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三十四·婦人部 (4)
卷之三十四·婦人部 (4)
1. 血崩
血崩兼心痛者。(見心痛門。)
〔丹〕紫色成塊者,血熱,四物加黃連、柴胡之類。氣虛血虛者,皆於四物內加參、耆。急則治其標,白芷湯調百草霜,甚者棕櫚灰。後用四物加炒乾姜調理,因勞者用人參帶升補藥,因熱者用黃芩,因寒者用炒乾姜。
丹溪云:涎郁胸中,清氣不升,故經脈壅遏而降下,非開涎不足以行氣,非氣升則血不能歸隧道,此論血泄之義甚明。蓋開胸膈濁涎,則清氣升,清氣升則血歸隧道不崩矣。故其症或腹滿如孕,或臍腹㽲痛,或血結成片,或血出則快,止則悶,或臍上動。其治法宜開結痰,行滯氣,消汙血。
白話文:
血崩兼心痛者。(見心痛門。)
**【丹溪】**紫色成塊的出血,是血熱造成的,用四物湯加上黃連、柴胡等藥物治療。氣虛血虛者,則在四物湯中加入人參、黃耆。病情緊急時,先治其表症,用白芷湯調和百草霜,嚴重者可用棕櫚灰治療。之後用四物湯加上炒乾薑調理,因勞累者用人參帶升補藥,因熱者用黃芩,因寒者用炒乾薑。
**丹溪說:**涎液鬱結於胸中,清氣不能上升,因此經脈阻塞而導致血崩,非要開通涎液才能行氣,非要氣升才能使血歸於經脈而不崩。這段論述血崩的原因非常清楚。因為開通胸膈的痰濁,清氣就會上升,清氣上升,血就能歸於經脈而不崩了。所以,血崩的症狀有腹滿如孕、臍腹絞痛、血結成片、血流得快而止住時則悶、臍上跳動等。治療方法應該開結痰、行滯氣、消汙血。
江氏婦,三十五六歲,墮胎後血不止,食少中滿,倦怠不起,躁煩,六脈沉大而數,重取微弦。予作怒氣傷肝,感動胃氣。遂於悲哀加川芎、白朮、縮砂,二十帖而安。
〔仲〕,旋覆花湯,治半產漏下,脈弦而大。
旋覆花(三兩,本草云:主留飲結氣),蔥(十四莖),新絳(少許)
上三味,以水三升,煮取一升,頓服之。
〔《千》〕治婦人崩中下血不止。以衣中白魚、殭蠶等分為末,以井花水服之,日三服,瘥。
白話文:
江姓婦女,年約三十五六歲,墮胎後血流不止,食慾不佳,覺得肚子脹滿,倦怠無力,心煩意躁,脈象沉而大,又略帶弦數。我診斷認為她是怒氣傷肝,肝氣犯胃所致。於是,我在治療上加入川芎、白朮、縮砂,以疏肝理氣,健脾止血,服用二十帖後,病情得到緩解。
仲景在《傷寒論》中記載,旋覆花湯用於治療半產漏下,脈象弦而大的情況。
旋覆花(三兩,本草記載:主治留飲結氣),蔥(十四莖),新絳(少許)
以上三味藥材,以水三升煮至一升,頓時服用。
《千金方》中記載,治療婦女崩中下血不止,可以用衣中白魚和殭蠶等分研成粉末,用井花水服用,每日三次,直到痊癒。
上三方開痰。
〔羅〕,備金散,治婦人血崩不止。
香附子(四兩,炒),當歸尾(一兩二錢),五靈脂(一兩,炒)
上為細末,每服五錢,醋調,空心服,立效。
〔《本》〕治下血不止,或成五色崩漏。方用香附子,舂去皮毛,中斷之,略炒為末,每服二錢,用清米飲調下。此方徐朝奉傳。其內人有是疾,遍服藥不效,後服此方遂愈。須久服為佳。亦治產後腹痛,大是婦人仙藥,常服益血調氣。
白話文:
上三方開痰。羅氏備金散,治婦人血崩不止。用香附子(四兩,炒)、當歸尾(一兩二錢)、五靈脂(一兩,炒)研成細末,每次服五錢,用醋調服,空腹服用,效果顯著。本草綱目記載,此方亦可治下血不止,或成五色崩漏。方用香附子,去皮毛,切斷,略炒研末,每次服二錢,用清米飲調服。此方為徐朝奉傳授,其內人曾患此疾,服用其他藥物皆無效,後服此方便痊癒。需長期服用效果更佳。亦可治產後腹痛,是婦人常用的仙藥,常服可益血調氣。
〔《大》〕,醋附丸,治崩漏帶下,積聚癥瘕,臍腹㽲痛。
用香附子不以多少,擦去毛,用好醋煮出,焙碾末,醋煮糊為丸如桐子大,每服三十丸,米飲送下,無時。婦人數墮胎者,此藥尤妙。一方用香附子、白芷為丸。
縮砂散,治血崩。
用縮砂仁不以多少,於新瓦上炒香,為細末,米飲調下三錢。
上四方行滯氣。
〔世〕治血崩。用乾荷葉濃煎湯一碗,空心服之,立愈。或調醋炒香附末,尤妙。
〔云〕治血崩不止。五靈脂二錢,炒熟,加當歸酒同煎,或水酒、童便各半盞,同煎服。一方,五靈脂半生半熟為末,酒調服。一方,水煎五靈脂半乾,去渣,澄清,再煎成膏,入神麯末,為丸如桐子大,空心溫酒下二三十丸,便止。
白話文:
醋附丸,可以治療女性月經量過多、白帶過多、腹部腫塊、臍腹疼痛等症狀。
取香附子適量,去除毛,用好醋煮沸,再烘乾碾成粉末,再用醋煮成糊狀,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,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米湯送服,不限時間。對於女性多次流產者,此藥效果尤其顯著。另一個方子是將香附子與白芷混合製成丸藥。
縮砂散,可以治療大量出血。
取縮砂仁適量,放在新瓦片上炒香,研磨成細粉,用米湯調服三錢。
以上四個方子可以疏通氣滯。
另一個方子治療血崩,取乾燥的荷葉煎成濃湯一碗,空腹服用,即可見效。或者將香附子粉末用醋炒香,效果更佳。
另外,治療血崩不止,可以使用五靈脂二錢,炒熟後加入當歸酒煎服,或者用清水、童便各半碗煎服。另一個方子是將五靈脂半生半熟研磨成粉末,用酒調服。再一個方子是將五靈脂水煎至半乾,去除藥渣,澄清藥液後再次煎煮,製成膏狀,加入神麴末,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藥,空腹溫酒服用二三十丸,即可止血。
又方,鹿茸(醋炙),當歸(各二錢),蒲黃(半兩,炒)
上三味為末,溫酒調下五錢匕,日三服。
〔仲〕桂枝茯苓丸治婦人有癥,在臍上動,下血不止。(方見胎動下血。)
上四方消汙血。
