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十·肝膽部 (7)
卷之十·肝膽部 (7)
1. 中深半身不收舌難言
凡此皆明痱與痿,明是兩疾也。
大率治風,主血虛有痰,治痰為先,或作屬虛挾火與濕,半身不遂者,大率多痰。在左屬死血,在右屬痰。左以四物湯等加桃仁、紅花、竹瀝、薑汁;上以二陳、四君子湯等加竹瀝、薑汁;氣虛有痰者,濃煎獨參湯加竹瀝、薑汁;聲如鼾者屬氣虛,以人參一兩煎湯一盞,入竹瀝、薑汁;遺尿者亦屬氣虛,以參、耆、竹瀝、薑汁與之;少食者亦為氣虛,宜參、耆、竹瀝;血虛有痰,宜四物湯,俱用薑汁炒,恐泥痰再加竹瀝入內服;治痰若氣虛少食者用竹瀝;氣實能食者加荊瀝,此二味開經絡,行氣血,入四物湯中必少用薑汁;肥人多濕,用附子、烏頭行經;肥人中風口喎,手足麻木,左右俱作痰治。
用貝母、栝蔞、南星、半夏、陳皮、黃芩、白朮、黃連、羌活、黃柏、防風、荊芥、威靈仙、薄荷、桂心、甘草、天花粉;多食濕面,加附子、竹瀝、羌汁,酒一匙行經;瘦人脈虛火實,四物湯加牛膝、竹瀝一匙,行經,黃芩、黃柏,有痰加痰藥;痰壅盛者,口眼喎斜者,不能言者,皆當用吐法。輕者用瓜蒂、蝦汁、皂角,急者用藜蘆五分或三分,加麝香灌入鼻內吐痰出。
如口不噤者,灌入口內吐痰出,一吐不已,再吐之。亦有虛而不可吐者。有痰者先吐,後用藥。
〔羅〕風中腑兼中臟治驗,順德府張安撫耘夫,年六十一歲。於己未閏十一月初患風證,半身不遂,語言謇澀,心神昏憒,煩躁自汗,表虛惡風,如灑冰雪,口不知味,鼻不聞香臭,耳聞木音則驚怖,小便頻多,大便結燥。欲用大黃之類下之,則平日飲食減少,不敢用。不然則又滿悶,晝夜不得瞑目而寐,最苦於此。
約有三月餘,凡三易醫,病全不減。至庚申三月七日,又因風邪,加之痰嗽,咽乾燥疼痛不利,唾多,中脘氣痞似噎。予思《內經》云:風寒傷形,憂恐忿怒傷氣,氣傷臟乃病,臟病形乃應。又云:人之氣,以天地之疾風名之。此風氣下陷入陰中,不能生髮上行,則為疾矣。
又云:形樂志苦,病生於脈,神先病也。邪風加之,邪入於經,動無常處,前證互相出見,治病必求其本,邪氣乃服。論時月則宜升陽,神脾胃,瀉風木,論病則宜實表裡,養衛氣,瀉肝木,潤燥,益元氣,慎怒,是治其本也。宜以加減沖和湯主之。
柴胡,黃耆(各五錢),升麻,當歸,甘草(炙,各三錢),半夏,黃柏(酒洗),黃芩,陳皮,人參,芍藥(各二分)
上㕮咀。作一服,水二盞,煎至一盞,去渣溫服。自汗加黃耆五分、五味子二十粒。晝夜不得睡,乃因心事煩擾,心火內動,上乘陽分,衛氣不得交入陰分,故使然也。以硃砂安神丸服之,由是晝亦得睡。
白話文:
中深半身不收舌難言
這兩種病症,都明顯是痱子和痿證。
