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三十三·傷寒部 (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十三·傷寒部 (5)

1. 多眠多汗脈浮為風溫

陽脈浮滑,陰脈濡弱,更遇於風,變為風溫。(論見大法。)

發汗已,身灼熱者,名曰風溫。風溫為病,脈陰陽俱浮,自汗出,身重多眠睡,鼻息必鼾,語言難出。若被下者,小便不禁,直視失溲。若被火者,微發黃色,劇則如驚癇,時瘛瘲。若火熏之,一逆而引日,再逆促命期。(經云:傷寒發汗已,則身涼。若發汗已,身灼熱者,非傷寒,乃風溫也。)

2. 風溫續法

〔《活》〕風溫者,脈尺寸俱浮,頭疼身熱,常自汗出,體重,其息必喘,四肢不收,嘿嘿但欲眠,治在少陰、厥陰。不可發汗,發即譫言獨語,內煩躁不得臥。若驚癇,目亂無精,如此死者,醫殺之耳。風溫忌發汗,宜葳蕤湯。身灼熱者,知母乾葛湯。如渴甚者,栝蔞根湯。脈沉,身重,汗出者,漢防己湯

葳蕤湯,治風溫,兼療冬溫及春月中風,傷寒,發熱,頭眩痛,喉咽干,舌強,胸內疼痞,腰背強。

葛根(半兩),葳蕤(三分),石膏(一兩,杵碎),白芷(半兩),麻黃(用沸湯泡,半兩),羌活(去蘆,一兩),川芎(三錢),甘草(炙,半兩),杏仁(去皮、尖,雙仁者半兩),青木香(一錢),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煎半鍾,日三四服。

知母乾葛湯,治風溫,身體灼熱甚者。

知母(三錢),葛根(八錢),石膏(六錢),甘草,黃芩,木香,升麻(各一錢),葳蕤(三錢),南星(二錢,生),人參,川芎(各一錢),麻黃(去節),防風,杏仁,羌活(各二錢),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煎至一鍾,去渣服。

防己,治風溫,脈浮、身重、汗出。(一方無人參)

防己(四錢),甘草,黃耆(各一兩),生薑(二兩),白朮(三兩),人參(一兩),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煮取一中盞,去渣,飲訖,仍坐被中,汗出如蟲行,或被臥取汗出。(許學士云:風溫誤汗,用防己黃耆湯救之。)

〔海〕治風溫。《活人》本方葳蕤湯,以有麻黃不敢用,宜白朮湯主之。(方見前太陽病發熱續法。)若頭眩汗出,筋惕肉瞤者,加牡蠣。若腰背強硬者,加羌活。若舌乾發渴者,加人參。若身灼熱甚者,加知母。若身體重多汗者,加黃耆。若內傷冷者,不加。

3. 一身盡痛為濕

痛而發黃為中濕,痛不得轉側為風濕。《活人》又以身痛脈沉為中濕,脈浮為風濕,亦通。治法見太陽病體痛門。

4. 身反張為痓

有汗為柔痓,無汗為剛痓。(治法見柔痓門。)

5. 熱入血室

婦人中風,發熱惡寒,經水適來,得之七八日,熱除而脈遲,身涼,胸脅下滿,如結胸狀,譫語者,此為熱入血室也。當刺期門,隨其實而瀉之。(東垣云:妄見妄聞,夜夢亡人,皆肝木火盛而為邪也,刺期門。與此義同。)

許學士云:有婦人患熱入血室證,醫者不識,用補血調氣藥,延養數日,遂成血結胸。或勸用前藥。予曰:小柴胡已遲,不可行也。無已,則有一焉,刺期門穴斯可矣。予不能針,請善針者治之,如言而愈。

或問曰:熱入血室,何謂而成結胸也?予曰:邪氣傳入經絡,與正氣相搏,上下流行,或遇經水適來適斷,邪氣乘虛而入血室,血為邪迫,上入肝經,肝受邪則譫語而見鬼,復入膻中,則血結於胸也。何以言之?婦人平居,水當養於木,血當善於肝。方未受孕,則下行之以為月水;既妊,則中蓄之以養胎;及已產,則上壅之以為乳,皆此血也。

今邪氣蓄血,並歸肝經,聚於膻中,結於乳下,故手觸之則痛,非湯劑可及,故當刺期門也。

婦人傷寒發熱,經水適來,晝日明瞭,夜則譫語,如見鬼狀者,此為熱入血室,無犯胃氣及上二焦,必自愈。(《活人》云:小柴胡和之。犯胃氣謂下之,犯上二焦謂發汗也。)

〔《衍》〕有一婦人,溫病已十二日,診之,其脈六七至而澀,寸稍大,尺稍小,發寒熱,頰赤口乾,不了了,耳聾。問之,病數日經水乃行,此屬少陽熱入血室也。若治不對病,則必死。乃按其證與小柴胡湯,服之二日,又與小柴胡湯加桂、乾薑一日,寒熱遂止。又云:我臍下急痛。

又與抵當丸微利,臍下痛痊,身漸涼,脈漸勻,尚不了了。仍復與小柴胡湯。次日又云:我但胸中熱躁,口鼻乾。又少與調胃承氣湯,不得利。次日又云:心下痛。又與大陷胸丸半服,利三行。次日,虛煩不樂,時亦有所見,時復狂言。雖知其尚有燥屎,以其極虛,不敢攻之。

遂與竹葉湯,去其煩熱。其夜大便自通,至曉兩次,中有燥屎數枚,而狂言虛煩盡解。但咳嗽唾,此肺虛也,恐乘虛而成肺痿。遂與小柴胡去人參大棗生薑,加乾薑、五味子湯。一日咳減,二日而病悉愈。以上皆用張仲景方。

婦人中風七八日,續得寒熱,發作有時,經水適斷者,此為熱入血室,其血必結,故如瘧狀,發作有時。小柴胡湯主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