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三十·傷寒部 (7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三十·傷寒部 (7)

1. 頭痛續法

〔丹〕一丈夫因浴冷水,發熱頭痛,脈緊,此有寒濕也,宜溫藥汗之。

蒼朮,麻黃,乾葛(各錢半),甘草(炙些),陳皮,川芎(各二錢),

分二帖服,得汗後知病退,又與下補藥。

芍藥(半兩),陳皮,半夏(各三錢),白朮,蒼朮,人參,木通(各二錢),甘草(五分),

分四帖,姜水煎服。

白話文:

一位男子因為洗冷水澡,導致發燒頭痛,脈搏緊,這是寒濕入侵身體的症狀。應該使用溫性的藥物讓他發汗,驅散寒濕。藥方如下:蒼朮、麻黃、乾葛各一錢半,甘草(炙過)陳皮、川芎各二錢,分為兩帖服用,出汗後病症就會減輕,之後再服用補氣的藥物。藥方如下:芍藥半兩,陳皮、半夏各三錢,白朮、蒼朮、人參、木通各二錢,甘草五分,分為四帖,用薑水煎服。

一婦人頭痛發熱而渴。

白朮(半兩),陳皮,川芎(各三錢),乾葛(二錢),木通(錢半),甘草(炙些)

上分四帖,水煎溫服。

〔《活》〕若已發汗,或未發汗,頭痛如破者,用連須蔥白湯。

連須蔥白湯方

蔥白(連須,切,半升),生薑(二兩),

上以水二升,煮取一升,分二次溫服。再不止者,宜服後方。

葛根蔥白湯方

葛根,芍藥,知母(各半兩),蔥白,川芎,生薑(各一兩),

白話文:

一位婦女頭痛發燒,而且口渴。

用白朮(半兩)、陳皮、川芎(各三錢)、乾葛(二錢)、木通(錢半)、甘草(炙過)

將藥材分成四帖,用水煎煮溫熱服用。

如果已經發汗,或者沒有發汗,頭痛就像要裂開一樣,就用連須蔥白湯。

連須蔥白湯的藥方:

蔥白(連須,切段,半升)、生薑(二兩)

用兩升水煮,煮到剩下一升,分兩次溫熱服用。如果症狀仍然沒有改善,就應該服用葛根蔥白湯。

葛根蔥白湯的藥方:

葛根、芍藥、知母(各半兩)、蔥白、川芎、生薑(各一兩)

上以水三升,煎至一升,熱服。

若非次頭疼,胸中滿,及發寒熱,脈緊而不大者,即是膈上有涎,宜用瓜蒂末一錢,暖水調下,吐涎立愈。

〔云〕傷寒汗下後,頭痛起目眩者,宜,獨活湯,。

防風,獨活,旋覆花,當歸(各七錢)

上㕮咀,姜水同煎服。

傷寒熱病後,頭痛不止者,用,石膏川芎湯,。

石膏,川芎(各一兩),

白話文:

先用三升水煎煮藥物,直到剩下只有一升,趁熱服用。如果頭痛、胸悶、發寒發熱,脈搏緊而微弱,就可能是膈膜上有痰液,可以用瓜蒂粉一錢,用溫水調服,吐出痰液即可痊癒。

如果傷寒發汗後,頭痛眼花,可以用獨活湯治療,方劑包括:防風、獨活、旋覆花、當歸各七錢,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薑水煎煮服用。

如果傷寒熱病之後,頭痛不止,可以用石膏川芎湯治療,方劑包括:石膏、川芎各一兩。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煎服。

〔海〕太陽頭痛,有汗桂枝,無汗麻黃。陽明頭痛,白虎湯。少陽頭痛,小柴胡湯。太陰頭痛,脈浮桂枝湯,脈沉理中湯。少陰頭痛,小柴胡湯。厥陰頭痛,外傷本經,桂枝麻黃各半湯。嘔而微吐苦水者,吳茱萸湯。

〔垣〕太陰頭痛者,必有痰也,少陰頭痛者,足寒而氣逆也。蓋太陰少陰二經,雖不至頭,然痰與氣逆壅於膈中,則頭上氣不得暢降而為痛也。

白話文:

上藥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煎煮後服用。太陽頭痛,有汗服用桂枝湯,無汗服用麻黃湯。陽明頭痛,服用白虎湯。少陽頭痛,服用小柴胡湯。太陰頭痛,脈浮服用桂枝湯,脈沉服用理中湯。少陰頭痛,服用小柴胡湯。厥陰頭痛,外傷本經,服用桂枝麻黃各半湯。嘔吐並伴隨微吐苦水者,服用吳茱萸湯。