〔垣〕,當歸芍藥湯,治婦人經脈漏下不止,其色鮮紅,時值七月處暑之間,先因勞役,脾胃虛弱,氣短逆,自汗不止,身熱悶亂,惡見飲食,亦不思食,沉困懶倦,四肢無力,大便時瀉;後復因心氣不足,其經脈再下不止,惟覺氣下脫,其元氣逆上全無,惟覺心腹中氣不行,氣短則不能言,是無力以言,非懶語也,此藥主之。
白話文:
另一個方法是將鹿茸(用醋炙過)、當歸(各兩錢)、蒲黃(半兩,炒過)三味藥研成粉末,用溫酒調服五錢匕,一天服用三次。
仲景的桂枝茯苓丸用於治療婦女有癥塊,位於肚臍上方,並伴隨下血不止。(方劑見胎動下血。)
以上四個方劑都能消除瘀血。
垣師的當歸芍藥湯則用於治療婦女經脈漏下不止,血色鮮紅,發生在七月處暑時節,起因是先因勞役導致脾胃虛弱,氣短逆,自汗不止,身體發熱悶亂,厭惡飲食,也不想吃飯,昏沉困倦,四肢無力,大便時瀉;之後又因心氣不足,經脈再次漏下不止,只感覺氣往下流失,元氣逆上消失殆盡,只感覺心腹中氣不通,氣短則不能說話,這是無力說話,不是懶得說話,此藥專治此症。
黃耆(一錢半),白朮,蒼朮(泔浸,去皮),當歸身,白芍藥(各五錢),甘草(炙),生地(各三分),柴胡(二分),熟地,陳皮(去白。各五分),
上十味為粗末,作二服,水煎,去渣熱服,空心。一服之後漸減,次日諸症悉去,頓喜飲食。所以者何?蓋氣通而聞飲食之香,得平康故也。
〔仲〕婦人陷經、漏下黑不解,,膠薑湯,主之。即,芎歸膠艾湯,。
白話文:
黃耆一錢半,白朮、蒼朮(泔浸去皮)、當歸身、白芍藥各五錢,甘草(炙)、生地各三分,柴胡二分,熟地、陳皮(去白)各五分,這十味藥材研成粗末,分成兩劑,用清水煎煮,去渣後趁熱服用,空腹服用。服用一劑後逐漸減少用量,隔天症狀就會完全消失,食慾也會馬上好轉。這是因為氣血暢通,所以能聞到食物的香味,身體也因此恢復健康。
如果是婦女月經不調、經血量少且顏色發黑,可以使用膠薑湯治療。也就是芎歸膠艾湯。
芎藭,阿膠,甘草(各二兩),艾葉,當歸(各三兩),芍藥(四兩),熟地黃
上七味,以水五升,清酒三升,合煮取三升,去渣,納膠令消盡,溫服一升,日三服。不瘥更作。(一云加乾薑一兩,胡洽治婦胞動無干姜。)
〔海〕四物膠艾湯。(方見婦人門大法條。)
〔垣〕,益胃升陽湯,治血脫,益氣,古人之法也。先補胃氣,以助生長,故曰陽生陰長,諸甘藥為之先務。舉世皆以為補氣,殊不知甘能生血,此陽生陰長之理也,故先理胃氣,人之一身,納穀為寶。
白話文:
將芎藭、阿膠、甘草各二兩,艾葉、當歸各三兩,芍藥四兩,熟地黃一起放入鍋中,加入五升水和三升清酒,煮沸後取三升藥液,濾去藥渣,再加入阿膠至溶化,溫熱服用,每次一升,一天服用三次。若病情未癒,可重複服用。有人建議加入乾薑一兩,胡洽則認為治療婦女胞動不需要添加乾薑。此方又名膠艾湯,可治療血脫,益氣,是古代醫家常用的方劑。其原理是先補益胃氣,以助生長,故曰“陽生陰長”,因此甘味藥物是首要之務。許多人認為此方是補氣,卻不知甘味藥物能生血,這正是“陽生陰長”的道理。所以首先要調理胃氣,因為人的一身,以飲食為根本。
黃耆(二錢),人參(有嗽者去之),神麯(炒,各一錢半),升麻,柴胡(各五分),白朮(三錢),當歸身(酒浸),甘草(炙),陳皮(各一錢),生黃芩(二錢,瀉盛暑之伏金肺逆,秋涼不用),一方用生地。
上粗末,每服三錢或五錢,如食添,再加之。如食減,已定三錢內更減之,不可多服。每服二錢,水煎去渣熱服。如腹痛,每服加白芍藥二分,中桂少許。如渴口乾,加乾葛二分。如嗽,去人參。服不計時候。(蓋先服此益胃氣升陽湯,不止,卻服後方柴胡調經湯,大舉大升之也。)
白話文:
黃耆兩錢,人參若有咳嗽則去除,神麴炒過,各一錢半,升麻、柴胡各五分,白朮三錢,當歸酒浸,甘草炙過,陳皮各一錢,生黃芩兩錢,若要瀉去盛暑伏熱,導致肺金逆上,則可用,秋涼則不用,也有方子用生地。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三錢或五錢,若食慾增加,可再加藥量,若食慾減少,則減至三錢內,不可過量服用。每次服用兩錢,用水煎煮去渣,熱服。若腹痛,每次加白芍藥兩分,中桂少許。若口渴乾燥,加乾葛兩分。若咳嗽,去除人參。服藥不限時間,這是因為先服用此方益胃氣,若無效,再服用後方,才能大舉大升。
宣德侯經歷家人病崩漏,醫莫能效。切脈之後,且以紙疏其症,至四十餘種,為制調經升陽除濕湯療之。明日而十減其八,前後五六日良愈。
調經升陽除濕湯,治女子漏下惡血,月事不調,或暴崩不止,多下水漿之物。皆由飲食不節,或勞傷形體,或素有心氣不足,因飲酒勞倦,致令心火乘脾。其人必怠惰嗜臥,四肢不收,困倦乏力,無氣以動,氣短上氣,逆急上衝,其脈緩而弦急,按之洪大,皆中指下得之。脾土受邪也。脾主滋榮周身者也,心主血,血主脈,二者受邪,病皆在脈。脈者血之府也,人者脈之神也,心不主令,胞絡代之,故曰心之脈主屬心系。心系者,胞絡命門之脈也,主月事生孕。皆由脾胃虛而心胞乘之,故漏下血水不調也。況脾胃為陰陽之根蒂,當除濕去熱,益風氣上伸以勝其濕。又云:火鬱則發之。
白話文:
宣德侯家裡有人罹患崩漏,找了很多醫生都無效。他親自把脈後,寫了一份詳細的病症記錄,列舉了四十多種症狀,並根據這些症狀開了調經升陽除濕湯來治療。隔天病情就減輕了八成,前後五、六天就痊癒了。
調經升陽除濕湯,是用來治療婦女崩漏惡血、月經不調、或突然大量出血不止,且排出大量水狀物的疾病。這些病症通常是因飲食不節制,或勞累傷身,或原本就心氣不足,再因喝酒勞累,導致心火乘脾而引起。患者通常會感到懶散嗜睡,四肢無力,困倦乏力,提不起勁,呼吸短促、氣喘上氣,呼吸急促上衝,脈象緩而弦急,按之洪大,這些都是中指下可以感覺到的症狀。這是因為脾土受到邪氣入侵。脾主滋養全身,心主血,血主脈,兩者都受到邪氣入侵,病症就會反映在脈象上。脈是血液的府庫,人是脈的神,心失調令,胞絡代替心臟的功能,因此說心之脈主屬心系。心系,就是胞絡命門之脈,主導著月經和生育。由於脾胃虛弱,心胞乘之,所以才會出現漏下血水、月經不調的情況。況且脾胃是陰陽的根蒂,應該除濕去熱,益風氣上伸以剋制濕邪。也有人說,火鬱則發之。
