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五·陰陽臟腑部 (3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五·陰陽臟腑部 (3)

1. 勞瘵骨蒸熱

〔《玄》〕虛者,皮毛肌肉筋脈骨髓氣血津液不足也。若男女終日勞役,神耗力倦,飢飽越常,喜怒憂思,形寒飲冷,縱欲恣情。《素問》曰:今人未及半百而衰者,以酒為漿,以妄為常,醉以入房,以欲竭其精,以耗散其真,根源從此而虛竭矣。五臟六腑如何不弱,五勞六極七傷從此而始。

何謂五勞?心勞血損,肝勞神損,脾勞食損,肺勞氣損,腎勞精損。六極謂筋、脈、肉、皮、毛、骨瘁損,是謂六極。七傷《難經》言之甚詳,傷形與氣,謂之七傷。總而言之,為虛是也。大抵五行六氣,水特五之一耳。夫一水既虧,豈能勝五火哉,虛勞等症蜂起矣。其體虛者,最易感於邪氣。

白話文:

在《玄》這部古書中,「虛」這個詞指的是皮膚、毛髮、肌肉、筋絡、骨骼、骨髓、氣血和津液的不足。如果男女整天辛勞工作,精神消耗,精力疲倦,飲食不規律,情緒波動,身體受涼,飲用冰冷飲料,放縱慾望,隨意滿足自己的需求。《素問》中提到,現在的人不到五十歲就開始衰老,原因就是過度飲酒,不正常的行為成為習慣,醉酒後行房事,因追求享樂而耗盡精氣,使真元流失,根源因此而虛弱。五臟六腑自然會變得衰弱,五種勞累、六種極度和七種傷害也從此開始。

什麼是五種勞累呢?心勞導致血液損失,肝勞影響精神損失,脾勞影響飲食過量導致的損失,肺勞導致氣體損失,腎勞則是精氣損失。六種極度是指筋、脈、肉、皮、毛、骨的枯萎損傷,這是六種極度。七傷在《難經》中有詳細的說明,涉及形體和氣息的損傷,稱為七傷。總的來說,都是因為虛弱造成的。大致上,五行六氣,水只佔其中之一。如果水資源已經缺乏,怎麼能夠勝過其他五種元素的火呢?各種虛勞的症狀就會接踵而來。體質虛弱的人,最容易受到邪氣的侵襲。

當先和解,微利微下之,從其緩而治之,次則調之。醫者不知邪氣加之於身而未除,便行補劑,邪氣得補,遂入經絡,致死不治。如此誤者,何啻千萬。良可悲哉!《內經》中本無勞症之說,其曰勞者溫之,溫者溫存之義。不足者,補之以味,穀肉菜果,百味珍羞,無非補也。

今之醫者,不通其法,唯知大補之道,輕則當歸、鹿茸、雄、附,重則乳石、丹砂,加之以灼艾補燥其水,水得熱愈涸,生火轉甚。少而成嗽痰血,潮熱煩渴喜冷,此則熱症明矣。重則失音,斷不可救。猶且峻補不已,如此死者,醫殺之耳。及遇良工,治驗而以清劑解之,不合病人之意,反行怪責,及聞發表攻裡之說,畏而不從,甘死於庸工熱補之手,雖死不悔,深可憫也。夫涼劑能養水清火,熱劑能燥水補火,天下之事,無出乎理。

白話文:

古人醫學著作中常有這樣的警語:在治療疾病時,應先進行和解,以微小的利益和緩慢的方式進行治療,遵循「觀其緩而治之」的原則,其次纔是調節身體。醫者如果不知道病邪已經侵入體內並未能清除,就開始使用補藥,那麼病邪會得到補益,進而深入經絡,最終可能導致無法救治的局面。這種錯誤的診療方式,類似於這種的案例,數量多達千萬,實在令人哀傷!

《內經》中並無勞損症狀的說法,提到「勞者溫之」,是說對於勞累的人要以溫暖的方法進行調理,「溫」意指溫和地照顧。對於不足的狀況,則要用食物的營養來補充,如糧食、肉類、蔬菜、水果等,都是補充物質的來源。

現代醫學界,許多人不理解這些治療原則,只知一味地使用大補的藥物,例如當歸、鹿茸、鹿鞭、附子等,嚴重時甚至使用礦物藥、丹砂,更有人使用炙艾來補腎水,但這樣做反而使水分更加乾涸,火勢更加旺盛。結果可能引起咳嗽、痰血、潮熱、口渴喜歡冷飲等症狀,這就是熱症的表現。若病情加重,甚至會出現聲音嘶啞,這是不可逆轉的情況。有些人仍不斷使用強烈的補藥,這樣被治死的,是醫生殺死了他們。等到遇到好的醫生,用清涼的藥物治療後,患者卻不滿意,反而責怪醫生,聽到發汗、攻下等治療方法時,又害怕不敢接受,最終甘心死在普通醫生過度補藥的手下,即使死亡也無所悔改,這種情況讓人感到十分悲憫。

涼藥能夠滋養水分、清熱降火,熱藥則能除濕補火,這就是天下所有事情的原則,都必須遵循道理。

理既明,何患疾之不安。勞為熱症明矣,還可補乎。惟無邪無熱無積之人,脈舉按無力而弱者,方可補之。又必察其胃中及右腎二火虧而用之。心虛則動悸恍惚,憂煩少色,舌強,宜養榮湯、琥珀定神丸之類,以益其心血。脾虛面黃肌瘦,吐利清冷,腹脹腸鳴,四肢無力,飲食不進,宜快胃湯、進食丸之類,以調其飲食。

肝虛目昏筋脈拘攣,面青恐懼,如人將捕之狀,宜牛膝益中湯、虎骨丹之類,以養助其筋脈。肺虛呼吸少氣,喘乏咳嗽,嗌乾,宜枳實湯加人參、黃耆、阿膠、蘇子,以調其氣。腎虛腰背脊膝厥逆而痛,神困耳鳴,小便頻數,精漏,宜八味丸加五味子、鹿茸、去附子,用山藥等丸,以生其精。

白話文:

既然道理明白,何必擔心疾病無法痊癒呢?勞累確實是熱症的顯著原因,因此應該避免補救。然而,只有那些沒有邪氣、熱毒、積滯,脈搏既輕又無力的人,才適合進行補救。同時,必須觀察胃部和右腎的兩種火氣是否缺乏,再進行補救。心虛會導致心跳不穩、精神恍惚、憂慮焦躁、面色蒼白、舌頭僵硬,可以使用「養榮湯」、「琥珀定神丸」等藥物,來補充心臟和血液。

脾虛會使臉色黃暗、肌肉消瘦、嘔吐、腹脹、腸鳴、四肢乏力、飲食無力,可以使用「快胃湯」、「進食丸」等藥物,來調節飲食。

肝虛會導致視力模糊、筋脈緊繃、面色蒼白、充滿恐懼感,像被捕捉的樣子,可以使用「牛膝益中湯」、「虎骨丹」等藥物,來滋養筋脈。

肺虛會導致呼吸困難、喘息、咳嗽、咽喉乾燥,可以使用「枳實湯」加「人參」、「黃耆」、「阿膠」、「蘇子」,來調節氣息。

腎虛會導致腰部、背部、脊柱、膝蓋疼痛、精神疲憊、耳鳴、尿頻、精液外流,可以使用「八味丸」加「五味子」、鹿茸,去除「附子」,用「山藥」等藥物製成丸劑,來養生精氣。

〔丹〕勞瘵主陰虛、痰與血病。虛勞漸瘦屬火,陰火消鑠,即是積熱,宜照後法治之。

草還丹,治陰虛骨蒸。

用青蒿一斗五升,童便三斗,文武火熬,約童便減至二斗,去蒿,再熬至一升,入豬膽七個,再熬數沸。用甘草末收和為丸,梧子大,每服五十丸。

治勞病,四物湯加竹瀝,入小便。陰虛發熱,四物湯加黃柏,降火補陰,甚者加龜板。

白話文:

丹丹藥主要針對陰虛、痰與血病症的勞瘵。當身體虛弱逐漸消瘦,這可能與火氣有關,陰火會導致積熱,這種情況下應遵循後面的治療方法。

「草還丹」用於治療陰虛引起的骨頭發熱。

配方如下:使用青蒿一斗五升,加上童子尿三鬥,用文火和武火一起煎熬,等到童子尿減少到二鬥時,取出青蒿,再繼續熬煮到只剩一升。然後加入豬膽七個,再次煮沸數次。最後用甘草粉攪拌,製成如梧桐子大小的丸狀,每次服用五十個。

對於勞病,四物湯可以加上竹瀝,並加入小便來進行治療。若出現陰虛發熱的情況,四物湯可以加上黃柏,用於降火補陰,如果病情嚴重,則可以加入龜板來進一步治療。

〔張文仲〕治骨蒸方。

生地黃一升,搗取汁盡分再服。利則減之,以身涼為度。

上丹溪論勞瘵主乎陰虛者。蓋自子至巳屬陽,自午至亥屬陰,陰虛則熱在午後子前。寤屬陽,寐屬陰,陰虛則汗從寐時盜出也。升屬陽,降屬陰,陰虛則氣不降,氣不降則痰涎上逆,而連綿吐出不絕也。脈浮屬陽,沉屬陰,陰虛則浮之洪大,沉之空虛也。此皆陰虛之症,用四物、竹瀝,又加炒柏、龜板,皆補陰降火之劑。

又須遠嗜欲,薄滋味,靜心調養,以助之也。

〔丹〕陰虛發熱,四物湯加黃柏。兼氣虛者,加參、耆、白朮。

白話文:

【張文仲】治療骨蒸病的方子。

生地黃一升,打成汁,全部喝完再服一次。如果出現排泄過多的情況,請減少服用量,直到身體感到涼爽為止。

上丹認為,勞瘵(一種肺結核)主要由陰虛引起。自子時至巳時屬於陽,自午時至亥時屬於陰,陰虛會導致熱在午後和子前。醒著時屬於陽,睡覺時屬於陰,陰虛會導致在睡眠時出汗。上升屬於陽,下降屬於陰,陰虛會導致氣不下降,氣不下降會導致痰涎上逆,並持續不斷地咳出。脈搏浮現屬於陽,沈降屬於陰,陰虛會導致浮脈洪大,沈脈空虛。這些都是陰虛的症狀,使用四物湯加上竹瀝,再加入炒柏、龜板,都是補充陰氣降火的藥方。

同時還需要遠離奢望與慾望,少吃口味重的食物,保持心態平靜,進行調養,以幫助治療。

【丹】陰虛發熱時,可以使用四物湯加上黃柏。如果有氣虛的情況,可以加上參、耆、白朮。

御院瓊玉膏,滋血補氣,延年益壽。

人參(三十六兩,去蘆須,研為淨末),白茯苓(二十四兩,去皮,研為細末),生地黃(十六斤,搗取汁,以盡為度,去渣),蜜(六斤)

上和勻,入銀石器瓶中。內用油紙,外用竹箬,包以軟篾,縛緊瓶口,入重湯內懸胎煮之。用桑柴文武火不住手三晝夜,入井中浸一日夜出火毒。又煮一日,出陰毒,取出。每早空心用酒或白湯調下。

〔羅〕,清神甘露丸,治男子婦人虛勞不足,大骨枯,大肉陷皆治之。

白話文:

御院瓊玉膏,滋養血液,補充氣力,延長壽命。

人參(三十六兩,去除根部,研磨成細末),白茯苓(二十四兩,去除外皮,研磨成細末),生地黃(十六斤,搗碎取汁,直到汁液提取完全,然後去除殘渣),蜂蜜(六斤)。

以上材料混合均勻,放入銀或石質的容器中。內部使用油紙包裹,外部則用竹箬包裹,再用軟竹篾捆緊容器口,放入熱水鍋中,用慢火加快火的方式不間斷地煮上兩天兩夜。然後將容器放入井中浸泡一夜,取出後除去火毒。再煮一天,去除陰毒,取出。每天早晨在空腹時,使用酒或白開水調和後服用。

清神甘露丸,由羅氏所制,適用於治療男性和女性因虛弱而導致的勞累不足,對大骨乾瘦、大肉凹陷等症狀都有療效。

生地汁,白蓮藕汁,生乳汁(生用)

上三味等分,用砂石器內,以文武火熬成膏子,用後藥。

人參,白朮,黃連,黃耆,五味子,胡黃連

上各等分為細末,以前膏子和劑,丸如桐子大。每服五十丸,人參湯下。

〔海〕,黃耆膏子煎丸

人參,白朮(各一兩半),柴胡,黃芩(各一兩),白芷,知母(各半兩),甘草(半兩,炒),鱉甲(一兩,手大者,酥炙),黃耆(半斤,為粗末,用水二斗,熬一斗,去渣再熬,令不住手攪成膏,至半斤,入白蜜一匙,餳一兩,再熬令熟,放冷丸藥)

白話文:

「生地汁、白蓮藕汁、生乳汁(均需生用)」:使用生地的汁液、白蓮藕的汁液、以及生乳的汁液。

「上三味等分,用砂石器內,以文武火熬成膏子,用後藥」:將上述三種汁液等量混合,放入有砂石的容器中,用文武火慢慢熬煮,直至成為膏狀,然後使用此膏作為後續的藥物。

「人參、白朮、黃連、黃耆、五味子、胡黃連」:分別使用人參、白朮、黃連、黃耆、五味子、胡黃連。

「上各等分為細末,以前膏子和劑,丸如桐子大」:將人參、白朮、黃連、黃耆、五味子、胡黃連等各取等量研磨成細末,加入先前熬製的膏子調和,做成如桐子大小的丸子。

「每服五十丸,人參湯下」:每次服用五十顆丸子,用人參湯送服。

「〔海〕,黃耆膏子煎丸」:使用黃耆膏子,加入其他材料煎煮成丸。

「人參、白朮(各一兩半)、柴胡、黃芩(各一兩)、白芷、知母(各半兩)、甘草(半兩,炒)、鱉甲(一兩,手大者,酥炙)、黃耆(半斤,為粗末,用水二斗,熬一斗,去渣再熬,令不住手攪成膏,至半斤,入白蜜一匙,餳一兩,再熬令熟,放冷丸藥」:將人參、白朮、柴胡、黃芩、白芷、知母、甘草、鱉甲和黃耆等材料按照指定比例混合,先將黃耆研磨成粗末,用水熬煮至一半濃度,去除雜質再次熬煮,不停攪拌形成膏狀,加入白蜜和餳(一種製藥材料),再熬煮至熟透,待冷卻後即可製作成藥丸。

上為末,用黃耆膏和勻丸,每早白湯服下。呼吸少氣,懶言語,無力動作,目無睛光,面色㿠白,皆兼氣虛也。

〔丹〕,寸口,治陰虛骨蒸發熱,形羸瘦者。

紫河車洗淨,用布絞乾,用補腎丸藥末搗細焙乾,再碾為末,酒煮米糊為丸。梧子大。每服七八十丸,熱湯下。夏月加五味子。紫河車,即初生男子胞衣也。

補腎丸,治陰虛有痰,膈不清者。

龜板(一兩半,酥炙),黃柏(一兩半,炒),牛膝(二兩),乾薑(二錢),陳皮(半兩)

白話文:

上部的草藥要研磨成粉末,使用黃耆膏調和均勻後做成藥丸,每天早晨可以用白開水服用。如果出現呼吸微弱、說話無力、行動乏力、眼睛缺乏神采、面色蒼白的情況,這都是氣虛的表現。

針對陰虛骨蒸發熱、體弱消瘦的病症,可以使用以下配方:

首先將紫河車清洗乾淨,然後用布絞乾水分,接著加入補腎丸的藥粉,一起搗碎、烘焙乾燥,再研磨成粉末。將這些粉末與酒煮好的米糊混合,做成藥丸,大小如梧桐子般。每日服用約七八十顆,並搭配熱湯一起服用。夏季時可增加五味子的用量。紫河車是初生男嬰的包皮。