太陰頭痛者,必定有痰;少陰頭痛者,腳寒且氣逆。這是因為太陰少陰兩經雖然不到頭部,但痰和氣逆阻塞在膈肌部位,導致頭部氣機無法順暢下降,而引起疼痛。

〔云〕如脈浮而頭痛,過在手足太陽,刺完骨、京骨。如脈浮而長,過在手足陽明,刺合谷、衝陽。如脈浮而弦,過在手足少陽,刺陽池、丘墟、風府、風池,此刺頭痛之法也。

〔《集》〕傷寒頭痛,刺合谷、攢竹。

白話文:

【雲】如果脈象浮現且伴有頭痛,那麼問題可能出在手足太陽經脈上,治療時可以針刺「完骨」和「京骨」穴位。如果脈象浮大,那麼問題可能出在手足陽明經脈上,治療時可以針刺「合谷」和「衝陽」穴位。如果脈象浮現且有緊繃感,那麼問題可能出在手足少陽經脈上,治療時可以針刺「陽池」、「丘墟」、「風府」和「風池」穴位,這是治療頭痛的一般方法。

【集】如果是傷寒引起的頭痛,治療時可以針刺「合谷」和「攢竹」穴位。

2. 項強

發熱惡風項強者,屬太陽。(方論見發熱太陽病條。)項強脅下滿,苦身熱惡風,手足溫而渴者,小柴胡湯。若下後不能食,身黃,小便難者,與柴胡湯必反重。(方論俱見脅痛。)

太陽與少陽並病,頭項強痛,或眩冒時如結胸,心下痞鞭者,當刺大椎第一間肺俞、肝俞,慎勿發汗,如發汗則譫語,脈弦,五六日譫語不止,當刺期門。

太陽與少陽並病,心下硬,頭項強而眩者,當刺大椎、肺俞,慎勿下之,宜服桂枝。或下之仍頭項強痛,翕翕發熱無汗,心下滿,微痛,小便不利者,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主之。(注云:心下滿痛,小便利者,成結胸,小便不利,為停飲,故加苓、術以行之。)

白話文:

如果發熱、怕風、脖子僵硬,屬於太陽病。(詳細內容請參閱發熱太陽病條。)脖子僵硬、脅肋下滿、全身發熱、怕風、手腳溫熱且口渴,可以服用小柴胡湯。如果大便後不能吃東西、身體發黃、小便困難,服用柴胡湯會加重病情。(詳細內容請參閱脅痛條。)

太陽病與少陽病同時發病,頭頸部僵硬疼痛,或頭昏眼花、胸悶,心中痞塞、胃脘部脹滿疼痛,應該針刺大椎穴第一間隙、肺俞穴、肝俞穴,要謹慎,不要發汗,如果發汗會出現神志不清、脈搏弦緊,五六天神志不清不醒,就應該針刺期門穴。

太陽病與少陽病同時發病,心中硬塊、頭頸部僵硬且頭昏眼花,應該針刺大椎穴、肺俞穴,要謹慎,不要服用瀉下藥,可以服用桂枝。如果服用瀉下藥後頭頸部依然僵硬疼痛、反覆發熱不汗、心中滿悶、輕微疼痛、小便不利,服用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治療。(註解:心中滿悶疼痛,小便順暢,就會變成結胸,小便不利,是因為水停滯,所以添加茯苓、白朮來利水。)

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方

芍藥,生薑,茯苓,白朮(各兩半),甘草(一兩),大棗(六枚),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煎溫服,小便利即愈。

結胸,亦項強如柔痓狀者,大陷胸丸主之。

項強卒口噤,背反張為痓。(方論見痓。)

白話文:

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朮湯方:芍藥、生薑、茯苓、白朮各兩半,甘草一兩,大棗六枚,研碎,每次服用五錢,水煎溫服,小便通暢即可痊癒。結胸,且脖子僵硬像中風一樣的,大陷胸丸主治。脖子僵硬口不能開,背部反弓像中風的,請參考痓的方論。

3. 身體痛

發熱惡寒,身體痛者,屬太陽病,麻黃、大青龍湯是也。若兼心下支結者,柴胡桂枝湯。若兼下利清穀腹脹者,先以四逆溫里,後以桂枝發表。(方論見發熱太陽病條。)若尺脈遲者,血少,榮氣不足,《活人》先以黃耆建中湯養其血,俟尺脈回,卻用柴胡等湯和解之。身體疼痛,脈沉,發熱頭痛不瘥者,四逆湯。

(方論見發熱。)若少陰但欲寐,手足寒者,附子湯。(方論見但欲寐。)發汗後,身體痛,脈沉遲者,,桂枝加芍藥生薑人參新加湯,主之。

白話文:

