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十一·肝膽部 (1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十一·肝膽部 (17)

1.

〔《素》〕太陽所謂強上引背者,陽氣大上而爭,故強上也。(脈解篇)督脈為病,脊強反折。(骨空論)

〔《靈》〕足少陰之筋,循脊內,挾膂上至項。其病主癇瘈及痓,在外者不能俯,在內者不能仰。故陽病者腰反折不能俯,陰病者不能仰,治在燔針。

〔《甲》〕風痓身反折,先取太陽及膕中及血絡出血。痓,中有寒,取三里。痓,取之陰蹺及三毛上及血絡出血。痓,取囟會及百會,又膈俞、上關、光明主之。痓,目不眴,刺腦戶。痓,脊強反折,瘛瘲癲疾,頭重,五樞主之。痓,互引善驚,天衝主之。痓,反折心痛,形氣短,尻䐈澀,小便黃閉,長強主之。

痓,筋痛急互引,肝俞主之。熱痓,脾俞及腎俞主之。痓口噤,互相引,口乾,小便赤黃,或時不禁,承漿主之。痓驚互引,腳如結,腨如裂,束骨主之,痓,反折互引,腹脹掖攣,背中怏怏,引脅痛,內引心中膂內,肺俞主之。又刺陽明,從項而數背椎,俠脊膂而痛,按之應手者,刺之尺澤,三痏立已。

白話文:

太陽經脈氣血過盛上衝,導致背部強直疼痛。《素問》中提到,督脈生病,會造成脊背強直反弓。《骨空論》也記載了類似情況。

足少陰經的筋脈沿著脊椎內側、腎臟附近向上延伸到頸項。此經脈生病主要表現為抽搐、痙攣和痓病。痓病在外者無法彎腰,在內者無法仰頭。陽氣病變者腰部反弓無法彎腰,陰氣病變者無法仰頭,治療方法是用燔針灸法。

風邪引起的痓病,導致身體反弓,先治療太陽經和膕中穴,並放血。寒邪引起的痓病,要灸三里穴。其他治療痓病的穴位包括陰蹺穴、三毛穴(並放血)、囟會穴、百會穴、膈俞穴、上關穴、光明穴。如果痓病伴隨眼球不能轉動,則刺腦戶穴。痓病伴隨脊背強直反弓、抽搐、癲癇、頭重,則治療五樞穴。痓病伴隨身體互相牽引、容易驚嚇,則治療天衝穴。痓病伴隨反弓、心痛、氣短、臀部僵硬、小便黃濁閉塞,則治療長強穴。

筋脈疼痛緊繃互相牽引,治療肝俞穴。熱邪引起的痓病,治療脾俞穴和腎俞穴。痓病伴隨口噤、互相牽引、口乾、小便赤黃,有時不禁,則治療承漿穴。痓病伴隨驚恐、互相牽引,腳部像綁緊一樣,大腿像裂開一樣,則治療束骨穴。痓病伴隨反弓、互相牽引、腹部脹滿、脅肋攣縮、背部沉重、牽引脅肋疼痛,內部牽引到心臟和脊椎附近,則治療肺俞穴。另外,如果陽明經脈沿著頸項到背部脊椎兩側疼痛,按壓時有反應,則可以刺尺澤穴,三次就能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