另外,有一種補腎丸,適合治療陰虛伴隨痰多、胸膈不暢的病症。

此方包含龜板(一兩半,酥炙)、黃柏(一兩半,炒)、牛膝(二兩)、乾薑(二錢)、陳皮(半兩)等成分。

上為末,薑汁打糊丸,每服七八十丸。

治酒色過傷少陰。

黃柏(一兩半,炒),黃芩(半兩,炒),地黃(一兩),龜板(五兩,酒炒)

夏加砂仁三錢,五味五錢。冬加乾薑炒黑三錢。用炊餅為丸,食前白湯服三五十丸。(《丹溪心法》以地黃作黃柏)

〔潔〕,地黃丸,治久新憔悴,寢汗發熱,五臟齊損,瘦弱虛煩,腸澼下血,骨蒸,痿弱無力,不能運動。東垣云:治脈沉而虛者。

熟地(八兩),山茱萸(淨肉),山藥(各四兩),牡丹皮,茯苓,澤瀉(各三兩)

白話文:

取上藥研成細末,與薑汁調和成糊狀,做成丸子,每次服用約70至80個。

此方用於治療因飲酒和房事過度傷害少陰(指陰精或陰氣)所導致的病症。

藥物組成包括:

  • 黃柏(1.5兩,炒過)
  • 黃芩(半兩,炒過)
  • 地黃(1兩)
  • 龜板(5兩,用酒炒過)

夏天時加砂仁3錢,五味子5錢;冬天時加乾薑炒黑3錢。使用炊餅做成丸子,於飯前以白開水送服30至50個。

(《丹溪心法》中有將地黃改為黃柏的記載)

「潔」地黃丸,用於治療長期疲憊、夜間出汗、發熱、五臟衰弱、體瘦虛弱、煩躁、腸道出血、骨蒸、肌肉萎縮、力量不足、行動不便等症狀。東垣認為此方適合脈象沈且虛弱的病人。

藥物組成包括:

  • 熟地(8兩)
  • 山茱萸(去核後的肉)
  • 山藥(各4兩)
  • 牡丹皮
  • 茯苓
  • 澤瀉(各3兩)

上為細末,煉蜜丸,桐子大。空心溫酒服五十丸。

〔垣〕或問錢氏地黃丸補腎,又曰補肝,何也?曰:然,手厥陰心主包絡,足厥陰肝經,俱治在下焦。經云:不足者滋其化源。故肝腎之病同一治法,此地黃丸補二經之意也。(海藏云:若加五味為腎氣丸,此滋肺之源以生腎水。)

〔《保》〕黑地黃丸加五味子,為腎氣丸治陽盛陰衰,脾胃不足,房室虛損,形瘦無力,面多青黃,而無常色,此補氣益胃。

蒼朮(一斤,油浸),熟地(一斤),五味子(半斤),乾薑(秋冬一兩,夏半兩,春七錢)

白話文:

將上等藥材研磨成細粉,煉製成蜜丸,大小如桐子一般。早晨空腹時,用溫熱的酒服下五十個丸子。

有人問錢氏的地黃丸能補腎,又說能補肝,這是為什麼呢?答曰:確實如此,手厥陰心主包絡和足厥陰肝經都治療下焦的疾病。經典中提到,如果某部位不足,就要滋潤其本源。因此,肝腎的疾病可以用相同的治療方法,這就是地黃丸同時治療兩個經脈的原因。 (根據海藏的說法,如果在地黃丸中加入五味子,就成為了滋潤肺源以生腎水的腎氣丸。)

保氏的黑地黃丸中加入五味子,就成了治療陽盛陰衰、脾胃不足、房事消耗過度、體態消瘦、力量不足、面色多為青黃且沒有固定顏色的腎氣丸,這是在補充氣血和胃功能。

蒼朮(一斤,浸泡在油中),熟地(一斤),五味子(半斤),乾薑(秋冬使用一兩,夏天使用半兩,春天使用七錢)

上為細末,棗肉丸梧子大。食前米飲,或酒服百丸。治血虛久痔甚妙。經曰:腎苦燥,急食辛以潤之。此藥開腠理,生津液通氣。又五味子酸以收之,此雖陽盛而不燥熱,乃是五臟虛損於內,故可益血收氣,此藥類象神品方也。

治陽盛心肺不足,宜八味丸。四肢弱無力多困,未知陰陽先損,夏可用地黃丸,春秋宜腎氣丸,冬宜八味丸。

〔云岐〕雞蘇丸,治嗽血。(方見咳唾血。)

上治肺腎虛。蓋肝心屬陽,肺腎屬陰,陰虛則肺腎虛矣。腎虛者從房室中來,其症或腰痠腰痛,或足酸足痿足熱,或遺精白濁是也。肺虛者,或咳嗽或吐血是也。治腎虛四方,前二方龜扳、黃柏為君,有痰無痰皆可用。後二方地黃為君,無痰可用,痰多而膈不清者宜審之。治肺虛咳嗽唾血者,方法浩大,另立咳嗽唾門也。

白話文:

上部的藥物研磨成細粉,做成棗肉丸,大小如梧桐子。在飯前用米湯或酒服下一百顆。這藥對治療血虛引起的長久痔瘍非常有效。經典中提到:腎臟喜愛濕潤,應急時食用辛味食物來調和。這藥可以打開皮膚毛孔,產生津液,通暢氣息。同時,五味子的酸味可以收斂,此藥性質雖然偏溫,但不燥熱,對於內臟虛損的情況,可以補血收氣,這藥如同神聖之藥方。

對於陽氣過盛、心肺功能不足的狀況,適合服用八味丸。四肢疲軟無力、經常感到疲倦,可能不清楚是陰虛還是陽虛。夏天可以使用地黃丸,春秋則應使用腎氣丸,冬天則使用八味丸。

「雲岐」的雞蘇丸,可以治療咳嗽出血。詳情見咳嗽吐血的配方。

以上主要針對肺腎虛弱的情況。肝心屬陽,肺腎屬陰,當陰虛時,肺腎也會虛弱。腎虛通常源自房事過度,可能出現腰部痠痛、腳部酸軟、腳部發熱、遺精或白濁等症狀。肺虛則可能出現咳嗽或咳血。治療腎虛的四種方法中,前兩種以龜板和黃柏為主藥,有痰無痰都可以使用。後兩種以地黃為主藥,無痰時可以使用,如果痰多且膈膜不清,則需謹慎考慮。對於治療肺虛引發的咳嗽和吐血,方法繁多,因此另立了一個專門的咳嗽和吐血的療法。

〔丹〕虛勞皆積熱做成。始健時,可用子和法。後日羸憊,四物湯加減,送消積丸,使熱不作也。蒸蒸發熱,積病最多。小陷胸湯,治濕痰發熱極妙。(方見傷寒部結胸門。)

退實熱勞積痰。

鱉甲,龜板,側柏,栝蔞仁,半夏,黃連,黃柏

上為末,炊餅丸。

又濕痰發熱。

黃芩(炒),黃連(炒),香附(生),蒼朮。

上為末,栝蔞穰為丸。

青檬石丸(方見咳嗽。),河間人參半夏丸(方見咳嗽。)

白話文:

丹:丹藥,常指用於治療虛勞的藥物。

虛勞皆積熱做成:虛勞是由於積聚的熱氣所造成的。

始健時,可用子和法:當身體還強壯時,可以使用子和法進行調理。

後日羸憊,四物湯加減,送[消積丸]:後來如果變得衰弱,可以使用四物湯進行調整,並加上或減少一些成分,再服用消積丸,以防止熱氣不消散。

蒸蒸發熱,積病最多:不斷發熱的情況下,積病的問題會最嚴重。

[小陷胸湯]:小陷胸湯是治療濕痰發熱非常有效的藥方,詳細內容請參考傷寒部結胸門。

退實熱勞積痰:這段描述的是如何消除實熱、勞累和積聚的痰液。

鱉甲,龜板,側柏,栝蔞仁,[半夏],黃連,黃柏:這些是治療方法中的草藥成分。

上為末,[炊餅丸]:這些草藥成分研磨成粉末後,可以製成炊餅丸來服用。

又濕痰發熱:這段描述的是另一種由濕痰引起的發熱情況。

黃芩(炒),黃連(炒),[香附](生),蒼朮:這是另一個治療方案中的草藥成分。

上為末,栝蔞穰為丸:這些草藥成分研磨成粉末後,可以和栝蔞的種子一起製成丸子來服用。

青檬石丸(方見咳嗽):青檬石丸是一種治療咳嗽的藥方。

河間[人參半夏丸](方見咳嗽):人參半夏丸也是治療咳嗽的一種藥方。

〔丹〕治施官人,年三十餘,不可勞動,勞動則發熱,脈洪而大在右手,短而澀在左手。予謂此必酒痰成濕傷血。又問之,遇少勞則喘乏力,小便或赤或白。

當歸,黃耆,人參(各五分),芍藥(一分),白朮(二分半),川芎(五分),木通(三分),黃芩(三分),陳皮(五分),厚朴(五分),炙甘草(二分)

