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三十二·傷寒部 (1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十二·傷寒部 (16)

1. 欲眠目不閉聲嗄為狐惑為䘌

狐惑之為病,狀如傷寒,或因傷寒而變成斯病。其狀默默欲眠,目牽不得閉,臥起不安。蟲蝕於喉咽為惑,蝕於陰肛為狐。不欲食,惡聞食臭,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,蝕於上部則聲嗄,甘草瀉心湯主之。(方見痞。)蝕於下部則咽乾,苦參湯洗之。蝕於肛者,雄黃散熏之。用雄黃一味為末,取二瓦合之,燒向肛熏之。

《脈經》云:病人或從呼吸上蝕其咽喉,或從下焦蝕其肛陰,蝕上為惑,蝕下為狐。狐惑病者,豬苓散主之。(方未考究。)

病者脈數無熱,微煩,默默但欲臥,汗出,初得之三四日,目赤如鳩眼,七八日目四眥(一本,皆有「黃」字。)黑,若能食者,膿已成也,赤豆當歸散主之。(方見下血。)

白話文:

狐惑病的病症表現類似傷寒,有時會由傷寒轉變而來。患者表現為沉默寡言,想睡覺卻眼睛無法閉合,躺在牀上翻來覆去,感到非常不適。這種病是由於一種寄生蟲在身體內作怪,如果寄生蟲侵蝕喉嚨,稱為「惑」;如果侵蝕肛門或生殖器部位,稱為「狐」。患者往往沒有胃口,對食物的味道極度反感,臉色會時而紅、時而黑、時而白。如果蟲蝕發生在上半身,患者的聲音可能會變得沙啞,這時候可以使用甘草瀉心湯來治療。(治療方法詳見「痞」病部分)如果蟲蝕發生在下半身,患者可能感覺到口乾舌燥,這時候可用苦參湯來清洗患處。如果是肛門部位被蝕,可以使用雄黃散進行燻蒸治療。具體做法是,將雄黃研磨成粉,取兩片瓦疊在一起,然後將雄黃粉放在瓦片上燃燒,將煙霧燻向肛門部位。

根據《脈經》記載,這種病的患者有的是從呼吸系統開始,寄生蟲侵蝕咽喉;有的則是從下焦開始,侵蝕肛門和生殖器。寄生蟲侵蝕上半身的稱為「惑」,侵蝕下半身的稱為「狐」。對於狐惑病,可以使用豬苓散來治療。(具體配方尚待進一步研究。)

如果患者脈搏頻率快,但並無發熱,有些許煩躁,只想躺著不說話,且出汗,剛開始的三四天,眼睛會像鴿子的眼睛一樣紅,到了七八天,眼睛四周可能出現黑色圈圈(有些版本記載為黃色)。如果患者這時候還能吃東西,說明膿包已經形成,可以使用赤豆當歸散來治療。(治療方法詳見「下血」病部分)。

2. 狐惑續法

一婦人狐惑聲嗄,多眠,目不閉,惡聞食臭,不省人事,半月後又手足拘強,脈數而微細。先與竹瀝、薑汁一盞服之,忽胸中有汗,腹鳴,即目閉省人事,遂用參、朮、歸、陳入竹瀝、薑汁飲之,五六帖而愈。

〔《活》〕狐惑傷寒與濕䘌皆蟲證,初得狀如傷寒,或因傷寒變成此疾。大抵傷寒腹內熱,食少,腸胃空虛,三蟲行作求食,蝕人五臟及下部,為䘌蟲病。其候齒無色,舌上盡白,甚者唇黑有瘡,四肢沉重,忽忽喜眠,蟲蝕其肛,爛見五臟則死。當數看其上下唇,上唇有瘡,蟲蝕其臟,下唇有瘡,蟲蝕其肛,殺人甚急,多因下痢而得,治䘌桃仁湯、黃連犀角湯、雄黃銳散主之。

治,䘌桃仁湯

生艾,桃仁(去皮尖,炒,雙仁不用),槐花子(碎。各一兩),大棗(十五個,去核)

