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三十二·傷寒部 (4)
卷之三十二·傷寒部 (4)
1. 驚悸續法
〔海〕,茯苓丸,治傷寒後或用心勞倦,四肢羸弱,心忪驚悸,吸吸短氣。
茯神,麥門冬(去心),熟地(各一兩),牡丹皮,人參,黃耆(各七錢),桂枝,甘草(炙),牛膝,澤瀉(各半兩),
上為細末,煉蜜和搗三五百杵,丸如桐子大。食前溫酒下二十丸。
白話文:
這是一種名為「茯苓丸」的方劑,用於治療傷寒後遺症或因勞心過度導致四肢無力、心慌心悸、呼吸急促等症狀。藥方包含茯神、麥門冬、熟地、牡丹皮、人參、黃耆、桂枝、甘草、牛膝、澤瀉等藥材,將其研磨成細粉,再用煉蜜混合搗成桐子大小的丸藥,飯前用溫酒送服,每次二十丸。
犀角湯,治傷寒後伏熱在心,怔忪驚悸,不得眠睡。
犀角屑(半兩),茵陳蒿(七錢半),茯苓(二兩),芍藥,生地(焙,二兩),麥門冬(去心,兩半),山梔(半兩),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姜二片,竹葉三七片,同煎,食後服。
麥門冬茯苓飲子,治傷寒後心神恍惚,不得臥。
麥門冬(去心),赤茯苓(去皮),知母(焙),芎藭,甘草(炙),酸棗仁(微炒),陳皮(去白,炒),檳榔(各一兩),
白話文:
犀角湯,用來治療傷寒之後餘熱留在心臟,導致心神不寧、驚悸不安,無法安眠。
藥方:犀角屑半兩,茵陳蒿七錢半,茯苓二兩,芍藥、生地(烘乾,二兩),麥門冬(去心,兩半),山梔半兩。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一盞半煎煮,加入生薑兩片、竹葉三七片一同煎煮,飯後服用。
麥門冬茯苓飲子,用來治療傷寒之後心神恍惚,無法入睡。
藥方:麥門冬(去心),赤茯苓(去皮),知母(烘乾),芎藭,甘草(炙),酸棗仁(微炒),陳皮(去白,炒),檳榔(各一兩)。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生薑五片煎,溫服,日三服。
少陰心悸者,四逆不可與也。心悸者,火懼水也,惟腎欺心,故為心悸者,是足經上手經也。若與四逆湯,變無形中惡候生矣。故先以甘草茯苓湯導其濕,次以四逆湯溫之者,為心悸全無,手經火令入足水也。心悸在濕未去,終至於斃,故不敢溫之,溫之則壞矣。
白話文:
上藥每次服用五錢,用一碗半水,加生薑五片煎煮,溫熱服用,一天三次。
如果出現少陰心悸症狀,就不能服用四逆湯。因為心悸是心火害怕水造成的,腎氣欺凌心臟導致心悸,這是足經凌駕手經。如果服用四逆湯,會在無形之中產生惡劣的後果。因此,應該先用甘草茯苓湯引導濕氣,再用四逆湯溫暖,這樣才能讓手經之火進入足水,完全消除心悸。如果在濕氣未除的情況下就服用四逆湯,最終會導致死亡,所以不敢溫暖它,溫暖它就會壞事。
2. 悸
汗後心下悸,若頭眩身瞤動,振振欲擗地者,真武湯也。(論見戰振。)若叉手自冒心者,後條桂枝甘草湯也。若譫語胃不和煩悸者,《活人》用調胃承氣湯也。(論見口苦。)若臍下悸者,後條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也。發汗過多,其人叉手自冒心,心下悸欲得按者,宜,桂枝甘草湯,。
桂枝(四錢),甘草(二錢),
上二味,以水一盞半,煎八分,去渣溫服。
白話文:
出汗后胸口发慌,如果头晕目眩,身体颤抖,想要抓地,那就是真武汤的病症。如果双手叉胸,胸口发闷,那就是桂枝甘草汤的病症。如果神志不清,胃口不好,烦躁不安,就是调胃承气汤的病症。如果肚脐下方发慌,就是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的病症。出汗太多,病人双手叉胸,胸口发闷,胸口发慌想要按压,应该用桂枝甘草汤,桂枝四钱,甘草二钱,用水一盏半煎八分,去渣温服。
發汗後,其人臍下悸者,欲作奔豚,宜,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,。
茯苓(八錢),甘草(炙,二錢),桂枝(四錢),大棗(二枚),
上作二服,以甘瀾水二鍾,先煮茯苓,減二分,納諸藥,煮取一盞,去渣溫服,日三。作甘瀾水法:取水斗許,置大盆中,以杓揚之,水上有珠子五六千顆相逐,取用之。
脈浮數者,法當汗出而愈。若下之身重心悸者,不可發汗,當自汗出乃解。所以然者,尺中脈微,此裡虛,須表裡實,津液自和,便自汗出愈。少陽病,耳聾胸滿,不可吐下,吐下則悸而驚者。注云:氣血虛,往來寒熱,胸脅滿,心下悸而小便不利者,小柴胡去黃芩加茯苓湯。(方論見往來寒熱。)
