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三十一·傷寒部 (16)
卷之三十一·傷寒部 (16)
1. 下利
自利不渴者,屬太陰,以其臟有寒故也,當溫之,宜,四逆湯,。
甘草(一兩),乾薑(三錢),附子(半個)
上㕮咀,水煎溫服,強人加附子半個,乾薑一兩半。
少陰病,欲吐不吐,心煩,但欲寐,五六日自利而渴者,屬少陰也,虛故引水自救。若小便色白者,少陰病形悉具。小便白,以下焦虛有寒,不能制水,故令色白也。(《活人》云:四逆主之。)少陰病,下利六七日,咳而嘔渴,心煩不能眠者,豬苓湯主之。少陰病,自利清水色純青者,心下必痛,口乾燥者,急下之,宜大承氣湯。
白話文:
如果一個人腹瀉卻不口渴,屬於太陰病,因為其臟腑有寒,應該溫暖它。適合服用四逆湯,用甘草一兩、乾薑三錢、附子半個,一起研磨成粉末,用清水煎煮溫服。體質強健的人可以加附子半個、乾薑一兩半。
如果一個人患有少陰病,想吐卻吐不出來,心煩意亂,只想睡覺,而且持續五六天腹瀉並且口渴,屬於少陰病,這是因為虛弱,身體自行引水以自救。如果小便顏色發白,就更能確定是少陰病。小便顏色發白,說明下焦虛寒,無法制約水液,所以小便顏色才會變白。少陰病患者如果腹瀉六七天,伴隨咳嗽、嘔吐、口渴、心煩意亂、失眠等症狀,可以使用豬苓湯治療。如果少陰病患者腹瀉清水,顏色呈純青色,心下必痛,口乾舌燥,應該立即服用大承氣湯瀉下。
〔孫〕竇大郎患傷寒,經十餘日,口燥舌乾而渴,心中疼,自利清水。眾醫皆相守,但調理耳,汗下皆所不敢,竇氏親故相謂曰:傷寒邪氣害人性命甚速,安可以不決之疾,投不明之醫乎?召孫至,曰:即日不可下,明日正當下。投小承氣湯,遂大便通,得睡,明日平復。眾皆曰:此症緣何下之而愈?孫曰:不深於書,徒知有書耳,不知書之奧也。
口燥舌乾而渴,豈非少陰症乎?少陰症固不可下,豈不知少陰一症,自利清水,心下痛者,下之而愈,仲景之書,明有是說也。眾皆欽服。下利慾飲水者,以有熱故也,宜,白頭翁湯,。
白話文:
窦大郎患了伤寒,病了十多天,口干舌燥,十分口渴,胸口疼痛,还一直拉稀水。很多医生都来诊治,只顾着调理,不敢用泻法。窦大郎的亲朋好友都劝他说,伤寒的邪气会很快要人性命,怎么可以拖延病情,找一个不靠谱的医生呢?于是就请来了孙思邈。孙思邈说,今天不能用泻法,明天就应该用泻法。他给窦大郎开了小承气汤,窦大郎服药后,大便通畅,睡着了,第二天病情就痊愈了。大家都问,为什么这个病用泻法反而好了呢?孙思邈说,我不精通医书,只是知道有书,却不知道书中的精髓。口干舌燥,口渴,这不是少阴症吗?少阴症的确不能用泻法,难道你们不知道少阴症中,有拉稀水,胸口疼痛的,用泻法就能好的说法吗?张仲景的书中就有记载。众人听了都佩服不已。如果病人腹泻还想喝水,是因为体内有热,应该用白头翁汤。
白頭翁,黃柏,秦皮,黃連(各三錢),
上㕮咀,水煎,去渣溫服。不瘥,再服。
少陰病下利,白通湯主之。
少陰病,二三日不已,至四五日腹滿痛,小便利,或下利,或嘔者,宜,真武湯,。
