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八·陰陽臟腑部 (13)
卷之八·陰陽臟腑部 (13)
1. 穴法下
右面部第三行,直目瞳子上至眉上二穴。(足少陽。)
承泣二穴,在目下七分直目瞳子陷中,蹺脈任脈足陽明之會。可灸二壯,不可針。
四白二穴,在目下二寸,足陽明脈氣所發。可灸七壯,針入三分。
巨髎二穴,在俠鼻孔旁八分,直目瞳子,蹺脈足陽明之會。針入三分,可灸七壯。
地倉二穴,在俠口吻旁四分,如近下有脈微動者是,蹺脈手足陽明之會。針入三分,可灸二七壯。
大迎二穴,在曲頷前一寸三分,骨陷中動脈是,足陽明脈氣所發。針入三分,留七呼,可灸三壯。
右面第三行,直目瞳子下至大迎骨空十穴。(足陽明。)
本神二穴,在曲差旁一寸五分,直耳上入髮際,足少陽陽維之會。針入五分,可灸三壯。
絲竹空二穴,在眉後陷中,足少陽脈氣所發。不可灸,針入三分,留三呼。
右面第四行,直目銳眥上髮際四穴。(手足少陽。)
瞳子髎二穴,在目外去眥五分,手太陽手足少陽之會。可灸三壯,針入三分,或云禁灸。
顴髎二穴,面鳩骨下廉銳骨端陷中,手少陽太陽之會。針入三分。
右面第四行,直目銳眥後下顴骨下廉四穴。(手足少陽手太陽。)
頭維二穴,在額角,入髮際,本神旁一寸五分,足少陽陽明脈之會。針入二分,禁灸。
禾髎二穴,在耳銳發下橫動脈,手少陽脈氣所發。針入七分,可灸三壯。
客主人二穴,在耳前起骨上廉,開口有空動脈宛宛中,足陽明少陽之會。可灸七壯。若針必側臥,張口取之。禁針深。上關若刺深,令人欠而不得㰦;下關若久留針,即㰦而不得欠,牙關急。
耳門二穴,在耳前起肉當耳缺者。針入三分,留三呼,可灸三壯。
聽會二穴,在耳前陷中,上關下一寸動脈宛宛中,張口得之,手少陽脈氣所發。針入七分,留三呼,可灸五壯至二七壯止。
下關二穴,在客主人下耳前動脈下廉,合口有空,開口即閉,閉口有穴,足陽明少陽之會。針入四分,不可灸。
右側面部在耳前十二穴,頭維居上,禾髎、客主人次之,耳門又次之,聽會又次之,下關居下。
聽宮二穴,在耳中珠子大如赤小豆,手足少陽手太陽三脈之會。針入三分,可灸三壯。
右側面部在耳中二穴。
頰車二穴,在耳下曲頰端近前陷中,足陽明脈氣所發,側臥開口取之。針入四分,灸七壯至七七壯止。
右側面部在耳下者二穴。
天突一穴,在頸結喉下四寸宛宛中,陰維任脈之會。針五分,留三呼,得氣即瀉,灸三壯。
右頸項中一穴。
人迎二穴,在頸大脈動應手挾結喉兩旁一寸五分,仰而取之,以候五臟氣,足陽明脈氣所發。不可灸,針入四分,針過深則殺人。
水突二穴,在頸大筋前直人迎下氣舍上,足陽明脈氣所發。針入三分,可灸三壯。
氣舍二穴,在頸直人迎下天突陷中,足陽明脈氣所發。針入三分,可灸五壯。
白話文:
穴法下
右臉頰第三排,從瞳孔直線上移到眉毛上方,共有兩個穴位。(足少陽經)
承泣穴位於眼睛下方七分,瞳孔直線的凹陷處,是蹺脈、任脈、足陽明經的交會點。可以灸兩壯,不可針刺。
四白穴位於眼睛下方二寸,是足陽明經脈氣的起始點。可以灸七壯,針刺深度三分。
