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三十二·傷寒部 (1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十二·傷寒部 (13)

1. 鼻衄

傷寒脈浮緊,不發汗,因致衄者,麻黃湯主之。(《活人》云:衄後脈浮者,宜麻黃湯。衄後脈已微者,不可行麻黃湯,宜黃芩芍藥湯。)太陽病,脈浮緊,無汗發熱,身疼痛,八九日不解,表症仍在,此當發其汗。服藥已,微除,其人發煩目瞑,劇者必衄乃解。所以然者,陽氣重故也,麻黃湯主之。

不大便,頭痛有熱,若小便赤者,承氣湯也。若小便清而衄者,桂枝湯也。(論見發汗。)太陽病,脈浮緊,發熱無汗而衄者,愈也。(論見發熱。)

太陽病,以火劫發汗,血氣流溢,失其常度,陽盛則欲衄,陰虛則小便難。(論見頭汗。)少陰病,但厥無汗,而強發之,必動其血,或從口鼻出,或從目中出者,難治。(論見欲寐。)動氣發汗,則衄而渴,飲水就吐。(論見動氣。)

脈浮發熱,口乾鼻燥,能食者則衄。陽明胃實口燥,但欲漱水不咽者,必衄也。衄家不可發汗,汗出必額上陷,脈急緊,直視不能瞬,不得眠。(衄忌發汗者,為無脈。若浮緊身疼發熱惡寒之症,宜發之。)

白話文:

[鼻出血]

若患了風寒,脈搏呈現浮緊的狀態,未能及時發汗治療,進而導致鼻出血的情況,可用麻黃湯來治理。(《活人》一書提到:鼻出血後,若脈象仍浮,適宜服用麻黃湯;若鼻出血後,脈象已經微弱,就不應再用麻黃湯,應該改用黃芩芍藥湯。)若患有太陽病,脈象浮緊,沒有出汗且伴有發熱、身體疼痛的症狀,這種情況持續八九天未好轉,且表證依然存在,這時候應當發汗治療。服用藥物後,症狀稍微緩解,但患者開始感到煩躁,眼睛閉合困難,嚴重的話可能會出現鼻出血,這是因為體內的陽氣過盛所導致的,可用麻黃湯來治療。

若便祕、頭痛並伴隨有發熱,且小便色澤偏紅,可以使用承氣湯。若小便清澈但出現鼻出血,則應用桂枝湯。(相關討論可參考發汗一節。)若患有太陽病,脈象浮緊,發熱且無汗,同時出現鼻出血,這是病情好轉的徵兆。(詳細討論可參閱發熱一節。)

若使用火療來發汗,可能會導致血液和氣血流失,身體失去平衡,陽氣過盛可能引發鼻出血,陰氣不足則可能造成小便困難。(相關討論可參考頭汗一節。)若患了少陰病,只有手足冰冷而無汗,若勉強使其發汗,可能會擾亂體內的血液,可能從口鼻或眼睛出血,這種情況較難治療。(相關討論可參考欲寐一節。)若在動氣(即運動或勞動後)時發汗,可能會引發鼻出血,且伴有口渴,喝水後會馬上嘔吐。(相關討論可參考動氣一節。)

若脈象浮動,伴有發熱,口乾舌燥,鼻子乾燥,胃口好的人可能會鼻出血。若陽明胃實,口乾舌燥,只想要漱口水但不吞下的人,很可能會鼻出血。有鼻出血問題的人不應發汗,若發汗,可能會導致額頭凹陷,脈搏急速且緊繃,眼睛直視無法眨眼,並且影響睡眠。(有鼻出血問題的人不應發汗,是因為發汗可能使脈象消失。但若出現脈象浮緊,身體疼痛,發熱且畏寒等症狀,則應發汗治療。)

2. 鼻衄續法

〔海〕仲景言衄不可發汗者,蓋為脈微也。若浮緊者,麻黃湯;浮緩者,桂枝湯;脈已微,二藥不可用,犀角地黃湯主之。(仲景云:衄家不可發汗,汗出必額上陷,脈緊,直視不能瞬,不得眠。又云:亡血不可發其表,汗出即寒慄而振。此二說,皆為脈微不可汗也。若脈浮緊及得緩者,皆當發之是也。)

〔《活》〕傷寒衄血,脈已微者,黃芩芍藥湯、犀角地黃湯主之。

犀角地黃湯,治傷寒應發汗而不發汗,內有瘀血,鼻衄吐血,面黃,大便黑,此方主消化瘀血。

芍藥(一兩),生地(一兩半),牡丹皮(二錢半),犀角(二錢半),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煎取一盞。有熱如狂者,加黃芩一兩。其人脈大來遲,腹不滿,自言滿者,為無熱,不用黃芩。

