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三十一·傷寒部 (10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十一·傷寒部 (10)

1. 腹滿續法

〔《活》〕若飲食不節,寒中陰經,胸膈不快,腹滿閉塞,唇青,手足冷,脈沉細。少情緒,或腹痛,急作理中湯加青皮,每服一二劑,胸即快矣。枳實理中丸、五積散尤妙。腹脹滿者,宜桔梗半夏湯。

桔梗半夏湯,治傷寒心腹痞滿,時發疼痛。

桔梗(微炒),半夏(薑製),橘紅(各一兩)

白話文:

如果飲食不規律,寒氣入侵陰經,導致胸悶不適、腹部飽脹不通、嘴唇發青、手腳冰冷、脈搏沉細,並且心情低落、或腹痛,可以服用理中湯加青皮,通常服用一兩劑就能改善胸悶的狀況。枳實理中丸、五積散效果更佳。若是腹部脹滿,則適合服用桔梗半夏湯。桔梗半夏湯是用來治療傷寒引起的心腹痞滿,時而發作的疼痛。方劑組成為:桔梗(微炒)、半夏(薑製)、橘紅(各一兩)。

上㕮咀,每服四錢,生薑三片,水煎服。

〔海〕少陰症,小便遺瀝,大便遺失,其人病六七日,靜重如山,目不視,體如冰,腹脹滿,與物則咽,不與則不求,其脈沉細而微疾,按之有力,宜急下之,與大承氣湯。

白話文:

服用藥物,每次四錢,加上生薑三片,用水煎服。

少陰症患者,小便失禁,大便失禁,病程六七天,身體沉重如山,視力模糊,全身冰冷,腹部脹滿,想要吃東西但吞嚥困難,不給東西吃則不渴求,脈象沉細而略快,按之有力,應該立即使用下瀉藥,服用大承氣湯。

2. 腹痛

腹滿而痛,吐利者,屬太陰,宜四逆湯。(論見腹滿太陰條。)

若兼頭痛發熱身痛者,屬霍亂。霍亂腹痛不渴者,理中丸加人參。(論見吐利。)

病腹中滿痛者,此為實也,宜大承氣湯下之。病人不大便五六日,繞臍煩疼,發作有時者,有燥糞,故使不大便也。發汗不解,腹滿痛者,急下之,宜大承氣湯。大下後,六七日不大便,煩不解,腹滿痛者,此有燥屎也。所以然者,本有宿食故也,宜大承氣湯。汗下後不大便而渴,日晡潮熱,從心下至小腹硬滿而痛者,宜大陷胸湯。(方論見結胸。)

白話文:

肚子脹痛並且嘔吐腹瀉,屬於太陰證,應該服用四逆湯。

如果同時伴隨頭疼發燒身體疼痛,屬於霍亂。霍亂導致腹痛但不口渴,可以服用理中丸加人參。

病人肚子脹痛,這是實證,應該服用大承氣湯瀉下。如果病人五六天沒有排便,肚臍周圍疼痛難忍,發作時間不定,這是因為腸道乾燥積存糞便導致的。如果發汗後肚子仍然脹痛,應該馬上服用大承氣湯瀉下。如果服用大承氣湯後六七天仍然沒有排便,煩躁難安,肚子脹痛,說明腸道積存了乾燥的糞便,這是因為之前積食導致的,應該服用大承氣湯。如果發汗後沒有排便並且口渴,下午潮熱,從心窩到小腹硬脹疼痛,應該服用大陷胸湯。

少陰病,腹滿下利,若小便不利,四肢重痛者,真武湯;便膿血者,桃花湯;若下利清穀,手足厥逆,脈微欲絕者,通脈四逆湯去蔥白加芍藥。

少陰病,腹痛,若四肢逆而不溫者,四逆散加附子。(方論見欲寐。)若手足厥冷,脈微欲絕者,通脈四逆加芍藥湯。(方論見下利。)

傷寒,胸中有熱,胃中有邪氣,腹中痛欲嘔吐者,宜,黃連湯

白話文:

少陰病,肚子脹滿又拉肚子,如果尿液排不出來,四肢沉重疼痛,就用真武湯;如果拉肚子帶血和膿,就用桃花湯;如果拉肚子是清稀的米湯樣,手腳冰涼,脈象微弱快要消失,就用通脈四逆湯去蔥白加芍藥。

少陰病,肚子痛,如果手腳冰冷不溫暖,就用四逆散加附子。如果手腳冰冷,脈象微弱快要消失,就用通脈四逆加芍藥湯。

傷寒,胸口有熱氣,胃中有邪氣,肚子痛想吐,就用黃連湯。

甘草(炙),黃連,乾薑(各三分),大棗(三枚),半夏(半兩),人參,桂枝(各三分),

上㕮咀,水煎服,分二服。

往來寒熱,胸脅滿,心煩喜嘔而腹痛者,小柴胡去黃芩加芍藥湯。(方見往來寒熱條。)

傷寒陽脈澀,陰脈弦,當腹中急痛者,先與小建中湯。不瘥者,再與小柴胡湯。

白話文:

甘草(炙)、黃連、乾薑(各三分)、大棗(三枚)、半夏(半兩)、人參、桂枝(各三分),將這些藥材磨成粉末,用水煎煮服用,分兩次喝完。此方適用於往來寒熱、胸脅滿悶、心煩喜嘔且腹痛者,稱為小柴胡去黃芩加芍藥湯。此外,傷寒陽脈澀、陰脈弦,伴隨腹中急痛者,應先服用小建中湯。若病情未癒,則可再服用小柴胡湯。

小建中湯

桂枝(一兩半),甘草(炙,一兩),芍藥(三兩),生薑(一兩半),大棗(六枚),膠飴(八兩),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生薑三片,同煎至八分,去渣,下膠飴兩匙許,再煎化服。(東垣云:芍藥味酸,於土中瀉木為君。飴糖、甘草甘溫補脾養胃為臣。水挾木勢亦來侮土,故脈弦而腹痛。肉桂大辛熱佐芍藥以退寒水,薑、棗甘辛溫發散陽氣行於經絡皮毛為使,故建中之名始於此焉。)

傷寒四五日,腹中痛,若轉矢氣及少腹滿者,此欲自利也。

白話文:

建中湯

藥方:

  • 桂枝(一兩半)
  • 甘草(炙,一兩)
  • 芍藥(三兩)
  • 生薑(一兩半)
  • 大棗(六枚)
  • 膠飴(八兩)

製法:

將上述藥材研成粗末,每服五錢,加入生薑三片,一起煎煮至湯汁剩下八分,去渣,再加入兩匙膠飴,繼續煎煮至膠飴融化,服用。

藥理:

東垣(指李杲)說:芍藥味酸,能瀉脾土之木,為君藥。飴糖、甘草甘溫,補脾養胃,為臣藥。水克土,水勢強盛也會損傷脾土,因此出現脈弦腹痛。肉桂大辛熱,佐芍藥退寒水;薑、棗甘辛溫,發散陽氣,行於經絡皮毛,為使藥。所以此方名為建中湯,正是因為它能調和脾胃,建中益氣。

主治:

傷寒病發四五天,腹部疼痛,如轉矢氣,小腹脹滿,欲便泄。

3. 腹痛續法

〔云〕傷寒邪在三陰內不得交通,故為腹痛。手足之經,皆會於腹。如脈弦而腹痛,過在足厥陰肝,手太陰肺,刺太衝、太淵、大陵。如脈沉而腹痛,過在足太陰脾,少陰腎、手厥陰心包,刺太谿、大陵。如脈沉細而痛,過在足太陰脾、手少陰心,刺太白、神門、三陰交,此刺腹痛之法也。

〔丹〕乾霍亂,此係內有所傷,外為邪氣所遏,有用吐藥者,則兼發散之義,有用溫藥解散者,不可用涼藥,宜用二陳湯加解散藥,如川芎、蒼朮、防風、白芷之類是也。

白話文:

傷寒邪氣若停留在三陰經內,無法流通,就會導致腹痛。手足的經脈都匯聚在腹部,因此腹痛常與經脈有關。若脈象弦緊且腹痛,則病邪位於足厥陰肝經、手太陰肺經,可針刺太衝、太淵、大陵穴。若脈象沉緊且腹痛,則病邪位於足太陰脾經、少陰腎經、手厥陰心包經,可針刺太谿、大陵穴。若脈象沉細且疼痛,則病邪位於足太陰脾經、手少陰心經,可針刺太白、神門、三陰交穴,這些都是治療腹痛的針灸方法。

乾霍亂,指的是內傷加上外邪侵襲導致的疾病,可用吐藥來排出邪氣,同時也要發散寒邪。如果要用溫藥來化解寒邪,就不能用涼藥,應該用二陳湯加上川芎、蒼朮、防風、白芷等發散藥物來治療。

〔無〕,鹽湯,治乾霍亂,蠱毒,宿食不消,積冷,心腹煩滿,鬼氣。

用煎鹽湯三升,熱飲一升,刺口令吐宿食,使盡,不盡更復,吐訖復飲,三吐乃止。此法大勝諸治,俗人以為田舍淺近之法,鄙而不用,守死而已。凡有此病,即先用之,吐訖後詳症脈,以加減理中湯、治中湯款緩調之。

〔直〕,姜鹽湯,治欲吐不吐,欲瀉不瀉。

鹽(一兩),生薑(半兩,切)

上同炒色變,以水一碗煎,溫服。病甚加童便一盞。

〔世〕,勝靈丹,治乾霍亂,腹痛甚者。

白話文:

沒有症狀時,可以用鹽湯治療乾霍亂、蠱毒、宿食不消、積冷、心腹煩滿、鬼氣等症狀。先用三升煎好的鹽湯,熱喝一升,用針刺口令其吐出宿食,吐盡為止,若吐不盡則反覆吐,直到吐三次才停。這個方法效果很好,但民間覺得這方法太過簡單,而不願意採用,結果就只能眼睜睜地等死。遇到這種病,應先用這個方法,吐完之後再根據症狀和脈象,用加減理中湯、治中湯等藥物緩慢調治。

沒有症狀時,可以用姜鹽湯治療想吐但吐不出來,想拉肚子但拉不出來的情況。用一兩鹽和半兩切好的生薑,一起炒到變色,再用一碗水煎煮,溫熱服用。如果病情嚴重,可以加一盞童便。

沒有症狀時,可以用勝靈丹治療乾霍亂、腹痛嚴重的患者。

取千年石灰湯泡服。

〔成〕病有乾霍亂、濕霍亂。乾霍亂死者多,濕霍亂死者少。蓋吐利則所傷之物得以出泄,雖甚重,胃中水穀泄盡則止矣,所以死者少。及乾霍亂死多者,以其上不得吐,下不得利,則所傷之物不得出泄,壅閉正氣,隔絕陰陽,煩擾悶躁,喘脹而死者多矣。

〔無〕乾嘔霍亂者,忽然心腹脹滿絞痛,蠱毒煩冤,欲吐不吐,欲利不利,狀若神靈所附,頃刻之間,便致悶絕。

白話文:

喝下用千年石灰湯泡的藥水。乾霍亂致死率高,濕霍亂致死率低。因為濕霍亂患者可以嘔吐和腹瀉,把有害物質排出體外,即使病情嚴重,只要胃裡的水穀都排空了,就會止住,所以死亡率低。而乾霍亂患者因為無法嘔吐和腹瀉,有害物質無法排出體外,阻塞了正氣,隔絕了陰陽,導致煩躁不安,呼吸困難,最終死亡。乾嘔霍亂患者會突然感到心腹脹滿絞痛,像是被蠱毒折磨,想吐卻吐不出來,想拉肚子卻拉不出來,就像被神靈附體一樣,很快就會昏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