煎湯下青礞石丸。

〔羅〕,柴胡飲子,解一切肌骨蒸熱,寒熱往來,及傷寒發汗不解,或汗後餘熱勞復,或婦人經病不快。產後但有如此之症,並宜服之。

白話文:

治療對象為官人,年約三十餘歲,無法承受勞動,一旦勞動就會出現發熱現象,右脈洪大,左脈短澀。據此推測,此人可能因過量飲酒和痰濕影響導致血脈受損。進一步詢問得知,稍有勞累就會出現呼吸困難、疲倦,且小便時有時呈紅色,有時呈白色。

治療方案為:

  • 當歸:五分
  • 黃耆:五分
  • 人參:五分
  • 芍藥:一分
  • 白朮:二分半
  • 川芎:五分
  • 木通:三分
  • 黃芩:三分
  • 陳皮:五分
  • 厚朴:五分
  • 炙甘草:二分

以上藥材加水煎煮後,服用加入青礞石丸的湯藥。

羅氏建議使用柴胡飲子,該方能解除全身性肌肉骨頭的蒸熱感,以及寒熱交錯的症狀,對於傷寒發汗後未完全恢復或汗後仍存餘熱導致勞累加重,或者婦女經期不順等症狀,均有療效。產後若出現類似症狀,也適合使用此方。

黃芩,甘草(炙),大黃,芍藥,柴胡,人參,當歸(各半兩)

上㕮咀,姜三片,煎熱服。

〔《保》〕,防風當歸飲子,治煩熱皮膚索澤。食後煎服,空心,宜以此飲下地黃丸。

柴胡,人參,黃芩,甘草,防風,大黃,當歸,芍藥(各半兩),滑石(二錢)

上㕮咀每服五錢,水一盞半,姜三片,煎七分,溫服。如痰嗽加半夏。如大便黃米穀完出,驚悸,溺血。淋閉,咳血衄血。自汗頭痛,積熱肺痿,後與大金花丸。

白話文:

材料:

  • 黃芩
  • 甘草(炙)
  • 大黃
  • 芍藥
  • 柴胡
  • 人參
  • 當歸(各半兩)

做法: 將上述材料切碎後,加上三片薑,加熱後服用。

方名:保養飲,用於治療煩熱、皮膚乾燥無光澤。餐後煎煮後服用,早晨空腹時最好。同時,可以配以地黃丸一起服用。

材料:

  • 柴胡
  • 人參
  • 黃芩
  • 甘草
  • 防風
  • 大黃
  • 當歸
  • 芍藥(各半兩)
  • 滑石(二錢)

做法: 將上述材料切碎後,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半杯半,加上三片薑,煎至剩餘約七分,溫和地服用。如果有痰咳嗽,可以加入半夏。如果出現大便黃色且有米穀排出,驚悸,尿血,淋閉,咳血和鼻血,自汗,頭痛,積熱導致肺部萎縮等症狀,可以在使用此方後再服用大金花丸。

大金花丸

黃柏,黃芩,黃連,山梔(各八兩)

上為細末,水丸小豆大,每服一百丸,溫水下,日二三服。或大便實加大黃。自利,如中外熱者,此藥作散煎服,名解毒湯。或腹痛嘔吐欲作痢者,每服解毒湯半兩,加半夏、茯苓、厚朴各三錢,姜三片。如白膿後重,下痢後重者,加大黃三錢。

麥煎散,治少男室女骨蒸,婦人風血攻疰四肢。

赤茯苓,當歸,乾漆,鱉甲(醋炙),常山,大黃(煨),柴胡,白朮,生地,石膏(各一兩),甘草(半兩)

白話文:

【金花丸】

黃柏,黃芩,黃連,山梔(各八兩)

以上材料研磨成細粉,做成大小如同小豆的藥丸,每次服用約一百粒,用溫水送下,每日服用兩到三次。如果大便過硬,可以增加大黃的份量。若出現內外熱症狀,可以將此藥做成散劑煎煮服用,名為「解毒湯」。若出現腹痛、嘔吐,有想發作痢疾的情況,每次服用解毒湯半兩,再加入半夏、茯苓、厚朴各三錢,以及三片薑。

【麥煎散】

此方適用於治療兒童、女性的骨蒸病,以及婦女因風血侵襲而導致四肢不適。

赤茯苓,當歸,乾漆,鱉甲(醋炙),常山,大黃(煨),柴胡,白朮,生地,石膏(各一兩),甘草(半兩)

上為末,每服三錢,小麥五十粒,水煎,食後臨臥服。若有虛汗,加麻黃根一兩。東坡云:此黃州吳判官療骨蒸黃瘦,口臭肌熱,盜汗極效。吳君寶之,不肯妄傳。

當歸龍薈丸,治肝有積痰汙血,結熱而勞瘵者。其太衝脈必與衝陽脈不相應,宜以補陰藥吞此丸神效。(方見前。)

上勞瘵兼痰積,其症腹脅常熱,手足頭面則於寅卯時分乍有涼時者是也。若頑痰膠固難治者,必以吐法吐之,或沉香滾痰丸、透膈丹之類下之。又甚者,或用倒倉法。若痰積閉塞經脈,則太衝脈與衝陽寸口脈數而不相應者,極難治。自陰虛條至此,凡六法,但患勞者,罕能脫此六法。自此以後數法,宜審而行之,無其病,莫妄施也。

白話文:

「上等的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(約9公克),並加入五十粒的小麥,用水煎煮,於飯後睡前服用。如果出現虛汗的情況,可以再加入一兩(約30公克)的麻黃根。蘇東坡曾提到,這種方法對於治療骨蒸病、黃疸、口臭和體熱,以及盜汗非常有效。然而,這項療法由吳判官傳授,他不會隨便傳人。

當歸龍薈丸,用於治療肝部積聚的痰液和瘀血,以及因此引起的熱症和肺癆。對於太衝脈和衝陽脈不能相應的患者,使用補陰藥物配以此丸效果非凡。(詳情請參閱前文。)

對於同時患有肺癆和痰積的患者,他們通常在腹部和側腹經常感到熱感,而在寅卯時刻會有一陣涼爽感。對於那些痰液凝固難以治療的病例,必須使用催吐法來清除痰液,或者使用如沈香滾痰丸、透膈丹等藥物進行下痢。對於更嚴重的狀況,可能會使用倒倉法。如果痰積阻塞了經絡,那麼太衝脈和衝陽脈的脈搏數量雖然正常,但卻不能相應,這是非常難以治療的。從陰虛的治療到這裡,總共提出了六種治療方法,但大部分勞累的患者,都難以脫離這些六種方法。從此之後的幾種治療方法,應該根據個體情況審慎使用,不要無謂地對沒有該病症的人施用這些治療。」

〔世〕治骨蒸熱,神效。

前胡(一錢),柴胡(二錢),胡黃連(一錢),豬脊髓(一條),豬膽(一個)

上水煎,入大椎服之。

〔石〕,地骨皮枳殼散,治骨蒸壯熱,肌肉消瘦,少力多困,夜多盜汗。

地骨皮,秦艽,柴胡,枳殼,知母,當歸,鱉甲(醋炙黃)

上等分為末,水一盞,桃柳枝頭各七個,姜三片,烏梅一個,去渣臨臥服。

白話文:

【世】治療骨蒸熱,效果顯著。

【前胡】(一錢),【柴胡】(二錢),【胡黃連】(一錢),豬脊髓(一條),豬膽(一個)