柴胡,防風,甘草(炙),藁本,升麻(各一錢),羌活,蒼朮,黃耆(各一錢半),獨活(五分),當歸(酒浸,五分),蔓荊子(七分),
上㕮咀,水五大盞,煎至一大盞,去渣,稍熱服。空心服藥畢,待少時,以早膳壓之。可一服而已。如灸足太陰脾經中血海穴二七壯,或三七壯,立已。此藥乃從權衡之法,用風勝濕,為胃氣下陷而氣迫於下,以救其血之暴崩也。若病愈經血惡物已盡,主病雖除,後必須以黃耆、甘草、人參、當歸之類數服以補之,於補氣升陽湯中加和血藥是也。
白話文:
柴胡、防風、甘草(炙)、藁本、升麻(各一錢)、羌活、蒼朮、黃耆(各一錢半)、獨活(五分)、當歸(酒浸,五分)、蔓荊子(七分),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五碗水煎煮至一碗,去除藥渣,稍稍加熱後服用。空腹服用完藥後,稍等片刻,用早餐壓住藥性。一劑即可。如果同時用艾灸在足太陰脾經上的血海穴,灸二七壯或三七壯,效果會更好。這藥方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的,以風勝濕,治療胃氣下陷導致氣血下衝,以止血。如果病癒經血惡物已盡,雖然主病已除,但之後必須用黃耆、甘草、人參、當歸等藥物服用幾次,以補益身體,可以將這些藥物加入補氣升陽湯中一起服用,以達到補氣升陽、和血的效果。
若經血氣惡物下之不絕,尤宜救其根源,治其本經,只益脾胃,退心火之亢,乃治其根蒂也。若遇夏月白帶下脫漏不止,宜用此湯,一服立止。
柴胡調經湯,治經水不止,鮮血,項筋急,腦痛,脊骨強痛,不思飲食。
羌活,獨活,藁本,升麻(各五分),蒼朮(一錢),柴胡根(七分),葛根,當歸身,甘草(炙。各三分),紅花(少許)
上㕮咀,作一服,水煎,去渣,稍熱空心服,微汗立止。
一婦人經候黑血凝結成塊,左廂有血瘕,水瀉不止,穀食有時一化,有時不化,至今歲四月,血塊暴下,並水注俱作,是前後二陰有形之血脫竭於下。既久,經候尤不調,水瀉日見三兩行,食罷心煩不快,飲食減少,甚至瘦弱。東垣先生曰:夫聖人治病,必本四時升降浮沉之理,權變之宜。
白話文:
如果月經期間有惡血不斷流出,一定要治療根本原因,調理經絡,只需滋補脾胃,降心火,就能治癒根本。如果遇到夏天白帶過多,不停流出,可以用這個湯藥,一服就能止住。
柴胡調經湯,主治月經量多不止、鮮血、頸項肌肉僵硬、頭痛、脊柱疼痛、食慾不振。
羌活、獨活、藁本、升麻各五分,蒼朮一錢,柴胡根七分,葛根、當歸身、甘草(炙)各三分,紅花少許。
以上藥材研磨成粉,每次服用一劑,用清水煎煮,去渣,稍熱空腹服用,微微出汗即可止住症狀。
一位婦女月經期間排出黑色血塊,左側腹有血塊,腹瀉不止,有時吃飯能消化,有時不能消化,已經持續了四個月。最近突然排出大量血塊,並伴隨腹瀉,說明前後二陰的精血已經大量流失。時間久了,月經也不規律,腹瀉越來越嚴重,每天排便三次左右,飯後心煩意亂,食慾減退,身體越來越瘦弱。東垣先生說:聖人治病,必須遵循四時升降浮沉的規律,靈活應變,才能對症下藥。
若不本四時,以順為逆,非其治也。且治之大法,必先歲氣,無伐天和,無盛盛,無虛虛,遺人夭殃;無致邪,無失正,絕人長命。故聖人云陽盛陰虛,下之則愈,汗之則死。陰盛陽虛,汗之則愈,下之則死。大抵聖人立法,各自有義。且如升陽或發散之劑,是助春夏之陽氣,令其上升,乃瀉秋冬收藏殞殺寒涼之氣,此病是也。當用此法治之,乃升降浮沉之至理也。
夫天地之氣,以升降浮沉,乃從四時,如治病逆之,則殺人矣。故經云順天者昌,逆天者亡。可不畏哉!夫人之身亦有天地四時之氣,不可止認在外,人體亦同天地也。今經漏不止,是前陰之氣血已下脫矣;水瀉又數年不愈,是後陰之氣血又下陷矣。後陰者主有形之物也,前陰者精氣之門戶,俱下竭,是病人周身之氣常行秋冬之令。
白話文:
如果不遵循四季,逆其自然,那麼治療方法就不得當。而且在治療的原則上,必須首先考慮年節氣候,不要破壞自然和諧,不要過度補充或消弱,以免讓人遭受早逝之災;不要引進邪氣,不要失去正道,也不要斷絕人的壽命。所以聖人曾說,陽氣旺盛而陰氣虛弱,使用下藥會病情加重,而使用發汗藥則會致死。反之,陰氣旺盛而陽氣虛弱,使用發汗藥會病情加重,而使用下藥則會致死。大抵聖人的立法原則,各有其道理。就像升陽或發散的藥方,是為了幫助春夏之陽氣上升,消解秋冬收藏、殺戮寒涼之氣,這正是對應這種病症的治療方式,符合了藥性升降浮沈的至高道理。
天地之間的氣息,以升降浮沈的方式運行,並遵循四季更替,如果治療方法與自然規律相悖,就會傷害生命。所以經典中有言:順應天道則昌盛,違背天道則滅亡。我們怎能不敬畏呢?人的身體中也存在著天地四時的氣息,不能僅僅認為這些只在外在,人體與天地是一體的。現在經絡流動不停,表示前陰的氣血已經向下脫落;長期腹瀉,表示後陰的氣血已經向下陷落。後陰主要負責有形之物的運作,前陰是精氣出入的門戶,都向下衰竭,表示病人的全身氣息常年處於秋冬的狀態。
陰主殺,此等收藏之病是也。陽生陰長,春夏是也,在人身之中,令氣升浮者,穀氣上行是也。既病,則周身血氣皆不生長,穀氣又不升,其肌肉消少,是兩儀之氣俱將絕矣。既下元二陰俱脫,血氣消竭,假令當日元是熱症,今下焦久脫,已化為寒矣。此病久沉久降,寒濕太勝,當急救之。
瀉寒以熱,降濕以燥,大升大舉,以助長生,補養氣血,不致偏枯。聖人立治之法,云:濕氣大勝,以所勝治之。助甲風木上升是也。故經云風勝濕,是以所勝平之也。當調和胃氣,次用白朮之類,以燥其濕而滋元氣。如其不止,後用風藥,以風勝濕,此之謂也。此藥便是大舉大升,以助春夏二濕之久陷下之至治也。
白話文:
這是收藏的疾病,屬於陰氣主導的病症。陽氣生長,陰氣滋長,這是在春夏季節,人體內氣往上浮動,是因為穀氣上行。一旦生病,全身血氣就無法生長,穀氣也無法上升,肌肉就會消瘦,這是因為陰陽二氣都將要消失。下元二陰已經脫落,血氣消竭,即使原本是熱症,現在下焦久脫,也已經轉化為寒症。這種病症長期沉降,寒濕過於旺盛,需要緊急救治。
