樓英

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八·陰陽臟腑部 (19)

回本書目錄

卷之八·陰陽臟腑部 (19)

1. 穴法下

關元一穴,在臍下三寸,小腸之募也。足太陰少陰厥陰三陰任脈之會。下記者,關元也。針入八分,留三呼,灸三壯至三百壯。

中極一穴,在關元下一寸,膀胱之募也,足三陰任脈之會。針入八分,留十呼,灸五壯。

曲骨一穴,在橫骨上毛際陷中,動脈應手,任脈足厥陰之會。針入二寸,灸七壯至七七壯。

右腹部中行,自臍以下至橫骨六穴。

會陰一穴,一名屏翳,在兩陰間,任脈別絡,腎脈衝脈之會。可灸三壯。

右腹部中行,在兩橫骨下至兩陰之間一穴。

幽門一穴,挾巨闕兩旁各五分,衝脈足少陰之會。針入五分,可灸五壯。

通谷一穴,在幽門下一寸,衝脈足少陰之會。針入五分,灸五壯。

陰都二穴,在通谷下一寸,衝脈足少陰之會。針入五分,灸五壯。

石關二穴,在陰都下一寸,衝脈足少陰之會。針入一寸,灸三壯。

商曲二穴,在石關下一寸,衝脈足少陰之會。針入一寸,灸五壯。

肓腧二穴,在商曲下一寸,直臍旁五分,衝脈足少陰之會。針入三分,灸五壯。

中注二穴,在肓腧下一寸,衝脈足少陰之會。針入一寸,灸五壯。

四滿二穴,在中注下一寸,衝脈足少陰之會。針入五分,灸三壯。

氣穴二穴,一名胞門,一名子戶,在四滿下一寸,衝脈足少陰之會。針入三分,灸五壯。

大赫二穴,一名陰維,一名陰關,在氣穴下一寸,衝脈足少陰之會。針入三分,灸五壯。

橫骨二穴,一名下極,在大赫下一寸,衝脈足少陰之會。針入一寸,可灸三壯。

右腹第二行二十二穴,詳幽門下,通谷上欠二穴。

不容二穴,在幽門兩旁各一寸五分,去任脈二寸,直四肋端,足陽明脈氣所發。針入五分,灸五壯。

承滿二穴,在不容下一寸,足陽明脈氣所發。針入二分,灸五壯。

梁門二穴,在承滿下一寸,足陽明脈氣所發。針入三分,灸五壯。

關門二穴,在梁門下一寸,足陽明脈氣所發。針入三分,灸五壯。

太乙二穴,在關門下一寸,足陽明脈氣所發。針入八分,灸五壯。

滑肉門二穴,在太乙下一寸,足陽明脈氣所發。針入八分,灸五壯。

天樞二穴,大腸之募也,在挾臍兩旁各二寸,足陽明脈氣所發。針入八分,留七呼,灸百壯。

外陵二穴,在天樞下一寸,足陽明脈氣所發。針入八分,灸五壯。

大巨二穴,在外陵下一寸,足陽明脈氣所發。針入五分,灸五壯。

水道二穴,在大巨下三寸,足陽明脈氣所發。針入二寸五分,灸七壯。

歸來二穴,在水道下二寸,足陽明脈氣所發。針入八分,灸五壯。

氣衝二穴,在歸來下鼠鼷上一寸,動脈應手宛宛中,足陽明脈氣所發。可灸七壯,艾炷如大麥大,禁針。

右腹第三行二十四穴。

期門二穴,肝之募也,在不容旁一寸五分,直兩乳第二肋端,足太陰厥陰陰維之會。針入四分,可灸五壯。

白話文:

穴法下

關元穴位於肚臍下三寸處,是小腸的募穴,也是足太陰、少陰、厥陰三陰經和任脈的交會穴。治療下焦病症,關元穴是主要的穴位。針刺深度八分,留針時間三個呼吸,灸三壯至三百壯。