巨髎穴位於鼻孔旁邊八分,瞳孔直線上,是蹺脈、足陽明經的交會點。針刺深度三分,可以灸七壯。
地倉穴位於嘴角旁邊四分,如果附近有微弱的脈搏跳動,就是蹺脈、手足陽明經的交會點。針刺深度三分,可以灸二到七壯。
大迎穴位於下顎骨彎曲處前方一寸三分,骨頭凹陷處有脈搏跳動,是足陽明經脈氣的起始點。針刺深度三分,留針七個呼吸,可以灸三壯。
右臉頰第三排,從瞳孔直線向下到位於大迎穴的骨頭凹陷處,共有十個穴位。(足陽明經)
本神穴位於耳後曲骨旁一寸五分,沿直線向上至髮際,是足少陽經與陽維脈的交會點。針刺深度五分,可以灸三壯。
絲竹空穴位於眉毛後方的凹陷處,是足少陽經脈氣的起始點。不可灸,針刺深度三分,留針三個呼吸。
右臉頰第四排,從瞳孔外側直線向上到髮際,共有四個穴位。(手足少陽經)
瞳子髎穴位於眼角外側五分,是手太陽經與手足少陽經的交會點。可以灸三壯,針刺深度三分,也有人說禁灸。
顴髎穴位於面頰骨下緣銳骨末端的凹陷處,是手少陽經與手太陽經的交會點。針刺深度三分。
右臉頰第四排,從眼角外側直線向下到顴骨下緣,共有四個穴位。(手足少陽經、手太陽經)
頭維穴位於額角,髮際內,本神穴旁一寸五分,是足少陽經與陽明經的交會點。針刺深度二分,禁灸。
禾髎穴位於耳尖髮際下方,橫向脈搏跳動處,是手少陽經脈氣的起始點。針刺深度七分,可以灸三壯。
客主人穴位於耳前方骨骼上緣,開口時有空隙,脈搏跳動明顯處,是足陽明經與少陽經的交會點。可以灸七壯。如果需要針刺,必須側臥,張口取穴。禁止針刺過深。上關穴如果針刺過深,會導致張口困難;下關穴如果留針時間過長,會導致閉口困難,牙關緊閉。
耳門穴位於耳前方,耳輪前方的凹陷處。針刺深度三分,留針三個呼吸,可以灸三壯。
聽會穴位於耳前方凹陷處,上關穴下方一寸,脈搏跳動明顯處,張口才能找到穴位,是手少陽經脈氣的起始點。針刺深度七分,留針三個呼吸,可以灸五到七壯。
下關穴位於客主人穴下方,耳前方脈搏跳動處下緣,閉口時有凹陷,張口則凹陷消失,是足陽明經與少陽經的交會點。針刺深度四分,不可灸。
右臉頰耳前方共有十二個穴位,由上至下依次是:頭維、禾髎、客主人、耳門、聽會、下關。
聽宮穴位於耳屏內側,大小如赤豆,是手足少陽經與手太陽經的交會點。針刺深度三分,可以灸三壯。
右臉頰耳內共有兩個穴位。
頰車穴位於耳垂下方,下顎骨後緣的凹陷處,是足陽明經脈氣的起始點,側臥張口取穴。針刺深度四分,灸七到四十九壯。
右臉頰耳下共有兩個穴位。
天突穴位於頸部,喉結下方四寸,是陰維脈與任脈的交會點。針刺深度五分,留針三個呼吸,得氣後瀉法,灸三壯。
右頸項部有一個穴位。
人迎穴位於頸部,大血管跳動明顯處,喉結兩旁一寸五分,仰臥取穴,用於診斷五臟氣息,是足陽明經脈氣的起始點。不可灸,針刺深度四分,針刺過深會危及生命。
水突穴位於頸部,大筋前方,人迎穴下方,氣舍穴上方,是足陽明經脈氣的起始點。針刺深度三分,可以灸三壯。
氣舍穴位於頸部,人迎穴下方,天突穴凹陷處,是足陽明經脈氣的起始點。針刺深度三分,可以灸五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