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三十二·傷寒部 (14)
卷之三十二·傷寒部 (14)
1. 鼻衄
傷寒脈浮緊,不發汗,因致衄者,麻黃主之。(《活人》云:衄後脈浮者,宜麻黃湯。衄後脈已微者,不可行麻黃湯,宜黃芩芍藥湯。)太陽病,脈浮緊,無汗發熱,身疼痛,八九日不解,表症仍在,此當發其汗。服藥已,微除,其人發煩目瞑,劇者必衄乃解。所以然者,陽氣重故也,麻黃湯主之。
不大便,頭痛有熱,若小便赤者,承氣湯也。若小便清而衄者,桂枝湯也。(論見發汗。)太陽病,脈浮緊,發熱無汗而衄者,愈也。(論見發熱。)
白話文:
如果病人患有傷寒,脈象浮緊,不發汗,又流鼻血,可以用麻黃治療。如果是流鼻血後脈象浮的,應該服用麻黃湯;如果是流鼻血後脈象微弱的,就不能服用麻黃湯,應該服用黃芩芍藥湯。
太陽病,脈象浮緊,發熱無汗,身體疼痛,持續八九天不退,表證仍然存在,應該發汗治療。服藥後稍微緩解,病人出現煩躁、昏迷,嚴重者必須流鼻血才能缓解。這是因為陽氣過盛造成的,可以用麻黃湯治療。
如果病人不大便,頭痛發熱,小便赤色,應該服用承氣湯。如果病人小便清澈,且流鼻血,應該服用桂枝湯。
太陽病,脈象浮緊,發熱無汗且流鼻血,則預示病情好轉。
太陽病,以火劫發汗,血氣流溢,失其常度,陽盛則欲衄,陰虛則小便難。(論見頭汗。)少陰病,但厥無汗,而強發之,必動其血,或從口鼻出,或從目中出者,難治。(論見欲寐。)動氣發汗,則衄而渴,飲水就吐。(論見動氣。)
脈浮發熱,口乾鼻燥,能食者則衄。陽明胃實口燥,但欲漱水不咽者,必衄也。衄家不可發汗,汗出必額上陷,脈急緊,直視不能瞬,不得眠。(衄忌發汗者,為無脈。若浮緊身疼發熱惡寒之症,宜發之。)
白話文:
太陽病,如果用火灸的方法發汗,会导致血气外溢,失去平衡,陽气盛就会想吐血,阴虚就会小便困难。(这种情况在头汗篇中有论述。)少阴病,只有发冷没有汗,却强行发汗,一定会伤及血气,可能会从口鼻流出,也可能从眼睛流出,很难治愈。(这种情况在欲寐篇中有论述。)强行发汗,会导致流鼻血口渴,喝水就吐。(这种情况在动气篇中有论述。)
脉象浮而发热,口干鼻燥,如果还能吃东西,就会流鼻血。阳明胃实口干,只是想漱口却不吞咽,也会流鼻血。流鼻血的人不能发汗,发汗后额头就会凹陷,脉象急而紧,眼睛直视不能眨眼,无法入睡。(流鼻血的人忌讳发汗,是因为没有脉象。如果脉象浮紧,身体疼痛,发热恶寒,则应该发汗。)
2. 鼻衄續法
〔海〕仲景言衄不可發汗者,蓋為脈微也。若浮緊者,麻黃湯;浮緩者,桂枝湯;脈已微,二藥不可用,犀角地黃湯主之。(仲景云:衄家不可發汗,汗出必額上陷,脈緊,直視不能瞬,不得眠。又云:亡血不可發其表,汗出即寒慄而振。此二說,皆為脈微不可汗也。若脈浮緊及得緩者,皆當發之是也。)
〔《活》〕傷寒衄血,脈已微者,黃芩芍藥湯、犀角地黃湯主之。
白話文:
張仲景說,鼻出血不能發汗,是因為脈象微弱。如果脈象浮緊,可以用麻黃湯;如果脈象浮緩,可以用桂枝湯。脈象已經微弱,這兩種藥就不能使用,犀角地黃湯主治。
