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十一·肝膽部 (11)
卷之十一·肝膽部 (11)
1. 癲癇
繼又無所知識,惟開眼不睡,手足雖能運動,卻作尋摸態。如此又二晝夜,粥食稍加,又溺床多如前。予益喜,仍守前藥。予又往他處,次日晚,忽來召予。急往視之,病人自言渾身皆痛,脈之皆五至,左右均而和,曰參朮膏俱盡,遂教令就與前藥中加參朮煎,去荊瀝,加香附末。與一服,覺甚快。
余且令守此藥,至次夜半,又來告急曰:前痛大作。往視之,坐桶上。叫聲甚高。予思之,此虛病亦多汗,腸燥而糞難耳。痛當在小腹與腰,急烘琥珀膏大者貼小腹,仍教以熱手摩腰腎間,連得下氣而痛減,就睡少時,又起,如是者五六次。一醫者勸令用通利藥,予曰:痛與死,孰為輕重,且堅忍至夜半,後當自通。
又往他處,至四更,來告急,往視之,痛大作。予令坐以溫湯中,當自下。換湯痛定,覺甚快,第二桶湯,下結糞二塊,就睡。天明予又往他處,至晚又告急。予視痛大作,連及兩脅,手不可近。予思之,此痛無因,若結糞未盡,痛當在下;今痛在上,必因食多,問之果然。
醫者欲用感應丸,予教勿與粥藥。病力索藥,遂以香附末,令舐之。至夜半痛漸減,天明覺略飢索粥。予曰:非飢也,乃嘈耳。勿與,而自安。其家又自與粥,至辰巳間,予往他處,至晚痛又作,而病者索香附末不已,遂以湯調半碗與之,探令吐,猶有宿食,痛遂止。予又往他處,至夜半,又告痛復作,詢之,以醋拌蘿蔔苗吃粥。
又以香附末探吐之,痛定,教令一晝夜勿與食。至次日,少與淡粥,覺飢時以陳皮湯下白朮丸,如此調理自安。
痰癲癇治法,並見上虛條。
〔潔〕治風癇病久不能愈者,從厚朴丸。春秋加添外,又於每一料中加人參、菖蒲、茯苓各一兩五錢,和劑服之。(厚朴丸方見翻胃。)
〔垣〕,升陽湯,治陽蹺癇,足太陽下行,宜升陽氣。
麻黃(八錢,不去節),羌活(一兩半),防風根(八錢),炙甘草(五錢)
上㕮咀,每服三錢,水五大盞,煎至一盞,去渣,稍熱服,宿食消盡,腹中空服之。後避風寒一二時辰,乃效。
〔潔〕晝發,治陽蹺、申脈二穴,在足外踝下陷中,容爪甲白肉際是也。夜發,治陰蹺、照海二穴,在足內踝下陷中是也。先灸兩蹺各二七壯,然後服前藥。
〔《千》〕治百病風癲。用麻仁四升,水六升,猛火煮令茅生,去渣,煎取七合,旦空心服。或發,或不發,或多狂語,勿怪之。但令人摩手足,須臾即定。凡進三劑,無不愈。
〔羅〕,神應丹,治諸風心癇病。
狐肝(一具),烏鴉(一隻),鴟梟(一個),白礬(一兩),野貍(一個,去肚腸,不用皮毛,用新瓦罐盛肉,以炭火煮爛),生犀角末(一兩)
上為末,用酒打麵糊為丸,如皂子大,硃砂為衣。每服一丸,酒送下,不拘時候。
白話文:
癲癇
這位病人發病後意識不清,只睜著眼睛不睡覺,手腳雖然能動,卻像在胡亂摸索。這樣持續了兩天兩夜,粥食略微增加,小便失禁的情況也和之前一樣嚴重。我(醫生)很欣慰,繼續用之前的藥方。後來我去別處,第二天晚上,病人突然派人來請我。我趕緊去看,病人自述全身疼痛,脈象是五至,左右均勻平和。病人說參術膏用完了,於是便指示他服用之前的藥方,再加入參術煎,去除荊瀝,並加入香附末。服用一劑後,病人感覺好多了。