以上材料用水煎煮後,服用於大椎穴。

【石】,【地骨皮】、【枳殼散】,治療骨蒸壯熱,肌肉消瘦,體力減退,夜晚多汗。

【地骨皮】、【秦艽】、【柴胡】、【枳殼】、【知母】、【當歸】、【鱉甲】(醋炙黃)

以上材料均等分量研磨成粉末,用水一盞,加入桃柳枝頭各七個、薑三片、【烏梅】一個,去渣後在睡前服用。

〔羅〕,秦艽鱉甲散,治骨蒸壯熱,肌肉消瘦,舌紅頰赤,目倦盜汗。

柴胡,地骨皮(各一兩),秦艽,知母,當歸(各半兩),鱉甲(一兩,去裙襽,醋炙)

上為粗末,每服五錢,水一盞,入烏梅一個,青蒿五葉,同煎至七分,去渣溫服,臨臥空心各一服。

人參地骨皮散,治臟中積冷,營中熱,按之不足,舉之有餘,陰不足而陽有餘也。

茯苓(半兩),知母,石膏(各一兩),地骨皮,人參,柴胡,生地(各一兩五錢)

上㕮咀,每服一兩,生薑三片,水煎細細服。

白話文:

【秦艽鱉甲散】,用於治療骨蒸壯熱,肌肉消瘦,舌頭紅潤,臉頰發紅,眼睛疲勞多汗的症狀。成分包括:柴胡、地骨皮(各一兩),秦艽、知母、當歸(各半兩),鱉甲(一兩,去除裙邊,醋炙)。以上材料研磨成粗末,每次服用五錢,用水一杯加入一個烏梅,五片青蒿,一起煎煮至剩餘七分,過濾後溫服,睡前或空腹時各服一次。

【人參地骨皮散】,用於治療內臟積寒,血液中的熱氣,按壓感覺不夠,提起感覺有餘,陰虛而陽氣有餘的情況。成分包括:茯苓(半兩),知母、石膏(各一兩),地骨皮、人參、柴胡、生地(各一兩五錢)。以上材料切碎,每次服用一兩,加上三片生薑,用水煎煮後細細飲用。

人參柴胡散,治邪熱客於經絡,肌熱痰嗽,五心煩躁,頭目昏痛,夜有盜汗。及婦人虛勞骨蒸尤宜。

白茯苓,人參,白朮,柴胡,當歸,半夏曲,乾葛,甘草(炙),赤芍藥(以上各一兩)

上為細末,每服三錢,姜四片,棗三枚,水煎帶熱服。(許學士云:但有勞熱症皆可服,熱退即止。大抵透肌葛根第一,柴胡次之,其方多黃芩半兩。)

上四方,治虛損復受邪熱,皆宜用柴胡。《衍義》云:柴胡《本經》並無一字治勞,今人方中,治勞鮮有不用者,誤人甚多。常原病勞有一種真臟虛損,復受邪熱,因虛而致勞。故曰:勞者牢也,當斟酌之。如經驗方治勞熱青蒿煎丸,用柴胡正宜,服之無不效,熱去即須急已。

白話文:

【人參柴胡散】,此方適用於治療邪熱侵入經絡,引起肌熱、咳嗽、五心煩躁、頭痛眼暈、夜晚出汗等症狀,對於虛弱勞累導致骨蒸發熱的婦女尤其適合。

白茯苓、人參、白朮、柴胡、當歸、半夏曲、乾葛、甘草(炙)、赤芍藥(以上各一兩)。

這些材料研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三錢,搭配四片薑和三枚棗,加水煮沸後趁熱飲用。

許學士曾說,只要存在勞累和熱症狀,都可以服用此方,直到熱度退去就停止使用。總體來說,透肌的葛根效果最佳,柴胡次之,通常會加入黃芩半兩。

這四方的方子,適用於治療虛弱身體再受邪熱影響,都適合使用柴胡。《衍義》提到:柴胡在《本經》中並未提到可以治療勞累,但在現今的方子中,使用柴胡治療勞累的情形非常普遍,這種錯誤對人有很大的影響。一般來說,勞累主要是因為真正器官的虛弱,再加上邪熱的侵襲,因此導致勞累。所以說,勞累就是一種深沈的虛弱,應該要謹慎考慮。例如經驗方治療勞累和熱症的【青蒿煎丸】,使用柴胡非常適合,服用後都能見到療效,熱度消退後應馬上停止使用。

若無邪熱,得此愈甚,雖至死,人亦不怨。王海藏云:苟無實熱,醫取用之,不死何待?後之用柴胡者,宜審諸。又大忌芩、連、柏,驟用純苦寒藥,反瀉其陽。但當用瓊玉膏之類,大助陽氣,使其復還寅卯之位,微加瀉陰火之藥是也。

火鬱湯(方見前。),柴胡升陽湯(方見前。)

上二方治重陰覆其陽,火不得伸,或洒洒惡寒,或志意不樂,或脈弦數,或四肢五心煩熱是也。病去即已,不可過劑。服寒涼藥,症雖大減,脈反加數者,陽郁也。大忌寒涼,宜升宜補,犯之死速。

白話文:

如果沒有邪熱的情況下,使用這種方法會使得病情更加嚴重,即使到了死亡的地步,人們也不會抱怨。王海藏曾經說過,如果沒有實際的熱症狀,醫生使用這種方法治療,那麼何必等待死亡呢?對於後世使用柴胡的人來說,應該謹慎考慮。

另外,非常忌諱使用黃芩、黃連、黃柏等純苦寒藥物,會導致身體的陽氣流失。應該使用像瓊玉膏這類的藥物,大大補充陽氣,讓它恢復到正常的狀態,同時稍微加入一些能夠清熱的藥物。

「火鬱湯」和「升陽湯」這兩種方子,可以治療長期陰氣覆蓋住陽氣,導致火不能正常發散的情況,包括寒戰、不舒適感、心情不樂、脈搏強烈而數次、四肢和心臟部位煩熱等症狀。病情改善後就停止使用,不可以過量。如果在使用寒涼藥物後,症狀雖然有所減輕,但脈搏反而更加頻密,這說明是因為陽氣被鬱結。在此情況下,非常忌諱使用寒涼藥物,應該使用能提升和補充的藥物,否則會快速導致死亡。

〔海〕問兩手寸關弦,病脾弱,火勝木旺,土虧金鑠,當作何治?答曰:不治標本,從乎中治。木標也,土本也,火中也。爍金虧土旺木者,皆火也,錢仲陽安神丸主之,山蕷、麥冬益金之氣,金益則氣旺而木自平。寒水石、牙硝,火中添水,使化為濕熱也。濕熱為季夏之令,非土而何?故用硃砂以墜火下行,將退與子,權行濕令也,故脈弦得除而土自旺。秋喘,加人參、丹砂等,夏則不加。

養氣者,加沉香。欲發汗者,臨臥先與白粥一盞,後藥之則汗也。寒熱神少振搖。小便淋或多,或大便走,完穀不化,口乾舌縮,唇吻有瘡,心下痞,大渴引飲,惡干喜濕,目花,四肢無力,怠惰嗜臥,食不入,皮膚燥澀,面色黧黑,肌肉消鑠,胸腹中急,額上汗者,法宜泄火、益濕、補氣。脈弦浮沉者同治,以安神丸主之。

白話文:

詢問兩手寸關弦,病脾虛弱,火旺木盛,土虛金衰,應如何治療?回答是:不只治療表面現象,而是從根本調理。木是表面現象,土是根本,火是內在因素。燃燒金而使土衰弱,旺木的原因都是火。錢仲陽的「安神丸」可以治療,山蕷、麥冬能補強金的氣質,金強壯後,木自然平和。寒水石、牙硝能在火中加入水分,使之轉化為濕熱。濕熱是夏季的主要特徵,如果不是土,又會是什麼呢?所以使用硃砂來降低火勢並使其向下流動,以便將其撤離,並且執行濕的命令,因此脈搏的弦狀得以解除,土自然強壯。秋季喘息,加上人參、丹砂等,夏季則不加。

