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十·肝膽部 (22)
卷之十·肝膽部 (22)
1. 口眼喎斜
凡半身不遂者,必口眼喎斜。亦有無半身不遂之症而喎斜者,故另立附之。
運氣:口眼喎斜者,多屬胃土。風木不及,金乘之,土寡於畏也。經云:木不及曰委和,委和之紀,其動緛戾拘緩。又云:厥陰所至為緛。蓋緛,縮短也。木不及,則金化縮短乘之,以勝木之條達也。戾者,口目喎斜也。拘者,筋脈拘強也。木為金之縮短,牽引而喎斜拘強也。
緩者,筋脈縱也。木為金乘,則土寡於畏,故土兼化緩縱於其空隙,而拘緩者自緩也。故目喎斜者,多屬胃土有痰。治法宜辛溫瀉金之短縮,平土之濕痰也。
〔垣〕,清陽湯,治筋脈縮短,牽引口目喎斜。(方見後)
〔孟〕中賊風,口偏不能語者,取吳茱萸一升,清酒一升,和煮四五沸,合服之半升,日三服,得少汗瘥。
〔《千》〕治口喎,大豆三升,炒令焦,好酒三升,淋取汁頓服,一日一服。治中風面目相引,口偏著耳,牙車急,舌不得轉方。
獨活(三兩),竹瀝,生地汁(各一升)
上三味合煎,取二升頓服即愈。
治卒中風,口喎不正,取空青末如豆大一枚,含之即愈。口目喎斜之症,大率在胃而有筋脈之分。經云:足之陽明,手之太陽,筋急則口目為僻,眥急不能卒視,此胃土之筋為喎邪也。經云:胃足陽明之脈,挾口環唇,所生病者,口喎唇邪。此胃土之脈為喎邪也。
〔垣〕,清陽湯,治口喎斜,頰腮急緊,胃中火盛,汗不止而小便數。
升麻(二錢),葛根(一錢半),當歸身(二錢),黃耆(二錢),甘草(炙,一錢),紅花(一錢),蘇木(五分),桂枝(一錢),甘草(生,五分),黃柏(酒,一錢)
上㕮咀。作一服,酒三盞,煎至一盞三分,去渣,稍熱食前服訖,以火熨摩緊急處,即愈。夫口喎筋急者,是筋脈血絡中大寒,此藥少代燔針劫刺,破惡血以去凝結,內泄衝脈之火熾。
〔羅〕風中血脈治驗,太尉中武史公,年六十八歲,於至元十月初,侍國師於聖安寺丈室中,煤炭火一爐在左邊,遂覺面熱,左頰微有汗,師及左右諸人皆出,因左頰疏緩,被風寒客之,右頰急,口喎於右,脈得浮緊,按之洪緩。予舉醫學提舉忽君吉甫,專科針灸,先以左頰上灸地倉穴一七壯,次灸頰車二七壯,後於右頰上熱手熨之,議以升麻湯加防風、秦艽、白芷、桂枝,發散風寒,數服而愈。
或曰:世醫多以續命等藥治之,今君用升麻湯加四味,其理安在?對曰:足陽明經,起於鼻交頞中,循鼻外,入上齒中。手陽明之經,亦貫於下齒中。況兩頰皆屬陽明,升麻湯乃陽明經藥,香白芷又行手陽明之經,秦艽治口噤,防風散風邪,桂枝實表而固榮衛,使邪不能再傷,此其理也。夫病有標本經絡之別,藥有氣味厚薄之殊,察病之源,用藥之宜,其效如桴鼓之應。
白話文:
口眼歪斜
一般來說,半身不遂的人一定會出現口眼歪斜的症狀。但也有不是半身不遂卻出現口眼歪斜的情況,所以另外在這裡特別說明。
病因分析:
口眼歪斜,大多和脾胃的「土」有關。這是因為「風木」的力量不足,「金」就會反過來壓制「木」,導致「土」的力量變弱,失去平衡。古書說:「木氣不足叫做委和,委和的狀態會出現筋脈攣縮、拘緊、遲緩。」又說:「厥陰經到達的地方會變得緛。」「緛」的意思是縮短。木氣不足,就會被金氣壓制而縮短,金的收縮力量會勝過木的伸展力量,導致口眼歪斜。口眼歪斜是筋脈收縮的表現,筋脈拘緊僵硬也是因為木氣被金氣壓制所致。
