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醫學綱目》~ 卷之八·陰陽臟腑部 (7)
卷之八·陰陽臟腑部 (7)
1. 穴法上
滎水,二間,前谷,俠谿,內庭,通谷,液門
腧木,三間,後谿,臨泣,陷谷,束骨,中渚
原,合谷,腕骨,丘墟,衝陽,京骨,陽池
經火,陽谿,陽谷,陽輔,解谿,崑崙,支溝
合土(曲池、巨虛上廉,小海、巨虛,下廉),陽陵泉,三里,委中(天井、委陽)
〔《靈》〕黃帝曰:願聞五臟六腑所出之處。岐伯曰:五臟五腧,五五二十五腧,六腑六腧,六六三十六腧。經脈十二,絡脈十五。凡二十七,氣以上下,所出為井,所溜為滎,所注為腧,所行為經,所入為合二十七氣所行,皆在五腧也。節之交,三百六十五會。知其要者,一言而終,不知其要,流散無窮。
所言節者,神氣之所遊行出入也,非筋肉皮骨也。(九針十二原)
〔《難》〕十變又言陰井木,陽井金,陰滎火,陽滎水,陰腧土,陽腧木,陰經金,陽經火,陰合水,陽合土。陰陽皆不同,其意何也?然,是剛柔之事也。陰井乙木,陽井庚金。陽井庚,庚者乙之剛也。陰井乙,乙者庚之柔也。乙為木,故言陰井木也。庚為金,故言陽井金也。
經言所出為井,所入為合,其法奈何?然,所出為井。井者,東方春也,萬物始生,故言所出為井也。所入為合,合者北方冬也,陽氣入藏,故言所入為合也。十變言五臟六腑滎合,皆以井為始者,何也?蓋井者東方春也,萬物始生,諸跂行喘息蜎飛蠕動當生之物,莫不以春而生,故歲數始於春,日數始於甲,故以井為始也。諸井者肌肉淺薄,氣少不足使也,刺之奈何?然,諸井者木也,滎者火也,火者木之子。
當刺井者,以滎瀉之,故經言補者不可以為瀉,瀉者不可以為補,此之謂也。
〔《難》〕經言春刺井,夏刺滎,季夏刺腧,秋刺經,冬刺合者,何也?蓋春刺井者,邪在肝。夏刺榮者,邪在心。季夏刺腧者,邪在脾。秋刺經者,邪在肺。冬刺合者,邪在腎。其肝心脾肺腎而繫於春夏秋冬者,何也?然,五臟一病,輒有五也。假令肝病色青者,肝也。臊臭者,肝也。
喜酸者,肝也。喜呼者,肝也。喜泣者,肝也。其病眾多,不可盡言,四時有數而並繫於春秋冬夏者也。針之要妙,在於秋毫者是也。
海藏天元圖(七十四難曰:從其首,系其數。)
肝,青(大敦,木井。),臊(曲泉,水合。),酸(中封,金經。),呼(太衝,土腧。),泣(行間,火滎。)
心,赤(少府,火滎。),焦(少衝,木井。),苦(少海,水合。),言(靈道,金經。),汗(神門,土俞。)
脾,黃(太白,土俞。),香(大都,火滎。),甘(隱白,木井。),歌(陰陵泉,水合。),涎(商丘,金經。)
肺,白(經渠,金經。),腥(大淵,土俞。),辛(魚際,火滎。),哭(少商,木井。),涕(尺澤,水合。)
白話文:
穴法上
文中列舉了許多穴位,分別歸屬於不同的經脈與五行屬性,如滎水、腧木、原、經火、合土等,這些分類都與經絡循行和臟腑相關。
黃帝內經提到,五臟各有五個腧穴,六腑各有六個腧穴,總計二十七個經絡氣血循行的通道。經脈的運行有井、滎、腧、經、合五個階段,三百六十五個穴位交會於各個關節。理解經絡的要義,就能融會貫通;如果不理解,就會陷入無窮的迷惑。文中「節」指神氣運行出入的部位,並非指肌肉、皮膚或骨骼。
《靈樞》和《難經》中,對陰陽五行與經絡穴位的關係做了更詳細的闡述。例如,陰陽井穴的五行屬性不同,陰陽各有所屬,這體現了陰陽剛柔的特性。經絡的「所出為井」,比喻為萬物始生的春天;「所入為合」,比喻為萬物收藏的冬天。以「井」穴作為起始點,是因為春天萬物生長,如同萬事萬物從井穴開始。井穴因為氣血較淺薄,所以施針時需要考慮到其特點。文中也提及,刺井穴時,可以用滎穴來瀉,說明補瀉的原則。
《難經》中闡述了四季刺穴的原則:春天刺井穴,夏天刺滎穴,季夏刺腧穴,秋天刺經穴,冬天刺合穴,這與臟腑的病變和季節的關係密切相關。 針灸的精妙之處在於細微之處。
最後,文中列舉了五臟的顏色、氣味、味道、聲音和分泌物,並與相應的穴位一一對應。這部分內容展現了臟腑與經絡穴位之間的深刻聯繫。