養氣者,加入沈香。想要出汗,則在睡前先喝一杯白粥,然後服藥就會出汗。寒熱神少振搖。小便頻尿或多,或者大便失常,未消化的食物直接排出,口乾舌縮,嘴脣有傷口,心下部緊閉,渴求大量飲水,喜好濕潤而非乾燥,視力模糊,四肢乏力,懶惰嗜睡,食量不足,皮膚乾燥,面色黯黑,肌肉消瘦,胸腹中感到緊迫,額頭上有汗。根據這些症狀,應當治療火氣、補強濕氣、補充氣質。脈搏弦狀浮沈的同樣治療,以安神丸作為主要療法。

(方見治虛實。)氣不化,小便不利,濕潤肌滑,熱蒸陰少,氣不化。氣走小便利,自汗肌燥澀,為迫津液不能停,離珠丹主之。(方見虛實。)弦數者,陽陷於內,從外而之內也。弦則帶數,甲經於乙。緊則帶洪,壬經於丙。若弦虛則無火,細則有水。此二脈,從內之外,不宜離珠丹。

火令速行而土虛,土虛則長夏不至。《難經》曰:虛則補其母。資其化源,當瀉火於金中補土是也。

上寸顯弦數脈,是東方實,乃乘子勢也。既瀉其子火,木自虛矣。以寒藥瀉火,是補北方水。木既乘火勢而來侮金,當金中瀉火,火退則木無所恃而自退,是實則瀉其子也。

白話文:

(方見治虛實。)氣不運轉,小便不利,身體潮濕,陰部發熱,氣運轉不順。氣流通暢時小便容易,自行出汗,肌膚乾澀,是因為津液被逼迫,無法停止。使用「離珠丹」可以治療。(方見虛實。)脈象弦數,表示陽氣陷入體內,從外部進入內部。弦和數並存,代表甲經和乙經的關係。緊和洪並存,代表壬經和丙經的關係。如果脈象弦且虛弱,表示沒有火的問題;脈細則表示有水的問題。這兩種脈象,表示從內部到外部的狀況,不適合使用「離珠丹」。

火旺導致土虛,土虛會影響長夏季節。《難經》說:虛則補其母,就是補充其化源的意思,應該在金中瀉火,補土。

上寸表現出弦數脈,代表東方過盛,即侵犯了子位的情況。既然瀉掉了子火,木自然就會虛弱。使用寒涼的藥物瀉火,就是補充北方的水。木既然侵犯了火勢,再來欺負金,應該在金中瀉火,火減弱後,木就沒有依仗而自然消退,這是對付過盛的情況。

〔仲〕五勞虛極羸瘦,腹滿不能飲食,食傷憂傷,飲傷房室傷,飢傷勞傷,經絡榮衛氣傷,內有乾血,肌膚甲錯,兩目黯黑,緩中補虛,,大黃䗪蟲丸,主之。(結在內者,手足脈必相失,宜此方。然必兼大補劑瓊玉膏之類服之。)

大黃(十兩,蒸),黃芩(二兩),甘草(三兩),桃仁(一升),杏仁(一升),芍藥(四兩),地黃(半兩),乾漆(一兩,炒),虻蟲(一升),水蛭(百枚),蠐螬(一升),䗪蟲(半斤)

上十二味為末,煉蜜丸如小豆大。日三服,酒下五丸。

白話文:

【仲】五種勞累導致虛弱消瘦,腹部飽脹無法進食,消化不良、情緒抑鬱、飲食過度、性生活過度、節食過度、神經血管受損,身體內積聚了乾燥的血液,皮膚暗沈,眼眸黯淡無光。這個情況需要調理中樞、補充虛弱,使用「大黃䗪蟲丸」來治療。

具體配方如下:

  • 大黃(十兩,蒸熟)
  • 黃芩(二兩)
  • 甘草(三兩)
  • 桃仁(一升)
  • 杏仁(一升)
  • 芍藥(四兩)
  • 地黃(半兩)
  • 乾漆(一兩,炒熟)
  • 虻蟲(一升)
  • 水蛭(百枚)
  • 蠐螬(一升)
  • 地鱉蟲(半斤)

將上述十二味材料研磨成粉末,加入煉製的蜂蜜調和,形成如小豆般大小的蜜丸。每日服用三次,每次五丸,以酒送服。

請注意:如果病竈在內部,可能會出現手腳脈搏不對稱的情況,這種情況適合使用此方。然而,治療時必須配合使用如「瓊玉膏」等強效補品一同服用。

陳大夫傳張仲景,百勞丸,治一切勞瘵積滯,疾不經藥壞症者宜服。

當歸(炒),乳香,沒藥(各一錢),人參(一錢),大黃(四錢),虻蟲(十四枚,去翅足),水蛭(十四枚,制)

上為細末,煉蜜丸如桐子大。都作一服,可百丸,五更百勞水下。取惡物為度,服白粥十日。百勞水,用杓揚百遍,仲景甘瀾水是也。

〔《外臺》〕治骨蒸。桃仁一百二十枚,去皮並雙仁,留尖,杵和為丸,平旦井花水服令盡。服訖,量性飲酒,仍須吃水,多效。隔日又服一劑,百日不得食肉。

白話文:

陳大夫傳授張仲景的百勞丸,適用於治療所有因勞累導致的病徵,包括積滯等病症,對於那些不適合使用藥物治療的病情亦可服用。

配方如下:

  • 當歸(炒):一錢
  • 乳香:一錢
  • 沒藥:一錢
  • 人參:一錢
  • 大黃:四錢
  • 虻蟲:十四枚(去翅足)
  • 水蛭:十四枚(制)

以上材料研磨成細粉,加入煉製的蜂蜜調和,製成如桐子大小的丸狀。每次服用約一百粒,於凌晨時分以百勞水送服。服用後,根據情況排出異物,再食用十天的白粥。百勞水的製法是使用杓子攪拌一百次,類似張仲景所提到的甘瀾水。

治療骨蒸的方子如下:

  • 桃仁:一百二十枚,去皮及種子,保留尖端,研磨後調和成丸狀。早晨用井花水服用至完全吸收。服用後,根據個體情況飲酒,同時多喝水,此方法效果顯著。隔一天後再服用一次,期間避免食用肉類食物,共持續一百天。

〔仲〕炙甘草湯(一名復脈湯。),治虛勞不足,汗出而悶,脈結悸,行動如常,不出百日,急者十一日死。(方見傷寒。)

〔海〕,四物加減湯,治婦人骨蒸。

當歸,白芍藥,川芎,地黃(以上補血),地骨皮(瀉腎火),牡丹皮(瀉包絡火。各等分)

上㕮咀水煎服。

〔羅〕,逍遙散,治血虛勞倦,五心煩蒸,頰赤盜汗,室女血弱陰虛,營衛不和,月水不調,痰嗽潮熱,肌體羸瘦,漸川芎蒸。

白話文:

【仲】【炙甘草湯】(又名【復脈湯】。),治療虛弱勞累,出汗且昏濁,脈搏緊繃或震顫,活動正常,不到一百天,急症者十一天內死亡。(詳細用法見於傷寒論。)

【海】,【四物加減湯】,治療婦人骨蒸熱。

當歸,【白芍】藥,川芎,地黃(以上皆為補血藥材),地骨皮(清洩腎火),牡丹皮(清洩包絡火。)各份量相等

上藥切碎後用水煎煮服用。

【羅】,【逍遙散】,治療血虛勞累,五心煩熱,臉頰紅熱,盜汗,室女因血弱陰虛導致的身體疲弱,營衛不調和,月經不調,痰多咳嗽,發熱,肌體消瘦,逐漸【川芎】蒸煮。

茯苓,白朮,當歸,芍藥,柴胡,甘草(炙)

上㕮咀,生薑一塊,煨切破,薄荷少許同煎。

上二方,治婦人骨蒸大法。若夫要處,並同於前陰虛法取之。蒸病治者,宜隨各經虛實,內外淺深,用藥加減可也。

〔《古今錄驗》〕,五蒸湯

茯苓,甘草,人參,竹葉,地黃,葛根,知母,黃芩,石膏,粳米(二合)

