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九·腎膀胱部 (8)
卷之二十九·腎膀胱部 (8)
1. 白濁
〔丹〕便濁大概皆是濕痰流注,宜燥中宮之濕,用二陳湯加蒼朮、白朮,燥去其濕。肥白人必多濕痰,以二陳去其濕熱。胃弱者,兼用人參,以柴胡、升麻升其胃中之氣。胃中濁氣下流,必用二陳加蒼朮、白朮、柴胡、升麻。一婦人年近六十,形肥,奉養膏粱,飲食肥美,中焦不清,積為濕氣,流入膀胱,下注白濁,白濁即濕痰也,用二陳去痰,蒼朮、白朮去濕補胃,加升麻、柴胡升胃中之清氣。服四帖後,濁減大半,卻覺胸滿,因柴胡、升麻升動胃氣,痰阻滿悶而然。
白話文:
尿液混濁,大多是濕痰停滯在身體裡,需要用二陳湯加蒼朮、白朮,去除濕氣。肥胖的人通常濕痰較多,用二陳湯去除濕熱。如果胃氣虛弱,可以加人參補益,用柴胡、升麻升發胃氣。胃裡濁氣下流,就必須用二陳湯加上蒼朮、白朮、柴胡、升麻。有個六十歲左右的婦人,身材肥胖,長期吃肥美的食物,導致脾胃失調,濕氣停滯在中焦,流入膀胱,造成尿液混濁。尿液混濁就是濕痰,可以用二陳湯去痰,蒼朮、白朮去濕補胃,再加升麻、柴胡升發胃氣。她吃了四帖藥後,尿液混濁減輕一半,卻覺得胸悶,這是因為柴胡、升麻升發胃氣,痰濕阻滯導致的。
間用二陳湯加炒曲、白朮、香附以泄其滿。若素無痰者,雖升動胃氣,不滿也,兼用青黛、樗皮、蛤粉、炒黃柏、炒乾薑、滑石為末,炒神麯糊丸服之。凡便濁服藥,必兼服,加減珠粉丸
蛤粉,青黛(此二味,主胃中濁氣下流,降入膀胱),樗皮末(大燥濕熱),滑石,黃柏,乾薑(炒褐色,味苦斂肺氣下降,使陰血生。乾薑,鹽制)
上為末,炒神麯為丸。
白話文:
如果情況需要,可以服用二陳湯加入炒曲、白朮、香附,來泄去體內積聚的濕氣。如果本來就沒有痰濕的人,即使胃氣升降失調導致氣機不暢,也應該搭配青黛、樗皮、蛤粉、炒黃柏、炒乾薑、滑石,研磨成粉末,用炒神麴糊做成丸子服用。凡是因濕熱導致的排泄物異常,服用藥物時,都要搭配加減珠粉丸一起服用。其中,蛤粉和青黛能清除胃中濁氣,使之下降進入膀胱;樗皮末能燥濕熱;滑石、黃柏、乾薑(炒至褐色,味苦收斂肺氣下降,使陰血生成,乾薑用鹽制)都能幫助清除濕熱。將這些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炒神麴糊做成丸子即可。
又方
黃柏(炒焦),黃柏(生),蛤粉(各一兩),神麯(半兩),
上為末,滴水丸服。
白濁者,濕熱傷氣,久下不止,此係火不守也。知母、黃柏、炒附子各等分,水丸服。
赤濁者,濕熱傷血,於二陳湯中加白芍藥,仍用炒柏、蛤粉、椿皮、滑石、青黛,以神麯為丸。一方加乾薑,炮褐色,固而不走。
〔羅〕白淫諸症痿論曰:思想無窮,所願不得,意淫於外,入房太甚,奈筋弛縱,發為筋痿,及為白淫。夫腎臟天一,以慳為事,志意內治,則精全而澀。若思想外淫,房室太甚,則固有淫泆不守,輒隨溲溺而下也,然本於筋痿者,以宗筋弛縱也。
白話文:
又方:
黃柏(炒至焦黃)、黃柏(生長狀態)、蛤粉(各一兩)、神麙(半兩)。
以上材料混合研磨後,以滴水大小製成丸狀,按需服用。
白色混濁的情況,是因濕熱侵襲體質,長期排泄不止,這是因為火勢未能妥善控制。使用知母、黃柏、炒附子(各等份),加水研磨成丸狀,按需服用。