如果發燒、畏寒、全身疼痛,屬於太陽病,可以用麻黃或大青龍湯治療。如果同時感到胸悶腹脹,可以用柴胡桂枝湯。如果同時出現腹瀉、清穀物不消化、腹部脹滿,先用四逆湯溫暖身體,再用桂枝發表散寒。如果脈象遲緩,代表血虛、氣血不足,《活人》中建議先用黃耆建中湯補血,等到脈象恢復,再用柴胡等湯劑治療。如果身體疼痛、脈象沉細、發燒頭痛反覆不愈,可以用四逆湯。如果只有少陰症狀,患者只想睡覺、手腳冰冷,可以用附子湯。如果發汗後,身體仍然疼痛,脈象沉遲,可以用桂枝加芍藥生薑人參新加湯治療。

桂枝,人參(各兩半),芍藥,生薑(各二兩),甘草(一兩),大棗(六枚)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煎溫服。

身體痛下利。(方論見下利條。)身體痛,吐利,為霍亂。(方論見吐利條。)身體痛,手足寒,若脈沉,但欲寐者,附子湯。(方論見但欲寐。)若大汗出,熱不去,內拘急,自利惡寒者,四逆湯。(方論見下利。)若夏月中暑,脈虛而渴者,白虎加人參湯。(方論見中暑。)身痛如被杖,面目青,咽痛者,為陰毒,升麻鱉甲去雄黃蜀椒湯。(方論見陰毒。)

白話文:

桂枝、人參各半兩,芍藥、生薑各二兩,甘草一兩,大棗六枚,一起研碎,每次取五錢,水煎溫服。

適用於身體疼痛、腹瀉,或者身體疼痛、嘔吐、腹瀉,也就是霍亂。若身體疼痛、手腳冰冷,脈搏沉細,只想睡覺,則用附子湯。若大量出汗,體熱不退,腹部拘急,腹瀉怕冷,則用四逆湯。若夏季中暑,脈搏虛弱口渴,則用白虎加人參湯。若身體疼痛如被打杖一般,面部青色,咽喉疼痛,屬於陰毒,則用升麻鱉甲去雄黃蜀椒湯。

太陽病,關節疼痛而煩,脈沉而細者,此名濕痹。濕痹之候,小便不利,大便反快,但當利其小便。(《活人》「脈沉細」作「沉緩」。)濕家之為病,身盡痛,發熱而煩,身黃如熏,可與麻黃加朮湯發其汗,慎不可以大劑攻之。

麻黃加朮湯方

麻黃(三兩,去節),桂枝(二兩),甘草(一兩,炙),杏仁(十個,去皮尖),白朮(四兩),

上㕮咀,先以水煮麻黃,去沫,入諸藥煎,溫服,覆取微汗。

白話文:

太陽病,關節疼痛且煩躁,脈象沉而細,這是濕痹。濕痹的症狀,小便不利,大便反而通暢,應該要利其小便。濕邪引起的病症,全身疼痛,發熱煩躁,皮膚發黃如被熏染,可以用麻黃加朮湯發汗,但不可用大劑量攻邪。

麻黃加朮湯的藥方如下: 麻黃三兩(去節),桂枝二兩,甘草一兩(炙),杏仁十個(去皮尖),白朮四兩。 將藥材研成粗末,先用水煮麻黃,去沫,再加入其他藥材煎煮,溫服,覆蓋取微汗。

濕家病身上疼痛,發熱,面黃而喘,頭痛,鼻塞而煩,其脈大,自能飲食,腹中和無病,病在頭中寒濕,故鼻塞,納藥鼻中則愈。(納鼻藥方見發熱。)濕家其人但欲汗出,背強,欲得被覆向火,若下早則噦,胸滿,小便不利,舌上如胎者,以丹田有熱,胸中有寒,渴欲得水而不能飲,則口煩躁也。濕家下之,額上汗出,微喘,小便利者死,若下利不止者亦死。

上濕痹,《活人書》為中濕,脈沉細為沉緩,小便自利者,朮附湯。小便不利者,甘草附子湯、五苓散,而不及麻黃加朮湯,並納鼻藥。蓋麻黃、納鼻,皆是表藥,而非脈沉緩之劑故也。

白話文:

濕家(指患濕病的人)身上疼痛,發燒,臉色發黃且喘不過氣,頭疼,鼻子堵塞而感到煩躁,脈象洪大,自己還能正常吃飯,腹部沒有病痛,病症在頭部寒濕,所以鼻子堵塞,將藥物塞入鼻中就能痊癒。(塞鼻藥方請參考發熱部分。)

濕家患者只想要出汗,背部僵硬,想要蓋被子靠近火,如果排便過早,就會感到噁心,胸口悶脹,小便不順暢,舌頭上像覆蓋著一層東西,這是因為丹田有熱,胸口有寒,口渴想要喝水卻喝不下,因此感到口乾舌燥。濕家患者如果服用下瀉藥,額頭上出汗,稍微喘氣,小便順暢的就會死亡,如果腹瀉不止也會死亡。

