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三十二·傷寒部 (9)
卷之三十二·傷寒部 (9)
1. 咳
傷寒表不解,心下有水氣,乾嘔發熱而咳,或渴,或利,或噎,或小便不利,少腹滿或喘者,宜,小青龍湯,。
麻黃,芍藥(各三錢),五味子(半兩),乾薑,甘草,細辛,桂枝(去皮),半夏(各三錢),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盞半,煎八分,去渣溫服。若微利者,去麻黃,加芫花如彈子大,熬赤色。若渴者,去半夏,加栝蔞根三分。若噎者,去麻黃,加附子一錢五分,炮。若小便不利,少腹滿者,去麻黃,加茯苓一兩。若喘者,去麻黃,加杏仁三分,去皮尖。
白話文:
患有傷寒症,但表證未解,胸口有水氣,乾嘔發熱並且咳嗽,可能伴隨口渴、腹瀉、胸悶或小便不順暢,腹部脹滿或呼吸困難,則適合服用小青龍湯。
小青龍湯的組成如下:麻黃、芍藥各三錢,五味子半兩,乾薑、甘草、細辛、去皮桂枝、半夏各三錢。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取五錢,用半盞水煎煮至八分,去渣溫服。若輕微腹瀉,則去掉麻黃,加入芫花如彈子大小,熬至紅色。若口渴,則去掉半夏,加入栝蔞根三分。若胸悶,則去掉麻黃,加入炮附子一錢五分。若小便不順暢,腹部脹滿,則去掉麻黃,加入茯苓一兩。若呼吸困難,則去掉麻黃,加入去皮尖杏仁三分。
咳而往來寒熱,胸滿,心煩喜嘔者,小柴胡去人參、薑、棗,加五味、乾薑也。(方論見往來寒熱。)
咳而表解,胃實,屬陽明病。若反無汗,小便利而嘔,手足厥者,必頭痛。若頭眩不惡寒,能食者,必咽痛。(論見胃實。)
咳而但欲寐,屬少陰病。若下利腹痛,小便不利,四肢重痛者,用真武湯加五味子、細辛、乾薑也。若下利六七日,變咳嘔,渴不得眠者,豬苓湯也。若下利譫語,小便難者,被火氣劫也。若四逆者,用四逆散加五味子、乾薑也。(方論並見欲寐。)
傷寒咳逆上氣,其脈散者死,謂其形損故也。咳而失小便者,不可發汗,汗出則四肢厥冷。(論見遺尿。)
白話文:
咳嗽伴隨寒熱交替、胸悶、心煩想吐,可以用小柴胡湯去掉人參、生薑、大棗,加入五味子、乾薑。如果咳嗽後症狀減輕,但胃口不好,屬於陽明病。如果反而是沒有汗、小便頻繁且想吐、手腳冰涼,一定會頭痛。如果頭暈不畏寒,能吃東西,一定是咽喉痛。咳嗽只想睡覺,屬於少陰病。如果伴隨腹瀉、腹痛、小便不順暢、四肢痠痛,可以用真武湯加五味子、細辛、乾薑。如果腹瀉六七天,轉變成咳嗽想吐、口渴難眠,就用豬苓湯。如果腹瀉神志不清、小便困難,是被火氣所傷。如果四肢厥逆,就用四逆散加五味子、乾薑。傷寒咳嗽氣逆上衝,脈象散亂的會死亡,因為身體已經損傷了。咳嗽還伴隨尿失禁,不能發汗,因為出汗會導致四肢冰涼。
2. 咳續法
〔丹〕崇慶和尚因飽醉後發熱,嗽而右脅痛,渴不安眠。
柴胡,黃芩,白朮,陳皮,桔梗,木通(各二錢),人參,麻黃(各一錢半),甘草(三錢),
上分三帖,水煎服。
〔云〕傷寒汗後,喘咳不止,恐傳肺痿,,補肺散,。
人參(一兩),五味子(五錢),桑白皮(二兩),款冬花,蛤蚧(一對),
白話文:
崇慶和尚因酒醉後發燒,咳嗽且右邊肋骨疼痛,口渴難眠。以柴胡、黃芩、白朮、陳皮、桔梗、木通各二錢,人參、麻黃各一錢半,甘草三錢,分三帖,水煎服用。傷寒發汗後,喘咳不止,恐會轉變成肺痿,需用補肺散,以人參一兩,五味子五錢,桑白皮二兩,款冬花、蛤蚧一對,煎服。
上為細末,每服五錢,沸湯一盞調服。
傷寒汗下後,咳嗽肺虛,聲音嘶敗者,宜,阿膠散,。
薯蕷,阿膠(炒),五味子,麥門冬(去心),白朮(各一兩),乾薑(炮),桂枝(各二錢),杏仁(去皮尖,三錢),
上銼細末,每服七錢,水二盞,入烏梅肉一錢,同煎服。傷寒汗下後,喘咳煩躁,氣滯澀,邪氣逆者,用,桔梗湯,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五錢,用滾水一杯調服。