白話文:
發汗後,患者臍下感到心悸,好像要像奔豚一樣跳動,應該服用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。配方是茯苓八錢,甘草炙二錢,桂枝四錢,大棗兩枚。將藥材分成兩劑,用甘瀾水兩鐘,先煮茯苓,減去二分,再加入其他藥材,煮成一盞,去渣溫服,一天三次。甘瀾水做法:取水一斗,放在大盆中,用杓子攪拌,水面會出現五六千顆珠子相互追逐,取這些珠子來煮藥。如果脈象浮數,按照規律應該汗出就痊癒。如果發汗後身體沉重,心悸加重,就不能再發汗,應該等到自然出汗才能解病。這是因為尺脈微弱,說明內裡虛弱,必須表裡虛實平衡,津液自然調和,才會自然出汗痊癒。少陽病,耳朵聾,胸悶,不能服用吐下藥,服用吐下藥會造成心悸驚慌。注釋說:氣血虛弱,反覆寒熱,胸脅滿悶,心下悸動,小便不利,可以使用小柴胡去黃芩加茯苓湯。(方劑論述見往來寒熱條。)
太陽病,小便利者,以飲水多,必心下悸,小便少者,必苦裡急也。傷寒二三日,心中悸而煩者,奔豚主之。傷寒脈結代,心動悸,宜,炙甘草湯,。
甘草(炙,一兩),生薑(三片),人參(半兩),生地(一兩),桂枝(去皮),麥門冬(去心。各一兩),麻仁(一合),阿膠(半兩),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入酒半鍾,煎至八分,去渣納阿膠,溶盡溫服,日三。
霍亂吐利心悸者,理中丸加茯苓。
白話文:
太陽病初期,如果小便量多,一定是心下悸動;如果小便量少,一定是胃中急痛。傷寒發病二三日,心中悸動不安,奔豚湯可以治療。傷寒脈象結代,心臟跳動不安,可以用炙甘草湯。
炙甘草一兩,生薑三片,人參半兩,生地一兩,桂枝去皮一兩,麥門冬去心一兩,麻仁一合,阿膠半兩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每次服用五錢,水一盞半,加入酒半杯,煎煮至八分,去渣後加入阿膠,融化後溫服,一天三次。
霍亂引起嘔吐腹瀉,伴隨心悸的,可以用理中丸加茯苓來治療。
手足厥冷而悸者,茯苓甘草湯。手足逆而不溫悸者,四逆散加桂枝。
白話文:
如果出現手腳發冷並且心跳不穩的情況,可以使用茯苓甘草湯來調理。如果手腳逆向而不溫暖且有心跳不穩的情況,則可以在四逆散的基礎上加上桂枝來進行治療。
3. 臟結與結胸痞氣大同小異
問曰:病有結胸,有臟結,其狀何如?答曰:按之痛,寸脈浮,關脈沉,名曰結胸也。何謂臟結?答曰:如結胸狀,飲食如故,時時下利,寸脈浮,關脈細小沉緊,名曰臟結。舌上白胎滑者,難治。(王朝奉云:可刺關元穴。)臟結無陽症,不往來寒熱,其人反靜,舌上滑胎者,不可攻也。
(王朝奉云:可刺關元穴,服小柴胡湯。)病胸中素有痞,連在臍旁,引入小腹入陰筋者,此名臟結,死。
病發於陽,而反下之,熱入因作結胸;病發於陰,而反下之,因作痞。所以成結胸者,以下之太早故也。傷寒五六日,嘔而發熱者,柴胡湯症具,而以他藥下之,柴胡症仍在者,復與柴胡湯,此雖已下之,不為逆,必蒸蒸而振,卻發熱汗出而解。若心滿而硬痛者,此為結胸也,大陷胸湯主之。但滿而不痛者,此為痞,柴胡不中與之,與半夏瀉心湯。
白話文:
有人問:「生病時會有結胸和臟結,這兩種情況的症狀是什麼?」
回答:「按壓胸口會痛,寸脈浮,關脈沉,叫做結胸。什麼是臟結呢?就像結胸的症狀,但飲食如常,偶爾會拉肚子,寸脈浮,關脈細小沉緊,叫做臟結。舌頭上有白色滑膩的苔,這種情況很難治療。」(王朝奉說:可以針刺關元穴。)「臟結沒有陽症,不會反覆發燒,病人反而很安靜,舌頭上有滑膩的苔,不能用攻伐的藥物治療。」
(王朝奉說:可以針刺關元穴,服用小柴胡湯。)「胸部原本就有痞塊,連接到肚臍旁邊,延伸到小腹,進入陰筋,這叫做臟結,會死。」
「疾病從陽氣發作,卻用下瀉的藥物,熱氣進入身體就形成結胸;疾病從陰氣發作,卻用下瀉的藥物,就形成痞塊。所以會形成結胸,是因為太早使用下瀉藥物造成的。」「傷寒發病五六天,嘔吐發燒,符合柴胡湯的症狀,卻用其他藥物下瀉,柴胡的症狀仍然存在,再給予柴胡湯,雖然已經下瀉,但不會逆轉病情,病人會感到身體沉重發抖,然後發燒出汗而痊癒。如果胸部滿悶且硬痛,這是結胸,可以用大陷胸湯治療。但如果只是滿悶不痛,這是痞塊,不適合使用柴胡湯,應該用半夏瀉心湯。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