而所謂的「緩」,是指筋脈鬆弛。當木被金壓制,土氣的力量就會減弱,變得空虛,導致筋脈過度鬆弛。因此,口眼歪斜通常和脾胃有痰濕有關。治療方法應該使用辛溫的藥物來瀉掉金的收縮之力,並平息脾胃的濕痰。
治療方法:
〔李東垣的〕清陽湯,可以用來治療筋脈縮短、牽引導致的口眼歪斜。(藥方在後面)
〔孟詵的〕,治療中風導致口歪,無法說話的情況,可以用吳茱萸一升,清酒一升,一起煮四五次,然後服用半升,每天三次,如果能稍微出汗就會好轉。
〔《千金方》的〕,治療口歪,可以用大豆三升,炒到焦,用好酒三升浸泡,然後取汁馬上服用,一天一次。這個藥方也可以治療中風導致的面部肌肉牽引,口歪向耳朵,牙關緊閉,舌頭無法轉動。
另外,也可以用獨活(三兩)、竹瀝、生地汁(各一升),一起煎煮,取二升馬上服用,也能治癒。
還可以用空青末如豆子大小,含在嘴裡也能治療突然中風、口歪不正的情況。
口眼歪斜的病症,大多與脾胃有關,也和筋脈有關係。古書說:「足陽明經、手太陽經,如果筋脈拘急,就會導致口眼歪斜,眼角緊張,無法正常看東西。」這說明脾胃的筋脈出現問題會導致口眼歪斜。古書又說:「胃足陽明經脈,經過口部環繞嘴唇,如果生病,就會出現口歪唇斜。」這說明脾胃的經脈出現問題也會導致口眼歪斜。
〔李東垣的〕清陽湯,可以治療口眼歪斜、臉頰肌肉緊張、胃火旺盛、汗流不止、小便頻繁。
- 升麻(二錢),葛根(一錢半),當歸身(二錢),黃耆(二錢),炙甘草(一錢),紅花(一錢),蘇木(五分),桂枝(一錢),生甘草(五分),酒黃柏(一錢)
將以上藥材切碎,做成一劑。用三杯酒煎煮至一杯三分,去掉藥渣,稍微加熱,在吃飯前服用。然後用火熨燙或按摩緊張的部位,就能痊癒。口歪筋脈緊張,是因為筋脈血絡中受寒。這個藥方可以代替針灸,去除惡血,化解凝結,並將體內的火氣散發出去。
〔羅天益的〕治療風邪侵入血脈的經驗:太尉中武史公,六十八歲時,在聖安寺丈室侍奉國師。當時房間裡放著一爐煤炭火,他感到左臉發熱,左臉頰微微出汗。當國師和其他人離開後,他的左臉頰變得鬆弛,被風寒侵襲,右臉頰則變得緊張,口歪向右邊。把脈發現脈象浮緊,按下去又洪大而緩慢。醫生忽君吉甫是針灸專家,先在左臉的地倉穴灸了七壯,又在頰車穴灸了十四壯,然後用熱手在右臉頰上熨燙。醫生認為可以用升麻湯加防風、秦艽、白芷、桂枝來散風寒,服藥幾次後就痊癒了。
有人問:「世俗的醫生大多用續命湯等藥來治療,你卻用升麻湯加四味藥,這是什麼道理?」醫生回答說:「足陽明經從鼻子開始,沿著鼻子的外側,進入上牙。手陽明經也經過下牙。而且兩頰都屬於陽明經。升麻湯是治療陽明經的藥物。白芷走手陽明經。秦艽治療口噤,防風散發風邪,桂枝可以固表,防止邪氣再次侵犯。這就是其中的道理。疾病有標本經絡的區別,藥物也有氣味厚薄的不同,只有了解疾病的根源,使用適當的藥物,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