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十·肝膽部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十·肝膽部 (1)

1. 卷之十·肝膽部

2. 諸風

〔《素》〕:帝問曰:風之傷人也,或為寒熱,或為熱中,或為寒中,或為癘風,或為偏枯,或為風也,其病各異,其名不同,或內至五臟六腑,不知其解,願聞其由?岐伯對曰:風氣藏於皮膚之間,內不得通,外不得泄。風者善行而數變,腠理開則灑然寒,閉則熱而悶,其寒也則衰食飲,其熱也則消肌肉,故使人怢慄而不能食,名曰寒熱(《風論》治見寒熱門」怢,陀骨切,忽忘也。慄,懼也)。

風氣與陽明入胃,循脈而上至目內眥,其人肥則風氣不得外泄,則為熱中而目黃;人瘦則外泄而寒,則為寒中而泣出(治熱中見黃疸門。治寒中見目淚門)。風氣與太陽俱入,行諸脈俞,散於分肉之間,與衛氣相干,其道不利,故使肌肉憤䐜而有瘍。衛氣有所凝而不行,故其肉有不仁也(治見痹門)。

風寒客於脈而不去,名曰癘風,或名曰寒熱(癘者,其榮衛熱胕腫,其氣不清,故使鼻柱壞而色敗,皮膚瘍潰)。以春甲乙傷於風者,為肝風。以夏丙丁傷於風者,為心風。以季夏戊己傷於邪者,為脾風。以秋庚辛中於邪者,為肺風。以冬壬癸中於邪者,為腎風。風中五臟六腑之俞,亦為臟腑之風。

各入其門戶所中,則為偏風(治見中風門)。風氣循風府而上,則為腦風(治見頭痛)風入系頭,則為目風眼寒(治見眼目)。飲酒中風,則為漏風。(治見肝門)。入房汗出中風,則為內風(王注:以勞風為內風。治見痓門)。新沐中風,則為首風(治見頭痛)。久風入中,則為腸風飧泄(治見下痢)。

外在腠理,則為泄風。故風者,百病之長也。至其變化乃為他病也,無常方然,致(《甲乙經》作「故」字)有風氣也。帝曰:五臟風之形狀不同者何?願聞其診及其病能。岐伯曰:肺風之狀,多汗,惡風,色皏然白,時咳短氣,晝日則瘥,暮則甚,診在眉上,其色白(皏字,普邊切,白貌也。仲景云:肺中風者口燥而唾,身暈而重,冒而腫脹)。

心風之狀,多汗惡風,焦絕,善怒嚇,赤色,病甚則言不可快,診在舌,其色赤(「嚇」字衍文也。仲景云:心中風者,翕翕發熱不能起,心中飢,食則嘔吐)。肝風之狀,多汗惡風,善悲色微蒼,嗌乾,善怒,時憎女子,診在目下,其色青(仲景云:肝中風者,頭目瞤及脅痛常嘔,令人嗜甘)。

脾風之狀,多汗惡風,身體怠惰,四肢不欲動,色薄微黃,不嗜食,診在鼻上,其色黃(仲景云:脾中風者,翕翕發熱,形如醉人,腹中煩重,皮目瞤瞤而短氣)。腎風之狀,多汗惡風,面痝然浮腫,脊痛不能正立,其色炲,隱曲不利,診在肌上,其色黑(奇病論云:有痝然如有水狀,切其脈大緊,身無痛處,形不瘦,不能食,食少,名為何病?岐伯對曰:病生在腎,名為腎風,腎風不能食善驚而心氣痿者死。

白話文:

黃帝問道:風邪侵襲人體,有的會導致發冷發熱,有的會導致體內發熱,有的會導致體內發冷,有的會導致癘風,有的會導致半身不遂,有的僅僅是風邪。這些疾病各有不同,名稱也不一樣,有的還會深入到五臟六腑,讓人不明白原因,希望您能解釋一下其中的道理。

岐伯回答說:風邪藏在皮膚之間,內無法疏通,外無法發散。風的特性是善於遊走且變化多端,當皮膚毛孔張開時,人就會感到發冷,毛孔閉合時,就會感到發熱且悶熱。感到寒冷時,會導致食慾下降;感到發熱時,會消耗肌肉,所以會使人發抖而無法進食,這種情況就叫做寒熱(相關治療方法,請參見「寒熱門」)。

