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三十二·傷寒部 (15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十二·傷寒部 (15)

1. 衄血唾血蓄血續法

〔海〕血症古人用藥,雖有輕重之殊,而無上下之別。今分作上中下三等,以衄血、嘔血、唾血、吐血為上部,血結胸中為中部,蓄血下焦為下部。夫既有三部之分,故藥亦當隨其輕重也。

汗多為衄血,脈浮,灸之。咽燥為唾血,當汗不汗,熱入於裡者,為嘔血、吐血。此在上也,犀角地黃湯主之,涼膈散加生地黃亦可。然衄、唾、嘔、吐俱在上,亦當以輕重分之。大凡血證皆不飲水,惟氣證則飲之,宜詳之。此證乃足太陰所主,脾所不裹,越而上行,所以有吐血、嘔血之候也。

白話文:

古人治療出血症,雖然用藥有輕重之分,但沒有明確區分上下部位。現在將出血症分為上中下三等,上部包括鼻出血、嘔血、唾血、吐血;中部是血塊積聚在胸腔內;下部是指血積聚在下焦部位。既然有三個部位的區分,那麼用藥也應該根據出血的輕重程度來選擇。

出汗過多容易導致鼻出血,脈搏浮,用灸法治療。咽喉乾燥導致唾血,是因為應該出汗卻沒有出汗,熱氣進入內部所致。嘔血和吐血也是由於熱氣上炎導致的,屬於上部出血,可以用犀角地黃湯治療,也可以用涼膈散加生地黃。不過鼻出血、唾血、嘔血、吐血都屬於上部出血,也要根據出血的輕重程度來選擇藥物。一般來說,血症患者不適合喝水,只有氣證患者才適合喝水,要仔細區分。這些出血症狀是由足太陰經所主,脾臟不能包裹住血液,導致血液上行,所以出現吐血、嘔血的症狀。

實者犀角地黃湯,虛者黃芩芍藥湯。凡病嘔吐者,以脾所主,故咸用芍藥主之,是知太陰藥也。

血結胸中頭痛身痛,漱水不咽者,衄。無熱胸滿,漱水不欲咽者,喜忘昏迷,其人如狂,心下手不可近者,血在中也,桃仁承氣湯主之。

蓄血下焦其人發狂,小腹滿硬,小便自利,大便反黑,及臍下疼者,抵當湯丸主之。如狂者在中,發狂者在下。

抵當湯丸,藥味同劑,如何是二法?蓋喜忘發狂,身黃屎黑者,疾之甚也;但小腹滿硬,小便利者,輕也,故有湯丸之別。桃仁、大黃等分,水蛭、虻蟲多者作湯,三之二者作丸,丸之名取其數少而緩也,故湯用煎服一升,丸止服七合也。

白話文:

實熱的人用犀角地黃湯治療,虛寒的人用黃芩芍藥湯治療。凡是生病嘔吐的,都是脾臟出了問題,所以常用芍藥來治療,這說明芍藥是太陰藥。

血凝結在胸腔裡,導致頭疼、身體疼痛,漱口卻吞不下去,這就是鼻衄。沒有發熱,胸部卻滿脹,漱口也不想吞咽,還會健忘、昏迷,神志恍惚,像個瘋子,而且心臟和手不能靠近,這是血在心臟裡,用桃仁承氣湯治療。

瘀血積聚在下焦,患者會發狂,小腹脹滿堅硬,小便自利,大便卻是黑色的,並且臍下疼痛,用抵當湯丸治療。像瘋子一樣神志不清的,是因為瘀血在心臟;而發狂的,是因為瘀血在下焦。

抵當湯丸,藥物成分相同,為何有湯丸之分呢?這是因為健忘發狂、身體發黃、大便黑色的,病情較嚴重;而只是小腹脹滿堅硬、小便自利,病情較輕,所以才有湯丸之別。桃仁、大黃等量,水蛭、虻蟲用量多的做湯,用量少的做丸,丸的名稱取決於藥量少而緩和,所以湯用煎服一升,丸只服七合。

〔《活》〕病人無表症,不發寒熱,唇燥,但欲漱水不欲入咽,其脈微而沉,小腹硬滿,小便反利,大便必黑,身黃髮狂,此血證諦也。大抵傷寒當汗不汗,裡熱蓄化為血,其人喜忘而如狂,血上逆則喜忘,血下蓄則如狂,輕者犀角地黃湯、桃仁承氣湯,甚者抵當湯丸,須取盡黑物為效。(按太陽病蓄血者,表症仍在也,今云無表證者,但說得陽明蓄血,為未備。

