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三十二·傷寒部 (2)
卷之三十二·傷寒部 (2)
1. 難轉側
三陽合病,腹滿身重,難轉側,汗出者,白虎湯。(論見身重。)下後胸滿煩驚,小便不利,譫語身重,不可轉側者,柴胡牡蠣湯。(論見驚。)風濕相搏,身體煩疼,不能自轉側,不嘔不渴,脈浮虛而澀者,桂枝附子湯。(論見身疼。)
白話文:
如果出現三陽合病,患者腹部脹滿,身體沉重,難以翻身,並且伴隨出汗,可以用白虎湯治療。
如果患者下腹部和胸部脹滿,感到煩躁不安,小便不暢,神志不清,身體沉重,難以翻身,可以用柴胡牡蠣湯治療。
如果患者因為風濕相互搏擊,導致全身疼痛,無法自行翻身,不嘔吐也不口渴,脈象浮虛而澀,可以用桂枝附子湯治療。
2. 遺尿
三陽合病,腹滿身重,難轉側,譫語遺尿,汗出者,白虎湯。(論見身重。)
風溫病,脈浮汗出者,身重多眠,若下之,則小便不利,直視失溲。(論見風溫。)
寸口脈微而澀,微者衛氣不行,澀者榮氣不逮。榮衛不能相將,三焦無所仰,身體痹不仁。榮氣不足則煩疼,口難言;衛氣虛則惡寒數欠,三焦不歸其部。上焦不歸者,噫而吞酢;中焦不歸者,不能消穀引食;下焦不歸者,則遺溲。
咳而小便利,若失小便者,不可發汗,汗出則四肢厥冷。太陽病,火熨其背,大汗出,譫語十餘日,振慄下利,欲小便不得,反嘔而失溲者,此為欲解也。(論見譫語。)遺溲狂言,目反直視者,此為腎絕。(論見大法。)
白話文:
三種陽氣都病了,肚子脹滿、身體沉重,難以翻身,神志不清、尿失禁、出汗,應該服用白虎湯。
風溫病,脈象浮、出汗,身體沉重、嗜睡,如果用瀉藥,就會導致小便不暢,直視前方、尿失禁。
寸口脈微弱而澀,微弱代表衛氣運行不暢,澀代表營氣不足。營衛不能相互協調,三焦沒有依託,身體麻木無知覺。營氣不足則會煩躁疼痛,說話困難;衛氣虛弱則會怕冷、打呵欠,三焦不能回到自己的位置。上焦不能回到位置,就會打嗝、口中發酸;中焦不能回到位置,就會消化不良、吃不下東西;下焦不能回到位置,就會尿失禁。
咳嗽並且小便頻繁,或者小便失禁,不能發汗,發汗就會導致四肢厥冷。太陽病,用熱熨貼背部,大量出汗,神志不清十多天,身體震顫、腹瀉、想小便卻尿不出來,反覆嘔吐並且尿失禁,這是病要好的徵兆。尿失禁、胡言亂語、眼睛向上看,這是腎氣衰竭的表現。
3. 盜汗
三陽合病,脈浮大見關上,但欲眠睡,目合則汗。陽明病,脈但浮者,必盜汗出。(論見胃實。成無己云:陽明病當作裡實而脈浮者,云必盜汗是猶有表邪故也。)太陽病,脈浮而動數,頭痛發熱,微盜汗出,而反惡寒者,表未解也。(論見結胸。)
〔成〕傷寒盜汗者,非若雜病之虛,是由邪氣在半表半裡使然也。何者?若邪氣一切在表干於衛,則自然汗出也。此則邪氣浸行於里,外連表邪,及睡則衛氣行於里,乘表中陽氣不致,津液得泄,故但睡而汗出,覺則氣散於表而汗止矣,其證悉當和表而已。
白話文:
