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三十三·傷寒部 (4)
卷之三十三·傷寒部 (4)
1. 秋為瘧
夏傷於暑,秋必病瘧。(治法見瘧門。)
〔《脈》〕陰陽俱盛,重於陰者,變為溫瘧。
白話文:
【夏日受暑邪,秋季則必發瘧疾。(治療方法詳見瘧疾部分。)
[《脈經》]若陰陽之氣都旺盛,其中偏重於陰的,會轉化為溫熱型的瘧疾。】
2. 一歲長幼症狀相似為溫疫
春應暖反寒,夏應熱反涼,秋應涼反熱,冬應寒反溫,此非其時而有其氣,是以一歲之中,長幼之病多相似者,為時行瘟疫病也。(論見傷寒。)
白話文:
春天本應溫暖卻反常寒冷,夏天本應炎熱卻反常涼爽,秋天本應涼爽卻反常熱烈,冬天本應寒冷卻反常溫和,若一年之中出現了與季節不符的氣候,那麼同一年內,大人小孩患病的情況會有類似的特徵,這通常是流行性瘟疫的表現。這是根據傷寒理論的論述。
3. 溫疫續法
〔《活》〕一歲之中,病無長幼率相似,此則時行之氣,俗謂之天行是也。老君神明散、務成子螢火丸、聖散子敗毒散,不拘日數淺深吐下,隨症施行。所以聖散子不問陰陽表裡也。
老君神明散,治瘟疫。
白朮(一錢),桔梗(一分),細辛(一兩),附子(一兩,炮去黑皮),烏頭(四兩,炮去皮尖)
白話文:
一年之中,生病的人不分年齡大小,都可能染上相同的疾病,這是因為流行的病氣所致,俗稱天行。老君神明散、務成子螢火丸、聖散子、敗毒散,不論病程長短,都可以用來吐下,再根據病情施治。所以聖散子不論陰陽表裡都能使用。
老君神明散,可以治療瘟疫。
白朮一錢,桔梗一分,細辛一兩,附子一兩(炮去黑皮),烏頭四兩(炮去皮尖)。
上五味,為粗末,縫絹袋盛帶之,居閭里皆無病。若有疫癘者,溫酒服方寸匕,覆取汗,得吐則瘥。若經三四日,抄三寸匕,以水一碗,煮令大沸,分三服。
聖散子,蘇內翰序,全文見《活人書》,時毒流行,用聖散子者,一切不問陰陽之感,連服取瘥,不可與傷寒比也。若疾疫之行,平旦輒煮一釜,不問老幼良賤,各一大盞,即時氣不入。
草豆蔻(十個,麵裹,煨,去皮),豬苓(去皮),石菖蒲,茯苓,良薑,獨活(去蘆),附子(炮製,去皮臍),麻黃(去根),厚朴(去皮,薑製),藁本,芍藥,枳殼(炒,去穰),柴胡,澤瀉,細辛,防風(去蘆),白朮,藿香,半夏,吳茱萸(湯洗),蒼朮,甘草(各半兩)
白話文:
將五味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絹袋裝好隨身攜帶,住在鄉村的人們都能免於疾病。如果遇到瘟疫流行,用溫酒送服一小匙藥粉,蓋被取汗,能吐出來就能痊癒。如果服藥三、四天不見效,就取三匙藥粉,用一杯水煮沸,分三次服用。
「聖散子」是蘇內翰寫的藥方,詳細內容記載在《活人書》中。當時瘟疫流行,服用聖散子的人,無論陰陽虛實,連續服用都能痊癒,不可與傷寒相比。如果瘟疫流行,清晨就煮一大鍋藥,不分老幼貧富,每人喝一大碗,就能防止瘟疫侵入體內。
