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三十三·傷寒部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十三·傷寒部 (1)

1. 勞復門

大病瘥後勞復者,,枳實梔子豉湯,主之。

枳實(四枚,炒),梔子(十四枚),豉(一兩),

上三味,以清漿水二盞,空煮退一盞,內枳實、梔子,煮取八分,下豉更煮五六沸,去渣溫服,覆令取微汗。若有宿食,內大黃,量虛實加減。

傷寒瘥後更發熱者,小柴胡湯主之。脈浮者,以汗解之;沉實者,以下解之。

大病瘥後,從腰以下有水氣者,,牡蠣澤瀉散,主之。

白話文:

大病痊癒後勞累復發的人,可以用枳實梔子豉湯治療。

枳實(四枚,炒)、梔子(十四枚)、豉(一兩),將這三味藥材,用清漿水兩碗,空鍋煮沸至剩下一碗,加入枳實、梔子,煮至八分滿,再放入豉繼續煮五六沸,去渣溫服,蓋好被子讓病人微微出汗。如果有積食,可以加入大黃,根據病人體質虛實加減用量。

傷寒痊癒後又發熱的人,可以用小柴胡湯治療。脈象浮的,用發汗的方法治療;脈象沉實的,用瀉下方法治療。

大病痊癒後,腰部以下出現水腫的人,可以用牡蠣澤瀉散治療。

牡蠣(熬),澤瀉,蜀漆(洗去腥),商陸(熬),海藻(洗),栝蔞根,葶藶(各等分),

上為散,水服方寸匕。小便利,止後服,日二。

大病瘥後,喜睡,久不了了者,胃上有寒,當以丸藥溫之,宜理中丸。

傷寒解後,虛羸少氣,氣逆欲吐者,,竹葉石膏湯,主之。

淡竹葉(二把),石膏(半斤,捶碎),半夏(三兩),人參(三兩),麥門冬(四兩,去心),甘草(一兩,炙),嘔者加生薑(一兩半)

白話文:

取牡蠣、澤瀉、蜀漆(洗去腥味)、商陸(熬製)、海藻(洗淨)、栝蔞根、葶藶,以上藥材各等份,研磨成粉末,用水調服,每次服方寸匕,每日服用兩次。如果小便頻數,症狀消失後仍要繼續服用。

若大病初癒,容易嗜睡,久久不能恢復,這是由於胃部有寒氣,應以溫熱的丸藥調理,建議服用理中丸。

若傷寒痊癒後,身體虛弱無力,氣息短促,想吐,可用竹葉石膏湯治療。

取淡竹葉兩把、石膏半斤(敲碎)、半夏三兩、人參三兩、麥門冬四兩(去心)、甘草一兩(炙烤),若有嘔吐症状,加生薑一兩半。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入粳米百餘粒,煮取八分,米熟湯成。去渣溫服。

風家表解而不了了者,十二日愈。

白話文:

「上等的藥材切碎(㕮咀),每次服用五錢,用半升半的水,加入一百多粒的大米,煮至剩下八分的量,當大米煮熟,湯也煮好後,去除藥渣,溫熱服用。

如果是風寒症狀,經過治療但未完全好轉的情況下,預計在十二天後就能痊癒。」

2. 勞復續法

〔海〕大抵勞者動也,動非一種,有內外血氣之異焉。若勞乎氣,則無力與精神者,法宜微舉之。若勞乎血與筋骨者,以四物之類補之。若勞在脾內,為中州,調中可已。此為有形病也。但見外證,則謂之復病。非為勞也,如再感風寒是已。

〔《本》〕記有人患傷寒得汗,數日,忽身熱自汗,脈弦數,心不得寧,真勞復也。予診之曰:勞心之所致。神之所舍,未復其初,而又勞傷其神,榮衛失度,當補其子,益其脾,解其勞,庶幾得愈。授以補脾湯,佐以小柴胡湯解之。或者難曰:虛則補其母,今補其子何也?予曰:子不知虛勞之異乎?《難經》曰:虛則補其母,實則瀉其子。此虛當補母,人所共知也。

白話文:

海說,勞累大致上就是身體的活動,而活動不只一種,有內外血氣的不同。如果勞累的是氣,就會沒有力氣和精神,這時就要用輕微的運動來恢復。如果勞累的是血和筋骨,就要用四物湯之類的藥物來補益。如果勞累在脾臟內,脾臟是中州,就要調和脾胃才能痊癒。這些都是有形的疾病。但是如果只看到外在症狀,就叫做復病,並非真正的勞累,例如再次感受風寒就是這樣。

《本》記說有人患傷寒發汗,持續好幾天,突然身體發熱且自汗,脈象弦數,心神不安,這是真勞復發。我診斷後說:這是心勞所致。神明寄居的地方還沒有恢復到最初的狀態,又勞傷了神明,導致營衛失調,應該補益其子,滋養脾臟,解除勞累,才能夠痊癒。我給他開了補脾湯,佐以小柴胡湯來解表。有人可能會質疑說:虛證應該補其母,為何現在要補其子呢?我說:你不知道虛勞的不同嗎?《難經》說:虛則補其母,實則瀉其子。這虛證要補其母,是大家都知道的。