用熱來驅散寒氣,用燥來去除濕氣,用大升大舉來幫助生長,補充氣血,避免枯萎。聖人制定治療方法,說:濕氣過於旺盛,就用能夠剋制它的方法來治療。這就是幫助甲木風氣上升。所以經書說:風勝濕,是以所勝平之。應該調和胃氣,再用白朮等藥物,來乾燥濕氣,滋養元氣。如果沒有效果,之後再用風藥,以風勝濕,這就是所謂的“大舉大升”,來幫助春夏二濕久陷下焦的最佳治療方法。
又一本云:此病次用四物,隨濕症加減。
〔《大》〕,獨聖散,治婦人血崩不止。
用防風去蘆,不以多少,為細末,酒煮白麵,清調下二錢,空心食前,日二服,更以面作糊,酒投之極驗。治血崩。夏枯草為細末,每服二錢,米飲調下,無時服。
〔《千》〕治崩中不止。芎藭八兩,清酒五升,煎至二升半,分三服。不耐者,徐徐進之。(義云:芎不可久服,令人暴死。)
上大舉大升之劑治崩,脈沉弦而洪,或沉細而數者,皆胃氣下陷也。或崩而又久瀉者,亦胃氣下陷也。故舉之升之,其病愈也。
白話文:
另外有一本書說:這個病症可以先用四物湯,根據濕症的表現加減藥物。
《大醫精誠》記載,獨聖散可以治療婦女血崩不止。
使用防風,去掉蘆葦,不限用量,研成細末,用酒煮白麵,調和後服用二錢,空腹飯前,每天服用兩次。也可以用麵粉做成糊狀,加入酒,效果非常顯著。可以治療血崩。夏枯草研成細末,每次服用二錢,用米湯調服,不限時間服用。
《千金方》記載,可以治療血崩不止。用芎藭八兩,清酒五升,煎煮至二升半,分三次服用。體質虛弱者,可以慢慢服用。(書中說:芎藭不可長期服用,會導致暴死。)
以上藥方都是用升舉的藥物治療血崩,如果脈象沉而弦且洪,或者沉而細且數,都是胃氣下陷。如果血崩同時伴有長期腹瀉,也是胃氣下陷。因此,用升舉的藥物治療,可以使病情痊癒。
〔垣〕經水漏不住有二,補前人之闕。婦人脾胃虛損,致命門脈沉細而數疾,或沉弦而洪大有力,寸關脈亦然,皆由脾胃有虧,下陷於腎.與相火相合,濕熱下迫,經漏不止,其色紫黑,如夏月腐肉之臭。中有白帶者,脈必弦細,寒作於中。有赤帶者,其脈洪數,病熱明矣。
必腰痛或臍下痛,臨經欲行而先發寒熱往來,兩脅急縮,兼脾胃症出見,或四肢困熱,心煩悶不得眠臥,心下急,宜大補脾胃而升降氣血,可一服而愈。或先貴而後賤,或先富而後貧,病名脫營者,心氣不足,其火大熾,旺於血脈之中,又致脾胃飲食失節,火乘其中,形質肌肉顏侶不病者,此心病也,不形於脈。故脾胃飲食不調,其症顯矣。
白話文:
《垣》經記載關於水漏不止的原因有兩種,補足前人的不足。婦女脾胃虛損,導致命門脈沉細而脈搏跳動頻繁,或沉而弦細但脈象洪大有力,寸關脈也是如此,都是因為脾胃虧損,下陷至腎臟,與相火相合,濕熱下迫,導致經血漏不止,顏色紫黑,如同夏日腐肉的臭味。若有白帶,脈象必然弦細,體內有寒氣。若有赤帶,脈象洪數,病熱明顯。
必定會腰痛或臍下痛,月經將要來時,先出現寒熱往來,兩肋緊縮,兼有脾胃症狀出現,或者四肢困熱、心煩意亂、無法入睡、心下急痛,應該大力補脾胃,升降氣血,可服用一劑藥物即可痊癒。或者先富裕後貧窮,或者先顯赫後落魄,這種病叫做脫營,是心氣不足,心火旺盛,充斥在血脈之中,又導致脾胃飲食失節,火氣乘虛而入,形體肌肉、面色容貌沒有病變,這是心病,不會反映在脈象上。所以脾胃飲食不調,其症狀就明顯了。
而經水不時而下,或適來適斷,暴下不止。治當先說惡死之言,勸諭令懼死而心不動,以大補血氣之藥補養脾胃,微加鎮墜心火之藥治其心,補陰瀉陽,經自止矣。痿論云:悲哀太甚,則胞絡絕,胞絡絕則陽氣內動,發則心下崩。(數溲血也。故經曰:大經空虛,發則肌痹,傳為脈痿,此之謂也。
)
丁未年冬,郭大方來說,其妻經水暴崩不止,先曾殞身失血,自後一次經數日而來,今次不止,其人心窄性急多驚。以予料之,他日必因心氣不足,飲食失節得之。大方曰:容到彼。診得掌中寒,脈沉細而緩,間而沉數,九竅微不利,四肢無力,上喘,氣短促,口鼻氣皆不調,果有心氣不足,飲食失節,脾胃虛弱之證。
白話文:
女子經血時常不正常地流出,或是忽來忽去,或是突然大量出血不止。治療應該先告訴她死亡的可怕,勸告她害怕死亡,使心神安定,然後用補血氣的藥物滋養脾胃,稍微加入鎮壓心火的藥物治療心臟,補虛瀉實,經血自然就會止住。痿論中說:過度悲傷哀傷,會導致胞絡斷裂,胞絡斷裂則陽氣內動,就會導致心下崩潰(也就是小便出血)。經書上說:大經虛空,就會導致肌肉麻痺,進而發展成脈痿,這就是原因。
丁未年冬天,郭大方來找我,說他妻子經血暴崩不止,之前曾因失血過多而差點死去,之後每次月經都要持續好幾天,這次更是停不下來,他妻子性子急躁,容易驚慌,心胸狹窄。我根據我的經驗判斷,她應該是因為心氣不足,飲食不節導致的。郭大方說:「等到了那時候再說吧。」我診斷發現她手掌冰冷,脈象沉細緩慢,間或沉數,九竅微微不通,四肢無力,呼吸急促,氣短,口鼻呼吸都不順暢,果然是心氣不足,飲食不節,脾胃虛弱的症狀。
胃脘當心而痛,左脅下急縮有積,當臍有動氣,腹中鳴,下氣,大便難,諸虛證極多,不能盡錄。擬先治其本,餘證可以皆去。與安心定志,鎮墜其驚,調和脾胃,大益元氣,補其血脈,養其心神,以大熱之劑,去其冬寒凝在皮膚內,少加生地黃,去命門相火,不令四肢痿弱,,黃耆當歸人參湯,。
黃耆(一錢),當歸(一錢半),人參(一錢),陳皮(五分),草豆蔻(七分),神麯(半錢,消食,去脾胃寒),黃連(一錢,鎮心驚),杏仁(九個,研如泥),麻黃(一錢,不去節,表閉汗),桂枝(半錢,必先歲氣,無代天和也),生地(三分,去腎火,大去冬月相火之旺)
白話文:
患者感到胃脘部疼痛,位置在心口附近,左脅下有急劇收縮的感覺,像是裡面有積聚的東西,臍周圍有氣體移動的聲音,腹中鳴響,排氣,大便困難,其他虛證很多,無法一一列舉。