上㕮咀,以水三盞,煎小麥二合,至二盞,去麥煎藥至一盞,溫服、隨症加減於後。忌海藻、菘菜、蕪荑、大醋。

白話文:

茯苓、白朮、當歸、芍藥、柴胡、甘草(炙):這些是藥材,需要用刀磨碎後,與一片生薑(已經過火烤再切碎並破開),加上少量的薄荷一同煎煮。

這兩個配方主要用來治療婦人的骨蒸熱病。如果病情特殊,則需要根據前陰虛的治療方法來處理。對於骨蒸熱病的治療,應根據各個經絡的虛實,以及病狀的輕重來調整藥物的使用和劑量。

《古今錄驗》中的五蒸湯: 茯苓、甘草、人參、竹葉、地黃、葛根、知母、黃芩、石膏、粳米(兩合):這些也是藥材,需要用刀磨碎後,加入三杯水,先用兩杯的小麥煮沸,然後去除小麥,再把藥材煮到一杯,最後溫服。在服藥後,根據症狀可以適度增加或減少藥量。需要注意的是,不能食用海藻、菘菜、蕪荑和大量的醋。

實熱加黃芩、黃連、黃柏、大黃。虛熱,氣加烏梅、秦艽、柴胡;血加青蒿、鱉甲、蛤蚧、小麥、牡丹皮。

肺蒸(鼻乾)加烏梅、天冬、麥冬、紫菀。大腸(右鼻孔干痛),加大黃、芒硝。皮蒸(舌白唾血)加石膏、桑白皮。膚蒸(昏昧嗜臥)加丹皮。氣蒸(鼻乾喘促,遍身氣熱。)加人參、黃芩、山梔。心蒸(舌乾),加黃連、生地。小腸(下唇焦)加赤茯、生地、木通。血蒸(發焦)加生地、當歸、桂心、童便。

白話文:

對於實熱情況,可以使用黃芩、黃連、黃柏、大黃進行治療。對於虛熱,如果涉及氣方面的情況,可以使用烏梅、秦艽、柴胡;若涉及血方面的情況,則可以使用青蒿、鱉甲、蛤蚧、小麥、牡丹皮進行治療。

對於肺部蒸熱導致的鼻乾症狀,可以使用烏梅、天冬、麥冬、紫菀進行治療。對於大腸問題,尤其是右側鼻孔乾痛的情況,可以加入大黃和芒硝。對於皮膚蒸熱導致的舌頭白色並且有唾液帶血的情況,可以使用石膏和桑白皮進行治療。對於膚部蒸熱導致的昏睡和嗜臥的情況,可以使用丹皮進行治療。

對於氣蒸熱,包括鼻乾喘息,全身熱感的情況,可以加入人參、黃芩、山梔進行治療。對於心部蒸熱,特別是舌頭乾燥的情況,可以使用黃連、生地進行治療。對於小腸問題,特別是下脣焦燥的情況,可以使用赤茯苓、生地、木通進行治療。對於血蒸熱,特別是發燒的情況,可以使用生地、當歸、桂心、童便進行治療。

脈蒸(唾白浪語,脈絡溢,脈緩急不調。)加當歸、生地。

脾蒸(唇焦)加白芍、木瓜、苦參。胃蒸(舌下痛)加石膏、粳米、大黃、芒硝、乾葛。肉蒸(食無味而嘔,煩躁不安。)加白芍。

肝蒸(眼黑)加川芎、當歸、前胡。膽蒸(眼白失色)加柴胡、栝蔞。筋蒸(甲焦)加當歸、川芎。三焦蒸(乍熱乍寒)加石膏、竹葉。

腎蒸(兩耳焦)加生地、石膏、知母、寒水石。膀胱蒸(右耳焦)加澤瀉、茯苓、滑石。腦蒸(頭眩熱悶)加生地、防風、羌活。髓蒸(髓枯、骨中熱)加生地、當歸、天門冬、骨蒸(齒黑、腰痛、足逆冷、疳蟲食藏)加鱉甲、地骨皮、丹皮、生地、當歸。臋蒸(肢細趺腫,腑臟皆熱)加石膏、黃柏。胞蒸(小便赤黃)加澤瀉、茯苓、生地、沉香、滑石。

白話文:

脈蒸(唾液如白沫,脈絡充盈,脈搏緩慢且不調和)在方藥上加入當歸、生地。

脾蒸(嘴脣乾燥)在方藥上加入白芍、木瓜、苦參。

胃蒸(舌下疼痛)在方藥上加入石膏、粳米、大黃、芒硝、乾葛。

肉蒸(食無味且常嘔吐,煩躁不安)在方藥上加入白芍。

肝蒸(眼睛發黑)在方藥上加入川芎、當歸、前胡。

膽蒸(眼白失去光澤)在方藥上加入柴胡、栝蔞。

筋蒸(指甲乾燥)在方藥上加入當歸、川芎。

三焦蒸(忽熱忽寒)在方藥上加入石膏、竹葉。

腎蒸(兩耳乾燥)在方藥上加入生地、石膏、知母、寒水石。

膀胱蒸(右耳乾燥)在方藥上加入澤瀉、茯苓、滑石。

腦蒸(頭暈、熱感、悶氣)在方藥上加入生地、防風、羌活。

髓蒸(髓質乾涸、骨頭內熱)在方藥上加入生地、當歸、天門冬。

骨蒸(齒黑、腰痛、腳冷、肚蟲寄生)在方藥上加入鱉甲、地骨皮、丹皮、生地、當歸。

臋蒸(四肢纖細、腳踝腫脹,五臟六腑皆熱)在方藥上加入石膏、黃柏。

胞蒸(尿液赤黃)在方藥上加入澤瀉、茯苓、生地、沈香、滑石。

凡此諸症,皆熱病後食肥甘油膩,房事飲酒犯之而成。久蒸不除,變成疳病,死期近矣。

牡丹皮治無汗之骨蒸。(能瀉陰中之火。)知母治有汗之骨蒸。

〔《衍義》〕治骨蒸勞。用薄荷汁與眾藥熬成膏。

〔《經驗》〕治患勞人。燒香法:玄參一斤,甘松六兩為末,煉蜜一斤,和勻,入瓷瓶內,封閉地中,埋窨半日,取出。更用炭末六兩,煉蜜六兩,和勻,入瓶內,封窨五日,取出燒。使鼻中常聞香氣,疾自愈矣。

〔《撮要》〕治骨蒸勞熱:膏肓(在四椎下、五椎上各開二寸,灸百壯。詳見刺法門)三里。

白話文:

這些症狀都是因為熱病後吃了肥膩的食物,或者過度飲酒和性行為而引起的。如果這些症狀長期存在而不治療,可能會轉變為疳病,預示著病情加重,生命危險逐漸迫近。

牡丹皮可以治療沒有發汗的骨蒸熱(即身體內部的熱氣無法透過汗液排出),它能夠清熱降火;知母則可以治療有發汗的骨蒸熱。

《衍義》提到,對於骨蒸熱和勞損的治療,可以用薄荷汁和其他藥物熬煮成膏狀。

《經驗》中有一種燒香的方法:取一斤玄參和六兩甘松研磨成粉末,加入一斤煉製的蜂蜜,混合均勻後放入瓷瓶中密封,埋在地下半天後取出。再用六兩炭粉和六兩蜂蜜混合均勻後放入瓶中,再次密封埋在地下五天後取出進行燒香。這樣做可以讓鼻孔經常聞到香味,疾病自然就會好轉。

《撮要》中對於骨蒸熱和勞損的治療方法是:對準膏肓穴(位於第四、第五椎骨之間,向外各開兩寸,灸一百壯。詳細見針灸法門)和三里穴進行灸療。

〔《摘英》〕熱勞上氣喘滿:肺俞(五分,留七呼,灸七壯)、尺澤。

崔氏治骨熱傳屍勞。灸四花穴,兼治赤白帶。第一次取二穴,令患人正立,取一蠟繩,從足大拇指端(男左女右。)貼肉量至後跟,上腨至委中橫紋,絕斷為則子。復令患人解發,分兩邊,令見頭縫,卻平身正坐,取前則子,從鼻端貼肉上至頭縫,下至項脊骨,以則子盡處為記,用墨點之。