上水二盞,煎至一盞半,分三服。

黃連犀角湯,治傷寒及諸病之後,內有䘌出下部者。

黃連(半兩),犀角(一兩),烏梅(七個),沒藥(一分),

上水二大盞半,煎至一盞半,分三服。

雄黃銳散,治下部䘌瘡。

雄黃,苦參,青葙子,黃連(各二分),桃仁(去皮尖,一分),

上為散,以生艾搗汁為丸,如棗核大。綿裹納下部,扁竹葉汁更佳。冬月無艾,只用散裹納亦得。

白話文:

【狐惑續法】

有一位婦女患了狐惑病,她的聲音嘶啞,經常想睡覺,眼睛無法閉合,對食物的味道很敏感,甚至失去意識。半個月後,她出現手腳僵硬的症狀,脈搏雖快但微弱。首先給她服用了一碗竹瀝和薑汁,突然間她胸部出汗,腹部有響聲,隨後眼睛能閉合,恢復了意識。接著使用人參、白朮、當歸、陳皮,加上竹瀝和薑汁混合飲用,服用了五六次後病情痊癒。

根據《活》書記載,狐惑病、傷寒以及濕熱都可能由寄生蟲引起。初期病症類似傷寒,也可能由傷寒轉變而成。一般而言,傷寒會導致體內過熱,食慾減退,腸胃空虛,這時寄生蟲活動尋找食物,侵蝕人體的五臟六腑及下體部位,形成蟲病。患者會出現牙齒失去顏色,舌頭上覆蓋一層白苔,嚴重者嘴脣發黑並長瘡,四肢感到沉重,嗜睡,蟲子侵蝕肛門,若五臟被蝕至腐爛就會死亡。應密切觀察患者的上下脣,上脣有瘡表示蟲已侵入內臟,下脣有瘡則顯示蟲在肛門處,病情發展迅速,常因下痢而引發,可用桃仁湯、黃連犀角湯以及雄黃銳散治療。

  • 治療麥粒腫的桃仁湯:

生艾草、去皮尖並炒熟的桃仁(不要使用雙仁)、碎槐花子(每種各一兩)、去核的大棗(15個)。

以上材料加入兩碗水,煎煮至一碗半,分成三次服用。

  • 黃連犀角湯,用於治療傷寒及其他疾病後,從下體部位冒出麥粒腫的情況:

黃連(半兩)、犀角(一兩)、烏梅(七個)、沒藥(一分)。

以上材料加入兩大碗半的水,煎煮至一碗半,分成三次服用。

  • 雄黃銳散,適用於治療下體部位的麥粒腫:

雄黃、苦參、青葙子、黃連(各二分)、去皮尖的桃仁(一分)。

以上材料研磨成粉,用生艾草搗汁做成丸狀,大小如棗核。用棉布包裹塞入下體部位,若用扁竹葉汁效果更佳。冬天沒有艾草時,僅使用粉末包裹塞入也有效果。

3. 百合病

百合病論曰:百合病者,謂無經絡,百脈一宗,悉致病也。人常默默然,意欲食不能食,意欲臥不能臥,意欲行不能行,或有時聞食臭,或時如寒無寒,如熱無熱,口苦,小便赤。諸藥不能治,得藥即劇吐利,如有神靈者。身形雖似和,其人脈微數,每溺時輒頭痛者,六十日乃愈。

若溺時頭不痛,淅淅然者,四十日愈。若溺時快然,但頭眩者,二十日愈。體症或未病而預見,或病四五日而出,或病二十日或一月微見者,各隨其症治之。(《活人》云:此名百合傷寒,多因傷寒虛勞大病之後不平復,變成奇疾也。)

百合病發汗後,宜服,百合知母湯,。

百合(七枚,劈),知母(三兩,切)

上先將百合水洗浸一宿,當白沫出,去其水,更以井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渣,又將井水二盞,另煎知母取一盞,去渣,和百合一盞同煎,取一盞半,分溫再服。

百合病下後者,宜用,滑石代赭湯,。

百合(七個,劈),滑石(三兩,碎,綿裹),代赭石(如彈大,一枚,綿裹)

上先將百合水洗淨,浸一宿,當白沫出,去水,更以井水二升,煎取一盞,去渣,另用水二升,煎滑石、代赭石,取一升,去渣,後合和同煎,取一升半,分溫服。

百合病吐後,宜用,百合雞子湯,。

百合(七枚,劈),雞子黃(一枚)