我打算先治療其根本病因,其他症狀便可隨之消失。治療方針是安神定志,鎮壓驚恐,調和脾胃,大補元氣,補益血脈,滋養心神。採用溫熱的藥物,驅散冬寒凝結在皮膚內的寒氣,加入少量生地黃,清降命門相火,避免四肢痿弱。使用黃耆當歸人參湯,具體藥物如下:
- 黃耆:一錢
- 當歸:一錢半
- 人參:一錢
- 陳皮:五分
- 草豆蔻:七分,消食,去除脾胃寒氣
- 黃連:一錢,鎮定心驚
- 杏仁:九個,研磨成泥狀
- 麻黃:一錢,不需去除節,用於表寒閉汗
- 桂枝:半錢,必須是當年的藥材,不可用其他年份的代替,因為只有當年的藥材才能順應天地之氣
- 生地:三分,清降腎火,去除冬月相火旺盛的狀態
上為粗末,水三大盞,先煮麻黃數沸,去渣,入前藥同煎至一大盞,於巳午之前,食消盡服之。其胃脘痛,乃胃上有客寒,與大熱藥,草豆蔻丸一十五丸,其痛立止。再與肝之積藥,除其積之根源而愈。
上虛挾積滯而崩。嘗治一老婦人血崩不止,流流不絕,滿床皆血,起床不得者三月矣。腹滿如孕。予作虛挾痰積、汙血治之。用四物四兩,參、術各一兩,甘草半兩,以治虛;香附三兩,半夏兩半,茯苓、陳皮、枳實、縮砂、玄胡各一兩,以破痰積汙血。分二十帖,每帖煎加乾荷葉、側柏葉湯再煎服之,服盡良愈。今再不發,神效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粗粉,用水三杯,先煮麻黃至沸騰幾次,去除藥渣,再放入其他藥材一起煎煮至一杯,在巳午時之前,飯後服用完畢。如果胃脘疼痛,是因為胃部有寒氣,可以服用大熱藥,比如草豆蔻丸十五丸,疼痛就會立即止住。之後再服用針對肝臟積聚的藥物,清除積聚的根源,就能痊癒。
如果上半身虛弱,伴隨有積滯,就會導致崩漏。曾經治療一位老婦人,血崩不止,血流不止,滿床都是血,三個多月無法下床。腹部脹滿如同懷孕一般。我根據她的情況,認為是虛弱夾雜痰積和污血導致的,因此使用四物湯四兩,人參、白術各一兩,甘草半兩,來治療虛弱;香附三兩,半夏兩半,茯苓、陳皮、枳實、縮砂、玄胡各一兩,來破除痰積和污血。將藥方分成二十帖,每帖煎煮時加入乾荷葉和側柏葉湯再煎服用,服完之後就痊癒了。至今沒有復發,效果十分顯著。
〔云〕,柏黃散,療經血不止。
黃芩(一兩二錢半),側柏葉,蒲黃(各一兩),伏龍肝(一兩),
上㕮咀,用水二升,煎取八合,分為二服。
又方,治患崩中不止,結作血片,如雞肝色碎爛。
芎藭(十二分),阿膠,青竹茹(各八分),續斷,地榆,小薊根(各三分),當歸(六分),生地,伏龍肝(各十一分),
白話文:
柏黃散可以治療經血不止。將黃芩一兩二錢半、側柏葉、蒲黃各一兩、伏龍肝一兩,研磨成粉末,用兩升水煎煮,取八合,分兩次服用。
另一個方劑可以治療崩中不止,血塊凝結成雞肝色的碎塊。將芎藭十二分、阿膠、青竹茹各八分、續斷、地榆、小薊根各三分、當歸六分、生地、伏龍肝各十一分,混合使用。
上用水九盞,煮取三盞,去渣,分作三服。
〔《衍》〕治婦人血露。蠶砂一兩,炒伏龍肝半兩,阿膠一兩,同為末,溫酒調,空心,二三錢,以知為度(《大全》名無比散,無阿膠。)
〔羅〕,伏龍肝散,治氣血勞傷,衝任脈虛,經水非時忽然崩下,或如豆汁,或成血片,或五色相雜,或赤白相兼,臍腹冷痛,經久未止,令人黃瘦,口乾,飲食減少,四肢無力,虛煩驚悸。
伏龍肝(一兩),甘草(半兩),赤石脂(一兩),芎藭(三兩),肉桂(半兩),熟地(二兩),當歸,乾薑(各七錢半),艾葉(二兩,微炒),麥門冬(去心,一兩半),
白話文:
先用九盞水煮藥,煮到剩下三盞,去掉藥渣,分三次服用。治療婦女血崩,可用炒伏龍肝半兩、蠶砂一兩、阿膠一兩,研磨成粉,溫酒調服,空腹服用二至三錢,以藥效為準。另有一種名為伏龍肝散的藥方,適用於氣血勞傷、衝任脈虛,經期不規律,突然大量出血,或血色如豆汁,或成血片,或五色相雜,或赤白相兼,伴隨臍腹冷痛,久治不愈,導致面色發黃消瘦,口乾舌燥,食慾不振,四肢無力,虛煩驚悸等症狀。方中藥材包括伏龍肝一兩、甘草半兩、赤石脂一兩、芎藭三兩、肉桂半兩、熟地二兩、當歸、乾薑各七錢半、艾葉二兩(微炒)、麥門冬(去心,一兩半)。
上件為粗末,每服四錢,棗二枚,水同煎。
上四方伏龍肝例,蓋燥可去濕也。前二方去濕熱,後二方去寒濕。按伏龍肝為止血之聖藥,先賢治崩,用旋覆花、半夏輩。治膈間濕痰而崩止者,亦是此意。
〔《大》〕崩中下血不止,小腹痛。
芍藥(一兩,炒黃),柏葉(六兩,微炒。丹溪云:柏葉性多燥)
上水一升,煎取六合,入酒五合,煎取七合,空心,分為二服。一方為細末,酒調二錢。一方有鹿角膠等分,酒調,治白帶,臍腹痛。
〔世〕,牡蠣散,治月水不止,眾藥不愈者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四錢,搭配兩枚紅棗,用水煎煮服用。
上面四個藥方都是治療崩漏的,原理是燥濕。前兩個方子用來治療濕熱引起的崩漏,後兩個方子則用來治療寒濕引起的崩漏。伏龍肝是止血良藥,古人治療崩漏時,常使用旋覆花、半夏等藥物,其目的也是要祛除膈間的濕痰,達到止血的效果。
《大醫精誠》記載:崩漏不止,小腹疼痛。
使用炒黃的芍藥一兩,微炒的柏葉六兩(丹溪先生說柏葉性燥),用水一升煎煮至六合,加入五合酒,繼續煎煮至七合,空腹分兩次服用。另外,也可以將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酒調服兩錢。還有一個方子,將藥材與鹿角膠等量混合,用酒調服,可以治療白帶、臍腹疼痛。
《世醫得效方》記載,牡蠣散可以治療月經不止,久治不癒的情況。
牡蠣火煅研細,用醋調成丸,再煅過通紅,候冷研細,出火毒,卻用醋調艾末,熬成膏,和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醋艾湯下。
〔《素》〕陰虛陽搏,謂之崩。(陰陽別論)
〔垣〕,涼血地黃湯,治婦人血崩。是腎水陰虛,不能鎮守胞絡相火,故血走而崩也。