(仲景說:鼻出血的人不能發汗,因為發汗會讓額頭凹陷,脈象緊,眼睛直視不能眨,睡不著覺。又說:失血的人不能發汗,因為發汗會寒慄發抖。這兩種說法,都是因為脈象微弱不能發汗。如果脈象浮緊或浮緩,就應該發汗。)
傷寒鼻出血,脈象已經微弱,黃芩芍藥湯、犀角地黃湯主治。
犀角地黃湯,治傷寒應發汗而不發汗,內有瘀血,鼻衄吐血,面黃,大便黑,此方主消化瘀血。
芍藥(一兩),生地(一兩半),牡丹皮(二錢半),犀角(二錢半),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煎取一盞。有熱如狂者,加黃芩一兩。其人脈大來遲,腹不滿,自言滿者,為無熱,不用黃芩。
茅花湯,治鼻衄不止。
用茅花尖一把,以水三盞,濃煎汁一盞,分二服,即瘥。無花以根代之。
若衄而渴者,心煩,飲則吐水,先服五苓散,次服竹葉湯。
白話文:
犀角地黃湯用來治療傷寒本應該發汗卻沒發汗,體內有瘀血,出現鼻出血、吐血、面色發黃、大便黑色等症狀,此方主要作用是化解瘀血。藥方為:芍藥一兩、生地一兩半、牡丹皮二錢半、犀角二錢半,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一盞半煎煮,取一盞服用。如果患者發燒如狂,可以加黃芩一兩。如果患者脈搏洪大但來得慢,腹部不脹,但自己卻感覺腹部飽滿,說明沒有發燒,就不需要加黃芩。
茅花湯用來治療鼻出血不止。取茅花尖一把,用水三盞煎煮,濃縮成一盞,分兩次服用,即可痊癒。如果沒有茅花,可以用根代替。
如果鼻出血並且感到口渴、心煩,喝水就吐,先服用五苓散,再服用竹葉湯。
〔《本》〕治傷寒衄血,,滑石丸,。
滑石末不以多少,飯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十丸,微嚼破,新水嚥下立止。用藥末一錢,飯少許,同嚼下,亦得。老幼皆可服。湯晦叔云:鼻衄者,當汗不汗所致。其血青黑時,不以多少,乃止,宜服溫和藥以調其衛。才見鮮血,急以此藥治之。
白話文:
《本草綱目》記載:
治療傷寒引起鼻出血,可以使用滑石丸。
滑石末的用量不限,用飯丸成桐子大小。每次服用十丸,輕輕嚼碎,用新水吞服,可立即止血。
也可以取滑石末一錢,與少許飯一起嚼服,同樣有效。老少皆可服用。
湯晦叔說:鼻出血是因該出汗卻沒有出汗導致的。如果血色青黑,不論多少,都能止住,應該服用溫和的藥物來調理衛氣。一旦出現鮮血,就應該立即用此藥治療。
3. 下血
傷寒下血,若太陽病外已解,但少腹急結者,桃仁承氣湯也。(方論見蓄血。)若陽明胃實譫語者,宜刺期門穴。(論見譫語。)
太陽病,以火熏汗不得汗,其人必躁而清血。(論見躁。)淋家不可發汗,發汗則便血。太陽病下之,其脈浮滑者,必下血。(論見大法。)
少陰病,但欲寐,一身手足盡熱者,必便血也。傷寒熱少厥微,不欲食,煩躁數日,小便利,色白,若欲食者愈,若嘔而胸脅煩滿者,必便血也。
白話文:
傷寒引起下血,如果太陽病的外在症狀已經消失,但腹部仍然疼痛緊結,可以用桃仁承氣湯治療。
如果陽明胃實症狀伴隨譫語,應該刺期門穴。
太陽病,用火熏汗卻無法出汗,病人一定會心煩躁動並且血液循環不暢。淋病患者不能發汗,發汗會導致便血。太陽病往下發展,脈搏浮滑的人,一定會下血。