當三陽合病,脈象浮大且見於關脈,病人想睡覺,閉眼就會流汗。如果陽明病的脈象只是浮,必定會盜汗。太陽病脈象浮動而數,伴隨頭痛發熱、輕微盜汗,但又反覆出現惡寒,說明表證尚未解除。傷寒的盜汗不同於其他疾病的虛汗,是由於邪氣停留在半表半里造成的。因為如果邪氣全部都在表層,侵犯衛氣,就會自然出汗。而現在邪氣深入到裡,又與表層的邪氣相連,睡覺時衛氣進入裡,表層陽氣不足,津液就會外泄,所以睡覺時就出汗,醒來後氣散於表,汗就止住了,這種情況應該以和解表證為主。
4. 面赤
二陽並病,太陽初得病時,發其汗,汗先出不徹,因轉屬陽明,續自微汗出,不惡寒,若太陽症不罷者,不可下之,下之為逆,如此可小發汗。設面色緣緣正赤色者,陽氣怫鬱在表,當解之熏之。若發汗不出,出不足言,陽氣怫鬱不得越,當汗不汗,其人躁煩,不知痛處,乍在腹中,乍在四肢,按之不可得,其人短氣但坐,以汗出不徹故也,更發汗則愈。何以知汗出不徹,以脈澀故知也。
(因發不透徹而面赤躁煩短氣者,不足言陽氣怫鬱,止是當汗不汗也,故更發汗則愈。)脈浮而遲,面熱赤而戰惕者,六七日當汗出而解,反發熱者,瘥。遲為無陽,不能作汗,其身必癢也。太陽病如瘧狀,若脈微惡寒,面反有熱色而身癢者,桂枝麻黃各半湯小汗之。(論見發熱。
白話文:
當兩種陽氣同時發病時,如果太陽病剛開始時,發汗,但汗出不透徹,就會轉移到陽明經,接著就會微微出汗,也不怕冷。如果太陽病的症狀沒有消失,就不要服用瀉藥,服用瀉藥是逆向治療,這樣可以稍微發汗。如果臉色紅通通的,表示陽氣鬱結在表層,應該要疏解它,用藥物薰蒸。如果發汗不出來,或者汗出得微不足道,表示陽氣鬱結無法宣洩,應該要發汗,但又不能發汗,病人就會焦躁不安,不知疼痛位置,一會兒在肚子,一會兒在四肢,按壓也找不到痛點,而且氣喘吁吁只能坐著,都是因為汗出不透徹造成的,再次發汗就能治癒。怎麼知道汗出不透徹呢?從脈象澀滞就能判斷。
(因為汗出不透徹導致臉紅躁煩氣短,這不是陽氣鬱結,只是該發汗卻沒有發汗,所以再次發汗就能治癒。)脈象浮而遲,臉熱紅且身體發抖,六七天後應該要出汗解除病症,反而繼續發熱,就是病情反复。脈象遲緩代表陽氣不足,無法發汗,病人身體一定會發癢。太陽病像瘧疾一樣,如果脈象微弱怕冷,臉色反而有發熱的紅潤,而且身體發癢,應該用桂枝麻黃各半湯稍微發汗治療。(見於發熱篇)
)
身熱足寒,面赤,卒口噤,背反張者,痓病。
陽毒面赤,斑斑如錦紋,咽喉痛,唾膿血者,宜升麻鱉甲湯。(方論見陽毒。)
少陰病,下利清穀,手足厥逆,脈微欲絕,身反不惡寒,面赤色者,通脈四逆湯加蔥白。(論見下利。)下利清穀,脈沉遲,面少赤,手足微厥者,必鬱冒,汗出解。(論見下利。)
陽明病,面合赤色者,不可攻之。(論見便難。)
白話文:
身體發熱,腳卻冰冷,臉色發紅,突然嘴巴緊閉,背部反弓,這是痓病。
陽毒導致臉色發紅,出現像錦緞一樣的斑點,喉嚨疼痛,吐出膿血,應該服用升麻鱉甲湯。(詳細的方劑論述請參考陽毒條目)
少陰病,腹瀉排出清稀的穀物,手腳冰冷麻木,脈象微弱幾乎消失,但身體反而不畏寒,臉色發紅,應該服用通脈四逆湯,並加入蔥白。(詳細的方劑論述請參考下利條目)腹瀉排出清稀的穀物,脈象沉而遲緩,臉色略微發紅,手腳輕微冰冷麻木,這一定是鬱冒,出汗後就會好。(詳細的方劑論述請參考下利條目)