生地(半兩),黃連(三分),黃柏(二分),黃芩(一分),羌活,柴胡,知母,升麻,川芎(各二分),防風(三分),藁本(二分),甘草(一分),紅花(少許),歸身(五分),細辛(一分),荊芥穗,蔓荊子(一分),
白話文:
將牡蠣火燒研磨成細粉,用醋調成丸子,再將丸子燒至通紅,冷卻後研磨成細粉,去除火毒。然後用醋調和艾草末,熬成膏狀,與丸子混合,製成桐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五十丸,用醋和艾草湯送服。
《素問》中說,陰虛陽亢,就會導致血崩。
《垣》書中提到,涼血地黃湯可以治療婦女血崩。這是因為腎水陰虛,無法鎮守胞絡的相火,所以導致血液外溢而造成血崩。
處方:生地黃(半兩)、黃連(三分)、黃柏(二分)、黃芩(一分)、羌活、柴胡、知母、升麻、川芎(各二分)、防風(三分)、藁本(二分)、甘草(一分)、紅花(少許)、歸身(五分)、細辛(一分)、荊芥穗、蔓荊子(一分)。
上㕮咀,都作一服,水三大盞,煎至一盞,去渣,稍熱服,空心。足太陰脾之經中血海二穴,在膝臏上內臁,白肉際二寸中。治女子漏中惡血,月事不調,逆氣腹脹,其脈緩者是也,灸三壯。足少陰腎之經中陰谷二穴,在膝內輔骨後,大筋下、小筋上,按之應手,屈膝取之。
治膝如錐,不得屈伸,舌縱涎流,煩逆溺難,少腹急引陰痛,股內痛,婦人漏下不止,腹脹滿不得息,小便黃如蠱,女子如妊身,可灸三壯。
〔《大》〕,小薊湯,治崩漏不止,色明如水,得溫則煩悶者。此陽傷於陰,令人下血,當補其陰。脈數疾小者順,大者逆。
白話文:
服用藥物時,每次一劑,用三碗水煎煮,熬至一碗,去除藥渣,稍涼後空腹服用。足太陰脾經上的血海穴,位於膝蓋骨上方內側膝窩,白肉際二寸處。此穴可治療女子漏下惡血、月經不調、逆氣腹脹等症狀,脈象緩者適用,灸三壯。足少陰腎經上的陰谷穴,位於膝蓋內側輔骨後方,大筋下方、小筋上方,按壓時有感覺,屈膝取穴。此穴可治療膝蓋疼痛如錐刺般,難以屈伸,舌頭伸出流口水,煩躁逆氣,排尿困難,小腹疼痛牽引至陰部,大腿內側疼痛,婦女漏下不止,腹脹滿難以呼吸,小便黃如米湯,女子懷孕一般,灸三壯。
另外,《大醫精誠》記載的小薊湯,可治療崩漏不止,血色清澈如水,稍微溫熱就煩躁悶熱的症狀。這是因為陽氣受損導致陰虛,而引起下血,因此需要補益陰氣。脈象數而快者為順,脈象大而有力者為逆。
小薊莖葉(研,取汁一盞),生地黃汁(一盞),白朮(半兩,銼)
上三件,入水一盞,煎至一半,去渣溫服。
芎藭酒,治崩中,晝夜不止,醫不能治。
芎藭(一兩),生地汁(一盞)
上用酒五盞,煮芎藭一盞,去渣,下地黃汁,再煎二三沸,分為三服。
治崩中去血不止。
大、小薊根(五兩),白茅根(三兩),
上二味,細切,用酒五升,煮取四升,去渣,分四服。
〔丹〕漏下乃熱兼虛,四物加黃連。
〔云〕,金華散,治血室有熱,崩下不止,服溫藥不效者。
白話文:
取小薊的莖葉研磨取汁一杯,加入生地黃汁一杯,白朮半兩磨成粉,三者一同放入一杯水中煎煮至一半,去渣後溫熱服用。
芎藭酒可用於治療崩漏不止,晝夜不停,醫治無效的情況。取芎藭一兩,生地黃汁一杯,加入五杯酒中,煮沸至只剩一杯,去渣後加入生地黃汁,再煮沸兩三沸,分三次服用。
可用於治療崩中去血不止。
取大、小薊根五兩,白茅根三兩,細切後加入五升酒中煮至四升,去渣,分四次服用。
丹方指出,漏下是熱與虛兼雜,可以用四物湯加黃連治療。
金華散可用於治療血室有熱,崩漏不止,服用溫藥無效的情況。
延胡索,瞿麥穗,當歸,乾薑,牡丹皮(各一兩),石膏(二兩),桂心(別研為末,七錢半),蒲黃(半兩),威靈仙(七錢半),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水一盞半,空心溫服,日二。
〔《大》〕治崩中下血。黃芩不以多少,為細末,每服一錢,燒秤錘通赤,投酒中令沸,卻用其酒調服。(許學士云:崩中多用止血補血藥治之。陽乘於陰,前所謂天暑地熱,經水沸溢是也。金華散亦妙。)
白話文:
延胡索、瞿麥穗、當歸、乾薑、牡丹皮各一兩,石膏二兩,桂心研成粉末七錢半,蒲黃半兩,威靈仙七錢半,以上藥材混合研成細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盞半水,空腹溫服,一天服用兩次。
另外,黃芩研成細末,每次服用一錢,用燒紅的秤錘放入酒中煮沸,再用此酒調服黃芩末。
〔丹〕經水多,去不能住,以三補丸加莎根、龜板、金毛狗脊。(三補者,芩、連、柏也。)
〔子和〕孟官人母,年五十餘,血崩一載,僉用澤蘭丸、黑神散、保安丸、白薇散,補之不效。戴人見之曰:天癸已盡,本不當下血,蓋血得熱而流散,非寒也。夫女子血崩,多因大悲哭,悲甚則肺葉布,心系為之急,血不禁而下崩。《內經》曰:陰虛陽搏謂之崩。陰脈不足,陽脈有餘,數則內崩,血乃下流,舉世以虛損治之,莫有知其非者。
白話文:
《丹經》記載,如果體內水液過多,無法停留,可以用三補丸加上莎根、龜板、金毛狗脊來治療。三補丸指的是黃芩、黃連、側柏。
《子和》記載,孟官人的母親,五十多歲,血崩已經一年,嘗試過澤蘭丸、黑神散、保安丸、白薇散等藥物,都無法改善。戴人見狀,認為她天癸已盡,本不應該流血,而是因為血熱導致散溢,並非寒症。女子血崩,多是因為極度悲傷哭泣,悲傷過度會導致肺葉擴張,心系急迫,血液無法控制而流出。《內經》記載:「陰虛陽搏謂之崩。」意思是陰脈不足,陽脈有餘,就會導致內崩,血液下流。世人多以虛損來治療血崩,卻沒有人知道這是錯誤的。
可服大劑。大劑者,黃連解毒湯是也。次以香附二兩炒,白芍藥二兩焙,當歸二兩焙。三味同為細末,水調下。又服檳榔丸,不旬日而安。
〔垣〕,丁香膠艾湯,治崩漏不止。蓋心氣不足,勞役及飲食不節所得。經隔少時,其脈兩尺俱弦緊而洪,按之無力,其證自覺臍下如冰,求厚衣被以御其寒,白帶白滑之物雖多,間下如屋漏水,下時有鮮血不多,右尺脈時微洪,屋漏水多暴下者,是急弦脈為寒多,而洪脈時見乃熱少,合而言之,急弦者北方寒水多也,洪脈時出者命門胞絡之火也,黑物多赤物少,合成屋漏水之狀也。
