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九·陰陽臟腑部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九·陰陽臟腑部 (6)

1. 調攝宜禁

節養有道,自謂有術,只因大便燥結,時以新牛乳豬脂和糜粥中進之,雖得暫時滑利,終是膩物積多,次年夏時,郁為黏痰,發為脅瘡,連月苦楚,為人子者,置身無地,因此苦思而得節養之說,時以小菜和肉煮進之,且不敢多,又間與參、術補胃生血之藥加減,遂得大腑不燥,面色瑩潔,雖瘦弱終是無病,老境得健,職此之由也。

因成一方,用參、術為君,牛膝、芍藥為臣,陳皮、茯苓為佐,春加川芎,夏加五味、黃芩、麥冬,冬加當歸身,倍生薑。一日或一帖,或二帖,候其小水才覺短少,便進此藥,小水之長如舊,即是卻病捷法,直到八十有七,一旦無病而死,顏貌如生。後到東陽,因聞老何安人,性聰敏,七十以後,稍覺不快,便卻粥數日,單服人參湯數帖而止,後九十餘無疾而卒,以其偶同,故筆之,以求是正。

〔東垣〕安養心神調治脾胃論,《靈》蘭秘典論曰:心者君主之官,神明出焉。凡喜怒忿悲憂思恐懼,皆損元氣。夫陰火之熾盛,由心生凝滯,七情不安故也。心者神之舍,心君不守,化而為火。夫火者七神之賊也,故曰陰火太盛。經營之氣,不能頤善於神,乃脈病也。神無所養,津液不行,不能生血脈也。

人心之神,真氣之別名也,得血則生,血生則脈旺。脈者神之舍,若心生凝滯,七神離形,而脈中惟有火矣。善治斯病者,惟在調和脾胃,使心無凝滯,或生歡欣,或逢喜事,或天氣暄和,居溫和處,或食滋味,或見可欲事,則慧然如無病矣,蓋胃中元氣得舒伸故也。

脾胃將理法,或方怒不可食,不可大飽大飢。飲食欲相接而溫和,宜穀食多而肉食少,不宜食肉汁,忌寒濕物,令肌肉不生,陽氣潛伏,四肢怠惰之症,疼痛沉重,時當濕雨則泄利,大便後有白膿血痢,或腸澼下血痛,此乃諸陽氣不行陽道之故也。勞則陽氣衰,宜乘車馬遊玩,遇風寒則止。

行住坐臥,各得其宜,不可至疲倦。日晴暖可以溫湯澡浴,勿以熱湯,令汗大出。勿困中飲食,雖飢渴當先臥,至不困乃食,食後少動作。忌博弈勞心,遇夜汗出,宜避賊風。夜半收心靜坐少時,此生髮周身血氣之大要也。夜寢語言,大損元氣,須默默少時,候周身陽氣行,方可言語。

忌浴當風,汗當風,須以手摩汗孔合,方許見風,必無中風中寒之疾。遇卒風暴寒,衣服不能御者,則宜掙努周身之氣以當之,氣弱不能御而受之者死。遠行卒遇疫癘之氣,飲酒者不病,腹中有食者病,空腹者死。白粥、粳米、綠豆、小豆、鹽、豉皆滲利小便,且小便數不可更利,況大瀉陽氣,反行陰道。切禁濕面,如食之覺快,勿禁。

藥中不可服澤瀉、茯苓、豬苓、燈心、琥珀、通草、木通、滑石之類,皆瀉陽道行陰道也。如渴,小便不利,或閉塞不通,則服得利,勿再服。忌大咸,助火邪而瀉腎水真陰。及大辛味,蒜韭、五辣、醋、大料物、官桂、乾薑之類,皆傷元氣。如衣薄而氣短,則添衣,於無風處居處。

白話文:

調攝宜禁

作者自身因便秘,常以牛乳豬脂混合粥食用,雖然一時通暢,但長期食用膩物,導致隔年夏天痰濕凝聚,形成脅下腫瘡,飽受病痛折磨。 後來他改變養生方法,改以少量蔬菜與肉類一起烹煮,並適時服用人參、白術等補益脾胃、生血的藥物,於是腸道不再乾燥,氣色紅潤,雖然體質瘦弱,卻免於疾病,得以健康長壽。

基於此經驗,他總結出一方,以人參、白術為主藥,牛膝、芍藥為輔,陳皮、茯苓為佐藥,並根據季節增減藥物:春天加川芎,夏天加五味子、黃芩、麥冬,冬天加當歸。每日服用一到兩帖,觀察小便量,若小便減少才服用此藥,小便恢復正常即為療效顯著。他以此方法活到八十七歲,安詳離世,容貌如生。

此外,他還提到一位名叫何安人的長者,七十歲後稍有不適,就停食粥數日,只服用幾帖人參湯便恢復健康,活到九十多歲。

東垣《安養心神調治脾胃論》及《靈蘭秘典論》中提到:心主神明,七情(喜怒哀樂憂思恐懼)皆傷元氣,陰火旺盛源於心神鬱結。心為神之住所,心神失守則化為陰火,陰火是損害神明的賊火。心神失養,則津液運行不暢,無法生成血液。

心神是真氣的別名,依靠血液滋養,血液充足則脈象有力。脈是神明的住所,若心神鬱結,七神離體,則脈中只有陰火。治療此病,關鍵在於調和脾胃,使心神舒暢,例如:感到愉快、遇到喜事、天氣溫暖、處於溫和環境、飲食美味、見到美好的事物,都能使人感到舒適,這是因為胃中元氣得到舒展的緣故。

脾胃調理方法:忌諱過度憤怒、暴飲暴食,飲食宜溫和,穀物宜多,肉食宜少,忌食肉湯、寒濕食物,否則會導致肌肉不生長,陽氣內伏,出現四肢乏力、疼痛沉重等症狀,遇雨則腹瀉,大便帶有膿血,甚至腸絞痛、下血,都是陽氣運行不暢所致。勞累則陽氣衰弱,應適度乘車馬遊玩,遇風寒則停止活動。

起居作息應適度,不可過於疲勞。晴朗溫暖的日子可用溫水洗澡,忌用熱水大量出汗。忌諱疲倦時進食,即使飢渴也要先休息,待精力恢復再進食,飯後少活動。忌諱博弈等耗神之事,夜間出汗應避免風寒。夜半應靜坐片刻,以促進全身氣血運行。夜間睡覺忌諱多說話,以免損傷元氣,應靜默片刻,待全身陽氣運行通暢後再說話。

忌諱汗濕後吹風,出汗後應先用手按摩汗毛孔,待汗收后再見風,以免中風受寒。遇上突發的風寒,衣物無法抵禦時,應運用全身氣力來抵抗,氣力不足則會被風寒所侵害而致死。長途旅行遇上瘟疫,飲酒者不會生病,腹中有食物者會生病,空腹者則會死亡。白粥、粳米、綠豆、小豆、鹽、醬油等能利尿,但小便頻繁也不可再服用利尿藥物,更不能大瀉陽氣,反而損害陰氣。切忌食用濕面,但若食用後感到舒適,則不必忌諱。

藥物中不可服用澤瀉、茯苓、豬苓、燈心草、琥珀、通草、木通、滑石等利水藥物,這些藥物會傷及陽氣,損耗陰液。若口渴但小便不利,或閉塞不通,服用利尿藥物後症狀改善即可停止服用。忌食過鹹的食物,以免助長火邪,耗損腎水真陰。忌食辛辣食物,如蒜、韭、五辛、醋、大料、官桂、乾薑等,這些食物都會傷及元氣。若衣著單薄而感到氣短,應增添衣物,並在無風處休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