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十一·肝膽部 (22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十一·肝膽部 (22)

1. 顫振

顫,搖也。振,動也。風火相乘,動搖之象,比之瘛瘲,其勢為緩。《內經》云:諸風掉眩,皆屬於肝。掉即顫振之謂也。又曰:諸禁鼓慄,如喪神守,皆屬於熱。鼓慄亦動搖之意也。此症多由風熱相合,亦有風寒所中者,亦有風挾濕痰者,治各不同也。(常見此症多於傷寒,熱病痢疾中兼見者,多是熱甚而然,虛亦有之。

背戰搖振動輕利而不痿弱,比之中風嚲曳牽動重遲者,微有不同。)

星附散,治中風雖能言,口不喎斜,手足嚲曳者。

天南星,半夏(以上俱用薑製),人參,黑附子(去皮臍),白附子,茯苓,川烏(去皮臍),殭蠶,沒藥(各等分)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酒各一盞,煎八分,熱服並進,得汗為度。

獨活散(見前瘛瘲條。)

〔《千》〕,金牙酒,療積年八風五疰,舉身嚲曳,行步跛躄,不能收持。

金牙(碎如米粒,用小絹袋盛),地膚子(無子,用莖葉。一方用蛇床子),熟地,蒴藋根,附子,防風,細辛,莽草(各四兩),川椒(四合),羌活(一斤)

一方用獨活。

上十味,㕮咀,盛以絹袋,用酒四斗,於瓷器中漬,封固勿令泄氣,春夏三四宿,秋冬六七宿,酒成,去滓,日服一合,常令酒氣相接,不盡一劑,病無不愈。

白話文:

[顫振]

顫,就是搖晃的意思;振,則是抖動的意思。當風與火兩種因素結合,會產生身體不自主的動搖現象,這和瘛瘲(一種痙攣病症)相比,其嚴重程度較輕。根據《內經》的記載:各種因風引起的搖晃、眩暈,都和肝臟有關。所謂的掉,就是指顫振。另外,《內經》還提到:各種禁不住的戰慄,彷彿失去了精神的主宰,都是因為體內熱氣過盛。這裡的戰慄,也是指的動搖現象。這種疾病,多是由風和熱共同作用所致,但也有因風寒侵襲或風夾濕痰造成的,治療方法因此各不相同。(這種疾病在傷寒、熱病、痢疾等病程中常見,多數情況下是由於體內熱氣過盛,但也有虛弱所致的情況。

背後戰慄,身體輕微震顫,但肌肉並未萎縮,和中風引起的身體拖拉、牽扯感有所不同。)

星附散,用於治療中風,雖然病人能說話,口角沒有歪斜,但手腳卻有拖拉感。

藥方包括:天南星、半夏(均需薑製)、人參、黑附子(去皮臍)、白附子、茯苓、川烏(去皮臍)、殭蠶、沒藥(各等分)

將以上藥材研磨,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和酒各一碗煎煮至剩八分,熱服,直到出汗為止。

獨活散(詳見前文瘛瘲條目。)

《千金方》中的金牙酒,可治療多年積累的八風五疰,全身拖拉,走路時步態異常,無法控制自己的動作。

所需藥材:金牙(粉碎如米粒,用小布袋包裝)、地膚子(若無子,可用莖葉替代,另有一方使用蛇牀子)、熟地、蒴藋根、附子、防風、細辛、莽草(各四兩)、川椒(四合)、羌活(一斤)

另有一方使用獨活。

將以上藥材研磨,用布袋包裝,倒入四斗酒,封存於瓷器中,確保密封,春夏浸泡三四晚,秋冬則需六七晚,待酒成後,去除渣滓,每日服用一合,保持酒氣不斷,只要藥材未盡,疾病必可痊癒。

2. 產後瘛瘲

產後因虛,傷風瘛瘲,同傷表症,未傳入里,宜服防風湯。(見前風門。)

愈風湯,治產後中風,口噤瘛瘲。亦治血暈,四肢強直。

用荊芥略炒為末,每服三錢,豆淋酒下。

增損柴胡湯,治產後感異症,手足牽搐,涎潮昏悶。

柴胡,黃芩(一錢二分),人參(一錢半),甘草(炙,一錢半),石膏(二錢),知母(一錢),黃耆(二錢半),半夏(一錢半)

上㕮咀,分二服,水二盞,姜三片,棗二枚,煎八分,不拘時服。

秦艽湯,前症已去,次服此藥,去其風邪。

秦艽,芍藥,柴胡(各一錢七分),甘草(炙,一錢三分),黃芩,防風(各一錢二分),人參,半夏(各一錢一分)。

上㕮咀,分二帖,每帖水二盞,姜三片,煎八分,食遠服。

白話文:

【產後抽搐】

產後因為身體虛弱,受到風邪侵襲導致抽搐,這與表面受傷的症狀相同,尚未深入體內,適合服用防風湯。(參考前面的風門篇。)

愈風湯,用於治療產後風邪入體,口緊閉且發生抽搐的情況。也能治療血氣昏厥,四肢僵硬的情況。

使用稍微炒過的荊芥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豆淋酒送服。

增損柴胡湯,用於治療產後接觸到異常狀況,導致手腳抽搐,口吐涎沫,感到昏沉悶熱的症狀。

柴胡、黃芩(一錢二分)、人參(一錢半)、甘草(炙,一錢半)、石膏(二錢)、知母(一錢)、黃耆(二錢半)、半夏(一錢半)。

將以上藥材切碎,分成兩次服用,每次用水兩杯,加入三片薑和兩顆棗,煎煮至剩八分,不限時間服用。

秦艽湯,當上述症狀已經消除,接下來可以服用此藥,進一步去除體內殘留的風邪。

秦艽、芍藥、柴胡(各一錢七分)、甘草(炙,一錢三分)、黃芩、防風(各一錢二分)、人參、半夏(各一錢一分)。

將以上藥材切碎,分成兩帖,每次用水兩杯,加入三片薑,煎煮至剩八分,在飯後一段時間服用。

3. 癘風

經曰:脈風成為癘,俗呼癩風是也。

〔丹〕云:大風病,是受得天地間殺物之風,古人謂之癘風,以其酷烈暴悍可畏爾。人得之者,須分在上在下。夫在上者,以醉仙散取臭惡血於齒縫中出。在下者,以通天再造散取惡物蛔蟲於穀道中出。所出雖有上下道路之異,然皆不外於陽明一經而已。看其疙瘩,上先見,在上體多者,病在上也。

下先見,在下體多者,病在下也。上下同得者,病在上覆在下也。陽明主胃與大腸,無物不受。此風之入人也,氣受之在上多,血受之在下多,血氣俱受者上下皆多,自非醫者有神,病者有鐵心,罕有免者。余曾治四五人,中間惟一婦人得免,以其貧甚,無物可吃也。孫真人曰:吾嘗治四五百人,終無一人免者。

非真人之不能治也,第無一人能守禁忌耳。大法,重者取積取汗。

醉仙散,治大風疾,遍身癮疹,瘙癢麻木。

胡麻子,牛蒡子,枸杞子,蔓荊子(各一兩。同炒),白蒺藜,苦參,栝蔞根,防風(各半兩)

上為細末,每十五錢末,入輕粉一錢,拌勻,每服一錢,茶調下,晨午夕各一服。後五七日,先於牙縫內出臭黃涎,渾身疼痛,昏悶如醉,次後利下膿血惡臭氣,病根乃去矣。

四聖保命丹

大黃(半兩),黃柏(八兩),苦參,荊芥(各四兩)

上為末,煉蜜和勻,分作一百二十丸。每服一丸,溫酒送下,食遠,日三服。忌肉醬。一方用蝦蟆一個燒灰。

祛風散

大蠶砂(五升,先篩淨,水淘三遍,控干),東行蠍虎(一條,焙乾,用白麵四斤拌蠶砂為絡索,曬乾)

上每服一二合,熬柏葉湯調服,食前,日三服。

通天再造散,治大風惡疾。

鬱金(半錢),大黃(一兩,泡),白牽牛(六錢,半生半炒),皂角刺(黑大者,一兩)

上為末,每服五錢,日未出時,面東以無灰酒調下。

愈風丹,治癩。

皂角一斤(去皮弦,銼作四指許,以無灰酒浸一宿,漉出,同新汲水一大碗揉作濃汁,濾去渣,以砂鍋慢火熬膏),苦參(四兩,為末),土蝮蛇(頭尾全用,陰乾為末)

上二味末,以皂角膏丸桐子大。每服七十丸,空心用防風通聖散煎成送下。日二服,服三二日後,入浴出汗。病重者,不過一料。病微者,止用烏梢蛇,不用土蝮蛇。

換肌散,治大風年深不愈,至眉毛墮落,鼻梁坍壞,額顱腫破,服此速效。

白花蛇(三兩),烏蛇(三兩,酒浸一宿),地龍(去土,三兩),當歸(酒製),細辛,白芷(各一兩),天麻,蔓荊子,威靈仙,荊芥穗,甘菊花,苦參,紫參,沙參,木賊,不灰木,川芎,沙苑蒺藜,甘草(炙),天門冬,赤芍藥,菖蒲(九節者),何首烏,胡麻(炒),草烏頭(各三兩),蒼朮(三兩,米泔浸),木鱉子(去殼,三兩),定風草(三兩)

