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三十一·傷寒部 (1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十一·傷寒部 (1)

1. 陽明病

問曰:病有太陽陽明,有正陽陽明,有少陽陽明,何謂也?答曰:太陽陽明者,脾約是也。正陽陽明者,胃家實是也。少陽陽明者,發汗、利小便,胃中燥、煩、實、大便難是也。陽明之為病,胃家實也。問曰:緣何得陽明病?答曰:太陽病,發汗若下若利小便者,此亡津液,胃中乾燥,因轉屬陽明,不更衣,內實,大便難者,此名陽明病也。傷寒脈浮而緩,手足自溫者,是為系在太陰。

太陰者,身當發黃,若小便利,不能發黃,至七八日,大便硬者,為陽明病也。陽脈實,因發其汗,汗出多者,亦為太過,太過為陽絕於里,亡津液,大便因硬也。陽明病,若能食為中風,不能食為中寒。陽明病,但頭眩不惡寒,故能食而咳,其人必咽痛,若不咳者,咽不痛也。

白話文:

有人問:什麼是太陽陽明病、正陽陽明病、少陽陽明病?回答說:太陽陽明病,是脾臟收縮,功能不佳。正陽陽明病,是胃部積食。少陽陽明病,是出汗、小便量多,胃中乾燥、煩躁、積食,大便難排。陽明病的根本原因,是胃部積食。

又有人問:為什麼會得陽明病?回答說:太陽病,如果出汗、瀉肚子、小便量多,就代表身體流失了津液,胃中乾燥,因此轉變為陽明病。如果沒有換衣服,胃中積食,大便難排,這也是陽明病。傷寒症,脈搏浮緩,手腳溫熱,這代表病氣在太陰經。

太陰經的病症,身體會發黃,如果小便暢通,就不會發黃。如果病程到了七八天,大便硬,就是陽明病。如果陽脈沉實,又出汗太多,也是過於虛弱,導致陽氣消散,流失津液,大便就會硬。陽明病,如果能吃東西,是中風;不能吃東西,是中寒。陽明病,只有頭暈,不發冷,因此能吃東西,但會咳嗽,患者一定會咽喉疼痛;如果沒有咳嗽,就不會咽喉痛。

陽明病,不能食,攻其熱必噦,所以然者,胃中虛冷故也,以其人本虛,故攻其熱必噦也。陽明病,脈遲,食難用飽,飽則微煩頭眩,必小便難,此欲作谷疸,下之腹滿如故。所以然者,脈遲故也。陽明病,欲解時,從申至戌上。傷寒嘔多,雖有陽明症,不可攻也。陽明病,面合赤色,不可攻之,攻之必發熱,色黃,小便不利也。

陽明病,心下硬滿者,不可攻之。攻之,利遂不止者死,利止者愈。

白話文:

陽明病患者如果吃不下東西,強行去攻其熱,就會導致嘔吐,這是因為胃中虛寒的緣故。由於病人本身虛弱,所以攻其熱就會引起嘔吐。陽明病患者脈象遲緩,吃不下多少東西就會感到飽,飽了之後就會微微感到煩躁頭暈,而且小便困難,這表示可能要發展成谷疸,即使瀉下腹脹仍然不減。這是因為脈象遲緩的緣故。陽明病患者在申時到戌時之間如果想要解脫病症,就表示病情已經好轉了。傷寒患者如果嘔吐頻繁,即使有陽明病的症狀,也不能攻治。陽明病患者如果面色發紅,也不可攻治,否則會導致發燒,面色發黃,小便不利。

陽明病患者如果心下硬實脹滿,也不可攻治。如果強行攻治,導致腹瀉不止,就會死亡,如果腹瀉停止,則會痊癒。

2. 胃實不大便

傷寒不大便六七日,頭痛有熱者,與承氣湯。其小便清者,知不在裡,仍在表也,須當發汗,若頭痛者必衄,宜桂枝。陽明病,脈浮無汗而喘者,發汗則愈,宜麻黃。陽明病,脅下硬滿,大便不利而嘔,舌上白胎者,可與小柴胡湯。若上焦得通,津液得下,胃氣因和,身濈然汗出而解。

陽明中風,脈弦浮大,而短氣,腹滿,脅下及心痛,久按之氣不通,鼻乾,不得汗,嗜臥,一身及面目悉黃,小便難,有潮熱,時時噦,耳前後腫,刺之小瘥,外不解。病過十日,脈續浮者,與小柴胡湯;脈但浮無餘症者,與麻黃湯;若不小便,腹滿加噦者,不治。

