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三十一·傷寒部 (8)
卷之三十一·傷寒部 (8)
1. 脅滿痛
脅滿乾嘔,往來寒熱者,屬少陽。(方論見往來寒熱。)
傷寒四五日,身熱惡風,頸項強,脅下滿,手足溫而渴者,小柴胡去半夏加人參、栝蔞根主之。得病六七日,脈沉浮弱,惡風寒,手足溫,醫二三下之,不能食而脅下滿痛,面目及身黃,頸項強,小便難者,與柴胡湯必下重。
〔《本》〕渴而飲水欲嘔者,柴胡不可與也,食谷者噦。(王注云:不欲飲水而嘔者,屬柴胡症,若因水而嘔者,水停心下也。)脅滿胃家實,或嘔而舌上白胎者,或脈弦浮大,身黃,小便難,有熱者,俱屬陽明症,宜小柴胡湯。(方論見胃實。)脅滿潮熱,大便溏利者,小柴胡湯。
(方論見潮熱。)若因下微利而嘔者,先以柴胡湯解外,後以柴胡加芒硝湯主之。(方論見潮熱。)太陽病,十日已去,脈浮細而嗜臥者,外已解也。若胸滿脅痛者,與小柴胡湯。脈浮者,與麻黃湯。太陽中風,下利嘔逆,表解者,乃可攻之。其人漐漐汗出,發作有時,頭痛,心下痞滿硬,引脅下痛,乾嘔短氣,汗出不惡寒者,此表解里未和也。宜,十棗湯,。
芫花(炒黑),甘遂,大戟(各等分)
上為細末,合和之,再入臼中杵二三百下,先以水一升,煮肥棗十枚,取五六合,去渣,納藥末,強人一錢,虛人半錢,單飲棗湯送下,平旦服。若下少病不除者,明日更服加五分,利後米粥自養。若合下不下,令人脹滿遍身浮腫也。昔杜壬問孫兆曰:十棗湯畢竟治甚病?孫曰:治太陽中風,表解里未和。
杜曰:何以知里未和?孫曰:頭痛,心下痞滿,脅下痛,乾嘔,汗出,此知里未和也。杜曰:公但言病症,而所以里未和之故,要緊總未言也。孫曰:某嘗於此未決,願聽開諭。杜曰:里未和者,蓋痰與燥氣壅於中焦,故頭疼乾嘔,短氣汗出,是痰膈也,非十棗不治。但此湯不得輕用,恐損人於倏忽,用藥者慎之。
婦人發熱惡寒,經水適來,熱除脈遲,身涼,脅滿如結胸狀,譫語者,刺期門。(論見譫語。)
吐下汗後,脈微,心下痞,脅痛,氣上衝咽,眩冒,脈動惕者,成痿。(論見痞。)下後脈弦者,必兩脅拘急。(論見傷寒大法。)
白話文:
[脅滿痛]
當出現脅部脹滿及乾嘔,且伴隨著時冷時熱症狀的人,這屬於中醫少陽證的表現。(詳細論述請參閱往來寒熱篇。)
傷風感冒四五天後,如果身體發熱怕風,頸部僵硬,脅下感覺脹滿,手腳溫暖但口渴,應該使用小柴胡湯去掉半夏,加入人參和栝樓根來治療。患病六七天後,脈象呈現沉浮無力,怕風寒,手腳溫暖,醫生進行了兩三次的瀉下治療,導致患者無法進食且脅下疼痛,面部和全身發黃,頸部僵硬,小便困難,若給予柴胡湯,病情會加重。
《本草》中提到,若喝水後想嘔吐的,不可給予柴胡湯,對於吃穀物後打嗝的患者亦同。(王註解釋:不想喝水卻嘔吐的,屬於柴胡症,若因爲飲水而嘔吐的,是水停在心下的表現。)脅部脹滿及胃部實證,或嘔吐且舌苔白膩,或脈象弦浮大,身體發黃,小便困難,伴有發熱的情況,都屬於陽明證,適合使用小柴胡湯。(詳細論述請參閱胃實篇。)脅部脹滿及潮熱,大便溏泄的,適合使用小柴胡湯。
(詳細論述請參閱潮熱篇。)如果因爲瀉下而導致輕微腹瀉並嘔吐的,應先使用柴胡湯解表,然後使用柴胡加芒硝湯治療。(詳細論述請參閱潮熱篇。)太陽病,十天後,脈象浮細且嗜睡,表明外邪已經解除。如果出現胸悶脅痛,給予小柴胡湯。如果脈象浮,給予麻黃湯。太陽中風,出現下利嘔吐,如果表證已解,纔可進行攻裏的治療。患者持續出汗,發作有規律,頭痛,心下痞滿硬,牽連脅下疼痛,乾嘔氣短,汗出不惡寒,這表示表證已解但裏證尚未調和。適合使用十棗湯。
芫花(炒黑),甘遂,大戟(各等份)