白話文:
可以服用大劑量的藥物,大劑量藥物指的是黃連解毒湯。接下來用香附二兩炒熟,白芍藥二兩烘乾,當歸二兩烘乾,三味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清水調和服用。再服用檳榔丸,不出十天就能痊癒。
丁香膠艾湯用來治療崩漏不止,主要是因為心氣不足,勞累过度或飲食不节导致的。经期结束后不久,脉象两尺部位都弦紧而洪大,按压无力。患者自覺臍下如同冰塊般寒冷,需要厚厚的衣服和被子抵御寒冷。白帶白滑的液體雖然很多,但間歇性地流出,如同屋頂漏水一樣。流出時伴随少量鮮血,右尺脈有時微洪。屋漏水大量突然流出時,是急弦脈代表寒氣多,而洪脈偶爾出現則代表熱氣少。綜合而言,急弦脈代表北方寒水多,洪脈偶爾出現代表命門胞絡之火。黑色分泌物多,红色分泌物少,合起来就形成了屋漏水的症状。
川芎(四分),歸身(一錢二分),生艾葉(一錢),阿膠(六分,另後炮入),白芍(三分),熟地(三分,以瀉大洪脈),丁香(四分),
上為細末,作一服,水二盞,煎至五沸,去渣,入膠、艾,再上火煎至一大盞,空心宿食消盡帶熱服之,三服效。
〔《大》〕治血崩。
熟艾(如雞子大),阿膠(半兩),乾薑(一錢),
上粗末,用水五盞,先煎艾葉、姜至二盞半,入膠稍溫分二服,空心服。又方,治崩中不止。丁香二兩為細末,用酒三升,煮取一升,空心頓服。《必效方》用丁香百顆,酒煎服。又方,益智炒為細末,鹽湯米飲調下。
白話文:
川芎四分,歸身一錢二分,生艾葉一錢,阿膠六分(另後炮入),白芍三分,熟地三分(以瀉大洪脈),丁香四分,研成細末,做成一服藥。用兩碗水煎煮,至五沸時,去渣,加入阿膠、艾葉,再用大火煎至一碗,空腹服用,連服三劑即可見效。此方主治血崩。
另外,可用熟艾一個雞蛋大小,阿膠半兩,乾薑一錢,研成粗末,用五碗水先煎艾葉、乾薑至兩碗半,再加入阿膠稍溫,分兩次服用,空腹服用。此方亦主治崩中不止。
亦可將丁香兩錢研成細末,用三升酒煮取一升,空腹頓服。此外,《必效方》中記載用丁香一百顆,酒煎服亦可。另有一方,用益智炒成細末,用鹽湯米飲調服。
〔世〕,香礬散,治血崩。
香附不以多少,極酸醋浸一宿,炒焦為灰存性,每一兩,入白礬末二錢,米飲調服,空心,神妙。一法用荷葉湯調,尤妙。
〔《大》〕用香附子去毛,炒焦黑存性,為細末,用極熱酒調下二錢,放溫服,不過兩服立愈。昏迷甚者,三錢匕。如血山崩不止者,亦能解之,米飲調亦可。許學士云:治下血不止,或成五色崩漏,香附子是婦人仙藥也。
〔世〕婦人血崩不止。用檳榔燒灰存性,碾末,以溫酒調下,甚妙。
白話文:
香礬散可以治療血崩。將香附用極酸醋浸泡一夜,炒至焦黑存性,每兩加入白礬末二錢,用米飲調服,空腹服用,效果奇佳。也可以用荷葉湯調服,效果更佳。
另外,《大》中記載,可以將香附子去毛,炒至焦黑存性,研磨成細末,用極熱酒調服二錢,溫服,一般服用兩次即可痊癒。昏迷嚴重者,可服用三錢匕。如果血崩不止,香附子也能有效止血,也可以用米飲調服。許學士說,香附子是治療婦女下血不止或五色崩漏的仙藥。
此外,婦女血崩不止,可以用檳榔燒灰存性,研磨成末,用溫酒調服,效果很好。
〔《大》〕,五靈脂散,治婦人血山崩,諸藥不止者。
五靈脂炒令煙盡,為末,每服一錢,溫酒調下。
一法每服三錢,水酒、童便各半盞,煎服,名,抽刀散,。
琥珀散,治崩暴下血。
赤芍,香附子,枯荷葉,男子發(皂莢水洗),當歸,棕櫚(炒焦,存性),烏紗帽(是漆紗頭巾,取陽氣先出故也)
上等分,除棕櫚外,其餘並用粗片,新瓦上煅成黑灰,存性三分,為細末,每服五錢,空心童便調下。如人行十里,再一服,七八服即止。若產後血去多,加米醋、京墨、麝香少許。一法,先以五積散加醋煎,投一二服,次服五靈脂散。
白話文:
《大》中記載的「五靈脂散」,用於治療婦女血崩,其他藥物都無法止住的病症。
將五靈脂炒至煙霧散盡,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一錢,用溫酒調服。
另一種方法,每次服用三錢,用清水和童便各半盞煎服,稱為「抽刀散」。
「琥珀散」用於治療崩漏暴下血。
將赤芍、香附子、枯荷葉、男子頭髮(用皂莢水洗過)、當歸、棕櫚(炒焦,保留藥性)、烏紗帽(是漆紗頭巾,取陽氣先出的特性)等份混合,除棕櫚外,其餘藥物用粗片,在新瓦上煅燒成黑色灰燼,保留藥性三分,研磨成細粉。每次服用五錢,空腹用童便調服。如果病人走了十里路,再服用一次,服用七到八次即可。如果產後出血過多,可以加入米醋、京墨和少許麝香。另一種方法是先用五積散加醋煎服一到兩次,然後服用五靈脂散。
療經血不止:
婦人經血正淋漓,舊蕊蓮蓬燒作灰
熱酒一杯調八字,自然安樂更無疑
〔《衍》〕黃牛角䚡用尖,燒為黑灰,微存性,治婦人血崩,大便血,及冷痢白痢。
〔《大》〕治漏下不止者。鹿角燒灰,細研,食前溫酒調下二錢。
又方,桃仁燒灰研細,食前溫酒調下二錢。又方,亂髮,皂角水洗淨,燒為細末,空心溫酒調下二錢。
〔世〕治血久崩。夏枯草燒存性,為末,空心米飲調下。此用灰,與前用草不同。
〔《大》〕,荊芥散,治婦人崩中不止。
白話文:
治療女性經血不止,可用舊蓮蓬燒成灰,用熱酒調和服用,即可止血。另外,黃牛角尖燒成灰也能治療女性血崩、便血、冷痢和白痢。鹿角燒成灰,溫酒調服,也可止漏下不止。桃仁燒成灰,溫酒調服,亦可治漏下不止。亂髮用皂角水洗淨後燒成細末,空心溫酒調服,也能止血。夏枯草燒成灰,空心米飲調服,可治療血崩不止。荊芥散也能治療女性崩中不止。
用好麻油點燈,多著燈心,就上燒荊芥焦色,為細末,每服三錢,童便調下。
〔《簡》〕治婦人漏下血不絕。槐花蛾不以多少,燒作灰,細研,食前溫酒調二錢匕。
〔《產寶》〕治崩中不止,不問年月遠近。用槐耳燒作灰,為末,以酒服方寸匕。
〔《大》〕,神應散,治血崩不止。
