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十·肝膽部 (12)
卷之十·肝膽部 (12)
1. 中深半身不收舌難言
此藥治七情六慾四氣,無使五臟偏勝,及不動於榮衛。如風秘服之,永不燥結。如久瀉服之,能自調適。初覺風氣,便服此藥。與《局方》天麻丸一料,相為表裡,乃治未病之聖藥也。不問男子婦人小兒風癇急慢風等病,服之神效。
四白丹,能清肺氣養魄,為中風者多昏冒,氣不清利也。
白朮,白茯苓,人參,砂仁,香附,甘草,防風,川芎(各半兩),白芷(一兩),白檀(一錢半),知母(二錢),羌活,薄荷,獨活(各二錢半),細辛(二錢),麝香(一錢,另研),牛黃(一錢),龍腦(半錢,俱另研),藿香(一錢半),甜竹葉(二兩)
上為細末,煉蜜丸,如桐子大。每兩作十丸,臨臥嚼一丸,用愈風湯送下。能上清肺氣,下強骨髓。
二丹丸,治健忘養神,定志和血,內以安神,外華腠理。
熟地,天冬,丹參(各一兩半),茯神,甘草(各一兩),菖蒲(半兩),遠志(半兩,去心),人參(半兩),麥冬(一兩,去心),硃砂(二錢,為衣)
上為細末,煉蜜丸,如桐子大。空心用愈風湯送下至六十丸。
中風外無六經之形證,內無便溺之阻格,知為血弱不能養筋,故手足不能運動,舌強不能言語。宜養血而筋自榮也,當以秦艽湯主之。
秦艽,石膏,甘草,川芎,當歸,羌活,獨活,防風,黃芩,白芍藥,白芷,白朮,生地,熟地,白茯苓(各一兩),細辛(半兩)
上銼。每服一兩,水二鍾,煎至一鍾,去滓,溫服無時。如遇天陰,加生薑七八片;如心下痞,每服一兩,加枳實一錢同煎。
天麻丸,行榮衛,壯筋骨。
天麻(六兩,酒浸三日,曬乾),玄參(六兩),牛膝(六兩,酒浸三日,焙乾),萆薢(六兩,另為末),杜仲(七兩,銼,炒去絲),當歸(十兩,全用),羌活(十兩),生地(六兩),附子(一兩,炮),獨活(五兩,一方無)
上為細末,煉蜜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五、七十丸,病大至百丸,空心食前,溫酒或白湯服。忌壅塞,失於通利。故服藥半月,稍覺壅塞,微以七宣丸輕疏之,使藥可為用也。
如素有痰,久病中風,津液湧溢在胸中,氣不得利者,用獨聖散吐之,吐後用利氣瀉火之劑。
獨聖散,治諸風隔痰,諸癇,痰涎,津液湧溢。
用瓜蒂一兩,炒黃色為末。每服量虛實久新。或二錢藥末,茶一錢,酸齏汁一鐘調下。若用吐法,須天氣晴明,陰晦無用。如病卒暴者,不拘此法。吐時宜辰卯二時,故《內經》云:平旦至日中,天之陽,陽中之陽也。若論四時之氣,仲景大法,春宜吐,是天氣在上,人氣亦在上,一日之氣辰卯,是其候也,故宜早不宜夜。先令病人隔夜不食,如服藥不吐,用熱䩾水投之。
白話文:
中深半身不收舌難言
這方藥能治療七情六慾、外感四氣所致的疾病,不會造成臟腑功能失衡,也不會影響營衛之氣的運行。如果患有便秘,服用此藥能潤腸通便;如果患有久瀉,服用此藥能自行調節。一旦感覺到風邪入侵,就應該服用此藥。此藥與《局方》中的天麻丸配合使用,一內一外,相輔相成,是預防疾病的良藥。無論男女老少,患有風癇、急慢驚風等病症,服用此藥都有神奇的療效。
四白丹能清泄肺氣,滋養神魂。中風患者常伴有昏迷、氣機不利等症狀。
組成:白朮、白茯苓、人參、砂仁、香附、甘草、防風、川芎(各半兩)、白芷(一兩)、白檀(一錢半)、知母(二錢)、羌活、薄荷、獨活(各二錢半)、細辛(二錢)、麝香(一錢,另研)、牛黃(一錢)、龍腦(半錢,俱另研)、藿香(一錢半)、甜竹葉(二兩)
製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煉蜜製成丸劑,如桐子般大小。每兩藥製成十丸,睡前服用一丸,用愈風湯送服。此方能上清肺氣,下強骨髓。
二丹丸能治療健忘、養護神魂,安定心志,和調血液,內安神志,外調腠理。
組成:熟地、天冬、丹參(各一兩半)、茯神、甘草(各一兩)、菖蒲(半兩)、遠志(半兩,去心)、人參(半兩)、麥冬(一兩,去心)、硃砂(二錢,為衣)
製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煉蜜製成丸劑,如桐子般大小。空腹服用,用愈風湯送服,每次服用六十丸。
中風患者若無外在六經病症的表現,內無大小便不通的阻礙,則可能是由於血虛不能滋養筋脈,導致手足不能活動,舌強不能言,此時應當滋養血液,使筋脈得以濡養。宜用秦艽湯治療。
組成:秦艽、石膏、甘草、川芎、當歸、羌活、獨活、防風、黃芩、白芍藥、白芷、白朮、生地、熟地、白茯苓(各一兩)、細辛(半兩)
用法:將藥材切碎。每次服用一兩,加水二鍾,煎至一鍾,去渣,溫服,不拘時辰。如果遇到陰雨天氣,可以加生薑七八片;如果心下痞悶,每次服用一兩藥,加枳實一錢同煎。
天麻丸能運行營衛之氣,強健筋骨。
組成:天麻(六兩,酒浸三日,曬乾)、玄參(六兩)、牛膝(六兩,酒浸三日,焙乾)、萆薢(六兩,另為末)、杜仲(七兩,切碎,炒去絲)、當歸(十兩,全用)、羌活(十兩)、生地(六兩)、附子(一兩,炮製)、獨活(五兩,一方無)
製法: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煉蜜製成丸劑,如桐子般大小。每次服用五、七十丸,病情嚴重者可達百丸,空腹飯前,溫酒或白湯送服。忌諱壅塞不通,失去通利的作用。服用藥物半月後,如果稍覺壅塞,可用少量七宣丸輕輕疏通,使藥物得以發揮作用。
如果患者素有痰飲,久病而中風,津液湧溢於胸中,氣機不利者,可用獨聖散催吐,吐後再用理氣瀉火之劑。
獨聖散能治療各種風邪阻滯、痰飲內阻,以及痰涎壅盛、津液湧溢等病症。
組成:瓜蒂一兩,炒至黃色,研磨成細末。每次服用劑量根據虛實、病程而定,或用二錢藥末,加一錢茶葉,一鍾酸醋汁調服。如果使用催吐的方法,必須在天氣晴朗的時候進行,陰雨天不宜使用。如果病情突然發作,則不拘泥於此方法。催吐宜在辰時或卯時進行,《內經》中說:“平旦至日中,天之陽,陽中之陽也。” 從四季之氣來看,仲景大法中春季宜吐,這是因為此時天氣在上,人氣也在上,而一日之中辰卯之時,正是陽氣最盛的時候,因此宜早不宜晚。應事先讓病人禁食一夜,如果服用藥物後不吐,可以用溫熱的鹽水灌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