少陰病,病人只想睡覺,全身手腳都發熱,一定會便血。傷寒發熱但神志不清,不想吃東西,煩躁不安持續好幾天,小便量少且顏色發白,如果想吃東西,病情就會好轉;如果嘔吐且胸脅部位脹滿,一定會便血。
4. 唾血
咽痛吐血,若面赤斑斑如錦紋者,為陽毒,宜升麻鱉甲湯。(方論見陽毒。)
若下後利不止,手足厥逆,下部脈不至者,麻黃升麻湯。(方論見下利。)
脈浮熱甚,反灸之,必咽燥唾血。(論見大法。)服桂枝湯吐者,必吐膿血。(論見吐。)
白話文:
喉嚨痛、吐血,如果臉色發紅佈滿像錦緞花紋一樣的紅斑,是陽毒,應該服用升麻鱉甲湯。
如果拉肚子不停,手腳冰冷,下部脈搏摸不到,應該服用麻黃升麻湯。
脈搏浮而熱很嚴重,反過來用灸法治療,必然會導致喉嚨乾燥、吐血。服用桂枝湯後嘔吐,必然會吐出膿血。
5. 蓄血
身黃如狂,屎黑喜忘者,為蓄血。太陽病,表證在而發熱惡寒,脈反沉結,而身黃髮狂,少腹硬滿者,若小便不利,為無血也,小便自利,血證諦也,宜以抵當湯主之。(論見發熱)。
抵當湯
水蛭(十個,熬去子,杵),虻蟲(十枚,去翅足熬),大黃(一兩,湯浸,去皮),桃仁(七枚,去皮,捶碎)
上㕮咀,作一服,水一盞,煎七分,去渣溫服。
傷寒有熱,少腹滿,應小便不利,今反利者,為有血也,當下之,不用余藥,宜,抵當丸,。
白話文:
人若全身發黃,像發狂一樣,大便黑色且喜忘,這是積血的表現。太陽病患者,表面症狀發熱惡寒,脈象卻沉而緊,同時伴有全身發黃、發狂,下腹部硬實飽滿,如果小便不順暢,說明沒有血液循環,若小便順暢,就是血液循環正常,這時就應該用抵當湯來治療。
抵當湯的藥方為:水蛭十個,去掉內臟,搗碎;虻蟲十枚,去掉翅膀和足,熬煮;大黃一兩,用熱水浸泡,去皮;桃仁七枚,去皮,搗碎。以上藥材混合研磨成粉,一劑,用一杯水煎煮至七分,去渣溫服。
如果傷寒患者有發熱,下腹部脹滿,本應該小便不順暢,但反而小便通暢,說明體內有血液運行,應該立刻瀉下,不用其他藥物,可以用抵當丸治療。
水蛭(五枚,炙),虻蟲(五枚,去翅足,炒),桃仁(六枚),大黃(三錢)
上為末,煉蜜和作一丸,以水一盞,煎至七分,頓服,晬時當下血。不下再服。
太陽病不解,熱結膀胱,其人似狂,若血自下者,病愈。其外未解者,尚未可攻,當先解外。外解,但小腹急結者,宜攻之,,桃仁承氣湯,。(王海藏方有姜七片,桂、硝各三錢。)
桃仁(十二枚,去皮尖,雙仁者不用),大黃(一兩),甘草(炙),桂枝,芒硝(各半兩),
白話文:
將水蛭、虻蟲、桃仁、大黃研磨成粉末,用蜂蜜調製成丸狀,以一杯水煎至七分,一次服下,可立即止血。若服下後仍未止血,則需再次服用。
若患太陽病,熱氣積聚在膀胱,病人神志不清,且有血自下身流出,則病症已痊癒。若體表症狀尚未消失,則不宜急於攻治,應先解除體表症狀。當體表症狀消失,僅剩小腹緊結時,即可用桃仁承氣湯治療。王海藏方還加入了薑七片、桂枝和硝石各三錢。
另以桃仁、大黃、甘草、桂枝、芒硝各適量,一同製成藥方。
上㕮咀,每服一兩,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渣,入硝化開,食後服。
