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八·陰陽臟腑部 (8)
卷之八·陰陽臟腑部 (8)
1. 穴法上
腎,黑(陰谷,水合。),腐(復溜,金經。),咸(太谿,土俞。),呻(然谷,火滎。),液(湧泉,木井。)
夫天元法者,謂之五化疊元。當從其首系其數。首者寅方春也,在人為肝,是從東方順天輪數,至所主之處,計從幾數,卻於所受病一方倒疊回去,數至依前數盡處。便於受病一方穴內,瀉所主之方來路穴也,不得於所主之方內經中瀉之,勿誤。假如病者聞香臭二者,心主五臭也,入脾為香臭。
從東數至所主之處,所主五臭者心也,東一南二,計得二數。卻當於受病之方倒疊回去,脾一心二,元數二也,是數至心。心者滎火也,當於受病之方內瀉滎火,是從脾經瀉大都是也。或曰何以倒疊數?對曰:此從地出為天輪所載,右遷於天,不當於所顯之處治之,此舟行岸移之意也。
上天元圖,乃海藏發明扁鵲七十四難之義,但心腧五穴,不合經旨。按《內經》言心臟堅固,邪弗能容,故手少陰獨無腧,其外經病而臟不病者,獨取其經於掌後銳骨之端,其餘脈出入屈折,其行之徐疾,皆如手少陰心主之脈行也。故諸邪之在心者,皆在心之包絡也。今圖中列心五邪,曰赤焦苦言汗者,皆當在心包絡所受,而不列心包絡中衝、勞宮、大陵、間使、曲澤五穴,反列手少陰少府、少衝、少海、神門、靈道五穴,為未得也。
〔《難》〕五臟六腑,各有井滎俞經合,皆何所主?然,經言所出為井,所溜為滎,所注為腧,所行為經,所入為合。井主心下滿,滎主身熱,腧主體重節痛,經主喘咳寒熱,合主氣逆而泄,此五臟六腑其井滎俞經合所主病也。
地元圖(六十八難曰:元證脈合,復生五象。)
井(心下滿),膽(元證),身熱,體重節痛,喘咳寒熱,逆氣(泄)
滎(身熱),心下滿(小腸),元證,體重,寒熱,逆氣
俞(體重節痛),心下滿(胃),身熱,元證,寒熱,逆氣
經(喘咳寒熱),心下滿(大腸),身熱,體重,元證,逆氣
合(逆氣而泄),心下滿(膀胱),身熱,體重,寒熱,元證
假令膽病,善潔面青善怒,(元證。)得弦脈,(脈合。)又病心下滿。(當刺膽井。)如見善潔面青善怒,脈又弦,又病身熱,(當刺膽滎。又病體重節痛。(當刺膽俞。)如見善潔面青善怒,脈又弦,又病喘咳寒熱,(當刺膽合。又病逆氣而泄。(宜刺膽俞合。)余經例仿此。
假令肝經溲淋便難轉筋,春刺井,夏刺滎,季夏刺腧,秋刺經,冬刺合,此是斷五邪之原。
陰陽例即人元圖
陰陽者,子午也,謂滎合水火之稱,名曰陰陽也,十二經皆有之,或感得父氣,或感得母氣而病焉。子午者乾坤,乾坤包六子,六子附乾坤也。故七十難云:春夏各致一陰,秋冬各致一陽。春夏刺井滎,秋冬刺經合,是各致一陰一陽之義。亦謂井經近乎子午,然,當微瀉其井,大瀉其滎,微補其經,大補其合,或補或瀉反作,是寒則留之,熱則疾之,故微大補瀉以應之。春食涼,夏食寒,秋食溫,冬食熱。
白話文:
穴法上
腎經的五個穴位分別與五臟相對應:陰谷穴屬水,復溜穴屬金,太谿穴屬土,然谷穴屬火,湧泉穴屬木。
天元法,指的是五運六氣的循環變化。推算方法是從木(肝)開始,順著五行相生的順序(木火土金水)計算,直到到達與所患疾病相關的臟腑。然後,從該臟腑逆推回患病臟腑,計算所得到的數字,即為需要治療的穴位。治療時,應在患病臟腑對應的經絡上瀉其相關的穴位,而不是在所屬臟腑的經絡上瀉穴,避免錯誤。例如,病人聞到香臭,心主五臭,而香臭入脾,因此從木(肝)開始順數,到心(火)共兩個數,然後逆推回脾,也是兩個數,因此應在脾經上瀉滎火穴位(大都)。之所以要逆推,是因為這是從地到天的運行規律,如同船行岸移。
天元圖是根據扁鵲的醫案所作,但心臟的五個穴位與經絡理論不符。《內經》認為心臟堅固,邪氣不易侵入,因此手少陰心經沒有腧穴,只有當外經生病而臟腑未病時,才取其經絡上的穴位(在掌後銳骨之端)。其他經絡的氣血運行,都與手少陰心經相似。所以,心臟的疾病,都表現在心包絡上。圖中列出心的五個病症,都應在心包絡上治療,而不應在心包絡的穴位(中衝、勞宮、大陵、間使、曲澤)上治療,反而列出心經的穴位(少府、少衝、少海、神門、靈道),是不正確的。
《難經》中記載,五臟六腑各有井、滎、俞、經、合五個穴位,分別主治不同的疾病。井穴主治心下滿,滎穴主治身熱,俞穴主治體重節痛,經穴主治喘咳寒熱,合穴主治氣逆而泄。
地元圖(根據《難經》六十八難記載)
井穴主治心下滿,膽經元證(病症), 身熱,體重節痛,喘咳寒熱,逆氣而泄。 滎穴主治身熱,心下滿(小腸),元證,體重,寒熱,逆氣。 俞穴主治體重節痛,心下滿(胃),身熱,元證,寒熱,逆氣。 經穴主治喘咳寒熱,心下滿(大腸),身熱,體重,元證,逆氣。 合穴主治逆氣而泄,心下滿(膀胱),身熱,體重,寒熱,元證。
例如,膽病患者,面色青白,易怒,脈象弦,又心下滿,應刺膽經井穴。如果面色青白,易怒,脈象弦,又身熱,應刺膽經滎穴;體重節痛,刺膽經俞穴;喘咳寒熱,刺膽經經穴;逆氣而泄,刺膽經俞合穴。其他經絡的治療方法也以此類推。
例如肝經病導致小便不利、大便困難、轉筋等症狀,春天刺井穴,夏天刺滎穴,季夏刺俞穴,秋天刺經穴,冬天刺合穴,可以根治。
陰陽例即人元圖
陰陽指的是子午,也就是滎穴和合穴,十二經脈都有。疾病可能是由於父氣或母氣所致。子午代表乾坤,乾坤包含六子,六子依附乾坤。因此,《難經》七十難中說,春夏各治一陰,秋冬各治一陽。春夏刺井滎,秋冬刺經合,就是各治一陰一陽。井穴和經穴靠近子午,治療時,應輕瀉井穴,重瀉滎穴,輕補經穴,重補合穴,補瀉要根據寒熱情況而定。春天飲食清涼,夏天飲食寒涼,秋天飲食溫暖,冬天飲食溫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