《千金》曰:心勞甚者,補脾氣以益之,脾王則感之於心矣。此勞則當補子,人所未聞也。蓋母生我者也,子繼我而助我者也。方治其虛,則補其生我者,與《錦囊》所謂本骸得氣,遺體受蔭同義。方治其勞,則補其助我者,與荀子言未有子富而父貧同義。此治虛與勞所以異也。

補脾湯,治傷寒得汗瘥後,脾胃傷冷物,胸膈不快,尋常血氣不和。

人參,白朮,甘草,橘皮(去白皮),青皮(去白皮),乾薑(各等分)

白話文:

《千金》說:心勞過度的人,要補脾氣來幫助它,脾氣強壯則能回饋到心臟。這種勞累就應該補子,這點很多人不知道。因為母親生我,兒子繼承我並幫助我。治療虛弱,就補益生我者,這與《錦囊》中說的「本骸得氣,遺體受蔭」的道理相同。治療勞累,就補益助我者,這與荀子說的「未有子富而父貧」的道理相同。這就是治療虛弱與勞累的方法不同的原因。

補脾湯,用於治療傷寒發汗後,脾胃受寒,胸膈不舒,一般血氣不和。

人參、白朮、甘草、橘皮(去白皮)、青皮(去白皮)、乾薑(各等分)

上為末,每服三錢,水一盞,煎數沸,熱服。入鹽點亦得。

〔海〕治勞復,,麥門冬湯,。氣欲絕者,用之有效,能起死回生。

麥門冬(一兩),甘草(二兩炙),粳米(十合)

上麥門冬去心,為細末,水二盞,煎粳米令熟,去米,約湯一小盞半,入藥五錢匕,棗二枚,去核,新竹葉一十五片,同煎至一盞,去渣溫服。不能服者,綿滴口中。又治小兒不能灌藥者,宜用此綿滴法。此方不用石膏,以其三焦無火熱也,兼自欲死之人陽氣將絕者,故不用石膏。若加人參,大妙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杯水煎煮至沸騰,趁熱服用。可以加點鹽調味。

麥門冬湯適合治療勞累過度導致虛弱無力、氣息微弱的病症,可以有效緩解病情,甚至起死回生。

將麥門冬去心,研磨成細粉,加入兩杯水煎煮。同時加入粳米煮至熟透,然後去掉米,留下約半杯湯汁。再加入五錢藥粉、兩枚去核紅棗、十五片新鮮竹葉,一起煎煮至剩下一杯,去渣後溫熱服用。如果病人無法吞服藥物,可以用棉花沾藥汁滴入口中。此方法也適用於無法灌藥的小孩。方中不加石膏,是因為病人三焦沒有火熱之症,且自身想要放棄治療,陽氣將要消失,所以不適合使用石膏。若能再加人參,療效更佳。

〔《外》〕大病後不足,病虛勞,補虛。取七歲以下、五歲以上黃牛乳一升,水四升,煎至一升。如人飢,稍稍飲,不得多,期十日服不住,佳。

〔《肘》〕治篤病新起早勞,食飲多,致勞復,欲死。燒鱉甲,服方寸匕。

〔《活》〕,雄鼠屎湯,治勞復。

梔子(十四個),雄鼠屎(二七枚,兩頭尖者是),枳殼(三枚,炒)

上為細末,每服四錢,水一盞半,入蔥白二寸,香豉三十粒,同煎一盞,分二服。勿令病人知鼠屎。

白話文:

大病之後體虛乏力,患虛勞症,需要補虛。取七歲以下、五歲以上的黃牛乳一升,水四升,煎煮至一升。如同飢餓之人,少量飲用,不可多喝,連續十天服用,效果最佳。

治療新發的篤病,患者早起勞累,食慾亢進,導致勞復,瀕臨死亡。將鱉甲燒成灰,每次服用一小匙。

雄鼠屎湯,用於治療勞復。梔子十四個,雄鼠屎二十七枚(兩頭尖的),枳殼三枚(炒熟)。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四錢,水一盞半,加入蔥白二寸,香豉三十粒,一同煎煮至一盞,分兩次服用。不要讓病人知道藥方中含有鼠屎。

七味蔥白湯,治傷寒或因起動勞復,或因吃食稍多,皆成此候。若復甚者,一如傷寒。初有此證,宜服此方。

蔥白(連須),乾葛,新豉(半合),生薑(切,一合),麥門冬(去心),熟地(三錢),流水四升,以杓揚之。

上七味,用清水煎三分減二,去渣,分二服,漸漸服之取汗。

上傷寒勞復,莫若仍用丹溪以參、耆、歸、術,加發散之劑汗之為的當也。

白話文:

七味蔥白湯可用於治療因勞累、飲食過多引發的傷寒症狀,或類似傷寒的初期症狀。若症狀嚴重,則與傷寒無異。此方適合初期症状使用。方劑包括蔥白連須、乾葛、新豉、生薑切片、麥門冬去心、熟地,以清水四升煎煮,至三分減二,去渣,分兩次服用,以取汗。若為傷寒勞復,最好仍用丹溪的參、耆、歸、術等藥物,再加發散劑以汗出為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