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二十七·肺大腸部 (8)
卷之二十七·肺大腸部 (8)
1. 舌喑
〔丹〕一男子年三十五歲,因連日勞倦,發啖,發為瘧疾,醫與瘧藥,三發後變為發熱,舌短,言語不辨,喉間痰吼有聲,診其脈洪數似滑,遂以獨參湯加竹瀝兩蚶殼許,兩服後吐膏痰三塊,舌本正而言可辨,餘證未退,遂煎人參黃耆湯服,半月而諸證皆退,粥食調補兩月,方能起立。
人舌短言語不辨,乃痰涎閉塞舌本之脈而然。嘗治一中年男子傷寒身熱,師與傷寒藥五帖,日後變神昏而喑,遂作體虛有痰治之。人參五錢,黃耆、白朮、當歸、陳皮各一錢,煎湯入竹瀝、薑汁飲之。十二日,其舌始能語得一字。又服之半月,舌漸能轉運言語,熱除而痊。
白話文:
一位三十五歲的男子因連日勞累,患上瘧疾,醫生開了瘧疾藥,服藥三次後,病情轉為發燒,舌頭變短,言語不清,喉嚨裡痰聲嘶啞。醫生診斷他的脈象洪數而滑,便開了獨參湯加竹瀝,服藥兩次後,吐出三塊濃痰,舌頭也恢復正常,能說清楚話了。但其他症狀還沒消失,於是又開了人參黃耆湯,服藥半個月後,所有症狀都消失了。他吃粥調養了兩個月才恢復健康。
人舌頭變短、言語不清,是因為痰涎堵塞舌根的經脈造成的。曾經治療一位中年男子傷寒發燒,醫生開了五帖傷寒藥,後來病人變得神志不清且無法說話,醫生判斷他是體虛有痰,便開了人參、黃耆、白朮、當歸、陳皮各一錢,煎湯加竹瀝和薑汁飲。服藥十二天後,他的舌頭終於能發出一字。又服藥半個月後,舌頭逐漸可以靈活轉動說話,發燒也退了,病好了。
蓋足少陰脈挾舌本,脾足太陰之脈連舌本,手少陰別系舌本,故此三脈虛則痰涎乘虛閉塞其脈道,而舌不能轉運言語也。若此三脈亡血,則舌無血營養而喑。經云:刺足少陰脈,重虛出血,為舌難以言。又云:刺舌下中脈太過血出不止為喑。治當以前方加補血藥也。又嘗治一男子五十餘歲,嗜酒吐血桶許,後不食,舌不能語,但渴飲水。
脈略數,與歸、芎、芍、地各一兩,朮、參各二兩,陳皮一兩半,甘草二錢,入竹瀝、童便、薑汁,至二十餘帖能言。若此三脈,風熱中之,則其脈弛縱,故舌亦弛縱,不能轉運而喑。風寒客之,則其脈縮急,故舌強舌卷而喑,治在中風半身不收求之也。
白話文:
足少陰經、脾足太陰經、手少陰經都與舌頭根部相連,當這三條經脈虛弱時,痰液就會趁虛而入,阻塞經絡,導致舌頭無法靈活轉動而失語。若這三條經脈失血,則舌頭缺少血液滋養也會導致失語。古書記載,刺足少陰經,若過度出血,會導致舌頭難以說話;刺舌下中脈,若過度出血也會導致失語。治療失語,應當在原方基礎上加補血藥物。曾經治療過一位五十多歲的男子,他嗜酒吐血不止,之後拒絕進食,舌頭不能說話,只渴飲水。我用脈略數、歸、芎、芍、地黃各一兩,朮、參各二兩,陳皮一兩半,甘草二錢,加上竹瀝、童便、薑汁,二十多帖藥後,他便能說話了。如果這三條經脈受到風熱侵襲,則經脈會變得鬆弛,舌頭也會鬆弛,無法靈活轉動而失語。若受到風寒侵襲,則經脈會收縮,舌頭也會僵硬捲曲而失語,治療方法應參照中風半身不遂的治療方法。
針灸,喑有二治:
其一取脾。經云:脾足太陰之脈,是動,則病舌本強,視盛虛熱寒陷下取之也。
其二取心。經云:手太陰之別,名曰通里,去腕一寸五分,別而上行,入於心中,系舌本,虛則不能言,取之掌後一寸是也。
心脈澀甚為喑。(全文見虛實法。)
〔《素》〕心脈搏堅而長,當病舌卷不能言。(脈要精微論)
白話文:
關於針灸治療失語症的兩種方法:
第一種方法:取脾
經書上說:「脾經是足太陰經脈,與舌頭的運動相關。因此,當舌頭僵硬無力、視覺模糊,或是出現虛熱、寒邪入下焦的情況時,就應該針灸脾經。」
第二種方法:取心