上先將百合水浸一宿,當白沫出,去其水,更以井水二升,煎取一盞,去渣,納雞子黃攪勻,煎五分,溫服。百合病,不經吐下發汗,病形如初者,宜,百合地黃湯,。

百合(七個,劈),生地黃汁(一升)

上水洗百合浸一宿,當白沫出,去水,更以井水二升,煎取一升,去渣,納地黃汁,煎取一升五合,分溫再服。中病勿更服。大便當如漆黑。

百合病,一月不解,變成渴者,,百合洗方,主之。

用百合一升,以水一斗漬之一宿,洗身已,食煮餅,勿以鹽豉食之。

百合病渴不瘥者,宜,栝蔞牡蠣散,。

栝蔞根,牡蠣(炒。各等分),

上為末,飲服方寸匕,日三服。

百合病,變發熱者,(一作發寒熱。)宜用,百合滑石散,。

百合(一兩),滑石(三兩),

上為散,飲服方寸匕,日三服。當微利止服,熱則除。

百合病見於陰者,以陽法救之;見於陽者,以陰法救之。見陽攻陰,復發其汗,此為逆;見陰攻陽,乃復下之,此亦為逆也。

白話文:

【百合病】

百合病,指的是病不在特定的經絡上,而是全身的百脈一同受病。病人會顯得沉默寡言,想吃東西卻吃不下,想睡覺卻睡不著,想活動卻動不了,偶爾會聞到食物的氣味就噁心,有時候感覺寒冷卻又不真的冷,有時候覺得熱卻又不真熱,口中有苦澀感,小便呈現紅色。各種藥物似乎都無法對症,吃了藥反而會嚴重嘔吐或腹瀉,就像被神靈附身一樣。外表看似平和,但脈搏微弱且頻率偏高,每次小便後頭就會痛,這樣的情況需要六十天才能康復。

如果小便後頭不痛,只是感到輕微的寒意,那麼大概四十天可以恢復。如果小便後感覺舒暢,只有頭暈,那麼二十天就能好轉。這種病可能在發病前就有徵兆,或者在病發四五天後出現,也可能在生病二十天或一個月後才微微顯現,需根據具體症狀進行治療。

《活人》一書提到,這被稱為「百合傷寒」,多發生在重病或勞累後身體未能完全恢復,進而轉變為一種奇特的疾病。

發汗後的百合病患者,適合服用「百合知母湯」,由七枚百合和三兩知母組成,製作過程是先將百合浸泡一夜,然後換水煎煮,再將知母單獨煎煮,最後混合一起再煎,分成兩次溫服。

若是在下痢後患百合病,應使用「滑石代赭湯」,由七個百合,三兩滑石和一個彈珠大的代赭石組成,製作過程與前者相似,也是先浸泡百合,然後分別煎煮其他藥材,混合後再煎,分次溫服。

若是在嘔吐後患百合病,可使用「百合雞子湯」,由七枚百合和一個雞蛋黃組成,先浸泡百合,再煎煮,加入雞蛋黃攪勻,煎煮後溫服。

如果百合病沒有經過嘔吐、下痢或發汗,病症依然如初,應服用「百合地黃湯」,由七個百合和一升生地黃汁組成,先浸泡百合,再煎煮,加入地黃汁,煎煮後分次溫服,一旦病情有所改善就不要再服用。

若百合病一個月未能痊癒,轉變為口渴,可使用「百合洗方」,將一升百合用水浸泡一夜,洗完澡後食用煮熟的餅,避免食用鹽和豆豉。

若百合病口渴的情況沒有好轉,可使用「栝蔞牡蠣散」,由栝蔞根和炒過的牡蠣各等分組成,研磨成粉,每日三次,每次服用一小勺。

若百合病轉變為發熱,可使用「百合滑石散」,由一兩百合和三兩滑石組成,研磨成粉,每日三次,每次服用一小勺,若有輕微的腹瀉就停止服用,待熱退即可。

若百合病在陰部顯現,應採用陽性療法治療;若在陽部顯現,應採用陰性療法治療。若在陰部顯現卻採用攻擊陰部的方法,再次發汗,這是錯誤的治療方式;若在陽部顯現卻採用攻擊陽部的方法,再次下痢,這也是錯誤的治療方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