〔海〕喜忘發狂,身黃屎黑者,疾之甚也;但小腹滿小便利者,輕也。

生地黃丸,病人七八日後,兩手脈沉細微,膚冷,臍下滿,或狂或躁,大便實而色黑,小便自利者,此蓄血證也。若老幼氣虛弱者,宜此方主之。

白話文:

病人沒有表症,不發寒熱,嘴唇乾燥,但想要漱口卻不想吞咽,脈象微弱而沉,小腹硬滿,小便反而通利,大便必定黑色,身體發黃且神志恍惚,這是血證的典型表現。總之,傷寒應該發汗卻沒有發汗,裡面的熱氣積聚轉化為血,病人容易健忘並且像發狂一樣,血氣上逆就會健忘,血氣在下蓄積就會像發狂,症狀輕微的可以用犀角地黃湯、桃仁承氣湯,症狀嚴重的可以用抵當湯丸,必須要盡快排出黑色物體才會有效。(按:太陽病蓄血的病人,表症仍然存在,現在說沒有表症的,只說了陽明蓄血,還不夠完善。)

喜好健忘、神志恍惚,身體發黃、大便黑色的,病情比較嚴重;但是只有小腹脹滿、小便通利,病情就比較輕微。

使用生地黃丸,病人服用七、八天后,兩手脈象沉細微弱,皮膚冰冷,臍下脹滿,或是神志恍惚或是躁動不安,大便乾硬且顏色發黑,小便自然通利,這是蓄血證。如果病人是老幼虛弱的體質,就適合用這個方子治療。

生地黃(自然汁一升,如無生地黃,只用生乾地黃二兩),乾漆(半兩,炒煙盡),生藕(自然汁半升,如無藕,用刺薊汁一升半),藍葉(一握,切細,乾者用末半升),虻蟲(二十個,去翅足,麩內炒黃),水蛭(十個,炒),大黃(一兩,銼如豆大),桃仁(研碎,半兩)

上一處,入水三升,同慢火熬及二升,放冷,分二服。先投一服,至半日許,血未下,再投之。此地黃湯,比抵當湯丸其勢甚輕。如無地黃與藕汁升數,添水同煎。抵當丸恐用之太過,不止損血,故以此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取生地黃汁一升(若無生地黃,用乾地黃二兩),乾漆半兩(炒至煙盡),生藕汁半升(若無藕,用刺薊汁一升半),藍葉一握切細(乾者用末半升),虻蟲二十個(去翅足,麩炒至黃),水蛭十個(炒),大黃一兩(銼成豆粒大小),桃仁半兩(研碎)。以上藥材加入水三升,以慢火熬至二升,放涼,分兩服。先服第一服,若半日後血仍未流出,再服第二服。此地黃湯比抵當丸的效果溫和。若沒有地黃和藕汁,可加水煎煮。抵當丸可能過於猛烈,恐傷血,故用此湯來緩解。

2. 吐血

〔垣〕治一貧士,病脾胃虛,與補劑藥愈後,繼而居曠室,臥熱炕,咳而吐血數次。予謂此久虛弱,外有寒形,而有火熱在內,上氣不足,陽氣外虛,當補表之陽氣,瀉里之虛熱。蓋冬居曠室,衣服單薄,是重虛其陽。表有大寒,壅遏裡熱,火邪不得舒伸,故血出於口。因思仲景治傷寒脈浮緊,當以麻黃發汗,而不與之,遂成衄血,卻與麻黃湯立愈,與此甚同,因與,麻黃人參芍藥湯,。

麻黃(一錢,去外寒),桂枝(半錢,補表虛),白芍藥(一錢),黃耆(一錢,實表益衛),甘草(炙,一錢,補脾),五味(五粒,安肺氣),門冬(三分,保肺氣),人參(三分,益三焦元氣不足而實其表),當歸(五分,和血養血)

白話文:

一位貧寒的病人,患了脾胃虛弱的病症,我用補劑藥物治療後,他痊癒了。但是,後來他住在空曠的房間裡,睡在熱炕上,咳嗽並吐了好幾次血。我認為他體虛久矣,外感寒邪,內有熱火,上氣不足,陽氣外虛,應該補益表面的陽氣,瀉去裏面的虛熱。

