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三十一·傷寒部 (13)
卷之三十一·傷寒部 (13)
1. 咽痛
少陰病二三日,咽痛,可與甘草湯,不瘥,桔梗湯。
甘草湯,用甘草二兩,㕮咀,每服四錢,水煎,去渣溫服,日三服。
桔梗湯,用甘草二兩,桔梗一兩,㕮咀,每服五錢,水煎溫服。
少陰病,咽中痛,,半夏散及湯,主之。
半夏(制),桂枝,甘草(炙。各等分),
上㕮咀,水煎服,少少咽之為散,白湯調服方寸匕,亦效,日三服。(仲景法為散調服,不㕮咀。)
白話文:
如果得了少阴病,发病二三天,喉咙痛,可以服用甘草汤,如果病情没有好转,再服用桔梗汤。甘草汤用甘草两钱,切碎,每次服四钱,水煎,去渣温服,一天服三次。桔梗汤用甘草两钱,桔梗一钱,切碎,每次服五钱,水煎温服。如果少阴病,喉咙痛,还可以服用半夏散及汤,半夏散及汤主要治疗这种病症。半夏(制)、桂枝、甘草(炙),各等分,切碎,水煎服,少量少量地咽下去,可以用白汤调服方寸匕,也管用,一天服三次。(仲景用法是将散药用白汤调服,不切碎。)
〔成〕甘草湯主少陰客熱,咽痛。桔梗湯,主少陰寒熱相搏,咽痛。半夏散及湯,主少陰客寒咽痛。少陰病,咽中生瘡,不能言語,聲不出者,,苦酒湯,主之。
半夏(制,十四枚),雞子(一個,去黃,納半夏、苦酒於雞子殼中)
上二味,納半夏,著苦酒,以雞子殼置刀鐶中,安火上,令三沸,去渣,少少含咽之。不瘥,更作三劑。
脈緊當無汗,反汗出者,亡陽也。此屬少陰,法當咽痛而復吐利。(論見吐利。)師曰:伏氣之病,以意候之,今月之內,欲有伏氣,假令舊有伏氣,當須脈之,若脈微弱者,當喉中痛似傷寒,非喉痹也。病人云:實咽中痛,雖爾,今復欲下利。(見後《活人》續法)
白話文:
甘草湯適合治療少陰經的客熱,症狀為咽喉疼痛。桔梗湯則適合治療少陰經的寒熱互搏,症狀也是咽喉疼痛。半夏散及湯則適合治療少陰經的客寒,症狀為咽喉疼痛。如果少陰病患者出現咽喉生瘡、無法言語、聲音沙啞的情況,可以用苦酒湯治療。
半夏(制,十四枚)和雞蛋(一個,去除蛋黃,將半夏和苦酒放入雞蛋殼中)。
將這兩種藥材放入雞蛋殼中,加入苦酒,把雞蛋殼放在鍋中,用火煮沸三次,去除藥渣,少量含服。如果病情沒有好轉,可以再服用三劑。
脈象緊而無汗,反而是出汗,屬於陽氣衰敗。這屬於少陰經病症,一般會出現咽喉疼痛,之後會伴隨嘔吐腹瀉。(詳見吐利部分)。老師說:伏氣病症需要根據經驗推測,這個月內可能會有伏氣出現,如果以前有伏氣,需要觀察脈象,如果脈象微弱,會出現喉嚨疼痛,像傷寒一樣,不是喉痺。病人說:確實是喉嚨疼痛,雖然如此,但是現在又想腹瀉。(詳見後面的《活人》續法)
咽痛下利兼胸滿者,豬膚湯。厥逆面赤者,通脈四逆湯。下後復厥逆,下部脈不至者,麻黃升麻湯。(並見下利。)
陽毒咽痛,面赤斑斑如錦紋,唾膿血,五日可治,七日不可治,宜升麻鱉甲湯。(《活人》云:陽毒升麻湯主之。論見陽毒條。)
陰毒咽痛,面目青,身痛如被杖,五日可治,七日不可治,升麻鱉甲去雄黃蜀椒湯。(《活人》云:陰毒甘草湯主之。論見陰毒條。)
