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十·肝膽部 (24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十·肝膽部 (24)

1. 口眼喎斜

〔《衍》〕取硬石灰一合,以醋炒和如泥,於患偏風牽口喎斜人口唇上,不患處一邊塗之,立便牽正。

〔孫〕卒患偏風,口喎語澀。取衣中白魚摩耳下,喎向左摩右,向右摩左,即正(即蠹,書魚也)。

〔《聖》〕治中風口喎,用巴豆七枚,去皮爛研。喎左塗右手心,喎右塗左手心,仍以暖水一盞,安向手心,須臾即便正。洗去藥,並頻抽掣中指。

〔子和〕一長吏,病口目喎斜,予療之。目之斜,灸以承泣;口之喎,灸以地倉,俱效。苟不效者,當灸人迎。夫氣虛風入而為偏,上不得出,下不得泄,真氣為氣邪所陷,故宜灸,所以立愈。(按:此乃脈兼喎斜,故灸之愈。若筋急喎斜,非灸可愈,必用服藥及用燔針劫刺其急處,或用馬膏塗法,可愈。故承泣、地倉、人迎皆足陽明,陽明胃脈之所發也)。

〔《玉》〕口眼喎斜:地倉(針入二分,沿皮斜向頰車,一寸半,留十吸瀉之),頰車(二分,斜向地倉。以上三穴,喎右補瀉左,喎左補瀉右)

〔《甲乙》〕口僻,顴窌及齦交、下關主之。面目惡風寒䪼腫癰痛,招搖視瞻,瘛瘲口僻,巨窌主之。口不能水漿,喎僻,水溝主之。厥口僻失欠,下牙痛,頰腫惡寒,口不能收,舌不能言,不能嚼,大迎主之。口僻,偏歷主之。口僻刺太淵,引而下之。口僻噤,外關主之。僻不正失欠,口不開,翳風主之。

〔《千》〕又方,以葦筒長五寸,以一頭刺耳孔中,四畔以面塞密,勿令泄風;一頭納大豆一顆並艾,燒令燃,灸七壯,即瘥。患右灸左,患左灸右,千金不傳,耳病亦可灸之。

白話文:

口眼喎斜

古代醫書記載治療口眼歪斜的方法多種,大致可分為外敷、按摩、針灸和灸法幾種:

一種方法是用石灰與醋混合成泥狀,塗抹在歪斜的一側嘴角對側,據說可以立即矯正歪斜。

另一種方法是用白魚摩擦耳下,如果嘴巴歪向左邊就摩擦右側,反之亦然,據說也能矯正。

還有一種方法是用巴豆研磨後,塗抹在與歪斜方向相對的手心,並用溫水浸泡手心,據說也能很快見效,之後還要經常活動中指。

針灸方面,可以針灸承泣穴(治療眼睛歪斜)、地倉穴(治療嘴巴歪斜),如果無效,則針灸人迎穴。 這幾穴位都屬於足陽明經,因為歪斜是氣虛風入導致的,所以針灸可以疏通經絡。但如果歪斜是因肌肉緊繃導致,則需要服用藥物,或用燔針劫刺肌肉緊繃處,或是使用馬膏治療。

此外,還有針灸地倉穴和頰車穴的方法,針刺的方向和補瀉的方法需要根據歪斜的方向來調整,歪向哪邊就補瀉相對的一邊。

其他文獻中也記載了許多穴位可以治療口歪,例如顴窌、齦交、下關、巨窌、水溝、大迎、偏歷、太淵、外關、翳風等,針刺這些穴位可以治療不同類型的口歪。

還有一種奇特的療法,是用葦筒插進耳朵,用面團封住四周,然後在葦筒另一端放進大豆和艾草燃燒灸治,據說也有效。 患側右邊就灸左邊,反之亦然。

總之,古代治療口眼歪斜的方法繁多,其有效性有待考證,現代人若遇到此類情況,應尋求專業醫師的診斷和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