上濕痹,《活人書》稱之為中濕,脈象沉細,緩慢,小便自然順暢的,可以使用朮附湯。小便不順暢的,可以使用甘草附子湯、五苓散,但不適合使用麻黃加朮湯,並且要塞入鼻藥。因為麻黃和塞鼻藥都是表藥,不是治療脈象沉細緩慢的藥物。

風濕相搏,骨節煩疼掣痛,不能屈伸,近之則痛劇,汗出短氣,小便不利,惡風不欲去衣,或身微腫者。甘草附子湯,主之。

甘草,白朮(各一兩),桂枝(二兩),附子(一枚,炮),

上㕮咀,水煎溫服,作四劑。(《活人》云:身腫者加防風一兩,悸氣小便不利者加白茯苓一兩半。)

傷寒八九日,風濕相搏,身疼體煩,不能轉側,不嘔不渴,脈浮虛而澀者,桂枝附子湯主之。若其人大便硬,小便自利者,去桂加白朮湯主之。

白話文:

風濕寒邪互相侵襲,造成骨節痠痛、抽痛,難以屈伸,靠近患處疼痛加劇,容易出汗、呼吸短促、排尿不順、怕風不想脫衣服,甚至身體略微浮腫。甘草附子湯可以治療這種情況。

藥方:甘草、白朮各一兩,桂枝二兩,附子一枚(炮製)。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水煎煮溫服,分四劑服用。如果患者身體浮腫,可以加防風一兩;如果心跳加快、排尿不順,可以加白茯苓一兩半。

傷寒病發八九天,風濕寒邪互相侵襲,導致全身疼痛、煩躁不安,無法翻身,不嘔吐也不口渴,脈象浮虛而澀,桂枝附子湯可以治療。如果患者大便乾燥,排尿順暢,則可以用去桂加白朮湯治療。

桂枝附子湯方

桂枝(一兩二錢),附子(一枚,炮),甘草(六錢,炙),大棗(四枚),生薑(切,一兩)

上㕮咀,每服五錢,水煎溫服。

白朮附子湯方

白朮(三兩),附子(一枚,炮,去皮),甘草(二兩,炙),生薑(兩半),大棗(六枚)

上㕮咀,水三升,煮一升,分三服,溫服。一服覺身癢,半日許再服,三服都盡,其人如冒狀,勿怪,即是朮附並走皮中,逐水氣未得除故耳。

病者一身盡疼,發熱,日晡而劇者,多風濕。此病傷於汗後當風,或久傷取冷所致也,可與麻黃杏仁薏苡湯。

白話文:

桂枝附子湯方

桂枝(一兩二錢),附子(一枚,炮製),甘草(六錢,炙),大棗(四枚),生薑(切片,一兩)

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煎煮溫熱後服用。

白朮附子湯方

白朮(三兩),附子(一枚,炮製去皮),甘草(二兩,炙),生薑(切成兩半),大棗(六枚)

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加水三升,煮至一升,分三次服用,溫熱後服用。服用第一劑後,如果感覺身體發癢,等候半日再服用第二劑,三劑服用完畢。如果患者出現類似感冒的症狀,不必驚慌,這是白朮和附子藥力深入皮層,驅散水氣尚未完全消除的正常反應。

患病者全身疼痛,發熱,且於下午症状加重者,多為風濕所致。此病多因出汗後受風,或長期受寒所引起。可配合麻黃杏仁薏苡湯服用。

麻黃杏仁薏苡湯方

薏苡仁,麻黃(各半兩。去節,湯泡),甘草(一兩,炙),杏仁(十枚,去皮尖)
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煎溫服。有微汗者避風。

風濕身重,脈浮汗出惡風者,防己黃耆湯。(方見身重。)

問曰:風濕相搏,一身盡疼痛,法當汗出而解,值天陰雨不止,醫云此可發汗,汗之病仍不愈者,何也。答曰:發其汗,汗大出者,但風氣去,濕氣在,故不愈也。若治風濕者發其汗,但微微自欲汗出者,風濕俱去也。

白話文:

麻黃杏仁薏苡湯 方

組成:

  • 薏苡仁:半兩
  • 麻黃:半兩(去節,湯泡)
  • 甘草:一兩(炙)
  • 杏仁:十枚(去皮尖)

用法:
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取四錢,用水煎煮溫服。若服藥後出現微汗,應注意避風。

主治:

  • 風濕身重,脈浮汗出惡風者,可服用防己黃耆湯。(此方見身重條。)

問答:

問: 風濕相搏,全身疼痛,按理應當出汗後才能緩解,但遇到天陰雨不斷,醫生說可以發汗,但發汗後病症仍未痊癒,這是為什麼呢?

答: 發汗過度,大量出汗,雖然風氣消散,但濕氣仍然殘留,所以病症無法痊癒。若要治療風濕,應該微微發汗,讓汗水自然流出,這樣才能祛除風濕,使病症痊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