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十一·肝膽部 (2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十一·肝膽部 (20)

1. 瘛瘲

病筋脈相引而急,名曰瘛瘲,俗謂之搐是也。

〔河〕諸熱瞀瘈,皆屬於火。熱勝風搏,並於經絡,風主動而不寧,風火相乘,是以熱瞀瘈生矣。治法,祛風滌熱之劑,折其火熱,瞀瘈可立愈。若妄加灼艾,或飲以發表之劑,則死不旋踵矣。

《素問》云:心脈急甚者,為瘛瘲。此心火虛寒也,治宜補心牛黃散主之。《靈樞》云:心脈滿大,癇瘈筋攣。此心火實熱也,治宜瀉心火涼驚丸主之。肝脈小急,亦癇瘈筋攣。此肝虛也,續斷丸主之。若肝脈盛者,先救脾,宜加減建中湯。《素問》云:脾脈急甚者,亦為瘛瘲。此脾虛肝乘之而瘈也,故宜實土瀉肝木之劑。汗多不止為虛,無汗能食為實。

〔垣〕,人參益氣湯,治熱傷元氣,四肢困倦,手指麻木,時時瘛瘲。

黃耆(二錢),甘草(炙),升麻(各五分),五味子(三十粒),柴胡(六分),生甘草(五分),人參(一錢二分),炙甘草(五分),白芍藥(七分)

上㕮咀,作一服,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渣,熱服。

獨活湯,治風虛昏聵,不自覺知,手足瘛瘲,或為寒熱,血虛不能服發汗藥,及中風自汗,尤宜服之。

獨活,羌活,人參,防風,當歸,細辛,茯神,遠志,半夏,桂心,白薇,菖蒲,川芎(各五錢),甘草(二錢半)

每服一兩,水二盞,生薑五片,煎八分,食後溫服。

胃風湯,治虛風症,能食麻木,牙關緊急,手足瘛瘲,目肉蠕瞤,胃中有風,面腫。

白芷(一錢二分),升麻(二錢),葛根(一錢),蒼朮(一錢),甘草(五分,炙),柴胡,藁本,羌活,黃柏,草豆蔻(各五分),麻黃(半錢,不去節),蔓荊子(一錢),當歸身(一錢)

上㕮咀,水二鍾,姜三片,棗二枚,煎至一鍾,溫服。

〔《千》〕,薯蕷丸,治虛勞不足,風氣百疾,頭目眩冒,驚悸狂癲。

薯蕷(二十八分),當歸(十分),桂心(七分),神麯(炒),熟地(各十分),甘草(二十分),人參(十分),芎藭(五分),芍藥,白朮,麥門冬,杏仁(各六分),柴胡,桔梗,茯苓(各五分),鹿角膠(七分),乾薑(三分),白蘞(三分),防風(六分),大棗(一百枚,為膏),黃芩(六分),大豆黃卷(七分)

上二十二味,末之,和棗膏煉蜜丸,如彈子大,空腹酒服一丸,日三服。

續斷丸,治肝勞虛寒,脅痛脹滿,眼昏不食,攣縮瘛瘲。

續斷(酒浸),川芎,當歸(酒浸),半夏(湯泡,薑製),橘紅,乾薑(炮,各一兩),桂心,甘草(炙,各半兩)

上為細末,蜜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百丸,白滾湯下。

牛黃散,治心虛風,筋脈攣搐,神昏語澀。

牛黃,龍腦,硃砂,麝香(各一錢),蟬蛻,烏蛇肉(一兩,酒浸),全蠍(炒),殭蠶(炒),桑螵蛸,羚羊角,阿膠(炒),天麻,防風,甘菊花,蔓荊子,桂心,細辛,側子(炮,去皮),獨活(去蘆,各半兩),犀角(半兩),麻黃(七錢半)

白話文:

瘛瘲

指的是因為筋脈互相牽引而產生痙攣、抽搐的病症,民間俗稱抽搐。

[河]認為,各種因為發熱而導致的暈眩抽搐,都屬於火熱的範疇。當熱邪過盛,與風邪互相搏擊,侵入經絡,風的特性是動而不靜,風火結合,就會產生發熱暈眩抽搐的現象。治療方法應該使用祛除風邪、清除熱邪的藥物,折斷火熱的勢頭,暈眩抽搐的狀況自然就能立即痊癒。如果隨意使用艾灸,或是服用發散的藥物,很快就會導致死亡。