經書上說:「手太陰經脈的分支,叫做通里穴,位於手腕上緣向上1.5寸處,分出後向上行進,進入心臟,與舌頭根部相連。當身體虛弱無法說話時,就應該針灸這個穴位,它位於手掌後緣向上1寸處。」
如果心脈非常緊澀,則會導致失語症。 (詳細內容請參閱虛實法)
〔《素問》〕: 如果心脈搏動堅硬且時間較長,患者就會出現舌頭捲曲不能說話的情況。 (《脈要精微論》)
2. 喉喑
〔丹〕俞繼道遺精,誤服參、耆及升浮劑,遂氣壅於上焦而喑,聲不出。用童便浸香附,為末調服,而疏通上焦以治喑。又用蛤粉、青黛為君,黃柏、知母、香附佐之為丸,而填補下焦以治遺,十餘日良愈。(本草言童便主久嗽失音,故治喑多用童便,由童便能降火故也。)出聲音方。
訶子炮去核,木通各一兩,甘草半兩,用水三升,煎至升半,入生薑、地黃汁一合,再煎數沸,放溫,分六服,食後,日作半料。(訶子治逆氣,破結氣。木通通利九竅,治肺癰甚當。)
白話文:
在古代醫術中,有個名叫俞繼道的人,他因為錯誤地服用人參、鹿茸和一些提升身體的藥物,導致他的胸部被堵塞,發不出聲音來。
為瞭解決這個問題,人們讓他喝童子尿浸泡過的香附,並將其研磨成粉末來服用,這可以幫助疏通胸部的堵塞,讓聲音得以恢復。
接著,人們使用蛤粉和青黛作為主要成分,加上黃柏、知母和香附來輔助,製成丸狀藥物,以補充下身的能量,並治療遺精的問題。經過十多天的療程,他完全康復了。
根據草藥的說法,童子尿對於長期咳嗽和聲音沙啞有很好的效果,因此在治療聲音問題時,常常用到童子尿,這是因為它能降火的原因。
以下是一個聲音治療的配方:
-
為了治療反胃和腸胃積聚的問題,取訶子一兩(去除果核)、木通一兩、甘草半兩,加入三升水煮沸,再加入一合生薑汁和地黃汁,再次煮沸,待溫熱後分六次服用,每次在飯後,每天服用一半的量。
-
訶子能治療反胃和積聚的問題;木通能暢通全身的管道,對肺部疾病特別有效。
〔河〕,訶子湯,治失音不能言語。
訶子(四個,半生半炮),桔梗(一兩,半生半炙),甘草(二寸,半炙半生)
上為細末,每服二錢,童便一盞,水一盞,煎五七沸,溫服。甚者不過三服愈。(桔梗通利肺氣,訶子泄肺導氣,童便降火甚速。)
一方,桔梗三兩,大訶子四個,甘草二兩,炮製皆同。每服一錢匕,入砂糖一小塊,不入童便,獨用水五盞,煎至三盞,時時細呷,一日服盡,其效甚速。
〔海〕,發聲散,治咽喉語聲不出。
白話文:
治療失音不能言語,可以用訶子湯。將四個訶子,一半生一半烤熟,一兩桔梗,一半生一半烤熟,以及二寸甘草,一半生一半烤熟,研磨成細末。每次服用二錢,用一盞童尿和一盞水煎煮五到七沸,溫熱服用。病情嚴重者,最多服用三次即可痊癒。桔梗能通利肺氣,訶子能泄肺導氣,童尿能快速降火。
另一個方子是用三兩桔梗,四個大訶子,二兩甘草,炮製方法相同。每次服用一錢匕,加入一小塊砂糖,不用童尿,單用水五盞煎煮至三盞,慢慢細啜,一天服用完畢,療效很快。
治療咽喉語聲不出,可以用發聲散。
栝蔞皮(銼),白殭蠶(去頭),甘草(各等分。俱各炒黃)
上細末,每三錢,溫酒調下,或生薑自然汁調下。用五分,綿裹噙化。咽津亦得,不拘時候,日兩三服。
〔《肘》〕治卒失音咽不出。陳皮五兩,水三升,煮取一升,去渣,頓服。
〔羅〕,玉粉丸,治冬月寒痰結,咽喉不利,語聲不出。
半夏(洗,五次),草烏(一字炒),桂(一字)
上為細末,生薑汁浸餅為丸,如雞豆大,每服一丸,至夜含化。多年不愈,亦有效。《黃帝針經》中說,寒氣客於會厭,卒然而啞,此藥主之。
白話文:
將栝蔞皮磨成粉末,與白殭蠶(去掉頭部)、甘草等量,一起炒至黃色,再研磨成細粉。每次取三錢,用溫酒或生薑汁調服,也可以用五分藥粉,用棉布包裹含化,咽下唾液,不拘時間,每天服兩到三次。
