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九·腎膀胱部 (6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二十九·腎膀胱部 (6)

1. 發黃白

腎主發。經云:腎之合血也,其榮發者是也。

〔海〕,張天師草還丹,此藥久服輕身,隨風而去,如列子之乘虛也,若發白者從根而黑,如未白者永不白。有不信者,將藥拌飯與白貓吃,一月即黑。

地骨皮,生地,石菖蒲,牛膝,遠志(去心),菟絲子(酒浸三宿,炒黃),

上冬等分,為細末,煉蜜丸,如桐子大。每服三十丸,空心溫酒送下。鹽湯亦得。修制忌女人雞犬見。(此上少陰下厥陰藥也。)

〔垣〕,青絲散,補虛牢牙,黑髭鬚。

香白芷,白茯苓(各五錢),母丁香,細辛,當歸,川芎,甘草,甘松(各三錢),升麻,旱蓮草,地骨皮,生地,熟地,青鹽,破故紙(各二錢),寒水石(七錢,煅),香附米(一兩,生薑汁浸一宿,炒),何首烏(一兩),麝香(五分),高茶末

上為細末,庚日為始,背東面西擦牙,早不見日,夜不見燈,刷畢咽藥,余津潤髭,一月白者頓黑。忌食蘿蔔。

〔《本》〕治髭發黃黑。(方見牙動搖雜門方條。)

〔《草》〕李卿換白髮方云:刮老生薑皮一大升,於鐺中以文武火煎之,不得令過沸,其鐺惟得多油膩者尤佳,更不須洗刮,便以姜皮置鐺中密封固濟,勿令通氣,令一精細人守之,地色未分時,便須煎之,緩緩不得令火急,如其人稍疲,即換人看火,一伏時即成,置於瓷缽中,研極細。李方雖曰一伏時,若火候勻,至日西即藥成也。

使時以小簪腳蘸取如麻子大,先於白髮下點藥訖,然後拔之,再點,以手指熟撚之,令入肉,第四日當有黑者生,神效。

〔梅〕治年少發白,拔去白者。以白蜜塗毛孔中,即生黑髮。不生,取桐子搗汁塗上,必生黑者。

〔《千》〕療發黃。熊脂塗髮梳之,散頭入床底,伏地一食頃即出,便盡黑,不一升脂,驗。

白話文:

[發黃白]

內容如下:

腎臟主管人的毛髮。古籍記載:腎臟與血液緊密相關,其健康狀況會反映在毛髮的狀態上。

海派的張天師草還丹,長期服用能讓人身體輕盈,如列子般飄逸,對於白髮的人,能讓髮根重新轉黑;對於尚未變白的頭髮,則能防止它們變白。若有人不相信,可以將藥材混入飯中喂給白貓,一個月後它的毛髮就會變黑。

主要成分包括地骨皮、生地、石菖蒲、牛膝、遠志(去心)、菟絲子(用酒浸泡三天三夜,炒至微黃)等,所有成分等量,研磨成細末,以蜂蜜製成梧桐子大小的丸藥。每次服用三十粒,空腹時以溫酒吞服。鹽水亦可。製作過程中需避免女性或雞犬靠近。

這款藥物屬於少陰和厥陰的藥物。

垣派的青絲散,能補充虛弱,堅固牙齒,使鬍鬚及眉毛變黑。

成分有香白芷、白茯苓(各五錢)、母丁香、細辛、當歸、川芎、甘草、甘松(各三錢)、升麻、旱蓮草、地骨皮、生地、熟地、青鹽、破故紙(各二錢)、寒水石(七錢,煅燒)、香附米(一兩,用薑汁浸泡一夜,炒製)、何首烏(一兩)、麝香(五分)、高茶末。

將所有成分研磨成細末,從庚日開始,背東向西刷牙,早晨不見陽光,夜晚不見燈光,刷完牙後將藥末吞下,剩餘的唾液可用來滋潤眉毛,一個月後白髮會迅速轉黑。忌食蘿蔔。

《本草綱目》中記載了一個治療鬍鬚和頭髮黃黑的處方,詳情可參閱牙動搖雜門方條。

《草藥典籍》中李卿換白髮方記載:刮下一升老薑的皮,在鍋中以慢火煎煮,鍋子最好是有大量油脂的,煎煮過程中不需清洗或刮除,直接將薑皮放入鍋中密封,確保不漏氣,找一個細心的人負責看管,天未亮時開始煎煮,慢慢加熱不能急躁,如果看管人感到疲憊,需立即換人繼續看管,大約一個伏時即可完成,放入瓷碗中研磨至極細。李卿雖然說需要一個伏時,但只要火候均勻,到下午時分藥材就能完成。

使用時以簪子尖端沾取少量藥膏,先在白髮根部點上藥膏,然後拔掉白髮,再次點上藥膏,並用手指揉搓,讓藥膏滲入皮膚,四天後,黑色的頭髮就會長出,效果神奇。

梅派的方子,適用於年輕人白髮問題,拔除白髮後,將白蜜塗抹在毛孔中,即可長出黑髮。如果不長出,則可以取桐子搗碎成汁,塗抹在頭皮上,必然長出黑髮。

《千金方》中記載了治療頭髮黃的方法。使用熊脂塗抹頭髮並梳理,將頭髮散開放入牀底,俯臥地面一段時間後起身,頭髮就會全黑。不需一升的熊脂,效果顯著。

2. 發落不生

〔垣〕脈弦氣弱,皮毛枯槁,發脫落,黃耆建中湯主之。發脫落及臍下痛,四君子湯加熟地。

〔丹〕胡氏年十七八歲,發脫不留一莖,飲食起居如常,脈微弦而澀,輕重皆同。予曰:此厚味成熱,濕痰在膈間。又日多吃梅,酸味收濕熱之痰,隨上升之氣至於頭,蒸熏髮根之血,漸成枯槁,遂一時盡脫。遂處以補血升散之藥,用防風通聖散去芒硝,惟大黃三度酒炒,兼以四物湯酒製合和,作小劑煎,以灰湯入水頻與之。兩月餘後診其脈,濕熱漸解,停藥,淡味調養。