《素問》說:心脈跳動得非常急促,就會出現瘛瘲。這是因為心火虛弱寒冷所致,治療應該使用補心氣的牛黃散。《靈樞》說:心脈飽滿而且強大,會導致癲癇抽搐、筋脈攣縮。這是因為心火實熱所致,治療應該使用瀉心火的涼驚丸。肝脈細小而急促,也會導致癲癇抽搐、筋脈攣縮。這是因為肝虛所致,可以使用續斷丸治療。如果肝脈旺盛,應該先調理脾胃,可以使用加減建中湯。 《素問》說:脾脈跳動得非常急促,也會出現瘛瘲。這是因為脾虛,肝木乘虛侵犯導致的抽搐,所以應該使用健脾土、瀉肝木的藥物。多汗不止表示體虛,沒有汗而且能吃表示體內實熱。

[垣]認為,人參益氣湯可以用來治療因為發熱損傷元氣,導致四肢困倦、手指麻木,時常抽搐的病症。

(人參益氣湯的組成:黃耆二錢,炙甘草五分,升麻五分,五味子三十粒,柴胡六分,生甘草五分,人參一錢二分,炙甘草五分,白芍藥七分。) 將以上藥物切碎,加兩碗水煎至一碗,去除藥渣,趁熱服用。

獨活湯可以用來治療因為風邪侵入導致的昏聵、意識不清,手足抽搐,或者出現寒熱交替的現象。血虛的人不能服用發汗的藥物,以及中風後自汗的人,尤其適合服用此方。

(獨活湯的組成:獨活、羌活、人參、防風、當歸、細辛、茯神、遠志、半夏、桂心、白薇、菖蒲、川芎各五錢,甘草二錢半。) 每服用一兩,加兩碗水,生薑五片,煎至八分,飯後溫服。

胃風湯可以用來治療因為虛風引起的病症,症狀包括:能吃東西卻感到麻木,牙關緊閉,手足抽搐,眼皮肌肉跳動,胃中有風,面部腫脹。

(胃風湯的組成:白芷一錢二分,升麻二錢,葛根一錢,蒼朮一錢,炙甘草五分,柴胡、藁本、羌活、黃柏、草豆蔻各五分,麻黃半錢(不去節),蔓荊子一錢,當歸身一錢。) 將以上藥物切碎,加兩碗水,生薑三片,紅棗二枚,煎至一碗,溫服。

[《千》]中提到,薯蕷丸可以用來治療虛勞不足、風氣引起的各種疾病,包括頭暈眼花、驚悸、狂癲。

(薯蕷丸的組成:薯蕷二十八分,當歸十分,桂心七分,炒神麯十分,熟地十分,甘草二十分,人參十分,芎藭五分,芍藥、白朮、麥門冬、杏仁各六分,柴胡、桔梗、茯苓各五分,鹿角膠七分,乾薑三分,白蘞三分,防風六分,大棗一百枚(製成膏),黃芩六分,大豆黃卷七分。) 將以上二十二味藥材研磨成粉末,與棗膏和煉製過的蜂蜜混合,製成如彈珠大小的藥丸,空腹時用酒送服一丸,每日三次。

續斷丸可以用來治療因為肝臟虛弱寒冷導致的脅痛脹滿、眼花看不清、食慾不振、筋脈攣縮抽搐。

(續斷丸的組成:酒浸續斷、川芎、酒浸當歸、湯泡薑製半夏、橘紅、炮製乾薑各一兩,桂心、炙甘草各半兩。)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蜂蜜製成如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一百丸,用白開水送服。

牛黃散可以用來治療心虛風引起的筋脈攣縮抽搐、神志不清、言語不清。

(牛黃散的組成:牛黃、龍腦、硃砂、麝香各一錢,蟬蛻、酒浸烏蛇肉各一兩,炒全蠍、炒殭蠶、桑螵蛸、羚羊角、炒阿膠、天麻、防風、甘菊花、蔓荊子、桂心、細辛、炮製側子(去皮)、獨活(去蘆)各半兩,犀角半兩,麻黃七錢半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