中極穴位於關元穴下一寸處,是膀胱的募穴,也是足三陰經和任脈的交會穴。針刺深度八分,留針時間十個呼吸,灸五壯。

曲骨穴位於恥骨聯合上緣的毛髮邊緣凹陷處,脈搏跳動處可觸及,是任脈和足厥陰經的交會穴。針刺深度二寸,灸七壯至七七壯(49壯)。

右腹部中線,從肚臍往下到恥骨聯合,共有六個穴位。

會陰穴,又名屏翳穴,位於兩腿之間,是任脈的別絡和腎經、衝脈的交會穴。可灸三壯。

右腹部中線,從兩側恥骨聯合往下到兩腿之間,有一個穴位。

幽門穴位於巨闕穴(胸骨下端)兩旁各五分處,是衝脈和足少陰經的交會穴。針刺深度五分,可灸五壯。

通谷穴位於幽門穴下一寸處,是衝脈和足少陰經的交會穴。針刺深度五分,灸五壯。

陰都穴位於通谷穴下一寸處,是衝脈和足少陰經的交會穴。針刺深度五分,灸五壯。

石關穴位於陰都穴下一寸處,是衝脈和足少陰經的交會穴。針刺深度一寸,灸三壯。

商曲穴位於石關穴下一寸處,是衝脈和足少陰經的交會穴。針刺深度一寸,灸五壯。

肓腧穴位於商曲穴下一寸處,在肚臍旁側五分處,是衝脈和足少陰經的交會穴。針刺深度三分,灸五壯。

中注穴位於肓腧穴下一寸處,是衝脈和足少陰經的交會穴。針刺深度一寸,灸五壯。

四滿穴位於中注穴下一寸處,是衝脈和足少陰經的交會穴。針刺深度五分,灸三壯。

氣穴,又名胞門、子戶,位於四滿穴下一寸處,是衝脈和足少陰經的交會穴。針刺深度三分,灸五壯。

大赫穴,又名陰維、陰關,位於氣穴下一寸處,是衝脈和足少陰經的交會穴。針刺深度三分,灸五壯。

橫骨穴,又名下極,位於大赫穴下一寸處,是衝脈和足少陰經的交會穴。針刺深度一寸,可灸三壯。

右腹部第二行共有二十二個穴位,詳見幽門穴下方,通谷穴上方,缺少兩個穴位說明。

不容穴位於幽門穴兩旁各一寸五分處,距離任脈二寸,與第四肋骨末端垂直線相交,是足陽明經氣所發出的穴位。針刺深度五分,灸五壯。

承滿穴位於不容穴下一寸處,是足陽明經氣所發出的穴位。針刺深度二分,灸五壯。

梁門穴位於承滿穴下一寸處,是足陽明經氣所發出的穴位。針刺深度三分,灸五壯。

關門穴位於梁門穴下一寸處,是足陽明經氣所發出的穴位。針刺深度三分,灸五壯。

太乙穴位於關門穴下一寸處,是足陽明經氣所發出的穴位。針刺深度八分,灸五壯。

滑肉門穴位於太乙穴下一寸處,是足陽明經氣所發出的穴位。針刺深度八分,灸五壯。

天樞穴是大腸的募穴,位於肚臍兩旁各二寸處,是足陽明經氣所發出的穴位。針刺深度八分,留針時間七個呼吸,灸百壯。

外陵穴位於天樞穴下一寸處,是足陽明經氣所發出的穴位。針刺深度八分,灸五壯。

大巨穴位於外陵穴下一寸處,是足陽明經氣所發出的穴位。針刺深度五分,灸五壯。

水道穴位於大巨穴下三寸處,是足陽明經氣所發出的穴位。針刺深度二寸五分,灸七壯。

歸來穴位於水道穴下二寸處,是足陽明經氣所發出的穴位。針刺深度八分,灸五壯。

氣衝穴位於歸來穴下,鼠蹊部上緣一寸處,脈搏跳動處可觸及,是足陽明經氣所發出的穴位。可灸七壯,艾炷大小如大麥粒,禁止針刺。

右腹部第三行共有二十四個穴位。

期門穴是肝的募穴,位於不容穴旁一寸五分處,與第二肋骨末端垂直線相交,是足太陰、厥陰經和陰維脈的交會穴。針刺深度四分,可灸五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