草豆蔻十個,用麵裹著煨熟,去皮;豬苓去皮;石菖蒲;茯苓;良薑;獨活去蘆;附子炮製去皮臍;麻黃去根;厚朴去皮,用薑汁製備;藁本;芍藥;枳殼炒熟去籽;柴胡;澤瀉;細辛;防風去蘆;白朮;藿香;半夏;吳茱萸用湯洗淨;蒼朮;甘草各半兩。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煮取八分,去渣熱服,余渣再煎,空心服之。
上二方治疫,雖不分陰陽,然亦寒多、表多者宜之。
〔丹〕眾人病一般者,是謂天行時疫,有宜補宜散宜降方。
大黃,黃芩,黃連,人參,桔梗,防風,人中黃,滑石,香附,蒼朮
上曲糊為丸,每服五七十丸,分氣、血、痰,作湯使送下。氣虛者,四君子湯送下。血虛者,四物湯送下。痰多者,二陳湯送下。熱甚者,用童便和前藥同送下。
白話文:
取上藥,每次用五錢,加入一盞半水煮,煮到剩八分,去除藥渣趁熱服用,剩下的藥渣再煎,空腹服用。
這兩種方劑雖然不分陰陽,但寒症多、表症多的患者適合使用。
如果許多人同時患有相同疾病,這就叫做天行時疫,需要根據情況選擇補益、疏散、下降的方劑。
將大黃、黃芩、黃連、人參、桔梗、防風、人中黃、滑石、香附、蒼朮等藥物研磨成糊狀,做成丸子,每次服用五、七十粒,根據是氣虛、血虛還是痰多,分別用四君子湯、四物湯、二陳湯送服。若熱症嚴重,可以用童便與藥物一起送服。
〔《本》〕糞清,臘月截淡竹,去青皮,浸滲取汁。治天行、熱狂、熱疾、中毒,並惡瘡、蕈毒。取汁浸皂角、甘蔗,治天行熱疾。
〔丹〕解一切災病。用粉草五兩,細切,微炒,量病人吃得多少酒,取無灰酒一處研,去渣溫服。須臾大瀉,毒亦隨出,雖十分渴,亦不可飲水,飲水難救。
上三方,熱多、里多者宜之。
〔潔〕,雄黃丸,治疫,不相染。
雄黃(一兩,研),赤小豆(炒熟),丹參,鬼箭羽(各二兩)
白話文:
糞清是用臘月時節的淡竹,去除青皮後浸泡取汁。它可以治療天行熱病、熱狂、中毒,以及惡瘡、蕈毒。用糞清汁浸泡皂角和甘蔗,也可以治療天行熱病。
丹方可以用粉草五兩,切細後微炒,根據病人能喝多少酒,用無灰酒研磨,去除渣滓後溫服。服用後會很快引起大瀉,毒素也會隨之排出。即使非常渴,也不要喝水,因為喝水反而會難以救治。
以上三方,適合熱盛、裡熱者服用。
潔方可以用雄黃丸,治療疫病,可以避免傳染。
雄黃一兩研磨,赤小豆炒熟,丹參和鬼箭羽各二兩。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日空心以溫水下五丸,可與病同床共衣,亦不相染矣。
〔《活》〕,務成子螢火丸,主闢疫疾,惡氣,百鬼、虎、狼、蛇、虺、蜂、蠆諸毒,五兵白刃,盜賊凶害皆闢之。
螢火,鬼箭羽(去皮),蒺藜(各一兩),雄黃,雌黃(各二兩),礬石(一兩,燒汁盡),羚羊角,鍛灶灰,鐵錘柄(入鍛處燒焦,用一分半)
上九味,搗為散,以雞子黃,並雄雞冠一具,和之如杏仁大。作三角縫囊,盛五丸,帶左臂上,仍可掛於戶上。
白話文:
以上材料研磨為細粉,再以煉製的蜂蜜做成藥丸,大小類似桐籽。每日清晨空腹時,以溫水吞服五顆藥丸。即使與患病者同牀共被,也不會受到感染。
這是《活》書中記載的務成子螢火丸,主要用來防禦疫病、異常氣味、各種邪靈、老虎、狼、蛇、毒蟲、以及刀劍等軍事武器、竊賊的危險,都能有效避開。