白話文:
咽喉疼痛、腹瀉且胸悶者,可用豬膚湯。四肢厥逆、臉色發紅者,可用通脈四逆湯。腹瀉後又出現四肢厥逆,下半身脈搏摸不到者,可用麻黃升麻湯。
陽毒引起的咽喉疼痛,臉色發紅佈滿斑點像錦紋,吐出膿血,五天內可治癒,七天則難治,宜用升麻鱉甲湯。
陰毒引起的咽喉疼痛,面部發青,全身疼痛如同被杖打,五天內可治癒,七天則難治,可用升麻、鱉甲去掉雄黃、蜀椒的湯劑。
太陽病,下後脈緊者,必咽痛。(論見大法。)陽明病,頭眩而咳者,必咽痛。若不咳者,咽不痛。先厥後熱者,下利必自止,止而反汗出者,其喉為痹。發熱無汗者,下利必自止。若不止者,必便膿血,其喉不痹。(論見下利。)
咽中閉塞,不可發汗,發汗則吐血,氣欲絕,手足厥冷,欲得蜷臥,不能自溫。咽中閉塞,不可下,下之則上輕下重,水漿不下,臥則欲蜷,身急頭眩,下利日數十行。
白話文:
太陽病,如果發燒後脈搏緊縮,一定會咽喉疼痛。陽明病,頭暈且咳嗽,也一定會咽喉疼痛。如果不咳嗽,就不會咽喉疼痛。先感到寒涼後才發熱的,腹瀉會自行停止,停止後又出汗,則喉嚨會阻塞。發燒但不流汗,腹瀉也會自行停止。如果沒有停止,就會排出膿血,喉嚨不會阻塞。
咽喉阻塞,不能發汗,發汗就會吐血,呼吸微弱,手腳冰冷,想要蜷縮著睡覺,無法自覺保暖。咽喉阻塞,也不能服用瀉藥,服用瀉藥就會頭輕腳重,水液無法下行,臥床時想蜷縮,身體僵硬頭暈,一天腹瀉數十次。
2. 咽痛續法
〔《活》〕半夏桂枝甘草湯治伏氣之病,謂非時有暴寒中人,伏氣於少陰經,始不覺病,旬月乃發,脈更微弱。先發咽痛似傷寒,非喉痹之病,必下利,始用半夏桂枝甘草湯主之,此病只二日便瘥,古方謂之腎傷寒也,次用四逆主之。
半夏桂枝甘草湯
半夏(湯洗),甘草(炙),桂心(各等分)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煎候冷,少少細呷之。(即仲景半夏散及湯,但藥㕮咀耳。)
白話文:
《活》記載半夏桂枝甘草湯可用於治療伏氣病,指非季節性突然寒邪侵襲人體,伏藏於少陰經,初期不覺病,十多天才發病,脈象非常微弱。初期表現為咽喉疼痛,像是傷寒,但不是喉痺,必定會腹瀉。此時應使用半夏桂枝甘草湯治療,這種病通常兩天就會減輕。古方稱之為腎傷寒,之後可以使用四逆湯治療。
半夏桂枝甘草湯的組成:半夏(湯洗)、甘草(炙)、桂心(各等分)。
將藥材研成細末,每次服用四錢,水煎至冷卻後,少量多次慢慢飲用。此方與仲景的半夏散及湯相同,只是將藥材研成細末而已。
3. 附吐
腹滿時痛而吐者,太陰病。論見腹滿。(《活人》云:理中湯主之。)
少陰病,欲吐不吐,心煩,但欲寐,自利而渴。(論見下利。《活人》云:四逆湯主之。)少陰病,飲食入口則吐,心中溫溫欲吐,復不能吐,始得之手足寒,脈弦遲者,此胸中實,不可下也,當吐之。若膈有寒飲,乾嘔者,不可吐也,急溫之,宜四逆湯。少陰病,但欲臥,不煩而吐,五日變自利,煩躁不得寐者死。(論見但欲寐。)
腹痛欲嘔吐者,宜黃連湯。病解後虛羸少氣欲吐者,宜竹葉石膏湯。