治療風證,主要針對血虛痰盛,應先治痰。也可能兼夾虛證、火證或濕證。半身不遂多半是痰阻所致。痰阻在左側屬於死血,在右側屬於痰濕。左側可用四物湯加桃仁、紅花、竹瀝、薑汁;上焦可用二陳湯、四君子湯加竹瀝、薑汁;氣虛痰盛者,濃煎獨參湯加竹瀝、薑汁;呼吸聲如鼾聲者屬氣虛,可用人參一兩煎湯一碗,加入竹瀝、薑汁;遺尿也屬氣虛,可用人參、黃耆、竹瀝、薑汁;食慾不振也是氣虛,宜用人參、黃耆、竹瀝;血虛痰盛,宜用四物湯,用薑汁炒藥,擔心痰濕凝聚則再加竹瀝內服;治療痰證,如果氣虛食少則用竹瀝;氣實能食者加荊瀝,這兩種藥物都能通經絡、行氣血,加入四物湯中薑汁的用量要減少;肥胖之人多濕,可用附子、烏頭溫經散寒;肥胖之人中風口眼歪斜,手足麻木,左右皆可用治痰的方法。
可用貝母、栝樓、天南星、半夏、陳皮、黃芩、白朮、黃連、羌活、黃柏、防風、荊芥、威靈仙、薄荷、桂枝、甘草、天花粉;如果經常食用濕面,則需加入附子、竹瀝、羌汁,再加一匙酒以助藥力;瘦弱之人脈象虛弱而有內熱,可用四物湯加牛膝、竹瀝一匙,並加入黃芩、黃柏,若有痰證則加用化痰藥;痰液壅塞,口眼歪斜,不能說話的,都應該採用吐法。輕者可用瓜蒂、蝦蟆酥、皂莢;急者用藜蘆五分或三分,並加麝香灌入鼻中以催吐痰液。
如果口部沒有緊閉,則將藥物灌入口中催吐痰液。如果吐了一次還不行,可以再吐一次。但也有些虛弱之人不宜催吐。有痰者應先催吐,然後再服用藥物。
順德府張安撫的僕人,六十一歲,在己未年的閏十一月患上風證,半身不遂,言語含糊不清,心神昏亂,煩躁多汗,表虛怕風,感覺像灑了冰雪一樣,口無味覺,鼻聞不到香臭,聽到木頭的聲音就害怕,小便次數多,大便乾燥。想用大黃之類的藥物瀉下,但他平時飲食就少,不敢用。不然就會覺得胸悶,晝夜難以入睡,最痛苦的就是這個。
大約三個月,換了三個醫生,病情一點也沒有減輕。到庚申年三月七日,又因為風邪,加重了咳嗽痰多,咽喉乾燥疼痛,唾液多,中脘部氣滯不舒,像哽住一樣。我想到《內經》上說:風寒傷及形體,憂慮恐懼憤怒傷及氣,氣受損傷則臟腑生病,臟腑生病則形體就會出現病症。又說:人的氣,是以天地間疾風來命名的。這種風氣下降進入陰中,不能生髮上升,就會致病。
又說:形體安逸而精神勞累,疾病產生於脈絡,精神先於身體生病。邪風加重病情,邪氣入侵經脈,發病部位不定,之前的症狀會交替出現,治療疾病一定要找到根本原因,邪氣才能去除。從季節來看,應該升提陽氣,調理脾胃,瀉去風木之邪;從病情來看,應該實表裡,培補衛氣,瀉去肝木之邪,滋潤乾燥,益氣養元,避免發怒,這是治療根本的方法。宜用加減沖和湯為主方。
方藥:柴胡、黃耆(各五錢)、升麻、當歸、炙甘草(各三錢)、半夏、酒洗黃柏、黃芩、陳皮、人參、白芍(各二錢)
上藥共研細末。每次一劑,水二碗,煎至一碗,去渣溫服。自汗者加黃耆五錢、五味子二十粒。晝夜不能睡覺,是因為心裡煩惱,心火內動,上擾陽分,衛氣不能歸入陰分,所以才會這樣。服用硃砂安神丸,於是白天也能睡覺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