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九·陰陽臟腑部 (3)
卷之九·陰陽臟腑部 (3)
1. 調攝宜禁
艮,止也,房中之法,有艮止之義也。若艮而不止,徒自戕賊,何補益之有。竊詳《千金》之意,彼壯年貪縱者,此水之體,非向日之靜也。故著房中之法,為補益之助,此可用於質壯心靜,遇敵不動之人也。苟無聖賢之心,神仙之骨,未易為也。女法水,男法火,水能制火,一樂於與,一樂於取,此自然之理也。
若以房中為補,殺人多矣。況中古以下,風俗日婾,資稟日薄,說夢向癡,難矣哉。(婾,它候切。房中補益論)
醇酒冷飲論,醇酒之性大熱,有大毒,清香美味,即適於口,行氣和血,亦宜於體,由是飲者不自覺其過於多也。不思肺屬金,惟畏火,又畏寒,其體脆,其位高,為氣之主,為腎之母,木之夫。酒下咽,膈肺先受之,若是醇酒,理宜冷飲,過於肺,入於胃,然後漸溫,肺先得溫中之寒,可以補氣,一益也。次得寒中之溫,可以養胃,二益也。
冷酒行遲,傳化以漸,不可恣飲,三益也。古人終日百拜,不過三爵,既無酒病,亦無酒禍。今予稽之於《禮經》,則曰飲齊視冬時。飲齊,酒也。視,猶比也。冬時,寒也。參之《內經》則曰:熱因寒用,厥旨深矣。今則不然,不顧受傷,只圖取快,蓋熱飲有三樂存焉。
膈滯通快,喉舌辛美,杯行可多,不知酒性喜升,氣必隨之,痰鬱於上,溺澀於下,肺受賊邪,金體必燥,恣飲寒涼,其熱內郁,肺氣得熱,必大傷耗,其始也病淺,或嘔吐,或自汗,或瘡痍,或鼻皶,或自泄,或心脾痛,尚可發散而去之。若其久也,為病深矣,為消渴,為內疸,為肺痿,為內痔,為鼓脹,為失明,為哮喘,為勞嗽,為癲癇,又為難名之疾,倘非具眼,未易處治,可不謹乎。人言一盞冷酒,須兩盞血乃得行,酒之不可冷飲也明矣。
此齊東之語也。今參之於經,證之以理,發之為規戒,子尚以為迂耶。
賤體在病年餘,而今秋又得痢者一月,自揆不久,終獲苟安。蓋久病之後,氣血銷損,脂膏消散,當此之時,初感之證已退減,惟諸虛百損在耳。大凡藥雖參耆,亦是毒物。《內經》於「藥」字之下加「毒」字,又加「攻」字,天地間養人性命者惟谷耳。備土之德,得氣中和,故其味淡甘而性和平,大補而滲泄,乃可久食而無厭,是大有功於人者,在藥則不然矣。
不肖得安全者,自去秋得病餌藥,至冬節日便不吃藥,惟一味白粥,不吃下飯,雖鹽醬與醯醢,涓滴皆不入口,此等淡味,初亦甚難,自想此證必無他慮,但思己過,收放心,自訟自責,安心待死,既自待死,尚可吃粥,猶有可生之理。由是自解,以死不愈於淡乎。如此乃可打捱得過,此時非淡不可以和此氣血。
氣血不和,不足以復此生意。不以死在前操此心,以摧抑其怒與妄想,血氣雖欲復生,不可得也。詳玩來書,此時無病可言矣。曰煩躁,曰喘急,曰氣響,曰腹痛,曰咳嗽,曰大腑溏,曰小腑澀,皆吾兄之所自求者。平時為學,不肯先求己過而克治之,但欲妄得以遂其受用之私心,至於染病之後,又不能歸罪於己,思所以安其親之心,而盡其子職之當然者。方且操欲速之念,以極其怨尤之癡,所以怒火熾矣。
白話文:
調攝宜禁
房事需節制,如同“艮”卦所示,有停止之意。若縱慾無度,只会自损身体,毫无益处。《千金要方》中所述房中术,旨在辅助强壮、心静如水之人,并非人人适用。若非心性高洁、体质特殊之人,难以胜任。女子如水,男子如火,水能克火,阴阳调和,这是自然规律。
若以此为补益之法,反而害人无数。何况如今世风日下,体质衰弱,沉迷于此更是难上加难。
醇酒不宜冷饮,醇酒性热,毒性很大,虽然清香美味,但饮酒过量,容易伤身。肺属金,最怕火和寒,其体质脆弱,位置高,主气,为肾之母,为木之夫。酒入喉咙,先伤肺,若为醇酒,理应温饮,待酒入胃后慢慢变温,肺先得到温中之寒,可补气,一益也;其次胃得到寒中之温,可养胃,二益也;冷酒入口后缓慢吸收,不可贪杯,三益也。古人终日百拜,不过饮三杯酒,既无酒病,亦无酒祸。这与《礼记》中“饮酒如同冬天”的说法相符;《内经》亦云“热因寒用”,其理至深。如今人们不顾身体,只图痛快,热饮有三乐:膈食畅快、喉舌辛辣、杯盏不断,殊不知酒性易升,气随之上升,则痰滞于上,小便不利,肺受邪气,金体必燥;若恣饮寒凉之酒,热气内郁,肺气受热,必大伤元气,初期症状较轻,或呕吐,或自汗,或疮疡,或鼻塞,或泄泻,或心脾疼痛,尚可通过发散治疗;久之则病入膏肓,可致消渴,黄疸,肺痿,痔疮,鼓胀,失明,哮喘,咳嗽,癫痫等多种疾病,非精通医理者难以治疗,不可不谨慎。有人说,一杯冷酒需两杯血才能化解,可见冷饮伤身。
以上说法并非空穴来风,而是结合经文和道理,提出警示,并非迂腐之谈。
我身体虚弱,病了一年多,秋后又患痢疾一月有余,自知时日无多,但也勉强苟活。久病之后,气血亏损,精髓耗尽,此时虽初感症状减轻,但元气大伤。药物虽能补益,但也是毒物,《内经》中“药”字下加“毒”字,“攻”字,说明天地间养生之物唯有谷物。谷物具有滋养之德,平和中和,味道甘淡,性情平和,大补而不伤身,可以长期食用而不厌倦,对人益处良多,药物则不然。
我之所以能保全性命,是因为自去年秋天得病服药,到冬天就停止服药,只吃白粥,不吃其他饭菜,盐酱醋等调味品也一概不吃,起初觉得很困难,但想到疾病的根源在于自身,便反省自身过错,收敛心神,安心等待死亡。既然已经想通了,吃些白粥还能活下去,便继续坚持。如此才能勉强熬过去,此时唯有清淡之物才能调和气血。
气血不调,则无法恢复生机,若不死心,不能压制怒气和妄想,即使想恢复元气,也难以做到。细想来信所述,你并没有什么大病,所谓的烦躁,气喘,气响,腹痛,咳嗽,大便溏泻,小便不利,都是你咎由自取。平时不好好学习,不肯先反省自身过错,只顾满足私欲,生病之后,又不肯认错,只想着安抚家人,尽孝道,反而操之过急,怨天尤人,怒火中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