白話文:

傷寒導致大便阻塞了六七天,如果頭痛且有熱感,應使用承氣湯進行治療。如果尿液清澈,表明病症不在體內,仍停留在表層,應當進行發汗療法。若伴有頭痛,可能導致鼻血,此時應使用桂枝湯。

陽明病的患者如果脈搏浮現無汗且有喘息,通過發汗可以痊癒,應使用麻黃湯。陽明病的患者如果脛骨下部感到緊實、便祕且伴有嘔吐,舌頭表面覆蓋著白色胎膜,可以考慮使用小柴胡湯。若上半身的水分流通,胃部功能恢復,身體會自然出汗並得到緩解。

若陽明病患者出現風熱症狀,脈搏呈弦浮大,伴有呼吸困難、腹脹、脛骨下部及心臟疼痛,按壓時感覺不暢,鼻孔乾燥,無法出汗,喜愛躺臥,全身及臉部均呈現黃色,小便困難,偶爾有熱感,時常噦氣,耳前後腫脹,針刺後有所緩解,但外在症狀仍未改善。若超過十天,脈搏仍浮現,應使用小柴胡湯;若只有脈搏浮現,沒有其他症狀,應使用麻黃湯;若尿量不足,腹脹加重且伴有噦氣,則病症難以治癒。

陽明中風,口苦咽乾,腹滿微喘,發熱惡寒,脈浮而緊。若下之,則腹滿小便難也。(許學士云:宜小柴胡湯。)陽明腹滿,脈浮緊,口苦咽乾而喘,若發熱汗出,不惡寒反惡熱,身重者,忌發汗,忌加燒針,忌下也。(論見自汗。)陽明病,脈浮而緊者,必潮熱發作有時;但浮者,必盜汗出。

上胃家實不大便,雖三尺之童,亦知可下也。殊不知仲景之法,雖有胃實症,若表未解,及有半表者,亦先用桂枝、柴胡以解外,然後視虛實消息之也。

陽明病,自汗出,若發汗,小便自利者,此為津液內竭,雖硬不可攻之,當須自欲大便時,宜用蜜煎導而通之。若土瓜根及入豬膽汁皆可導之。

白話文:

陽明經中風,會出現口苦咽乾、腹脹微喘、發熱惡寒,脈搏浮而緊。如果使用瀉下藥,可能會導致腹脹加重,排尿困難。(許學士說:應該服用小柴胡湯。)

陽明經腹脹,脈搏浮緊,口苦咽乾並且喘不過氣,如果出現發熱出汗,不畏寒反而畏熱,身體沉重,就不要發汗,不要使用燒針療法,也不要瀉下。(這類情況在自汗症中已經見過。)

陽明病,脈搏浮而緊,一定會出現潮熱反覆發作;如果只是浮,則一定會盜汗。

上焦胃部積實,大便不通,即使是三歲小孩也知道應該要瀉下。但其實不知道仲景的醫法,即使有胃部積實的情況,如果表證沒有解除,或者還有半表證,也要先用桂枝、柴胡來解表,之後再根據虛實情況調整治療。

陽明病,自汗出,如果發汗後,小便自行通暢,這是體內津液枯竭的表現,即使病情嚴重也不能攻邪,應該等到病人想要大便的時候,用蜂蜜煎煮導泄通便。也可以使用土瓜根或豬膽汁來導泄。

蜜煎導法

用蜜七合,入銅器中,微火熬,稍凝似飴狀,攪之勿令焦,候可丸,以手捏作挺子,令頭銳,大如指,長二寸許。乘熱急作之,納穀道中,用手急捺住,欲大便時乃去之。又,,豬膽汁方

用大豬膽一個,瀉汁和醋少許,和勻灌入穀道中,如飯時頃,大便自去。

太陽病,寸緩、關浮、尺弱,其人發熱汗出,復惡寒,不嘔,但心下痞者,此以醫下之也。如其不下者,病人不惡寒而渴者,此轉屬陽明也。小便數者,大便必硬,不更衣十日,無所苦也。渴欲飲水,少少與之,但以法救之。渴者,宜五苓散。陽明病,本自汗出,醫更重發汗,病已瘥,尚微煩不了了者,此大便必硬故也。

白話文:

蜜煎導法

蜜煎法

取蜂蜜七份,放入銅器中,以小火慢熬,待蜂蜜略微凝固成飴狀時,不斷攪拌,避免焦糊。待蜂蜜可以搓成丸狀時,用手捏成圓錐形,尖端銳利,大小如手指,長度約二寸。趁熱迅速製作完畢,塞入肛門,用手用力按住,待想排便時再取出。