我讓他繼續服用此藥,到第二天半夜,他又來告急,說之前的疼痛加劇了。我去看時,他坐在便桶上,大聲喊叫。我心想,這是虛症,病人多汗,腸燥便秘。疼痛應該在小腹和腰部,於是立即用大塊琥珀膏貼在小腹,並教他用熱手按摩腰腎部位,直到排氣後疼痛減輕,才睡了片刻,又醒來,如此反覆五六次。一位醫生建議使用通利藥物,我說:疼痛和死亡,哪個更嚴重?讓他堅忍到半夜,到時自然會通便。
我又去別處,到四更天,病人又來告急,我去看他,疼痛加劇。我讓他坐在溫水中,便能自行排便。換水後疼痛止住,病人感覺好多了,第二次換水時,排出了兩塊乾燥的糞便,然後就睡著了。天亮後我又去別處,晚上病人又來告急。我看他疼痛加劇,連累到兩脅,手都碰不得。我想,這疼痛沒來由,如果只是便秘未盡,疼痛應該在下腹;現在疼痛在上腹,一定是因為吃得太多,詢問後果然如此。
其他醫生想用感應丸,我教導不要給他吃粥藥。病人痛苦地要藥,我就給他一些香附末,讓他含服。到半夜疼痛漸漸減輕,天亮後感覺有點餓想吃粥。我說:你不是餓,而是胃嘈雜。不要給他吃,他自己就會好。但他家人還是給了他粥。到辰時巳時之間,我去別處,晚上疼痛又發作,病人不斷地要香附末,我就用湯調半碗給他,讓他吐出來,吐出了宿食,疼痛就止住了。我又去別處,到半夜,疼痛又發作,詢問後得知,他吃了用醋拌蘿蔔苗的粥。
我又用香附末讓他吐,疼痛止住後,我教導他一天一夜不要吃東西。第二天,給他少量清粥,感覺餓的時候,用陳皮湯送服白朮丸,這樣調理後,病情就安穩了。
痰證癲癇的治療方法,詳見上文虛證部分。
治療久治不愈的风癇病,可服用厚朴丸。春秋兩季,可在原方基礎上,每劑藥物中再加入人參、菖蒲、茯苓各一兩五錢,混合服用。(厚朴丸方劑見翻胃部分)
升陽湯,治療陽蹺癇,足太陽經氣下行,宜升提陽氣。
藥方:麻黃(八錢,不去節)、羌活(一兩半)、防風根(八錢)、炙甘草(五錢)
用法:上藥研細,每服三錢,加水五大盞,煎至一盞,去渣,稍熱服用。宿食消化完畢,空腹服用。服藥後避風寒一二個時辰,才能見效。
治療白天發作的陽蹺癇,應針灸足外踝下陷處的陽蹺、申脈穴,位置在足外踝下陷,容納指甲白色部分的肌肉之間。晚上發作,則針灸足內踝下陷處的陰蹺、照海穴。先灸兩蹺穴各二七壯,然後服用上述藥物。
治療各種風癲病,用麻仁四升,水六升,大火煮沸至產生泡沫,去渣,煎至七合,早晨空腹服用。無論發作與否,或多言狂語,都不必驚慌。只需讓人按摩手腳,片刻即可鎮靜。一般服用三劑就能痊癒。
神應丹,治療各種風癇病。
藥方:狐肝(一個)、烏鴉(一隻)、鴟梟(一個)、白礬(一兩)、野貍(一個,去除內臟,不用皮毛,用新瓦罐盛肉,用炭火煮爛)、生犀角末(一兩)
用法:研末,用酒調麵糊做成丸藥,如皂子般大小,朱砂為衣。每次服用一丸,酒送服,不拘時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