茯苓,芍藥(各三錢),附子(一個),白朮(半兩。加減法從本方)
上㕮咀,每服五錢,生薑五片,煎至八分,溫服,日三。咳者,加五味子、細辛、乾薑各一分。小便利者,去茯苓。下利者去芍藥,加乾薑。嘔者去附子,加生薑七片。少陰下利,咽痛,胸滿心煩者,,豬膚湯,主之。
白話文:
白頭翁、黃柏、秦皮、黃連各三錢,一起研磨成粉末,用清水煎煮,去渣後溫服。如果病症未癒,可以再次服用。
少陰病下利,可以用白通湯治療。
少陰病持續兩三天未愈,到了四五天出現腹脹疼痛,小便不利,或腹瀉,或嘔吐的症狀,可以使用真武湯治療。
真武湯的藥方:茯苓、芍藥各三錢,附子一個,白朮半兩。根據病情加減藥量。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五錢,加入生薑五片,煎煮至八分,溫服,一天三次。咳嗽者,可以加五味子、細辛、乾薑各一分。小便不利者,去掉茯苓。腹瀉者去掉芍藥,加乾薑。嘔吐者去掉附子,加生薑七片。
少陰病下利,同時伴有咽喉痛、胸悶心煩的症狀,可以用豬膚湯治療。
用傷寒四兩,以水一盞半,煎取一盞,去渣,加白蜜二合半,白粉一合二勺半,熬煮和相得,溫服。(海藏云:豬膚即傷寒。)
大汗利而厥冷者,宜四逆湯。少陰病,但欲寐,下利,若兼手足厥逆者,白通加豬膽汁湯、通脈四逆湯。(方論見後厥利。)兼便膿血者,宜桃花湯。(方論見後便膿血條。)少陰病,咳而下利,譫語者,被火氣劫故也,小便必難。以強責少陰汗故也。少陰病,下利,脈微澀,嘔而汗出,必數更衣,反少者,當溫其上,灸之。
白話文:
用四兩傷寒,加水一杯半煎煮,取一杯藥汁,去渣,再加入白蜜二合半,白粉一合二勺半,熬煮至混合均勻,溫熱服用。(海藏云:豬膚即傷寒。)
大量出汗後感到虛寒,可以用四逆湯。少陰病,只想睡覺,並且腹瀉,如果還伴隨手腳冰冷,可以用白通加豬膽汁湯、通脈四逆湯。(詳細方論見後厥利部分。)若伴隨排便有膿血,則可以用桃花湯。(詳細方論見後便膿血條。)少陰病,咳嗽且腹瀉,神志不清,這是被火氣所傷,因此小便困難。這是因為強行逼出少陰汗導致的。少陰病,腹瀉,脈搏微弱且澀,嘔吐並出汗,經常換衣服,卻越來越少,則要溫暖其上半身,用艾灸治療。
溫其上,(義見前條。)少陰病,下利,若利自止,惡寒而蜷,手足溫者可治。大汗出,熱不去,內拘急,四肢疼,必下利厥逆而惡寒者,四逆湯主之。傷寒六七日,大下後,寸脈沉而遲,手足厥逆,下部脈不至,咽喉不利,吐膿血,泄下不止者,為難治,宜,麻黃升麻湯,。
麻黃(去節,二兩半),升麻(二兩),當歸,知母,黃芩,葳蕤(各十八銖),石膏(碎),白朮,乾薑,芍藥,天門冬,桂枝,茯苓,甘草(各六銖)
白話文:
少陰病患者,如果腹瀉,但自己能止住,並且怕冷蜷縮,手腳溫暖,就可以治療。如果大量出汗,熱度不退,身體內部拘急,四肢疼痛,並且腹瀉、四肢厥逆、怕冷,就用四逆湯治療。傷寒病六七天,大便瀉下後,寸脈沉而遲,手腳厥逆,下部脈搏摸不到,咽喉不利,吐膿血,腹瀉不止,屬於難治之症,宜用麻黃升麻湯。 麻黃(去節,二兩半),升麻(二兩),當歸,知母,黃芩,葳蕤(各十八銖),石膏(碎),白朮,乾薑,芍藥,天門冬,桂枝,茯苓,甘草(各六銖)。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煎溫服,相次一炊時,又進一服,汗出愈。