桂心不以多少,炒極焦存性,為末,每服一二錢,米飲調下。
如聖散,治血山崩。
白話文:
用麻油點燈,多放燈芯,將荊芥燒成焦黑色,研成細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童子尿調服,可治療婦女漏下不止的出血。槐花不分多少,燒成灰,研成細末,飯前用溫酒調服二錢匕,可治療婦女崩中不止的出血。槐耳不分多少,燒成灰,研成細末,用酒服用方寸匕,可治療婦女崩中不止的出血,不論出血時間長短。神應散可以治療血崩不止。桂心不分多少,炒至極焦保留藥性,研成細末,每次服用一至二錢,用米湯調服。如聖散可以治療血山崩。
棕櫚,烏梅(各一兩),乾薑(一兩五錢,並燒過存性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烏梅酒調下,空心食前服。久患,不過三服愈。
治血崩屢效方。
當歸,白芍,乾薑,棕櫚(各等分),
上各煅存性,研為細末,醋調,以有節朱箸,左攪四十九轉,食前服。
又方,用棕櫚、白礬,煅為末,酒調二錢服。
治暴崩下血。百草霜二錢,狗膽汁一處拌定,分作二服,當歸酒調下。
又方,京墨為末二錢匕,同燒露蜂房為末,三指撮,酒調服。
〔世〕治血崩。用葫蘆去子穰實,荊芥穗燒存性,飲湯服。
白話文:
棕櫚、烏梅各一兩,乾薑一兩五錢,將乾薑燒過存留藥性,研磨成細粉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烏梅酒調服,空腹飯前服用。久病者,最多服用三劑即可痊癒。
此方治療血崩屢試有效。
將當歸、白芍、乾薑、棕櫚各取等量,分別煅燒存留藥性,研磨成細粉,用醋調服,用有節的朱紅色筷子,朝左攪拌四十九圈,飯前服用。
另一方,將棕櫚和白礬煅燒成粉末,用酒調服,每次服用二錢。
治療突然大量出血。將百草霜二錢和狗膽汁混合均匀,分成兩劑,用當歸酒調服。
另一方,將京墨研磨成粉末二錢,與燒過的露蜂房粉末混合,取三指量,用酒調服。
治療血崩。將葫蘆去籽和瓤,將荊芥穗燒存留藥性,用其煮湯服用。
上二十一方,皆燒灰黑藥。經云:北方黑色,入通於腎。皆通腎經之藥也。夫血者心之色也,血見黑即止者,由腎水能制心火故也。
運氣,血崩皆屬風火。經云:少陽司天之政,初之氣,風勝乃搖,候乃大溫,其病血崩是也。
〔海〕治崩不定,或淋淫經年者。
白礬(溶開成汁,一兩),沒藥(一錢),硇砂(五分),黃丹(五分),
上件,將白礬溶開成汁,下余藥細末,一處攪勻,就成丸子,如彈子大。每用一丸,新綿裹定,納陰中,立效。
〔《摘》〕經血過多不止,並崩中(《心術》同:),三陰交,行間(各針訖灸之。),通里(足小指上二寸,刺二分,灸二七壯。)
白話文:
上面二十一方藥方,都是用燒成黑色的藥材。經書上說:北方屬黑色,與腎臟相通。這些藥方都是通腎經的藥物。血液是心臟的顏色,血液變黑就停止流動,是因為腎臟的水能抑制心臟的火。
血崩和運氣失調,都屬於風火所致。經書上說:少陽主司天上的政令,初氣的時候,風氣盛行就會使人搖晃,接著就會出現發熱的症狀,這種病症就是血崩。
治療崩漏不定,或者淋漓不止多年的方法:
白礬(溶解成汁,一兩),沒藥(一錢),硇砂(五分),黃丹(五分)。
將白礬溶解成汁,加入其他藥材研成細末,混合在一起,搓成彈子大小的丸子。每次服用一丸,用新的棉花包裹好,塞入陰道,效果顯著。
經血過多不止,以及血崩,可以針灸三陰交、行間穴位(針灸完後再灸),以及通里穴位(足小指上二寸,刺入二分,灸二七壯)。
〔桑〕漏下不止(《心術》、《摘英》同:)三陰交,太衝
〔東〕胞門不閉,漏下惡血不禁:氣門(在關元傍三寸,刺入五分。)
〔《集》〕血崩並漏下:中極(補。)子宮(二寸半。)敗血不止:三陰交,百勞,風門,中極,腎俞,膏肓,曲池,絕骨
〔《甲》〕婦人不字,陰暴出,經水漏,然谷主之。婦人漏血,腹脹滿,不得息,小便黃,陰谷主之。(《千金》云:漏血少腹痛脹滿如阻,體寒熱,腹偏腫。)女子血不通,會陰主之。女子漏血,太衝主之。
〔《脈》〕問曰:五崩何等類?師曰:白崩者形如涕,人參者形如絳,黃崩者形如爛瓜,青崩者形如藍色,黑崩者形如衃血也。寸口脈弦而大,弦則為減,大則為芤,減則為寒,芤則為虛,寒虛相搏,此名曰革,婦人則半產漏下。(又見諸見血。)
白話文:
桑樹枝葉煮水服用可以治療婦女漏下不止的症状,可以针灸三阴交和太衝穴。東垣医家认为,胞门不闭,漏下恶血不止,可以用针刺气门穴治疗。根据《集效方》记载,血崩并漏下,可以补中极穴和子宫穴。败血不止,可以针灸三阴交、百劳、风门、中极、肾俞、膏肓、曲池、绝骨等穴位。《甲乙經》中提到,妇女不孕、阴道出血、经水漏下等问题,都与谷道有关。妇女漏血、腹胀满、小便黄,则与阴谷有关。女子血不通,则要针灸会阴穴。女子漏血,则要针灸太衝穴。《脉经》中记载,五崩的类型分别为:白崩如涕、赤崩如絳、黄崩如爛瓜、青崩如藍色、黑崩如瘀血。寸口脉弦而大,说明患者寒虚相搏,容易导致半产漏下。
〔仲〕寸口脈微而緩,微者衛氣疏,疏則其膚空,緩者胃氣實,實則谷消而水化也。谷入於胃,脈道乃行,水入於經,其血乃成,榮盛則其膚必疏,三焦絕經,名曰血崩。
〔《脈》〕診婦人漏血下赤白,日下血數升,脈急疾者死,遲者生。診婦人漏下赤白不止,脈小虛滑者生,大緊實數者死。
白話文:
如果病人寸口脉摸起来微弱而缓慢,微弱表示卫气虚散,虚散则皮肤空虚,缓慢表示胃气实满,实满则谷物消化成水液。食物进入胃,脉道才会运行,水液进入经脉,血液才会生成,气血充盈则皮肤必定光滑。三焦经气血衰竭,称为血崩。
如果诊断妇女阴道出血,颜色赤白,每天出血量很多,脉象急促而有力,则会死亡;脉象缓慢则会存活。如果诊断妇女阴道出血不止,脉象细小虚弱而滑利,则会存活;脉象粗大紧实而有力,则会死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