陽明病,臉色通紅,不可用攻伐的方法治療。(詳細的方劑論述請參考便難條目)
5. 壞病
太陽病三日,已發其汗,若吐若下若溫針,仍不解者,此為壞病,桂枝不中與也,觀其脈症,知犯何逆,隨證治之。
白話文:
如果太陽病已經持續三天,且已經發過汗、嘔吐或使用過溫針療法,但症狀仍未緩解,這就被認為是病情惡化了,即「壞病」。此時,不適合使用桂枝進行治療。醫生應該觀察病人的脈象和症狀,瞭解病情的發展方向,然後根據現有的症狀對症下藥進行治療。
6. 壞病續法
〔《山》〕治傷寒壞症,,獨參湯,。
好人參一兩,煎服。
〔海〕陽症大汗大下後,亡陽於外,亡血於內,上而津脫,下而液脫,津液兩亡,宜以羊肉湯補之。矧陰症者,豈可不溫補哉。此與傷寒太陽症振搖,與真武湯一例。外之陽病至此尚溫,況內之陰候豈得不補耶。
〔韓〕產脫血虛者,宜用羊肉湯。傷寒汗下太過,亡陽失血,若只用救逆,效必遲矣,與羊肉湯,為效神速。病人面色雖見陽,是客熱上焦,中下二焦陰氣已盛,若調得下焦有陽,則上焦陽氣下降丹田,知所歸宿矣。夫氣有高下,病有遠近,證有中外,治有輕重,各適其至所為。
白話文:
《山》篇记载治疗伤寒恶症,可用独参汤,用好的人参一两煎服。
《海》篇说阳症患者大汗大下之后,阳气外泄,血气内亏,上焦津液耗损,下焦精液流失,津液双亡,宜用羊肉汤来补益。何况阴症患者,岂可不温补呢?这与伤寒太阳症的振摇,与真武汤的情况类似。外在的阳病到了这种程度尚需温补,何况内在的阴虚之症呢?岂能不补?
《韩》篇说产后失血虚者,宜用羊肉汤。伤寒汗下太过,阳气耗散,失血虚弱,若只用救逆之法,效果必迟缓,而用羊肉汤,则效果神速。病人面色虽见阳气,那是客热在上焦,中下二焦阴气已盛,若调理好下焦阳气,则上焦阳气下降丹田,知晓归宿了。夫气有高低,病有远近,证有内外,治有轻重,各适其所,方能奏效。
故病八九日汗下太過,二脈沉細無力,多蜷足臥,惡聽人聲,皮有粟,時戰如瘧,宜,羊肉湯,主之。
當歸,白芍藥(各一兩),黑附子(炮,去皮臍,四錢),龍骨(燒通赤,半兩),生薑(二兩),牡蠣(燒赤,一兩),桂枝(七錢半),
上為粗末,每服一兩,羊肉四兩,蔥白五寸,去黃心,同銼爛,以水五升(一升,今之,一大盞也),熬至一半以來,濾絞去渣,分三服服之。
白話文:
如果病人發病八九天,出汗過多,脈象沉細無力,常蜷縮著腳睡覺,討厭聽到人說話,皮膚上有像小米粒一樣的小疹子,有時發冷發熱像瘧疾一樣,可以用羊肉湯治療。
準備當歸、白芍各一兩,黑附子(炮製,去皮臍,四錢),龍骨(燒至通紅,半兩),生薑二兩,牡蠣(燒至通紅,一兩),桂枝七錢半。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一兩,羊肉四兩,蔥白五寸,去除黃心,一起切碎,加入五升水(一升相當於現在的一大碗),熬至一半後,過濾去渣,分三次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