紅色混濁的情況,是因濕熱傷害血液,可以在二陳湯中加入白芍藥材,再使用炒黃柏、蛤粉、椿樹皮、滑石、青黛,以神麙作為丸狀藥物。另外還有一個配方,加入乾薑,經過烘焙呈褐色,具有固定作用而不會流失。
〔羅〕白淫各種症狀的痿論說:思想永無止境,慾望無法實現,情感流露在外,房事過度,導致筋肉鬆弛,產生筋痿,以及白濁現象。腎臟是天地間的一,以節制為原則,心志和意志內部調節,就能保持精液充足且不易流出。如果思想過度流露,房事過度,就會導致原本穩定的精液失去控制,隨尿液排出。然而,從筋痿的角度來看,是因為宗筋鬆弛所致。
內補鹿茸丸,治勞傷思想,陰陽氣虛,益精,止白淫。
鹿茸(酥炙),菟絲子(酒浸),蒺藜(炒),白蒺藜,肉蓯蓉,紫菀,蛇床子(酒浸),黃耆,桑螵蛸,陽起石,附子(炮),官桂(各等分),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二十丸,食前溫酒送下。
白話文:
內補鹿茸丸
主治: 勞傷思慮,陰陽氣虛,益精,止白濁。
方劑:
- 鹿茸(酥炙):一兩
- 菟絲子(酒浸):一兩
- 蒺藜(炒):一兩
- 白蒺藜:一兩
- 肉蓯蓉:一兩
- 紫菀:一兩
- 蛇床子(酒浸):一兩
- 黃耆:一兩
- 桑螵蛸:一兩
- 陽起石:一兩
- 附子(炮):一兩
- 官桂:一兩
製法:
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末,用煉蜜製成丸劑,大小如桐子。
用法:
每次服用二十丸,溫酒送服,飯前服用。
茯苓丸,治心氣不足,思慮太過,腎經虛損,其陽不固溺有餘瀝,小便白濁,夢寐頻泄。
菟絲子(酒浸,五兩),石蓮(去殼,三兩),白茯苓(去皮,二兩)
上為細末,酒糊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鹽湯下。常服鎮益心神,補虛養血,清小便。
金箔丸,治下焦虛,小便白淫,夜多異夢遺泄。
蠶蛾,破故紙(炒),韭子(炒),牛膝(酒浸),肉蓯蓉,龍骨,山茱萸,桑螵蛸,菟絲子(酒浸。各一兩),
白話文:
茯苓丸:
功效: 治療心氣不足、思慮過度、腎經虛損導致的陽氣不足、小便過多、小便白濁、夢遺等症狀。
配方:
- 菟絲子(用酒浸泡,五兩)
- 石蓮(去除外殼,三兩)
- 白茯苓(去除外皮,二兩)
製作方法: 將以上藥材研磨成細粉,用酒糊做成丸子,大小如桐子。
用法: 每次服用三十丸,用鹽湯送服。
功效: 常服可滋養心神,補虛養血,清利小便。
金箔丸:
功效: 治療下焦虛寒、小便白濁、夜間夢遺等症狀。
配方:
- 蠶蛾
- 破故紙(炒製)
- 韭子(炒製)
- 牛膝(用酒浸泡)
- 肉蓯蓉
- 龍骨
- 山茱萸
- 桑螵蛸
- 菟絲子(用酒浸泡,各一兩)
(後續製作方法和用法請補充)
上為細末,煉蜜為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溫酒空心下。
王瓜散,治小便自利如泔色,此腎虛也。
王瓜根,桂心(各一兩),白石脂,菟絲子(酒浸),牡蠣(鹽泥燒赤,候冷去泥。各二兩)
上為末,每服二錢,煎大麥粥湯調下,日三服,食前。
〔楊氏〕,萆薢分清飲,治白濁凝面如油,光彩不定,凝腳如糊。
