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三十二·傷寒部 (6)
卷之三十二·傷寒部 (6)
1. 痞續法
〔《活》〕傷寒本無痞,應發汗,醫反下之,遂成痞,枳實理中丸最良。審知是痞,先用桔梗枳殼湯,尤妙。緣桔梗、枳殼行氣,先用之,無不驗也。
桔梗枳殼湯,治傷寒痞氣,胸滿欲絕。
桔梗,枳殼(麩炒,去穰。各二兩),
上㕮咀,以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渣分二服。
白話文:
根據「活人書」中的記載,原本因傷寒而病的人並不會有痞症(消化系統疾病),但若醫生錯誤地使用下法(瀉下藥物)治療,則可能導致病人產生痞症。在這種情況下,使用「枳實理中丸」是最有效的治療方式。然而,在確定病人確有痞症後,首選應是「桔梗枳殼湯」,其效果更佳。因為桔梗和枳殼都能促進氣血運行,如果首先使用此湯劑,效果往往十分顯著。
「桔梗枳殼湯」能治療由傷寒引起的痞症,以及伴隨而來的胸悶欲絕的症狀。
所需材料為:桔梗、枳殼(需經過麩炒處理,並去除內瓤)。兩者各需二兩。
製作方法為:將以上材料切碎,加入兩碗水煎煮至剩下一碗,然後去掉殘渣,將藥汁分成兩份服用。
2. 煩
發汗吐下後,虛煩不得眠,若劇者,必反覆顛倒,心中懊憹,梔子豉湯主之。若少氣者,梔子甘草豉湯主之。若嘔者,梔子生薑豉湯主之。陽明病下之,其外有熱,手足溫,不結胸,心下懊憹,飢不能食,但頭汗出者,梔子豉湯主之。陽明病,脈浮緊,若下之,則胃中空虛,客氣動膈,心中懊憹,舌上白胎者,宜梔子豉湯。(論見自汗。)
下利後煩,按之心下濡者,為虛煩也,宜,梔子豉湯,。
肥梔子(四個,破),香豉(半兩),
上水二盞,先煎梔子一盞,納豉同煎,取七分,去渣溫服。得快吐,止後服。
梔子甘草豉湯,於梔子豉湯中加甘草半兩,余依前法,得吐止服。
梔子生薑豉湯,於梔子豉湯中加生薑一兩二錢,余依前法,得吐止後服。
傷寒醫以丸藥大下之,身熱不去,微煩者,,梔子乾薑湯,主之。
梔子(四兩,破),乾薑(半兩),
上二味,以水一盞半,煎取八分,去渣溫服。得吐者,止後服。
發汗吐下後,心中懊憹而煩,若無燥屎,大便耎者,此條梔子豉等湯也;若有燥屎不大便者,後條小承氣湯也。
太陽病,若吐若下若發汗,微煩,小便數,大便因硬者,與小承氣湯和之愈。
陽明病下之,心下懊憹而煩,胃中有燥屎者可攻。腹微滿,初頭硬,後必溏,不可攻之。若有燥屎者,宜大承氣湯。(方見陽明潮熱。)胃實不大便,心煩,若吐下後者,此條大小承氣湯也;若不吐不下者,調胃承氣也。
〔許〕有人病傷寒八九日,身熱無汗,時時譫語,時因下後大便不通三日矣。非躁非煩,非寒非痛,終夜不得臥,但心中無曉會處,或時發一聲如嘆息之狀,醫者未知是何症。予診之曰:此懊憹怫鬱二症俱作也,胃中有燥屎者,服承氣湯,下燥屎二十枚,得利而解。仲景云:陽明病下之,心中懊憹,微煩,胃中有燥屎者,可攻。
又云:小便不利,大便乍難乍易,時有微熱,怫鬱不臥者,有燥屎也,承氣湯主之。《素問》云:胃不和則臥不安,此夜所以不得眠也。仲景云:胃中燥大便堅者,必譫語,此所以有時發譫語也。非煩非躁,非寒非痛,所以心中懊憹也。聲如嘆息而發一聲,所謂外氣怫鬱也。
燥屎得除,大便通利,胃中安和,故其病悉去也。
不得眠而煩。(論見不得眠。)
胸滿而煩,若不經汗,兼往來寒熱者,小柴胡湯。(方論見往來寒熱。)兼下利咽痛者,豬膚湯。(方論見下利。)若汗下後,往來寒熱者,柴胡桂枝幹薑湯。(方論見往來寒熱。)兼身重不可轉側者,柴胡龍骨牡蠣湯。(方論見驚。)
發汗若下之而煩熱,胸中窒者,梔子豉湯主之。
心下硬滿而煩,若滿而不痛,腹中雷鳴下利者,甘草瀉心湯。脅痛氣衝咽,冒眩者成痿。(方論見痞。)若滿痛下利不止,水漿不下者,並病。(方論見痞。)傷寒下後,心煩腹滿,臥起不安者,宜,梔子厚朴湯,。
梔子(去殼,四兩),厚朴(薑製,一兩),枳實(切,一枚)
以上三味,用水一盞半,煎取八分,去渣溫服。得吐者,止後服。
腹滿而煩,若有燥屎者,前條大承氣湯也;若大便溏,胸痛欲吐,先此時極吐下者,調胃承氣湯也。(論見嘔。)
太陽病吐之,但太陽當惡寒,今反不惡寒,不欲近衣,此為吐之內煩也。脈之微數,不可灸,灸則煩逆。(論見大法。)
嘔時鬱郁微煩,若與小柴胡湯嘔不止者,大柴胡湯也;若極吐下後,胸滿便溏腹痛者,調胃承氣湯也。
病欲解者,必當先煩,乃有汗而解。(論見大法。)太陽病,初服桂枝湯,反煩不解者,先刺風池、風府,卻與桂枝湯則愈。傷寒發熱汗解,半日許復煩,脈浮數者,可更發汗,宜桂枝湯主之。
病人脈已解,而日暮微煩,以病新瘥,人強與谷,脾胃氣尚弱,不能消穀,故令微熱煩,損谷則愈。吐利汗後,脈平小煩者,以胃虛不勝穀氣也。(論見吐利。)
心悸而煩,若少陽汗後,譫語,胃不和煩悸者,《活人》用調胃承氣湯。(論見口苦。)若二三日心中悸而煩者,宜小建中湯。(論見悸。)心煩而渴。(方論見渴。)
少陰病,但欲寐而煩,若自利而渴,小便白者,《活人》用四逆湯。(論見欲寐。)若與白通湯後,下利不止,厥逆無脈乾嘔者,白通湯加豬膽汁。若惡寒身倦,時煩欲去衣者,可治也。(論見但欲寐。)
手足厥冷而煩,若脈乍結乍緊,及心中滿,飢不能食者,宜瓜蒂散吐之。若脈緊,至七八日自利,脈緊變暴微,手足反溫者,欲解也。(方論並見下利。)若下利,無脈乾嘔者,白通湯加豬膽汁也。(論見下利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