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混合均勻,再放入臼中搗二三百下。先用水一升,煮十個肥大的棗子,取五六合的汁液,去渣,加入藥末,強壯者服用一錢,虛弱者服用半錢,用單飲棗湯送服,於清晨空腹服用。如果排泄量少而疾病未愈,第二天可以增加五分的劑量,排泄後用米粥調養身體。如果應該排泄而沒有排泄,會導致全身浮腫。過去杜壬問孫兆:十棗湯到底能治什麼病?孫回答:治療太陽中風,表證已解但裏證尚未調和。
杜壬問:怎麼知道里證未調和?孫回答:頭痛,心下痞滿,脅下疼痛,乾嘔,汗出,這些症狀表明裏證未調和。杜壬說:你只描述了病症,但裏證未調和的原因,你還沒說清楚。孫回答:我對此一直不確定,希望你能給我解答。杜壬說:裏證未調和,是因爲痰溼和燥氣阻塞中焦,因此會出現頭痛乾嘔,氣短汗出等症狀,這是痰膈的表現,非十棗湯不能治療。但此湯不能輕易使用,否則可能會在短時間內損傷人體,用藥者需謹慎。
女性患者發熱怕冷,正值月經期間,發熱症狀消失,脈搏緩慢,身體涼爽,脅部脹滿如同結胸症狀,出現譫語,應針刺期門穴。(詳細論述請參閱譫語篇。)
吐下汗後,脈象微弱,心下痞滿,脅部疼痛,氣上衝咽喉,眩暈昏倒,脈象跳動異常,會發展爲痿證。(詳細論述請參閱痞篇。)瀉下後,脈象弦緊的,一定會出現雙側脅部緊縮感。(詳細論述請參閱傷寒大法篇。)
2. 脅痛續法
〔《集》〕傷寒脅痛:支溝、陽陵泉。
白話文:
在受到風寒後出現的脅部疼痛,可以參考使用針灸的方式來治療,主要使用的穴位有兩個,分別是「支溝穴」和「陽陵泉穴」。
3. 胸滿
口苦咽乾,又耳聾胸滿者,屬少陽,忌吐下,宜柴胡湯。(論見口苦。)
太陽陽明合病,喘而胸滿者,宜麻黃湯。(論見喘。)
少陰病下利咽痛,胸滿心煩者,宜豬膚湯。(方論見下利。)
太陽病下之,脈促胸滿者,桂枝去芍藥湯。(方論見惡寒。)若脈促不結胸者,欲解也。(論見大法。)下後胸滿,小便不利,若兼煩驚,譫語身重,不可轉側者,柴胡加龍骨牡蠣湯。(方論見驚。)若兼噦而舌胎者,為濕痹。(論見體痛濕痹。)汗下後煩熱,胸中窒者,梔子豉湯主之。(論見煩。)
病症發熱惡寒,加桂枝或自汗,但頭不痛,項不強,胸中痞硬,氣上衝咽喉不得息者,瓜蒂散主之。(論見氣上衝。)
白話文:
[胸滿的症狀]
如果感到口苦、咽喉乾燥,加上有耳鳴和胸悶的現象,這通常屬於中醫裏的少陽經問題,應避免嘔吐和瀉下療法,適合服用柴胡湯。(詳細理論請參閱口苦一節)
當太陽和陽明兩經同時發生疾病時,如果出現喘息和胸悶的情況,建議使用麻黃湯。(詳細理論請參閱喘息一節)
當少陰經出現疾病,伴有腹瀉、喉嚨疼痛、胸悶和心煩的症狀,適宜服用豬膚湯。(具體方劑和理論請參閱腹瀉一節)
太陽經的疾病如果使用了下法治療,出現脈搏加速和胸悶的現象,應該服用去掉芍藥的桂枝湯。(具體方劑和理論請參閱怕冷一節)若脈搏雖快但沒有胸脹的現象,這表示病情正在好轉。(詳細理論請參閱治療原則一節)下法治療後如果出現胸悶,小便不暢,且伴有煩躁、驚嚇、妄語、全身沉重、翻身困難等症狀,應該服用添加龍骨和牡蠣的柴胡湯。(具體方劑和理論請參閱驚嚇一節)若同時伴有呃逆和舌苔厚的現象,這表明是濕痹的症狀。(詳細理論請參閱肢體疼痛和濕痹一節)出汗或下法治療後,如果感到煩躁發熱,胸中憋悶,應該使用梔子豉湯進行治療。(詳細理論請參閱煩躁一節)
疾病表現為發熱怕冷,可加用桂枝,或自汗,但沒有頭痛、頸部僵硬的症狀,且胸中感覺痞硬,氣往上沖至咽喉,呼吸困難,這時候可以使用瓜蒂散進行治療。(詳細理論請參閱氣往上沖一節)
4. 胸痛