所需材料有:螢火蟲、鬼箭羽(去皮)、蒺藜(各一兩)、雄黃、雌黃(各二兩)、礬石(一兩,燒至汁盡)、羚羊角、鍛造的竈灰、鐵錘柄(放入鍛造處燒焦,使用量為一分半)。
以上九種材料研磨為粉末,再以雞蛋黃和雄雞冠混合,使藥丸形狀類似杏仁大小。將藥丸包裝在三角形的縫製袋中,佩戴在左手臂上,同時也可以掛在門上。
春應暖而清氣折之,則實邪在肝,升麻解肌湯主之。(方見溫病。)夏應暑而寒氣折之,則實邪在心,調中湯、射干湯、半夏桂枝甘草湯選用之。
調中湯,治夏月初秋忽有暴寒折於盛熱,結於四肢,則壯熱頭痛,寒傷於胃則下利,或血、或水、或赤,壯熱暈悶,脈數,宜下之。
大黃(去皮,三分),黃芩,芍藥,葛根,桔梗,茯苓(去皮),藁本(擇真者,無則川芎代之),白朮,甘草(炙。以上各半兩)
白話文:
春天應當溫暖,若清氣被折傷,則實邪會在肝臟,升麻解肌湯可以治療。(方劑見溫病篇。)夏天應當炎熱,若寒氣被折傷,則實邪會在心臟,調中湯、射干湯、半夏桂枝甘草湯可以選用。
調中湯用於治療夏月初秋時,突然出現寒氣折傷盛熱,結聚於四肢,導致壯熱頭痛,寒氣傷及胃則腹瀉,瀉下物可能是血、水或紅色,同時伴有壯熱、昏悶、脈數,應該使用瀉下藥物。
藥方:大黃(去皮,三分),黃芩,芍藥,葛根,桔梗,茯苓(去皮),藁本(選擇真品,沒有則用川芎代替),白朮,甘草(炙。以上各半兩)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煮取一盞,移時再服之。得快利便止,小兒減與服。(虛冷,不壯熱,但下利,或霍亂者,不宜服此。)
射干湯(方見啞。),半夏桂枝甘草湯(方見咽痛。)
秋應涼而反大熱,抑之則實邪在肺,白虎加蒼朮湯、茵陳汁調五苓散。(白虎蒼朮湯見暑,五苓散見渴。)
〔丹〕冬溫為病,非其時而有其氣者,冬時嚴寒,君子當閉藏而反發泄於外,專用補藥帶表藥。
白話文:
上腹疼痛,每次服用五錢,用一碗半水煎煮,取一碗藥汁,過一陣子再服用。如果很快就能排泄通暢,小兒要減量服用。(如果身體虛寒、沒有發熱,只是腹瀉,或者因為霍亂引起的腹瀉,就不適合服用這個藥。)
射干湯(方劑見啞科),半夏、桂枝、甘草湯(方劑見咽喉痛科)。
秋季應該涼爽,卻反常地很熱,抑制它就會使實邪留在肺部,可以用白虎加蒼朮湯、茵陳汁調和五苓散。(白虎蒼朮湯見於暑熱,五苓散見於口渴。)
冬天溫熱是病,不是這個季節卻出現這種病症,冬天嚴寒,君子應該閉藏,卻反而向外發泄,專用補藥帶表藥。
作,人中黃方
以竹筒兩頭留節,一節中作一竅,內甘草於中,仍以竹木釘塞其竅,置大糞缸內浸一月,取出曬乾,用治瘟毒。(用此藥一味,入補藥帶表,同煎服之。)
〔《活》〕冬應寒而反大溫,抑之則實邪在腎,宜葳蕤湯。(方見風濕。)
白話文:
將竹筒兩端留著竹節,在一端鑽個洞,裡面放甘草,再用竹木釘封住洞口,放入大糞缸中浸泡一個月,取出曬乾,可以用來治療瘟疫。這種藥可以單獨使用,也可以加入補藥和解表藥一起煎煮服用。
冬天應該要寒冷,但如果天氣反常地很溫暖,就應該要抑制它,否則就會導致寒邪積聚在腎臟,這時應該服用葳蕤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