豬膽汁方

取一隻肥豬的膽囊,將膽汁倒出,加入少許醋,混合均勻後灌入肛門。大約等候一頓飯的時間,便會自然排便。

太陽病治法

太陽病,脈象寸關尺分別為緩、浮、弱,患者發熱、出汗、再次出現畏寒,不嘔吐,但心下痞塞。此時應使用導下之法治療。

若患者未排便,且不畏寒反而口渴,則病症轉屬陽明經。小便頻繁,大便必硬,可連續十天不更衣,沒有痛苦。口渴欲飲水,應少量給予,並用藥物治療。口渴者,宜服用五苓散。

陽明病,本應以汗法治療,卻過度使用發汗藥,導致病症雖已減輕,但仍有輕微的煩躁不安,這是因為大便過於乾燥所致。

以亡津液,胃中乾燥,故令大便硬。當問其小便日幾行,若本小便日三四行,今日再行,故知大便不久出。今為小便數少,以津液當還入胃中,故知不久必大便也。

陽明病,潮熱,不大便六七日,恐有燥糞,欲知之法,少與小承氣湯,轉矢氣者,有燥屎,可攻;若不轉矢氣者,無燥糞,不可攻。(方論見潮熱。)陽明病,汗出,大便硬而譫語者,宜小承氣湯。(方見譫語。)不大便腹滿者,宜下之,若但繞臍痛者,則為燥屎,宜承氣湯。

若心下至小腹滿痛者,則為結胸,宜陷胸湯。(方見腹痛。)陽明病不吐不下,心煩者,宜調胃承氣湯。陽明病,發熱汗出,此為熱越,不能發黃也。但頭汗出,身無汗,汗劑頸而還,小便不利,渴飲水漿者,此為瘀熱在裡,身必發黃,茵陳湯主之。小便不利,大便乍難乍易,有微熱,喘冒不臥者,宜大承氣湯。

白話文:

人體津液流失,胃部乾燥,就會導致大便乾燥硬結。可以觀察病人每天小便的次數,如果原本每天小便三四次,今天又排尿了,那麼就能知道不久後就會排便。現在病人小便次數少,說明津液都回流到胃裡,所以很快就會排便。

陽明病患者出現潮熱,六七天没有排便,可能会有燥屎。可以用小承氣湯試探,如果能排出臭氣,說明有燥屎,可以攻下。如果沒有排出臭氣,说明没有燥屎,就不要攻下。阳明病患者出汗、大便硬结并神志不清,应该服用小承氣湯。陽明病患者不排便腹胀,应该服用泻药;如果只是肚臍周围疼痛,说明是燥屎,应该服用承氣湯。

如果心窝到小腹部胀痛,说明是結胸,应该服用陷胸湯。陽明病患者不吐不泻、心烦,应该服用调胃承氣湯。阳明病患者发热出汗,这是热气外泄,不会发黄。但如果只是头部出汗,身体不出汗,汗液流到脖子就回流,小便不利,口渴喝水,说明是体内瘀热,身体一定会发黄,应该服用茵陳湯。小便不利,大便有时难有时易,有微热,呼吸急促不能平躺,应该服用大承氣湯。

(論見不得臥。)陽明症,其人喜忘者,必有蓄血。所以然者,本有久瘀血,故令喜忘,屎雖硬,大便反易,其色必黑,宜抵當湯下之。(方見蓄血。)無盡里症,下後脈數不解,消穀易飽,六七日不大便者,有瘀血,宜抵當湯。傷寒六七日,目中不了了,睛不和,無表裡證,大便難,身微熱者,此為實也,急下之,宜大承氣湯。趺陽脈浮而澀,浮則胃氣強,澀則小便數,浮澀相搏,大便難,其脾為約,麻仁丸主之。

麻仁丸(丹溪云:氣實而表藥也。)

麻仁(一升),芍藥,厚朴(去皮,薑製),枳實(各四兩),杏仁,大黃(煨。各八兩),

白話文:

陽明症患者容易健忘,通常是因為體內有積血。這是因為長期瘀血積聚,導致健忘,雖然排便困難,但糞便容易排出,顏色偏黑,適合用抵當湯來治療。無盡里症患者在瀉下後脈搏依然很快,飯後容易飽腹,六七天沒有排便,也可能是瘀血所致,也適合用抵當湯。傷寒發病六七天,視力模糊,眼睛不適,沒有表裡症狀,排便困難,身體微微發熱,屬於實症,需要立即瀉下,適合用大承氣湯。趺陽脈浮而澀,浮則胃氣強盛,澀則小便頻繁,浮澀相搏導致排便困難,屬於脾氣虛弱,適合用麻仁丸來治療。麻仁丸是針對氣實而表證的藥物。