另外,陳皮五兩,加水三升煮至一升,去渣後一次喝下,可以治療突然失聲無法發聲。
玉粉丸可以用來治療冬天寒痰阻塞,咽喉不適,無法說話的症状。
將半夏洗淨五次,與草烏(炒至一字)、桂枝(炒至一字)一起研磨成細粉,用生薑汁浸泡餅乾做成丸藥,大小如雞豆,每次服一丸,晚上含化。即使多年不愈,也有一定效果。根據《黃帝針經》記載,寒氣入侵會厭,突然失聲,此藥可以治療。
〔丹〕,蛤蚧丸,治肺間邪氣,胸中積血作痛,失音,並治久咳失音。
蛤蚧(一對,去嘴足,溫水浸去膜,颳了血脈,用好醋炙),訶子(煨,去核),阿膠(炒),生地,麥門冬(去心),北細辛(去苗),甘草(炙。各半兩),
上為末,煉蜜丸,如棗大。每服一丸,含化,食後。
〔《千》〕治暴嗽失音,語不出方。
杏仁(研如泥),薑汁,砂糖,白蜜(各一升),五味,紫菀(各三兩),通草,貝母(各四兩),桑白皮(五兩),
白話文:
蛤蚧丸能治肺部邪氣,胸腔積血疼痛,失聲,也能治療久咳失聲。
製作方法:蛤蚧一對,去除嘴巴和腳,用溫水浸泡去除膜,刮去血脈,用醋炙烤;訶子煨熟去核;阿膠炒熟;生地、麥門冬去心;北細辛去苗;甘草炙烤,以上各半兩。
將所有藥材研磨成粉末,用煉蜜做成丸子,大小如棗子。每次服用一丸,含化,飯後服用。
另外,杏仁研磨成泥,與薑汁、砂糖、白蜜(各一升)、五味、紫菀(各三兩)、通草、貝母(各四兩)、桑白皮(五兩)混合,可以治療突然發生的咳嗽失聲,無法說話的情況。
上㕮咀,以水九升,煮五味、紫菀、通草、貝母、桑白皮,取三升,去渣,納杏仁泥,薑汁、蜜糖和攪,微火煎取四升,初服三合,日再夜一,後稍加。
通聲膏方
五味,款冬花,通草(各三兩),人參,細辛,桂心,青竹皮,菖蒲(各二兩),杏仁(一升),白蜜(二斤),棗膏,薑汁(一升),酥(五升),
上㕮咀,以水五升,微火煎三上三下,去渣,納薑汁、棗膏、酥、蜜煎令調和,酒服如棗大二丸。
白話文:
上等的草藥研磨,使用九升的水來煮五種材料、紫菀、通草、貝母、桑白皮,煮至得到三升的濃縮液,然後過濾掉殘渣,加入杏仁泥、薑汁、蜂蜜,以小火煎煮至四升。初次服用時,每次量為三分,每日兩次,晚上一次,之後可以逐漸增加份量。
【通聲膏方】
使用五味子、款冬花、通草(各三兩)、人參、細辛、桂心、青竹皮、菖蒲(各二兩)、杏仁(一升)、白蜜(二斤)、棗膏、薑汁(一升)、酥(五升)。
以上材料研磨後,使用五升的水,以小火煎煮三次,每次三十分鐘,過濾掉殘渣,加入薑汁、棗膏、酥、蜜,以小火煎煮至調和,用酒來調製成如棗子大小的丸子,每次服用兩顆。
〔丹〕咳嗽聲嘶者,此血虛受熱也。用青黛、蛤粉,蜜調服之。
〔世〕失音。槐花,瓦上炒令香熟,於地上出火毒,三更後,床上仰臥,隨意服,亦治咯血。
〔《千》〕風寒之氣客於中,滯而不發,故喑不能言。
〔盂〕人患卒啞。杏仁三分,去皮尖熬,另研桂一分如泥,和取杏核大,綿裹含,細細嚥之,日五夜三。
〔丹〕治失音。以桂末著舌下咽津妙。(《千金》、《斗門》、《食忌》、《聖惠方》同。)治風冷失音,以紫梗荊芥根一兩,研汁入酒相和,溫飲半盞,服無時。(《聖惠方》)
白話文:
咳嗽聲音嘶啞,這是血虛受熱導致的。可以用青黛和蛤粉,用蜂蜜調和服用。
失音症。槐花用瓦片炒至香熟,在地上放涼去除火毒,三更後,躺在床上仰臥,隨意服用,也能治療咯血。
風寒之氣停留在體內,阻塞不發,所以會導致失聲無法說話。
患有突然失聲的人。杏仁三分,去除皮尖熬煮,另外研磨桂皮一分成泥,混合成杏核大小,用棉花包裹含在口中,慢慢吞嚥,每天五次,每晚三次。
治療失音症。將桂皮研磨成粉末,放在舌頭底下含著,吞嚥唾液,效果很好。(《千金方》、《斗門方》、《食忌》、《聖惠方》記載相同。)治療風寒引起的失音症,用紫梗(荊芥根)一兩,研磨成汁加入酒中混合,溫熱飲用半盞,可以隨時服用。(《聖惠方》)