茅花湯,治鼻衄不止。

用茅花尖一把,以水三盞,濃煎汁一盞,分二服,即瘥。無花以根代之。

若衄而渴者,心煩,飲則吐水,先服五苓散,次服竹葉湯。

〔《本》〕治傷寒衄血,,滑石丸,。

滑石末不以多少,飯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十丸,微嚼破,新水嚥下立止。用藥末一錢,飯少許,同嚼下,亦得。老幼皆可服。湯晦叔云:鼻衄者,當汗不汗所致。其血青黑時,不以多少,乃止,宜服溫和藥以調其衛。才見鮮血,急以此藥治之。

白話文:

【鼻出血延續療法】

海派醫學提到,張仲景認為,如果鼻出血,不應該使用發汗的方法治療,這是因為病人的脈象顯示體質虛弱。但如果是脈象浮緊的情況,可以使用麻黃湯;若是脈象浮緩,則可以使用桂枝湯。然而,如果脈象已經顯示極度虛弱,這兩種藥物就不適合使用,這時候應轉用犀角地黃湯來治療。(張仲景說:鼻出血的人不能發汗,一旦發汗,可能會導致額頭凹陷,脈搏緊繃,眼睛無法眨動,無法入睡。他又說:失血過多的人不能發汗,一旦發汗,可能會感到寒冷且全身顫抖。這兩種說法都是在強調,如果脈象顯示極度虛弱,就不能發汗。但如果脈象浮緊或浮緩,則是可以發汗的。)

《活法》提到,對於因感冒引起的鼻出血,如果脈象顯示極度虛弱,可以使用黃芩芍藥湯或犀角地黃湯來治療。

犀角地黃湯能治療因感冒應發汗卻未發汗,導致體內有淤血,引起鼻出血、吐血、臉色發黃、大便黑色的情況,此藥方主要作用是消化體內淤血。

藥方組成包括芍藥(一兩)、生地(一兩半)、牡丹皮(二錢半)、犀角(二錢半)。將這些藥材切碎,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一盞半煎煮至剩下一盞。如果病人體溫高到行為有些瘋狂,可以在藥方中加入黃芩一兩。如果病人脈搏跳動緩慢且力度大,感覺腹部不滿,但自己卻感覺腹部滿脹,這表示體內並無高溫,就不需要加入黃芩。

茅花湯能治療鼻出血不停的情況。

使用一把茅花尖,用水三盞濃煎至剩下一盞,分兩次服用,就能立即痊癒。如果沒有茅花,可以用茅花根代替。

如果鼻出血且口渴,心裡煩躁,喝水就嘔吐,首先服用五苓散,然後再服用竹葉湯。

《本草》提到,對於因感冒導致的鼻出血,可以使用滑石丸。

滑石末的用量不限,與飯混合做成像梧桐子大小的藥丸。每次服用十粒,輕輕咬碎,用新鮮的水吞服,立即就能止血。也可以用藥末一錢,加上少量飯一起咬碎吞服,效果也一樣。無論年紀大小都可服用。湯晦叔說:鼻出血通常是因為該出汗卻不出汗所導致。當血液呈現青黑色時,無論多少,就會停止出血,此時應該服用溫和的藥物來調節體溫。一旦看到鮮血,應立即使用此藥治療。

3. 下血

傷寒下血,若太陽病外已解,但少腹急結者,桃仁承氣湯也。(方論見蓄血。)若陽明胃實譫語者,宜刺期門穴。(論見譫語。)

太陽病,以火熏汗不得汗,其人必躁而清血。(論見躁。)淋家不可發汗,發汗則便血。太陽病下之,其脈浮滑者,必下血。(論見大法。)

少陰病,但欲寐,一身手足盡熱者,必便血也。傷寒熱少厥微,不欲食,煩躁數日,小便利,色白,若欲食者愈,若嘔而胸脅煩滿者,必便血也。

白話文:

[血便]

如果因為傷寒而出現血便,且原本的太陽病症狀已經消失,只剩下小腹部緊繃感,這種情況適用桃仁承氣湯治療。(相關方藥討論可參見蓄血部分。)如果陽明胃實導致神志不清、胡言亂語,應當針刺期門穴。(此理論詳述在胡言亂語部分。)

