靜,則病在足陰脈。沉細而躁動的脈象,病生於手陰脈;沉細而靜止的脈象,病生於足陰脈。
浮脈按下去感覺不足,抬起手指感覺充盈;沉脈抬起手指感覺不足,按下去感覺充盈。遲脈三次呼吸才跳一次,脈來脈去極其遲緩。數脈脈來脈去急速(一息六七次)。虛脈脈象遲緩、寬大而柔軟,按下去感覺不足,指下空虛。實脈脈象寬大而有力,按下去感覺充盈有力。緩脈脈來脈去也遲緩,略微比遲脈快一些。
緊脈脈象快速,如同切斷繩索一般。洪脈脈象極度寬大。細脈脈象極細,似有若無。滑脈脈來脈去流利順暢,如同水流一般,與數脈相似。澀脈脈象細而遲,脈來脈去困難,時而停頓,時而再起。弦脈抬起手指感覺不到,按下去如同弓弦一般。革脈如同沉伏的脈象,脈象寬大而有力,略帶弦脈的特性。軟脈脈象極度柔軟而浮細。弱脈脈象極度柔軟而沉細,按下去感覺快要消失。結脈脈來脈去緩慢,時而停頓,時而再起。促脈脈來脈去頻繁,時而停頓,時而再起。
芤脈脈象寬大而柔軟,按下去中央空虛,兩側充實。微脈脈象極細而柔軟,時而快要消失,似有若無。動脈出現在關脈上,沒有頭尾,大如豆粒,微微顫動。伏脈脈象深沉,必須用力按壓才能感覺到。散脈脈象寬大而散亂,表示氣盛血虛,有表證而無里證。代脈脈象頻數而停頓,不能自行恢復,然後再次跳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