〔《聖》〕治風冷失音,咽喉不利。以蘘荷根二兩絞汁,酒一大盞,相和令勻,不計時候,溫服半鍾。
〔孫〕內侍曹都使,新造一宅落成,遷入經半月,飲酒大醉,臥起失音不能語。召孫至,診曰:因新宅故得此疾耳,半月當愈。但服補心氣薯蕷丸,治濕用細辛、川芎,又十日其病漸減,二十日全愈。曹既安,見上問誰醫。曰:孫兆郎中。
上乃召問曰:曹,何疾也?對曰:凡新宅,壁土皆濕,地亦陰多,人乍來陰氣未散,曹心氣素虛,飲酒至醉,毛竅皆開,陰濕之氣從而入乘心經,心經既虛,而濕氣又乘之,所以不能語,臣先用薯蕷丸使心氣壯,然後以川芎、細辛,又去濕氣,所以能語也。
白話文:
《聖濟總錄》記載,治療風寒導致失音、喉嚨不利的方子是:取蘘荷根兩錢,絞汁,加入一酒盞酒,混合均匀,不分时间,溫溫地服用半碗。
孫思邈在《備急千金要方》中記載,内侍曹都使新造了一栋宅子,搬进去半个月后,饮酒醉倒,醒来后就失声不能说话。孙思邈诊断后说,这是因为新宅导致的,半个月后就会好。他给曹都使服用补心气的薯蕷丸,并用细辛、川芎治疗湿气。十天后,曹都使的病情逐渐减轻,二十天后完全康复。曹都使恢复后,见了皇帝,问是谁治好的。皇帝便召问曹都使,问他得了什么病。曹都使说,新宅的墙壁和地面都潮湿,阴气很重,人刚来的时候,阴气还没有散去,而他本身心气虚弱,又喝醉了酒,毛孔都打开了,阴湿之气就趁机侵入心经。心经虚弱,再加上湿气的侵袭,所以就说不出话来。我一开始用薯蕷丸来补益心气,然后用川芎、细辛去除湿气,所以他才能够说话了。
運氣,喑有二:
一曰熱助心實。經云:少陰之復,暴喑,治以苦寒是也。
二曰寒攻心虛。經云:歲火不及,寒乃大行,民病暴喑,治以鹹溫是也。
狐惑聲啞,其證默默欲眠,目不能閉,起居不安是也。(治法見傷寒。)
〔《靈》〕黃帝問於少師曰:人之卒然憂恚,而言無音者,何道之塞,何氣出行,使音不彰?願聞其方。少師答曰:咽喉者,水穀之道也。喉嚨者,氣之所以上下者也。會厭者,聲音之戶也。口唇者,音聲之扇也。舌者,音聲之機也。懸雍垂者,音聲之關也。頏顙者,分氣之所泄也。
橫骨者,神氣所使主發舌者也。故人之鼻洞涕出不收者,頏顙不開,分氣失也。是故厭小而疾薄,則發氣疾,其開闔利,其出氣易,其厭大而厚,則開闔難,其氣出遲,故重言也。人卒然無音者,寒氣客於厭,則厭不能發,發不能下至,其開闔不致,故無音。黃帝曰:刺之奈何?岐伯曰:足之少陰,上繫於舌,絡於橫骨,終於會厭,兩瀉其血脈,濁氣乃闢。會厭之脈,上絡任脈,取之天突,其厭乃發也。
白話文:
運氣,喑有二:
一曰熱助心實。 經書上說:「少陰經的復脈症狀,會突然失聲,要用苦寒之藥治療。」
二曰寒攻心虛。 經書上說:「如果一年中火氣不足,寒氣就會盛行,百姓會突然失聲,要用鹹溫之藥治療。」
狐惑聲啞, 它的症狀是沉默想要睡覺,眼睛無法閉合,起居不安。 (治療方法請見傷寒篇)
〔《靈樞》〕 黃帝問少師說:人突然憂慮憤怒,就說話沒有聲音,這是什麼通道阻塞了?什麼氣體不能運行,導致聲音不清晰?請您告訴我治療方法。
少師回答說:咽喉是水穀經過的地方,喉嚨是氣體上下運行的通道。會厭是聲音的門戶,口唇是聲音的扇子,舌頭是聲音的機關,懸雍垂是聲音的關口,頏顙是分氣泄出的地方。
橫骨是神氣使令發舌的地方。所以人鼻子流鼻涕止不住,頏顙打不開,就是分氣失調。因此會厭小而薄,發氣就快,開闔靈活,氣體容易出來,會厭大而厚,開闔就難,氣體出來就慢,所以說話重濁。人突然沒有聲音,是因為寒氣侵入會厭,會厭就無法發聲,發聲也無法向下傳達,開闔不順暢,所以就沒有聲音了。
黃帝問:要如何用針灸治療?