患有太陽病的人,若用火燻法發汗卻無法出汗,此人必然會焦躁不安並出現血便。(詳細討論請參考焦躁部分。)患有尿道炎的人不宜使用發汗療法,若強行發汗,可能會引發血便。太陽病患者若進行下法治療後,脈象顯示浮滑,預示著即將發生血便。(詳細討論請參考大法部分。)

少陰病患者,呈現嗜睡狀態,但全身包括手腳都感到熱度,這種情況下,極有可能出現血便。傷寒導致低熱、四肢冰冷且食慾不佳,伴隨煩躁感多日,若小便顏色變淡,且有食慾恢復的跡象,是病情好轉的徵兆;但若出現嘔吐,且胸部及兩側肋骨間感到不適,則預示將會有血便。

以上是對古文的現代化翻譯。

4. 唾血

咽痛吐血,若面赤斑斑如錦紋者,為陽毒,宜升麻鱉甲湯。(方論見陽毒。)

若下後利不止,手足厥逆,下部脈不至者,麻黃升麻湯。(方論見下利。)

脈浮熱甚,反灸之,必咽燥唾血。(論見大法。)服桂枝湯吐者,必吐膿血。(論見吐。)

白話文:

[唾血]

如果喉嚨疼痛並且吐血,臉色紅赤有如繡有錦紋般的斑點,這屬於陽毒,適合服用升麻鱉甲湯。(相關方藥理論可參考陽毒章節。)

如果進行瀉下治療後仍然持續腹瀉,甚至出現手腳冰冷,且在下肢部位測不到脈搏,這種情況應使用麻黃升麻湯。(相關方藥理論可參考下利章節。)

如果脈象浮動且體溫非常高,卻反覆進行灸療,必然會導致咽喉乾燥並吐血。(相關理論可參考大法章節。)服用桂枝湯後出現嘔吐,必然會嘔出膿血交雜的物質。(相關理論可參考嘔吐章節。)

5. 蓄血

身黃如狂,屎黑喜忘者,為蓄血。太陽病,表證在而發熱惡寒,脈反沉結,而身黃髮狂,少腹硬滿者,若小便不利,為無血也,小便自利,血證諦也,宜以抵當湯主之。(論見發熱)。

抵當湯

水蛭(十個,熬去子,杵),虻蟲(十枚,去翅足熬),大黃(一兩,湯浸,去皮),桃仁(七枚,去皮,捶碎)

上㕮咀,作一服,水一盞,煎七分,去渣溫服。

傷寒有熱,少腹滿,應小便不利,今反利者,為有血也,當下之,不用余藥,宜,抵當丸,。

水蛭(五枚,炙),虻蟲(五枚,去翅足,炒),桃仁(六枚),大黃(三錢)

上為末,煉蜜和作一丸,以水一盞,煎至七分,頓服,晬時當下血。不下再服。

太陽病不解,熱結膀胱,其人似狂,若血自下者,病愈。其外未解者,尚未可攻,當先解外。外解,但小腹急結者,宜攻之,,桃仁承氣湯,。(王海藏方有姜七片,桂、硝各三錢。)

桃仁(十二枚,去皮尖,雙仁者不用),大黃(一兩),甘草(炙),桂枝,芒硝(各半兩),

上㕮咀,每服一兩,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渣,入硝化開,食後服。

陽明症,胃家實,喜忘,大便黑色,雖硬反易者,有蓄血,宜抵當湯。(論見胃實。)

〔海〕初便褐色者重,再便深褐色者愈重,三便黑色者為尤重。色變者,以其火燥也,如羊血在日色中,須臾變褐色,久則漸變而為黑色,即此意也,當詳察之。

〔許〕血在上則喜忘,在下則發狂。

病人無表裡症,發熱七八日,雖脈浮數者,可下之。假令已下,脈不解,胃熱則消穀善飢,至六七日不大便者,有瘀血,宜抵當湯。若脈數不解,血下不止,必協熱而便膿血也。

〔成〕當不大便六七日之際,無喜忘如狂之症,又無少腹硬滿之候,何以知其有蓄血?蓋以其脈浮數故也。浮則熱客於氣,數則熱客於血,下後浮數俱去,則病已,若下後數去而浮仍在,則榮血中熱去而衛氣中熱在,為邪氣獨留心下,善飢,邪熱不殺穀,潮熱反渴也。若下後浮去而數不解,則衛氣中熱去而榮血中熱在,血熱合並,迫血下行,胃虛協熱,消穀善飢。血至下焦,若下不止,則血得以泄,必膿血也。