胸脅痛,耳聾,尺寸脈俱弦者,少陽受病也。(論見大法。《活人》云:柴胡湯主之。)病胸中諸實,胸中鬱郁而痛,不能食,欲使人按之,而反有涎唾,下利十餘行,其脈反遲,寸口脈微滑,此可吐之,利則止。
吐下後,溫溫欲吐,胸中痛,大便溏,腹滿而煩者,宜調胃承氣湯。(論見嘔。)
白話文:
[胸痛]
如果胸部和脅部疼痛,伴隨耳鳴聽力下降,且脈象顯示雙手脈皆呈現弦脈,這可能是少陽經受到病邪侵襲的表現。(詳細理論請參閱相關醫學大法。《活人的書》提到:可用柴胡湯來治療。)若出現胸中的各種實證,如胸中感到鬱悶且疼痛,影響食慾,患者會希望他人幫忙按摩舒緩,但反而口中有口水或痰液,並伴有嚴重的腹瀉,然而脈搏卻異常遲緩,手腕脈象微弱且略帶滑脈,這種情況適合使用催吐療法,一旦腹瀉停止即可停止催吐。
在進行了催吐或瀉下療法後,患者可能會有想嘔吐的感覺,胸部仍然疼痛,大便變得稀軟,腹部感到脹滿且心煩意亂,這時應考慮使用調胃承氣湯來調整胃腸功能。(詳細理論請參閱嘔吐相關內容。)
5. 耳聾
胸脅痛,耳聾,尺寸脈俱弦者,少陽受病也。(論見大法。)口苦耳聾,胸滿者,少陽中風。(論見口苦。)
未持脈時,病人手必自冒胸,師因教試令咳而不咳,此必兩耳聾無聞也。所以然者,以重發汗,虛故如此。
白話文:
[耳聾]
如果胸部和脅部疼痛,同時有耳聾的症狀,且檢查脈搏時發現兩手寸關尺三部脈象都呈弦狀,這表示疾病影響到了少陽經。(詳細論述可參考中醫理論)
若出現口苦、耳聾及胸部脹滿感,這是少陽經受到風邪的影響。(詳細論述可參考關於口苦的討論)
在還未把脈前,患者一定會不自覺地用手捂住胸口,醫生會試着讓他咳嗽但他卻無法做到,這一定是因爲他的雙耳已經聾了,聽不到聲音。之所以會這樣,是因爲過度發汗導致身體虛弱所致。
以上內容翻譯自古代中醫文獻,描述的是根據古人的觀察和經驗總結出的病症與病因。]
6. 少陽病續法
〔海〕辨表裡中三說,假令少陽症,頭痛,往來寒熱,脈浮,此三症但有其一,即為表也。口失滋味,腹中不和,大小便或閉而不通,或泄而不調,但有其一,即為里也。如無上下表里症,余皆虛熱也,是病在其中矣。
白話文:
【對於少陽病症的進一步解釋】
假如是少陽病的情況,如果出現頭痛、發冷與發熱交替,或是脈搏浮動等任何一種症狀,這就表示病情影響到了身體表面。若口腔失去味覺,腹部感覺不適,大便或小便可能有排泄不順暢的情況,或是排泄的頻率或質地異常,只要有其中一種現象,就代表病情已影響到內臟。如果沒有上述提及的表面或內臟相關的症狀,那麼其他的病症大都是虛弱引起的熱症,也就是說,病情主要出現在身體中間部位。
7. 陽氣毒盛變陽毒
陽毒之為病,面赤斑斑如錦紋,咽喉痛,唾膿血,五日可治,七日不可治。宜,升麻鱉甲湯,。
升麻(二兩),當歸,蜀椒(炒,去汗),甘草(各一兩),鱉甲(手指大一片),雄黃(研,半兩),
上六味,以水四升,煮取一升,頓服之,取汗愈。《肘後》、《千金方》陽毒升麻湯有桂,無鱉甲,陰毒用甘草湯,無雄黃。
白話文:
【病症:陽氣毒盛轉變為陽毒】
陽毒這種疾病,病徵為臉色紅赤,皮膚上出現類似繡花圖案的紅斑,並伴有咽喉疼痛,口吐帶有膿血的痰液。在病發的五天內治療效果較好,若超過七天則病情難以控制。適合服用的藥方是升麻鱉甲湯。
所需藥材為:升麻二兩,當歸,炒過的蜀椒(去汗),甘草(以上三種各一兩),手指大小的一片鱉甲,雄黃(研磨後半兩)。
將以上六種藥材用水四升煎煮,直至濃縮至一升,一次全部服下,使身體出汗,有助於病情康復。根據《肘後》和《千金方》記載,陽毒的升麻湯中有加入桂枝,但不包含鱉甲,而陰毒的治療則使用甘草湯,但不加雄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