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九·陰陽臟腑部 (8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九·陰陽臟腑部 (8)

1. 調攝宜禁

肺色白,宜食苦,麥、羊肉、杏、薤皆苦。脾色黃,宜食鹹,大豆、豕肉、慄、藿皆咸。腎色黑,宜食辛,黃黍、雞肉、桃、蔥皆辛。辛散,酸收,甘緩,苦堅,咸耎,毒藥攻邪,五穀為養,五果為助,五畜為益,五菜為充,氣味合而服之,以補精益氣。此五者,有辛酸甘苦鹹,各有所利,或散或收,或緩或急,或堅或耎,四時五臟病,隨五味所宜也。(臟氣法時論,五味之偏者,則為毒藥以攻病邪。

五味之中和者,則為谷果子菜以助益充其精氣也。)

〔仲〕五臟病各有得者愈,五臟病各有所惡,各隨其所不喜者為病。病者素不應食而反暴食之,必發熱也。

白話文:

肺屬白色,應該吃苦味的食物,例如麥子、羊肉、杏子、薤(一種植物)。脾屬黃色,應該吃鹹味的食物,例如大豆、豬肉、栗子、豆葉。腎屬黑色,應該吃辛味的食物,例如黃黍、雞肉、桃子、蔥。辛味可以散寒,酸味可以收斂,甘味可以緩和,苦味可以堅固,鹹味可以軟化。毒藥可以攻治邪氣,五穀可以滋養身體,五果可以輔助,五畜可以增益,五菜可以充實營養。各種食物具有辛、酸、甘、苦、鹹五味,各有其功效,或能散寒,或能收斂,或能緩和,或能急救,或能堅固,或能軟化。一年四季五臟的疾病,都要根據五味各自的功效來選擇食物。 (臟腑氣血的運作要順應季節變化,五味如果偏頗,就如同毒藥一樣,可用來攻治病邪;五味如果調和,就如同穀物、水果、蔬菜一樣,可以滋養補益精氣。)

(仲景所言)五臟的疾病,各有其可以治癒的因素,也各有其所厭惡的事物。如果依照臟腑所厭惡的事物來飲食,就會生病。病人本來就不應該吃某種食物,卻反而大量食用,必定會發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