下利脈沉而遲,其人面少赤,身有微汗,下利清穀者,必鬱冒汗出而解,病人必微厥。所以然者,其面戴陽,下虛故也。凡厥利當不能食,今反能食者,恐為除中。試食以索餅,不發熱者,知胃氣尚在,必愈也。(論見厥。)傷寒先厥後發熱下利者,必自止,而反汗出,咽中痛者,其喉為痹,發熱無汗,而利必自止;必便膿血,便膿血者,其喉不痹。下利後脈絕,手足厥冷,晬時脈還,手足溫者生,脈不還者死。
下利,手足厥冷,無脈者,灸之不溫,若脈不還,反微喘者死。傷寒發熱下利,厥逆,躁不得臥者死。傷寒發熱下利,至甚,厥不止者死。
白話文:
服用上焦藥方,每次五錢,水煎溫服,相隔一炊的時間再服用一次,直到出汗為止。
如果腹瀉脈象沉而遲,病人面色蒼白,身體微汗,瀉出的是清穀物,就必須藉由發汗來解鬱,病人可能會稍微昏厥。這是因為患者面色蒼白是陽氣不足,下焦虛寒的緣故。凡是厥逆而腹瀉的病人,通常不能進食,現在反而能進食,可能是因為病情已經轉好。試著給病人吃一些索餅,如果沒有發熱反應,就表示胃氣尚存,病情一定會好轉。傷寒先昏厥後發熱並腹瀉的患者,病情會自行停止,並轉而出現出汗,咽喉疼痛的症狀,表示喉嚨已經被痹阻。如果發熱卻不出汗,腹瀉會自行停止,並且可能排出膿血,排出膿血的患者,喉嚨不會被痹阻。腹瀉後脈象消失,手足厥冷,過了一段時間脈象恢復,手足溫暖,就能存活;如果脈象沒有恢復,就會死亡。
腹瀉,手足厥冷,沒有脈象的患者,用艾灸灸治也不會有溫暖的感覺,如果脈象沒有恢復,反而出現輕微喘息,就會死亡。傷寒發熱腹瀉,昏厥,躁動不安,無法平躺的患者,也會死亡。傷寒發熱腹瀉,病情嚴重,昏厥不止,也會死亡。
少陰病下利脈微,與白通湯,利不止,厥逆無脈,乾嘔煩者,白通加豬膽汁湯主之。服湯後,脈暴出者死,微續者生。
白通湯
乾薑(一兩),附子(一枚,生用)
上㕮咀,每服五錢,入蔥白二寸,同煎溫服。
白通加豬膽汁湯
乾薑(一分),蔥白(一莖),附子(一枚),童便(一合二勺半),豬膽(一個)
上水一盞,煎至五分,去渣,入童便、膽汁相和得所,溫服。少陰病,下利清穀,裡寒外熱,手足厥逆,脈微欲絕,身反不惡寒,其病面赤色,或腹痛,或乾嘔,或咽痛,或利止脈不出者,,通脈四逆湯,主之。
白話文:
少陰病患者,腹瀉、脈象微弱,服用白通湯後腹瀉仍然不止,並且出現四肢厥冷、無脈、乾嘔、煩躁等症狀,可用白通加豬膽汁湯治療。服用白通加豬膽汁湯後,脈象突然明顯者會死亡,脈象稍微恢復者則會存活。
甘草(炙),乾薑(各二兩),附子(一個,生用),面赤色者,加蔥九莖。腹中痛者,去蔥加芍藥二兩。嘔者,加生薑二兩。咽痛者,去芍藥加桔梗一兩。利止脈不出者,去桔梗加人參一兩。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煎溫服。未瘥,急更作一劑,其脈續續出者愈。