益智仁,川萆薢,石菖蒲,烏藥(各等分),
上㕮咀,每服四錢,水一盞,入鹽一捻,煎七分,食前溫服。一方加茯苓、甘草。
白話文:
將藥材磨成細粉,用蜂蜜做成丸子,大小像桐子一樣。每次服用三十顆,用溫酒空腹服用。這方子是治療小便失禁,顏色像泔水一樣,這是腎虛造成的。
將王瓜根、桂心、白石脂、酒浸菟絲子、鹽泥燒赤後冷卻去除泥土的牡蠣,各取一兩或二兩,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兩錢,用大麥粥湯調服,一天三次,飯前服用。
楊氏的萆薢分清飲,治療白濁液體凝結成油狀,光澤不穩定,沉澱物像漿糊一樣。
將益智仁、川萆薢、石菖蒲、烏藥各取等量,一起研磨成粉末。每次服用四錢,用一碗水加入少許鹽,煎煮七分,飯前溫服。還有一種方法是加茯苓和甘草。
2. 恐
恐與驚悸相似,實非驚悸也。張子和云:驚者為自不知故也,恐者為自知也,蓋驚者聞響即驚,恐者自知如人將捕之狀,及不能獨自坐臥,必須人為伴侶,方不恐懼,或夜必用燈照,無燈燭亦恐懼者是也。
臟腑恐有四:
一曰腎。經云:在臟為腎,在志為恐。又云:精氣並於腎則恐是也。(條見虛條及針灸條。)
二曰肝膽。經云:肝藏血,血不足則恐。戴人曰:膽者敢也,驚怕則膽傷矣。蓋肝膽實則怒而勇敢,肝膽虛則善怒而不敢也。(余見同上。)
三曰胃。經云:胃為恐是也。
四曰心。經云:心怵惕思慮則傷神,傷神則恐懼自失者是也。
白話文:
恐懼與驚悸雖然相似,但其實並非同一種症狀。張子和說:驚嚇是不知不覺就害怕,而恐懼則是自己意識到害怕。因為驚嚇的人聽到聲音就驚慌,而恐懼的人是自己知道好像有人要抓他,因此無法獨自坐臥,必須有人陪伴才能減緩恐懼,或者晚上一定要開燈照明,沒有燈光就會害怕。
導致恐懼的臟腑有四個:
一、腎臟。經書說:「在臟為腎,在志為恐。」又說:「精氣並於腎則恐是也。」(詳見虛症及針灸條。)
二、肝膽。經書說:「肝藏血,血不足則恐。」戴人說:「膽者敢也,驚怕則膽傷矣。」也就是說,肝膽充實則容易生氣且勇猛,肝膽虛弱則容易生氣卻又膽怯。(詳見上述。)
三、胃。經書說:「胃為恐是也。」
四、心臟。經書說:「心怵惕思慮則傷神,傷神則恐懼自失者是也。」
〔丹〕周本心年六十歲,形氣俱實,因大恐,正月間染病,心不自安,如人將捕之狀,夜臥亦不安,兩耳後亦見火光炎上,食飲雖進而不知味,口乾而不欲食。以人參、白朮、當歸身為君,陳皮為佐,加鹽炒黃柏、炙玄參各少許,煎服自愈,月餘而安。(經云:恐傷腎。丹溪用鹽炒黃柏、炙玄參,引參,歸等入補腎足少陰絡也。)
〔《本》〕治膽虛常多畏恐,不能獨臥,如人捕之狀,頭目不利,,人參散,。
白話文:
周本心六十歲,身體氣血都非常充實,因為受到極度驚嚇,在正月染病。他心裡不安,像被人追捕一樣,晚上睡覺也睡不安穩,兩耳後還能看見火光向上燃燒。雖然能吃能喝,卻感覺不出食物的味道,嘴巴乾渴不想吃東西。用人參、白朮、當歸為主藥,陳皮為輔藥,再加入用鹽炒過的黃柏、炙烤過的玄參少許,煎煮服用後痊癒,一個多月後身體就恢復安穩了。醫書上說,恐懼會傷腎,丹溪用鹽炒黃柏、炙烤玄參,引導人參、當歸等藥物滋補腎臟、足少陰經脈。
治療膽虛的人常常害怕,不能獨自睡覺,像是被人追捕一樣,頭昏眼花,用人參散。
人參,枳殼,五味子,桂心,甘菊花,茯神,山茱萸,枸杞子(各三分),柏子仁,熟地(各一兩),