原因是冬天住在空曠的房間,穿衣單薄,容易損傷陽氣。外有寒邪,阻塞裏面的熱氣,火邪無法舒展,所以才會吐血。我想到仲景先生治療傷寒,脈象浮緊,應該用麻黃發汗,但他沒有用,結果導致鼻衄,後來用麻黃湯就立即痊癒了,這與此病症非常相似。所以我給這位病人用麻黃人參芍藥湯治療。

藥方如下:

  • 麻黃(一錢,去外寒):發散風寒,宣肺解表,驅散外寒。
  • 桂枝(半錢,補表虛):溫經散寒,補益表虛,溫煦陽氣。
  • 白芍藥(一錢):養血斂陰,緩急止痛,平肝止血,補益氣血。
  • 黃耆(一錢,實表益衛):補氣固表,益衛固腎,補虛扶正。
  • 甘草(炙,一錢,補脾):補脾益氣,緩急止痛,調和諸藥。
  • 五味子(五粒,安肺氣):斂肺氣,生津止渴,收斂固澀。
  • 門冬(三分,保肺氣):滋陰潤肺,養陰生津,清熱解毒。
  • 人參(三分,益三焦元氣不足而實其表):補氣益血,生津止渴,扶正祛邪,增強抵抗力。
  • 當歸(五分,和血養血):養血活血,調經止痛,補血潤燥,和血止血。

上㕮咀,作一服,水三盞,煎麻黃一味,令沸去沫,至二盞,入余藥同煎,至一盞,去渣熱服,臨臥一服愈。

觀此一方,足以為萬世模範也。蓋取仲景麻黃湯與補劑各半服之,但凡虛人合用仲景方者,皆當以此為則也。)

〔《活》〕傷寒吐血,諸陽受邪,初熱在表應發汗,熱毒入經,結於五臟,內有瘀積,故吐血也。瘀血甚者,抵當湯也;輕者,桃仁承氣湯。兼服犀角地黃湯、三黃丸。

白話文:

患有傷寒吐血的病人,由於陽氣受邪氣侵襲,初期發熱在體表,應該要發汗驅邪。但如果熱毒深入經絡,積聚在五臟,就會出現內部瘀積導致吐血。吐血嚴重者,可以服用抵當湯;較輕者,則可服用桃仁承氣湯。同時配合犀角地黃湯、三黃丸服用,效果更佳。

3. 短氣

短氣,骨節痛,不得屈伸,汗出小便不利,惡風身腫者,為風濕,宜甘草附子湯。(方論見體痛。)短氣腹滿脅痛,其人若脈弦浮大,外不解,無汗,嗜臥身黃,小便難,有潮熱者,小柴胡湯也。(論見胃實。方見往來寒熱。)

若表未解,手足濈然汗出,或有潮熱者,宜大承氣湯。(方論見潮熱條。)若表解心下痞硬,乾嘔短氣者,宜十棗湯。(方論見上。)

短氣煩躁,若發汗不徹,續微汗出,不惡寒,表證不罷,面赤者,為並病,更發汗則愈。(論見面赤。)若下後,心中懊憹,心下硬痛者,用大陷胸湯。(論見結胸。)

趺陽脈微而緊,緊則為寒,微則為虛。微緊相搏,則為短氣。坐而伏者,短氣也。(論見大法。)

白話文:

呼吸短促,骨頭關節疼痛,無法彎曲伸展,容易出汗、排尿不順暢,怕風、身體浮腫,這是風濕病,應該服用甘草附子湯。呼吸短促、肚子脹滿、肋骨疼痛,如果脈象弦緊浮大,外感症狀未消除,不出汗,嗜睡、身體發黃,排尿困難,伴隨潮熱,這應該服用小柴胡湯。

如果外感症狀未消除,手腳發熱出汗,或者出現潮熱,應該服用大承氣湯。如果外感症狀消除,但心口痞硬,乾嘔、呼吸短促,應該服用十棗湯。

呼吸短促、煩躁不安,如果發汗不徹底,持續微微出汗,不畏寒,外感症狀未完全消除,臉色發紅,這是並發症,繼續發汗就能痊癒。如果瀉下之後,心煩意亂,心口硬痛,應該服用大陷胸湯。

趺陽脈細微而緊,緊表示寒證,細微表示虛證。細微和緊澀同時出現,就會導致呼吸短促。坐著就彎腰駝背的人,也是呼吸短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