岐伯回答:足少陰經向上連接舌頭,與橫骨相連,最終到達會厭,在兩側瀉血脈,濁氣就能去除。會厭的經脈向上連接任脈,可以在天突穴取穴,這樣會厭就能發聲了。
(夏恚無言篇)
厥氣走喉而不能言,手足清,大便不利,取足少陰。(雜病篇,厥氣者,逆氣也,足少陰脈循喉嚨,又挾舌本,故取之。)
針灸,喑有三法:
其一取足少陰。上二段經文是也。
其二取足陽明。經云:足陽明之別,名曰豐隆,去踝八寸,別走太陰,下絡喉嗌,其病氣逆,則喉痹卒喑,取之所別是也。予治一男子四十九歲,久病痰嗽,忽一日感風寒,食酒肉,遂厥氣走喉,病暴喑,與灸足陽明豐隆二穴各三壯,足少陰照海穴各一壯,其聲立出,信哉聖經之言也。
仍用黃芩降火為君,杏仁、陳皮、桔梗瀉厥氣為臣,訶子泄逆,甘草和元氣為佐,服之良愈。
白話文:
如果一個人突然不能說話,手腳冰冷,大便不順暢,可以針灸足少陰經。因為這種情況是逆氣上衝,而足少陰經經過喉嚨,也連接著舌頭根部。
針灸治療失聲有三個方法:
第一個方法是針灸足少陰經,上面兩段文字就是這個方法。
第二個方法是針灸足陽明經。經書上說,足陽明經的分支叫做豐隆穴,位於腳踝上八寸,它和足太陰經相連,向下通到喉嚨。如果逆氣上衝,就會導致喉嚨閉塞,突然失聲,所以針灸豐隆穴可以治療這種病症。我曾經治療過一位四十九歲的男子,他長期咳嗽痰多,突然有一天受了風寒,喝了酒吃了肉,就出現了逆氣上衝喉嚨,突然失聲。我給他針灸了足陽明經豐隆穴各三壯,足少陰經照海穴各一壯,他的聲音馬上就恢復了,這證明了經書上的記載是正確的。
之後,我還用黃芩清熱降火作為主藥,杏仁、陳皮、桔梗瀉掉逆氣,訶子泄去逆氣,甘草調和元氣作為輔藥,服藥後病人就完全康復了。
其三取手陽明。經云:暴喑氣哽,取扶突與舌本出血。舌本,廉泉穴也。
〔《甲》〕喑不能言,合谷及湧泉、陽交主之。
〔桑〕卒暴失音:神門、湧泉。
〔《甲》〕食飲善嘔,不能言,通谷主之。暴喑氣哽,喉痹咽痛不得息,飲食不下,天鼎主之。喑不能言,期門主之。暴喑不能言,支溝主之。
白話文:
第三種方法是取手陽明經。經書記載,突然失聲、氣哽,要取扶突穴和廉泉穴,廉泉穴就是舌根。
另外,失聲不能說話,可以取合谷穴、湧泉穴和陽交穴。
突然失聲,可以取神門穴和湧泉穴。
飲食容易嘔吐,不能說話,可以取通谷穴。突然失聲、氣哽、喉嚨阻塞疼痛無法呼吸、飲食難下,可以取天鼎穴。失聲不能說話,可以取期門穴。突然失聲不能說話,可以取支溝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