白話文:
肚子脹滿伴隨疼痛並嘔吐,是太陰病。書中提到腹滿的症狀。《活人》書中記載,理中湯可以治療。
少陰病,想吐卻吐不出來,心煩意亂,只想睡覺,拉肚子卻感到口渴。書中提到下利的症狀。《活人》書中記載,四逆湯可以治療。少陰病,食物入口就吐,胸口發熱想吐卻又吐不出來,一開始手腳冰冷,脈象弦細遲緩,這是胸中實證,不可服用瀉藥,應該催吐。如果膈膜有寒飲,乾嘔,就不能催吐,要趕緊溫暖身體,適合服用四逆湯。少陰病,只想躺著,不煩躁卻嘔吐,五天後轉為拉肚子,煩躁不安睡不著,預後不佳。書中提到只想睡覺的症狀。
肚子痛想嘔吐,應該服用黃連湯。疾病痊癒後虛弱無力,想吐,應該服用竹葉石膏湯。
乾嘔吐涎沫頭痛者,宜,吳茱萸湯,。
吳茱萸(湯泡洗,一兩半),人參(三分),生薑(一兩半),大棗(三枚)
上㕮咀,水煎去渣,分二服。
發熱,渴欲飲水,水入則吐者,宜五苓散。(論見厥。)
傷寒本自寒下,醫復吐下之,寒格更逆吐下。若食入口即吐,,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,主之。
乾薑,黃連,黃芩,人參(各等分)
白話文:
乾嘔吐涎沫,伴隨頭痛,可以服用吳茱萸湯。吳茱萸湯的藥方是:吳茱萸(湯泡洗,一兩半)、人參(三分)、生薑(一兩半)、大棗(三枚)。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水煎煮,去渣後分兩次服用。
若發熱、口渴想要喝水,但喝水就吐,則應該服用五苓散。
傷寒本就由寒邪入侵引起,若醫生再用吐下法治療,寒邪就會更加逆上,導致嘔吐。如果吃東西就吐,則應該服用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,它可以有效治療這種情況。乾薑黃連黃芩人參湯的藥方是:乾薑、黃連、黃芩、人參(各等分)。
上㕮咀,水煎溫服。
太陽病吐後,汗出不惡寒,發熱,關脈細數,欲食冷食,朝食暮吐,此為小逆。(論見發熱。)
病人脈數為熱,當消穀引食而反吐者,此因發汗,令陽氣微,膈氣虛,脈乃數也。數而客熱者,不能消穀,以胃中虛冷故也。凡服桂枝而吐者,必吐膿血也。(注云:內熱者,服桂枝湯則吐,如酒客之類是也。)吐厥逆者,甘姜。
白話文:
服用藥物的時候,要先用小火煎煮,然後等到溫熱了再喝。
如果患上太陽病,嘔吐後,身體出汗卻不發冷,反而發熱,而且脈搏細而數,想吃冷的食物,早上吃的食物到晚上又吐出來,這就是輕微的逆氣症狀。
病人脈搏數,是因為發熱,本來應該可以消化食物,結果卻反覆嘔吐,這是因為發汗導致陽氣虛弱,隔膜氣虛,所以脈搏才會數。脈搏數而又有客熱,就無法消化食物,這是因為胃部虛冷造成的。凡是服用桂枝後就嘔吐的人,一定會吐出膿血。註解說:體內有熱的人,服用桂枝湯就會嘔吐,就像酒客一樣。如果出現嘔吐、昏厥、逆氣的症狀,就要服用甘草和生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