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九·陰陽臟腑部 (19)
卷之九·陰陽臟腑部 (19)
1. 刺禁
〔《素》〕天溫日明,則人血淖液而衛氣浮,故血易瀉氣易行。天寒日陰,則人血凝泣而衛氣沉。月始生則血氣始精,衛氣始行。月廓滿則血氣實,肌肉堅。月廓空則肌肉減,經絡虛,衛氣去,形獨居。是以因天時而調血氣也。是以天寒無刺,天溫無疑,月生無瀉,月滿無補,月廓空無治,是謂得時而調之。
因天之序,盛虛之時,移光定位,正立而待之。故曰月生而瀉,是謂臟虛。月滿而補,血氣揚溢,絡有留血,命曰重實。月廓空治,是謂亂經,陰陽相錯,真邪不別,沉以留止,外虛內亂,淫邪乃起。(八正神明論)
刺陽明,出血氣。刺太陽,出血惡氣。刺少陽,出氣惡血。刺太陰,出氣惡血。刺少陰,出氣惡血。刺厥陰,出血惡氣也。(血氣形志篇)
〔《甲》〕神庭禁不可刺。上關禁不可深。(令人耳無聞。)顱囟刺不可多出血。左角刺不可久留。人迎刺過深殺人。雲門刺不可深。(使人逆息不能食。)缺盆刺不可過深。(使人逆氣。)五里禁不可刺。(手陽明經穴。)臍中禁不可刺。伏兔禁不可刺。(刺五分。)三陽絡禁不可刺。
復溜刺無多見血。承筋禁不可刺。然谷刺無多見血。乳中禁不可刺。鳩尾禁不可刺。
〔《靈》〕刺上關者,呿不能欠。刺下關者,欠不能呿。刺犢鼻者,屈不能伸。刺兩關者,伸不能屈。(本輸篇)
〔《素》〕春氣在經脈,夏氣在孫絡,長夏氣在肌肉,秋氣在皮膚,冬氣在骨髓中。帝曰:願聞其故。岐伯曰:春者,天氣始開,地氣始泄,凍解冰釋,水行經通,故人氣在脈。夏者,經滿氣溢,入孫絡受血,皮膚充實。長夏者,經絡皆盛,內溢肌中。秋者,天氣始收,腠理閉塞,皮膚引急。
冬者,蓋藏,血氣在中,內著骨髓,通於五臟。是故邪氣者,常隨四時之氣血而入客也。至其變化,不可為度。然必從其經氣,闢除其邪,則亂氣不生。帝曰:逆四時而生亂氣,奈何?岐伯曰:春刺絡脈,血氣外溢,令人少氣。春刺肌肉,血氣環逆,令人上氣。春刺筋骨,血氣內著,令人腹脹。
夏刺經脈,血氣乃竭,令人解㑊。夏刺肌肉,血氣內卻,令人善恐。夏刺筋骨,血氣上逆,令人善怒。秋刺經脈,血氣上逆,令人善忘。秋刺絡脈,氣不外行,令人臥不欲動。秋刺筋骨,血氣內散,令人寒慄。冬刺經脈,血氣皆脫,令人目不明。冬刺絡脈,內氣外泄,留為大痹。
冬刺肌肉,陽氣竭絕,令人善忘。凡此四時刺者,大逆之病不可不從也。反之則生亂氣,相淫病焉。故刺不知四時之經,病之所生,以從為逆,正氣內亂,與精相搏,必審九候,正氣不亂,精氣不轉。(四時刺逆從論)
春甲乙日自乘,無刺頭,無發朦於耳內。夏丙丁日自乘,無振埃於肩喉廉泉。長夏戊己日自乘四季,無刺腹去爪瀉水。秋庚辛日自乘,無刺關節於股膝。冬壬癸日自乘,無刺足脛。是謂五禁。
白話文:
刺禁
《素問》記載,天氣溫暖,陽光明媚時,人體血液流動順暢,衛氣充足,因此血液容易排出,氣血也容易運行。天氣寒冷,陰暗時,血液則凝滯,衛氣下沉。月初時,氣血開始旺盛,衛氣開始運行;月圓時,氣血充盈,肌肉堅實;月虧時,肌肉消瘦,經絡虛弱,衛氣不足,身體虛弱。因此,要根據天時來調節氣血。所以,天寒不應針刺,天暖無需疑慮;月生不應瀉血,月滿不應補益;月虧不應治療,這就是順應時令調節氣血。