上為末,蜜和丸,如桐子大,米飲下二三十丸,未知,益之,每日三服。

陽明口燥,但欲漱水不欲咽者,此必衄。(《活人》云:輕則犀角湯,重則抵當湯。)

〔許學士〕有一士人家病二人,皆旬日矣,一則身熱無汗,大便不通,小便如澀,神昏而睡,診其脈長大而實,予用承氣下之而愈。一則陽明自汗,大便不通,小便利,津液少,口乾燥,其脈亦大而虛,作蜜煎三易之,下燥糞得溏利而解。其家曰:皆陽明不通,何以治之異?予曰:二症雖相似,然自汗小便利者,不可盪滌五臟,為無津液也。然則傷寒大症相似,兩症稍有不同,宜仔細斟酌。

白話文:
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再用蜂蜜混合成丸子,大小像桐子一樣。用米湯送服,每次服用二十到三十粒,如果病情沒有好轉,可以增加劑量,每天服用三次。

陽明經熱盛導致口乾,病人只想漱口,卻不願意吞咽,這就代表他快要流鼻血了。如果病情輕微,可以服用犀角湯,嚴重的話就需要服用抵當湯。

有一位姓許的學士家裡有兩個人生病,都已經病了十天了。其中一個病人發燒卻不出汗,便秘,小便排泄困難,神智不清,昏睡不醒,脈象又長又大又實,我用承氣湯瀉下藥物治療後,病就好了。另一個病人則屬於陽明經熱盛導致自汗,便秘,小便排泄正常,津液不足,口乾舌燥,脈象也又長又大,但較為虛弱,我用蜂蜜煎藥三次,幫助他排出乾硬的糞便,變得通暢,症狀就消失了。他的家人很疑惑,說兩個人都是陽明經不通,為什麼用藥方法不一樣?我回答說:雖然兩個人症狀相似,但是一個病人自汗小便正常,另一個病人則津液不足,因此不能用瀉下藥物來清除五臟的熱毒,因為體內沒有足夠的津液來補充。所以說,即使是傷寒大症,症狀相似,但也可能存在細微的差別,需要仔細辨證論治。

正如格局看命,雖年月日時皆同,而貴賤窮通不相侔者,於一時之中有淺深,故知不可不謹。

陽明病發多反無汗,其身如蟲行皮中狀者,此久虛故也。陽明病,反無汗而小便利,三日嘔而咳,手足厥者,必頭痛,若不咳嘔,手足不厥者,頭不痛。(注云:小便利者,寒邪內攻;肢厥頭痛,寒邪外攻也。)陽明胃實,脈浮無汗而喘,宜麻黃湯。(論見胃實有表條。)陽明病,無汗,小便利,心中懊憹者,身必發黃,宜茵陳蒿湯。

脈浮而數,能食,不大便者,此為實,名曰陽結也,期十七日當劇。脈沉而遲,不能食,身體重,大便硬,名曰陰結也,期十四日當劇。

少陰病,但欲寐,腹脹不大便者,承氣湯主之。(論見但欲寐。)

白話文:

正如看格局來推斷命運,即使出生年月日時分都一樣,但富貴貧賤、命運起伏卻不盡相同,這是在同一時間內有深淺的差異,因此知道不可不謹慎。

陽明病發作時,大多反覆出現無汗的症狀,身體感覺像蟲子在皮肉裡爬一樣,這是長期虛弱造成的。陽明病發作,出現反覆無汗、小便頻繁、連續三天嘔吐並咳嗽、手腳冰冷的症狀,必定會頭痛。如果沒有咳嗽嘔吐、手腳不冰冷,就不會頭痛。(註解:小便頻繁是寒邪內侵,手腳冰冷頭痛是寒邪外侵。)陽明胃實證,脈象浮而無汗且喘不過氣,宜用麻黃湯。(論述見胃實有表條。)陽明病發作,無汗、小便頻繁、心中煩躁,身體必定會發黃,宜用茵陳蒿湯。

脈象浮而數,食慾良好,但大便不通暢,這是實證,叫做陽結,預計十七日後病情會加重。脈象沉而遲,食慾不佳,身體沉重,大便乾燥,這是陰結,預計十四日後病情會加重。

少陰病發作,患者只想睡覺,肚子脹滿但無法排便,用承氣湯治療。(論述見只想睡覺條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