又二年,髮長如初而愈。

〔竹〕,滋榮散,長養髮,發落最宜。

生薑(焙乾),人參(一兩)

上細末,每用生薑一塊,切斷蘸藥末於發落處擦之,二日一次用。

〔世〕,三聖膏,治髭發脫落,能令再生。

黑附子,蔓荊子,柏子仁(各半兩)

上為末,烏雞脂和勻,搗研,干置瓦合內,封固,百日取出。塗在髭發脫處,三五日即生,自然牢壯不脫。

〔《本》〕甜瓜葉,治人無發,搗汁塗之即生。

〔《千》〕治發落不生,令長。麻子一升,熬令黑,壓油以敷頭髮上,妙。

〔《聖》〕治生眉毛。用七月烏麻花陰乾為末,生烏麻油浸,每夜敷之。烏麻即秋麻是也。

白話文:

【髮落不生】

【垣】脈象呈現弦狀且氣虛,導致皮膚毛髮枯槁,頭髮大量脫落,可用黃耆建中湯來治療。若併有髮脫及肚臍下方疼痛的情況,則可採用四君子湯加上熟地來調理。

【丹】有位姓胡的女子,年約十七八歲,她的頭髮全部脫落,一根不剩,但飲食作息仍正常。脈象微弱,呈現弦澀,無論輕重都一樣。我認為這是因為過量食用味道濃厚的食物導致體內熱氣過盛,同時伴有濕痰停留在膈肌之間。她每天吃很多梅子,酸性食物會收攏濕熱痰液,隨著身體的氣往上行至頭部,蒸騰的熱氣燻烤頭髮根部的血液,逐漸讓頭髮變得枯槁,因此頭髮一次性全掉光。於是,我開了補血並有助於散熱的藥方,使用防風通聖散去掉芒硝,其中的大黃需用酒炒三次,再搭配四物湯酒製成藥材混合,製成小劑量煎煮,並加入灰湯水頻繁服用。兩個多月後再次診察她的脈象,發現濕熱已逐漸消退,便停止服藥,改以清淡食物調養。

經過兩年的時間,她的頭髮長回原本的模樣,病情痊癒。

【竹】滋榮散,可以促進髮質健康,對於髮落的情況尤其適合。

生薑(烘焙乾燥)、人參(一兩)

將上述材料磨成細末,每次使用一小塊生薑,切片沾取藥末,然後擦在頭髮掉落的部位,每兩天使用一次。

【世】三聖膏,專治鬍鬚、頭髮脫落,能促進再生。

黑附子、蔓荊子、柏子仁(各半兩)

將這些材料磨成粉末,用烏雞脂肪和均勻,再搗研成泥,放置在瓦罐內密封,一百天後取出。塗抹在鬍鬚或頭髮脫落的地方,三五天內即可見到新生,且自然堅固不易脫落。

【本】甜瓜葉,可以治療頭髮稀疏,將其搗碎取汁,塗抹在頭皮上,能刺激頭髮再生。

【千】針對頭髮脫落無法再生的情況,有一個方法。取一升麻子,炒至黑色,榨油後塗抹在頭髮上,效果極佳。

【聖】要生長眉毛,可以採用以下方式。在七月時採集烏麻花,陰乾後磨成粉末,用生烏麻油浸泡,每晚塗抹在眉毛上。所謂烏麻,就是秋季的麻作物。

3. 二陰

〔《素》〕北方黑色入通於腎,開竅於二陰。(金匱真言論)

前陰縮縱等疾,屬肝經,病見肝部。後陰痔脫肛等疾,屬大腸腑,病見肺部。

白話文:

【二陰】

根據《黃帝內經》,北方的黑色與人體的腎臟有著直接的聯繫,並在人體的兩個私密部位(即前陰和後陰)展現其影響。

前陰部位如出現縮短或鬆弛等疾病,這通常和肝經絡有關,病情反映在肝臟的健康狀況上。而後陰部位的問題,例如痔瘡或脫肛等疾病,則通常和大腸相關,且這些病症往往能從肺部的健康狀況看出端倪。

4. 欠嚏

腎主欠嚏。經云:腎為欠為嚏是也。

運氣,欠嚏有三:

一曰寒。經云:太陽司天,寒氣下臨,心氣上從,寒清時舉,鼽嚏喜悲數欠是也。

二曰火。經云:少陽司天之政,三之氣,炎暑至,民病嚏欠是也。

三曰濕鬱其火。經云:陽明司天之政,初之氣,陰始凝,民病中熱嚏欠是也。

白話文:

這段文字談的是打噴嚏與中醫理論中腎臟功能的關係,以及不同環境條件下引起打噴嚏的原因。

在中醫學說中,認為腎臟主管打噴嚏的功能。

根據運氣學說,引起打噴嚏的原因有三種:

第一,寒冷。當太陽星君主政時,寒冷之氣下降,心臟的氣上升,寒涼的季節來臨,人們容易感到悲傷,並且頻繁地打噴嚏和哈欠。

第二,火熱。當少陽星君主政時,在第三個氣候期,酷熱的夏季到來,人們會因為火熱而打噴嚏和哈欠。

第三,濕氣鬱結引發火熱。當陽明星君主政時,在第一個氣候期,陰氣開始凝結,人們會因體內熱氣而打噴嚏和哈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