根據天時順序和人體盛衰的時機,掌握時間和部位,靜候時機再施治。所以說,月生時瀉血,說明臟腑虛弱;月滿時補益,氣血充盈溢位,經絡淤血,則稱為氣血壅盛;月虧時治療,則說明經絡紊亂,陰陽失調,真邪難辨,氣血瘀滯,外虛內亂,邪氣乘虛而入。
針刺陽明經,排出氣血;針刺太陽經,排出惡劣的氣血;針刺少陽經,排出氣滯血瘀;針刺太陰經,排出氣滯血瘀;針刺少陰經,排出氣滯血瘀;針刺厥陰經,排出惡劣的氣血。
《甲乙經》記載:神庭穴禁刺;上關穴禁刺過深(會導致耳聾);顱囟穴針刺不可出血過多;左角穴針刺不可久留;人迎穴針刺過深會致死;雲門穴針刺不可過深(會導致呼吸困難,不能進食);缺盆穴針刺不可過深(會導致氣逆);五里穴(手陽明經穴)禁刺;臍中穴禁刺;伏兔穴禁刺(刺入五分即可);三陽絡穴禁刺;
復溜穴針刺不可出血過多;承筋穴禁刺;然谷穴針刺不可出血過多;乳中穴禁刺;鳩尾穴禁刺。
《靈樞》記載:針刺上關穴,則不能張口;針刺下關穴,則不能閉口;針刺犢鼻穴,則不能屈膝;針刺兩關穴,則不能伸直膝蓋。
《素問》記載:春季,氣血運行於經脈;夏季,氣血運行於孫絡;長夏,氣血運行於肌肉;秋季,氣血運行於皮膚;冬季,氣血運行於骨髓。皇帝問道:願聞其故。岐伯答道:春季,天氣開始回暖,地氣開始舒展,冰雪融化,水流暢通,所以人體之氣運行於經脈。夏季,經脈充盈,氣血外溢,進入孫絡,濡養肌膚。長夏,經絡都充盈,氣血外溢於肌肉。秋季,天氣開始收斂,毛孔收縮,皮膚緊繃。冬季,氣血收藏於內,運行於骨髓,聯繫五臟。所以邪氣總是隨著四時氣血的變化而侵入人體。其變化難以預料,但一定要順應經氣,排除邪氣,則不會產生病邪。皇帝問道:違背四時而施治會產生什麼病邪?岐伯答道:春季針刺絡脈,氣血外洩,會讓人氣短;春季針刺肌肉,氣血逆亂,會讓人氣上逆;春季針刺筋骨,氣血內滯,會讓人腹脹。
夏季針刺經脈,氣血耗竭,會讓人精神萎靡;夏季針刺肌肉,氣血內陷,會讓人容易恐懼;夏季針刺筋骨,氣血上逆,會讓人容易發怒。秋季針刺經脈,氣血上逆,會讓人容易健忘;秋季針刺絡脈,氣血不能外行,會讓人臥床不起,不想動彈;秋季針刺筋骨,氣血內散,會讓人寒慄。冬季針刺經脈,氣血耗損,會讓人視力模糊;冬季針刺絡脈,內氣外洩,會導致大痺。冬季針刺肌肉,陽氣耗竭,會讓人容易健忘。凡此四時針刺違逆的治法,都會導致嚴重疾病,不可不謹慎。反之,則會產生病邪,導致疾病纏身。所以針刺必須了解四時經脈氣血的運行規律,以及疾病的產生原因,違背四時施治,就會造成正氣紊亂,與邪氣搏鬥,必須仔細診斷,使正氣不亂,精氣不耗。
春季甲乙日自身逢其日,不可針刺頭部,不可針刺耳朵;夏季丙丁日自身逢其日,不可針刺肩頸部;長夏戊己日自身逢其日,四季皆然,不可針刺腹部,不可瀉水;秋季庚辛日自身逢其日,不可針刺關節及股膝;冬季壬癸日自身逢其日,不可針刺足脛。這就是五種禁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