白話文:

經典上說:「脈風發展成癘,俗稱癩風就是指這個。」

〔丹溪先生〕說:「大風病,是受到天地間會傷害萬物的風邪所致。古人稱之為癘風,是因為這種風邪非常猛烈、強悍,令人害怕。人如果得了這種病,必須區分是在上半身還是在下半身。如果是上半身發病的,用醉仙散把牙縫中臭穢的血液排出。如果是下半身發病的,用通天再造散把體內的蟲子等穢物從肛門排出。雖然排出的途徑有上下之分,但都離不開陽明經。觀察身上出現的疙瘩,如果先在上半身出現,而且上半身比較多,表示病在上半身。

如果先在下半身出現,而且下半身比較多,表示病在下半身。如果上下半身同時發病,表示病邪是由上往下蔓延。陽明經主管胃和大腸,沒有什麼東西不受它的影響。這種風邪侵入人體,氣分受到影響在上半身比較明顯,血分受到影響在下半身比較明顯,如果氣血同時受影響,上下半身都會比較嚴重。如果不是醫生醫術高明,病人意志堅強,很少有人能逃脫這種疾病。我曾經治療過四五個人,其中只有一個婦人痊癒,因為她非常貧窮,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吃。孫思邈說:「我曾經治療過四五百人,沒有一個人能痊癒。」

不是說醫生真的沒有辦法治好這種病,而是沒有人能夠遵守禁忌。治療這種病的大原則是,病情嚴重者要清除體內積聚的病邪並讓身體發汗。

醉仙散,治療大風病,全身長滿疹子、發癢、麻木。

配方:胡麻子、牛蒡子、枸杞子、蔓荊子(各一兩,一起炒過),白蒺藜、苦參、栝蔞根、防風(各半兩)。

製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十五錢藥末,加入輕粉一錢,混合均勻。

用法:每次服用一錢,用茶水調服,早、午、晚各一次。服用後五到七天,會先從牙縫排出臭黃色黏液,全身疼痛,昏昏沉沉像喝醉酒一樣,之後會從肛門排出膿血和惡臭氣體,病根就會去除。

四聖保命丹

配方:大黃(半兩),黃柏(八兩),苦參、荊芥(各四兩)。

製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煉製過的蜂蜜調和均勻,分成一百二十丸。

用法:每次服用一丸,用溫酒送服,在飯後服用,一天三次。忌吃肉醬。另一個配方是燒一個蛤蟆成灰,加入藥中一起服用。

祛風散

配方:大蠶砂(五升,先篩乾淨,用水淘洗三遍,瀝乾水分),東行蠍虎(一條,焙乾,用白麵四斤拌蠶砂做成繩索狀,曬乾)。

用法:每次服用一到二合,用熬好的柏葉湯調服,在飯前服用,一天三次。

通天再造散,治療大風惡疾。

配方:鬱金(半錢),大黃(一兩,泡過),白牽牛(六錢,一半生用一半炒過),皂角刺(黑色大的,一兩)。

製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。

用法:每次服用五錢,在日出之前,面向東方用無灰酒調服。

愈風丹,治療癩病。

配方:皂角一斤(去掉皮和筋,切成四指長的段,用無灰酒浸泡一夜,撈出,加入一大碗新汲的水揉成濃汁,濾去殘渣,用砂鍋小火熬成膏狀),苦參(四兩,研磨成粉末),土蝮蛇(頭尾都用,陰乾研磨成粉末)。

製法:將苦參粉末和蛇粉末加入皂角膏中,做成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

用法:每次服用七十丸,在空腹時用防風通聖散煎的湯藥送服。一天服用兩次。服用兩三天後,可以洗澡發汗。病情嚴重的,服用一劑藥就會見效。病情輕微的,只用烏梢蛇,不用土蝮蛇。

換肌散,治療大風病多年不癒,導致眉毛脫落、鼻樑塌陷、額頭腫脹破潰等症狀,服用此藥見效快。

配方:白花蛇(三兩),烏蛇(三兩,用酒浸泡一夜),地龍(去除泥土,三兩),當歸(用酒製過),細辛,白芷(各一兩),天麻,蔓荊子,威靈仙,荊芥穗,甘菊花,苦參,紫參,沙參,木賊,不灰木,川芎,沙苑蒺藜,甘草(炙過),天門冬,赤芍藥,菖蒲(九節的),何首烏,胡麻(炒過),草烏頭(各三兩),蒼朮(三兩,用米泔水浸泡過),木鱉子(去除外殼,三兩),定風草(三兩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