若不大便六七日,則血不得出泄,必蓄在下焦為瘀血,故須以抵當湯下之。

病者胸滿痞痿,舌青口燥,但漱水不欲下咽,無寒熱,脈微大來遲,腹不滿,其人言我滿,為有瘀血。(海云:漱水不咽,胸滿,心下手不可近者,桃仁承氣湯主之。)

病者如熱狀,煩滿,口乾燥而渴,其脈反無熱,此為陰伏,是瘀血也,當下之。

白話文:

[蓄血]

如果身體出現黃疸,行為有如狂亂,大便呈黑色,且常忘事,這可能就是蓄血的症狀。在太陽病的情況下,如果仍存在表面病徵如發熱怕冷,脈搏卻反而呈現下沉凝結的狀況,加上身體黃疸和精神錯亂,小腹部硬且飽滿,如果小便不順,可能並非血液問題,但如果小便順暢,那就可以確診是血液問題,應該使用抵當湯來治療。

抵當湯

藥材包含水蛭(十個,炒去子,研磨)、虻蟲(十枚,去掉翅足炒過)、大黃(一兩,用水浸泡,去皮)、桃仁(七枚,去皮,搗碎)。將所有藥材混合,用一盞水煎煮至剩七分,去除藥渣溫服。

如果傷寒病伴隨體內有熱,小腹部漲滿,本應小便不順,但現在反而順暢,這可能是因為體內有血塊,需要透過排便來清除,不需要使用其他藥物,建議使用抵當丸。

抵當丸的成分為水蛭(五枚,炒)、虻蟲(五枚,去掉翅足炒)、桃仁(六枚)、大黃(三錢)。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,加入蜂蜜搓成丸,用一盞水煎煮至剩七分,一次服用,一小時內應會排出血液,若未排出再服用一次。

在太陽病未解決的情況下,熱量聚集在膀胱,病人可能表現出狂亂的行為,如果自行出血,病情會有所好轉。如果外部病徵未消失,不能立即進行攻治,應先治療外部病症。外部病症消失後,只有小腹部緊繃結實,應該進行攻治,使用桃仁承氣湯。

陽明病的特徵,胃部實熱,記憶力下降,大便呈黑色,雖然硬但排便容易,這可能就是蓄血,應該使用抵當湯。

血色的變化可以反映病情的嚴重性,初次排便呈褐色表示病情較輕,二次排便呈深褐色病情更重,三次排便呈黑色病情最重。顏色的改變,是因為體內的熱度導致血液乾燥,類似羊血在陽光下會逐漸從紅色轉為褐色,最終變成黑色,需要詳細觀察。

血在上部會導致記憶力減退,血在下部會導致狂亂。

病人若無表裡症狀,發熱持續七八天,即使脈搏快速,也可進行攻治。即便已經進行攻治,如果脈搏仍未恢復正常,胃部過熱會導致食慾旺盛,若六七天未大便,可能是瘀血,應該使用抵當湯。如果脈搏快速仍未改善,血便不停,可能伴有熱便血。

在大便六七天未解的期間,若無記憶力減退或狂亂等症狀,也無小腹部硬且飽滿的徵兆,如何判斷是否有蓄血?這主要看脈搏是否快速。脈搏浮動代表熱氣在氣血中,脈搏快速代表熱氣在血液中,攻治後若脈搏都恢復正常,則病已痊癒;若攻治後脈搏快速消失但浮動仍在,代表氣血中的熱氣已消除,但氣中的熱氣仍存在,這是邪氣停留在心下的現象,會導致食慾旺盛,熱氣無法殺死食物,導致發熱且口渴;若攻治後脈搏浮動消失但快速仍在,代表氣中的熱氣已消除,但氣血中的熱氣仍存在,熱氣與血液結合,迫使血液向下流動,胃虛協同熱氣,導致食慾旺盛。血液到達下焦,如果持續出血,則血液得以排出,可能會導致血便。

如果六七天未大便,血液無法排出,必然會在下焦形成瘀血,因此必須使用抵當湯來幫助排血。

病人若胸口悶痛,舌頭呈青色,口乾燥,只漱口但不想吞嚥,無寒熱感,脈搏微弱且緩慢,腹部未漲滿,但病人自己感覺漲滿,這可能是瘀血。

病人若表現出發熱的症狀,煩躁且口乾渴,但脈搏反而無熱象,這可能是陰伏,是瘀血的徵兆,需要透過排血來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