少陰病,但欲寐,四肢逆而利,若下重者,四逆散加薤白也。(論見厥。方見但欲寐。)若惡寒身蜷者不治。(論見欲寐。)
下利腹脹滿,身體疼痛,先溫其里,乃攻其表。溫里四逆湯,攻表桂枝。傷寒表不解,乾嘔發熱,咳而下利者,此為水氣,宜小青龍去麻黃加芫花湯。(方論見效。)太陽與陽明合病者,必自下利,葛根湯主之。(方見太陽病。)《活人》云:下利而頭痛腰疼,肌熱目疼鼻乾,其脈浮大而長者,是其症也。
白話文:
甘草(炙)、乾薑(各兩錢),附子(一個,生用),如果病人臉色發紅,就加蔥九根。如果肚子痛,就去掉蔥,加芍藥兩錢。如果嘔吐,就加生薑兩錢。如果咽喉痛,就去掉芍藥,加桔梗一錢。如果腹瀉止住,脈搏卻摸不到,就去掉桔梗,加人參一錢。
以上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煎煮,溫熱服下。如果病沒有痊癒,就趕快再煎一劑,如果脈搏慢慢恢復正常,就表示病好了。
少陰病,病人只想睡覺,四肢冰冷,而且腹瀉,如果下肢沉重,就用四逆散加薤白。如果病人怕冷,身體蜷縮在一起,就沒有辦法治癒。
如果腹瀉,肚子脹滿,身體疼痛,就要先溫暖裡頭,才能攻治外邪。溫暖裡頭用四逆湯,攻治外邪用桂枝。傷寒外邪沒有解除,乾嘔發熱,咳嗽並腹瀉,這是水氣,要用小青龍去麻黃加芫花湯。太陽病和陽明病合在一起,必然會腹瀉,用葛根湯治療。 《活人》書中說,腹瀉,同時伴隨頭痛、腰痛、肌肉發熱、眼睛痛、鼻乾,脈搏浮大而長,就是這種病症。
)太陽與少陽合病,自下利者,與黃芩湯;若嘔者,黃芩加半夏生薑湯主之。(下利而頭疼胸滿,或口苦咽乾,或往來寒熱,其脈浮大而弦是也。)
黃芩湯
黃芩(三分),甘草(炙),芍藥(各二分),大棗(二枚),
上㕮咀,水煎溫服。若嘔加半夏六錢,生薑五片。
太陽病,桂枝症,醫反下之,利遂不止,脈促者,表未解也,喘而汗出者,宜,葛根芩連湯,。
白話文:
如果太陽病和少陽病同時發作,並且伴隨腹瀉,可以使用黃芩湯治療;如果出現嘔吐,則使用黃芩加半夏生薑湯治療。腹瀉並且頭疼胸悶,或口苦咽乾,或反覆寒熱,脈象浮大而弦緊,都是這種情況的表現。
黃芩湯的組成包括黃芩三分、甘草(炙)二分、芍藥二分、大棗兩枚,將藥材切碎,用水煎煮後溫服。如果出現嘔吐,可以加入半夏六錢和生薑五片。
太陽病,桂枝症,如果醫生誤用下瀉藥,導致腹瀉不止,並且脈象快速,說明表證尚未解除,如果還伴隨喘息和出汗,則可以使用葛根芩連湯治療。
葛根(三兩),黃連,黃芩(各二兩),甘草(炙,半兩),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煎溫服,日進二三服。
下利清穀,脈沉微,手足厥逆者為陰,宜通脈四逆湯。(論見前條。)脈浮而遲,表熱裡寒,下利清穀者,四逆湯主之。傷寒醫下之,續得下利清穀不止,身疼痛者,急當救里,下後身疼痛,清便自調者,急當救表。救里宜四逆湯,救表宜桂枝湯。少陰病下利,便膿血者,桃花湯主之。