風邪如果跟隨陽明經的氣進入胃部,然後沿著經脈向上到達眼睛的內眼角。如果這個人比較肥胖,風邪無法向外散發,就會導致體內發熱而眼睛發黃;如果這個人比較瘦,風邪向外散發,導致體內發冷,就會流眼淚(相關治療方法,請參見「黃疸門」和「目淚門」)。風邪如果跟隨太陽經的氣一起進入體內,在各個經脈的穴位運行,散佈在肌肉之間,與衛氣互相干擾,運行不暢,就會導致肌肉腫脹而出現瘡瘍。衛氣如果凝滯不流通,肌肉就會感到麻木不仁(相關治療方法,請參見「痹門」)。

風寒停留在經脈而不散去,就叫做癘風,有時也叫寒熱(癘風的症狀是榮衛之氣發熱腫脹,氣血不清,因此會導致鼻樑損壞,膚色變差,皮膚潰爛)。春天,甲乙日受到風邪侵襲,就叫做肝風;夏天,丙丁日受到風邪侵襲,就叫做心風;季夏,戊己日受到邪氣侵襲,就叫做脾風;秋天,庚辛日受到邪氣侵襲,就叫做肺風;冬天,壬癸日受到邪氣侵襲,就叫做腎風。風邪侵襲五臟六腑的俞穴,也會導致臟腑之風。

風邪從各個門戶侵入所影響的部位,就會導致偏癱(相關治療方法,請參見「中風門」)。風邪沿著風府穴向上侵襲,就會導致腦風(相關治療方法,請參見「頭痛門」)。風邪侵入頭部的經絡,就會導致眼睛受風而怕冷(相關治療方法,請參見「眼目門」)。喝酒後受風,就會導致漏風(相關治療方法,請參見「肝門」)。性生活後汗出時受風,就會導致內風(王注:這裡指勞風為內風,相關治療方法,請參見「痓門」)。剛洗完頭受風,就會導致首風(相關治療方法,請參見「頭痛門」)。風邪長期積聚在體內,就會導致腸風泄瀉(相關治療方法,請參見「下痢門」)。

風邪停留在皮膚表面,就叫做泄風。所以說,風邪是百病的根源。風邪的變化會導致其他疾病,它沒有固定的規律,但都會有風邪的影響。黃帝問道:五臟之風的症狀各不相同,是什麼原因呢?希望您能講講它們的診斷方法和病情。

岐伯回答說:肺風的症狀是多汗、怕風、面色蒼白、時常咳嗽、呼吸短促,白天會稍微好轉,晚上會加重。診斷時,可以看眉毛上方,如果顏色是白色,就屬於肺風(《傷寒論》中記載:肺中風的症狀是口乾、流口水,身體暈眩沉重,感到頭昏眼花、腫脹)。

心風的症狀是多汗、怕風、精神恍惚、容易發怒,面色發紅,病情嚴重時會說不出話來。診斷時,可以看舌頭,如果顏色是紅色,就屬於心風(《傷寒論》中記載:心中風的症狀是發熱無力,感到飢餓,吃東西會嘔吐)。

肝風的症狀是多汗、怕風、容易悲傷,面色微微發青,咽喉乾燥,容易發怒,時常厭惡女性。診斷時,可以看眼睛下方,如果顏色是青色,就屬於肝風(《傷寒論》中記載:肝中風的症狀是頭部和眼瞼抽動、脅肋疼痛、時常嘔吐,喜歡吃甜食)。

脾風的症狀是多汗、怕風、身體疲乏無力、四肢不想動,面色微微發黃,不喜歡吃東西。診斷時,可以看鼻子上,如果顏色是黃色,就屬於脾風(《傷寒論》中記載:脾中風的症狀是發熱,身體像喝醉酒一樣,腹部煩躁沉重,皮膚和眼瞼抽動,呼吸短促)。

腎風的症狀是多汗、怕風、面部浮腫、脊背疼痛無法挺直站立,面色灰暗,排尿不暢。診斷時,可以看肌肉,如果顏色是黑色,就屬於腎風(《奇病論》中記載:如果身體浮腫,摸脈象大而緊,身上沒有疼痛,身體不消瘦,不能吃飯或者吃得很少,這種情況是什麼病?岐伯回答說:這是腎臟的疾病,叫做腎風。腎風會導致食慾不振、容易驚恐,如果心氣衰弱,就會死亡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