陽明症,胃家實,喜忘,大便黑色,雖硬反易者,有蓄血,宜抵當湯。(論見胃實。)
〔海〕初便褐色者重,再便深褐色者愈重,三便黑色者為尤重。色變者,以其火燥也,如羊血在日色中,須臾變褐色,久則漸變而為黑色,即此意也,當詳察之。
〔許〕血在上則喜忘,在下則發狂。
病人無表裡症,發熱七八日,雖脈浮數者,可下之。假令已下,脈不解,胃熱則消穀善飢,至六七日不大便者,有瘀血,宜抵當湯。若脈數不解,血下不止,必協熱而便膿血也。
白話文:
上藥每次服用一兩,用兩碗水煎煮至一碗,去除藥渣,加入硝石溶解,飯後服用。
陽明症患者胃部實熱,表現為喜忘、大便黑色且雖然硬但容易排便,說明有積血,適合服用抵當湯。(詳見胃實論。)
大便初次呈褐色,病情較重;第二次呈深褐色,病情更重;第三次呈黑色,病情最重。顏色變化的原因是體內火氣燥熱,就像羊血在太陽下,很快就會變褐色,時間久了就會逐漸變黑,以此類推,應該仔細觀察。
血氣上逆會導致喜忘,血氣下陷會導致發狂。
病人沒有表裡症狀,發熱七、八天,即使脈象浮數,也可以服用瀉藥。如果已經服用瀉藥,但脈象仍未恢復正常,胃熱則表現為食慾旺盛,而且六、七天未排便,說明有瘀血,適合服用抵當湯。如果脈象浮數仍未恢復正常,而且血下不止,很可能是熱氣與瘀血相互作用,導致排便帶有膿血。
〔成〕當不大便六七日之際,無喜忘如狂之症,又無少腹硬滿之候,何以知其有蓄血?蓋以其脈浮數故也。浮則熱客於氣,數則熱客於血,下後浮數俱去,則病已,若下後數去而浮仍在,則榮血中熱去而衛氣中熱在,為邪氣獨留心下,善飢,邪熱不殺穀,潮熱反渴也。若下後浮去而數不解,則衛氣中熱去而榮血中熱在,血熱合並,迫血下行,胃虛協熱,消穀善飢。血至下焦,若下不止,則血得以泄,必膿血也。
若不大便六七日,則血不得出泄,必蓄在下焦為瘀血,故須以抵當湯下之。
病者胸滿痞痿,舌青口燥,但漱水不欲下咽,無寒熱,脈微大來遲,腹不滿,其人言我滿,為有瘀血。(海云:漱水不咽,胸滿,心下手不可近者,桃仁承氣湯主之。)
病者如熱狀,煩滿,口乾燥而渴,其脈反無熱,此為陰伏,是瘀血也,當下之。
白話文:
如果便秘六七天,沒有像發狂一樣的喜怒無常,肚子也沒有硬脹,怎麼知道是積血呢?這是因為脈象浮數。浮代表熱邪侵犯到氣分,數代表熱邪侵犯到血分,排便后浮數消失,病就好了。如果排便后數消失而浮仍然存在,說明是血分中的熱邪消除了,但衛氣中的熱邪還在,邪氣留在心下,容易感到飢餓,因為邪熱沒有消滅食物,所以會出現潮熱、口渴。如果排便后浮消失,但數沒有消失,說明衛氣中的熱邪消除了,但血分中的熱邪還在,血熱結合在一起,迫使血液向下運行,胃虛協熱,消化食物容易感到飢餓。血到達下焦,如果一直流下去,就會出血,而且一定是膿血。
如果便秘六七天,血液無法排出,就會積在下焦形成瘀血,因此必須用抵當湯來治療。
病人胸悶、肢體無力、舌頭青紫、口乾,只漱口卻不願意吞咽,沒有寒熱,脈象微弱而遲緩,肚子不脹,但病人說自己肚子脹,這就是有瘀血。
病人像發熱一樣,煩躁、胸悶,口乾渴,但脈象反而沒有熱象,這是陰邪潛伏,也是瘀血,應該用藥來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