(且不是穴)又另取一繩,令患人合口,將繩兩頭至口吻,當中鉤起至鼻柱根如人字,齊兩吻截斷,卻展直於前則子盡頭墨記處,橫量開,取兩平頭是穴。(須左右當半,高下相平。)第二次取二穴。令平身正坐,又取一繩,繞項向前,雙垂與乳頭齊,截斷。卻背翻繩頭向項後,以繩中停於結喉上,其下雙垂繩頭,盡處當背骨中,用墨點之。

白話文:

在《摘英》中,對於熱勞導致的上氣喘滿問題,治療方式為:

  • 使用肺俞穴(距離針孔五分遠,保持七個呼吸的時間,灸七壯)
  • 使用尺澤穴

崔氏提出的療法,用於治療骨熱和傳屍勞,灸四花穴,並且可以治療赤白帶。首次治療時,選取兩個穴位,讓患者直立,取一根蠟線,從大拇指末端開始(男性為左腳,女性為右腳),貼著皮膚量到腳跟,再量到小腿肚的橫紋,以此為分界點。接著讓患者梳開頭髮,分兩邊,讓頭部的縫隙露出來,再坐正,將前面的分界點連接到鼻尖,一直延伸到頭部的縫隙,然後到頸椎骨的位置,以分界點為終點做記號,用墨水標記。

(注:這裡提到的並非實際的穴位)

再次選取另一根繩子,讓患者張開嘴巴,將繩子兩端拉到嘴脣之間,中間勾住到鼻子根部,形成一個"人"字形,兩邊嘴脣截斷,然後將繩子展開到前面的分界點墨記位置,水平量出,選取兩個平頂的位置為穴位。這兩個穴位需要在左右對稱的中間,高度相等。

第二次治療時,讓患者坐正,再取一根繩子,繞過脖子往前,兩邊垂到乳頭等高,截斷。然後將繩子的頭部向後翻,繩子中間停在喉結上方,下方的兩條繩子,終點在背部中央,使用墨水標記。

(亦不是穴)又取一繩,令病人合口,橫量二吻截斷,移於前脊中記處,橫量取平,(須左右當中,上下相半。)兩頭是穴。連前第一次,通取共計四穴。同時上火七壯至二十壯,灸至百壯。候灸瘡瘥,卻取三次穴。第三次取二穴,將前第二次量口吻繩子,於第一次雙繩頭盡處,墨點記上,當脊骨直上下豎點,令繩子中停中心在墨點處,於上下繩盡處是穴。灸如前法。

〔《標幽》〕體熱勞嗽:魄戶(瀉)。

〔潔〕治骨蒸熱不可治者,或前板齒乾燥:大椎。

〔《撮要》〕又法:鳩尾(灸二七壯,補之。)

上背俞,取膏肓、肺俞、四花穴、大椎等穴。治勞瘵者,皆為陽氣下陷而寒熱往來也,若灸之早,百發百中,累試有效。

白話文:

(非經穴)再取一根繩,讓病人張開嘴,橫著量取二吻長度後截斷,移動到前脊中記處,橫量取等高位置(必須左右對稱,上下各半)。這兩個端點就是穴位。連同前面的第一次,總共計算四個穴位。同時施灸七壯到二十壯,灸到一百壯。等到灸傷癒合後,再取三次的穴位。第三次取兩個穴位,將第二次量口吻的繩子,在第一次兩根繩頭的盡頭處做記號,垂直地在脊骨正上方和下方打點,確保繩子的中間位於記號處,這兩個端點就是穴位。灸法按照之前的規則進行。

[《標幽》]體熱勞嗽:魄戶(瀉)。

[潔]治療骨蒸熱且無法治療的情況,或是前板齒乾燥:大椎。

[《撮要》]另外的方法:鳩尾(灸二七壯,補之。)

上背俞,選取膏肓、肺俞、四花穴、大椎等穴位。治療勞瘵病,都是因為陽氣下陷導致寒熱交替,如果灸療得當,可以達到百分之百的療效,多次嘗試都有效果。

〔《玉龍》〕傳屍勞:湧泉(第二足指端量至根盡折中是。針三分,瀉六吸。傷寒及勞瘵之症,有血可治,無血必危。凡欲出血,刺入二分,便須彈指。)豐隆(此穴治痰,針入一寸,瀉十吸)、丹田(此穴治氣喘,針入三分,補二呼。)

〔仲〕男子婦人,脈大為勞,極虛亦為勞。男子面色薄者,主渴及亡血卒喘悸,脈浮者,裡虛也。勞之為病,其脈浮大,手足煩,春夏劇,秋冬瘥。陰寒精自出,酸削不能行。脈弦而大,弦則為減,大則為芤。減則為寒,芤則為虛。虛寒相搏,此名為革。婦人則半產漏下,男子則亡血失精。

趺陽脈浮而芤,浮者衛氣衰,芤者榮氣傷,其體瘦,肌肉甲錯。浮芤相搏,榮氣衰微,四屬斷絕。

白話文:

【《玉龍》】傳屍勞:湧泉(在第二腳趾尖向腳根方向量至盡頭折中處。針刺深度三分,放血六吸。對發燒及肺結核等病症,若有血液可治,若無血液則病情危急。凡要放血時,針刺至二分後,需輕輕點按。)豐隆(此穴專治痰症,針刺深度一寸,放血十吸)、丹田(此穴專治氣喘,針刺深度三分,補氣兩呼。)

【仲】男性或女性,脈搏強大是勞損的徵兆,極度虛弱也是勞損的表現。男性面色單薄的人,主因口渴及失血突然喘息心跳加速,脈搏浮動的人,表示內臟虛弱。勞損的病狀,脈搏浮大,手腳感到煩熱,春夏病情加重,秋冬病情緩和。陰寒使精液自行流出,痠痛難忍,無法行動。脈搏呈弦狀且大,弦狀表示身體有所減少,大則表示脈象虛弱。脈象虛弱與寒氣交織,稱為「革」。女性則可能出現半產漏下,男性則可能出現失血失精的情況。

趺陽脈搏浮現而芤,浮現表示衛氣衰弱,芤表示榮氣受傷,體態消瘦,肌膚粗糙。浮芤相互影響,榮氣衰弱,四肢機能受到幹擾。

上診脈浮而大,或大而弦,皆為虛勞者,蓋陽盛陰虛之症也,暮多見之。

〔仲〕男子婦人,脈虛鈿弱者,勞也。男子脈虛沉弦,無寒熱,短氣裡急,小便不利,面色白,時目瞑兼衄,少腹滿,此為勞使之然。脈沉小遲,名脫氣,其人疾行則喘喝,手足逆寒,腹滿,甚則溏泄,食不消化也。

上診脈虛微細弦為虛勞者,蓋陰陽俱虛之症也,晨多見之。

〔《玄珠〕骨蒸之極,聲嘎咽痛,面黧,脈躁,直視,汗出如珠,喘乏氣促,出而無入,毛焦唇反,此皆不治之症。雖有神醫,亦無如之何矣。

白話文:

上診脈象浮大或者大而帶弦,這通常是虛勞的症狀,代表陽氣過盛而陰氣不足,這種情況在傍晚較常出現。

根據仲景的說法,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,如果脈象虛弱,那麼這可能是勞損所導致的。男性若脈象虛弱且沈弦,無寒熱現象,感到呼吸短促、腹部緊張,小便不順暢,面色蒼白,時常瞇眼甚至流鼻血,下腹部脹滿,這都是勞損引起的症狀。脈象沈小遲緩,稱為脫氣,這類患者快速走動時會喘不過氣,手腳冷,腹部脹滿,嚴重時還會拉肚子,食物不易消化。

上診脈象虛微細帶弦,這也是虛勞的症狀,代表陰陽雙方都處於虛弱狀態,這種情況通常在清晨較常出現。

根據《玄珠》的記載,骨頭發熱達到極點,聲音嘶啞,咽喉疼痛,臉色黑黃,脈搏跳動不安,眼睛直視,汗如珍珠般流出,喘息困難,呼吸急促,出汗但不能補充水分,毛髮乾枯,嘴脣反常,這些都是無法治癒的症狀。即使有神醫,面對這些情況也無能為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