傷寒病人在出汗後,出現咳嗽、肺氣虛弱、聲音嘶啞無力的症狀,可以使用阿膠散。
將山藥、阿膠(炒)、五味子、麥門冬(去心)、白朮(各一兩)、乾薑(炮)、桂枝(各二錢)、杏仁(去皮尖,三錢)
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七錢,用兩杯水,加入烏梅肉一錢,一起煎服。傷寒病人在出汗後,出現喘咳煩躁、氣滯澀,邪氣逆上,可以使用桔梗湯。
桔梗,桑白皮(各一兩),甘草,貝母,訶黎勒(各五錢)
上為細末,每服五錢,入五味子、烏梅肉各一錢,水二盞,同煎服。
白話文:
桔梗,桑白皮(各一兩),甘草,貝母,訶黎勒(各五錢)
以上藥物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五錢,加入五味子和烏梅肉各一錢,用水兩盞一同煎煮後服用。
3. 小便不利
小便不利,表不解,若干嘔發熱而咳,少腹滿者,小青龍湯去麻黃加茯苓也。(方論見效。)若汗下後,仍項強發熱,心下滿痛者,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。(方論見項強。)
小便不利,胸脅滿,若往來寒熱,未汗下者,小柴胡去黃芩加茯苓;汗下後者,加柴胡、桂、姜。(方論見往來寒熱。)若煩驚譫語,身重不可轉側者,柴胡湯加龍骨、牡蠣也。(論見不得臥。)
白話文:
尿液排泄不順暢,表面症狀未解,伴隨嘔吐發熱咳嗽,小腹脹滿的,使用小青龍湯去除麻黃,加入茯苓。若汗出後,仍然頸部僵硬發熱,心口脹痛的,使用桂枝湯去除桂枝,加入茯苓和白朮。尿液排泄不順暢,胸脅脹滿,伴隨寒熱交替,未汗出的,使用小柴胡湯去除黃芩,加入茯苓;汗出後,再加入柴胡、桂枝、生薑。若出現煩躁驚恐、神志不清、身體沉重無法翻身的,使用柴胡湯加入龍骨、牡蠣。
小便不利,大便乍難乍易,喘急不能臥者,大承氣湯。(論見不得臥條)
小便不利而渴,若脈浮數發熱者,五苓散加豬苓湯。(方論見渴)若頭汗者,柴胡桂薑湯加茵陳蒿湯。(方論見發黃。)
小便不利,關節疼痛,若痛不得屈伸,汗出惡風,身腫者,屬風濕,宜甘草附子湯;若脈沉緩,大便反快者,屬濕痹,《活人》用五苓散也。(方論見身痛。)
白話文:
如果小便排泄不順暢,大便時而困難時而容易,喘息急促無法平躺休息,可以使用大承氣湯。
如果小便排泄不順暢卻感到口渴,脈象浮數且發熱,可以使用五苓散加上豬苓湯。如果伴隨頭部出汗,則可以使用柴胡桂薑湯加上茵陳蒿湯。
如果小便排泄不順暢,關節疼痛,且疼痛到無法屈伸,伴隨出汗怕風,身體浮腫,屬於風濕,應該使用甘草附子湯;如果脈象沉緩,大便反而排泄順暢,屬於濕痺,可以使用活人方中的五苓散。
小便不利,頭汗,若脅滿者,柴胡薑桂也。(方論見往來寒熱。)
若發黃者,茵陳蒿湯也。小便不利,身發黃。(方論俱見發黃。)
大下後復發汗,小便不利者,亡津液故也,勿治之,得小便利,必自愈。(《活人》云:若大渴引飲,須利之。)
小便不利,但欲寐者,屬少陰,若腹滿下利膿血者,用桃花湯。腹痛下利,四肢重痛者,用真武湯也。(方論見下利。)若四逆者,用四逆散加茯苓。(方論見但欲寐。)
陽明病,小便不利,濈然汗出者,若欲食者愈;不能食者,欲作痼瘕。痼瘕者,寒氣積結也。
白話文:
小便不順暢,頭部出汗,如果肋骨部位脹滿,就要用柴胡薑桂湯。如果小便不順暢,身體發黃,就要用茵陳蒿湯。大瀉之後又出汗,小便不順暢,是因為津液流失了,不要治療,等小便順暢就會自然痊癒。如果特別口渴,想要喝水,就必須要促進小便順暢。
小便不順暢,只想睡覺,屬於少陰症狀,如果腹部脹滿,排泄膿血,就要用桃花湯。如果腹部疼痛,排泄稀便,四肢沉重疼痛,就要用真武湯。如果四肢厥逆,就要用四逆散加茯苓。
陽明病,小便不順暢,突然大量出汗,如果想吃東西,就會好轉;如果不想吃東西,可能會轉變成痼疾。痼疾就是寒氣積聚造成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