上細末,每二錢,溫酒調服。
治膽虛冷,目眩頭疼,心神恐畏,不能獨處,胸中滿悶,,茯神散,。
茯神(一兩),遠志,防風,細辛,白朮,前胡,人參,桂心,熟地,甘菊花(各三分),枳殼(半兩),
白話文:
人參、枳殼、五味子、桂心、甘菊花、茯神、山茱萸、枸杞子(各三分)、柏子仁、熟地(各一兩),磨成細粉,每次服用兩錢,用溫酒調服。主治膽虛寒、頭昏眼花、心神恐懼、無法獨處、胸悶等症狀,可配合茯神散使用。
茯神(一兩)、遠志、防風、細辛、白朮、前胡、人參、桂心、熟地、甘菊花(各三分)、枳殼(半兩)。
上為末,每服三錢,水一盞,姜三片,煎六分,溫服,不拘老幼皆宜服。
治膽虛目暗,喉痛數唾,眼目眩冒,五色所障,夢見被人爭訟,恐懼面色變者,,補膽防風湯,。
防風(一錢),人參(七分),細辛,芎藭,甘草,茯苓,獨活,前胡(各八分),
上粗末,每四大錢,水盞半,棗二枚,煎八分,去渣,食前服。
運氣,善恐皆屬肝木虛。經云:木不及曰委和,委和之紀,其病淫動注恐是也。
內經針灸善恐有三:
白話文:
將藥材研磨成粉末,每次服用三錢,用一杯水,加入三片薑,煎煮至六分之五,溫熱服下,不分老幼皆可服用。
此方用於治療膽虛目暗、喉嚨痛且經常流口水、眼花目眩、眼前出現五光十色、做夢夢到被人爭執,感到恐懼面色蒼白等症狀。
將防風一錢、人參七分、細辛、芎藭、甘草、茯苓、獨活、前胡各八分,研磨成粗粉,每次服用四大錢,用半杯水,加入兩枚大棗,煎煮至八分之七,去渣,飯前服用。
恐懼、善於恐懼皆屬於肝木虛弱。經書中說:「木氣不足則稱為委和,委和的徵兆,其病症就是淫動而致恐懼。」
《內經》中關於針灸治療恐懼症有以下三種:
其一取腎。經曰:腎足少陰之脈,是動病氣不足則善恐,心惕惕如人將捕之,虛則補之,寒則留之是也。
其二取肝。經云:肝虛則目䀮䀮無所見,耳無所聞,善恐如人將捕之,取其經厥陰與少陽是也。
其三取膽。經云:膽病者善太息,口苦,嘔宿汁,心下澹澹,恐人將捕之,取陰陵泉。又云:善嘔,嘔有苦,善太息,心中憺憺,恐人將捕之,邪在膽,逆在胃,膽液泄則口苦,胃氣逆則嘔苦,故曰嘔膽。取三里以下,胃氣逆則少陰血絡以閉膽逆,卻調其虛實,以去其邪是也。
〔《甲》〕心如懸,哀而亂,善恐,嗌內腫,心惕惕恐如人將捕之,多涎出,喘少氣,吸吸不足以息,然谷主之。澹澹而善驚恐,心悲,內關主之。(《千金》作曲澤。)
白話文:
如果出現容易驚恐、心神不安,像是有人要抓你一樣的感覺,可以考慮以下穴位:
第一,取腎經。腎經負責足少陰,如果腎氣不足,就會容易驚恐,心神不安,好像有人要抓你一樣。這種情況下,應該補腎,並注意保暖。
第二,取肝經。肝經虛弱會導致視力模糊、聽力下降,也容易驚恐不安。可以取厥陰經和少陽經的穴位。
第三,取膽經。膽經生病的人容易嘆氣、口苦、嘔吐宿食、心神不安,感覺有人要抓你一樣。可以取陰陵泉穴。另外,如果經常嘔吐、嘔吐物苦、容易嘆氣、心神不安,感覺有人要抓你一樣,可能是膽氣逆上,逆氣衝犯胃部。這種情況下,可以取三里穴以下的穴位,疏通少陰經的經絡,調理膽氣,去除邪氣。
此外,如果心神不安、心慌意亂、容易驚恐、喉嚨腫痛、多口水、喘氣、呼吸急促,可以取內關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