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三十三·傷寒部 (10)
卷之三十三·傷寒部 (10)
1. 灰包熨法
病人服前藥,胸膈不滿悶者,此上焦有陽也。或藥力太過,上焦有熱。腹滿虛鳴,時時疼痛,此是被陽藥消,逐得上焦陰氣併入下焦也,雖是下焦積寒冷,奈上焦陽盛,更難用溫下焦藥也,當用灰包熨之。其法用稻草灰或桑柴灰二三升許,入好醋拌和,乾溼得所,銚內炒,令灰熱,以帛包裹,置臍下熨之。頻先炒灰包,常更換,令常熱,以腹不滿痛為度。
初熨時病人不受者,勿聽,但令亟熨之不住可也。如灰包熨後,得下利三兩行,或小便二三升,或微似有汗,此是陰氣外出或下泄也,勿疑之。病輕者,乃得愈,後出餘氣而解。病人三部脈沉,寸脈小於關尺,此為陰盛,當溫中藥以消陰氣,宜厚朴丸。
厚朴丸
人參,白朮,厚朴,陳皮,藿香,當歸,細辛
神術湯,亦同治。陰躁而渴,不可誤用涼藥。若熱藥冷服,內有伏陽則可。若脈已虛,按之全無力,或病人素無食養者,只可溫服。
白話文:
[灰包熨法]
患者服用前方藥物後,如果胸部感到不舒暢、悶堵,這表示上焦(身體的上半部)有陽氣存在。或者藥效過強,導致上焦產生熱感。腹部感覺脹滿,腸胃發出空鳴聲,偶爾會有疼痛,這可能是因為陽性藥物的作用,將上焦的陰氣驅趕到下焦(身體下半部),即使下焦已有寒氣聚集,但因上焦陽氣旺盛,再使用溫補下焦的藥物會更困難,此時應使用灰包熨法。
具體做法是,取二三升的稻草灰或桑木灰,加入足夠的醋拌勻,調至適當的濕度,放入鍋中炒熱,使灰變熱,再用布包裹,放置在肚臍下方進行熱敷。需不斷地更換炒熱的灰包,保持其溫度,直到腹部不再有脹滿或疼痛的感覺為止。
剛開始熱敷時,患者可能無法忍受,不要停下來,持續進行熱敷即可。熱敷後,患者可能會有兩三次的腹瀉,或者排出二三升的小便,或者稍微有出汗的現象,這是陰氣通過排泄或汗液排出體外的正常反應,不必過度擔心。病情較輕的患者,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得到康復,病氣會隨後逐漸消失。
若患者的脈象顯示三部脈沉,寸脈比關脈和尺脈要弱,這表示陰氣過盛,應該使用溫中藥來消除陰氣,適合服用厚朴丸。
厚朴丸成分
人參、白朮、厚朴、陳皮、藿香、當歸、細辛
神術湯也能達到同樣的療效。若患者出現陰躁且口渴的情況,切勿誤用寒涼藥物。如果使用熱性藥物冷服,體內有潛藏的陽氣可以抵擋。但如果脈象已經虛弱,用力按壓完全無力,或者患者平時營養不良,則應溫熱服用藥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