少陰病,二三日至四五日,腹滿,小便不利,下利不止,便膿血者,宜,桃花湯,。
赤石脂(四兩,一半全,一半取末),大米(二合半),乾薑(二錢半)
白話文:
葛根三兩,黃連、黃芩各二兩,甘草(炙過的,半兩),
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煎煮溫熱後服用,一天服用兩到三次。
如果腹瀉、排泄物清稀、脈象沉而微弱、手足冰冷發麻,屬於陰虛寒症,應該服用通脈四逆湯。(詳見前面內容)如果脈象浮而遲緩,表現出外寒內熱,腹瀉、排泄物清稀,應該服用四逆湯。
傷寒病人服下瀉藥後,仍然腹瀉、排泄物清稀、身體疼痛,應該緊急救治內寒;如果瀉藥後身體疼痛,腹瀉自行好轉,則應該緊急救治外寒。救治內寒應該服用四逆湯,救治外寒應該服用桂枝湯。少陰病腹瀉、排泄物中有膿血,應該服用桃花湯。
少陰病,發病二到四五天,腹部脹滿、小便不暢、腹瀉不止、排泄物中有膿血,應該服用桃花湯。
赤石脂四兩,一半用整塊,一半研磨成粉末,大米二合半,乾薑二錢半。
上水二大盞,煮三味,米熟去渣,納赤石脂細末一方寸匕,溫服,日三。愈,勿服。
少陰病,下利膿血者,可刺。下利便膿血,若厥而發熱,厥少熱多者,病當愈也。(論見厥。)先厥後發熱無汗者,利不止也。(論見前條。)下利脈數而渴者,令自愈。設不瘥者,必清膿血,以有熱故也。下利寸脈反浮數,尺中自澀者,必清膿血。下利脈數不解,而下利不止者,必挾熱而便膿血也。(論見蓄血。)
下利譫語,若脈微,手足厥,但欲寐,小便難者,為陰,宜補劑和之。
若脈和,手足溫,及不欲寐,小便利者,為陽,宜調胃承氣湯。(論見譫語及前少陰下利慾寐條。)
白話文:
取水兩杯,煮三味藥,米煮熟後去渣,加入赤石脂細末一小匙,溫熱服用,每日三次。病癒後,停止服用。
少陰病,腹瀉帶膿血,可以針灸。腹瀉帶膿血,伴隨厥逆發熱,厥逆少熱多者,病症應該會好轉。先厥逆後發熱,無汗者,腹瀉不止。腹瀉脈搏數而口渴,讓它自然痊癒。如果沒有好轉,必須清除膿血,因為有熱氣在內。腹瀉,寸脈反浮數,尺脈自澀,必須清除膿血。腹瀉脈搏數,腹瀉不止,必定是熱氣挾帶膿血。腹瀉神志不清,脈搏微弱,手足厥逆,只想睡覺,小便困難,屬於陰虛,應該服用補藥調理。
如果脈搏和緩,手足溫暖,不想睡覺,小便順暢,屬於陽虛,應該服用調胃承氣湯。
陽明少陽合病,必下利,其脈不負者順也,負者失也,互相剋賊,名為負也。脈滑而數者,有宿食也,當下之,宜大承氣湯。下利脈遲而滑者,內實也,利未欲止,當下之,宜大承氣湯。下利脈反滑,當有所去,下之乃愈,宜大承氣湯。
下利脈微者,白通湯也。若微澀,嘔而汗出,數更衣者,當溫而灸之。(方論見少陰不利條。)
下利脈大者,虛也,以其強下之故也。設脈浮革,故爾腸鳴者,屬當歸四逆湯主之。
熱利下重者,白頭翁湯主之。四肢逆而泄利下重,四逆散加薤白主之。(論見前厥利條。)
白話文:
陽明和少陽經同時生病,必定會腹瀉。脈象不負則順暢,負則失調,相互制約,稱為負。脈象滑而數,代表有宿食,應當瀉下,宜用大承氣湯。腹瀉脈象遲而滑,代表內實,瀉下尚未停止,應當瀉下,宜用大承氣湯。腹瀉脈象反滑,代表已經排泄了一些東西,瀉下才能痊癒,宜用大承氣湯。
腹瀉脈象微弱,宜用白通湯。如果脈象微澀,嘔吐並出汗,頻繁換衣服,應當溫補並灸灸。
腹瀉脈象強勁,代表虛弱,是因為過度瀉下的緣故。如果脈象浮而緊,腸鳴,屬於當歸四逆湯主治。
腹瀉伴隨發熱且下墜感,白頭翁湯主治。四肢冰冷而腹瀉且下墜,四逆散加薤白主治。
下利身體疼痛,若但四肢沉重疼痛,小便不利者,前條真武湯症也;若四肢疼,厥逆惡寒者,四逆湯;若通身疼痛者,先以四逆湯溫里,後用桂枝攻表也。(方論見前。)
下利,三部脈皆平,按之心下硬者,急下之,宜大承氣湯。下利後,心下痞硬者,此非結熱,但胃虛,客氣上逆,故使硬,甘草瀉心湯主之。(論見痞。)
下利咽喉痛,若兼胸滿者,豬膚湯;兼厥逆者,通脈四逆湯。
若下利不止,厥逆,下部無力,咳唾膿血者,麻黃升麻湯。(方論並見前條。)
下利十餘行,胸中痛,寸口脈滑者,宜吐之,則利止。(論見胸滿)傷寒服湯藥,下利不止,心下痞硬。服瀉心湯後,以他藥下之,利不止,醫以理中與之,利益甚。理中者,理中焦,此利在下焦,赤石脂禹餘糧湯主之。複利不止者,宜利其小便。
白話文:
肚子痛拉肚子,如果只是四肢沉重疼痛,小便不順暢,這是真武湯的症狀;如果四肢疼痛,手腳冰冷發抖,這是四逆湯的症狀;如果全身疼痛,要先用四逆湯溫暖內臟,再用桂枝湯治療外感。
拉肚子,三部脈搏都平緩,按壓心窩部位堅硬,要馬上瀉下去,應該服用大承氣湯。拉肚子之後,心窩部位脹痛堅硬,這不是積熱,只是胃虛,寒氣上逆,所以才硬,應該服用甘草瀉心湯。
拉肚子喉嚨痛,如果還有胸悶,服用豬膚湯;如果還有手腳冰冷發抖,服用通脈四逆湯。
如果拉肚子不止,手腳冰冷發抖,下肢無力,咳嗽吐出膿血,服用麻黃升麻湯。
拉肚子十幾次,胸部疼痛,寸口脈滑,應該催吐,這樣拉肚子就會停止。傷寒服用湯藥,拉肚子不止,心窩部位脹痛堅硬,服用瀉心湯之後,再用其他藥物瀉下,拉肚子還是不停,醫生用理中湯給他服用,拉肚子就緩解了。理中湯是治療中焦的,而這個拉肚子是下焦的問題,服用赤石脂禹餘糧湯即可。如果還是拉肚子不止,就要利尿。
赤石脂禹餘糧湯
赤石脂,禹餘糧(各四兩),
上銼碎,每服五錢,水煎溫服。不瘥,再服。
下後心下痞硬,腹中雷鳴,乾嘔而利者,甘草瀉心湯。(方論見痞。)下後心下痞硬,表裡不解而利者,桂枝人參湯。(方論見痞。)下利脈促,表不解,喘汗而利者,葛根黃芩黃連湯。(論見前下利有表條。)凡藥下後,潮熱脅滿,嘔而利者,先用小柴胡湯解外,後以柴胡加芒硝湯。
白話文:
赤石脂和禹餘糧各取四兩,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五錢,用清水煎煮溫服。如果效果不好,可以再服用一次。
如果服藥後出現心下痞硬、腹部雷鳴、乾嘔腹瀉的症狀,可以用甘草瀉心湯治療。如果服藥後出現心下痞硬、表裡不和腹瀉的症狀,可以用桂枝人參湯治療。如果服藥後出現腹瀉、脈搏急促、表症未解、呼吸急促出汗的症狀,可以用葛根黃芩黃連湯治療。
服藥後如果出現潮熱、脅肋脹滿、嘔吐腹瀉的症狀,先用小柴胡湯治療表症,再用柴胡加芒硝湯治療。
(論見潮熱。)凡藥下後,譫語,脈調和,小便利,而下利不厥者,調胃承氣湯。(論見譫語。)下後脈大浮革,腸鳴而利者,當歸四逆湯。(論見前下利脈治條。)下後脈數不解者,必便膿血。(論見前便血條。)下後成陰症,厥逆,咽不利,唾膿而利者,麻黃升麻湯。(論見厥利條。
)
少陰病,脈緊,至七八日自下利,脈暴微,手足反溫,脈緊反去者,為欲解也。雖煩,下利必自愈。傷寒脈浮緩,手足溫,至七八日忽暴煩,下利日十餘行者,必自止。(論見黃門。)發熱而厥,七日下利者,為難治。傷寒六七日不利,便發熱而利,其人汗出不止者死,有陰無陽故也。
白話文:
如果服藥後出現神志不清、脈象調和、小便通暢,但腹瀉不嚴重,可以用調胃承氣湯。
如果服藥後脈象浮大而急促,腸鳴腹瀉,可以用當歸四逆湯。
如果服藥後脈象數而沒有改善,必定會排泄膿血。
如果服藥後出現陰症,身體厥逆,吞嚥困難,流出膿痰並伴隨腹瀉,可以用麻黃升麻湯。
少陰病,脈象緊,持續七到八天後出現腹瀉,脈象突然變得微弱,手腳反而變暖,脈象緊縮反而消失,這是病要好的徵兆。即使患者感到煩躁,腹瀉也會自行痊癒。傷寒病脈象浮緩,手腳溫暖,持續七到八天後突然出現嚴重煩躁,一天腹瀉十多次,這種情況也會自行停止。
發熱並伴隨厥逆,持續七天出現腹瀉,很難治療。傷寒病六到七天沒有腹瀉,突然發熱並出現腹瀉,患者持續出汗不止,就會死亡,這是因為陽氣不足,陰氣過盛的緣故。
少陰病但欲臥,不煩,至五六日,忽自利,煩躁不得寐者死。(論見但欲寐。)下利,脈沉弦者,下重也;脈大者,為未止;脈微數者,為欲自止,雖發熱不死。下利有微熱而渴,脈弱,今自愈。下利脈數而渴者,自愈。設不瘥者,必清膿血。(論見前。)下利脈數,有微熱,汗出,今自愈。
設復緊,為末解。傷寒下利日十餘行,脈反沉者死。假令下利,寸口關上尺中悉不見脈,然尺中時一小見,脈再舉頭者,腎氣也,若損脈來至,為難治。下利清穀,不可攻表,汗出必脹滿。
白話文:
少陰病症患者只想躺著,不感到煩躁,持續五到六天,突然腹瀉,並且煩躁不安、睡不著覺,就會死亡。(參考「但欲寐」章節)腹瀉,脈象沉而弦,代表下焦虛寒、沉重;脈象洪大,代表腹瀉未止;脈象微弱而數,代表腹瀉將要停止,即使發熱也不會致命。腹瀉伴隨輕微發熱和口渴,脈象微弱,則可以自行痊癒。腹瀉伴隨脈象數而口渴,則可以自行痊癒。如果沒有痊癒,必定會排出清膿血。(參考前文)腹瀉伴隨脈象數,有輕微發熱,並且出汗,則可以自行痊癒。
如果腹瀉之後又突然停止,則代表腹瀉未解。傷寒病患者腹瀉每天十多次,脈象反而沉者會死亡。假如腹瀉,寸口、關上、尺中三個部位都摸不到脈象,但是尺中部位偶爾會出現很小的脈象,而且脈象再次跳動,代表腎氣衰弱,如果脈象消失,則難以治療。腹瀉排出清穀,不可攻表,出汗必會造成腹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